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外資瘋台企 不拘規模大小 有特色 一顆扁食也能獲青睞

2011-1-10  TWM




陳瑞昌創立的花蓮香扁食,雖然歷史比老店晚許多,但趁著外商投資台灣熱潮勇敢前進大陸,在中國市場的擴張腳步反而領先其他老店。

一顆顆白胖的扁食,將在京、滬展現猶如子彈般的威力。

撰文‧周岐原 攝影‧陳俊銘有什麼途徑,能讓創業十四年的年輕小公司,超越歷史近八十年的強大對手?答案是搶占先機。

花蓮起家的花蓮香餐飲顧問公司,找對夥伴切入中國市場,堪稱是這波外資投資熱潮中,抓緊機會,讓簡單的扁食,從台灣「賣」向中國,壯大規模的典型案例。

合夥外資進軍中國

在花蓮,「液香」兩個字幾乎成為扁食代名詞。因故總統蔣經國多次造訪,創業七十七年的液香扁食,擁有「觀光勝地」級的知名度。面對握有「金字招牌」的競爭者,同樣發跡自花蓮的花蓮香,不走原來老路,選擇與外資連手,以連鎖直營店進軍中國。

在同行眼中,花蓮香直取上海,宛如縱身躍向未知的彼岸。這一跳,固然驚險萬分,但眼前的商機也十分可觀,因為扁食的銷售腹地,跟著從台灣擴展到中國。

「到二○一一年底,在上海至少有二十家店,北京也會拚一家。」花蓮香餐飲顧問公司董事長陳瑞昌,很有自信地表示。

花蓮香其實並非花蓮最有名的扁食店,歷史也較短,但經營手筆是最大膽的。花蓮香的經營團隊,分別由中國、新加坡、台灣找來熟悉中國市場的管理人才,讓花蓮香在中國市場的擴張腳步,一舉超前其他老店。

掌管花蓮香的陳瑞昌,原本在台中地區從事建築業,和餐飲業毫無淵源。

陳瑞昌一九九七年時,因生意失敗,不僅房子被查封,還負債二千多萬元。隨妻子回到娘家花蓮謀生的他,雖然承擔一無所有的痛苦,但看到當地「液香」、「戴記」等名店的排隊人龍,陳瑞昌嗅到商機,也找到再起的希望。

「一 碗(扁食湯)才四、五十元,但單日營業額,據說可達六位數。」陳瑞昌眼見業績可觀,決定重新創業,要靠扁食東山再起。他回憶,為了解決開店資金問題,甚至 得標下兩個會,才湊齊所需的六十萬元。「這一次要養家活口,我不能輸。」陳瑞昌說,盡全力經營的扁食生意,並沒讓他失望,業績蒸蒸日上;不僅開放加盟,後 來更將總公司遷到新北市,設立中央工廠,全台總店數達到七十家。

在事業小有所成時,陳瑞昌發現國內市場有限的問題。「加盟店面積小,業績很難突破。」一心想拓展版圖的陳瑞昌,於是萌生「到中國賣扁食」的念頭。

一○年春季,獨自在上海參加創投論壇的陳瑞昌,恰巧遇到尋覓投資標的的美資啟明創投,雙方一拍即合。十四年前,這一顆顆讓陳瑞昌得以翻身再起的白胖扁食,這一次,又成為他揮軍中國市場時,最有威力的子彈。

「我 們前後看了不少公司,陳董的經營心態最開放,所以我們選擇花蓮香。」啟明創投合夥人童士豪表示,在該公司投資的三十多家企業中,花蓮香是首家從事餐飲連鎖 的企業。在中國餐飲市場可望達到倍數增長的前景下,啟明準備投入一千萬美元,以上海、北京為試點,快速複製直營的複合式麵點連鎖店。

陳瑞昌說,「過去常發現加盟主不按規定行事,為了掌握品質,所以在中國選擇直營。」童士豪也分析,中國各省市的地方特性落差大,經營團隊具有因地制宜的管理能力,才能在市場勝出。由此來看,團隊的管理能力高低,就成了決定餐飲連鎖業在當地成敗的關鍵。

星、台、中人才共組管理團隊為了分享利潤,陳瑞昌與創投業者的合資股權採六四分配,陳瑞昌的六成股權,還撥出三分之一給經營團隊共享;也就是說,來自新加坡的總經理、財務長等高階幹部,中國當地的基層員工和台灣幹部,能共享以原價認購花蓮香二成股權的機會。

一一年開始,這個三地「混血」的經營團隊整合完成、正式出招。前三家據點分別進駐上海的購物中心,由於租金成本不低,想吃到和台灣一模一樣的扁食湯,得花超過一百元新台幣;以經營模式估計,產品毛利率至少在五成以上。

一度在事業路上重挫的陳瑞昌,和過去最大的行事差異,是他徹底揮別從事建築業時,高槓桿融資的作風。他感嘆說,「現在我更小心,手上有一塊錢,才做一塊錢的生意。」搭著外資投資熱潮,陳瑞昌的扁食生意格局更大了,好不容易才重振事業的他,決心乘這股大浪,拿下更大的版圖。

花蓮香餐飲

創立:1997年

董事長:陳瑞昌

預計分店數:台灣70家、上海20家、北京1家(截至2011年底)旗下品牌:花蓮一品香、舞餃宴、吞云小蒔

合資對象:

啟明創投(美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59

老牌台企搞創投 專挑日本小金雞

2011-9-5  TWM




日本地震與核災有人視為危機,有 人則是當作機會;與日本關係良好,做相機、印表機代工組裝的能率集團董家第二代董俊毅,又在市場疑慮氣氛還沒化解下,大膽出手了,這次他看上的是日本中小 企業。

