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分期於2014年3月21日上線,其在過去半年多時間快速成長,早在4月獲藍馳創投數百萬美元A輪投資,8月獲得源碼資本、新加坡私人財團及藍馳創投三家機構的聯合註資。
趣分期創始人羅敏是連續創業者,2005年開始獨立創業,2007年進行二次創業,2010年加盟好樂買創始團隊三次創業,不過,直到創辦趣分期,羅敏事業才達新高峰,發展速度驚人。
據知情人士透露,趣分期近日推出針對互聯網以及VC垂直人群的分期網站來分期,從BAT到獲得A輪投資的互聯網創業企業員工及所有VC基金員工都可獲得1萬元到50萬元授信額度,最快24小時放款。
趣分期新一輪融資用途除繼續強化現有校園分期業務外,還將用於推廣新網站來分期發力白領分期市場。
趣分期於2014年3月21日上線,上線之初即獲得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好樂買創始人李樹斌、聯眾創始人鮑嶽橋、唱吧創始人陳華(微博) 、梅花天使創始人吳世春5人的聯合天使投資,4月即獲得藍馳創投數百萬美元A輪投資,8月獲得源碼資本(Sourcecode Capital)、原高盛亞洲總裁Thomas Chan創辦的新加坡私人財團(Golden Summit)以及藍馳創投三家機構的聯合註資。
趣分期創始人羅敏是連續創業者,從2005年就開始獨立創業,2007年進行二次創業,並於2010年加盟好樂買創始團隊三次創業,趣分期創始團隊中十幾名成員多是跟隨他10年左右連續創業。
鮮為人知的是,當初羅敏曾想做個PC版的賣盒飯平臺,羅敏和其搭檔為推廣業務還在大街上賣過幾個月盒飯,卻慘淡收場。羅敏日前接受騰訊科技采訪時也並不避諱這段經歷和挫折。
羅敏說,自己賣盒飯的創意要早於如今的美團外賣、餓了嗎,但當初失敗,在於後者搶到時間點,是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崛起。所以,創業需要找到時間點,一定要找到好賽道。
舍棄面子在大街上發傳單
趣分期模式,簡單來講,就是平臺和電商對接,另一端對接投資理財的人。學生在趣分期上發出借款購買標的,投資人選擇借款人將錢借給對方。
借款標的被投滿之後,學生用這筆錢去消費,然後按月償還本息給出借人。借款學生的個人信息和購買需求在平臺上都一目了然。趣分期模式存在很多競爭,不過,趣分期相對領先。
趣分期能做到市場相對領先,有幾方面因素:
一方面是團隊長期校園經營積累。當初,好樂買在高校建了只幾萬個校園代理人隊伍。月銷售量最高時能做到3000萬。好樂買CEO李樹斌說,“羅敏管理校園渠道的能力早就練出來。”
羅敏對騰訊科技表示,校園市場能做好,好樂買經驗是其中一部分,自己2005年創業做校園SNS,也是在校園里發展校園大使、做地推,創始團隊很多跟隨其10年左右連續創業。
趣分期能快速發展另一原因在於,金融市場大,且這個行業沒有互聯網巨頭殺入,競爭沒有團購市場那麽血腥,有幾十家在做,但小玩家都融不到錢,融不到錢就限制了進一步發展。
不過,趣分期能壯大,更深層次是其更接地氣,這個團隊能沈下去做事。今年4月以前,趣分期大部分人也包括羅敏一直到處發傳單,地推和線上產品,都是團隊一個人一個人去談。
對很多互聯網創業者來說,天天去學校里面發傳單,或要去露街發傳單,會有很多不舒服的感覺,自己覺得LOW,還可能遭遇周圍人的白眼。創業者在心理上就很難克服這層障礙。
“你現在讓馬雲發傳單試試,他能發一天,但你讓他發一個月他絕對不能做到,人到一定時候會不一樣。”羅敏說,“當時所有事情都由我一個人做,因為團隊很小,要經歷這樣的過程。”
這有點類似羅敏當初和搭檔一起到大街上賣盒飯,同樣是為推廣其平臺,同樣是那份堅持,其不同的地方在於,賣盒飯的創業失敗了,趣分期卻突然在市場上火了起來。
當前,趣分期需新一輪融資原因在於,資本市場可能往下走,需提前累積彈藥。且趣分期在大學生市場具有基本盤,已做300個城市、2500所高校,需向新的垂直細分領域擴張。
如今,趣分期已推出新網站來分期發力白領分期市場。來分期項目只是趣分期新業務中的第一步,未來趣分期還將快馬加鞭擴充業務線,並迅速做大規模。
趣分期的商業邏輯是怎麽樣的?
