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湯文亮﹕放寬首置乃不敗計劃

1 : GS(14)@2018-01-02 00:04:44

【明報專訊】特首林鄭月娥的施政報告提及首置上車計劃,目標是一些有能力供樓但付不出首期的人,但不知何故,變成一個資助房屋計劃,林太唔收貨。其實,要解決這個問題的確不難,只要准許那些首次置業上車但沒有足夠能力付首期的人少付首期,基本上已經可以解決問題,不過這樣做,就即是要局部放寬逆周期措施,有違政府壓抑樓市決心,所以,財金官員立刻表示政府決不會這樣做,變相是否決林太的首置上車計劃,同時觸動了特首神經,令到市民以為特首的權力有所限制,在上星期一次訪問,林太表示如果特首與財金官員的意見有分岐,應以特首的意見為依歸,一錘定音,放寬首置上車人士的按揭成數應指日可待。

林鄭一錘定音 首置按揭勢放寬

不過,很多官員仍然不明白林太心意,認為放寬按保上限,令到更多市民可以貸款九成上車。其實,那些打算上車人士是市場上最弱的一群,並不是林太打算幫助的人,况且地產商已經做了,比政府做得更徹底,免壓力測試的高成數按揭就是地產商的方法,那些人就算用按保買樓,都未必過到壓力測試的一關,所以,放寬按保的作用不大。

林太所指是收入不錯,有能力供樓但付不出龐大首期的人,容許他們買第一個單位時可以付低至二三成首期,他們便可以輕鬆上車,這樣做當然有一個反效果,就是需求增加,樓價有機會上升,這是不能夠否認的。

樓價倘續升 政府也攞安慰獎

不過,如果供應充足,就算上升的幅度都不會很大,而且,當銀行能夠貸出款項,毋須要金管局呼籲,都會自動跟隨美國加息,就算美國不加,香港亦要追加,在供應充足與利息上升之下,樓價反而會有機會下跌,這雖然是一個非常大膽的嘗試,但在可預見的情况下,何不放手一博,倘若樓價繼續上升,政府仍然有一個安慰獎,就是幫助了首置上車人士,特首打算幫助的人。

紀惠集團行政總裁

[湯文亮 敢說亮話]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026&issue=2017122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808

Hea富生活:股市大跌的對策

1 : GS(14)@2018-02-13 03:17:02

我一向認為在股票市場賺錢,所費的心力與收獲利潤並不成正比,雞犬升天的股票牛市都要等幾年先一潤,還要睇吓熊市來襲的時候是否已經全身而退,萬一好似2015年咁嚟隻假牛,真是喊都無謂。雖然前天恒生指數跌1,649點出現調整,但賺到錢或等住再在股票市場上大賺一筆的朋友請緊記,有統計顯示,以十年為單位的話,贏錢的散戶只少於一成。雖然現在唔啱聽,但趁住你還有利潤,反而需要這類警號。講真,有時Hea住投資的難度未必真係咁高,睇數據或留意吓條街都可以。就好似車位市場,有揸車的朋友應該發覺,近年泊車位嚴重不足,我不是說咪錶位和停車場位,這當然是阿媽係女人啦,而是說違例泊車位。出到油尖旺灣仔老銅鑼等地區,要找個位置違例泊車並不容易,牛肉乾都要攝到位先有機會食㗎!運輸署數字顯示,截至去年12月登記車輛總數近84萬輛,當中私家車突破60萬輛,對比十年前40.7萬,增幅近五成。現在樓價令居住市區的成本極高,不少家庭都搬到租金較便宜的偏遠地方,而引發了買車代步的誘因,加上地鐵及巴士等公共運輸,比起十年前的擠迫程度,實在令人難以忍受,仲要成日壞就更嬲。

車位有剛性需求

年輕一代無殼蝸牛既然買唔起樓,把心一橫平平哋買架日本車代步,做不成業主,做車主好過乜都冇;中年有樓人士就當然因為樓市上升的財富效應而買車。將軍澳車位上幾月有一宗創新高的300萬成交,全城嘩然,該車位位於「天晉」,屬將軍澳最貴呎價屋苑,附近一幅現泊有700架車的空地,即將被政府收回,故長泊於此的天晉和海天晉車主急搵停車場搬竇,令市場更加緊張,可謂一位難求,價高者得。住得接近2萬蚊呎,暫時市場上呎價最高的將軍澳業主,應該不會因為貴一千幾百一個月停車場錢而走去賣車,一家大細改搭港鐵或巴士吧?這確是「有數得計」的剛性需求。以呎價「溫馨」而聞名的尖沙嘴「天鑄」,流動車位月租6,600大元還有十幾人排隊等租,車近乎是中產人士的必需品,更何況富豪屋苑。如果發展商肯出售,應該600萬以上都大把人買,對未上車一族來說,這當然是何不食肉糜。但反過來說,投資就是如此易計數,不需有精算師的能力或每天十幾小時的鑽研,只需要有閒暇留意身邊事物,及懂基本數學即可。郭釗
http://fb.com/heaology.edu本欄逢周四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08/2029906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324

