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頂新:年銷售約5000億人民幣 90%市場在大陸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10/4030736.html

近日深陷臺灣油品漩渦,並引發臺灣的抵制運動。頂新決定退出臺灣油品市場,並捐30億元新臺幣成立食品安全基金,以重樹公眾信心。不過事態並未平息,業內預測此次風波甚至可能迫使頂新集團退出臺灣。

有康師傅、味全和德克士等眾多產業的龐大商業集團頂新,近日深陷臺灣油品漩渦,並引發臺灣的抵制運動。頂新決定退出臺灣油品市場,並捐30億元新臺幣成立食品安全基金,以重樹公眾信心。不過事態並未平息,業內預測此次風波甚至可能迫使頂新集團退出臺灣。

頂新:年銷售約5000億人民幣 90%市場在大陸

擁有康師傅、味全和德克士等眾多產業的龐大商業集團頂新,近日深陷臺灣油品漩渦,並引發臺灣的抵制運動。頂新決定退出臺灣油品市場,並捐30億元新臺幣成立食品安全基金,以重樹公眾信心。不過事態並未平息,業內預測此次風波甚至可能迫使頂新集團退出臺灣。

年銷售約5000億人民幣,90%市場在大陸,10%市場在臺灣。作為發源臺灣,成就於大陸的食品巨無霸,頂新集團一直比較神秘。頂新大陸與臺灣版圖是何種格局?臺灣危局會否波及大陸業務?而在這次紛擾越來越大的臺灣危局中,頂新集團四兄弟魏應州、魏應交、魏應充、魏應行還有哪些招數?

一年內頻現食品安全問題

頂新在臺灣的起家最開始正是靠著油品主業。此次“黑心油”事件緣起於頂新集團旗下食用油企業正義股份有限公司。

根據臺灣媒體的報道,2014年10月8日,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檢察署查獲,正義公司前處長同時也是鑫好公司負責人吳容合,涉嫌將飼料油謊稱食用豬油賣給正義公司。

值得註意的是,在此之前臺灣還曾發生“餿水油”事件,很多企業也跟著“躺槍”,其中也包括頂新旗下的味全。事件使很多企業都開始改用正義公司的油品,結果現在正義公司也出事,又再度波及一大批企業以及相關產品。

此外,在2013年,依舊還是味全公司,它被發現有21項油品刻意隱瞞混摻大統長基含銅葉綠素的橄欖油達19天,根據臺灣媒體報道,事件爆發後,屏東縣衛生局抽驗頂新制油實業公司屏東廠大統原油及儲存於廠房的成品、味全市售油品及油槽里的不明油品共31件,發現只有大統綠橄欖油原油及葡萄籽油銅葉綠素比對結果呈陽性。

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頂新集團頻現食品安全問題,引發罕見的全臺抵制行動。臺北市教育部門宣布,所屬學校、社教機構及學校合作社均暫停販售頂新、味全所有產品,直到相關食安疑慮澄清為止。臺中市、基隆市政府經研議後也決定,各公務機關和學校即日起全面抵制頂新、味全所有產品,此外臺灣餐飲業工會全聯會也呼籲全臺的餐飲業者進行抵制。

目前這股抵制潮還因為鴻海老板郭臺銘的高調行動蔓延到大陸。郭臺銘下令大陸富士康廠區的頂新產品全部下架,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日前發布公告,要求包括大陸富士康工廠在內的全部集團單位“下架”包括康師傅在內的頂新集團旗下品牌。富士康相關負責人對南都記者表示,富士康大陸各園區的頂新產品都將作下架處理。

大陸未有油品業務

頂新集團在臺灣風波紛擾集中在油品業務,而大陸業務目前並未有油品業務,這是臺灣市場爆發抵制潮,大陸市場還未現太大波瀾的主要原因。

對於在大陸現售產品是否會受影響,康師傅方面表示,“本公司重申本公司與臺灣味全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頂新制油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及正義股份有限公司為獨立運作,並無直接關聯。本集團在大陸生產與銷售的產品並未涉及臺灣油品事件,亦未從臺灣進口相關油品原料,在大陸生產與銷售的產品均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對南都記者表示,“康師傅與味全占到頂新集團營業額的80%-90%,其中康師傅在頂新集團所占比重很大。”根據財報,康師傅2013年營業額為109.41億美元,折合670億元人民幣。另據了解,頂新集團在臺灣地區的食品業務都在味全公司。另外,味全除了在臺灣地區業務外,其在大陸業務布局也是比較龐大,在乳飲料、調味品方面產量都超過臺灣地區本土產量。因此,也有頂新集團的前員工對南都記者表示,“如果臺灣的局勢繼續激化,頂新集團有可能從臺灣撤退,因為大陸才是頂新真正的舞臺。”

頂新大本營在大陸市場

目前頂新的業務除了食品以外,還有便利店、餐飲、地產以及電信,在中國的員工數目達到十萬人,這個龐大的商業帝國去年總體營業額為新臺幣2 .5兆(約合人民幣5000億)。即使在臺灣,其油品業務的收入其實只占到頂新集團總的收入的很小一部分。不過,油品是頂新臺灣業務的起點,頂新的前身來自於魏和德(魏家四兄弟的父親)在1958年於臺灣彰化創辦的“鼎新制油工廠”,更於1974年更名為“頂新制油公司”。

魏家四兄弟在1978年接掌了父親去世後留下的頂新油脂廠,但是在上世紀80年代,頂新在臺灣的發展始終不盡如人意。魏家兄弟於是帶著1 .5億新臺幣到大陸試水。從1989年到1991年的3年,他們在北京、濟南、秦皇島、通遼等地開辦了4家合資企業。先後嘗試“頂好清香油”、“康萊蛋酥卷”和蓖麻油等產品 ,均 成 效 甚微,還虧損了過半的本金。

方便面———是頂新在大陸的成功之路。頂新於1992年在天津地區率先投資建立的方便面生產線,此後康師傅方便面迅速火遍神州大地。為了迅速擴大產能,從1994年開始,“康師傅”相繼在廣州、杭州、武漢、重慶、西安、沈陽等地設立生產基地,並在全國形成了一個區域化的產銷格局。

此時方便面已經不再是“康師傅”的全部了,產品線也在不斷豐富。如今魏氏兄弟的產業已經形成了以食品為中心的混合型產業集團,光食品以及餐飲業務就包括“康師傅”、“味全”、“德克士”、“全家便利”四大品牌。頂新在大陸發跡之後,又重回臺灣開展業務,甚至還進軍電信行業,但是臺灣整體業務的占比始終還是頂新集團很小的一部分,頂新的大本營還是大陸市場。

鏈接

魏氏四兄弟

同胞的魏氏四兄弟性格迥異不同,這也造就了日後他們在頂新集團各司其職的源頭。擅長經營管理的老大魏應州是康師傅控股和康師傅飲品兩家公司的董事長兼執行長;業務能力強的老二魏應交是頂新集團董事長;老三魏應充學財務出身,曾任臺灣味全董事長;而老四魏應行則擅於交際,平時交友廣闊、創意十足,頂新集團的新事業幾乎都是他一手開發。這次臺灣危局中,頂新集團四兄弟還能用哪些招數來化解?


(編輯:羅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4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