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俄羅斯崩壞
2014-12-29 TCW
這是俄羅斯首都莫斯科,最美的季節。
攝氏零度,我們來到莫斯科的地標「紅場」,在當地人暱稱「洋蔥頭」的聖瓦西里教堂前,霓虹燈炫目華麗,滑冰場縈繞著耶誕音樂,臉頰紅通通的孩子,撲到雪堆裡玩耍。廣場前銀白色的燈飾下,擠滿想拍下美麗燈海的人們。
耶誕節前夕,幣值大崩跌美歐亞股跟跌,明年俄預估負成長
但這可能是他們經歷黃金十年後,最後一個快樂的新年。
因為就在這傳統的歡樂時刻,這曾經叱吒風雲的國度,正歷經一場金融風暴。
十二月十六日,俄羅斯央行突然宣布將存款利率調高到一七%,此舉被解讀政府已無力護盤,誘發市場狙擊盧布,一度貶破一美元兌八十盧布大關,創下俄羅斯一九九八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單日跌幅。今年以來盧布貶值達七七%,最慘烈的那刻,貶幅甚至達一四二%!
俄國股市也出現恐慌殺盤,拖累美股、歐洲和亞股全面大跌。《華爾街日報》以「莫斯科保衛戰」形容這驚濤駭浪的一天,俄羅斯股市RTS指數,兩天跌掉二○%,讓俄股總市值,竟比不上美國搜尋龍頭Google!
彭博認為,「這個國家將不可避免的重演一九九八年的貨幣貶值。」當地電視台嘲笑,等跌至一百,街上的匯率板子,都將因為無法顯示這麼長的數據,得拆掉重做。
利率升幅、匯率貶幅、股市跌幅,都是今年全球最慘。緊接著就是,明年該國的經濟衰退幅度,也挑戰世界之最。
俄羅斯央行近日公布明年該國GDP,可能負成長四.五%,但市場認為會更糟,例如丹麥的銀行Danske bank更預估明年俄羅斯GDP是負七.九%,後年是負○.八%。倫敦著名顧問公司Capital Economics全球經濟學家Andrew Kenningham直指:「俄羅斯無疑已邁向大蕭條(deep recession)」。
事實上,盧布暴跌已敲響金融業警鐘。俄國存款排名第十五大銀行——信託銀行(Trust Bank),近日緊急向俄國中央銀行申請紓困,以免銀行破產。
俄羅斯前任財長庫爾金(Alexei Kudrin)則警告,明年俄國的債信恐將被打入垃圾級,「俄國政府處理財政問題不夠迅速,已使國家陷入經濟危機,明年才會感受到全面影響。」
曾經,俄羅斯被捧為「金磚四國」(BRICs),是黑金(石油)的天堂,外資競相投入。如今,天堂反轉,竟成為外資倉皇逃離的地方。而這一個國家的金融危機,也成為影響二○一五年全球經濟的最大變數。
私底下,人人怕盧布變壁紙政府嚴禁,計程車司機仍偷收美元
高盛全球首席經濟學家歐尼爾(Jim O'Neill)在二○○三年的「金磚四國」報告,預期俄羅斯經濟規模(GDP)會在二○二八年超越德國稱霸歐陸,二○五○年成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
金磚四國的概念,二○○四年被世人埋單,加上原物料展開大多頭行情,熱錢湧入這印象中充滿特務、美女、伏特加的神秘國度。它也不孚眾望,外匯存底一度竄升全球第三名,經濟規模最好時達第七名,距離歐尼爾預估的第六僅差一步之遙。
現在,鐘擺又盪向另一方,幣值縮水帶來物價飛漲,人民苦日子才要開始。
抵達莫斯科這天,雪雨紛飛,通往市區路上大塞車。儘管莫斯科市政府嚴禁美元交易,但當我問計程車司機:「用美元還是盧布付款?」他帶著神秘微笑回頭說,「隨你所願(as you wish)」。
我們抵達前一日,總統普欽才剛結束年終記者會,儘管他保證經濟兩年內就會復甦,當地報紙斗大標題仍寫著「俄羅斯人要花兩年時間(忍耐經濟衰退)」。
