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專訪行政院長 談奢侈稅、金改、能源政策 吳敦義:公平, 是拚經濟的最後一哩路

2011-4-4 TWM




政府陸續端出開徵奢侈稅、官股行 庫整併等政策,施政軸線似乎從過去的「拚經濟」調整為「拚改革」,也引起諸多討論。為此,《今周刊》特別專訪行政院長吳敦義,請他闡述政府的決策思維與目 標。此外,針對近來討論沸騰的核電問題,以及台灣生育率極度偏低的危機,他也做出了明確表態,並且提出政府的努力方向。

口述.吳敦義 整理.羅弘旭 研究員.陳兆芬政府開徵特種貨物及勞務稅(俗稱奢侈稅),主要的考量,是來自於不要讓民眾因為房價高漲,降低對台灣經濟景氣好轉的滿意度。

去年是台灣經濟谷底翻升的一年,GDP(國內生產毛額)成長率高達一○.八二%,這是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來,台灣的經濟成長率首次超過對岸;進出口總額也創歷史新高,達五二六五億美元;民間投資成長率三二%,也是四十五年來最高。

但這麼美好的一年,為什麼民眾若有憾焉?

主要就是經濟成長的表現,被幾件事情所折損。

例如兩岸直航,節省了大量時間,但很多台商卻是抱怨多過稱讚,原因就是票價過高,航空公司在兩岸航線上賺了很多錢,因此政府採取了斷然措施,迫使航空公司四度降價。

談奢侈稅

稅率絕不打折

政府也發現,台北都會區的房價的確被過度炒作。房價高升,部分來自供需不平衡,部分則是台商回流,墊高了成交價格,但房價快速飆漲,就變成古人所講的,「其進也猛,其退也速」。當房屋貸款已占銀行放款比率到一個水位,如果政府不注意,也可能演變成美國的二房危機。

因此經建會擬定了「健全房屋市場方案」,採取一些積極作為,包括央行針對部分房貸的授信規定轉趨嚴謹,以及貸款、租賃總預算無上限的青年安心成家方案,但幾次的處理,仍如媒體所批評:「力道都不夠」。

炒房業者和投資大戶毫無節制地繼續哄抬房價,但政府不能放任拚經濟的最後一哩路──全民加薪還沒出現,就消融在房地產的追逐炒作中。

不管是短中長期,政府都希望房價是穩定溫和地上漲,因此才會經由財政部提出類似於交易稅的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打擊炒作房市的投機客,以消弭推升房價的不正常交易因素。

這案子不一定完美,因此條文中也保留了「對於自用住宅的除外條款」以及「其他經財政部核可的用地。」這些例外,都會受國會、全民和媒體的監督。

提出特別稅就是要健全房地產市場,追查短期交易卻不繳稅的行為,所以立法院大多贊成奢侈稅的開徵,絕大多數立委原則上支持在本會期中通過,稅率也絕對不會打折扣。

談金融整併

修正二次金改造成的不公義說到金融整併問題,政府的重要政策,是健全並穩定金融秩序,實現公平市場的發展、增加經營的能力、擴大經營規模,並且減少金融事件的發生。二次金改後,某些大股東與中股東、小股東之間鬥氣、鬥法,最後受傷的都是社會。

二次金改產生許多不公不義之處,大銀行被併入小銀行,賺得少的銀行併賺得多的銀行,天下沒這種道理,枱面底下更有見不得光的事情。

二 次金改產生的失衡失序,都是政府要重新恢復的公理和正義,所以從二○○八年開始,政府穩住兆字頭的銀行,拿回華字頭銀行的主導權(編按:由於吳敦義避談具 體個案,︽今周刊︾根據其所言判斷其所指涉個案,以下編按同。此處應指兆豐金控、華南金控),這並不是公股要和民股鬥,或者支持哪一派打哪一派,而是要穩 定金融秩序。

民營化有其好處,例如經營靈活,不受羈絆,但不能讓經營者產生邪念,試圖取得經營權,例如某家證券公司,兩派股東爭奪經營權, 每到股東大會前夕,雙方就徵集委託書,股價也被炒高(編按:此處指的是張平沼和辜仲爭奪金鼎證券),這問題已在去年適度解決了,用我交代的大原則處理,沒 事!

政府對金融體系的政策是希望健全金融體系,這包括擴大銀行的經營規模,提升經營效率和競爭力,用以因應國際化的競爭,因此有公股作為穩 定力量,就可以杜絕派系紛爭,這個過程,就是我一再強調的「目標合理可行、過程合法透明、結果全民共享」,就與政府操作BOT案子一樣的態度。

台灣高鐵和一○一公司是台灣的光榮與地標,這案子絕對不能倒,但如果要求政府出手協助,那麼,原來造成社會詬病或質疑的經營者就必須退出,原經營者不退出,我就不伸手;要我伸手,他就要退出。

談一○一股權

官股不賣,它是國家的建築所以我到行政院,第一件處理的就是高鐵案,當原來的經營者退出,我就立刻命令台銀為首的銀行團加入,由銀行團用新約取代舊約,合理地降低台灣高鐵的利率負擔。

行政院換了歐晉德擔任高鐵董事長,改組高鐵的董事,我們過程乾淨俐落、明確果斷,高鐵營運沒有停過,安全上大致也沒有問題,現在經營逐漸上軌道。

對一○一的態度也是一樣,這是我們台灣的光榮地標之一,它裡面含有很多我們台灣人的光榮、驕傲、信心,我不希望哪一天這座大樓變成「不單純的中華民國指標建築」。所以在我管得住的範圍內,官股都不會再賣。

從日本福島核電危機後,社會大眾對政府的能源政策有諸多意見,但是政府早就訂立︽永續能源政策綱領︾,整體發電系統中,推動低碳能源超過總體能源五五%,並將核能作為無碳能源的選項。