蔡東豪:「贏梗,差在贏多少。」

1 : GS(14)@2012-07-12 22:09:07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fin/20120712/111084
「贏梗,差在贏多少。」
香港寬頻行政總裁楊主光
城電(1137)主席王維基賣掉香港寬頻,進軍免費電視,所有人都在期待。
楊主光和王維基是中學同學,2005年加入香港寬頻,跟王維基並肩作戰多年,他將會繼續帶領香港寬頻團隊,為私募基金服務。
楊主光認為王維基不是豪賭,其實賭得穩陣,理據是電訊界這麼多對手,城電也做出好成績,免費電視得一個競爭者,這間公司幾十年同一班人管埋,沒進步過;相反,電訊業科技日新月異,城電要不停改變,這身千錘百鍊武功就是王維基的優勢。很多人低估TVB做得出色的地方,這些地方在公眾視線以外,因為公眾目光都放在藝員花邊新聞和大股東動態,忽略了TVB年年穩賺錢的真正原因。
這些年,TVB最重要的高層,不姓方,不姓陳,姓鄭。
蔡東豪
2 : coffee(1392)@2012-07-12 23:31:45

鄭少秋?
3 : GS(14)@2012-07-12 23:32:06

2樓提及
鄭少秋?


watch the tag
4 : 鱷不群(1248)@2012-07-13 00:02:59

2樓提及
鄭少秋?

俾我就一定重金聘請秋仔,一句秋仔效應,全世界都幫佢宣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198

智取大市:長命調整玩死人

1 : GS(14)@2017-10-09 03:31:07

恒指一直維持於250小時線嘅關鍵水平之下,即市阻力重重,現貨噚日跌220點,以全日最低位收市之餘,執筆時期指繼續低水。熱炒股近排都死跟恒指上落,睇嚟恒指未企穩250小時樓上,都費時積極建倉。如果恒指今日顯著下跌,更跌穿周二低位27300點,從技術走勢上,就可以確認係年初至今最差市況,進入今年最長調整浪。配合恒指月線圖、周線圖9 RSI高位由80嚴重超買水平見頂回落,唔係短線超買咁簡單,而係中長線超買。因此估計整個調整浪,有機會長至以月計。技術調整有可能為期較長,加上投資者已對調整有一定防備,情緒唔會太大起落,同時滿倉股民為數相信亦不多,未必冇龐大貨源喺市場上拋售,相信要形成類似港股大時代嗰隻連日急插嘅恐慌性拋售,機會唔高。結論係,中線調整相信會以反覆下跌嘅方式進行,短線會一浪低於一浪。如果係咁,每次反彈就成為沽貨機會,每次恐慌性拋售就成為博反彈機會,但賺錢難度會比1月至8月期間高幾倍。大家最期待急挫形成黃金撈貨機會?恐怕未有耐出現,如果唔夠耐性,恐防會太早撈貨,呢一刻要忍吓手。晉佳
http://www.fb.com/advanceguy1本欄逢周一、三、五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29/201678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214

吹出個未來 阿梅

1 : GS(14)@2013-07-14 23:27:41

http://moybeanplayground.blogspot.hk/2013/07/blog-post_13.html
到底投資者關係對於一家上市公司有幾重要的呢?近年,愈來愈多上市公司把資源投放在應付投資者的公關工作上。條數很易計,假如因為投資者關係的工夫做得貼服,令投資者覺得「賓至如歸」,願意手鬆點給予公司高一點的估值,例如能輕微推高市盈率一兩倍。以普通一家年賺逾億的上市公司來說,即使再多的公關費用,都肯定是值回票價的。

我認識一位負責投資者關係的仁兄,就認定自己的工作曾創造了過百億的價值,即比起很多知名的企業家更勁;問題是,沒有人能合理量化投資者關係的成效,即是口同鼻拗,講乜都得。

