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別了,大行戰投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1-18/100328921.html

 
   三大行的外資戰投已悉數退場,財務投資者接盤,是正常的市場行為還是會帶來公司治理的倒退?
財新《新世紀》 記者 溫秀

 

  「另一隻靴子終於落地了。」一位接近建行的市場投資人士如是評價。在最新的一次大舉減持後,美國銀行在建行的持股比例僅剩0.86%。

  建行11月15日發佈公告稱,美國銀行於11月11日和14日,同意以協議轉讓的方式,向幾家機構投資者轉讓約104億股建行H股股份,約佔已發行總股份的4.14%。這是美國銀行對所持建行股份的第五次減持。

  一位外資銀行高管對財新《新世紀》表示,境外戰略投資者此番撤退,更多的是自身財務困境和資本壓力所致。美國銀行在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名單公佈之後出手,便是一例。

  「與其說擔心中國銀行業的前景,不如說他們擔心自己的現狀,在活下去都很困難的情況下,很難有長遠打算。因為如果短期的經營業績無法令股東滿意,資本困境難以滿足監管要求,管理層就可能下台。」上述人士表示。

  誰來接盤成為焦點。知情人士透露,與上一輪基本相似,淡馬錫等進一步增持建行股份至10%,成為建行第二大股東。而另外一個主要買家則是外管局的境外離岸SPV公司(Special Purpose Vehicle,特殊目的公司)。

  接近交易的知情人士稱,這家SPV公司在今年7月,就曾與淡馬錫、社保基金和中信證券一起,承接了美國銀行轉讓的建行H股。他認為,這是一個對 各方「都不壞」的選擇,通過市場化手段和商業行為,投資中資企業,找到了回報率更高的外儲分流途徑,「在不減少公眾持股比例的同時,對市場的股價衝擊有 限。」

  但是,此舉進一步增加了對大行國有持股比例的質疑。

  接近大股東匯金公司的權威人士稱,外管局的投資和社保基金的入股,都是普通的市場行為,持股性質並非國有法人股,也不參與經營管理和董事會決策,可以視同為一般的機構投資者,是穩定市場的力量。

所剩無幾

  僅僅在三個月前,美國銀行第四次減持之際,曾承諾將至少持有5%的建行股份,以保持戰投地位,並稱將啟動和建行的第二輪合作。如今,美國銀行出人意料地打破承諾,再度減持。

  高盛也第三次出手減持工行。港交所數據顯示,高盛在11月14日減持工行H股17.52億股,套現約86億港元,較原計劃出售的24億股有較大規模縮減。

  工行三季報顯示,截至9月末,高盛持有工行101億股H股股份,為僅次於社保基金的H股股東。

  隨著高盛和美國銀行的相繼撤退,是否又將迎來新一輪的戰投撤退潮?

  財新《新世紀》記者獲悉,尚未上市的廣發銀行的大股東花旗銀行不久前也已萌生去意,但因價格仍存在分歧未達成交易。

  受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不少戰略投資者在最初的持股解禁之後 ,紛紛選擇獲利了結,引發減持風潮。

  2008年12月31日,中行H股率先解禁,當日瑞銀拋售了其持有的34億股中行股份,套現8.08億美元。

  一週後,美國銀行首次以每股3.92港元的固定價格出售56.2億股建行的股票,套現220億港元。

  中行的另外一家戰略投資者——蘇格蘭皇家銀行迫於股東壓力,以協議轉讓方式出售了108.09億股中行H股,配售價為1.71港元,套現約184億港元。

  迄今為止,在三大行的戰略投資者中,中行的幾家戰投已經全面撤退,建行和工行的戰投持股比例亦微乎其微。

財務投資者入場

  早期引入的戰略投資者紛紛撤退,財務投資者相繼入場。其中最為搶眼的,便是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和中國外管局旗下的SPV公司。

  淡馬錫在引資之初,就以同時入股兩家大型國有銀行而顯得頗不尋常。

  2005年6月,淡馬錫投資約14億美元,從匯金公司購買了5.1%的建行股份;次年2月,又在上市前,投資15.24億美元認購了5%的中行股份,成為惟一同時入股兩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外資機構。

  不過,接近交易的知情人士透露,淡馬錫多以財務投資者自居,關注的焦點更多是投資收益。

  接近建行的權威人士透露,雖然淡馬錫最初的入股比例超過了戰略投資者的比例,但雙方的戰略投資者關係並不緊密,「淡馬錫也從未在董事會或經營決策中發表意見,而主張相關權利。」與此同時,建行對淡馬錫增持或減持的行動,亦無約束力。

  此後,淡馬錫數次增持建行,不斷從美國銀行手中買入建行股份或配股權。截至今年7月,其持有的建行股份已經達到7.03%。而此間,淡馬錫數次減持中行,今年7月賣出中行和建行部分股份後,再次出手增持了建行。

  據接近兩行和淡馬錫的知情人士透露,當時淡馬錫減持,一方面是調整投資配比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擔心後續美國銀行減持和農行限售股解禁會打壓股價,所以選擇高位獲利了結。