人民對於盧布開始信心潰散。為避免手上盧布越來越不值錢,有錢人和觀光客趕著採購奢侈品,紅場旁高級百貨公司RYM裡,LV專櫃擠滿著代購的中國留學生,貶值讓LV在這裡全球最便宜,比台灣便宜兩成。
莫斯科的保時捷全部售罄,BMW業務說,比價格比起前一個月漲了五○%,買氣依舊暢旺,因為怕以後更貴。業務賣車還得詢問國籍,因為太多哈薩克人趁著盧布貶來買車。
在民眾心裡,物價飆漲的速度早就超過官方聲稱的九.一%。在科技公司工作、約三十歲的上班族伊娜(Inna),前幾天才網購一瓶四千元盧布的香水,過幾天上網看,已飆成七千元盧布。
走進當地最大連鎖家電賣場M.Video, LED TV和液晶螢幕有三分之二貨架都空了,連展示品也不放過。當我指著一台十九吋LG螢幕向店員詢價時,他一手拿起螢幕說「售出」,頭也不回的走掉,忙到連跟我們說話的時間都沒有。
「以前三星LED電視放一整天都沒人買,現在搶光光,」一位家電進口商苦笑說,「賣場賺飽飽,苦的是電器進口商(編按:盧布大貶,進口成本劇增,但產品售價來不及調漲)」。
賣場規定廠商漲價得一個通知,但是光這兩週盧布就貶了一一%,漲價速度趕不上盧布跌價的速度,「像是華碩,技嘉這些科技產品只有一○%到一五%的利潤都很慘。」
莫斯科大零售商場X5 Retail group已經宣布明年價格全面提高一○%到一五%,超市裡日用品,衛生紙、進口麵粉,週週換標價,店員得隨時在空貨架補貨。
當地廠商應付盧布劇貶,各出奇招。瑞典家具IKEA十八日因盧布貶值停止營業,數日後漲價才恢復營業。芬蘭零售業者stockmann高階主管接受當地報紙採訪時說,「現在能見度是零,後續如何全繫於央行和俄國政府,」此家零售店也打算提高價格。
愛迪達(Adidas)則打算減緩擴張的速度,過去每年開出八十間新店,未來兩年,一年降低到開三十家店,開店家數減少了六二%。蘋果索性關閉線上商店,因為匯率波動劇烈,不知怎麼定價。實體店一支iPhone6的價格由十一月底的約三萬九千元盧布,漲了三五%,變五萬三千九百元盧布,這已經是蘋果兩度因為盧布貶值調漲俄羅斯當地售價。
經營俄羅斯市場超過二十年,台俄協會常務理事孫正大說,「(台商)看俄羅斯這個市場……就像現在的天氣一樣,非常寒冷,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回春。」他從事的汽車零組件,成交額只剩下去年的四○%,萎縮了六○%。
匯價暴跌,上班族貸款瞬間多一倍
物價飛漲,對中產階級是雪上加霜;而這裡貧富差距嚴重,大蕭條對中下階層的民眾,更是極大挑戰。
伊娜正是高利率和貨幣貶值雙重受害者。她的貸款用美元計價,但薪水卻因為盧布貶值,換成美元時對砍一半,等於貸款暴增一倍。當她跟銀行協商調整貸款,銀行建議把貸款從美金改盧布,但是貸款金額立即從四百萬元盧布暴增為八百萬元,跳了一倍,「現在我只能期望,它(匯率)停在七○,停止不動,或者我的銀行倒閉。」
接下來,倒閉裁員才要開始留俄台灣人:這次對商人傷害更大
俄羅斯台灣商會會長張碧玉指著莫斯科mendeleevskaya地鐵站外一棟大樓告訴我們,上週那邊一個大旅行社經理上門拜訪,她以為要洽談業務,但卻告知公司要倒閉,「俄國做outbound(帶國內旅客到國外觀光)和包機的都倒一片,做inbound(帶國外旅客到國內觀光)雖然人數減少,但他們收美元換盧布,都在慶功。」
蘇聯時期就在俄羅斯念書的skywell集團負責人王豐玉認為,一九九八年是很快速貶值就結束了,這次跌法卻像溫水煮青蛙,「這次貶值比一九九八年那次對商人的傷害還要大。」搶購過後可能是消費縮手,然後是企業獲利縮減、整併裁員,「就像是回到自然,弱肉強食,」一位俄羅斯科技業者說。
