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迎中秋】失傳紙紮燈籠 靠澳門唯一菲籍師傅傳承

1 : GS(14)@2016-09-07 21:48:21

艾飛度在菲律賓土生土長,十年前到澳門定居,現是紙紮燈籠師傅。



在兔仔燈籠展覽內,一個個燈籠都是出自他的手筆,他在菲律賓土生土長,有一個中文名字叫艾飛度,是一個紙紮燈籠師傅,在展覽場刊經常找到他的名字。「我是他們作品的工藝師,藝術家會將他們的設計給我,我會想辦法將它們的設計做出來。」艾飛度說。他在菲律賓原是教師,為了生活,十年前離鄉別井到澳門定居,在婆仔屋文創空間工作,替老闆兼建築師馬若龍做私人助理,協助製作藝術品。馬若龍是葡萄牙人,精通中文,喜愛中國傳統文化,對兔仔燈籠情有獨鍾,耳濡目染下,艾飛度漸漸喜歡紙紮燈籠的工作。在菲律賓只有當地華人才會慶祝中秋節,在聖誕時則會製作紙紮擺設,大多是星形圖案以竹製成。來到澳門,艾飛度才首次學習製作紙紮燈籠,曾跟從紙紮師傅蘇華貴學藝。兩年前蘇師傅過身,澳門政府曾出悼文表揚其藝術成就。這兩年間,艾飛度接手製作展覽內的紙紮燈籠,接替蘇師傅擔任紙紮燈籠工作坊的導師,希望將這份傳統傳承下去。「雖然我是菲律賓人,但我很喜歡製作中國傳統燈籠,過程好有趣,雖然是好簡單的東西,但在製作中會感受快樂及寧靜。」他說。



現在竹枝難尋,所以燈籠便以鐵線代替。「最難製作是結構,這是最困難的,其次是怎樣去裝飾。」他邊示範邊說。他的作品大部份以兔子造型為主,以鐵線繞成外框便要用三小時,完成一個燈籠便要花大半日時間。「如果我沒有熱誠,我不能做得很好,這是一個沉悶的工作,要花很多時間,不斷重覆動作,做到熟能生巧,但都是一種享受。」在九至十月澳門分別有兩場花燈及兔仔燈籠展覽,邀請不同藝術家參展,其中會有艾飛度的作品,要感受中秋節的氣氛,不容錯過。(一)「澳門花燈節」日期:即日起至10月10日地點:澳門壹號廣塲(二)「兔仔燈籠-馬若龍和朋友們彩燈展」日期:9月21日至10月15日地點:婆仔屋文創空間A2展覽廳記者:何嘉茵攝影:伍慶泉


艾飛度曾跟從紙紮燈籠師傅蘇華貴學藝,兩年前蘇師傅過身,澳門政府曾出悼文表揚其藝術成就。

艾飛度的作品以兔仔燈籠為主。

製作燈籠,最難是結構,其次是裝飾。


今次在澳門的花燈節,有二十多位藝術家參展,其中包括艾飛度。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907/197626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033

【中秋香港地】改良燈籠 本土設計師創出港式鐵燈罩

1 : GS(14)@2016-09-17 17:43:50

Uri宇宙系列的環保燈泡。



上海理髮店?唐樓?涼茶舖?這些看似燈籠,又充滿港式味道的燈罩設計,出自羅一鳴的手,記錄了記憶中的老香港與中秋節。一鳴做了廣告超過十年,直至數年前與朋友合作,開了一間製作家品的Light with Shade,現在主打燈光的設計,「之前替很多餐廳做訂製的燈,尤其現在越來越多咖啡店。我就想,既然幫客戶訂製,倒不如發展自家品牌的產品」。一鳴剛在連卡佛「The Next Call Out」比賽中,憑着Uri宇宙系列的環保燈泡獲獎。雖然知名度提高,但他有感近年老舖消失得太快,決定把傳統節日與舊式店舖的元素融合,為保留老香港略盡綿力,「香港人生活很忙碌,很多人已經淡忘了我們的文化。反而傳統慶祝的節日會保留到我們的文化,例如中秋節。而我個人亦最喜歡中秋節,因為節日很有故事性。」


燈籠不用膠 改用鐵

現在市面流行用膠製,一鳴偏偏反其道而行,用容易生鏽的鐵造燈。他起初用紙,參考燈籠作設計。但由於燈光會令珉度上升,紙燈籠會變色又易壞,為了提升它們的耐用度,紙便改成鐵,「想用一些舊香港的元素,第一時間便想起白鐵信箱。」不怕生鏽嗎?他就是愛那帶生活感的鏽迹,「當手摸過鐵皮,有些手汗會令它有褪色的效果,我反而覺得會漂亮點,感覺作品更有生命力」。


