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養老保險覆蓋9.19億人,新業態人員為全民參保重點

雖然國家醫保局還沒有正式掛牌,但人社部舉行的第一季度新聞發布會已經不再象往常一樣通報醫療和生育保險的數據了,相關數據預計將有待國家醫保局成立之後才會發布。

人社部新聞發言人盧愛紅27日上午表示,截至3月底,全國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9.19億人、1.88億人、2.26億人;一季度,三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1.37萬億元,同比增長22%,總支出1.06萬億元,同比增長18%。

對比2017年末的數據,今年一季度參加養老保險的人數從9.15億增加到了9.19億,距離養老保險應保盡保的目標——10億人又進了一步。

除去青少年和在校學生,養老保險的法定參保人約為10億人。9.19億的最新參保數據表明我國還有8100萬人還需納入到養老保險的保障中來。盧愛紅表示,全民參保計劃的重點人群是新業態從業人員、農民工和靈活就業人員。

互聯網等新業態正在與靈活就業交織在一起。過去,靈活就業主要存在於低端就業中,如今靈活就業的層次得到了很大提升,受年輕人青睞的自雇型就業、自由職業、“雙創”企業,以及基於互聯網平臺發展起來的分享經濟和電商經濟等從業者都可以歸入靈活就業。

現行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是基於正規就業的框架設計,對於靈活就業者來說,養老保險政策不能采取任何強制措施讓他們參保,這加大了這部分群體參加職工國務院今年4月通過《關於做好當今和今後一段時間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對新興行業的用工和社保制度做出了規定:與職工簽訂勞動合同的企業需為職工上社保,並可享受就業方面的補貼。其他從業者可按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養老、醫療和繳納公積金。

針對新業態從業者流動性比較強的特點,人社部正在加快網上社保的建設,增加社保制度的可流動性。十九大報告也提出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這一平臺將為參保單位和參保人提供全網式、全流程的方便快捷服務,提高社會保險的公共服務水平。

盧愛紅還表示, 今年是我國基本養老金第14次連續調整,總體水平控制在2017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5%左右,主要考慮職工人均工資的增長、物價水平以及基金的支撐能力等因素。人社部要求各地在5月31號前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盡快將增加的養老金發到退休人員手中。

第一財經記者也了解到,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也在今年迎來自制度建立以來的第二次上調。第一次上調是在2015年,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從55元上調到70元。人社部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底,1.64億老人享受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

人社部和財政部近日印發了《關於建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的指導意見》。盧愛紅表示,人社部正在落實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確定與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做好全國統一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的相關工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231

央行:要進一步發揮信貸政策的結構引導作用

2017年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工作會議於2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召開。會議深入學習了十八屆六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2017年人民銀行工作會議精神,總結了2016年人民銀行系統金融市場和信貸政策工作,部署了2017年金融市場和信貸政策重點工作。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潘功勝出席會議並講話,人民銀行黨委委員、行長助理劉國強主持會議並作總結講話。

會議充分肯定了2016年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和信貸政策工作取得的成績。2016年,人民銀行金融市場系統的廣大幹部職工,面對過去一年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直面工作困難和問題,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強化信貸政策結構性調整功能,促進金融市場規範發展。在全系統幹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因城施策”住房信貸政策有效落實,化解產能過剩金融服務工作有序開展,“三農”、扶貧等薄弱環節金融支持力度不斷加大,銀行間市場產品創新和制度建設持續推進,對外開放穩步擴大,全國統一的票據交易平臺正式設立,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穩步推進,金融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進一步增強,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潘功勝指出,人民銀行金融市場系統幹部職工要深入貫徹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自覺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人民銀行工作會議要求,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和防控金融風險兩條主線,一是要進一步發揮信貸政策的結構引導作用,規範發展金融市場,更好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實體經濟發展;二是要繼續深化金融市場改革,切實防控金融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潘功勝強調,金融市場系統幹部職工要著眼大局、加強研判,圍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著力深化改革、破解難題,切實提升金融服務水平。要繼續完善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加強房地產金融宏觀審慎管理,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紮實做好鋼鐵、煤炭去產能金融服務工作,強化金融支持工業穩增長和制造強國建設。下大力氣持續抓好金融精準扶貧工作,努力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強有力支撐。穩妥推進農村“兩權”抵押貸款試點,積極助力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加強政策引導,切實改進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要緊緊圍繞實體經濟需求創新債券市場品種,進一步推動債券市場對外開放,穩步發展資產證券化,切實發揮金融市場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作用。