  知情人士透露,與美國銀行和其他戰投的撤退不同,淡馬錫不動聲色的市場操作,其實收益率更高。

  同樣僅僅三個月之後,淡馬錫再次出手,成為美國銀行持有的建行股份的主要買家。此次增持後,其在建行的持股比例有望超過10%。但建行方面透露,淡馬錫沒有要求派董事,也沒有直接與建行就股份交易接觸。

  一位瞭解淡馬錫投資風格的私募股權界投資高管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淡馬錫屬於「非典型的長期投資者」,作為過去七年間全球投資回報最高的機構,淡馬錫的成功得益於其對亞洲和中國機會的充分認知。「雖然中國市場的佔比居高不下,不符合一般的投資組合規律。」

  前述人士表示,根據其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要求,淡馬錫會不時進行短線操作、技術操作和市場操作,低買高賣,調整投資組合不足為奇。

  關於前述外管局的SPV公司,接近交易的知情人士稱,美國銀行當時希望找到一兩個大買家,將股份集中出售給儘可能少的買家。一來方便談判和交 易,二來也有助於建行股權結構的相對穩定。在金融危機中泥足深陷,同時面臨更為嚴格的資本監管的海外金融機構,有實力接盤者少之又少。而外匯儲備高企之 下,美元和歐元又均面臨各自的難題,外匯儲備的保值增值需要另闢蹊徑,「這家公司接手便在情理之中。」過去數年間,中國外管局一直借道其註冊於香港的公 司,在海外少量分散地參與一些企業和機構的股權交易。

進退之間

  外資銀行在此時再次大撤退,並非偶然。G20峰會公佈「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之後,令原本已經因歐債危機和次貸危機傷筋動骨的全球各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面臨更為嚴峻的資本壓力和財務困境。

  前述外資銀行高管坦承,外資此時撤退,首先,是因自身難保,受制於資本充足率和股東回報的雙重約束,外資銀行的決策層不得不先考慮如何活下去的問題,既包括機構自身的財務壓力,也包括管理層自身的業績表現。

  其次,目前的投資收益已經相當不錯,激流勇退勝於繼續戀棧。

  第三,這些外資銀行都感到最初的戰略投資,至今充其量只是財務投資,想要借此實現的其他訴求並無可能,所以不如及早獲利了結,降低資本佔用。

  以美國銀行為例,其公告稱,此次出售建行股份主要是加強公司資本基礎,以達到資本充足率要求。美國銀行11月4日入選「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 構」。「美國銀行此次減持建行股份主要是由於自身原因,包括作為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對資本比率的要求,因此屬於正常的市場行為。」建行行長張建國公開表 示。

  財報顯示,截至今年9月末,美銀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8.65%。預計此次減持完成後,美銀的一級核心充足率將達到近9%。而按照系統重要性銀行分級資本管理的新規,美國銀行的一級核心資本充足率需要達到9.5%左右,其資本壓力可見一斑。

  「大量出售建行股權的決定,符合我們建立強大的資產負債表的既定目標。」美國銀行首席財務官湯普森(Bruce Tompson)預計,這筆交易,加上相關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實現,將為美國銀行增加約29億美元的一級核心資本,按照「巴塞爾協議I」的標準,一級核心資本率將提高約24個基點。至此,美國銀行通過投資建行,累計套現260億美元,扣除投資成本,收益超過160億美元。

  此外,近期的財報顯示,由於投行業務、資產管理以及證券承銷業務收入大幅縮減,高盛第三季度淨虧損4.28億美元,合每股淨虧損 84美分。此番減持,可以立竿見影地改善其財務狀況。最終,高盛的減持規模則較預期的24億股減少至17.52億股,每股作價4.88港元至5港元,套現約86億港元。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雖然高盛已累計三次減持,但其對工行的投資,仍是該公司用自有資金進行的最大股權投資。

  「除非不得已,外資銀行也並不想將難得的投資機會拱手相讓,更重要的是還很『傷感情』。」一位外資投行高管舉例稱,瑞銀2008年底在中行H股解禁之後,當即拋售了全部股權,此舉對其形象和業務發展不無影響,去年錯失農行的承銷大單,與此不無關係。

  一位大行高管表示,外資銀行的戰略意圖難於實現,也是外資戰投紛紛撤退的原因所在。由於持股比例有限,外資戰投在國有銀行裡的話語權十分有限,而最初寄望的進一步市場開放後的業務發展機會,也遲遲沒有到來,令他們感到恐怕繼續持有,也難有機會。

  亦不乏市場人士認為,國內外資本市場的走勢短期恐難有驚喜,目前減持,目標銀行的股價已經較去年同期跌去不少,如不及時出手鎖定收益,短期內恐怕難有更好的機會。這也是他們急於撤退的依據。

  不少受訪的銀行業人士表示,上述說法不無道理,中資銀行的確面臨不少問題和挑戰,但外資的觀點也並非鐵板一塊。在美國銀行戰略撤退的同時,淡馬錫一再接盤,持股比例甚至較上市之初翻了一番,至少說明,一些國際投資者對中資銀行還是有信心,也有興趣。

