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空難之後,馬航差評為何高於亞航

http://www.xcf.cn/newfortune/cy/201502/t20150227_724280.htm
墨博/文 

  危機發生後,企業很難遵循所有的既定規則作出反應,每次危機都給人們留下不同的教訓。馬航事件中信息的缺失使得處理的溝通人員更加困難。不過,對比馬航和亞航在空難發生後的處理方式不難發現:個人化的回應遠比公司層面的有效。人與人之間的關聯是緊密的,而人與公司之間的聯繫則缺乏情感與溫度。

  (肖震蘇和郝東英對本文亦有貢獻)

  對東南亞航空業來講,2014年絕對是悲慘的一年。馬航航班莫名失蹤,亞航客機失事,兩班飛機上乘客與機組人員共401人,全部遇難。在此之前,航空業已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發生重大事故。2013年,全球共有265人在空難事故中遇難,是自1945年以來航空飛行最為安全的一年。馬航、亞航空難無疑會成為未來數年行業研究的樣本,航空業當就此做出針對性的改變,避免未來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

  公關界也同樣在對這兩起案例進行分析,不僅研究航空公司在危機中如何做出反應,更為關注的是災難事件發生之後,當事公司如何與公眾及相關人員進行溝通。在數十年的公關職業生涯中,筆者曾研習過多起針對危機公關的溝通案例。無一例外,這些溝通均受益於之後的事件調查。危機發生時,事件報導者比其他相關人員掌握著更多的信息,但並沒有承受危機當事人所面臨的壓力。

  不管怎樣,這些報導者均對危機的當事人評頭論足,暗示他們愚蠢或者無知;更差的情況是指控其貪贓枉法。這種做法顯然是錯誤的,起碼對於那些正在處理危機的人來說不公平;更重要的是,還給那些希望能夠從中吸取經驗教訓的人們傳遞了錯誤的信息,暗示他們在危機處理中有簡單的規則可以遵循,只要遵循這些規則,就可以控制事件的蔓延,使其恢復到常態。沒有什麼比真相更有力量。

  每次危機都是不同的,民航空難幾乎是除恐怖襲擊外最具挑戰性的危機事件。危機事件發生的形式多樣,從產品召回到腐敗調查或者行業事故,不過整體看來,還是有一些行為規則可以遵循的,包括及時、全面的溝通;確保提供信息的準確性;適時地表達自責;明確將採取何種行動以防類似問題再度發生。

  這些看起來都是常識,但處理正在發生的危機事件時,依然很難全面地遵守它們。例如,快速獲取信息在某種程度上與信息的準確性相悖。更糟糕的情況是,在無法獲取任何信息的時候該怎麼辦?正如馬航MH370所遭遇的情況那樣。截至目前,該航班失聯10個月,謎底卻仍然沒有揭曉。

  多數行業觀察員得出結論,儘管馬航與亞航在空難後聲譽都大幅受損,但馬航的情況更為嚴重。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有多方面,一方面是空難的性質不同,但同時也與兩家航空公司不同的公關處理方式有關。我們從航班失聯後,兩家公司反應的及時性、所傳遞的信息及發言人三個維度來對比其公關表現。

  回應的及時性

  航空公司確定航班失蹤後發布首個公告的時間基本一致。MH370失蹤4小時50分鐘後,馬航對外宣佈這一消息。亞航失事航班於早上7:24與控制台失去聯絡,5小時22分鐘後,公司向公眾披露了相關情況。4-5個小時看起來很長,但是在向公眾確認航班失聯的消息之前,航空公司必須遵守相關的規章制度。消息首次發佈之後,馬航和亞航均全面使用社交媒體,包括Facebook、推特(Twitter)、微博以及公司官網進行信息發佈。同時,二者均將其公司標誌進行了黑白化處理,表達對受難者的哀悼。

  此外,馬航還組建了一支專門的「行動小組」,將其派遣至吉隆坡和北京,為乘客家人提供協助。亞航首席執行官 Tony Fernandes本人則趕到了飛機的起飛地泗水國際機場。

  儘管更多人對MH370失聯後馬航最初的表現表示不滿,但事實上,馬航與亞航的處理措施基本類似。公平地說,一架客機毫無理由地失蹤了,這讓馬航承受著史無前例的挑戰。

  不過,從隨後的對比中可以看到,兩家公司的處理方式在人性化層面還是顯示出明顯的不同。

  所傳遞的信息

  事故發生後,馬航與亞航均通過各種媒體渠道發佈事實性信息。不過,由於MH370毫無徵兆地失蹤了,馬航幾乎沒有可以提供的信息,因此處於劣勢。

  兩家公司都同樣都表達了他們的哀悼與慰問。但是,馬航是以公司名義發佈的,而亞航則是公司CEO本人向受難者表達哀悼之情。事故發生的當天,亞航CEO發佈聲明說:「我們將相互支撐,共同走出這無以言表的悲痛」;在飛機碎片發現的第一時間,他再度發表聲明:「無法用言語表達我的難過。」

  發言人的選擇

  兩次事故發生後,在發言人的選擇上,馬航與亞航差別最為明顯。MH370失蹤後的最初幾個小時內,大家都不清楚誰是負責人。公司—而並不是CEO本人—最先發佈聲明,之後的很多信息又是通過政府官員口徑發佈,而非馬航的負責人。

  而在亞航事件中,公司CEO第一時間介入掌管全局,並承擔責任。據報導,他是維珍航空首席執行官布蘭森(Richard Branson)的朋友,而布蘭森本人幾乎已成為維珍的一張名片。

  顯然,面對這樣巨大的一個災難,個人化的回應才更有效。受害者的家人及更廣泛的民眾都更容易與個人,而非一家沒有面孔的公司產生共鳴。通過表達作為個人對事故的真切關心與悲痛,亞航CEO維護了公司的形象。

  結果

  根據融文集團(Meltwater News)開發的監測軟件,有關兩次事故的網絡討論顯示,公司採用個人化的回應效果更為明顯。當然,發生航班失事的悲劇,不管航空公司如何處理,總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但MH370失事後,網上討論中關於馬航的負面評論超過66%,只有33%的評論是中性的;而在亞航事件中,中性評論達到50%,略高於49%的負面評論(附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89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