他集資約十億元成立第一筆創投基金,入股日本中小企業,結合台灣企業量產能力,進軍中國市場。

擅長買危機公司借殼上市

董俊毅曾經成功讓旗下應華精密工業,由皮套廠轉型為機殼廠後借殼上市,股價由二○○三年的六元多,到二○○七年上櫃股價最高達二百四十三元。購併危機公 司、打造成飆股成為他的強項。這次出手,也引起市場注意。

去年,董俊毅的伯父,能率集團總裁董炯熙擔任台日商務交流協進會副理事長,還招集十四家日本中小企業和台灣廠商交流,當時,許多日本公司都表達合作意願。

董俊毅嗅到商機,計畫結合日本中小企業技術,入股台灣掛牌企業,再加上台灣量產能力,等公司獲利後,借殼上市;董俊毅指出,「日本地震後,勢必加速日本中 小企業外移。」

他分析,日幣升值(今年一月四日至八月二十八日,日幣對美元升值六.六%),中國競爭者興起,下游客戶都出走到中國,讓日本中小企業有不得不走出去的壓 力。

汽車零組件最明顯,今年底,在江蘇丹陽市「日本汽車零配件工業區」,就會有三十到五十家日本中小型汽車零件廠進駐,三年後將成長到三百家,中國媒體以「抱 團」進駐,形容日本汽車零組件廠,搶進中國的狀況。

這是結合三個弱勢勢力,打造三贏局面。該創投基金負責人之一胡湘麒指出,台灣企業面臨中國勞動成本上漲,一旦借用日本技術可提升獲利;日本中小企業和台商 合作,則可一舉解決中國的仇日情結和文化隔閡。

第三個弱勢是台灣創投業,面臨僧多粥少窘境,一有好案子,「大企業旗下創投如豺狼虎豹般搶進。」找出日本這條路,等於是幫台灣創投另開戰線。

不過,挑戰也存在,投資者也擔心,日本政府害怕技術外流,對於跨國購併相當保守,董家對日本的人脈實力能否通過這關考驗,也將考驗這位購併奇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92

台企踩人民幣貶值未爆彈 竟逾四兆

2014-05-05  TCW
 
 

 

上市櫃公司今年第一季財報將出爐,其中最大地雷,可能就是匯損,但這一次的主角,不是美元,而是人民幣。

四月以來,證交所重大訊息公告欄中已經見到端倪,有至少六家公司公告從事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因受到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貶值影響,帳上未實現虧損就高達二千一百五十三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億五千萬元)。

由於中國官方大動作干預匯率走勢,人民幣打破「只升不貶」的鐵律,且貶勢既急又猛,與匯率連動的人民幣衍生性金融商品首當其衝,買家大多是台灣的中小企業和上市櫃公司。

根據摩根士丹利估計,整體市場的人民幣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可能損失,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跌至六.二五時會達到二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百億元)。國銀主管指出,如果以台灣相關商品規模約在人民幣三百億至五百億元之間來估算,潛在的損失在人民幣二十億元(約合新台幣九十七億元)內。

人民幣匯率反轉TRF商品,補藥變毒藥

然而,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國內銀行銷售的人民幣結構型商品,名目金額高達新台幣四兆元!這個數字,還未包含OBU(國際金融業務分行)銷售部位。換言之,國內銀行的人民幣衍生性金融商品所隱藏的未爆彈,超過四兆元,潛在損失也遠超過百億元。

四兆規模,相當於國內及境外基金銷售的總額。人民幣衍生性金融商品,能夠達到四兆元銷售金額,其中最熱銷的人民幣結構型商品,就是TRF(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一種拋售美元、買入人民幣的衍生性金融商品。

過去兩年多,這項衍生性金融商品成中小企業大補丸,更讓銀行TMU(金融商品行銷)部門成獲利金雞母。凱基投顧金融產業分析師方文妍指出,TMU佔國內銀行獲利約一成,有些銀行達二○%、三○%。

人民幣衍生性金融商品大受歡迎,原因是二○○五年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持續升值,只要壓注人民幣升值,閉著眼睛就能大賺,讓不少嘗到投資甜頭的企業主,紛紛加碼外匯選擇權或遠期外匯合約進行套利,甚至放大投資槓桿倍數,造成TRF商品金額越滾越大。

中小企業剉咧等壓錯走向,恐賠錢賠到倒

沒想到,今年來人民幣不升反貶,四月二十五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更貶破六.二五大關,跌至十六個月新低,對於長期在外匯市場壓注人民幣升值的台灣中小企業,造成巨大衝擊。

假設人民幣持續貶值下去,壓錯匯率走向的中小企業,可能產生極大的損失,甚至造成資金週轉不靈或倒閉。這不僅衝擊銀行今年的獲利,更有可能重演二○○八年金融海嘯時期的連動債風暴,當時銀行財富管理部門賣給客戶的結構型商品慘賠,結果引發客訴糾紛的戲碼再度上演。最近金管會已針對永豐銀行違規開罰,下令該行停賣TRF商品一年。

國內常見的TRF交易門檻最低為五十萬美元,合約期限為十二個月或二十四個月,並設定比現貨價格低的履約價,及距離現貨價格較遠的「保護價」,執行價格每個月和人民幣匯價對比一次。

舉例來說,若人民幣持續升值,壓寶升值的買家每個月都有收益,人民幣升值的速度越快,買家便能在越短的時間內達到履約價格,中止合約,獲得收益。相反的,如果匯率跌破「保護價」,買家則需要承擔損失。

一名銀行資深業務經理指出,國內銀行設定TRF的保護價,多集中六.二五附近,當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貶破這保護價,銀行就會發出追繳保證金通知,口袋淺的客戶若繳不出,就會被強迫認賠平倉。

