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興趣玩到精 台裔小子飆出億萬財

2012-10-08  TCW



「我是亞洲人,那又怎樣!」台裔賽車高手吳比爾(Bill Wu)面試時衣服上的這句話,成了他在探索頻道(Discovery)全球最新冒險求生節目《飆出活路》(One Car Too Far)試鏡徵選主持人時,最終出線的關鍵。這個節目,預計全球有五億人會收看。

「我們很希望有不同的選角,我們看到他穿那件衣服時都在笑,他是個特別的小子,」探索頻道全球實境節目副總裁莎拉‧戴維斯(Sarah Davies)認為,吳比爾的文化背景不只能替節目帶來不同觀點,對大多觀眾來說他會是個有趣人物。

吳比爾,正是在全世界超過兩百個國家、擁有近五億收視戶的探索頻道,最受歡迎的冒險求生節目中,史上第一位台裔主持人。過去他靠越野賽車征戰大小賽事,翻身身價新台幣億萬富翁,打破老美認為亞洲人不是好車手的刻板印象。

曾任紐約世界電視台節目部製作人、現為台灣藝術大學廣電系專任講師許北斗解釋,探索頻道冒險求生節目主持人居最關鍵靈魂角色,除了要敢冒險、有求生技能,還要不怕鏡頭、說話流利、風趣,「光要找到人就很難,全台灣可能一個都沒有,甚至全世界也找不到幾個。」

成名之前,從不放棄連續七年每個週末都練車

學醫的吳比爾曾任整脊治療師,並在美國成立連鎖保健診所,三十七歲的他如今卻靠駕車興趣,替自己駛出另一門好生意。包括直線競速賽、越野賽和拉力賽(編按:使用改裝後的車,在點到點之間賽道上比賽,路面多為砂石山路、雪地或沙漠)在內,參加過各式車種賽事的吳比爾是位全方位車手。他和弟弟組成的「吳隊」(Team Wu),曾在兩年前參與福斯(Fox)電視網旗下《奔牛拉力賽》(Bullrun)實境節目,一路挺進最終關卡,抱回二十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六百萬元)冠軍獎金。

「如果你放棄,那是你的人格特質!」成名一瞬間,但在此之前,他在美執業七年來,每週末不論晴雨都持續練車,越野數十萬公里背後付出的努力,才讓他累積一身不同路段駕駛本領。

「我是個很成功的人,我很成功的原因是因為,我的個性不容許失敗,」也不是每場賽事都稱冠,成績不佳時,他會告訴自己不能成為一個失敗者,鼓舞自己必須持續開車直到成功,「失敗從不是一個選項(Failure is not an option),……如果你失敗,也不能放棄,」吳比爾說。

吳比爾的美國夢成真故事,要從他十五歲得到第一輛豐田(Toyota)車說起。個頭不高、約只一百七十公分吳比爾接受本刊專訪時說,擁有車和駕照,在美國代表一種成長與自由,下課後總和朋友整晚膩在車上,四處晃、認識異性,成了他重要的自我認同來源。為了和同儕比誰能把車改得更炫,當別人放學後選擇玩樂,他則先把全副心力放在研究汽車構造與零件。

擁有第一輛車不過半年,他就用它換來一輛三菱(Mitsubishi)低底盤小貨車,為了讓車變得更酷,他再換上大輪、塗鴉……,十七歲時,用這輛車替自己贏來生平第一個拉力賽冠軍。

在美執業第二年,他替自己購入一台新台幣上千萬元的超級跑車藍寶堅尼(Lamborghini),「當我開藍寶堅尼時,人們喜歡親近我,大家會問這個年輕人是誰、大家都想跟我說話,」車子不斷形塑成為他的情感認同重心,包括全世界只有三台的紫色藍寶堅尼在內,現在他的車庫有超過十輛名車(見一百零二頁「珍藏紫色藍寶堅尼,全球僅三台」)。

成名之後,不拒絕挑戰征服智利荒漠、火山冰原

從中得到認同,他又把駕車競速的冒險感當成平時極大樂趣,不斷挑戰各種原始地形。「我喜歡自己開車時,就像開著自己偷來的車一樣(指肆無忌憚),」吳比爾自剖,當他開在荒漠、雪地、岩石地等路面時,不只沒有速度、道路等交通規則限制,也能不受其他車輛干擾,挑戰自己的駕駛技術,「對我來說生活不能沒有樂趣,駕駛越野車也是為了樂趣。」

「我都在嘗試發現可能會困住自己的情境,這正是產生樂趣的原因,」他解釋,他不為開車而開車,把可能遭遇雪崩、迷途或車輛故障等駕駛險境,都當成一種挑戰,「永遠接受挑戰(keep challenging),才讓我 變成一個好的車手。」