談能源政策

電 力備載,核能是必要選項目前我國核能發電占全國裝置容量一二.六%,外界有疑問說,我們的備載能量很多,但近幾年備用容量率偏高,是因為○八及○九年受金 融海嘯影響,景氣下滑,用電尖峰負載大幅下降,導致備用容量率提高。直到一○年尖峰負載上升至三五九九萬千瓦,才恢復到○七年的水準。

金融海嘯後,景氣明顯復甦,電力需求也逐年增加,備用容量率跟著下降,預估一四年將降至一六.一%,而後維持在一六%附近小幅波動。

我必須要說,一六%是危險的,整套電力系統裡面,有許多裝備每到一定的年限就要大修,會有很多廠需要歲修或大修,像最近核三廠就要大修,如果要再加計風險,說不定某一個廠會出一點狀況,譬如說,火力發電廠可能哪一個機組出狀況,出狀況怎麼辦?

備載電力是應不時之需,不管哪一個機組歲修、哪一個機組突然停電、停止運轉,電力都不能停止供應,如果竹科的電力斷掉,將會損失多少錢?

所以電力供應的銜接,需要足夠多的備載提供無縫隙電力供應,這是不能輕忽的。

談生育率

社 會責任會議勸說企業加薪超低的生育率的確是個問題。三十年前,我在十一個月內連生老大、老二(編按:長子吳子廉、次子吳子安),家庭計畫中心就很緊張地上 門詢問我太太:「吳太太,請教你們準備生幾個?」我太太就說:「順其自然,但我『尪』(丈夫)是想生很多個。」那個年代是不鼓勵生太多的,為什麼現在的情 況完全相反?

首先,男生女生學歷都普遍提高,讀大學、讀研究所、讀博士班的越來越多,出國的人也越來越多;第二,女性就業人數也越來越多,有些女性覺得工作得來不易,就算是交了男朋友,還是很猶豫要不要結婚,所以結婚年齡也跟著普遍提高。

馬總統就是典型的例子,他二十七歲結婚,在台大法律系同班同學中,他是倒數第二個結婚的,因為他跑去紐約讀碩士,再到哈佛讀博士,當然要晚婚。

但風水輪流轉,現在台大法律系畢業的,二十七歲結婚,應該算是榜首,這就是社會形態的改變。

另外,家庭觀念改變,過去養兒防老,現在覺得無妨,有很多人覺得不用生沒關係,瀟灑過一生,對國家、社會有貢獻就好。

台灣要做到生育率回升,第一個要樂婚,樂於結婚;第二要願生,願意生育;第三要能養,養得起孩子。

首先是樂婚,政府必須多鼓勵舉辦結婚媒合平台;另外,願生要環境允許,包括育嬰、懷孕、產後環境條件的強化;能養,要考慮到薪水能養得起孩子。

這些條件,政府也著手配套措施,現在五歲學童讀公私立幼稚園學費全免,推動十二年國教,也讓家長對中長線教育比較放心。

另外,我們還希望薪資水準能夠合理地提高。

原本三月十一日安排了四場與上市櫃公司的「企業經營與社會責任會議」,希望道德遊說企業主提高薪資,但因為日本震災的關係,延後到四月中召開,但這幾個方向政府仍將持續推動。

從全台灣上市櫃公司的獲利來看,這些大老闆保守估計賺了一兆五千億元,所以我也勉勵老闆們,「日進斗金賺大錢,守法重義繳稅多,善待員工闔家樂,節能減碳愛台灣。」以這樣的態度,善盡社會責任,台灣才能持續增加整體競爭實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78

女總統的第一哩路 從最難的開始

2016-01-25  TCW

台灣第一位女總統終於要上車了……從低調千金到國家領導人,這次,她真的準備好了?

「只有更強大,才能贏得尊敬。」率領民進黨「完全執政」,她,要如何替台灣揮出一記全壘打?

若把國家比為企業,蔡英文已得到董事會、股東的完全授權,成為中華民國第一位女CEO(執行長),完全執政,若四年後拿不出漂亮成績單,她完全沒有藉口!

CEO上任第一年,最該做什麼?《商業周刊》研究五位國際最出色的執政者經驗發現,他們第一年都挑戰最困難的任務,這是他們比其他領導人更卓越的關鍵。

從企業管理八○/二○法則來看, 八○%的成果,都來自於二○%的事務,但這二○%通常也是最難的。平凡的管理者,凡事先挑簡單的做;一流的企業家,卻都是先挑最難的下手。原因很簡單:那 些最有價值的工作,通常都是最困難、也最複雜,甚至需要跟時間賽跑的,稍一拖延,情勢立變。

選後待辦清單數不完骨牌論:聚焦關鍵問題,成效才大

上次選舉,蔡英文耗費兩年時間與幕僚仔細鑽研,推出架構龐大、五萬多字的「十年政綱」;這次選舉,她的政見演說省。

略了許多理論鋪陳,但依然喊得很大,例如「五大創新研發計畫」、「五大改革」、「五大社會安定計畫」……。

選後,許多人開始幫她列出待辦清單,洋洋灑灑。但若從知名物理學家洛恩.懷海德(Lorne Whitehead)的「骨牌效應」理論來看,聚焦關鍵問題,方能帶動後續更大的變革能量;關鍵的事,不須做得更多,卻能效果強大。

我們認為,蔡英文只有一件最重要的任務,「提升中華民國公司的股東權益」,亦即幫台灣人民減少負擔(負債)、增加收益(好的資產)。會計學告訴我們,股東 權益(淨值)來自資產減掉負債,一家公司的股東權益越高,代表實力越強、好的資產越多、負債越低;但若借了龐大負債,卻換來一堆壞資產,則股東權益將大 減,嚴重時甚至出現赤字,公司面臨倒閉。