三大陷阱現形賺一賠多,上車容易下車難

過去兩年多,人民幣持續升值,讓客戶和銀行一起大賺,如今匯率趨勢反轉,TRF商品的三大陷阱才開始現形,包括交易資格過於寬鬆、虧損時無法喊停,以及賠錢無上限等。

首先是交易資格的合適性。據銀行資深業務經理指出,有些客戶可能沒有達到資本額一千萬元、總資產超過新台幣五千萬元的門檻,亦無相關投資經驗,但銀行為衝刺TMU業務,仍銷售給資格不符的客戶。有些銀行核給客戶的額度也過度寬鬆,無法和企業營收、規模等相當,造成槓桿過高的風險。

其次是客戶無法單方面喊停,這類的遠期合約每個月進行比價,且持續累計損益至契約截止,即使客戶中途發現方向不對,但仍必須等到契約終止,才能結算損益,所以一旦初始方向看錯,最後賠的只會更多。

第三是「賺一倍,賠二倍以上」的風險,贏的時候是本金的一倍,但如果賭錯方向,輸的時候也是「加倍奉還」,賠出的金額是原來本金的二倍至三倍,如果加上槓桿,損失風險可能是無限大。

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江美艷指出,當避險變成投機,加上匯率趨勢反轉,殺得投資人措手不及。不過,遠期外匯合約多屬長期,未來人民幣漲勢重現時,投資人不見得賠錢,但最重要是,能夠撐得過去,有能力補繳保證金。這一波人民幣貶值,造成中小企業和上市櫃公司因匯率避險失利,面臨鉅額的潛在虧損。目前看到的衍生性金融商品虧損,僅是冰山一角,隨著第一季財報陸續出爐,投資人要睜大眼,小心人民幣衍生性金融商品可能成為上市櫃公司財報裡的未爆彈。

【延伸閱讀】賺多賠也大!小心TRF的3地雷——人民幣結構商品TRF交易真相1.承作對象內容╱條件:總資產超過新台幣5千萬元、資本額逾1千萬元的專業機構投資人真相:資格不符者仍繞道OBU、成立境外公司投資,或和多家銀行交易取得更高額度2.保證金內容╱條件:客戶僅須徵提一定額度做為保證金,通常為交易總額度的5%至10%真相:若看錯匯率方向,將被追繳保證金,且虧損無限大,可能達本金的倍數3.收益率及損失內容╱條件:銀行告知年報酬率及最大可能損失真相:賺1倍、賠2倍以上,且每月比價,持續累計損益至契約截止整理:鄧麗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293

他,曾輔導中港星三十家企業順利交棒 家族接班大師 看七成上市台企困境

2015-11-02  TCW

台灣企業第一代平均六十歲,接班考驗迫在眉睫,獨家專訪香港中文大學金融學系教授范博宏,找出關鍵解方。

香港中文大學會計學院與金融學系教授范博宏,是兩岸三地唯一對家族企業交班做出實證研究的學者,輔導過三十家中港星企業接班,不乏資產超過百萬美元者,他撰寫的台塑接班個案登上《哈佛商業評論》個案研究。

耶魯大學組織與管理學院管理研究員克林.蓋爾西克(Kelin E.Gersick)研究指出,全球企業至少有六五%到八○%為家族企業。在全球五百大企業中,有四成都是家族企業所擁有或經營。舉凡,零售商沃爾瑪 (Wal-Mart)、家樂福(Carrefour)、宜家(Ikea)、德國保時捷(Porsche)以及日本豐田汽車(Toyota),都是家族企 業。

台灣不遑多讓,根據台灣董事長學會暨企業發展研究中心統計,台灣家族企業家數占上市櫃企業總數七四%,占市值逾六成,第一代企業主平均年齡六十歲,此時正值交班時刻,交班失敗,將成為家族與社會的損失。

《商業周刊》獨家專訪范博宏,解答家族企業經營最普遍的六大難題。

問:如果選擇做家族企業,該傳賢或傅子?范博宏答(以下簡稱答):每個家族都可以找到最適合的路,以經營與所有權區分選擇至少有四個:子承父業,上一代把 企業控股權交給後代,第二條是專業化,家族控股,經營權下放給專業經理人,第三條路是退出,藉著上市可引進機構投資者,把公司賣個好價錢,家族做好財富管理,第四條路像是香港東亞銀行、日本豐田汽車家族,家族沒有控股,但是跨世代經營企業。

要怎麼選?要考察兩大類條件。第一類就是,家族事業有何特殊資產要用家族來管理,剛剛提到,價值觀、政商關係、家族問的互信與默契、創始家族跟員工經理人 的關係,這可以形成企業的特殊競爭力。如果企業經營要仰賴家族的特殊資產,最好由家族接班人傳承這些資產,專業經理人比較難以承襲這些資產。

第二是路障,(編按:例如市場、產業、法規與家族治理是否有利家族接班)路障多會挑戰家族繼承。台塑創辦人王永慶子女與家庭分支多,家族治理很難做得好 的,這是家族傳承的限制條件,他能做的就是設計股權機制,找專業經理人接班(指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把可預見的家族戰火與企業隔開,並使家族糾紛不影響 事業的發展。

問:台灣多半是採用子承父業吧?答:說子承父業只是對了一半。

台灣家族企業多半是做不下去而退出,能接班的大多數都是子承父業。統計二百一十七個企業裡,台灣家族企業接班占七0%左右,是三地最高的。香港的比率是六 0%,新加坡是四0%。台灣子承父業多,因為台灣家族企業保留最多的中華文化、最傳統,也是因為關係型交易多,無形資產多才如此。

問:子承父業最常見到兩種方式接班,一種是基層逐步培養,一種是國外留學回來後空降,應該選擇哪種好?

