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Uber在華撞上監管墻 外來和尚的經還好念嗎?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26/148601.html

i黑馬:近期火熱的商務租車市場突遇監管寒流,先是多地政府對美國在線叫車應用Uber進行了處罰。12月25日,上海市交通委也宣布查扣多臺滴滴專車,並給予罰款。在線叫車應用Uber突然遭遇冰火兩重天的局面。一邊是獲得中國互聯網巨頭百度的戰略投資,估值節節攀升至400億美元,成為最受矚目的科技創業公司;一邊則是在多國被監管挑戰,擴展受阻。

\從舊金山起家的Uber目前覆蓋了50國的250個城市,其在美國本土Uber的合規性卻受到質疑。在進入一年多的中國市場,Uber也正在受到來各地政府部門的挑戰,和汽車租賃公司合作的模式也令其被扣上“黑車”的帽子,由於尚未出臺有關商務租車的法律法規,能否被洗白還未可知。

此外,在中國不同城市的差異化定位讓其缺少統一的運營策略,而和國內本土的同類應用易到用車、滴滴專車相比,Uber的車輛數量也未形成氣候。

資本比拼:BAT齊聚商務租車

12月17日,Uber宣布接受百度的戰略投資,雙方達成全球範圍內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雙方將在技術創新、開拓國際化市場、拓展中國O2O服務方面展開合作。至此,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依托Uber、快的打車和滴滴打車齊聚商務租車領域,競爭愈發激烈。

不過,百度的加入並不一定能讓Uber加快本土化進程。這從之前百度與易到用車的合作中就可以看出。易到用車曾聯合百度一起推出商務租車服務“百度專車”,以百度地圖作為平臺,易到用車則作為車輛租賃合作方。

一位易到用車的內部人士表示,為了讓易到用車和百度地圖完成對接,易到用車的工程師和本地化團隊幾乎是駐紮在百度,雙方光對接就用了三個月的時間。

業內人士表示,這對技術服務系統依舊在國外的Uber而言,則是難上加難。

Uber在華撞上監管墻

作為外來巨頭,Uber的問題更加複雜。

盡管Uber亞洲運營總監Allen Penn曾經表示Uber看起來擴張飛速,在進駐每一個城市時都經過周密的規劃,他們也在試圖用這種方法避免水土不服的情況出現,然而事實卻不那麽盡如人意。

尤其是最近幾個月,接二連三的問題在Uber的全球運營中暴露出來。先是法國內政部決定從明年1月1日起禁用Uber私家車拼車服務Uber Pop,因為這個平臺允許沒有運營資質的司機在註冊Uber司機賬戶後,為其他乘客提供收費較低的拼車服務;在印度,由於Uber司機涉嫌性侵,Uber司機背景的審查流程遭到質疑和指責;在波蘭,Uber的合法性也頻頻被質疑。

12月24日,韓國檢察官日前指控Uber違反了韓國國內的交通運輸法。

臺灣地區的交通部門本周一表示,Uber只持有提供信息服務的許可證,而沒有提供交通運輸服務的許可證,將在臺灣對其禁用;在重慶,Uber則面臨更加尷尬的一幕,有市民舉報其發布“帶車求職”、“帶車招聘”等招聘信息,並組織前來應聘的私家車主現場配需,鼓勵私家車主從事黑車經營活動,導致交通執法大隊對培訓點進行突擊檢查,並在現場的資料中發現有內容誘導私家車主如何應對執法人員檢查和逃避法律責任。

模式之傷:尚存合法化空間

無論是Uber,還是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新推出的專車服務,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監管風險。此外,先期投入的一號專車、易到用車也被列入監管的名單中。

今年8月,北京市交通委下發通知,嚴禁私家車用於汽車租賃企業經營,並且禁止汽車租賃公司配備代駕司機。而這兩點都能在Uber身上看到端倪,被政府部門盯上也在情理之中。

除了近期的密集行動,在上個月,南京市客運交通管理處的執法人員分別查到兩輛涉嫌非法運營的滴滴專車,並開出了首張“專車罰單”,據此,江蘇省交通廳也正在研究汽車租賃的相關法律法規問題;無獨有偶,一號專車也在上個月被開具一張非法運營的萬元罰單,理由是該車輛無租賃備案、無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

無論是北京交通委下發的“禁令”,還是南京和江蘇開具的罰單 ,都只能歸為行政處罰層面,而不是法律。因此,商務租車的合法化空間尚存。

對此,滴滴打車副總裁朱平豆對騰訊科技表示,商務租車和出租車實際上處於不一樣的領域,目前還沒有專門的商務租車法規來約束,而是采用了約束出租車的法律規章去約束租車系統,這種情況有待於法律的進一步完善。

他還表示,滴滴專車在發展過程中,會秉承“以人為本,鼓勵創新,趨利避害,規範管理”的十六字方針來去規範專車的發展,“作為公司會積極配合政府。”

車源大戰:Uber難敵本土對手

除了面臨“黑車”能否被洗白的問題,車源少也是困擾Uber中國本地化的原因之一。

從競爭對手方面看,易到用車應該算是Uber在國內遇到的最大敵手,我們不妨對比一下這兩家公司的車源數量。相關數據顯示,易到用車平臺上的司機數量已經超過5萬人,僅僅在北京的車輛就已過萬;而Uber只有幾百輛,差距懸殊。據不完全統計,Uber另一個競爭對手滴滴專車在北京也有上千輛專車。

這些數字表明,盡管Uber清晰地定位於中國的高端市場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希望通過這種差異性找到自己的市場定位,但覆蓋量依然無法在短期內與它的競爭對手們抗衡。比如在北京,Uber只能覆蓋國貿、三里屯等熱點地區,在四環以外,用戶則很難叫到Uber的服務。

另一方面是本地化的問題,Uber在中國不同城市的團隊都會根據當地特點展開特對應的服務,這樣的好處是服務更有針對性,但硬幣的另一面卻是Uber在全國的運營策略沒法完全統一。要知道,無論是易到用車、滴滴專車還是一號專車,它們在每個城市的業務拓展上都是采取統一政策、分區管理的模式。

結語

接下來,Uber這家年輕的創業公司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擴張車源和加大市場推廣。當然,最好的結果是其能夠作為商務租車的代表之一,孵化出針對商務租車的法律法規,使這種運營模式合法化,引領這個市場朝著更為理性的方向發展。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