  「在總結此輪引資得失之後,中資銀行該如何走下去,恐怕才是更值得關注的問題。」有銀行高管直言,隨著外資股東的紛紛撤退,主要商業銀行股權多 元化的努力和公司治理結構的制衡,面臨更多挑戰。外資銀行作為戰略投資者,在中資銀行海外上市過程中,提供了信譽背書,並在零售銀行、風險控制、人才培訓 等方面,進行了有限的技術輸出,基本完成了當初引資時所賦予他們的歷史使命。

  但他也擔心,沒有了外資股東約束之後,地方政府對商業銀行經營的影響和干預,會不會又重新浮出水面,「是個大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61

中國華融引入八家境內外戰投 2015年底前或赴港IPO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8/4013335.html

按照國務院批準方案,中國華融在引入戰略投資者後,將擇機公開發行股票上市。

國華融28日與八家境內外戰略投資者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本次中國人壽增持及七家投資者新增戰略投資共計145.43億元人民幣,占中國華融增資後股份總額的20.98%。按照國務院批準方案,中國華融在引入戰略投資者後,將擇機公開發行股票上市。

新增的七家戰略投資者分別為美國華平集團、中信證券國際、馬來西亞國庫控股公司、中金公司、中糧集團、複星國際和美國高盛集團。中國華融公司董事長賴小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引入戰投成功之後,“改制、引戰、上市”三部曲還差最後一步,華融計劃2015年底之前完成在香港IPO上市。

賴小民表示,此次引戰獲得了全球境內外80多家投資者的關註和青睞。據他介紹,此次中國華融是按照“引資(本)、引智(力)、引制(度)、引資(源)”的“四引”原則引入八家戰略投資者。“未來,中國華融將與戰略投資者在資產管理、投融資、投資銀行、金融租賃、產融結合等業務領域以及風險管理、內控制度建設、人力資源培訓等領域開展廣泛合作。”賴小民說。

據記者了解,在這八家戰略投資者中,美國華平集團所占投資份額最高。談及投資中國華融,美國華平投資集團董事總經理、亞太區總裁黎輝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除了高層團隊以外,華融的風控體系和業務拓展能力都挺強的。此外,華融還擁有覆蓋全國的業務網絡和多元化的金融服務平臺,這些都是其優勢。他表示,除了華融已有的業務之外,未來,在一些新興的領域,如消費信貸等華平比較擅長的方面,雙方也存在著合作的可能。另外,華平的投資也將進一步促進華融的國際化轉型。

中國華融成立於1999年,是中國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之一,華融旗下擁有銀行、證券、信托、租賃、基金、期貨、投資、置業等11家平臺公司,金融控股集團已初具規模。

若按照此次引資規模以及凈資產粗略計算的話,中國華融的市凈率大約在1 .31倍左右,略低於此前另一家資產管理公司中國信達在引入戰投時1 .67倍左右市凈率的估值水平。不過,對此,黎輝表示,對公司的估值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因為市場環境等都有變化。另外,四大管理公司從業務層面來說,雖然都脫胎於原來最早的處置金融不良資產,但在過去的發展過程中,走出了各自不同的道路。

四大資產管理公司轉型遵循“一司一策”,即每個公司的轉型路線要體現差異化。與中國信達相比,華融目前沒有保險牌照,但擁有銀行牌照。若按照截至2013年末的數據計算,旗下華融湘江銀行的資產規模大約占華融整體規模的36%。業內人士表示,銀行牌照對於一家金控集團而言非常重要,未來對於整個集團的作用不容小視。


(編輯:羅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173

百度戰投布局盤點 入口布局變現能力可期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627

百度戰投布局盤點 入口布局變現能力可期

作者:王子威


BAT陣營當中,與騰訊和阿里相比,百度最大的優勢在於搜索入口和籍此建立的大數據,這是使流量變現能夠變得更直接、更容易的方式。圍繞自身在搜索、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術優勢,百度在歷年的投資和收購活動中進行了一系列布局。投中研究院繼上一期盤點騰訊之後,將繼續對BAT各自的投資戰略進行盤點。在本期的研究當中,試圖解讀百度的投資邏輯,看他們是如何將其與百度自身業務形成有效的互補和促進。


  搜索技術優勢穩固 入口布局變現可期


  2000年1月,李彥宏和徐勇帶著從美國Peninsula Capital和Integrity Partner兩家風險投資公司獲得的共計120萬美元的資金,回到北京中關村,共同創立了百度公司,並將公司定位於打造中國人自己的中文搜索引擎。2005年8月5日,百度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股票交易代碼BIDU。

  2010年3月,當時百度在中國最大的競爭對手谷歌以頻受黑客攻擊為由,關閉了谷歌中國的域名google.cn,並將其指向香港服務器,宣告谷歌正式退出中國大陸市場。谷歌的退出,讓百度似乎成了當時最大的受益者。

