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阿里時代 RaymondJook祝振駒
RaymondJook祝振駒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f6402970102v1c5.html
香港經濟日報MoneyTimes原文(簡體版),26-09-2014
萬眾矚目的阿里巴巴(BABA)9月19日終於在紐約交易所掛牌上市,首天收市價93.89美元比招股價68美元高出38.1%。筆者沒有參與這次盛會,因為知道認購也不會分配到股份,而上市後買也覺得不劃算,因為上市前期(Pre-IPO)的投資者不設鎖定,可隨時於市場沽售。這批股票數量等同上市配售量(總集資額250億美元)的三分之一(約1.225億股)。阿里首天的成交量高達2.719億股,相當於招股數的74%,筆者估計,要避開上市前期投資者的沽壓,起碼要觀察一個月以上時間。
10月選擇性趁低吸納
最近除了科網巨頭騰訊控股(00700)及百度(BIDU)的股價可保持相對穩定,大部分在美國及香港上市的二三線中資科網股都在最近1個多月遭受拋售,不排除部分資金被抽調到阿里去。此外,科網股是屬於跟紅頂白的板塊,大部分投資者寧願持有估值較高的龍頭,二三線股增長若稍為放緩,便即時遭受唾棄。然而,相信仍有一部分公司可於10月底至11月匯報理想的第三季度業績,所以未來一個月可能是選擇性吸納BAT(即百度,阿里巴巴及騰訊)以外科網股時機,就正如今月5月初低位時一樣。
按照規模效應,BAT已逐漸拋離對手,現在於內地維持高增長的中小型科網公司,大部分均是垂直行業網站,並且一定是結合線上及線下業務者(即O-to-O)。這些垂直網站某程度上都要靠攏BAT來增強用戶流量,例如汽車網站易車網(BITA)需要付費進入百度的阿拉丁移動搜索平臺增加流量,而易居(EJ)就把分拆後的地產服務網樂居(LEJU)15%的股份賣給騰訊。
龍頭繼續收購合並
三大龍頭BAT擁有的是高流量的平臺,要進一步的做大,就一定要夥拍擁有專業常識及線下用戶網絡的公司,所以它們一定會利用自身的高市值及高市盈率,繼續通過收購合並,來加強對科網食物鏈及生態系統的控制。較小規模但具備經濟效益的科網公司,早晚會成為被吞並的目標。因為長線而言,行業排名三四名以外者一定面臨被淘汰的命運。所以市盈率偏低及現金流強的中小型科網公司,就算沒有主動求售,也會被行業龍頭及競爭對手所垂涎。可能性例子如太平洋網絡(00543),2014年預測市盈率只有12.4倍,過去數年均保持穩定增長,估值遠低於易車網的46.1倍預測市盈率。
網遊公司或需要合並
另外,長線而言,較有可能需要合並的,應該是缺乏平臺及銷售渠道的網遊公司。行業趨勢是電腦及手機遊戲玩家只會愈來愈集中透過小數平臺參與上線,情況能有如社交網絡一樣,當大部分周邊的朋友都使用某平臺時,後來者也只會自動跟隨加入。所以網遊收入最多的公司不是遊戲開發商,而是騰訊,百度,奇虎(QIHU)及歡聚時代(YY)等平臺擁有者。
權益披露:筆者旗下基金持有部分上述科網股份,並隨時於市場買入及沽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