燈罩盛載兒時回憶

燈罩圖案很多都來自他兒時回憶,小時候經過的涼茶舖、理髮店、唐樓等地方。「我很記得小時候很害怕剪頭髮,一進入去整個人都『硬晒軚』,被上海師傅替我理髮,這些記憶洗不走,所以做的時候就想起這個畫面。」一鳴為了這個系列的燈,花了半年時間游走上環和深水埗汲取靈感和搜集資料。過程發現了很多有趣的事,「例如當舖的圖案頭頂有兩個勾,原來是為了吸引客人,勾客人來,是以前常見的風水做法。」而最瘋狂的一次,他在一間上海理髮店結業前,花了六千元買下兩張舊式理髮椅,為的只是畫出舊式理髮店的精緻,鍾情老香港的程度可見一斑。「我們都專程去找舊風筒,依照着他的樣子畫出設計,不停找一些舊的東西回來。」雖然出錢出力,但都面對很多阻滯。港式鐵閘有不同的雕花,他很希望把這些元素放在設計上,「但要界很多細微的位置,很多公司說做不到。找了很多廠才有一間替我們做。」最後他們找到工廠用激光界圖案,再人手自己裝嵌燈罩。那麼辛苦,為了甚麼?「現今的年輕人,或許已經沒有經歷過,可能有少許印象,但又不太清楚。透過這些產品、設計,希望可以勾起他們的興趣,去研究香港的舊歷史。」
Light with Shade
facebook:lightwithshade優先訂購:日期:9月22日-10月13日地點:中環鴨巴甸街35號PMQ,GF/HG10-HG12記者:鍾藹寧攝影:劉永發



一鳴反倒覺得生鏽的鐵使作品更有生命力。

鐵燈罩上全是一鳴的童年回憶。燈罩連燈泡每個$780



一鳴花了六千元買下舊式理髮店的椅子。

一鳴希望藉老香港系列燈罩,勾起年輕人對研究香港的興趣。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916/197722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414

【旅遊籽】青森睡魔祭 燈籠車職人絕活

1 : GS(14)@2017-08-06 18:43:37

70歲的千葉作龍是日本第五代睡魔師名人,大半生時間也在做睡魔燈籠。



【旅遊籽:浪迹遊蹤】有限,無限;是玄,亦是緣。日本第五代睡魔師名人千葉作龍,在志學之年有緣遇上了「睡魔」,改寫了他的一生。他願意花生命中有限的時間,在無限的創意之上。五十多年來,窮半生的精神和力量,只為追求一個理想──做出一個自己滿意的睡魔祭燈籠。



每年8月,日本東北青森縣也會很熱鬧,皆因由8月2至7日,就是一年一度的睡魔祭,這祭與仙台的七夕祭、秋田的竿燈祭並稱為「東北三大祭」,每年都吸引過百萬遊客前來參加。睡魔祭早在250年前已經存在,1980年更被列為「重要無形民俗文化財產」,它的由來眾說紛紜,較多說法是炎夏令人懶洋洋,無心戀戰,為阻止「睡魔」上身,村民於是在燈籠上畫了惡形惡相的正義之士來驅走懶鬼。祭典舉行時,還要大鑼大鼓,唱歌跳舞趕鬼,氣氛非常高漲。時至今日,燈籠越做越大,在為期一周的祭典中,有超過20架燈籠車,數以噸計的大型燈籠車夜間巡遊,每架燈籠車的中間都有一輛車,但因燈籠巨型,所以慢慢行駛時需要不少人在旁邊出手承托。巡遊場面極之震撼,就算炎炎夏日天氣悶熱,遊客也不介意席地而坐,看街上一台台的燈籠車夜間巡遊。