潘功勝提出,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更加註重金融市場風險防控,促進金融市場長效平穩發展。要堅持市場化、法制化原則,做好債券市場風險防範和處置,加強債券市場宏觀審慎管理和監管協調。紮實做好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同步開展互聯網金融長效機制建設,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可持續發展。加強票據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和制度建設,推進票據市場規範治理。加強黃金市場建設,提高市場應對風險的能力。各金融市場自律組織和中介機構要繼續加強協同配合,切實維護金融市場的安全穩定高效運行。

劉國強在總結講話中指出,當前的經濟金融形勢對我們的金融市場和信貸政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銀行金融市場系統幹部職工要認真落實潘功勝副行長講話精神和此次金融市場工作會議要求,堅持問題導向,圍繞新常態下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強情景分析和應急預案設計,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全面做好金融市場和信貸政策工作。要跟蹤研判金融機構的經營行為,加強信貸政策引導。要強化金融市場風險防控,推動市場在規範中創新、開放、可持續發展。人民銀行各級分支行要加強部門協調,形成政策合力,提高政策實施效果,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各分行、營業管理部、各省會(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級城市中心支行主管金融市場和信貸政策工作的負責同誌,人民銀行總行有關司局負責同誌,外匯交易中心、中央結算公司、上海黃金交易所、交易商協會、上海清算所、上海票據交易所、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有關負責同誌參加了會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796

7月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11% 市場需求總體尚未明顯改善

1-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5235.9億元,同比增長6.9%,增速比1-6月份加快0.7個百分點。

1-7月份,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512.6億元,同比下降6.1%;集體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55.4億元,下降0.5%;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4123.9億元,增長7.9%;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8748.6億元,增長6.8%;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2424.5億元,增長8.7%。

1-7月份,采礦業實現利潤總額372.1億元,同比下降77%;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31828.4億元,增長12.8%;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總額3035.4億元,下降3%。

1-7月份,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0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加,1個持平,10個減少。主要行業利潤情況如下:農副食品加工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0.2%,紡織業增長6.1%,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增長2倍,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13.2%,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7.8%,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3倍,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23.2%,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7.1%,汽車制造業增長8%,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16.3%,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17.7%,煤炭開采和洗選業下降19%,通用設備制造業下降0.3%,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下降4.5%,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由同期盈利轉為虧損。

1-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2.2萬億元,同比增長3.3%;發生主營業務成本53.4萬億元,增長3.1%;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67%。

7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計100.2萬億元,同比增長5.7%;負債合計56.5萬億元,增長4.5%;所有者權益合計43.7萬億元,增長7.3%;資產負債率為56.4%。

7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11.8萬億元,同比增長9.4%;產成品存貨37805.1億元,下降1.8%。

1-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83元,每百元資產實現的主營業務收入為108.8元,人均主營業務收入為118.6萬元,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14.5天,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38.1天。

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230.1億元,同比增長11%,增速比6月份加快5.9個百分點。

解讀:工業企業利潤增長加快,但市場需求總體尚未明顯改善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博士解讀稱,國家統計局8月27日發布的工業企業財務數據顯示,1-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6.9%,增速比1-6月份加快0.7個百分點。其中,7月份利潤同比增長11%,增速比6月份加快5.9個百分點,為今年以來各月第二高點。7月份工業企業利潤增長加快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產品銷售增長加快。7月份,工業品價格回升,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比6月份大幅提高0.9個百分點。受此影響,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3%,增速比6月份加快0.5個百分點。

二是單位成本、單位費用降幅加大。7月份,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6.08元,同比減少0.42元,比6月份多減0.31元;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期間費用合計為7.34元,同比減少0.08元,比6月份多減0.03元。