面對投資者關係的態度,上市公司大致可分為兩大門派。一是深信有麝自然香;二是認為有好嘢都要畀人知先得。兩者各有道理,但前者只屬少數,大部分傾向後者;尤其自港股A股化以後,投資者關係更由伴碟升格成為主菜。大家現在需要的是一個故事,而投資者關係所指的就是說故事的能力。

當然了,講到說故事的能力,內地的朋友就肯定超晒班。

現在去見公司或參與分析員會議,聽到最多的就是「三年成為行業龍頭」,「五年成為世界第一」等,一系列要稱霸宇宙的口號,情況就好像聽人大會議一樣,好像聽到很多內容,但其實一句都聽不入耳。老實說,面對這類硬銷手法,我已感到相當麻木,耳朵會自動的關上。

一家公司的股價到底是因為甚麼而上升的呢?短線而言,誰都沒法說準,但長線而言,則必定跟公司的盈利及價值一致。

市場每天都有無數的投資者在追逐少量的優質公司;因此,我傾向相信,只要有好的投資機會,資金便會自動找上門。


2 : VA(33206)@2013-07-14 23:48:11

阿梅d文我好鐘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322

有隻股票 連過三關 周顯

1 : GS(14)@2014-12-02 10:09:2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明報專訊】我的拍檔梅偉琛,是個勤奮的年輕人,財富增長得很快,從我認識他至今天,他的投資組合已經又漲了兩倍,現時他已經貴為上市公司的執行董事,開的是平治房車,出入富豪飯堂,一個月去兩次豪華旅遊,手下還有幾個助手,而且同我吃飯時,還搶埋單,真的是英雄出少年。

他本來是我的課程助教,但由於他的賺錢速度太過快,所以我已經打定輸數,預備他隨時劈炮唔撈,所以我也已經在積極物色新的助教了。他有一個收費網站專欄,我也同那個主事人笑說﹕「我相信他很快便會停寫這專欄了。」 同時,我也把握機會,不停地去問他有關股票貼士的問題,因為他的貼士通常都好準。在星期六,我把幾隻股票號碼給他看,都是我近日收到的貼士,問他的意見,他挑了一隻出來,說﹕「幾隻之中,以這一隻最好。」

他說「最好」的那一隻,就是匯盈控股(0821)。這一隻股票,其實是A君向我提供的,A君以前是個活躍的莊家,但發了大財之後,不當莊家了,改當閒家,專門炒別人的股票。跟,B君說起這股票,說﹕「你老闆個仔,好似傾過買這隻殼!」跟就是梅偉琛的挑選,換言之,這隻股票過了三關。

雨傘運動未成功 不算革命

那天同朋友說起究竟應該是「雨傘運動」,還是「雨傘革命」,我說﹕「如果根據中文,『革命』一詞的語意,好像已經包括了『成功了』的含意在內,所以它必須要推翻了現時的特區政府,才可以叫作『革命』,而暫時,它還未做到這一點,所以應該仍然是『雨傘運動』。」

[周顯 投資二三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646

基金觀點:歐洲延長量寬一石二鳥

1 : GS(14)@2017-11-13 03:55:12

上月底,歐洲央行一如市場所料,宣佈擬將量寬計劃至少延長九個月至2018年9月。與此同時,該行亦宣佈自2018年1月起,每月買入公共及私募債券的數額將由600億歐元減至300億歐元,但仍會將證券到期後所取回的本金用作再投資。消息公佈後,股票市場反應正面,債券及外滙市場的反應則顯示,相對縮減資產負債表而言,投資者反而較為關注當局對利率立場似乎傾向溫和,歐元兌美元跌0.8%,而德國十年期政府債券孳息率則跌4個基點。歐洲央行強調,利率在現時水平應會維持一段較長時間,直至當局認為通脹已接近目標水平,即接近但低於2%。自環球金融危機爆發後已近十年,歐洲央行終於朝着貨幣政策重拾正軌的方向踏出第一步。即使未有大型的財政刺激措施,減息及量寬皆行之有效,歐洲經濟已連續17季錄得擴張。另外,採購經理指數及歐盟委員會信心指數等領先經濟指標均處於多年高位,反映該區經濟應可繼續以不俗步伐增長。不過,在通脹方面,該行措施的成效至今似乎不甚顯著,但核心及整體通脹率近期靠穩,已令人稍感寬心。除此之外,失業率持續下跌,加上信貸環境較之前為佳,貸款需求亦見增加,均有助通脹逐步上升。歐洲央行是次決定可謂一石二鳥:首先,該行減少購買資產,為金融市場提供歐洲經濟穩健程度的佐證;其二則顯示該行有能力在繼續推行量寬的同時,亦毋須偏離資本限制。這亦是德國或快將面臨的問題,原因是德國亦正在每月買債,而國內債券數量較少。若當局是次決定對歐洲央行政策是個明顯的轉捩點,那在未來數月對歐元及歐元區政府債券孳息率來說,亦應具有相同意義。在此環境下,我們認為歐洲股市(尤其是與利率相關性甚高的價值及銀行股)的表現,應會優於年初至今表現較遜色的歐元區政府債券市場。潘恩美摩根資產管理機構業務拓展總監
http://www.jpmorganam.com.hk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108/2020739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150

