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黑馬:今年,紅包上演了一出內鬥大戲,支付寶和微信到底誰輸誰贏?從除夕到初六,天天有新劇目上演,成就了一場“紅包七日變”的精彩好戲。
day1:封殺與反封殺
早在2013年,這場封鎖與反封鎖之戰就已經開始。阿里以用戶購物體驗和交易風險的理由對微信進行了封殺,無非是想封死微信的電商化和支付之路。
但阿里萬萬沒想到的是,馬年春節,微信居然用紅包轟炸了支付寶的“珍珠港”,出其不意地拿到了移動支付的船票。之後,在支付寶後院茁壯成長了一年的微信支付,不僅孕育了微商這個威脅淘寶的小baby,更攜手京東、滴滴、大眾點評,處處和阿里一較高下,爭奪流量入口。
羊年來了,已經吃過一次大虧的阿里,自然不會放任微信在春節繼續一枝獨秀,但在進軍微信後院的時候,阿里卻悲催地從“封殺者”變成了“被封殺者”。從快的紅包到支付寶紅包,無一幸免,騰訊用著和阿里極其相似的說辭,報了當初的“一箭之仇”。
在上演了“封殺”與“被封殺”的複仇大戲之後,阿里、騰訊又奉獻了一個“反封殺”的益智懸疑戲碼。節前快的和滴滴的合並,跌破眼鏡的同時,更是讓大家欲罷不能地玩起了猜謎遊戲。此外,為躲過騰訊封鎖,阿里還機智地發明了鍛煉記憶力的紅包口令遊戲。讓這場紅包大戰,還未開始,就已經精彩紛呈。
day2:微信贏了
除夕當天,好戲正式上演。阿里加微博,微信加手Q,他們各自帶著一幫企業和明星小弟們,開始了楚漢爭霸大戰。
阿里系重點打出了粉絲紅包、整點紅包和馬雲紅包三張王牌,開發了打地鼠贏紅包、紅包接龍、個人紅包、群紅包、面對面紅包等玩法。面對阿里五花八門的打法,騰訊只用了“社交”一招,以不變應萬變,微信主打一二線城市,手Q主打三四五線城市,再祭出春晚和搖一搖的大殺器,在除夕給了阿里漂亮的反擊。
春節的紅包大戰,微信紅包總數超過10億次,搖一搖峰值達到8.1億次/分鐘;支付寶紅包數量2.4億個,2998萬人參加的數據一出,似乎此戰的結果已定。
除夕過後第一天,微信贏了,阿里輸了的聲音成為市場輿論主流,i黑馬當天發布的一篇關於阿里是怎麽丟掉城池的分析,得到瘋狂轉發和議論。支付寶紅包在產品體驗上的反人類設計和匪夷所思的小氣,代替無聊的春晚成為了段子手們的新寵。
day3:阿里沒輸
在浩浩蕩蕩的批判反思和調侃支付寶熱潮澎湃之時,反對的聲音也立刻洶湧而來,第三出好戲如期而至,此戲名為“打臉”。
在上一波熱議中,大家普遍認為支付寶被微信打得毫無還手之力。新一輪浪潮中,一群逆潮流的猛士站了出來,激烈地打臉“阿里慘敗論”。i黑馬又再次成為爭辯的主要陣地,阿里沒輸,還是老大的聲音成為第三出戲的主旋律。
戲的主角依舊是微信和支付寶,同樣承認微信成功偷襲了珍珠港,卻推陳出新地把阿里和微信比為美日,雖然日本有偷襲之勝,但美國原子彈一出立刻揍趴日本。支付寶已經搶了銀行一大塊蛋糕業務,做起了資金清算,實現了電商生態,沈澱了上千億的資金。而支付寶紅包才第一年試水社交支付領域,就已經和微信形成抗衡,有防禦之功,老大地位依舊穩固。
day4:外掛的羅生門
在社會輿論爭辯阿里騰訊到底誰輸誰贏的時候,另一場好戲也在各大微信群如火如荼地上演,這次是警匪律政劇。