三是大宗商品價格反彈。受國際市場變化及國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因素影響,近期鋼鐵、有色金屬價格反彈,加上去年同期利潤明顯偏低,鋼鐵、有色行業利潤明顯向好。7月份,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出廠價格同比上漲2%,而6月份同比下降1.3%,行業利潤由去年同期虧損13.9億元,轉為盈利148.3億元,同比增加162.2億元,而6月份利潤同比增加75.8億元。7月份,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出廠價格同比下降2%,降幅比6月份明顯收窄4.1個百分點,行業利潤同比增加60億元,而6月份同比增加35.5億元。以上兩個行業合計拉動當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加快2.8個百分點,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加快的貢獻率達47.5%。

四是汽車行業利潤由降轉升。受去年同期汽車市場低迷、利潤基數偏低,及今年7月份部分大企業銷售費用大幅減少等影響,7月份汽車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19%,而6月份同比下降4%,拉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加快1.9個百分點。

五是同期基數偏低。去年7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2.9%,比去年6月份降幅擴大2.6個百分點。今年7月份工業利潤增長加快,與去年同期基數較低有很大關系。

總體看,7月份工業企業效益繼續呈現積極變化,利潤率同比上升,單位成本同比下降,虧損企業虧損額明顯減少,庫存壓力繼續緩解,資產負債率繼續降低。數據還顯示,化解過剩產能穩步推進。7月末,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資產總計同比下降2.3%,降幅比6月末擴大0.6個百分點,延續了今年以來的下降趨勢。

我們也要看到,盡管當前工業企業利潤增長加快,但市場需求總體尚未明顯改善。同時,應收賬款回收期偏長、管理費用增速較高、產能過剩等問題仍然考驗工業領域經濟效益的複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266

Note 7爆炸致三星移動利潤暴跌 500多名本國用戶還等著索賠

數百名三星蓋樂世Note 7手機的韓國用戶日前向韓國一家法院提起訴訟,要求三星電子公司賠償每人損失費50萬韓元(約合2990元人民幣)。

負責此案的高永逸既是此案的原告代理律師,同時也是527名原告中的一名。據新華社報道,他在首爾中央區法院外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因三星召回蓋樂世Note 7手機,原告花費時間和經濟成本往返三星門店、轉移手機內數據,同時因擔心手機起火,他們憂心忡忡,心理上也遭受傷害,因而向三星索賠。

目前三星公司尚未對這一本國訴訟案作出回應。為挽回消費者忠誠度,三星在同一天宣布韓國市場換購新一代產品的優惠方案。三星宣布,明年將面向韓國市場推出優惠換購新機方案,間接地向外界重申,該公司不會中斷Note系列的更新換代。

這一方案將在明年三星推出蓋樂世S8和Note8手機時實行。根據這一方案,將蓋樂世Note7更換為蓋樂世S7或S7 Edge的用戶,在交回所使用的蓋樂世S7或S7 Edge後,即可以一半的價格換購蓋樂世S8或Note8手機。

三星還說,將依據在各個國家市場上的情況,決定明年是否把這一換購方案推行到其他市場。

而據韓國三星電子公布的2016財年第三財季報告顯示,三星電子凈利潤下降16.8%,整體營業利潤下降30%。因高端Galaxy Note 7智能手機的災難性事件,導致移動部門季度利潤下降96%至1000億韓元,創下自六年前首次推出Galaxy系列手機產品線以來的最低記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721

港交所與新三板簽約合作,創新企業迎“新三板+H股”上市新模式

周六,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和全國股轉公司在北京舉行合作諒解備忘錄簽約儀式,邁出了新三板掛牌公司在新三板、港交所兩地同時掛牌上市的第一步。

港交所、股轉公司、證監會、北京市金融局相關領導和部分掛牌企業代表參加了儀式。

股轉公司總經理李明(右二)、港交所董事總經理兼內地業務發展主管毛誌榮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

股轉公司總經理李明在致辭中表示,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是金融體制改革重要任務,新三板聚集了創新創業的企業,香港為內地企業走向世界提供了渠道。新三板和港交所在投資者結構等方面各有特點,合作有利於優勢互補,互惠互利,也是股轉參與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交易場所,走向國際化第一步。

他指出,股轉公司不斷完善市場功能,提供更多開放多元的舉措,助力引進國際資本。未來,新三板將在國際化道路上繼續前行,推動掛牌企業利用境內外兩個平臺優勢,實現快速發展。