答:我們的研究發現,在家族企業體系慢慢從基層幹起,長期跟員工磨合,贏得愛戴與信任,接班比較順利。但是這(指內部培養)的缺點就是專業能力會受限。比較適合長期穩定的產業。

假設企業未來經營環境比較動盪,例如科技業,最好先在其他地方證明自己能力,因為他不只需要傳承關係,還需要領導企業面對多變的環境。

問:台灣的二代多半受到西式教育,跟第一代父親與老臣日式教育背景不同,當穩健第一代與求新的接班人價值觀衝突,該怎麼解決?

答:我輔導的案例遇到這狀況還能順利的,都是在父輩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漸進式的改革比較容易成功。

要做到漸進式改革是修養的問題。上一代與下一代都要把自己縮小,砍掉一半,接班人有天大的能力,回來也必須理解,不是要推倒重來,而是在父輩的基礎上想怎 麼做得更好。例如,想改變舊制度,如果接班人認為自己很厲害,不能直接說「這不對要改」,應該要把自我縮小一半改口說,「這有改善空間,可否溝通看看怎麼 改變」,讓員工知道你(接班人)不是惡意想把我開除,是希望在現在基礎上變得更好,所以平順的接軌,修身是最重要的

問:接班人跟老臣的相處,該如何避免變成針鋒相對?

答:一定有很多經理人無法與時俱進,至少有這三條路,讓老臣會覺得受到尊重。第一,給他一次機會轉到他們自己喜歡的工作,過去之後就必須按照集團的人事績效制度去做,不是找地方給他退休。第二是讓他可以去創業,他也許年紀不大,對公司現有業務沒什麼興趣,企業可以成立創業基金讓老臣去創業,但是不能是競爭性行業。第三是,給他們豐富的退休基金。

問:如果選擇傳子的家族企業,是否難以找到優秀的經理人?因為經理人做得再好也不可能是接班人?

答:可以長期發展下去的家族企業一定都是善待經理人,有很好的管理制度跟升遷體系,專業經理人的薪酬,絕對比家族成員甚至老闆更為豐厚。

例如,霍建寧(編按:長和集團聯席董事總經理,香港首富李嘉誠的左右手,二0一一年被《FOrbcs》選為非美國企業全球最高薪行政總裁首位》的薪資,一 定比李嘉誠與李澤鉅(李嘉誠的長子)好,原因不只是因為經理人能力好,更重要的是家族企業經理人升遷受阻,最多只能當企業的第三把交椅,這同時也可以鼓勵 老四老五老六,願意留下來,爭取老三的位子。

問:華人家族的特徵在於家大業大,接班時不時上演股權之爭,如何維持家族的和諧?

答:沒有家族就沒有企業,傳承家族跟傳承企業是一樣重要的,家族企業治理的體系是環環相扣的,家族企業就像是瑞士名表,你把表蓋打開有大小不同的齒輪,很緊密的結合在一起,這表才可以報時,華人家族都太晚覺醒要去做家族治理。

我們要認知,傳承不是只有分錢與分權,還有包含責任,做家族治理的目的是,希望家族透過練習,可以長長久久在一起。例如,家人之間如何商量事情與決策,家族憲章就是個很好的方法,(編按:指家族成員間訂,立對公司經營或重大投資意見分歧時的解決方案、家庭後代繼承股權的規章等。)

我們輔導了很多家族練習(用家族憲章)一起做決定,大概要花兩年的學習時間,任何制度都需要不斷練習,跌倒了爬起來再走。

范博宏出生:1963年學歷:美國匹茲堡大學

金融學博士經歷:香港科技大學與

香港大學教授現職:香港中文大學會計學

院與金融學系教授著作:《接班人計畫》

(與MortenBennedsen

合著)、《交托之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924

研究顯示,接班後企業價值損失四五% 小老闆告白 百萬台企的孤獨戰爭

2015-11-02  TCW

這不只是台灣公司的未爆彈,也是全球企業最大長期隱憂,現在這群小老闆們用新世代的情報網,力拚消除「海明威現象」。

你知道全球企業經營最大的長期危機是什麼嗎?

答案是,家族接班。這是個看似抽象的議題,卻正發生在占台灣七成上市櫃企業當中。(編按:家族企業為家族持大股或經營的企業)

本刊專訪香港中文大學會計學院與金融學系教授范博宏。他是《經濟學人》、《紐約時報》談華人家族企業的第一人選。他追蹤三年,針對台灣、香港與新加坡二百 一十七家家族企業交班研究,名單都是以大企業為主,如永豐餘、長榮與亞洲水泥等企業。結果竟發現,台灣家族企業接班後,企業價值損失平均是四五%,也就是 說,交班前企業價值如為一百元,接班後只剩五十五元。「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走好接班之路真的很難。當我們把鏡頭深入台中時,卻看到一群二代們有新的做 法。

他們「揪團」學接班,光在台中,賣鞋的鞋業第二代,就細分內銷與外銷二代會,前者聚會討論如何做品牌,後者重管理;聚會地點前者多半在台灣,後者在中國。

聚會,不只是取暖聯誼,而是面臨的挑戰太難,他們需要共學,才能縮短學習曲線。楊聰才身心診所院長楊聰財用「海明威現象」,解釋這群接班人的難題。

溝通危機:老闆是老爸

眼見為憑,破僵局好技巧

海明威現象指的是:大文豪海明威的弟子,永遠活在老師的名氣下,形容接班人必定處於前一代領導者的陰影下。

試想,如果你是家族內定的接班人,被視為準老闆,進入公司後,就會先活在父親的強人光環下,直到有成績單後,大家才會真正相信你的決定。在過程中,你如同孤軍作戰,要如何贏得老員工信任,克服孤獨感,並在老企業被時代淘汰前轉型。這,是一門最難修的功課,牽涉到溝通學、管理學與心理學等不同層次。

