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百度、騰訊,誰將最早倒下?---柳文龍大道長 柳文龍大道長
來源: http://xueqiu.com/4327900537/31704660
阿里巴巴、百度、騰訊三家的核心競爭力分別是電商生態和企業文化、信息積累和搜索技術、用戶流量和產品管理。三家在國內的互聯網環境中都占領了一方山頭。關於“阿里巴巴、百度、騰訊誰家最早倒下”這個問題,可以反過來看,誰最難倒下?
一、騰訊最難倒下。QQ和微信的朋友關系網從防禦上,是最難進攻的,業務上無法批量將其用戶轉化為其他產品的用戶,之前的米聊、飛信、易信三家有比較強的資源和背景的企業的進攻都沒有成功,可見一斑。尤其是QQ通過自主研發、開放平臺、投資入股等方式強化用戶在其產品體系中的綁定和關聯、培養了很深的用戶行為。從進攻上,騰訊公司的產品管理體系和項目管理模式以及產品為導向的企業文化,造就了非常優質的產品生長環境,通過內部競爭催生出優質的產品,再去跟外界競爭。之前采用封閉策略時,騰訊憑借產品能力和流量優勢就消滅掉了很多競爭對手,就是比較明顯的體現。而從前年開始,騰訊的戰略有了進一步提升,開始用投資、參股、合作的方式,實現強強聯合,進一步地強化了互聯網的跨界聯合、資源共享。綜上,進可攻,退可守。騰訊現階段的競爭力最強。
二、其次是阿里巴巴。電子商務本質上是零售業基於互聯網渠道的重構,它繼承了零售業需要不斷地積累、細節不斷完善、不斷優化的產業特點,必須要精細化運營和長年累月花時間做透,阿里巴巴的優勢體現在三個方面
1.長年以來的用戶行為積累,以淘寶為典型的各個平臺,基本上都是各個領域中用戶體驗最好的購物網站,要從用戶體驗上突破需要時間逐漸積累的完善,其他的電商平臺尤其是傳統線下零售業投入巨資花了幾年時間做的電商網站的用戶體驗跟阿里系網站有差距就是比較明顯的證據;
2.多年積累下來的商戶、商品、用戶、產業鏈合作夥伴的資源和信息,電商的商業模式是平臺模式,用用戶來撬動商戶,用商戶再來撬動用戶,如此循環,而現在的單位客戶獲取成本和阿里的體量已經給電商平臺樹立了很高的競爭門檻,要改變格局,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這就導致對手其實很少;
3.生態環境,其實跟阿里巴巴有比較深的關系的朋友是知道的,阿里巴巴在搭建生態體系時,當時是直接跟 上海市政府各個部門對接,然後參考市政府各個部門的智能來設計自己的生態系統的各個模塊,所以是真正意義上的生態體系,而不是口頭上的概念。除非零售業的本質發生改變,這種生態體系的優勢是無法用顛覆式創新的方式突破和打敗的。
可能的風險是
1.移動互聯網的轉變,用戶行為逐漸轉變成以移動端操作為主,而阿里的客戶端目前優勢並不像微信那麽明顯,這也是阿里這幾年一直強調並且強制往移動端轉型的原因。而相對而言,騰訊的微信在移動端卻在有效的重複當年QQ在pc端的作用,甚至再做進一步的升華和擴張,像騰訊的流量優勢+京東的電商行業優勢,二者的結合的確對阿里巴巴有一定的威脅。
三、最後是百度。雖然這里給百度排在最後,但是以我對百度的了解,百度是比絕大多數互聯網公司牛逼了不是一個級別。搜索引擎這個產品的品牌粘性相對於電商和社交的粘性稍微偏低點,這點從之前360瀏覽器將默認瀏覽器改成360搜索後的用戶分流上能提現出來。而技術方面,雖然搜索技術很高深且各個模塊、架構、性能方面都比較困難,但因為搜索的結果是鏈接,所以最簡單的做法,有流量的企業只要將百度等成熟搜索引擎的搜索結果重新排序就可以達到目的,所以技術門檻在降低。綜上,百度的商業模式最大的問題是,是否能穩定地獲得用戶流量,如何抗衡有流量優勢的企業。 當然,搜索尤其是競價排名這個商業模式非常優秀,利潤率很高。Robin也是一個非常專註的人,百度的文化也非常專註,專註對用戶體驗的提升和進化,對提升壁壘有巨大的幫助,從企業經營上,專註的品質對守住主業是很有利的。 而百度最有潛質的一塊業務是百度地圖,盡管百度地圖可能短時間內商業化方面會遇到一定困難,但是卻是用戶、商戶的剛性需求,具有很大的可擴展性,在互聯網公司接軌線下實體方面會成為非常重要的核心節點,也是真正有潛質能做成O2O模式的平臺型產品,在未來與電商、生活電商、線下服務等方面的融合會是關鍵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