「蔡執行長」的挑戰即便千頭萬緒,但如同她自己在選後第一場記者會所說的,「只有更強大,才能贏得尊敬。」台灣的整體國力,目前就面臨了高負債、壞資產太多、股東權益暴跌的困境。蔡英文必須完成以下三個關鍵改革,才能提高中華民國的股東權益,讓台灣變得強大。

第一要務、解決年金問題,降低台灣最大負債。

台灣各項年金的財務危機進入倒數階段,制度非改不可,但這是一件最困難的社會工程,因為任何一項年金改革,都牽涉到社會上不同職業、不同世代、不同收入水平者的利與害,以及互相比較下的公平問題。

改革勢必會遭遇反撲總統學權威:最重要權力是「說服」不過,它也是新總統最能「操之在己」的政績,無須受國際、兩岸局勢所牽制,而是台灣內部可解決的事,也必須是擅長折衝的蔡英文最能發揮之處。

如同美國「總統學」研究權威紐斯達(Richard Neustadt)說,總統最重要的權力就是「說服」。年金改革,需要總統說服各種不同群體,接受利益重分配。

以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為例,其前一任總理畏懼社會反彈,不敢推動將請領退休金年齡提高為六十七歲的改革,但梅克爾一上台,第一件事就是全力推動健保及年金改革, 因此上任不滿一年,就引起二十二萬民眾上街抗議。但她仍持續協商,取得共識,延後退休年齡案終獲通過,但直到二〇一二年才開始漸進實行,顯見此任務有多艱 鉅,卻不能打消梅克爾的堅持。

再看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他提出健保改革方案,引起保險集團反擊,他到處演說、說服國會,終將弱勢民眾納入新健保制度,被喻為美國近五十年來最大的社福改革,使一千 七百多萬人受到醫療保障。在他之前,包括柯林頓、小布希等,也想過要改革健保,但最後都不了了之,只有歐巴馬不放棄,即使反對黨眾議員六十八度提案想廢掉 或改掉他的健保改革,他都堅持對抗。

蔡英文針對年金改革,聲言要在半年到一年內,藉由「召開全國會議」討論出一整套的年金改革方案,再漸進實施。但這個艱鉅的改革,蔡英文要認知絕不可能面面 俱到,更不能把爭議丟給年金會議,只想立場超然。蔡英文曾說,面對台灣的困境,「我每一分鐘都會堅強」,但什麼才叫真堅強,她可以從梅克爾和歐巴馬的經驗 中學習。

第二要務、政府「瘦身」降低人事費,清除壞資產。

目前政府一年的預算,有七成用在法定義務支出,也就是年金、社福,以及人事費用等。換言之,如果一家企業的收入,只有三成可以拿來投資、增加新的收益,其他七成支出多為「報酬率偏低(甚至為負數)」的「壞資產」,那這家公司還能撐多久?

英國最年輕首相卡麥隆(DavidCameron) ,五年前接下的是一個英國史上最高赤字的政府,赤字高達G D P(國內生產毛額)的一一%,是OECD國家中,赤字第四糟糕的。但卡麥隆在第一年就積極清理壞資產,提高好資產的比率,包括降低冗員、減少不必要的社福 支出、退休金改革和加稅,如高階公務員薪資凍漲兩年、兒童津貼凍結三年等,另外還把富人資本利得稅從一八%調高到二八%、增值稅從一七.五%提高到二 〇%,被稱為「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苛的財務緊縮計畫」,以健全財務結構。

這場改革的代價就是,他就任第二年爆發英國三十年來最大規模的兩百萬名公務員罷工上街,影響超過四分之一的政府部門運作、六成學校暫時關門、六千家醫院停擺,也讓卡麥隆的連任之路因此變得困難(第二次大選前民調與對手不相上下)。

但這場改革卻結出了甜美的果實,在他第二任首相的第一年,英國政府赤字減半,經濟成長率達歐盟平均的兩倍,失業率也下降超過兩個百分點。

台灣這家公司也需要「瘦身」,包括減少「冗事」和「冗員」。《商業周刊》在去年五月就檢視了行政院十大部會自訂的七百二十六項KPI(關鍵績效指標),結果「不K、不P也不I」,亦即充滿了不關鍵、不能反映績效、無效虛假指標等現象,就是政府「冗事」的代表。

至於「冗員」,五都升格後,行政區膨脹,公務員人數、費用節節高升。審計部指出,目前五都共一百四十六個區,若按人數最適規模來設立行政區,應該精簡一半以上,一年可節省八十億元以上的支出。

但二〇一六年總統候選人無人敢碰觸此一議題,包括蔡英文。民進黨既已在地方、中央完全執政,蔡英文必須勇於向自家地方市長「喊卡」,著手縮減開支、清除壞資產。

經濟開放,怕國人抗拒乘數效應:增投資可提高國民收入第三要務、鬆綁法規,營造有利產業轉型環境,提高好資產的比率。

前兩項指標,目的在於減輕國家的負擔,以便向民間釋出資金和人力,去投入更有生產力的事物。至於第三項指標鬆綁法規,這不須花錢,卻能讓高價值的新產業出現,提高出口附加價值、人民薪資。

企業每增加一筆投資,很可能引起國民收入提高,經濟力倍增。這是宏觀經濟學中的乘數效應,印度就是個證明。

《經濟學人》曾指出,印度的經濟成長關鍵是投資。但由於印度基礎硬體建設差,文盲率居高不下,加上根深柢固的階級種姓觀念,吸引外資能力差。二〇一四年新上任的總理莫迪,就展現出把吸引投資擺在首位的決心。