我們把鏡頭伸進G2(機械業二代聯誼會),這是由台中工具機二代,近百人組成的團體,平均年齡介於三十到四十歲的他們。他們的故事,正是台灣百萬家族接班人的縮影。

這群接班人,在接班過程中,還沒學如何成功,就要承擔轉型使命,他人眼中的小改變,都是一場場的拉鋸戰。

畫面,轉到台中市勞工局。

手裡拿著號碼牌,台華精技總經理特助莊忠益跟六十多歲的父親坐在勞工局裡,等著叫號。年營業額八千萬元的他們,旁邊坐著一位飲料攤老闆,後者因為時薪過低被檢舉。一進入面談小房間,父親被迫跟一位二十多歲的年輕專員,解釋為何被檢舉工時過長,假要挪到何時放。

莊忠益說,父親篤信辛勤工作。幾年前,除了週休外,二二八還放假,父親很生氣,氣到不想講話,一直說,「現在都不用做頭家了啦!不用做了(指放假過 多)。」即便,他對父親說,「現代人要有感的放假,寧願多一天假也不要加班費。」但父親還是指著附近的廠家說,別人都不用休,為何我們要休?

關於休假的溝通,就花了莊忠益一、兩年的時間。最後,他終於想出辦法,請父親一起去勞工局報到接受「盤查」。「以前被約談,他每次都叫我去,這次就帶他去看看。」讓父親了解時代已經改變,現代人重視生活和工作平衡。

過去,MBA談向上管理,但沒說:如果老闆是自己的父親該如何。接班人挑戰他過去幾十年的做法,等於也挑戰父親的權威感,更容易被抗拒。但時代改變,接班人若是不能解決此問題,就只能被淘汰。

台中精機董事長黃明和看到一個軟性溝通的好技巧:創業者如果是技術出身,多半只相信自己,最好能讓第一代眼見為憑。如,台中精機會讓客戶的二代們帶著第一代來參觀台中精機的工廠,目的是讓第一代了解六十年的老公司還可以創新,自己必須接受改變。

除了溝通戰爭,他們還會面臨信任危機。

信任危機:無法獲授權

先從老爸不熟的領域下手

最懂自己的人,卻往往最無法放手。一位G2第二代無奈的說,他的意見多半被父親駁回,他一度想創業離開公司

管理學常談如何授權,管理者將權力授予專業經理人前,通常是後者已經有成績單。但在家族企業,第一代授權給下一代時,常常是家族經營權的考量,後者還沒有戰功,第一代不放心,其他老臣也會不信任接班人的決策。

大家眼中的天之驕子,在接班過程中,卻要學會如范博宏所說,「上一代與下一代都要把自己縮小,砍掉一半,」才能走下去。

全球第五大放電加工機製造商、慶鴻機電工業總經理王陳鴻有遭遇類似考驗,最後的心得是,「如果沒法改變整個公司,就縮小範圍,先做你能影響的事。」

他的父親很有見解,當年是一卡皮箱打天下,中部人稱放電加工機校長,培養出眾多徒弟,七十歲還跑到米蘭參展。但他轉念一想,那就做父親不熟悉的領域吧。

機械所碩士畢業的他,看出工具機未來趨勢不只是功能,必然轉向在人機介面跟美學較勁,日德廠商開始轉向,建議把工具機設計得更漂亮現代。

決定一開始,如往常遭到父親反對,父親說,「花這麼多時間改這個有意義嗎?」但他先試著做出幾台兼具美學與功能的機台,售價可提高一五%,還獲得金點設計獎的肯定,加上客戶也願意購買,才讓父親感受到改變的價值。

管理危機:老員工反彈

溝通好處,加安插小助手

億川鐵工所總經理薛奕鵬三十二歲回家接班時,也碰到老員工信任的考驗。如他導入ERP(企業資源規畫系統)時,可能會使工廠的生產,從原本八個步驟,變成十二個步驟,有些人會碎碎念,一線主管也都五十多歲,要他們學電腦太強人所難。

他一直跟大家溝通好處在哪裡。例如以前盤點要二十天,ERP後只要兩天就盤點完,他還在一線主管旁安插一位年輕的助手操作電腦,整個溝通計畫了一年多才落實。

自我危機:職涯路孤單

揪團學接班共闖心理關卡

但他們最難過的一關,還是心裡的孤單戰爭。

G2發起人之一、六星機械董事長特助黃呈豐說,一進入公司就被視為準老闆,「同仁聚餐都不會找你,通常也沒有可以交心的同仁。」不少二代認為,「這真是so sad(超難過的)。」而且,這是不歸路,他說,「在外面工作,總有一天會退休,可是回來接班,就得認知沒有退休的時程表,要搞到自己不行才可以退下來,這時間很長。」

黃呈豐說,原本只是朋友間定期聚會,後來發現大家迷惘,乾脆成立社團,每月定期聚會。活動有時是:走訪接班成功的企業接班人取經,或是,找國藝會談美學與創作力,請台灣賓士協理談行銷。

揪團聚會,讓接班人在公司難 以找到的同儕情感,反而會在G2聚會獲得。普發工業副總經理簡企健認為,最大收穫是個人心態調整,經驗交流也是重點。東海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教授 劉仁傑指出,「日本這種自發性學習組織很普遍。接班問題雖多,但卻是全球公認長壽企業最多的國家,藉此,他們已經累積了許多接班智慧。」

當越來越多二代聯誼會,在台灣各角落長出來,我們看到了台灣接班經驗傳承的迫切需求,也看到他們的真實難處。接班之路確實難行,但若他們能突破強人光環,承接起上一代經營的人脈信用,加上自己的創意與管理,老幹,必會長出新枝。