這一定程度上是規模經濟,如趣分期與蘋果合作賣手機,光蘋果賣1個億,趣分期從中分成。
再比如,用戶購買車輛,20萬的車首付需要30%,另外70%需要銀行貸款,用戶首付完成後還要交8000塊錢保險費,及要交16000塊錢的購置稅,相當於交25000塊錢的其他費用。
趣分期的生意邏輯在於,用戶一個人找保險公司可能費用是8000元,但這些業務打包到一起委托給趣分期,趣分期就可以跟保險公司有議價權,如趣分期有一萬單,保險公司可能給趣分期7000塊錢一單,趣分期還可向用戶收取很低費率。使得趣分期在商品上可以賺錢。
羅敏說,若趣分期毛利能百分之十幾,而量做到京東那麽大,就可把服務費降到非常低,讓用戶基本等同於銀行存款利息借錢、買車,趣分期也擁有了跟蘋果、保險公司更大的議價權。
曾讓投資人虧損200萬
確定做趣分期項目前,羅敏看了不下幾十個項目,從汽車團購、在線教育到智能設備等,這樣嘗試一年多的時間,才想到趣分期模式。這個過程中,羅敏陸續找到5位天使投資人。
在之前創業嘗試里,羅敏也虧掉一些錢,里面就有聯眾創始人、天使投資人鮑嶽橋和朋友一起投給他的200萬。好在還有其他投資人支持,羅敏才在支撐一年多後找到趣分期這個模式。
業務做得失敗時也是很痛苦的時候。談及當時的感受,羅敏說,當時就給團隊設定3年時間,3年做不起來就繼續上班去。“如果都不給自己三年時間的話,你一定會後悔的。”
這種創業孤獨在於,創業永遠在不停做產品,不停的放棄產品,然後重新做新的產品,甚至一個產品辛苦做了2個月,一上線就被砍掉。很多時候,創業者都很茫然。
對於年過30的羅敏來說,創業還有一層挑戰,也在於其創業時沒實現財務自由,買了房,但是很小的一居室,買了車,卻要還貸款,背負著家庭壓力,選擇做個企業高管更容易。
不過,羅敏認為,實現財務自由去創業更難做起來,陳華創業時也沒實現財務自由。“大家都沒有那麽多錢。恰恰因為你沒錢,沒有了退路,在創業道路上你才會勇猛往前沖。”
那麽,什麽是創業最好的階段?
羅敏認為,最好的時間段應該有兩個時期,第一,創業者是一張白紙,就跟“90後霸道總裁”余佳文一樣,剛畢業或剛讀大學時去創業,反正過慣苦日子,500塊錢、800塊錢一個月都無所謂,正是因為沒有過錢,那時候想創業什麽樣的苦都能吃,他時候可以“任性”。
第二個階段,創業者在企業中到一定層次,做到總監、VP以上,有了一定的閱歷再去創業。
如今的趣分期經歷最苦的日子,正在快速成長。不過,往往這個時候也是企業最危險的時候,羅敏就曾親身經歷老東家好樂買在經歷輝煌之後,陷入到沈寂,並從中領悟很多東西。
那麽,趣分期如何從草莽階段走向正規?無疑阿里巴巴、京東、好樂買都給了趣分期很多啟示。羅敏說,今天趣分期融資獲得的資金比好樂買當年融資的要多很多,但同樣是戰戰兢兢。
其原因在於,趣分期只花8個月做到1個月3個億銷售額,害怕團隊成長得不夠快。明年1個月做二十億銷售額時,團隊能否迅速成長起來,有無足夠優秀人加入,這對公司很關鍵。
“如果團隊成長跟不上,公司業務就不敢做這麽快,不然會失控。”羅敏說,這麽多人,這麽多的部隊要有統一的價值觀,阿里巴巴做了這麽多年,有15年的積累才發展到今天。
這使羅敏現在70%時間在找人,並學習馬雲、劉強東(微博)式管理,及更早給員工發期權。很多重要骨幹員工在第一天就簽齊全協議,羅敏甚至稱,要將35%期權分享給員工。
為何要這麽做?那就是為趣分期網絡更多人才。羅敏說,“大家工作是兩個目的,第一是工作很開心,不受氣。第二是賺到錢,讓大家有信賴感、安全感,這是我們一直去實現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