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巨頭嘉能可斯特拉塔 (Glencore) CEO Ivan Glasenberg本月表示,大宗商品的需求並沒有減弱,造成價格大幅走低的根本原因是供給明顯過剩。
Glasenberg稱“無論在原油還是鐵礦石或者煤炭方面,我們所看到的都是需求在增加。那麽是什麽因素導致價格下跌呢?那是因為供求增長太多。”
對於大宗商品而言,市場的供求關系一直是決定價格走向的核心因素之一。大宗商品指數2014年下跌14%,刷新5年新低。在鐵礦石三大巨頭、OPEC組織均拒絕減產的背景之下,大宗商品弱勢延續到2015年恐難以避免。
以鐵礦石為例,盡管需求增長9%,但是2014年整體供給增長12%。包括力拓、必和必拓和Fortescue金屬集團在內的鐵礦石巨頭對於產能不減反增,最終導致鐵礦石價格下跌50%。
鎳是今年表現最為強勁的金屬,鋅同樣表現不俗。印尼在今年5月禁止出口金屬以及澳洲最大的鋅礦將在2015年停產所帶來的供應端減弱是價格走高的重要原因。
銅的情況則相對較為複雜。雖然大多數市場人士在年初均認為銅市場將面臨明顯的供大於求,不過在一些銅礦被迫關閉之後市場的供給已經明顯減弱。
花旗分析師Ed Morse在近期報告中稱,“市場總認為全球經濟放緩導致需求降低並引發大宗商品價格走低。但是有意思的是,供給的因素其實更為重要。過去幾年市場大肆擴大投資使得供大於求明顯。”
摩根大通分析師Fraser Jamieson在其研究報告中表示,未來5年鐵礦石的供給還將增長3.41億噸,而整體需求則將溫和增長,因此未來幾年供大於求不會改變。
交易員們普遍認為許多商品未來的需求可能會有所增加,但是此前推動大宗商品牛市的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可能很難“昨日重現”。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