追禍源,走進沒落俄國矽谷普欽厭歐美,扣勾結大帽斬轉型路
如同大街上到處可見的俄羅斯娃娃,層層撥開問題相同:太過依賴石油,是俄羅斯屢次發生經濟危機的主因。
如同荷蘭曾過度依賴出口天然氣,而身陷「荷蘭病」(Dutch Disease)(編按:一國的出口過度依賴天然資源,導致製造業競爭力驟降,被稱為荷蘭病)。石油和天然氣占俄羅斯出口六五%,占GDP比率高達二二%,六月至今石油價格跌了近五成,再加上先前俄羅斯出兵烏克蘭,引發歐美經濟制裁,更讓該國雪上加霜。
二○○四年後,隨著原物料行情飆漲,一位在科技業擔任IT採購十多年的俄羅斯人形容,「石油像是帶著美金的雨。」導致俄羅斯前四百大公司的營收,有六成三的來自石油天然氣。
說穿了在普欽文攻武嚇背後,俄羅斯不過是隻靠能源單隻腳站立的熊。
雖然克里姆林宮早就意識到這危機,二○○六年開始廣設科技園區,但這幾年卻原地踏步。加上,普欽對歐美的厭惡與恐懼,親手把轉型的路斬斷。
最鮮明的例證就是俄國矽谷:斯科爾科沃(Skolkovo)的沒落。二○一○年,前總統梅德韋傑夫拜訪美國矽谷,與蘋果、Google等科技巨擘會面,為斯科爾科沃計畫鋪路,希望在兩國間建立合作,吸引投資。他說俄羅斯「積極成為一個開放的國家,希望向美國經驗學習。」
此時,西方創投與科技公司開始對當地投資,認為該國已準備和西方世界站在同一邊,將能從石油經濟轉化成一個多元、由科技主導的未來。
但等到普欽二○一二年重新執政,政府向西方取經、合作的興趣大減,這些新創公司,因為被視為「西方盟友」,在國內也被大加撻伐。例如俄羅斯的Google、最大的搜尋引擎Yandex,就被普欽批判主管中有歐洲、美國人,普欽也說網路根本就是一個「CIA Project」,對網路的限制越來越多。
如今科技園區只有一棟大樓興建完工,原本預定今年能吸引一萬名創業家在那裡工作,現在只來了四分之一。
成功的所在,也是失敗的所在,石油是致富捷徑,也是詛咒,阻礙其他產業出頭的機會。
看未來,有人拚危機入市台商放話買店面:百年一見機會
不少當地人相信,盧布貶值正好讓政府「張開眼睛」發展內需,危機也是轉機。例如三十七歲的線上課程創業者艾利薩(Alexey)認為,歐美撤資,弱勢盧布正好幫助本地製造業,「超市的牛奶櫃過去都被德國、法國品牌占據,現在都放上俄羅斯當地牛奶。但這需要時間,」他承認兩、三年內都得過苦日子。
許多嗅覺敏銳的商人,正打算危機入市。例如俄羅斯台灣商會會長張碧玉就接到台灣朋友的電話說,希望大肆收購地鐵站旁的店鋪,「有多少,收多少。」
她說,現在所有人都跑光了,對某些人來說更好,俄國公司都快倒了,可以便宜買進他們的資產、工廠和企業,「這百年難得一見的機會,重新讓你回到十年前,當時多好賺你知道嗎?是一個貨櫃賺十個貨櫃!」
縱使低價挑好貨的機會浮現,但俄羅斯整體狀況,不容樂觀。普欽的大俄羅斯主義引發地緣政治風險,經濟制裁可能是長期現象;而行政效率低落、對私人資本保障低,也成為企業發展障礙。
在採訪中,有多位受訪者提及,這次匯率貶值根本是普欽在銀行的拜把兄弟,為了搞錢救銀行,操縱匯率中飽私囊。這說法顯示人們對政府的不信任感。
「客戶獨自和我喝酒時,會大罵『普欽這個爛貨』,但如果有個經理在旁邊,就只敢豎起大拇指,大力讚揚『普欽very good,我們全力支持他,』誰叫普欽是特務頭子,誰也不知道誰是他的打手。」孫正大透露。
就連「金磚四國」之父歐尼爾也說,普欽若不改變,他的錯算終究會傷害到自己?,「他之所以受到愛戴,不只是因為他強悍,而是因為過去十年俄羅斯表現太好,即使這已告一段落。普欽無法再走同樣的路,否則他不但無法保持他的人氣,終究也會失去他的權力基礎。」
危機中,俄國人老神在在咬緊牙根,他們:不然要怎麼辦?