「很久以前我對壓力感到恐懼,但現在我相信我喜歡壓力,壓力讓我更好,」他說自己探索瘋狂時不去思考壓力,他選擇不斷告訴自己、挑戰自己,向內在喊話:「我可以做到嗎?」嘗試把自己放在壓力的情境,再來,就能自動自發把壓力轉化成樂趣,透過擁抱樂趣,戰勝壓力。

智利荒漠、火山冰原、雨林和巨岩山脈……,儘管此次探索頻道節目要求他三天內,在鏡頭前駕車逃離各種險境,更甚他過去所有開車經驗,喜愛追求樂趣、刺激的他仍沒有猶豫。「我的人格特質有些瘋狂,我喜歡與眾不同,」吳比爾回憶,當節目團隊找上門時,他聽到駕車、電視節目這兩個關鍵字,還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時就答應邀約。

曾和探索頻道合作過的許北斗透露,全球冒險求生節目主持人屬高風險行業,保險公司未必願意承保;一旦承保,保險金額都以新台幣論億元計算,可見該挑戰有多危險。

向林書豪看齊,追尋夢想永遠為首次機會做好準備

「這是很大的節目,我可能是美國(車手)第一位代表亞洲的人,我必須成為一個好榜樣,」住在美國加州、台裔的吳比爾不諱言自己正向林書豪看齊,「林書豪很高,但我只是一般人,如果我可以做到,其他亞洲人也可以。」

「追尋你的夢想,所有事都會變得快樂,」吳比爾說,他很高興活在夢想中、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

「人們總認為我很幸運,那不是幸運,而是當機會來時做好準備,」接著,他一改活潑性格提醒,就像他未曾在火山地帶開車,但過去開車經驗累積的駕車技巧,讓自己做足準備,終於登上全球上億人收視舞台,「永遠替第一次機會做好準備,否則你可能不再有下一次!」

【延伸閱讀】珍藏紫色藍寶堅尼,全球僅三台

全球只有限量三輛超級跑車藍寶堅尼(Lamborghini)紫色款,其中一輛在英國、一輛在日本,剩下一輛、也是全美唯一,就停在吳比爾加州聖地牙哥自宅的車庫裡!

吳比爾曾經手超過一百輛悍馬車(Hummer)買賣,也是不少名車藏家,加總市價上看新台幣上億元。

他把自己整座車庫愛車稱作「大男孩的玩具」,十輛車中,被業界譽為「越野車王」的悍馬系列車款就有五輛。其中,他的最愛是二○○六年悍馬第一代阿爾法(Hummer H1 Alpha)。

「它是世界上最完美的車,因為當世界末日戰場(Armageddon)來臨,我也能駕這輛車逃到任何地方,」吳比爾解釋,悍馬第一代除了是悍馬車開山始祖,二○○六年又是第一代悍馬車製造最後一年,加上第一代中最「無法無天」(badass)的車款就是阿爾法,「全世界只有生產三十九輛,我曾擁有四輛。」

「那輛車絕對是永恆的(timeless),」因為實在太愛,吳比爾連到好市多(Costco)購物,他都開這一輛悍馬,「一次可以裝超大箱衛生紙、濕紙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544

從分享消化到精益智造,造船業穿越航運低潮

江蘇南通,中遠海運川崎公司的一個焊接車間里,幾臺機器正在“獨自”進行著鋼板切割的工作,傳統車間里熱火朝天幹活的工人並沒有看到幾個。

南通中遠海運川崎的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一條2012年就投產的自動化生產線,4個機器人代替了原有的25個工人才能完成的切割工作,生產效率還提高了兩倍。

早在2006年,南通中遠海運川崎便超前謀劃,著手生產、設計系統的信息化改造,並將擴大機器人應用和實施生產線改造作為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的切入點,以大幅度減少人工成本、減輕勞動強度、改善作業環境、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產品不良品率。

“隨著5條機器人生產線的相繼投產,相應工序的生產效率提高了七成左右,在確保作業安全和質量穩定的基礎上,還將產品建造周期縮短10%~15%,生產效率提高15%以上。”南通中遠海運川崎總經理陳弓說,公司的實踐也證明,用先進生產技術和先進生產力優化資源配置的造船業,不僅不一定是夕陽行業,還可以創造較好的利潤。

南通中遠海運川崎是中日造船企業以股份參半的方式,合資興建的國內第一家大型現代化造船企業,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說是改革開放以來這個時代的縮影。從2001年開始到2017年,盡管航運市場一直處於低迷期,南通中遠海運川崎已經連續17年保持盈利。