港交所總裁李小加在致辭中表示,港交所是中國資本市場的一部分,和中國境內市場血脈相連,又使用國際市場化制度,能助力中國與世界融合。一些企業不滿足在境內上市,還尋求在港交所同時上市。

他指出,新三板和港交所各有特點,新三板是境內資本市場的一項創新。由於A股有大規模散戶的特點,導致發行制度改革很難推進。一時不能在A股上市的企業可以選擇新三板。新三板把前端發行限制放開以後,雖然有一萬家公司,但投資端還有一些限制。

“兩個市場(港交所和新三板)有天然的改革開放的角色,能幫助國家解決暫時還解決不了的問題。新三板發行H股到香港上市,將不需要從新三板退市。在新三板很舒服還享受到國際市場的優勢。”李小加表示。

他認為,未來新三板融資等方面限制會慢慢放開。但在現階段,兩個市場的合作能使得一萬多家企業有新的可行方案。

截至目前,新三板掛牌企業總數為11472家,其中創新層企業1280家,做市企業1297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803

逼急了!inWatch被曝欠薪數月,官微發聲罵老板

9月30日消息,智能手機廠商inWatch今日被曝欠薪三四個月未發,導致管理官方微博員工倒戈,利用inWatch曝光了該事件,但目前相關微博已被完全刪除。

今日下午16:37,inWatch官方微博發微博稱:我是inWatch的前官微,今天我是來撕逼的,說出來你們可能不信,是公司先動的手。我也希望好聚好散,但公司拖欠員工工資三四個月到現在也不發,現在我們討薪無門,希望相關部門能幫幫忙,我們交不起房租吃不上飯,還要還貸款還信用卡養家糊口,公司高層現在互相推諉責任,說話跟放屁一樣。

等到下午18點,該微博發出第三條相關內容稱:到點了,我們的銀行卡余額依然是0。

其後,該微博在數分鐘里被刪除了以上所有內容,只剩下8月26日以來的產品推廣信息。inWatch官方目前對此事未做出任何官方說明。另外,inWatch官方網站也已經失效無法打開了。

據公開資料顯示,映趣科技(inWatch)是一家專註於智能穿戴設備設計研發的廠商,成立於2012年底,目前在深圳、北京和西雅圖設有三處辦公室,員工超過80人。

此前映趣科技對外宣布已完成麟璽創投超過2000萬元的A+輪投資,並任命前威盛集團旗下高管陳雪濤出任公司總裁,全面負責公司戰略制定和執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240

這家知名藥企可能要換“主”了,將被納入華潤醫藥版圖

5月17日,江中藥業再發補充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江西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在與華潤醫藥集團有限公司洽談戰略重組公司控股股東江西江中制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事宜,可能涉及公司控制權變動,公司股票已於2018年5月2日停牌。

因江中健胃消食片而被廣為熟知的江中藥業這次可能真要換“主”了。

5月15日晚,江中藥業公告表示,實際控制人江西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在籌劃與公司控股股東江西江中制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相關的重大事項,可能涉及公司控制權變動。

同時,江中藥業還籌劃收購華潤醫藥集團有限公司下屬華潤江西醫藥有限公司控股權,江西南昌桑海制藥有限責任公司控股權、江西南昌濟生制藥有限責任公司控股權。

華潤醫藥16日公告表示,公司與江西省政府正在就訂立一份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進行洽談,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旨在建立雙方之間長期戰略合作關系,以推動江西省醫藥產業的發展。作為戰略合作的一部分,公司與江西省政府擬對江中集團進行重組,以實現公司收購江中集團的控股權益。

財務數據顯示,在2018年第一季度江中藥業實現歸屬凈利潤約為1.16億元,同比上漲6.25%。2017年江中藥業營業收入為17.47億元,同比增長11.83%,扣非前凈利潤為4.18億元,同比增長10.01%。

值得註意的是,華潤醫藥已擁有三家A股上市公司,分別為華潤三九、華潤雙鶴、東阿阿膠。此外,華潤醫藥本身也是港交所上市公司,華潤集團是港股華潤鳳凰醫療的單一大股東。2017年,華潤醫藥實現營業收入1725.32億港幣,年內利潤68.67億港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264