這次經濟危機,讓國際權力版圖洗牌,美國獨強的地位更鞏固,失去西方奧援的普欽,轉向中國懷抱,勢必得讓利中國。俄國人們期待的俄國的強權地位能否維持,變數很多。
不過,當我們問當地人對未來的看法,他們多數是聳聳肩反問我,「不然要怎麼辦?你還有更好選擇?」
這個堅強的民族相信,歷史上,除了差點被德國希特勒打垮,他們沒有被任何人打垮過。十六年前金融危機,幾年後就迎來金磚盛世,縱使如今金磚破滅,但咬緊牙根苦撐幾年,還是能再站起來。
俄羅斯歷史充滿戰爭與危機,但俄羅斯人相信苦日子終將過去,正如同人們琅琅上口的普希金詩句,曾鼓舞無數的俄羅斯靈魂:「憂鬱的日子裡需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
一切終將過去,但假設俄羅斯繼續依賴石油,不懂得將祖產投入轉型,這個國家是否會一再陷入金融危機的循環?
紅場上,孩童歡笑嬉戲聲中,二○一五年即將來臨。孩子的未來命運,會繼續被過去的榮景綁架嗎?答案在比鄰的克里姆林宮手中。
【延伸閱讀】1分鐘看俄羅斯
■ 面積:1,707萬平方公里,約472個台灣
■ 人口:1.4億人,全球第9
■ 語言:俄語
■ 種族:俄羅斯人81.5%,韃靼人3.8%,烏克蘭人3%
■ 經濟規模:GDP為2.2兆美元,全球第9
■ 人均所得:14,037美元,排名全球第46
■ 吉尼係數:41.7,全球83名,貧富差距大
■ 物價:9.1%,金磚四國最高
■ 主要產業:原油(全球出口第2)、天然氣(全球出口第1)
【延伸閱讀】俄羅斯關鍵數字
■ 曾經,它是全球最耀眼新星
No.6》高盛2003年金磚四國報告,預測它2050年成全球第6大經濟體
No.4》2012年底外匯存底達5378億美元,排名第4
No.8》2012年國內生產毛額突破2兆美元,全球第8
■ 如今,它是全球不定時炸彈
↓47%》俄股今年跌幅近5成,全球最差
↓77%》今年盧布兌美元貶幅近8成,全球貶值最大
跌2名》外匯存底今年11月底剩不到4,200億美元,降為全球第6
↓4.5%》預估明年經濟成長率衰退4.5%,外資恐持續流失
註:今年以來股匯市貶幅以12/19收盤價為計算基準。2012年外匯存底、國內生產毛額,以IMF年底統計為準。
整理:蕭勝鴻
【延伸閱讀】俄國金磚榮景,成也石油、敗也石油——國際油價及俄羅斯近20年大事紀
■ 1997年俄羅斯正式加入G8
■ 1998年(震盪轉型期)金融危機:盧布幣值1個月內蒸發3分之2,政府無力救市,外債違約暫停還款
■ 1999年(復甦成長期)國際油價大漲近1.5倍,抬高出口盈餘1999年1月油價低檔盤踞:$11(每桶油價)
■ 2000年普欽上台2000年9月油價開始起漲:$35
■ 2001年高盛歐尼爾首度提出金磚四國概念
■ 2008年油價飆破140美元,外匯存底年中逼近6,000億美元,衝上全球第3大2008年7月油價攀上高峰:$147
■ 2012年(後金融海嘯期)普欽再任總統,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20大工業國中最晚加入者
■ 2014年3月(新金融危機)烏克蘭衝突後,俄占領克里米亞
■ 2014年10月隨著油價下滑,俄羅斯一個月內投入300億美元拯救盧布跌勢
■ 2014年12月央行升息至17%,升幅為1998年來最高,盧布狂跌、俄股重挫,引發金融危機2014年12月油價崩至新低:$57.8
整理:吳和懋
【延伸閱讀】普希金 詩句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鬱的日子裡需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心兒永遠嚮往著未來,現在卻常憂鬱,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都會成為親切的回憶。
~十九世紀俄國詩人 普希金(Alexander Sergeyevich Pushkin)
文章編號: 201412290090013
標示關鍵字 標示關鍵詞並按此開始搜索
本內容經慧科的電子服務提供。以上內容、商標和標記屬慧科、相關機構或版權擁有人所有,並保留一切權利。使用者提供的任何內容由使用者自行負責,慧科不會對該等內容、版權許可或由此引起的任何損害 / 損失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