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地產商佳兆業違約事件引發了投資者對於地產行業出現多米諾骨牌違約風險的擔憂情緒。上市房地產公司發債熱情和規模也明顯放緩。標普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上市房地產公司的總體到期債務規模為33億美元。
違約所帶來的惡性循環顯而易見:公司債務違約,投資者競相逃離,公司無法為現有債務再融資——公司被迫降價出售資產,並導致投資者信心進一步惡化。佳兆業2018年到期的美元債券收益率已經飆升至45%。
深圳房地產龍頭企業佳兆業集團元旦發布公告稱,未能償還4億港元匯豐提供的融資貸款。這是該司董事會主席郭英成辭職觸發的強制性提前還款。該司稱此次違約可能導致有關貸款融資、債券、股本證券的交叉違約。
在佳兆業之前,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去年11月下調人和地產評級至CC級——暗示違約風險近在眼前;雅居樂則在去年12月宣布延遲交付4.75億美元的債務。
過去幾年內地地產公司大肆舉債,不過隨著地產熱的降溫,房地產企業發債熱情有所減弱。路透的數據顯示,中國開發商2014年發債規模達到150億美元,同比下降41%。
一月通常是承銷商比較忙碌的開始,包括評估評級和尋找潛在投資者的工作理應逐漸展開。但是由於佳兆業的事件,整個市場目前相對平靜。中國房地產公司債券收益率去年12月全線走高。一些評級較低的公司債券收益率全部突破兩位數。
根據標普的數據,2015年中國上市房地產公司的總體到期債務規模為33億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