獨家 | 互聯網醫療第一股離職風波後再曝凍薪 民營醫院收入減損或成導火索

在8月初被曝出裁員新聞的就醫160再惹風波,20日晚間,第一財經記者接到爆料:該公司將啟動凍薪,三季度末及四季度工資將不再正常發放。凍薪和裁員風波的到來時間距離就醫160三板上市還未足一年。

內部郵件截屏

“過去的一年里,就醫160發生了巨大變化:B輪融資之後,公司經歷了一輪人員的大擴張,從300多人擴張到800多人,而不到半年的時間里現在裁到還剩200多人。本以為留下來的我們是幸運的,然而並沒有,十一過後,公司HR發郵件公司實行凍薪,三季度末和四季度的工資將不在正常發放。”該爆料人在郵件中指出。

在今年8月,就醫160就已被曝裁員300人,其中創新事業線已被撤銷,而賴以起家的掛號部門成為了裁員大戶。其後這一信息得到了官方確認,並稱此舉實際為公司戰略調整。

此外更有校招生網友爆料,在距離轉正還有半個多月時,國慶前夕,今年入職的校招生集體收到了“試用不合格”通知,被迫解除勞動合同。

知乎的截圖

對此,第一財經記者在第一時間與就醫160公關事務部門人員取得聯系,該人員透露,“我們並不能回答這個問題(指凍薪),需要由專業人員答複才可以。”

截至第一財經記者發稿時,尚未有官方回複。

去年12月15日,就醫160(深圳市寧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新三板,估值1億美元,成為第一家掛牌新三板的移動醫療公司。當時以掛號業務起家的就醫160,其盈利模式,主要包括醫療機構的廣告收費、技術服務收費。

值得註意的是,在今年7月底,就醫160公告獲得7400萬融資之後,數月之後又拋出1.5億定增計劃。並於10月13日公告,已獲得來自啟賦嘉融、湖州亞商、以及深圳嘉誠付通的合計逾5600萬元認購。

據知情人透露,就醫160從去年初就已開始啟動C輪融資,期望金額為1億美元,但實際僅到賬7400萬,從長達一年半的融資時間跨度和融資金額來看,就醫160並沒得到資本方的積極認可。

此外,寧遠科技的營收亦同樣未獲得根本性改善,此前公布的的2016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5151.92萬元,較上年同期的虧損1781.00萬元,虧損程度有所增加。

過度依賴民營醫院的廣告收入或成為就醫160資金運轉陷入困境的直接導火索。

由於國家衛計委此前已出臺規定,掛號業務不允許以盈利性質出現,因此包括就醫160在內的不少移動醫療機構目前盈利結構較為單一,2015年,就醫160實現營收2371萬元,其中單民營醫院廣告業務這一條業務就貢獻了63%,近1500萬元,民營醫院推廣可謂是就醫160目前賴以生存的核心業務。

複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長章濱雲透露,在今年二、三季度,不少民營醫院都已經出現了30%-70%的收入下降。而在此基礎上,不少上市公司、私募、券商正競相籌備相關並購基金,希望可以在價值低谷時入手,借此機會並購一些醫院資產。

“有接近一半比例的莆田系醫院營收已經下滑了70%,甚至有一些醫院已經直接停診,等待下家或資本接手。即使是一些管理規範的莆田系或者諸多非莆田系民營醫院,都受到不利影響。”一位不願具名的民營醫院管理者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778

蘋果緊急發布iOS 9.3.5版本 因iPhone被間諜軟件監控

8月26日消息,iOS9.3.4發布三周之後蘋果突然推送了iOS9.3.5正式版更新,蘋果建議所有用戶進行更新,以便得到更好的保護。

據悉,蘋果是為防止一稀有、強大的間諜軟件對系統漏洞攻擊而發布了最新的系統更新版本iOS 9.3.5。

據今日美國報報道,安全研究人員宣稱,一種罕見、強大而又非常昂貴的間諜軟件正被用於針對中東地區持不同政見者的iPhone。這種間諜軟件可以利用iPhone和iPad移動操作系統中的漏洞發動攻擊,蘋果已經針對其發布安全升級。