他頻頻外交出訪,引進外資投入鐵路、國防;修訂電子產業的關稅,吸引鴻海、華為等大廠到印度插旗;修改法令,讓製造業用地更容易取得。上任至今不到兩年, 吸引投資的成果開始發酵,成為金磚四國中唯一有活力的經濟體:彭博調查,經濟學家看好印度超越中國,將是二〇一六年全球經濟成長冠軍。

但經濟開放經常遭到本土產業抗拒競爭的壓力。莫迪的改革仍被《金融時報》批評為不夠全面,因為他仍忌憚「既得利益者」的反彈,在金融和零售領域仍不敢完全開放外資。

過去幾年,台灣吸引到的外資,偏重於房地產和股市,缺乏實質的產業投資來幫助台灣產業升級、內需增長。要拆解這個魔咒,「政府需要有大動作來拉抬信心,」 蔡英文的產業政策最重要幕僚——台經院副院長龔明鑫說。他認為,政府需要針對新的、有未來性的產業,透過政策鬆綁、吸引投資。

其中,最實際的做法是鬆綁法規。這位蔡英文智囊舉例,從國外的經驗看,許多研發不是來自既有的廠商,而是大學等研究機構,因此台灣需要鬆綁目前對學校及師生的創業限制,「把研發能量解放出來」。

龔明鑫認為,政府還必須積極幫新產業投資者解決問題,包括去國際上找尋所需人才,參考蘇格蘭吸引外資設立研發中心的做法,用研發人才打造新產業聚落,就會帶來本國人才的就業機會和薪資比價效應。因此,外來人才的簽證、移民法規,也須鬆綁。

蔡英文在選前與六大工商團體座談時,提出要「啟動大規模的法規結構檢討」,以因應產業轉型的需要。當時台下有企業人士輕嘆「大規模喔……唉!」意思是對政 府效率難以期待。其實過去的每任政府都喊出法規鬆綁,企業界已經聽了太多年,但光是開放網路金流的第三方支付、放寬新設公司資本限制,都是經歷好幾年、換 過多位政務官的大工程。為何推動鬆綁如此困難?

一位參與財經法規鬆綁過程的法律學者說,通常情形是這樣:部會將各修法案發包給學者研究,等半年、一年後收到報告再看看,「沒有人盯,就擺著。」更棘手的 是,由於任何放寬,都有風險,鬆綁投資,可能有人利用來詐欺,使得公務員在長久下來「怕事、怕抗議、怕監察院調查」的文化下,對於興利或除弊,往往選擇後 者。

公務機關「防弊心態強大到我們難以想像」,這是我們採訪過曾力推鬆綁的學界、實務界前任、現任政務官,共同的心聲。想要成功鬆綁法規,他們的共同經驗就是「選定優先法案,由夠高層級的政務官,不耐煩的一直推、一直逼、一直盯。」

求最大公約數,別變瞻前顧後借鏡馬雲:今天殘酷、明天更殘酷,但後天會很美好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的一句名言,常被引用在企業管理上。他說,把生吃一隻青蛙當作早上第一件事,那 接下來做任何事都不會更糟了。也就是說,利用精神最充沛的時候,先把最痛苦、最有挑戰性的事完成,後面的事就會越做越覺得順利。

政黨輪替下的新政府CEO,上任初期,不但是最有衝勁的時候,也是民意支持度最高的時候。先做最困難的事,其實較容易成功,也才有最顯著的成績,否則群眾很快就會失去耐性,執政者將會更難大刀闊斧的做。

只是,剛經歷一場社會分立的選舉競爭,新領導人容易傾向追求和諧、不得罪人。例如,馬英九上任初期就復原前朝減縮的「一八%」退休金優惠利息,挑最簡單的事情討好少數人,讓多數人難以期待他還能改革什麼。

陳水扁上任時,既想求變,又想維持和諧,結果瞻前顧後,讓期待換黨改革的民意對他大失所望。蔡英文上任的條件,比扁好太多,她的勝選感言強調團結,這個訴求沒有人會反對,但「尋求最大公約數」不能變成怕事的藉口。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曾講過一段深具啟發的話:「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但後天會很美好。可是大部分人都死在明天晚上,他不可能看到後天的太陽。」企業競爭如此,國家轉型又何嘗不是。

蔡英文將面對的事,很難、很難。要降低國家的負擔,必然有「被降低者」;要鬆綁開放,必然有「被競爭者」,這都是她會遭到的壓力。但台灣第一位女CEO, 若想讓台灣更強大、贏得更大尊嚴,必須今天就開始面對殘酷。「求難、不求易」,才能讓台灣延宕已久的轉型工程,有機會前進,看到後天的太陽。

選前一週,蔡英文偷偷在做的事……

投票前最後一週,蔡英文全台瘋狂大掃街,但她也「遙控」台北幕僚群,進行執政前的準備工作。

新一屆立法院在二月即將開議,她要求幕僚們提出各領域的優先法案,投票日前就交出來彙整,選後立刻展開討論、篩選。

例如,財經面優先法案包括 將遺贈稅率從一○%調高到二○%以增加稅收;訂定《基本工資法》設定隨物價、經濟成長率等變動的標準;通過《長期照護法》、成立長照基金;以及為推動她的 「五大創新研發計畫」,訂定策略性產業發展條例,從鬆綁校園創業法規,到放寬移民條件、降低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以吸引外國高階人才。

至於政治幕僚們,則開始沙盤推演與其他黨派的「合縱連橫」。例如,蔡英文力主加入美國主導的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律關係協議),但涉及弱勢產業開 放,可能受到新國會第三大黨時代力量的牽制,她也想盡快完成牽涉兩岸服貿貨貿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但時代力量源自反服貿的太陽花學運,因此民進黨 也擔心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可能會被他們弄得以後兩岸很難達成任何協議,」幕僚說。

在野最大黨的國民黨,會否為了政黨鬥爭「要讓蔡英文一事無成」?而民進黨是否要拿掐著國民黨黨產命運的「政黨法」,來做為法案交換的籌碼?