做足51年 最難構思草圖

「我叫千葉作龍,是藝名來的。」這次來青森,有幸訪問到日本第五代睡魔師名人千葉作龍師傅,實在教人興奮。年屆70的千葉師傅是青森著名的睡魔師,獲獎無數,單是每年祭典中最高榮譽的「竃??大賞」,他曾奪過11次,而另一「優秀制作者賞」,他也拿過5次。要進入「睡魔祭殿堂」成為「一代名人」也非易事,除技術要高超外,還要對祭典有所貢獻,出自他手的燈籠至今更超過150架,「全部青森小朋友也很喜歡睡魔祭的大型燈籠,我就更加特別,因為爸爸也是一位做燈籠的師傅。我剛懂事,約12、13歲就接觸這行,至今足足做了51年,逾大半世人呢,哈哈!」雖然千葉師傅在睡魔燈籠界舉足輕重,但他全無架子,反而和藹可親,有問必答,還喜孜孜的向我展示他今年睡魔燈籠的設計圖。「我選了平安時代將軍源賴光,以及擁有怪力的兒童金太郎的民間故事,作為這年的作品主題。」拜訪千葉師傅時正值6月中,距離祭典還有一個半月時間,燈籠大部份的支架、電線、燈泡已安裝妥當,甚至已貼上和紙,只欠着墨上色。看看白皚皚的模型,再看看千葉師傅手上的畫作,簡直如出一轍,盡顯功架。「對我來說,最困難的地方應該是構思草圖,全部也是我自己想出來的。不過,有時構思得到,但未必能做出來,就會令我很生氣,甚至沮喪,但我從沒想過放棄。」


做一架花三個月 重4噸用千個燈泡

睡魔祭的每架燈籠車,也有其指定尺寸,寬9米、深7米、高5米,重量達至4噸,動用的燈泡就要1,000個,「以前還未有燈泡時,我們會將蠟燭放入燈籠,不過太危險了,全部已改用LED或普通燈泡。」千葉師傅邊用鐵鉗整理鋼架邊說道。睡魔燈籠的主題,不外乎是日本或中國的神話、武士及歌舞伎,當然還有「睡魔」,睡魔師需要在車架上的「有限」舞台上,表達自己「無限」的創意,「如果你問我最滿意哪件作品?我從來也沒有最滿意的。好像每年也覺得總欠些甚麼似的,希望明年能再做一點,就一直做了五十多年了。」人生,有多少個十年。就算將人生大部份時間花在睡魔祭上,千葉師傅仍然謙虛,對自己的要求也從來不少。在「睡魔祭殿堂」上,列席首四位的名人已相繼離世,千葉師傅可算是行頭中的老前輩,但他仍堅持每日來到做燈籠的工場監工,親力親為。他還笑說,每年祭典一完,腦海已瞬即要構思下一年的主題,每日如是未停過,構思定下來了,經驗告訴他,如做一台燈籠車的話,大概三個月便可以完成。「雖然我今年70歲了,但如果體力支撐得到,我仍想繼續下去,也希望能慢慢將這門傳統的手藝傳承下去。如果徒弟能自己完成到一件作品,我會非常開心,是一個成就呢!」千葉師傅至今收了三位徒弟,其中一位更是明日之星──竹浪比呂央,行內人相信他將會成為第七代睡魔師名人,前途無可限量。



2015年作品天慶の新皇「平将門」

2014年作品戦国武士華「前田慶次」

千葉今年選了平安時代將軍源賴光及怪力兒童金太郎的民間故事,作為其燈籠的主題。


工場內放滿了睡魔師的畫具,包括用來繪邊的墨及毛筆。

「睡魔祭殿堂」合共有六人,但第一至第四代名人已離世,而第五代及第六代分別是千葉作龍及北村隆。


Travel Memo

簽證:持有效特區護照或BNO毋須簽證機票:香港來回東京,機票連稅約2,077港元起;東京轉機往青森,機票連稅約2,405港元起。匯率:100日圓約兌7港元(文中價錢已折算為港元)



記者︰黃依情攝影︰林栢鈞編輯:梁浩維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806/2011165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925

【旅遊籽】睡魔師徒弟棄做藥劑師︰我天生係做燈籠

1 : GS(14)@2017-08-06 18:43:37

竹浪比呂央是千葉作龍的第二位徒弟,很大機會成為第七代睡魔師名人。身後是他今年的燈籠車,主題為「剣の護法」。



【旅遊籽:浪迹遊蹤】「1979年我就開始這工作,第一件作品在翌年面世,計計數差不多也做了30年,哈哈!」初次和睡魔師竹浪比呂央師傅見面,便感覺到他與師傅千葉作龍是截然不同。千葉師傅打扮樸素,他卻官仔骨骨,細問下才知道原來他以前是一名藥劑師,但自小的夢想偏偏是當一位睡魔燈籠設計師。初入行時,他只做較小型的燈籠車,再靠藥劑師的薪金維持生計,後來拜千葉為師,成為他第二個徒弟後,就當上全職的睡魔師,更認同這工作比起藥劑師更適合自己,「能夠親手製作睡魔祭燈籠,以及在8月的祭典中展示給觀眾欣賞,看着自己每年有進步,就是我最大的推動力。」

