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定價機制正醞釀史上最大規模的改革。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11月25日至26日召開的第二十六屆中國醫藥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於明德透露,對藥品價格進行改革是相關政府部門的重點工作,總體改革思路是未來的藥品價格更加由市場機制來決定,政府降低對藥品價格的行政管制,該政策的出臺不會太久。其中一項內容就是放開最高零售限價。並且,其他的藥品價格的制度也會盡快出臺。
原發改委價格司相關人士告訴上證報,本輪藥品價格改革,取消政府定價已成定局。政府定價效果不盡如人意,不能及時反映和引導市場需求,取消政府定價的條件基本具備。
該報指出,除了血液制品、一類精麻藥等五類品種率先改革外,能從藥品價格改革中獲得重大政策利好的當屬創新型中藥上市公司。
華爾街見聞網站援引《第一財經日報》報道介紹過,國家發改委上月已向各省物價部門下發征求意見稿,討論全面放開藥品價格。在這份征求意見稿中,“部分放開醫療服務價格”、“年內首先放開基本藥物價格”等以往的“敏感”說法,首次被明確提出。
“這是建國以來對藥品價格監管最明確的一次市場化表達,雖然還沒有最終成文,但是放開的思路已經確定了,大家也基本達成了共識,必須要市場化。”有接觸過征求意見稿的業內權威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2014年初,發改委主導的中成藥降價事宜一直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去年10月,國家發改委藥品評審中心開始啟動中成藥調價的調查,緊接著召開中成藥成本審核企業溝通會、中成藥價格醫保專家評審會等。
但是,據上證報調查,中藥材等原材料的價格最近5年內都處於歷史高位,中藥企業的各項成本不斷增加,如果終端價格再降,企業可能無法保證正常生產及供應。值得關註的是,與會人士向上證報透露,從目前情況來看,今年中藥降價的可能性很渺茫。
該報援引券商醫藥研究員分析稱,相比競爭更激烈的化藥市場,擁有獨家、創新品種的中藥企業有望從價格新政中獲得新的發展機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