先推哪些敏慼法案,代表著可能先與哪個政黨為敵或為友。 縱然民進黨國會席次過半,但過去長期在野的民進黨,熟知在野黨強力杯葛的一套。為避免政黨惡鬥一再上演,檯面下的政治算計工作,早在蔡英文宣布當選之前,就已經展開了。

撰文者 田習如、陳筱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461

轉型正義 台灣成為真正民主 國家的最後一哩路

2016-03-07  TWM

2016年,台灣三度政黨輪替,民主化的最後一哩路,卻還沒完成。《今周刊》獨家民調顯示,高達76%民眾認為,台灣尚未完成轉型正義。威權時期,因壟斷資源取得的不當利益、政府出資設立卻無法掌控的組織,該全面轉型。228紀念日,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再次宣示:「轉型正義,是未來重要任務。」 可見,這是台灣邁向正常民主法治國家,最重要的工程。

在各國傳說中,都存在一種九頭大蛇,不但中間的頭刀槍不入,砍掉任何一個頭,另一個新頭又會長出,而牠所生存的沼澤附近土地,變得十分貧瘠;在希臘神話中,最後是大力士海克力斯運用他的智慧,成功地擊敗「九頭蛇海德拉」。

台灣,現在還存在一個「九頭蛇海德拉」。

國民黨政府在台灣統治超過半世紀,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體制,是正常民主國家所沒有的,在黨國資本主義發展下,台灣的「九頭蛇海德拉」成形,不時攫取公家資源,獲得滋養與茁壯。牠的面貌多元,包括龐大的黨產與黨營事業、披著民間團體外衣的國民黨附隨組織(由政黨控制其人事、財務或業務之法人、團體或機構),以及原本是政府捐助,最後由國民黨人士或私人掌控的財團法人等。

世界各國從威權體制走向民主化之後,都會從不同角度切入,處理「轉型正義」問題,台灣在二○○○年第一次政黨輪替時,陳水扁政府曾著手追討過去因資源壟斷而不當取得之利益,也就是台灣的「九頭蛇海德拉」;但受限於立法院朝小野大,相關法案無法通過,再加上過去黨國不分,許多檔案資料找不到,只能一件一件地透過司法訴訟解決,追回部分當年「國庫通黨庫」的黨產。

《今周刊》獨家民調

七成六民眾表態 轉型正義未完成不過,隨著一四年太陽花學運,年輕世代崛起,掀起改革浪潮,民心思變,從九合一選舉國民黨潰敗,到一六年第三度政黨輪替,台灣民主深化,全民都希望台灣成為健全的民主法治國家;「九頭蛇海德拉」中間那個頭,已被人民以選票壓制住,累積六、七十年的問題,終於有機會被徹底解決。

即將上任總統的蔡英文,有決心成為台灣的「海克力斯」嗎?

這是民主化的最後一哩路,且獲多數民意支持。《今周刊》一月底委託台灣指標民調公司進行的民調(見五十六頁)顯示,高達七六.三%民眾認為,台灣經過前二次政黨輪替,沒有完成轉型正義,僅一一.四%認為已完成。題目所指的轉型正義為「追究過去政府侵犯人權或特權侵占公有財產的違法行為」。

進一步分析發現,有六六%的國民黨支持者認為轉型正義沒有完成,民進黨支持者則有高達八三.八%持同樣看法;各年齡層中,七九.五%的二十至二十九歲年輕人、八四.六%的四十至四十九歲中壯世代,也都認為沒有完成。

「年輕人有相對剝奪感,而國民黨支持者則認為,每到選舉黨產問題都變成包袱,所以承認沒有做到轉型正義。」台灣指標民調公司總經理戴立安分析。

而對於被視為國民黨附隨組織的救國團與婦聯會,多數受訪者也認為應該檢討。救國團因能夠長期低價購買或租用政府土地,一直存在爭議,受訪民眾六六.六%認為,應該作為轉型正義的檢討對象,僅一七.六%認為不應該檢討;其中七三.五%的二十至二十九歲年輕人,以及五四.一%的國民黨支持者、八○.六%民進黨支持者都認為應該檢討。

問題點〉公產遭特定團體占用延伸黨產追討 應從爭議組織查起國民黨政府為了照顧軍眷,成立婦聯會,並利用「勞軍捐」作為主要經費來源。但婦聯會財務不透明,並長期由國民黨掌控,引發爭議;七二.九%受訪者認為,婦聯會應作為轉型正義的檢討對象,僅一二.五%認為不應該檢討;其中高達八一.一%二十至二十九歲年輕人,以及五八.四%的國民黨支持者、八六.四%民進黨支持者都認為應該檢討。

「國民黨黨產與附隨組織問題不解決,就無法贏得年輕人支持,這不是藍綠對立,而是階級對立。」長年關注黨國資本主義問題的立委陳其邁說。

隨著時代變遷,黨產已成不公不義的象徵,蔡英文政府應將轉型正義觸角,從追討黨產延伸出去,著手處理國民黨附隨組織,及具有「占用公產」爭議的「公設財團法人」(或稱「政府捐助之財團法人」)。

國民黨附隨組織過去長年瓜分公家資源,婦聯會與救國團為兩大代表性組織。

一九五○年,時任總統蔣介石夫人蔣宋美齡成立「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並擔任主任委員,九○年向內政部登記為政治團體,九六年改名「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最為人詬病的是經費來源。