明日之星 傳統創新二合為一

竹浪師傅說罷,就拿起一桶墨水,蹲在地上開始為模型的腳部勾畫邊線。上面的線畫妥後,接着又拿起一塊膠墊鋪在地板,這回他直接躺在墊上,繪畫腳板的線條,但這只不過是第一步,「每次完成主角的面部,就是我最滿意的時候。因為面部通常是整個燈籠最困難的部份,我必定會親自操刀。順利完成,即是代表整件作品也完成了。」別以為睡魔祭每年只有一次,製作時間理應十分充裕,但原來所需的工序非常多,由構思題材、繪畫草圖、搭建骨架、安裝燈泡、貼和紙、着墨圍邊、上色,以至最後的安裝上車及測試,全部也很花人力物力。貼和紙這些步驟,還會專程請女性做,認為她們的手工會較精緻及細心,「每年睡魔祭燈籠也是以武士做主題,要避免與其他二十多台燈籠車的主題相撞,以及怎樣可以將繁複沉悶的歷史以畫像呈現呢?也是我認為最困難的地方。」在風格上,作為第五代睡魔師的徒弟,他也希望能青出於藍,「這的確是一件很複雜的事,睡魔祭作為一個我們已守護幾百年的節日及文化,應該是很傳統的。但我較喜歡一些創新的構思,會盡量令兩者平衡,既保留傳統又加入創意。」他在行內更被評為是「明日之星」,去年他代表JR參與睡魔祭的作品,更奪得「最高榮譽獎」,很大機會成為第七代睡魔師名人,「我當然很喜歡這份工作,我甚至覺得自己,天生就是做燈籠的人。」



竹浪凡事親力親為,就算要躺在地上畫腳底的邊線也不計較。

不少做燈籠的步驟是會專門請女性做,如貼和紙,認為她們較細心。

平日看到燈籠車有半透明的透光位,原來在上色前要先上一層蠟。


構思好草圖後,第一個步驟是先用鐵線勾出主角的外形。

當中還要加入木條支撐鐵架,以防倒塌。

2016年,竹浪靠「蝦夷ヶ島夷酋と九郎義経」奪得最高榮譽的「ねぶた大賞」。


2016年作品「箭根森八幡」

竹浪師傅多年來也代表JR做燈籠車,故青森站常會看到其作品。


Travel Memo

簽證:持有效特區護照或BNO毋須簽證機票:香港來回東京,機票連稅約2,077港元起;東京轉機往青森,機票連稅約2,405港元起。匯率:100日圓約兌7港元(文中價錢已折算為港元)



記者︰黃依情攝影︰林栢鈞編輯:梁浩維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806/2011165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926

【十日休假】韓國人點過中秋?在港韓國人妻:唔玩燈籠食米糕

1 : GS(14)@2017-10-09 00:05:47

韓國人妻金志妍,談韓國與香港過中秋文化大不同。



中秋節人月兩團圓,香港人習慣玩燈籠吃月餅應節,翌日放假好好休息。中秋節也是韓國重大節日,今年韓國政府更將今年10月2日定爲臨時公休日,好讓韓國民眾在9月30日起至10月9日享受連續10日休假。今次記者請來嫁到香港8年的韓國人妻金志妍,為我們分享一下韓國與香港的中秋不同文化。



志妍於2009年與香港丈夫結婚,至今有三個可愛女兒Lani、Lana和Lali。她跟我們分享韓國傳統習俗,每到中秋,許多韓國人便會返鄉與親戚好友共度佳節,屆時會導致交通大擠塞,較難買到回鄉火車票,所以要很早準備。韓國的中秋節比較嚴肅,只重視一家人齊整在一起分享食物,不需要任何的遊戲去倍添節日氣氛,不玩燈籠,會祭祀先人。韓國應節食物並不是月餅,而是米糕,是最有代表性的美食。就像年糕一種,在搓好的粉糰內包綠豆或花生餡,放入蒸籠蒸煮。志妍指在韓國一般在中秋節前夕,全家人會聚在一起製作米糕,更笑言說指如果米糕做得漂亮,就能生下漂亮的小孩。



志妍三個可愛的女兒,右起Lana、Lani和Lali。

韓國中秋節重視一家人齊整在一起分享食物多於遊戲。



韓國人在中秋節前夕,會全家人會聚在一起製作米糕。

米糕有綠豆或花生餡,很美味。

記者:吳業紅攝影:蕭志南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1005/2017295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829