李志成:人生有幾多個低息10年?

1 : GS(14)@2017-09-25 04:08:49

【明報專訊】有報告表示,今年第二季香港住宅樓價按年大升超過兩成,升幅冠絕亞洲,全球亦排行第二,僅次於冰島。本港樓價高企不下,上車難度有增無減,二手業主叫價態度強硬「無價講」,市民難免傾向購買一手新盤,發展商近年積極提供高成數按揭吸客似乎成為新常態。消委會日前比較市面上的按揭計劃,提醒市民注意高成數按揭的利息開支,並呼籲準買家量力而為。

消委會比較銀行和發展商提供的住宅物業按揭計劃,前者提供的實際按揭利率,一般介乎1.9至2.15厘,發展商提供的高成數按揭計劃,部分息率相對較高,普遍超過5厘以上,後者利息開支無疑較高,每100萬元貸款的利息,以25年期計算,差距可以達40萬至50萬元不等。不過翻閱樓市歷史數據,本港1990年代期間,銀行的樓按息率曾一度高逾10厘以上,兩者對比之下,現時發展商的高成數樓按息率仍未及當年一半水平。事實上,2008年金融海嘯後,本港樓按息率下滑,至今仍然維持在息率不足2厘水平,正所謂「人生有幾多個10年」,更何况是長達10年的低息時代?樓價升勢未停,政府不時增加印花稅,以及多次收緊按揭,提升市民上車置業的門檻,市場生態持續被扭曲,不少買家為怕錯過這個黃金時代,用盡各種方法置業,有的選擇延長按揭年期,以降低每月供款,有的靠父母籌措首期,發展商亦只能夠「見招拆招」,提供高成數按揭貸款方案,因此成功搶去不少二手客源。

不過筆者相信,即使美國加息,加幅亦相當有限,畢竟美國經濟復蘇步伐緩慢,前景未明朗化,加息只能步步為營,相信低息黃金時代尚未結束。

香港置業行政總裁

[李志成]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643&issue=201709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365

樓市把脈:太古城呎價 貴過曼哈頓

1 : GS(14)@2012-07-21 13:40:3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721/165344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408

Can Bank:點解長實要變能源公司?

1 : GS(14)@2017-01-18 08:02:51

未入正題之前,先講一講歷史,長實地產(1113)由去年8月公開表示決定向非地產業務發展之後,響舊年12月向長和回購飛機租賃業務,使錢唔算多,只係76億元,事隔一個月,長實地產又有新業務。長實地產聯同長建(1038)及電能(006)共同收購澳洲能源公司DUET。與此同時,電能宣佈派5元特別息,以總股本21.34億計,派息就派咗106.7億元,但在今次收購DUET交易,電能佔比最少,只有20%。長實地產表示,長實即使獨資買DUET亦都唔使配股,但係以電能截至去年6月底仍有659億現金計,買DUET只需400多億元,單deal對電能嚟講,連錢都唔使借。作為一個初階投資者,響長實地產買飛機租賃公司之前,對於長和系幾間公司,只係分到長實係地產公司、長和係綜合企業、電能同長建業務已經唔係好分清楚。而家,除咗長和仍然係綜合企業之外,已經分唔清其他三間係做咩業務。事實上,中港地產前景,在中國政府不停調控,香港建築費越來越高之下,相對以前確實越多越難做,香港樓價地價高,風險亦相對加大。尋求其他投資項目亦無可口非,但長和系咁多個上市平台,市場又有咁多投資項目可以揀,點解要將長實變埋能源公司?散子本欄逢周二刊出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17/1989907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8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