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全球債市危機的舞臺已經搭好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655

資本市場下一個全球範圍的危機會出現在哪?在瑞銀和Invesco Ltd看來,債券市場可能成為危機爆發點。

總管理規模7865億美元的Invesco Ltd分析師Rob Waldner認為,

整體的市場環境風險較大,尤其是債券市場。我們認為市場出現“意外”的概率正在加大。

美銀美林用於計算債券市場波動率的MOVE指數顯示,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至今為止債券價格波動率增長40%,暗示債市的波動正在加大。

高盛駐倫敦宏觀和市場研究聯合主管Francesco Garzarelli也指出,

債市的風險正在加大。對於債券收益率預期的小幅變化可能會造成債市價格的大幅波動。我認為這可能導致固定收益成為非常危險的資產品種。

瑞銀分析師Matthew Mish和Stephen Caprio則認為,受到原油價格重挫的影響,能源類公司違約的規模可能會超過市場的預計。

此外,瑞銀還指出,過去6年來債券市場的換手變化也值得關註。大型銀行削減的投機級風險債轉移到了保險公司、共同基金和大型金融機構手中。數據顯示,這類公司所持有的企業和外國債券規模達到了5.1萬億美元,比2008年增長65%。在金融市場相對穩定的時候,這種公司會提供積極的作用,但是當市場出現問題的時候,他們可能會帶來負面影響。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586

醫生的舞台


平生首次做手術,恐懼以外,復有好奇。

大鄉里出城,諸事八卦周圍望。不斷告訴自己,你是做創作的,別浪費這經歷,好好記住見過聽過的一切。

醫院各有文化。公立醫院醫生會像看着你長大的老師般,連名帶姓叫你。超高檔的私院,習慣招呼達官貴人,總是先生前、小姐後的。而我入住的,不肯定是否基於教會背景,一律喚名不喚姓。由修女、護士、工友阿姐,以至行政人員,都稱我為「明樂」,很搞笑,也很親切。

「手術室」的英文是甚麼?原來是「operation theatre」,即是——醫生的舞台?從未用這角度思考過:醫學,實乃科學與藝術的結晶。

斷症,是科學。檢查病癥,推斷可能性,然後透過測試把可能性一一剔除,最後確定診斷,再處方藥物或進行治療。

手術,則是藝術。醫生的手勢,是成敗關鍵,也影響康復期之長短。小學生做手工都有水平之別,何況動手術?某些電影,不就愛把鏡頭聚焦手術的流麗過程和細緻技巧嗎?

當然,更有趣的,是背後的藝術家——醫生。藝術家都有不同脾性。我的主診醫生,肯定是個高度自律的晨型人。每一天,大清早頭腦最清醒,先做手術,手術後回診所診症,下班回醫院探望病者。每一周,周一至三做手術,周四、五跟進病人情況,周末休息。周而復始,風雨不改。

手術室,她永遠預約第一輪,為免上一輪延誤,連累病人緊張久等。七時半的手術,她六時半已出現,先花半小時跟病人溝通,然後預早入手術室準備。

那天,在手術室內,大光燈照得我眼睛都睜不開,她從容地走過來,牽着我的手,溫柔地說:「你別怕,這兒有很多人看顧着你,不會讓你有事的。」我聽得心一寬,沉沉睡去,醒來已過了一關。(手術記/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933

【專題籽】觀塘工業區變燦爛的舞台 後巷過千米外牆壁畫

1 : GS(14)@2017-10-09 03:20:41

區內雜貨店店主人像。(德國藝術家Addison Karl作品)



【文化籽:港情講趣】周末時,我們都是文青。我們會到PMQ觀看藝術家作品展,會到JCCAC參加藝術市集。香港人,似乎都漸漸變得很懂藝術。但若果把作品展搬到入後巷,沒有冷氣,只有冷氣機滴水時,有誰還願意賞臉?一條後巷,神秘而冷清。除了污水和垃圾桶,還能有些甚麼?



社會企業「全城街馬」的「the BackStreet街後」計劃,以「敢於夢想」為主題,邀請14位藝術家及中小學生,圍繞整個觀塘工業區一條接一條的後巷,創作出一張過千米壁畫畫布。「一個本身沒有人理會的地方,就是它的好玩之處。」外牆噴畫藝術家4Get說。原來後巷,也可以是一個燦爛舞台,令一條後巷,變得不再只用來過路,這些種種,就是街頭藝術的生命。「路過的人做的每一件事,都影響着我。」本地藝術家Bo Law說。夢想,就是發夢時候想想,常與不切實際掛鈎。我們常控訴香港不讓年輕人發夢,對於藝術家來說,的確。因為夢,不是用來隨便發的。本地藝術家Cecilia Ho說:「我們生活在一個現實世界,很老實,買桶油都要錢。」我們常說,玩藝術的,就要與現實妥協。這是真理,也是事實。為藝術令到自己完全沒有收入,是生存不了的。「我只能說,在我堅持藝術創作的同時,我亦努力去發掘其他可以令自己繼續生存的方法。」因為,你不能盲目地要求社會讓你發夢,而你就真的只懂睡覺。