  百度剛剛公布的2014年三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報顯示,第三季度實現總營收135億元人民幣(約合22億美元),同比增長52%;營業利潤實現39億元人民幣(約合6.4億美元),同比增長17.4%。百度營業收入的來源依然變化不大,99.32%收入來自網絡營銷收入,這一數字在去年同期為99.51%,其余部分均顯示為其他服務收入。可見,百度的盈利點仍然基本集中在傳統業務競價搜索和廣告收入上,但是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PC端向移動端轉型,傳統優勢將面臨來自其他移動搜索服務提供商的挑戰。

  在BAT陣營當中,與其他兩者相比,作為以搜索技術起家的技術導向型公司,百度在技術和入口方面的積累是其優勢所在。而截至2014年10月底,百度800億美元的市值是騰訊的一半多,阿里巴巴的三分之一。百度變現能力的提升,會逐漸在其技術上常年的積累和以搜索為核心的業務體系上體現,其市值也應當還有上升的空間。目前,百度的應用數量已經達到百余個,在入口上的布局可謂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變現的能力是值得期待的。


  百度的投資歷程


  據CVSource統計,自2004年收購頁面導航網站Hao123以來,百度在海內外參與的投資和收購案例超過64個。

  


  圖1 百度歷年投資和收購案例數量


  從時間維度來看(見圖1),受移動互聯網迅猛發展的影響,與騰訊類似,百度也是在2010-2011年附近開始進行較大規模的投資布局。據CVSource統計顯示,被投資和收購的企業以中國大陸的企業為主,在海外收購的案例僅有三個:2013年初收購了美國的一家移動安全技術開發企業TrustGo Mobile,2014年9月收購了芬蘭的室內導航IndoorAtlas,10月收購了巴西最大團購網站Peixe Urbano。

  


  圖2 百度投資和收購案例領域分布


  從案例在不同領域的數量分布來看(見圖2),電子商務最多,隨後依次有移動互聯網、文化傳媒、工具軟件、生活服務、PC互聯網、教育培訓等領域,從數量上看差距並不明顯。投中研究院分析認為,電商布局在過去幾年較多,但多以失敗告終,未必是百度未來的投資重點;依托百度自身的搜索引擎、大數據等技術優勢和LBS(位置服務)開放平臺以及地圖生態的構建,反映出百度側重在O2O概念和移動互聯網上的戰略布局。

  百度的投資邏輯

  縱觀百度的投資布局邏輯,是緊密圍繞戰略共贏這一目的展開的。基本上百度所有的投資布局均遵循以下三個原則:第一,鞏固百度的核心搜索業務,與短板業務形成互補;第二,建設生態體系;第三,布局未來或加強對新領域的認知。


  O2O概念


  O2O概念領域一直是百度的戰略性方向之一,尤其是在具有百度地圖等優勢資源的前提下。與阿里、騰訊相比,百度在研發上的投入最重,據其最新發布的2014Q3財報顯示,研發投入同比增長68%,百度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領先全球的技術優勢是騰訊和阿里兩家所不及的。

  在O2O業務整合上,已形成“百度地圖+百度糯米+百度錢包”的O2O商業閉環,以LBS為核心的百度O2O布局實現了對用戶需求變化的高效全方位滿足。除了產品方面的整合外,百度或繼續利用糯米的線下推動能力,建立百度移動端產品的線下銷售渠道。


  移動互聯網


  移動互聯網是百度最核心的戰略之一。

  百度於2012年收購了點心移動,最具價值的部分是點心的產品和數據挖掘能力,其中又以其旗下的安卓優化大師為代表,百度將其升級為百度手機衛士。在應用市場排名變化日趨穩定的背景下,點心的積累對於百度移動互聯網的布局作用明顯,作為對抗360、騰訊等在手機安全衛士領域的基礎。

  2013年,百度以19億美元收購了91無線,被稱作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的並購案。91無線的擁有91助手、91桌面和安卓市場三款億級用戶APP,其和百度應用商店、百度輕應用、百度移動搜索的協同效應也在慢慢整合中,可以看到百度對於移動終端的流量入口的重視。

  百度在2013年和2014年先後兩次戰略投資百分之百數碼,旨在通過加強百度雲智能終端平臺與硬件廠商的深度結合,發揮百度雲的技術優勢及百分之百的硬件及渠道優勢,完善移動雲生態。

  此外百度還收購了移動廣告及建站平臺悠悠村,一方面是流量的變現,另一方面是吸引企業用戶;此外還收購制作了最著名的手機文件管理工具“ES文件瀏覽器”的億思創世,同樣是在搶占流量入口。


  電子商務


  2010年後百度在電子商務領域曾有過多項投資,如與日本樂天合作推樂酷天、投資B2C網站耀點100、收購時尚電商購物平臺優購網、社會化媒體的買手制電商愛樂活、女性消費市場的垂直領域電商36團、建材家居垂直電商齊家網、團購平臺糯米網、以及百度自己的C2C網站百度有啊,但整體來看,百度和騰訊一樣,雖然花了大力氣在電子商務進行布局,電商產業鏈的複雜性遠比其他領域要高,其中多數目前已經銷聲匿跡。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百度聯手騰訊,各持15%的股份,與萬達集團一起籌備聯手打造萬達電商。