類型一〉國民黨附隨組織

婦聯會收勞軍捐 救國團廉價租地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曾建元曾研究指出,為了給予婦聯會以及軍人之友社(當年由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主任蔣經國控制),穩定的經費來源,國民黨令行政院於一九五三年修正《統一捐募運動辦法》,由台灣省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發起勞軍捐款,五五年起,廠商於進口貨物時,每結匯一美元即捐款台幣五角,其中約三分之一捐給婦聯會;八一年後,稅率陸續調降,但直到八九年才停徵。

「勞軍捐並非法定稅捐,結餘金額至今仍是謎。」扁政府行政院黨產處理小組成員、「黨產歸零聯盟」執行長羅承宗說,依據二○○七年行政院估計,徵收三十四年的勞軍捐,總計金額高達九六九億元,若以○七年的價值估計,價值高達四六○六億元。

政府歷年來究竟收了多少勞軍捐及如何分配,扁政府在財政部查不到,因為依據經濟部○七年發函財政部,勞軍捐是各外匯銀行結匯時收取,再分別匯給當地進出口公會,公會依據婦聯會、軍友社當年編列的預算,撥款入專戶。

《今周刊》詢問進出口公會也說:「太久,找不到資料了。」婦聯會資產雄厚且組織龐大,長年由國民黨官夫人掌控,現任主委為總統府已故資政辜振甫遺孀辜嚴倬雲,常務委員包括已故副總統陳誠女兒陳幸等。這些取之於民的資產如何處理,值得正視。

另外,成立於一九五二年的「中國青年反共救國團」,是當年向年輕人宣傳政治思想的組織,長年辦理學生營隊活動,是許多四、五年級生重要的成長記憶。一九八九年向內政部登記為社團法人,改名為「中國青年救國團」;根據監察院二○一一年糾正案,救國團一○年的資產總額高達五十三億元。

扁政府時代曾針對救國團占用國有土地發起追討措施,例如○八年曾透過法律途徑,要回救國團位於台北市敦化北路的台北學苑,面積高達二六一八坪,當時市價逾百億元的土地。

儘管如此,監察院一一年統計,救國團承租國有非公用土地總面積十八萬二千多平方公尺( 約五萬五千坪)、建物總面積六千九百餘平方公尺(約二○八七坪),年租金僅八百多萬元;占用國有非公用土地總面積計一千五百餘平方公尺(約四五三坪)、建物總面積九千五百餘平方公尺(約二八七三坪)。

類型二〉政府出資成立卻脫離掌控自行擴大基金總額 規避主管機關監督五○、六○年代經濟起飛,當時政府捐助成立許多財團法人,帶動國家發展;但公設財團法人,或政府捐助比率五○%以下卻有實質控制權的財團法人,因用人不受公務員法規限制,經費不受國會監督,過去各部會與公營事業得以浮濫捐助設立,長年下來,部分公設財團法人竟由國民黨退休高官或私人掌控。

「部分公設財團法人將盈餘轉基金,變更登記財產總額,政府累計捐助基金比率及董監事席次因此降低,基金會得以擺脫政府控制。」羅承宗說。

監察院於二○○九年底,就財團法人各主管機關未能善盡監督管理之責,糾正行政院,其中,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中興工程顧問社等均遭點名。

蔣經國基金會一九八九年由教育部捐助三億元向法院登記成立,開始接受民間捐助。根據登記文件,蔣經國基金會募資目標為二十億元,其中教育部承諾捐助十五億元,最終也分三年捐助十四.二億元。

然而,蔣經國基金會持續利用民間捐助及投資盈餘擴充基金,至二○一五年,財產總額已達三十六.二億元。基金會自行認定,教育部捐助比率僅占財產總額三九%,該會屬於「民間財團法人」。

但監察院認為,蔣經國基金會原為政府捐助一○○%成立,基金會不得以盈餘轉基金方式變更財產總額。何況,基金會原始登記書上的二十億元募資目標,就已確立政府捐助過半精神,不容後繼者違背。

類型三〉開枝散葉 政府鞭長莫及轉出資、改章程 就成「民間財團法人」?

政府捐助之財團法人,再轉出資設立新的財團法人,開枝散葉之後,竟變成民間財團法人,中興工程顧問社捐助成立的中興基金會,以及台灣糖業協會改名的武智基金會,即備受爭議。

一九九七年張有惠擔任台糖董事長任內,即開始兼任目前資產超過八十億元的「台灣糖業協會」董事長,二○○○年修改捐助章程,將董事與董事長的任命權,由台糖改成糖協本身,此後脫離官方掌控;更於○五年將糖協更名為「台灣武智紀念基金會」,遭質疑有企圖將「公產轉為私產」的嫌疑。

多年纏訟下來,一四年台糖勝訴,但張有惠仍未交出印鑑、帳冊,這場打了十幾年的官司尚未全了。

而一九八七年由中興工程顧問社捐助成立的中興基金會,二○一五年三月改選董事時,由歐晉德當選董事長,但董事會試圖規避主管機關教育部「政府捐助財團法人須符合官派董事過半」規定,該基金會遂申請將主管機關改隸經濟部(無前述規定),遭質疑是想趕在一六年五二○政權交接前,讓三.四六億元資產脫離政府掌控,爭議爆發後,歐晉德悄然求去。

○六年底,行政院清查公設財團法人,曾將「台灣敦睦聯誼會」列為政府捐助成立或監管之財團法人「紅燈」警示(表示已與政府脫鉤或有重大弊端,亟須各機關優先處理者),該會於一九六一年成立,下設有圓山飯店,這也是當年黨國不分下的產物。儘管圓山飯店目前由交通部管轄,董事長皆官派,譬如民進黨政府指派經濟部前部長宗才怡;但一個民主國家需不需要國營飯店?值得商榷。