掙扎突圍後的生命力,還是值得期待。

【延伸閱讀】小老闆特訓班,衝刺5大接班重點—中部製造業二代會

●接班經驗交流名稱:G2(Generation 2)成員:近百位,中部工具機二代,如六星機械、慶鴻機電、億川鐵工所性質:交流接班經驗,每月聚會一次,舉辦講座或者參訪企業

●互通大陸打拚情報名稱:青出會成員:主要為外銷鞋二代,成員約150人,如,達芙妮性質:會員多半在中國、東南亞經商,舉辦參訪團拜訪會員海外工廠

●創新品牌管理名稱:同鞋會成員:內銷鞋二代:如彪琥、林果良品 性質:鞋技中心發起,讓內銷品牌二代交流創新與品牌管理,每月聚會一次

●增加跨業交流名稱:台中市企業家二代跨業交流會 成員:台中企業第二代,須是異業,通過審查才能加入:人生製藥,明禮實業等 性質:每月聚會一次,增加會員跨業交流機會,傳達管理與法規新知

●提升技術知識名稱:台中精機客戶家族薪火相傳班 成員:台中精機客戶第二代:上莊、六鑫、川藤、鉅力等60人 性質:舉辦研習班,提升二代對技術與管理的知識,協助客戶轉型升級

整理:曾如瑩

【延伸閱讀】台灣企業交班價值損失,高於星國—台、港、星217家企業交班後平均價值變化

●新加坡股票報酬率:-20%

●台灣股票報酬率:-45%

●香港 股票報酬率:-120%*企業接班價值損失怎麼算?

接班前5年到接班後3年,接班企業的股票平均月累加異常報酬率,異常報酬率計算方式=接班企業月股票報酬率—當地所有上市企業的平均月報酬率

註:范博宏分析台、港、星217家企業,其中,台灣108家、香港62 家、新加坡47家。

資料來源:范博宏 整理:曾如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934

只有競爭力才是永續發展標竿 老謝解讀》台企入榜家數縮水 市值卻大躍進

2016-05-09 TWM

深、滬、港股去年重挫,台股相對抗跌,影響兩岸三地一千大市值排名, 台積電雖然順勢成為台灣上市公司首度擠進前十大的企業; 但台灣占千大企業排名的家數卻再度減少,凸顯了台灣企業競爭力的不足。

每一年拿到《今周刊》「兩岸三地一千大排名」,第一個動作是先看看台灣的企業,在兩岸三地排名的消長。去年此時,深滬股市正賣力往上衝,中資企業排名一直往上,今年陸股緩步下滑,最顯著的第一個特色是台灣的上市公司排名大幅度躍升。

以進入排名前二○○大企業為例,去年排名第十二的台積電,今年以超過四兆元新台幣的市值擠下中國人壽、中國石化,成為兩岸三地市值排名第十大企業,這是台灣上市公司首度擠進前十大的新里程碑,是值得標記的一個記號。

台灣市值第二大的鴻海依然維持一.二兆元左右市值,但排名由四十二名躍升到三十三名,與中國中車相當,打敗過去一直領先鴻海的嘉能可、中信證券及中國太保等大企業,也算是難能可貴。台灣企業搶進兩岸三地前五十大的只有台積電及鴻海,再往下是台塑石化與中華電信,這次台塑石化以八六七八億元市值,從八十三名晉升到五十一名,關鍵是油價反彈到接近五十美元,台塑石化有了低成本原料,獲利急升,股價也從六十三.一元彈升到九十四.五元,成為台灣第三大市值企業,排名也領先渣打集團與光大銀行。

中華電信去年淨利四三七億元,配出五.四八五二元股息,因為息率很高,股價從九十元漲到一一一.五元,市值拉升到八五三三億元,在兩岸三地排名從七十八名跳升到五十二名,今年兩岸三地電信股排名都明顯躍升,最醒目的是中國移動超越中國石油、四大銀行,成為最大市值的企業,中國電信也以一.九兆元市值排名第二十一,中國聯通也排在第四十八位。

中華電信的市值,在兩岸三地同業中排在第四,競爭力有明顯提升。

前百大企業 台灣較去年增加一席台資企業在百大排名中,台塑、南亞搶到最後兩席,其中,台塑、南亞市值都跨過五千億元門檻,台塑排名從一二三名進步到九十七名,南亞也從一○五名進步到九十八名,台化則以些微之差,從一四七名進入到一○三名,兩岸三地前一○○大,台資企業取得六席,相較去年只有台積電、鴻海、中華電、台塑化及國泰金五席,今年多搶進一席,而台塑集團四寶從台塑化、台塑、南亞到台化名次都超前,這是值得正視的現象。在油價殺低,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及中國海洋石油排名都下滑的狀態,台塑石化排名大幅趨前,這是很不容易的成績。

百大之後,台灣進榜的企業是由一○○名退到一一一名的國泰金,一○六名退至一二五名的富邦金。其他還有一三七名進步到一二七名的台達電;一○一名退到一三二名的聯發科;還有一八七名進步到一三五名的台灣大哥大;從二五五名進步到一五一名的統一企業;一六二名進步到一三七名的中鋼;還有從一五九名小進一名的大立光;由二一一名進步到一五九名的兆豐金;還有從二○二名進步到一七五名的中信金。

這麼一算,搶進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的前二○○大企業,最後一席是排名第二○一名跳升到一八九名的日月光,台灣得到十八席,比去年多兩家,不過除了富邦金、國泰金、聯發科外,大多數企業排名都明顯攀升。

從產業別來看,中國的金融業排名都下調,例如中國銀行從第五名變第八,農業銀行從第六變第七,建設銀行從第四變第六,只有工商銀行維持第二名的平盤。

其他如保險業的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都受到中國股災波及,香港滙豐控股、渣打銀行排名明顯往後,台灣的富邦金控、國泰金控股價大跌也影響市值排名。

