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搶賺雙十一財,不管最後的銷售額有多大,台灣最大的贏家,都非台灣順豐速運莫屬。 它,雄霸上百家快遞業者,吃下四成雙十一寄往台灣的貨物,全台有五百輛貨車和摩托車,黑色車身漆著白色SF字樣,穿梭在南北高速公路,也開上了阿里山和日月潭的小徑。 這家總部在中國深圳,擁有中資背景的港商快遞,相較國人熟悉的宅急便或新竹物流,可說是快遞界新兵,二○○七年進軍台灣,行事低調,不打廣告、不開記者會。 然而,迎戰二○一四年雙十一,這支黑色大軍,背地裡可不像表面這麼平靜無波,而是早在三週前就開始備戰,由台灣順豐總經理黃隆彥擔任指揮官,成立「雙十一應急小組」,一千一百名員工全上緊發條,準備迎接十一月雙十一出貨這一場仗。 搶淘寶財,台灣順豐贏中國連續三年的年營收成長率達三○% 十一月七日夜晚,早已過了下班時間,台灣順豐位於台北敦化北路上的總部仍燈火通明,一身西裝筆挺的黃隆彥還坐鎮辦公室,上百名員工還不見有收工跡象。 促成他首次接受台灣媒體專訪,正是雙十一這場全球最瘋狂的線上週年慶。他直率的說,台灣順豐是單一快遞公司吃下最多雙十一貨量的,高達四成。但台灣的快遞業者評估,台灣順豐應該賺更大,「過半都有可能。」 反觀母集團順豐速運,雖是中國最大民營快遞公司,但從遞送企業文件起家的順豐,在中國拿下淘寶貨量僅兩成,其餘八成是圓通、申通等業界稱為「四通一達」的業者所占據。 從淘寶兩地貨量占比來看,台灣順豐的表現更突出母公司。 台灣順豐已經蠶食鯨吞了淘寶入台的貨件,順豐速運前副總裁、現任中國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副教授曾玉勤說,順豐從上游的攬貨到下游的送貨,全部自己賺,「台灣業者因為層層分工,利潤太薄,並沒有因為淘寶雙十一而賺到錢。」利潤有多薄?國內一位物流業者直呼,淘寶財「看得到、吃不到」,毛利率能在七%到八%就不錯了! 淘寶如此龐大商機,讓台灣順豐這三年的年營收成長率每年都有三○%,如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它要這麼嚴陣以待。 但你可能會以為,順豐挾著母集團資源,就能輕輕鬆鬆在台灣一手賺新台幣,一手賺人民幣。但黃隆彥卻說,事實不是這樣。應急小組只是短期的因應,事實上,為了這一天,台灣順豐至少已經準備六年,而這個準備,黃隆彥稱之為「預案」,它的起始點,是危機。 原來,順豐剛開始進軍台灣是很吃癟的,因為原本設定的目標客群是縱橫兩岸的台商企業,誰知道,台商因為大陸經營成本變高,大量遷廠到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對兩岸快遞需求不如預期。 新布局,結盟全家當據點從進口做到出口,挑戰UPS、DHL 新出路,就是兩岸蓬勃的電子商務。黃隆彥說,「我們看到了淘寶正在崛起,這是我們的機會!」因此,有了因應淘寶的「預案」。 開始,總是最難。順豐在中國被稱為「中國的聯邦快遞(FedEx)」。但母集團的優勢在台灣,都不如「在地化」三個字重要,這也意味著,順豐在中國很管用的招數,在台灣面臨調整。 最明顯的例子是,順豐創辦人王衛最引以為傲的前線派送員,身兼貨車司機和業務兩身分,不僅會開車,還會接單談生意。但,創辦人的驕傲,到了台灣卻碰壁。 「台灣客戶如科技公司,你能讓送貨員去當銷售人員嗎?」黃隆彥搖搖頭表示,這在台灣行不通,台灣順豐因此有了一批銷售人員,打破母集團的制度。 對台灣既有業者而言,台灣順豐來搶市,最讓人生畏的是野心。今年九月,它和全家超商策略聯盟,把全家全台的二千九百家門市變成服務據點,提供台灣民眾海外寄送服務,讓它原本不到四十個服務據點,服務能量一下子擴增七十倍。 看在曾玉勤眼裡,這項異業結盟的結果,台灣順豐能降低集貨成本,全家則賺到人流,就像其他代收服務的目的一樣,是雙贏局面。「看來它(台灣順豐)的下一步是用進口帶動出口。」他進一步說明,進口,如送淘寶貨物;出口,向來是優比速(UPS)、DHL等外商的天下,台灣本土業者尚無實力切入的業務。 台灣順豐的實力,終於得以在雙十一期間被外界一窺真面目。搶賺淘寶財,它從基礎馬步練起,如今成為台灣快遞業的兩岸天王,堪稱雙十一的隱形冠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