解方一〉政府逐一清查追討收回國有財產 國民黨附隨組織轉型陳水扁政府當年對國民黨附隨組織與具有「占用公產」爭議的財團法人,常使不上力,「○六年以後,行政院已喊不動公務員,譬如我們請教育部清查以前多少案子包給救國團,卻查得很慢。」羅承宗說。隨著民進黨全面執政,蔡英文政府可以從行政、立法雙管齊下。

無論是不當黨產、附隨組織,或部分不受政府掌控的公設財團法人,都有賴於政府逐一清查,原本屬於國家資助、國有財產就應返還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如果已沒有存在價值就應解散;完成清查之後的國民黨附隨組識也該轉型。

《今周刊》民調發現,六四%受訪者贊同政府立法規範救國團,三一.九%受訪者認為救國團應直接解散;其中,二十至二十九歲年輕人,更有高達八○.一%支持立法規範。

而六二.六%受訪者,也支持婦聯會應透過立法規範,由社會公正人士擔任理監事,三四.三%受訪者認為應解散。

至於圓山飯店,也有六三.七%受訪者認為應朝向公開標售給民間經營,僅二六.二%主張維持現狀,由政府指派董事長。

解方二〉訂立「轉型正義三法」管理財團法人 讓政黨公平競爭「民眾不主張解散救國團與婦聯會,可能是認為它們長期存在有其歷史背景,絕大部分公平正義可透過制度或立法解決,希望透明化,不但有效率,也可以被監督,對圓山飯店的態度亦然。」戴立安分析。

透過訂立「轉型正義三法」,釐清政府與民間團體分際,解決歷史留下的包袱,並營造政黨公平競爭環境,蔡英文與新國會任重道遠。

「過去很多檔案已找不到,且法律不健全,想要全部追討有困難。」二○○○年扁政府上台後,現任台南市政府祕書長陳美伶,先後在法務部與行政院負責研擬與推動轉型正義相關法案。她說,希望訂定「不當黨產處理條例」與「政黨法」,讓政黨所有財產歸零,並重劃所有政黨的起跑線;但在國民黨國會多數下,兩法草案兩度送到立法院,從未交付審查。

而要根本處理部分公設財團法人脫離政府監管的問題,訂立「財團法人法」有其必要。行政院在○七年到一○年間曾三度將該法案送立法院審議,也遲無進展。目前數以萬計的財團法人,僅依賴《民法》中二十幾個條文監督,並由二十幾個主管機關各訂監督管理辦法,實非良策。

「目前行政機關管理公設財團法人,常要透過司法訴訟,往往訴訟打完,負責人的任期也做完,財產不見得追得回來。」陳美伶說。

依《民法》,財團法人是向法院登記,這是一九三○年代制定的法律;扁政府的「財團法人法行政院版草案」則規定,一律行政管制,每年申報財報;另有公設財團法人回復機制,因接受民間捐贈轉為私人財團法人者,主管機關得捐贈補足差額,回復為公設財團法人,這樣才能讓資產回歸政府。

不過,轉型正義三法如何修訂,還有待朝野協商,尋求最大公約數。

除了立法管理財團法人,包括工研院、資策會等財團法人,長年接受政府巨額捐助與委辦,也面臨檢討定位的時刻;譬如義美企業董事長高志明一五年底即當蔡英文面,直接點名資策會長期壟斷政府資源、扼殺產業發展,公開呼籲廢除資策會。

案外案〉紅十字會 募款不受監督財務屢遭質疑 轉型此其時矣此外,《今周刊》九九六期,即今年一月時曾發布一份民調,對於國民黨擁有幾百億元資產,其中包括過去政府贈與公有房地,還有黨營事業特權獨占的獲利,六七.四%民眾贊成新國會立法,讓政府收回這些資產;國民黨新生代組成的「草協聯盟」也主張,應該一次性解決黨產問題。換言之,在保留黨工退休金後,國民黨尚未歸還的黨產應持續追討。

最後,雖非黨產,但同樣有轉型正義必要的,還有近年屢屢成為新聞焦點的紅十字會。一九五四年政府制定的《紅十字會法》,賦予該會不受《人民團體法》與《公益勸募條例》約束的特權,不須經過主管機關衛福部監督即可募款,才會屢遭質疑有財務弊端,二○一四年財報資產十億元。

近來,民進黨和時代力量立委先後提案要求廢除《紅十字會法》,比照一般公益團體規範,或許是該會轉型的契機。

改革時代來臨,蔡英文上任後,台灣成為健全民主法治國家的最後工程,有必要全面啟動!

(相關報導將在三立新聞台五十四頻道三月二日及三月三日播出)撰文 / 郭淑媛、洪依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307

人生最後一哩路 自己決定怎麼走 醫囑現場》當反核導演柯一正 遇上安寧醫師黃勝堅

2016-06-06  TWM

一位是罹癌後,在社運街頭重尋生命力的導演; 一位是從偏鄉到首都,閱歷近六千名死亡的安寧醫師。 一紙「預立醫囑」,讓兩人激盪出生命思辨,透過尊嚴告別的整理, 讓活著的人生更精采、踏實。

柯導的告別式

不要儀式,留幾瓶酒,

給心愛的朋友……

柯一正(以下簡稱柯):先說清楚喔,我不要告別式,簡單即可,骨灰燒完,就撒在家中花園的那兩株龍眼樹,我一直想在樹上蓋樹屋,躺在上面看書。

劉知容(柯太太,以下簡稱劉):這算是植栽吧,但會不會影響殯葬管理法規?(柯導:那就把骨灰偷偷帶回家撒……, 不用報備啦!)法鼓山聖嚴法師交代身後,將骨灰分裝成九小包,不立碑,分散樹葬各區,以免信徒祭拜。當時我們看到新聞時,第一次討論彼此的身後事,聖嚴法師生前推廣樹葬,他用自己的葬禮來實踐給信徒的生命教育,給生者很大的感動。

