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6年凈利潤負增長?中行高管解釋因逆市提撥備!

3月31日,中行發布2016年業績報告數據顯示,根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中國銀行2016年實現稅後利潤1841億元,同比增長2.58%。這一增長比例來看,並不輸其他幾大行的速度,不過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這一項來看,則出現了負增長。

2016年,中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1645.78億元,同比下降3.67%。對於凈利潤出現負增長,中行副行長張青松稱是“穩健經營的一個考慮”,他提醒2016年末中行的撥備覆蓋率增加了9.52個百分點。

截至2016年末,中行撥備覆蓋率達到162.82%,較上一年末提升了9.52個百分點。“我們出於穩健經營,有效防範風險的角度來講,使得撥備有了比較大幅度的提高,並且來講這是整個同業里面應該是逆勢上升的一個現象。”張青松稱。

逆市提撥備  多項利潤數據下降

從中行的數據來看,2016年該行利息凈收入、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營業利潤、稅前利潤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根據中行年報數據,去年全年,該行利息凈收入同比下降了6.88%,凈息差下降0.29個百分點至1.83%。張青松表示,凈息差的下降是全行業的一個普遍現象,中行下降幅度是大型同業里面最小的。凈息差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於:

第一,2015年起,中國人民銀行先後五次下調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同時對商業銀行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相關影響在2016年進一步體現。

第二,從2016年5月1日起,中行中國內地機構全面落實營業稅改征增值稅(簡稱“營改增”)工作,相應的利息收入為“價稅分離”後金額。

第三,中行行積極應對外部經營環境變化,在努力盤活存量的同時,高效配置增量,資產負債結構持續優化。2016年,客戶貸款平均余額在生息資產中的占比上升0.45個百分點,投資平均余額占比上升1.95個百分點;在中國內地人民幣存款中,活期存款平均余額占比上升3.47個百分點。

2016年,中行非利息集團實現非利息收入1775.82億元,同比增加319.11億元,增長21.91%。非利息收入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已經上升到為36.72%。不過在非利息收入中,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出現下降,去年實現886.64億元,同比減少37.46億元,下降4.05%。

對此,中行年報分析稱,主要是切實降低企業運營及交易成本,信用承諾、咨詢顧問等業務手續費收入同比下降。同時,受外貿進出口總量同比下降影響,結算與清算手續費收入亦出現下降。此外,本行緊抓“大資管”發展契機,持續加強產品創新,提升產品投資管理能力,表外理財、代理保險業務分別實現手續費收入91.69億元、46.73億元。

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中行的利潤項目中,僅稅後利潤出現了2.58%的增長,遠超其他大型銀行,不過凈利潤的負增長還是引起了市場的關註。中行的解釋是,逆市提升了撥備覆蓋率。

在近幾年銀行不良持續雙升的壓力之下,銀行的撥備覆蓋率正在吃緊。2016年末,建行、交行的撥備覆蓋率均剛剛滿足監管紅線,工行更下降到紅線之下,為136.69%。農行的撥備則相對傲然,為173.4%。

2016年,中行則選擇了加大撥備的計提,撥備覆蓋率逆市提升了9.52個百分點,而讓凈利潤呈現負增長的局面。

如果說計提更多的撥備是為了應對風險,2016年中行的不良資產依然是“雙升”。截至2016年末,不良貸款余額為1,460.03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51.06億元;不良率為1.46%,較上年末上升0.03個百分點。

面對不良的上升,中行在去年也加大的不良的化解,境內機構共化解不良資產1289億元,同比多化解245億元。共計提貸款減值損失867.95億元,同比增長55.35%。

“2016年的貸款的關註和逾期同比是上升的,關註類是上升了0.6個百分點。像東北和西部地區一些礦業的風險還在持續上升,所以我想2017年的資產質量還是面臨著很大的挑戰。”中行首席風險官潘嶽漢稱。

表外理財超萬億  迎接風險管理和合規新挑戰

當前,銀行理財業務成為重點監管的領域。一方面,央行牽頭制定資管業務統一監管指導意見,銀行理財業務監管預期升級,另外一方面,央行也將表外理財納入廣義信貸對銀行實施MPA考核。

“外部的市場環境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監管的新規大家都在期待,所以對我們來講做好理財資管業務,我們要迎接新的挑戰,這個挑戰,是風險管理和合規。”張青松在回答第一財經提問時稱。

截止到2016年末,中行境內的自營理財產品的余額是1.5萬億元,較2015年末增長了6.3%。其中,表內理財的余額是3353億,增長6.5%,表外的理財產品余額是1.18萬億,增長6.3%。投放方面,債券和貨幣市場的投資超過了60%。

張青松告訴第一財經,對表外理財的產品,一定和銀行自身的資產相隔離,非標的資產,非標的風險承擔一定納入全面的風險管理。同時,中行委外的業務目前僅局限於集團內部的多元化的平臺,如中銀基金、中銀債券是中行受委托方,並且委外的經營並不是很大。

“理財業務未來的前景還是四個字,一個是管理,一個是化解,或者叫”管理+化解”。”中行行長陳四清在回答第一財經提問時表示,理財業務是一個發展的業務,必須基於嚴格的監管和嚴格的管理,即監管部門要把理財業務監管到位,銀行自身也要加強管理。

在陳四清看來,理財業務之所以看不懂,是因為通道太多、平臺太多,投資者始終看不到最基礎的資產,彎了很多道彎,越看不透的話,風險就越大。因此中行也從“四個統一”來加強自身理財業務的管理。

即統一營銷。統一授信、統一審批、統一管理。對客戶能做多少理財進行統一的授信標準,把所有的審批都納入,防止表內業務到表外。

“展望2017年我們相信更加嚴格的風險管理,更加有效的外部監管,會為理財業務的發展創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外部環境。所以我們依然把理財產品的穩步增長,作為我們工作的目標。”張青松表示,2017年,希望優化大類資產的配置,提高理財資管業務的收益水平。

同時,利用中行的跨境優勢,把盧森堡,香港分行,中銀香港各類海外機構的理財平臺,能夠充分發揮起來,實現中行差別化競爭的優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0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