蘋果在聲明中稱,在了解到移動操作系統存在漏洞後,他們立即修複了漏洞。蘋果建議用戶下載最新版本的移動操作系統iOS 9.3.5,以便提供更好的安全防護。

發現這個漏洞的是阿聯酋不同政見者艾哈邁德·曼蘇爾,他在iPhone 6上發現了此功能強大的間諜軟件,他在手機上收到文本信息後進行點擊,這則消息會被轉發給多倫多大學下屬公民實驗室的工作人員。

這個間諜軟件是位於以色列的一家自稱為“網絡戰公司”出售的產品,據知,這種間諜軟件成本非常高,近來同類數字工具成本可以達到100萬美金。黑客能利用這種軟件侵入iOS設備中,從知名的社交軟件比如Facebook、WhatsApp等應用中收集用戶隱私信息。

Lookout網絡安全專家安德魯·布里奇近日表示:“幾周前公民實驗室發現了這個安全漏洞,並迅速通知了蘋果,蘋果修複漏洞速度非常快,我們認為這個漏洞的影響非常大。”

iOS 9.3.5這個版本更新比上一個版本小,只有不到40MB,和上一個版本一樣也是因為安全和BUG問題被迫推出的。並非功能上的改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074

可可價格創十年來新低,都是“減肥”惹的禍?

難道大家現在都不愛吃巧克力了?不然為什麽可可這個大宗商品價格目前已跌至十年來新低?

行情數據顯示,截至2月11日,紐約洲際交易所(ICE)可可基準合約觸及每噸1928.5美元,跌至自2007年12月以來最低水平,可可期貨價格創十年來新低。

事實上,紐約可可期貨價格自2016年8月以來便一路下跌,從2921美元/噸跌至1928.5美元/噸,跌幅高達34%。同時倫敦可可期貨昨日也觸及每噸1598英鎊,跌至2013年7月以來新低。

據可可交易商表示,此次可可期貨價格下跌主要是因為供過於求,一方面可可產量和供應充足,另一方面,由於消費者健康意識加強,對巧克力越來越挑剔,致使巧克力消費出現大幅下滑,令可可市場需求逐漸減弱。

從供給面看,國際可可組織(ICCO)公布的最新調查報告顯示,2015-2016可可年,世界可可總產量為403萬噸,比上年同期減少21.7萬噸降幅為5.1%。季末庫存總量為147萬噸,比上年同期減少15萬噸。即便產量和庫存均有所下降,許多貿易商仍然預計今年的可可豆將供應過剩。

同時,由於上個種植季幹燥的季節性熱風有所減弱,西非農作物獲得大豐收,“天氣條件逐漸改善,這也加劇了對可可豆的拋售”,新加坡Phillip Futures軟商品交易員Wifred Chong表示。

路透社今年年初曾報道,因全球最大可可豆種植國科特迪瓦政府達成協議,平息國內武裝暴動,國內政局趨於穩定,英鎊下跌,重壓紐約可可市場。科特迪瓦是世界上最大的可可生產國,占據全球供應量的2/3以上。

從需求面看,目前,全球幾乎所有巧克力制造商都面臨著市場停滯和消費者信心下降的問題。Chong認為,可可需求基本面相對疲軟主要是因為消費者出於對健康的保護和對體重的控制而逐漸減少食用巧克力。

美國最大的巧克力制造商好時(Hershey Company)近日發布的2016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其凈利潤比同期的2.28億美元降至1.17億美元,同比減少近一半。據IRI統計數據顯示,美國在過去兩年內的巧克力銷售量幾乎沒有增長。

就中國方面而言,根據智研咨詢發布的《2016-2022年中國巧克力市場運行態勢及投資戰略研究報告》,我國巧克力市場人均消費量遠低於世界水平,從2015年起,由於宏觀經濟增速放緩,巧克力的銷售額開始呈下降趨勢,截至2016年,中國巧克力零售量總體下降4%。

事實上,由於氣候變化原因,可可價格曾在2011年至2015年間創下連漲紀錄,截至2015年,可可價格飆升了60%,這迫使好時和Lindt&Spruengli AG等世界各地巧克力生產商為其產品付出更高的成本。當時,荷蘭合作銀行發表觀點稱,預計高昂的價格會刺激產量的增長,而這將導致可可市場出現嚴重的供過於求的局面。現在看來,很有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1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