【紙紮燈籠】楊桃白兔一雙手做成 紮作20年青出於藍

1 : GS(14)@2017-10-09 00:05:48

月圓之夜,正是團聚之時。八月十五的晚上,高照地堂的,又何止月光。點蠟燭、掛燈籠,紅黃金光與白玉盤相映成畫。有些習俗,陪伴着香港的你及我成長。還記得那時候的燈籠嗎?白兔、彩兔、楊桃……款式僅此而已。人手竹紮,沒有音樂、不用吹氣,只有最原始地點亮一根紅蠟燭,置於燈籠底。偶有秋風,也就泛起點點光影。



如今中秋佳節,一個個膠製的卡通燈籠映入眼簾,說是燈籠,倒不如把它形容為會傳出刺耳音樂的玩具,那種尖銳,總把孩子嗯嗯哼哼的嬌聲都給蓋過了。然而,說竹紮燈籠絕迹了,倒也不是,不少店家仍然有售,識貨者,大有人在。只是,大部份紮作燈籠都已經改由大陸進口,只要是行內人,都看出了「國貨」手工較為粗糙,竹紮不平穩,外紙黏貼馬虎,而且款式都一模一樣。無可奈何的是,香港仍然堅持手作的師傅,寥寥無幾。歐陽秉志坐於「寶華札作」店內,專心地把一根根竹篾度尺﹑屈曲﹑折腰,塗上白膠漿後,再以沙紙紮實,逐漸形成一個楊桃竹架,接着又把紅色玻璃紙小心翼翼地扯平貼於架上,圍起金邊,繞好蠋台,最後黏上橙紅色流蘇,紅噹噹的楊桃燈籠就此誕生,如果希望燈籠更脹更直,就要放到陽光底下晾曬,「唔可以曬太耐,會爆,所以要成日望住,好多功夫o架。」可以想像,一個手紮燈籠成本不算高,工具簡單,無非是竹篾﹑紙張﹑白膠漿等,但售價動輒二百元以上,買的,都是手工,因為紮上一個燈籠,需要數小時,「買嘅都係大人,細路仔都鍾意卡通,有啲父母就特登買畀仔女,等佢地知有呢個傳統。」製作者正是香港最後幾位紮作師傅之一,阿志在這個行頭算是年輕,畢竟這不是能賺大錢的行業,而且竹篾經常刺傷雙手,也不是甚麼討好的活兒,所以根本沒有新人入行,「你話興趣班咁學就有,如果真係想入行,我咁多年都未見過。」說到阿志為何入行,他侃侃而談。小店是他父親於六十七年前開始經營,除了燈籠,還主要紮舞獅頭及祭品。小時候對紮作毫無興趣,入行的契機亦是逼不得已,「九七年回歸,要做二百個燈籠,咁我咪叫老竇教我囉。」怎料他一學,至知自己有天份,他笑言或許是自己天生好靜的原因:「做呢行真係要耐性,因為一坐就坐好耐。」上手後,阿志就一直留於店內幫忙,至數年前爸爸身體出毛病,索性接手紮作店。時至今日,阿志已經能獨當一面,但都沒有得到父親的讚賞,因為兩代人的製作類型已經有所改變。隨着傳統一個一個被淡忘,甚麼獅頭、鳳頭都已經不再製作,阿志也就發揮他的創意,做出各式各樣的紮作品,金魚缸、風筒、摺椅、甚至紅白機,令祭品不再流於大屋、衣帽這些種類:「我做嘅嘢佢都唔識做,所以佢冇讚過我喎。」雖說現時大家都已經不那麼迷信,但對於紙紮製品依然懼怕,阿志甚至試過拿着製成品在街上截車,竟然沒有的士願意停下來,他無奈表示:「其實唔恐怖,可以叫做工藝品,完成咗會好有滿足感,要燒嘅話就影張相先。」他邊說邊拿起手機,欣賞起過往的作品來,泛起點點笑意。對他而言,根本不在意有沒有人欣賞他的作品,只要作品「燒」到了陰間,先人覺得合用就好。紅事﹑白事,他不想細分,比起藝術家,他更喜歡自己另一個稱號──陰間設計師。



做紮作前,都必須先度好尺寸,不然紮起來會走樣。

沙紙要紮得平均,不然貼上玻璃紙後會凹凸不平。

阿志笑言製作過程中會很容易生氣,但看到成品就滿足。


傳統兔子燈籠是每年中秋最受歡迎的款式。

最古老的楊桃燈籠做法,是加上一條長長的梗子。

採訪:王霜木攝影:黃健峰剪接:何達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1005/2017298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8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