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4-18 10:24 編輯 A股風險在逼近:四部門及中國證監會再次嚴厲規範融資,鼓勵融券做空 如果用“死神在一步步逼近”做標題,或許有點危言聳聽。 但在極差的宏觀經濟數據公布後,懷著周末降息降準的利好憧憬,並於本周五史上第二成交天量中奮勇買入的A股投資者,註定會過一個憂心忡忡的難眠周末:下周一,A股極大可能面臨一波類似“1.19”踩踏血洗的重演。 這一天遲早要來。泡沫永遠是泡沫,不是戳不破的鋼球。成交量越大,行情越瘋狂,離一地雞毛的時刻也就越近。 今日A股兩市日成交放出1.5萬億天量並創出新高。收盤後,發生兩件超級突發事件: 突發事件一: 中國證券業協會、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四部委聯合發文。具體內容一共五條(簡稱協五條,見文後附件)。 其中核心內容概括4點: 1、 支持專業機構投資者參與融券交易,擴大融券券源 以上內容,最直白的解讀就是四個大字:鼓勵做空! 突發事件二: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發布證監會針對兩融業務的最新7條要求(簡稱證七條,見文後附件)。其中核心內容包括4點: 1、要求券商合理確定融資業務規模,控制經營杠桿; 2、根據市場情況及時調整初始保證金比例,合理確定融資杠桿; 3、不得以任何形式開展場外股票配資、傘形信托等;不得為場外股票配資,傘形信托提供數據端口服務; 4、 促進融券業務發展,豐富券源渠道,滿足市場融券需求; 以上內容,最直白的解讀就是:收緊,還是收緊!堅決、嚴厲去杠桿! 相關信息出臺,新加坡A50期指應聲迅速跳水。 ![]() 如果對以上事件再做專業一點的解讀: 1、幾大部門同時出手,一邊用幾乎無微不至的幫助來鼓勵融券做空,一邊用堪稱史上最嚴厲的手段來限制融資放杠桿,一收一放,兩手抓,兩手都硬,對市場是再明白不過的暗示:前路不通,請倒車; 2、 官方用很直白的行為和語言提示市場的泡沫與風險:截至4月15日,融資余額1.72萬億,10天激增2332億,根據券商年報及今年前3個月財務數據,券商融資約束已近理論極限(截至1季度券商凈資產5825億,現在監管杠桿是5倍,如果要滿足未來融資需求,就需要大幅調高債務杠桿或騰挪其他金融資產開展兩融業務,但這兩個辦法基本都不可行)。繼續放任,券商面臨很大風險,並可能嚴重沖擊市場; 3、 官方絲毫不鼓勵這種完全沒有節制的瘋牛牛市。這幾天不少人杜撰的證監會負責人視察某某地方,並發表講話,認為市場不貴,鼓勵市場做慢牛的新聞顯出幼稚級的自欺欺人; 4、 機構獲得逃生優先通道:昨日放出最合適的做空工具——上證50與中證500期貨,今日又給機構提供相當體貼的融券便利(今日的協五條規定:公募基金、證券公司資產管理計劃等專業機構投資者設立的產品自產品成立之日起可從事融券交易)。有了用以對沖,鎖定風險的工具,未來的擁擠(還是踩踏?)或許與機構無關; 對當前近乎瘋狂的A股牛市而言,這兩件超級大事,不是清醒劑,而是兩記重拳! 融資成就了本輪瘋牛行情,上次嚴查兩融,限制兩融門檻50萬造成了1.19踩踏慘案,今天不單是推出了更嚴厲的限制融資2.0版本,更是非常直白地鼓勵融券做空。 這在中國證券史上都是第一次! 風險信號不是今天才出現的,只是你一直在選擇性忽視而已。 還記得趙丹陽2007年大牛市在4000點撤離嗎? 是的,後來股指確實繼續瘋漲到了6124點,4000點就出去的趙丹陽貌似很傻。但時至今日,你應該知道是誰真的傻? 溫習一下格隆老師一直提醒的那句投資警語: 狂歡吧,但記得坐在離出口近一點的地方 附一:四部委聯合發文:充分發揮融券業務的市場調節作用,適時擴大融券標的證券範圍 各證券公司、基金公司: 融資融券業務啟動五年來,融資業務快速發展,但融券業務發展仍然緩慢。為了促進融券業務發展,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支持專業機構投資者參與融券交易,擴大融券券源。公募基金、證券公司資產管理計劃等專業機構投資者設立的產品自產品成立之日起可從事融券交易。支持上述專業機構投資者在風險可控、保護持有人權益的基礎上,參與融券交易和轉融券證券出借,增加市場券源的供給和需求。 二、推出市場化的轉融券約定申報方式,便利證券公司根據客戶需求開展融券業務。允許證券出借人和借入人自主協商確定轉融券的費率、期限等事項,提高成交效率,滿足市場融券業務需求。 三、優化融券賣出交易機制,提高交易效率。投資者融券賣出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的申報價格,應當在交易所規定的有效競價範圍內,可以低於最新成交價。融券賣出所得價款,可以用於買入或申購證券公司現金管理產品、貨幣市場基金以及證券交易所認可的其它高流動性證券。 四、充分發揮融券業務的市場調節作用,適時擴大融券標的證券範圍。根據市場發展情況,將適合於融券賣空的股票納入融券業務和轉融券標的證券範圍,充分發揮融券賣空機制的市場調節作用。近期將融券交易和轉融券交易的標的證券增加至1100只。 五、加強融券業務風險控制,切實防範業務風險。各證券公司、基金公司應當進一步加強融券交易的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切實保護投資者權益,確保融券業務健康有序發展。 中國證券業協會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 上海證券交易所 深圳證券交易所 2015年4月17日 附二、證監會發布規範兩融七要求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17日表示,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近日表示,高度重視兩融業務的合規和風險管理,確保持續健康運行。 具體有七方面要求。 一是要堅持依法合規穩健經營,進一步強化兩融業務的合規管理,落實合規責任,確保兩融業務在依法合規的情況下展開。 二是科學合理來確定融資業務規模,適當控制經營杠桿,有效防範流動性風險; 三是加強兩融業務風險管理,根據市場情況及時調整初始保證金比例,標的證券管理等手段,合理確定融資杠桿; 四是不得以任何形式開展場外股票配資、傘形信托等;不得為場外股票配資,傘形信托提供數據端口服務 五是註意防範客戶風險,對高比例持倉、持續虧損群體加強規範引導,對風險較高的標的證券,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 六是加強客戶管理,適當性管理要求,加強投資者教育,引導客戶專業投資理性投資; 七是促進融券業務發展,豐富券源渠道,滿足市場融券需求。 2015年4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