另一個排名大幅向後的是原物料相關產業,像最大市值的中國石油,從去年十五.三六元人民幣跌到今年六.九九元人民幣,市值從第一掉到第三;歐洲來港掛牌的嘉能可從五十八港幣跌到七.八一港幣,市值一度跌破一兆新台幣大關;最大煤業上市公司中國神華在香港從三十六.四五港幣跌到十.一二港幣,排名從十八名變成二十七名。

另外,鋼鐵產業面臨過剩產能壓力,像寶鋼排名從八十六名退居一○八名,相對台灣的中鋼還能從一六二名進步到一三七名,已算是難能可貴。貴金屬的福建紫金礦股價從三.六三跌到一.六七港幣,最近終於穩住陣腳,市值從五十六名急掉到一五五名,過去一年,有色金屬算是多災多難的行業。

百度市值第15名 超越招行、交行今年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最大的突破是把中國在美掛牌的企業,一起拉進來評比。在兩岸三地一千大排名,阿里巴巴以六.五五九兆元新台幣市值打敗騰訊的六.四兆元新台幣,不過這兩天在美國掛牌的阿里巴巴從八十美元以上,跌到七十六.九四美元,市值剩一九二三億美元;相對騰訊市值仍有一.四九五兆港幣,顯然騰訊市值已超越阿里巴巴。

百度也搶進到第十五名,百度在美國市價一九四.三美元,市值六七二.四億美元,約新台幣二.一七兆元,超越招商銀行、交通銀行,這也是一個新里程碑。

阿里、騰訊、百度是BAT(中國互聯網三巨頭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的英文字首縮寫)前三強,排名都在前十五名之內,這是中國資本市場靠傳統金融、原物料、傳統產業及電信、電力產業外,在資本市場崛起的新力量,而這些在美國掛牌企業也漸占有一席之地。

例如,迄今尚未產生盈利的京東,市值比鴻海還大,在兩岸三地一千大中排名三十一。網易排名八十五,攜程網排名一一七,奇虎三六○排在一七○名。

不過不管在哪掛牌,中國的新經濟已嶄露頭角,像是由北京樂視星空化身的樂視網在創業板,去年股價一度大漲到一七九元人民幣,現在股價剩下三分之一,但市值仍從一五七名挺升到九十名;在中小板掛牌的萬達院線本益比一度超過一百倍,排名也從一五八名挺進到一○九名。還有以金融信息服務及互聯網廣告為主的東方財富,股價一度大漲到一○二.八四,如今跌到二十.七五元人民幣,市值仍領先台灣在港掛牌的中國旺旺。

台灣的高科技股,除了台積電、鴻海外,聯發科這三年市值逐年下滑,可以看到華為的海思崛起,及紫光集團整併展訊、銳迪科之後的壓力。與手機零組件有關的電聲媒體瑞聲科技,今年股價從三十四港幣大漲到六十.四港幣,市值排名從二八七名躍升到一八一名,也是中國手機零組件產業的另一個亮點。

另外像觸控面板歐菲光電,市值仍達二六三億元人民幣,本益比五十六倍,股價淨值比四.二九倍;台灣的TPK宸鴻、介面、洋華幾乎毫無招架之力。LED的三安光電最近股價大跌,但市值仍達四九六億元人民幣,台灣的晶電便顯得小巫見大巫。像面板的京東方去年排名七十一,今年退居一二一名,但京東方市值八四○億元人民幣,台灣的友達與群創,市值加起來仍輸京東方,可以看出台灣面板產業吃力的一面。

目前紅色供應鏈的成員市值尚不大,但是本益比高,融資能力強,像紫光股份一出招,聯發科立刻感受沉重壓力。

相機鏡頭的大立光,今年首季EPS(每股純益)只有二十七元,股價一度跌破二千元大關。反而是在汽車鏡頭搶先機的舜宇光學去年淨利七.六一億元人民幣,市值拉升到二六三億港幣,這是未來很可能進入兩岸三地一千大的黑馬。

紅色供應鏈市值不大 本益比高從兩岸三地一千大的排名也可以看出兩岸未來競爭的態勢,最具代表性的是食品產業,這是很傳統的產業,但是台灣的中國旺旺、康師傅、統一集團在中國的市占率正在下滑。今年食品集團爆出一匹黑馬,去年十二月才在創業板掛牌的廣東一家肉品加工廠廣東溫氏食品集團,今年成為兩岸三地一千大第五十三名的黑馬。

溫氏食品集團從事養殖業、肉類加工食品廠,去年營收四八二.三七億元人民幣,稅後淨利是六十六.三六億元人民幣,EPS一.七一元人民幣,目前股價是四十六.六元人民幣,本益比是二十七.一一倍,這是中國人口優勢下創造的奇葩。

類似溫氏食品集團,二○一四年在港掛牌的萬洲國際也以生豬養殖及肉品加工為主,市值已超越聯發科,排名從二二二名跳升到一二九名。

台灣食品集團榜上列名的是中國旺旺一四一名,統一集團的統一企業中國,去年淨利約四十二億元新台幣,比一四年成長一九二%,股價從四.八九港幣大漲到七.四三港幣,市值爬升至三一二億港幣,也讓台灣統一企業股價穩定走高,兩岸三地排名進步到一五一名;反觀災難不斷的康師傅,市值跌到二一四七億元新台幣,已經退出兩岸三地前二○○大排名行列,這個中國食品集團崛起,台灣食品業下滑訊號,也值得留意。