  百度的主要精力在短期內還是會放在自己擅長的以信息、數據的獲取這樣以技術為導向的領域,與萬達的合作也證明了,電子商務並不是其優勢所在,這一領域的投資並不是其主要方向。


  其他領域


  百度最經典的收購當屬2004年收購的網址導航hao123,耗資1190萬元左右,目前hao123每年為百度帶去數億搜索請求和收入。

  在線教育領域,百度於去年投資、近年收購了傳課網。在線教育也是百度戰略布局的一個重點領域,收購傳課網作為一個戰略投資,提供了一個再好不過的流量入口,剩下便需要花一些時間找到合適的在線培訓模式。

  百度於2013年斥資3.7億美元收購PPS,並將PPS業務與愛奇藝整合,一下子成為視頻巨頭之一,而愛奇藝也有望在這幾年單獨上市。在視頻和音樂領域,百度此前還有些小型收購,包括移動視頻“積木熱門視頻”、視頻個性化搜索“今晚看啥”、音樂播放軟件“千千靜聽”等等。

  並購縱橫中文網,也是百度的一個戰略部署。百度需要一家具備運營能力的文學網站,幫助百度在文學領域構建商業模式。(來自 ChinaVenture投中集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270

合生元:“觸電”引戰投,重回行業弄潮兒行列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547

本帖最後由 Jady 於 2015-3-6 10:19 編輯

”合生元(1112.HK):“觸電”引戰投,重回行業弄潮兒行列
作者:劉淑;黃茂


投資要點
提升目標價至32港幣,重申“買入”評級。正如我們1月29日公司深度報告所指“珍珠白菜價,只在一霎那”,合生元股價僅三周自底部迅速反彈60%;目前雖已非“白菜價”,但仍較國際國內同行折價30-50%,仍有修複空間。結合我們與公司、行業專家溝通及公司此前公告(成立電商子公司,引入國際戰投及員工持股),我們認為:隨著公司堅決“觸網”,未來可能引入國際戰投,壓制其估值的因素將逐步解除,目前股價僅對應18/15倍2014/2015PE,;上調其目標價至20倍2015PE,對應港幣32元,較現價仍有30%以上空間,維持“買入”評級。

正如我們1月29日深度報告所言,從合生元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合生元與國內外同行最大的不同在於公司的互聯網基因,在整個嬰幼兒用品行業尤其是嬰幼兒奶粉受到互聯網顛覆式重構的今天,合生元及時、清晰地認識到行業趨勢,利用公司媽媽100平臺和其一貫的互聯網思維,有望重回行業弄潮兒行列。

2014年中國母嬰網購市場規模達千億,母嬰垂直電商成一級市場香餑餑。2月12日公司公告成立全資子公司——媽媽100國際,全力開拓嬰幼童電子商務業務,並決定將其電子商務平臺對第三方品牌產品開放,使得媽媽100電子商務發展為更加多元化的電子商務平臺。同時,公司決定在媽媽100國際層面引入戰投(包括外部機構投資者和公司內部員工)。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2012年中國母嬰市場網購規模為610億,2013年為650億,而2014年前三季度已達580億,估2014全年超千億。而在一級市場,母嬰電商已成資本追逐的香餑餑:2014年12月,上線僅9個月,用戶百萬(而合生元的媽媽100會員已達200萬)、GMV不到2億(而媽媽100 GMV已達10億級別)的蜜芽寶貝獲得6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2015年1月,母嬰電商迎來最大單筆融資,貝貝網完成1億美元C輪融資,融資後貝貝網的估值達高10億美金,而其2014年GMV估計僅1-2億元。

若引入國際戰投,可提升估值。網絡銷售之所以能對嬰幼兒奶粉的線下銷售產生如此強的沖擊,除了我們之前深度報告所述的原因外,另外很大部分原因,是國內消費者對於國內奶粉品牌的“先天”不信任;而網絡和網購的發展,極大減少“信息不對稱”,使得國內品牌和國際品牌的界限劃的更清晰,國內品牌的市場逐漸萎縮;如果能夠引入國際戰投入股,國內品牌可以名正言順的成為“洋品牌”,這對公司的品牌營銷和市場推廣至關重要;尤其是在國內其他同行已經為自身貼上“洋標簽”的背景下,此舉尤為必要。從二級市場的估值角度可以看出,引入國際戰投顯著提升相關公司估值:雅士利引入達能(後者斥資逾40億港幣獲前者25%股權),目前估值對應24/18倍2014/2015PE;貝因美引入恒天然(後者斥資36億人民幣獲得前者20%股份),目前估值對應290/40倍2014/2015PE;而合生元目前的估值仍僅18/15倍2014/2015PE。如我們深度報告所言,我們認為合生元較國內競爭對手優勢明顯,理應享有溢價。