以夢想為題 藝術本應連繫着人

藝術,無分高低,沒有看懂與看不懂,當下作品讓你感覺到甚麼,就是甚麼。Bo Law畫中的主角是一個全身身穿橙色衣服的人,有點像漫畫龍珠中的悟空,又有點像失去自由的囚犯。像活潑的,也像寂寞的。他說:「我不太介意他們是否看懂我的畫,他們自行想像,想到甚麼,就是甚麼。」因為藝術,是共享的,是屬於你,屬於我,也是屬於他的,這就是真正的無價。有深度的才是藝術?能夠連繫着人的,才是藝術。我們都說,香港政府在抹煞藝術發展空間。2014年,法國街頭裝置藝術家Space Invader在金鐘的作品被路政署以「維修及保養」為由遭移走。政府抹煞香港街頭藝術發展空間,毋庸置疑。幾年過去。香港街頭藝術的創作空間,是否依舊少得可憐?「不只香港,就算在日本,一樣不可以隨街畫的。始終在一個公共空間,大家是應該互相尊重,不是想做甚麼就做甚麼。」Bo Law說。4Get,是一個外牆噴畫藝術家,對於他來說,大廈、後巷、天台、橋底,通通都是他的畫紙。合法與違法,只在於你有否做多一步。他說:「你要去問,問別人的鐵閘可否給你畫,外牆可否給你畫。大部份人都會趕你走,但你願意繼續問,總會有的。」我們都無法改變,這是一個石屎森林,但就從這個森林中,發掘存在中的可能性。空間,是有的。但會欣賞的人,又有多少?觀塘工業區的後巷一條接一條,午飯時候,下班時候,熙來攘往。人們呢?都總是低頭急行。拍攝時的打燈腳架,反而比牆上的壁畫更能吸引他們的目光。「我不介意的,不可能強迫所有人都留意牆上面有甚麼。」Bo Law說。我們會到PMQ元創方觀看各大街頭藝術家的作品展,會拍照,會分享,會打卡,會跟身邊的人說:「我噚日去咗PMQ睇Invader個作品展,好好睇啊!」那就是說,當作品身處在展覽廳時,我們就突然懂得欣賞了,我們香港人,是懂藝術的。但後巷牆上的壁畫呢?希望一百個人當中,總有一人會停低欣賞吧。


空間有了 你會駐足欣賞嗎?

Space Invader的馬賽克作品2014年遭移走時,香港人都懂得控訴政府抹煞街頭藝術發展空間。但在作品被移走的報道出現前,Space Invader早在2010年已經開始留下作品,至2014年,先後留下達73幅作品。我們撫心自問,有為其中一幅停下過腳步嗎?還看我們本地的藝術團隊,在2014年開始為中上環街道旁的鐵欄杆「織冷衫」,以Yarn Bombing針織毛冷創作街頭藝術的La Belle Epoque。幾年過去,好像又回歸沉寂?其實沉寂與否,只在於我們看與不看。
La Belle Epoque曾經在一次專訪中提及到,一個可能是香港街頭藝術的根本問題,就是香港人「心仍是冷」。街頭藝術是無價的,所說的無價,深是價值,淺是金錢。的確,不需要付出一分一毫已經可以觀賞這些藝術作品,但正因如此,香港人根本沒有空浪費一秒駐足停留?今個2017,我們又有觀塘的過千米畫布了,你又會否抬起頭望一望?還是要等這張畫布搬到入PMQ,才會懂得欣賞?



呼喚各人盡力,集結微小力量。(本地藝術團隊& dear作品)

小孩象徵新地標的發展如箭在弦。(馬來西亞藝術家Renny Cheng作品)

用色彩,填滿灰白後巷。


向上爬吧,你又近了一步。

午飯時候觀塘工業區的後巷,熙來攘往。有多少人抬頭望過牆上的壁畫?

花花世界,充滿色彩,藝術就是要跟人分享。


本地藝術家Cecilia Ho說:「我的夢想很簡單,我希望身邊的人都快樂。」

後巷垃圾桶的另一邊,是Cecilia Ho的創作舞台。

本地藝術家Bo Law的想法古靈精怪。


外牆噴畫藝術家4Get(中)感嘆:「空間有了,觀眾有了;但後浪,難求。」旁為兩名參與計劃的大專學生。

有人會介意弄髒衣物,同樣會有人樂此不疲,用心地畫呀畫。

採訪:文雅兒攝影:黃健峰編輯:謝慧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1001/201681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16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