由於春節期間紅包的井噴現象,市場上應運而生了一種叫紅包外掛的東西,無需手動操作,一旦開啟,自動搶紅包,快、準、狠,永遠都是搶紅包前五名,可謂是紅包神器。
但是神器也是邪器,機器人讓自然人極其不爽,於是圍繞外掛,微信群都成了偵探群,蛛絲馬跡偵查外掛,“ 釣魚執法 ”此起彼伏,搶到的戰戰兢兢,沒搶到的疑神疑鬼,好好的紅包遊戲變得怨氣沖天。
警匪劇之後是律政劇,支持外掛和反對外掛的爭辯了一場又一場,支持者認為火車票外掛也是外掛,都是節省時間提高效率,為什麽支持火車票外掛,批判紅包外掛。反對者認為這有違公平原則,破壞了紅包的遊戲屬性。誰也沒法說服誰。
外掛的出現,的確給紅包埋下了隱憂,更重要的是它會破壞微信的社交功能。春節期間圍繞外掛,各大微信群的緊張氣氛飆升,就可見它的破壞性。騰訊肯定也知道它的危害性,不公開處理是因為目前外掛仍然是極少數派,公開處理反而是助長。
day5:春晚和運營商慘敗
雖然阿里和騰訊在討論輸贏問題,但都是在討論未來,現在而言,他們都是大贏家。那麽大輸家到底是誰呢?看兩組數據,你就知道了。
2015年央視羊年春晚,電視直播收視率為28.37%,創下歷年新低。這是從2008年鼠年春晚有公開數據可查開始,春晚收視最低的一屆,收視率首次跌破30%,觀眾規模也是第一次跌破7億。
另外根據工信部相關數據統計,2014年春節放假期間,全國移動短信發送量累計達到182.1億條,同比下降42%,首次出現大幅度下滑,而2015年的春節,短信發送量預計將降到100億以下。
一句話概括,春晚和短信已經屬於過去了。
day6:場景之思
在爭辯之後,反思戲碼正式開始。雖然微信在紅包戰役中獲得勝利,但戰爭才剛剛開始。
微信借由紅包解決了知名度和綁定的問題,但是還有一個嚴峻的問題急需解決,就是使用場景匱乏的挑戰。i黑馬的家鄉是五線小縣城,父母問微信的錢可以怎麽用時,i黑馬居然只能想起打車和充話費兩個用途,於是興致勃勃的父母立刻就打消了使用微信支付的念頭。
與之相反,支付寶基於多年的積累,有著豐富的線上線下場景,包括餐飲、商場、超市、便利店、打車服務、醫院等線下支付場景,充值、轉賬、余額寶、彩票、信用卡還款、行程單、電子券、會員卡等線上支付場景等,更不要提覆蓋面極廣的淘寶、天貓電商生態。
借由紅包,微信支付在一二線城市覆蓋面已經可以和支付寶抗衡,如何擴展三四線城市以及鄉鎮農村市場,已經不是紅包能解決的了。場景不拓展,這場騰訊、阿里之爭,最終不過是,搶到微信紅包,到支付寶上用的戲劇結局。
day7:搖一搖的猜想
紅包七日變,隨著種種爭議的塵埃落定,迎來了最後的開放式猜想話劇,借由春晚重新定義的搖一搖,會上演什麽好戲?
騰訊把自己目標定為連接一切,但如何連接手機和電視一直是個難題。搖一搖的出現是一個破題之舉,作為電視屏和手機屏的“新型”互動形式,明年電視節目和微信的合作肯定會普及化。
但是搖一搖又會有什麽新玩法?是否僅限於與電視屏的互動,都是不確定而又充滿趣味的未知數。
本文為i黑馬原創,如轉載請必須聯系微信號zzyyanan。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