2014年多因素(網購爆發,政府降價,公司規模瓶頸,結構下移)疊加帶來公司最低谷,為投資者帶來投資良機。而2015利好刺激因素多:首先,單獨二胎的利好的兌現以及後續二胎完全放開預期(衛計委數字顯示,自2013年11月宣布實施單獨二胎,後續各省份陸續在2014年初執行,截至2014年8月的半年里,在現有的1100萬對單獨夫婦中,已有70萬申請二胎,預計首批單獨二胎新生兒主要在2015年出生,預計新生兒當年額外增加4%左右);其次,預計2015歐元結算價同比下滑超10%提振毛利率2ppt;歐洲奶源價格大跌40-50%也將有利毛利率提升;最後,2015年公司堅決“觸網”、未來可能進一步引入戰投、擇機並購進入其他兒童用品市場,進一步做大嬰幼兒營養護理專業平臺。

上調目標價至32港幣,對應20倍2015PE,維持“買入”評級。2013-2014年整個中國嬰幼兒奶粉行業因為網購的飛速發展出現了顛覆式重構,我們認為:合生元的互聯網基因決定公司有能力成為此輪廝殺後的行業領頭羊;此次公告單獨成立電商子公司,並決定後續引入戰投同時包含員工持股,表明公司“觸電”態度之堅決,行動之迅速。我們認為:隨著公司堅決“觸網”,未來可能引入國際戰投,壓制其估值的因素將逐步解除,目前股價僅對應18/15倍2014/2015PE,較國際、國內同行以及公司歷史估值中樞仍折價30-50%;上調其目標價至20倍2015PE,對應港幣32元,較現價仍有30%以上空間,維持“買入”評級。






(來自興業食品飲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755

東方資產年內完成股份公司掛牌 擬借戰投引百億資本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1/4745472.html

東方資產年內完成股份公司掛牌 擬借戰投引百億資本

一財網 徐燕燕 2016-01-28 18:59:00

今年底或明年初,東方資產將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引進約100億元資本。日前,根據國務院批複的東方資產改制方案,財政部和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將共同發起設立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公司(以下簡稱“東方資產”)日前召開2016年工作會議。會議明確,今年底或明年初,東方資產將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引進約100億元資本。

日前,根據國務院批複的東方資產改制方案,財政部和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將共同發起設立中國東方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據了解,目前,兩家發起人股東已經簽署發起人協議,履行出資並完成驗資事項;與此同時,政策性剩余資產實現買斷,政策性負債得到免除,財務重組方案已經明確。

年內完成引戰掛牌

東方資產表示,2016年要盡快完成股份公司的工商登記和掛牌工作,組建股份公司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班子,建立科學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進一步完善集團管控,啟動公司上市引戰工作。今年底或明年初,公司將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引進約100億元資本。

東方資產人士表示,改制工作的完成,意味著東方資產站在了一個更高的起點上:各辦事處要轉型為分公司,商業主體定性和投行市場定位明顯突出;保險、銀行、證券主流金融地位彰顯;控股集團的資本運營會更上一層樓。

去年末,東方資產收購大連銀行,拿下銀行牌照,自此集齊銀行、保險、證券、期貨、租賃、基金等全部金融牌照。

據悉,2015年,東方資產集團撥備前利潤達136億元,其中撥備後歸屬母公司凈利潤70.56億元,比上年增長13.99%,保持穩健增長態勢,凈資產收益率(ROE)達到15.85%,經營質量保持在較高水平。收購大連銀行後,東方資產集團總資產將跳增至6000多億元。

創新發展不良資產業務

2016年,市場將迎來金融不良資產的大量投放,這對資產管理公司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東方資產於1999年10月在北京成立,是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經國務院及中國人民銀行批準設立的國有金融機構。自成立以來,東方資產累計管理處置了各類不良資產近萬億元。2006年以來,東方資產正式開始商業化轉型,目前擁有境內外10家控股公司。

前述東方資產人士告訴本報,開展不良資產業務,除了堅持有效的傳統處置方式外,東方資產將采用市場化、用創新的方法,試驗推廣“三大模式”,把握不良資產市場機遇。

一是采用“金融中介+投融資”模式,大力發展中下遊市場,培育有專業處置能力的經營者,發揮市場資本的優勢,共同化解金融風險;二是采用“基金+產品”模式,通過設立基金、發行產品,大力發展資產管理業務,充分利用市場力量,提高處置運作能力;三是采用“產業並購+金融杠桿”模式,對於單戶危機企業,通過引進技術先進的行業龍頭,為危機企業提供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通過增量激活存量,讓危機企業獲得重建與再生的機會,避免簡單破產。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365

三江購物:擬定增募資15億 引入戰投阿里巴巴

三江購物18日晚間披露定增預案。公司擬以11.11元/股的價格向杭州阿里巴巴澤泰發行1.37億股,合計募資15.21億投向超市門店全渠道改造項目及倉儲物流基地升級建設項目。公司股票將於11月21日開市起複牌。