引進消化吸收

作為國內第一家中外合資造船企業,南通中遠海運川崎建立在一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股權結構下:中外雙方對等持有公司50%的股份,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中日雙方總經理負責制”,建立了中日雙方共同負責、互相制衡、相互監督的經營管理體制機制,沒有絕對控股方,實現了決策權和經營權對等。

陳弓介紹,中日各50%的股比,一方面體現了中日雙方“誠信為上,風險共擔,合作共贏”的合資經營理念;另一方面,表明了中日雙方願以平等的地位共同建設一個符合現代造船理論的、自主經營的、獨立而完整的船廠,而不是一個僅僅提供密集勞動力的生產工廠。

在這樣的股權和管理權結構下,中遠集團引領同業的生產經營、先進的管理團隊、先進的企業文化以及市場、環境、客戶等優勢資源,與日本川崎重工百年船舶設計生產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相結合,使南通中遠海運川崎先天就享有“站在巨人肩上”的優勢。

陳弓回憶,項目啟動後,在船廠建設上,南通中遠海運川崎主動接受國際先進的造船生產全部體系,以開放的心態全面、認真、不走樣地學習日本川崎重工先進的生產組織管理技術和管理體制,日本川崎重工也將阪出船廠從船廠布置、車間設置、生產流程、計劃進度,一直到基礎管理、規章制度、文明生產等各個方面都原封不動分享給南通中遠海運川崎。

這使得南通中遠海運川崎用10年時間走完了日本造船企業50年、韓國造船企業30年的歷程,具有百年發展史的日本川崎重工也承認,南通中遠海運川崎是它在海外投資最為成功的一個項目。

事實上,南通中遠海運川崎建廠初期,正遇上亞洲金融危機之後全球造船產能過剩,市場低迷,競爭非常激烈。在這一輪長達10年的船市蕭條中,他們也沒有止步於沿用川崎重工的成熟模式,而是繼續瞄準世界先進造船技術,從工藝優化入手,綜合運用精益生產、信息技術和綠色制造等先進技術,在系統集成的基礎上創新性地建立起一套科學,迅速形成總裝造船優勢。

智能制造

再創新必然包含自主研發能力的提升。2007年,公司建立了江蘇省第一家省級船舶企業技術研究中心,逐步實現了散貨船、超大型集裝箱船、超級油輪和汽車滾裝船等船型詳細設計和生產設計的自主開發,先後研發並建造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20.5萬噸散貨船和30萬噸礦砂船以及10000標箱集裝箱船等,都在國內同行業中實現了這些船型零的突破。

陳弓進一步指出,精益管理是南通中遠川崎管理體系的核心所在,作為公司在管理方面“分享、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成果,精益管理自成體系,率先在國內實現了分段對接誤差為零的無余量造船,大大提升了船舶質量和資源集約化利用水平,鋼材利用率達到92%以上,比國內其他骨幹船廠提高約7個百分點。

2012年,南通中遠海運川崎又確立了將智能造船作為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將工業機器人應用和自動化生產線改造作為兩化融合、智能制造的切入點,分步推進智能制造;在自動化、智能化生產線、流水線的基礎上,建設智能化車間。

而這也是總部位於上海的另一家國內造船企業重點投入在做的事情。

我國種類最全、高端產品最多的船舶制造企業,滬東中華造船(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滬東中華”)每年投入的科研經費都保持在營業收入5.6%以上,每年成功申請國家專利超過270件。以焊接機器人應用為基礎,大力開展船舶智能制造研究,開展數字化車間建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造船業的深度融合。

近年來,滬東中華還主動壓減了低端產能,大力發展高端海洋裝備制造業,形成了以LNG產業鏈裝備制造為核心,以高端特種船舶和海洋工程建造為主體的產業布局。逐步由一家以散貨船、油船建造為主的傳統造船企業,轉型升級為一家自主研發能力強大,產品結構高端,配套能力完善,在國際高端船舶市場與世界一流造船企業全面競爭的綜合性海洋裝備產業集團。

據了解,滬東中華是目前我國唯一一家建造世界最先進大型LNG船的造船企業,由於LNG船集高技術難度、高可靠性要求、高附加值含量於一身,被稱為世界造船皇冠上的明珠,滬東中華經過十年磨礪,十億投入,才攻克了特殊的超低溫(零下163攝氏度)液貨維護系統等三大核心技術,自主研制成功絕緣箱等三大核心部件,成為全球13家之一。

“目前滬東中華在建和手持訂單中高新技術產品占比達到100%,不僅在LNG產業鏈裝備制造領域占領行業制高點,還是世界超大型集裝箱船建造的行業領軍企業,已交付和正在建造及手持訂單的8000箱位以上超大型集裝箱船達到49艘。”滬東中華董事長陳建良對記者介紹,“只有高端才能引領我們發展。”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彭海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649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