從這份兩岸三地一千大企業排名中可以看出,資本市場興衰對企業排名的重要性。去年中國股市暴漲,企業市值水漲船高,到了六月泡沫吹破,中國企業市值急轉直下,迄今上證仍徘徊在三千點附近,港股在去年一度大跌萬點,香港上市公司市值也大縮水,台股加權指數去年也一度上萬點,但只曇花一現,目前在八五○○點上下,台股表現相對抗跌,這是台灣上市公司在兩岸一千大排名大躍升的關鍵。

此外,每年兩岸三地一千大榜單迭有消長,只有競爭力保持不墜的公司,是企業永續長存的硬道理,像台灣的台積電今年挺進到前十名,正是台灣企業最亮眼的標竿。

撰文 / 謝金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230

國臺辦:推動臺企利用仲裁方式解決經貿爭議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8日在官方網站上公布,已於近日與中國貿促會聯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推動臺資企業利用仲裁方式解決經貿爭議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級臺辦和貿促會充分發揮仲裁在臺胞權益保護中的作用,主動引導臺資企業增強合同意識和仲裁意識,幫助臺資企業運用仲裁方式保護自身合法權益,依法維護兩岸經貿關系的穩定發展。

國臺辦網站截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4100

數千臺企撤離東莞?國臺辦澄清:與事實嚴重不符

國臺辦新聞發言人馬曉光11日表示,一些臺灣媒體稱“數千臺企撤離東莞”的報道與事實嚴重不符。

1月11日,國臺辦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有記者提問稱,“日前有臺灣媒體報道稱,數千臺灣企業撤離東莞,東莞一度有五千多家臺資企業現在已經跌至差不多兩千家,這些留守的臺資企業都是以傳統的加工貿易為主的,請問發言人這是否屬實?”

馬曉光對此表示,據了解,有關報道與事實嚴重不符。東莞是臺商最早進入大陸、投資最為密集的地區之一。自2008年以來,東莞臺資企業總數穩定保持在3400家以上。截至2016年11月底,全市正常經營的臺資企業3438家。這些企業以高新技術制造業為主,電子及通信制造業、金屬制品業、電氣機械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占臺資企業總數的53.8%。

“近年來,臺商在東莞投資持續增長,發展勢頭良好。2016年東莞新簽臺資項目93宗,協議利用臺資總額3.13億美元,實際利用臺資2.87億美元。”馬曉光表示,“我們將一如既往,繼續支持廣大臺商臺企在大陸持續健康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874

加速臺企轉型升級 江蘇力推“臺商走電商”

為推動臺資企業轉型升級,將之與電商結合的“臺商走電商”,正在臺資企業相對集中的江蘇省加速推進。

5月13日,江蘇省臺辦、昆山市與網易嚴選簽署三方戰略合作,後者成為江蘇臺資企業的戰略合作夥伴,三方將在“臺商走電商”、制造業轉型升級等領域展開合作,並以昆山花橋經濟開發區為基地,切實推進“臺商走電商”工作。

據不完全統計,每年大概有500萬臺灣同胞往返於大陸和臺灣島內,江蘇又是臺商企業的重要集聚地,這里孕育了大陸70%以上的臺商企業。截至2016年底,江蘇累計批準臺資項目2.6萬多個,實際到賬臺資717億美元。蘇臺貿易額在兩岸貿易額中占比超過1/5。

近年來,隨著大陸內需市場潛力的不斷釋放,臺商非常希望借助電子商務等平臺為企業產品打開內銷通道,助推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根據協議,三方將成立聯合工作小組,以昆山海峽兩岸電子商務經濟合作實驗區為基礎,共同推進“臺商走電商”工作。同時積累經驗,服務更多臺企。

目前已有十多家臺商制造業企業與嚴選達成合作。清遠廣碩集團是創建近30年的臺企,長期給Nike、Adidas等知名運動品牌做生產。目前在國內、越南、印尼都有工廠,員工超過20萬人。現在,清遠廣碩集團已經與網易嚴選正式達成合作。

江蘇省臺辦主任楊峰表示,幫助臺商企業轉型升級是目前臺辦的首要工作,鼓勵臺商走電商是臺辦工作的重點和方向。

楊峰表示,近年來江蘇采取積極措施,助力臺企轉型創新發展。“臺商走電商”可助力臺企參與大陸電子商務發展,使臺企產品更加便捷地進入廣闊的內銷市場。讓“兩頭在外,呈微笑曲線型”的臺企紮根大陸更好發展,全力奔向“微笑曲線”兩端。

5月8日“臺商走電商”啟動暨“京東·臺企名品館”上線儀式上,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張誌軍就表示,江蘇是臺商臺企重要集聚地,在服務臺商臺企等方面,有政策支持、平臺依托、配套服務、經驗助推,優勢顯著。

但是,對於原本外銷為主的臺企,要轉而開拓內銷市場,就存在推廣難、成本高、物流成本高、時效慢等難題,而電子商務是解決上述難題的一個突破口。

不過,新華社的報道稱,江蘇省臺辦在調研中發現,臺商大多不熟悉電子商務。社會上雖然有很多代運營公司、電商服務公司,但良莠不齊,加上電商的運營成本、推廣成本都在不斷上升,“臺商走電商”的試錯成本不斷上升。因此,以政府公信力爭取電商平臺支持,以臺商的合力來打通發展電子商務的瓶頸障礙,成為江蘇的主攻方向。

當天,昆山花橋鎮以兩岸電子商務為特色的跨境貿易小鎮同時啟動,為填補臺企制造商在思維、人才、服務等領域的經驗不足,還專設產業孵化園,提供孵化、培訓、供應鏈金融、平臺服務、論壇活動等服務。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933

外資瘋台企 不拘規模大小 有特色 一顆扁食也能獲青睞

1 : GS(14)@2011-01-16 19:24:22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135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6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