公司表示,公司擬通過本次非公開發行向其下屬企業杭州阿里巴巴澤泰發行股份,引入阿里巴巴集團作為公司戰略投資者。一方面可以引入互聯網思維和視角,拓寬互聯網業務的管理和經營思路,另一方面借助阿里巴巴集團在電子商務平臺運營方面的成熟經驗,以及強大的用戶觸及能力,通過雲計算、移動互聯等新興技術,優化公司的門店管理系統、存貨管理系統、會員管理系統、物流倉儲系統,推動公司加速實體與互聯網的融合,實現公司業務戰略升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932

引進阿里巴巴戰投做二股東 三江購物複牌漲停

三江購物今日複牌漲停,每股報13.98元。此前三江購物18日晚間披露定增預案。公司擬以11.11元/股的價格向杭州阿里巴巴澤泰發行1.37億股,合計募資15.21億投向超市門店全渠道改造項目及倉儲物流基地升級建設項目。 阿里巴巴澤泰擬合計拿下三江購物逾30%股權,這一持股比例緊追後者控股股東。

三江購物在今日回複對於寧波證監局的問詢稱,杭州阿里巴巴澤泰沒有意圖通過本次交易獲得上市公司實際控制權。公司通過本次非公開發行引入阿里巴巴集團作為公司戰略投資者。三江購物俱樂部昨日回複上交所問詢函稱,杭州阿里巴巴澤泰與三江購物決定通過股權合作建立戰略合作關系,阿里巴巴澤泰對三江購物進行戰略投資,沒有意圖通過本次交易獲得上市公司實際控制權,也沒有在未來12個月內繼續增持三江購物股份的計劃;未來12個月不會對主營業務作出重大調整,也不存在資產和業務出售、合並、與其他人合資或合作的計劃或重組計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186

中集集團:間接全資控股子公司擬引進10億美元戰投

中集集團12月7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間接全資控股子公司CIMC Offshore Holdings Limited(“中集海工”)擬增資擴股引進戰略投資者國投先進制造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合夥)。先進制造產業投資基金擬對CIMC Offshore增資人民幣10億美元,交易完成後持有CIMC Offshore 15%股權。2016年12月5日,公司董事會同意CIMC Offshore進行本次增資,並同意全資子公司CIMC HK放棄行使優先認繳出資權。

公告顯示,增資對價應用於CIMC Offshore主營業務擴展、研發、生產、資本性支出及與其擬從事業務相關的一般流動資金,不得用於投資或持有股票等金融性資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499

恒大地產引入8家戰投 投後估值2280億元

中國恒大(03333.HK)2日晚間公告稱,旗下凱隆置業及恒大地產2016年12月30日與8家戰投訂立協議,後者將合計出資300億元取得恒大地產13.16%股權。

其中,中信聚恒、廣田投資、華建分別認購50億元,各占2.19%;中融鼎興、山東高速集團、睿燦投資、深圳美投、廣東唯美分別認購30億元,各占1.32%。

據此計算,恒大地產投後估值約為2280億元,略超萬科。恒大地產擬重組深深房回歸A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385

聯想控股旗下類金融板塊籌劃上市 廈門國貿參與戰投

聯想控股(03396.HK)正謀劃將旗下最大的類金融板塊推向資本市場。

近日,廈門國貿(600755.SH)公告了一則投資信息:其全資子公司金海峽投資擬出資5億元人民幣參與正奇安徽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正奇金融”)增資擴股,占其增資擴股後總股本的 5.3758%。正奇金融正是聯想控股旗下最大的類金融板塊資產。

正奇金融此次引進的戰略投資者除廈門國貿外,還有信達風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信達風”)投資3億元。依公開數據推算,正奇金融完成本輪融資後的估值達到93億元。《第一財經日報》了解到,正奇金融此次增資,與其正在籌劃的IPO計劃相關。

聯想控股最大類金融板塊

公開資料顯示,正奇金融成立於2012年10月,由聯想控股在合肥全資設立,是一家專註於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以及從事創新金融業務的金融控股公司,目前是聯想控股旗下最大的類金融業務板塊資產。截至2016年6月30日,聯想控股持有正奇金融92%的股權。本次增資擴股完成後,聯想控股仍為正奇金融控股股東。

聯想控股2016年半年報顯示,2016年上半年,正奇金融營業收入由上年同期人民幣4.22億元增加至人民幣4.52億元,增長約7%,主要由於租賃業務增長帶來收入增長,同時由於國家利率政策調整導致正奇金融貸款業務利差進一步縮小的凈影響所致。凈利潤方面,2016年上半年,正奇金融由上年同期人民幣2.38億元增長至人民幣5.78億元,增長約143%,主要來自於投資業務的利潤貢獻。

正奇金融提供的數據稱,截至2016年10月,正奇金融凈資產由設立時的8.6億元升至44.59億元;業務規模由35億元增長至160億;收入複合增長率達到68%,凈利潤複合增長率達到69%;子公司數量由3家增長至13家,並在深圳、上海、武漢、北京設立了分支機構。聯想控股在其2016年半年報中稱,正奇金融在立足於安徽省內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基礎上繼續擴張市場占有率,區域外金融服務市場的拓展進一步擴大,各類業務中合肥區域以外的客戶占比近50%,業務遍布多個省份。

在業務擴張的另一面,正奇金融也在資本市場迅速獲得融資。截至2016年10月,正奇金融通過發行小貸ABS、租賃ABS、公司債等,在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規模也達到27.4億元。據公司介紹,此次引進戰略投資者工作,也僅用半年時間完成。

“引進戰略投資者是公司在資本市場中邁出的重要一步,我們將融合多元化的戰略資源,進一步拓展新型業務與區域布局,持續打造差異化的核心競爭力,努力成為新興金融行業的標桿企業。”正奇金融董事長兼總裁俞能宏介紹,引進戰略投資者將使正奇金融在業務拓展、資源擴張等方面擴大空間。

兩家戰略投資者中,廈門國貿是A股上市公司,正奇金融希望能夠借此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福建自貿試驗區建設等,為國內更多重點區域布局提供新的機會;信達風主要業務包括醫養投資、並購和城市發展基金,目前管理的基金實繳規模逾160億元,此輪除直接投資外,還將引進一家特大型商業銀行在資金端與正奇金融進行戰略合作。

獨特模式:股債結合、投貸聯動

正奇金融經營模式較獨特,即以股債結合、投貸聯動,為廣大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整體方案。

據俞能宏解釋,如果每項業務去單打獨鬥,正奇金融沒有多少競爭優勢,但建立完備的“金融超市”可滿足中小企業種子期、成長期、發展期、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各個階段的綜合性融資需求。

“整體方案是正奇金融的獨特優勢,這體現在正奇金融的業務品種多元化,業務關聯性和交叉性,長短期結合、股債結合,通過交叉銷售為客戶提供一攬子產品及服務。”在拓展和服務客戶時,不僅從信貸業務的角度去考察客戶,更會以投行業務的思維和眼光去深度挖掘客戶的需求和價值、研究行業趨勢、判斷企業成長潛力,為客戶提供債權、股權、管理咨詢、財務顧問、兼並重組、業務撮合等全方位金融服務,在助力客戶企業價值提升的同時,分享一定的合理回報乃至於超額回報。

“我們在給幾千家企業做債權融資和融智支持的過程中,與客戶增進了解,產生互信,有了這個基礎,當企業需要做股權融資時,我們就很容易進去。”俞能宏說,依托傳統債權業務形成的“天然項目庫”,正奇金融對優質企業實施股債結合的“整體方案”;同時,隨著投行業務的不斷發展,在挖掘一些頗具潛質的企業進行股權投資後,正奇金融還會運用“金融超市”工具,根據項目企業的真實需求提供債權融資支持的“整體方案”。並且這種整體方案有可能是集中優勢兵力的“飽和攻擊”,以求得被扶持項目企業在較短的時間內得以形成自己的相對競爭優勢。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1月,正奇金融為3000多家中小企業提供了融資服務,其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的客戶數占比12%,不僅打造出萬朗磁塑、源和藥業、聖湘生物、祥邦科技等多個“整體方案”的經典案例,在已投企業中,已有兩家向證監會遞交了IPO材料,5家進入新三板創新層。

謀劃IPO

正奇金融此輪募資,將用於增加新型業務板塊的資本規模以及區域拓展布點資本金。據公司方面介紹,自成立以來,公司在融資擔保、小額貸款、典當三大業務的基礎上,增加了融資租賃、權益類投資、資產管理業務、資本市場業務、商業保理、互聯網金融等新業態,不斷完善新興金融超市。截至2016年12月底,正奇金融傳統業務占比45%,投行業務、新興業務等占比達到55%,已經從純信貸業務模式,發展成為信貸業務、投行業務和互聯網金融業務兼具,輕重資本相結合的業務模式。

“以信貸業務為主力部隊,投行業務為新銳力量,互聯網金融為戰略預備隊,繼續優化業務結構。”俞能宏說,正奇金融將進一步加強輕重資本業務結合的業務協同,提升整體方案設計和推進能力。

同時,將推進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地區、長江經濟帶這四大經濟增長極的戰略布局:2014年9月,在深圳前海設立誠正小貸,目前已成為正奇金融重要的利潤中心;2016年,正奇金融上海辦事處正式開業,正奇上海股權投資公司設立已獲有關部門批複,正在辦理工商註冊;在武漢設立的正奇供應鏈管理公司完成工商註冊登記;正奇(北京)資產管理公司及下設正奇(天津)融資租賃公司正在辦理工商註冊等手續。

這些布局與正奇金融正在推進的“戰略2.0”有關。根據這份戰略規劃,正奇金融將以沖擊資本市場為目標,成為新興金融行業的標桿企業。據此可知,正奇金融的戰略指向就是IPO,但公司方面沒有對此正面回應。但《第一財經日報》從多個渠道了解到,正奇金融已經啟動IPO相關工作,此次引進戰略投資者正是其重要一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72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