柯:化成土,回歸自然,生命自有它的循環。

劉:你不要告別式,要先跟你的朋友講,你朋友這麼多,又愛辦活動,萬一大家知道你沒有告別式,可能又用什麼追思晚會名義,把事情搞大……。

柯:那還是通知幾個朋友來家裡就好,也不要什麼儀式了,就把我收藏的幾瓶好酒,拿出來暢飲。我雖然不太能喝酒,但是我喜歡看朋友喝酒開心的樣子。

黃勝堅(以下簡稱黃):講到酒友,我昨天剛去參加一位企業老闆的告別式,擺在遺像前不是香案,而是三支酒杯。

我鞠躬後要走時,他公司的部屬喚住我:「院長,老闆有交代,酒友來,要敬他一杯,才能走。」「威士忌、紅酒、啤酒」三款酒擺在靈堂旁,我當然選最貴的威士忌喝啊。朋友的遺照採電子相框播放,輪流跑著生前最喜愛的三張照片,螢幕上的他,拿著不同的酒杯微笑著,像是跟我們對飲,一如生前的爽朗、豪邁,那種感覺非常好。

生命中,苦難的牽絆如果不是為了你,我會放棄所有痛苦的治療 ……黃:柯導,你十年前曾經罹患大腸癌,現在控制得如何?如果又復發?你會用什麼樣的心態,來面臨生命的艱難?

柯:我覺得生命是非常脆弱的,隨時都可以結束,生命不是自己決定,或是醫師可控制的。(黃:沒錯,什麼時候回去當神仙,是老天爺決定的。)我一直都是隨遇而安,十年前罹患癌症,我也沒有自怨自艾,碰到了,就交給老天爺與醫師來處理。反正我對這輩子,已經很滿意了,人生,沒有什麼遺憾。

劉:當時還沒有反核,他覺得這輩子活夠爽快了,老天爺要收回去,他也沒意見。

柯:是啊,現在是比較有使命感,留下生命,應該要多做些什麼。

黃:你的身體若再出現疾病,你對延命的態度是什麼?

柯:我會聽取醫師的建議,若他有把握治療,我就參與治療,若他沒把握治好,要老實跟我講,不要在醫院耗費太多醫療資源,我自己會計畫餘命的日子。

我不是「生命教材」的模範,十年前得知罹癌時,晚上睡覺前,浮上腦海的對白是:下周去看門診報告,若醫師說:「你只剩九十天生命。」我要怎麼辦?

這個生命課題,三天我就想出來,就是「快樂地去旅行,然後什麼都不做,爽活九十天後,等著老天爺來接你回去……。」結果醫師的答案是:「你要接受四個月化療。」每天在醫院躺椅躺一上午打點滴,那是我最討厭的事情,旁邊病友點滴中,各種化療藥物味道綜合,鑽入鼻內,非常難受。我向醫師要求,不打點滴了,請改藥物治療。醫師也傻眼。

劉:這位病人夠任性吧?醫師說從沒有病人自己更改醫療方式,討價還價。

我們為此大吵一架,因為吃藥的效果沒有打針好,我很焦慮,擔心他放棄治療。

但我知道,身體是他的,痛苦也是他,旁人無法代勞,只能陪伴與支持。後來,柯一正對我說:「若不是因為妳,我對一切治療都嫌麻煩。」黃:有位朋友得了食道癌,治療過程很痛苦,他原本不要,但太太反對。後來他說:「為了展現我對你的愛,我接受治療,但若是撐不過去,請你不要再勉強我了……。」那已經不是個人病痛的治療,而是夫妻互重、互惜的情分了。在那段痛苦的治療過程中,朋友說 :「不知道要感謝?還是怨恨上帝?要不是這場病,我還不好意思對老婆說這種話……。」那一輩的人,示愛都是非常矜持的。

只有死亡將屆,才會想到人生的四道手續尚未完成,就是「道謝、道愛、道歉、道別」,一一走完,人生才算圓滿。

醫囑代理人,重啟信任按鈕死亡,是修補家庭關係的開始柯:我的醫囑代理人是我太太,簽訂後,還要再跟其他親族或子女交代醫囑內容嗎?

黃:法律上,醫療委任代理人條件是配偶或是二親等,任一人擔任,若當事人不找家屬,想找信任的朋友也可以,但我們仍希望在簽署的當下,家人是知情,並清楚你的醫囑主張,親戚才不會在醫療現場,七嘴八舌,意見分歧,讓委任代理人為難。

依照我過去的經驗,建議讓子女或其他家屬知道。有些人說,「這是我自己的事情,我自己處理。」 但我們還是要拷貝醫囑給子女知道。

我們在台大醫院金山分院的時候,甚至還要給里長知道,若長輩有主張,子女沒參與,會被指指點點,流言蜚語,活人會活得很辛苦,醫療團隊要善盡職責,提醒病人與家屬的溝通。

我們遇過家族會議時,國外的子女拿平板電腦一起參與,透過討論,達到協議。

劉:若是找朋友當醫囑代理人,家屬在醫療現場又翻案、反對,吵起來怎麼辦?

黃:醫療委任代理人不是包山包海 ,僅在你無法執行時,幫你監督醫療團隊有沒有按照醫囑去執行 。現代人家庭關係淡薄,有人不喜歡找家屬參與醫囑制定,但我們仍希望意願人可以找家屬(二親等內) 一起協商,不然這個法律又產生更多問題出來,這不符合我們「預防身心靈受苦」的初衷。

雖然這部《病人自主權利法》是採取美國的個人主義精神,也就是自己說了算,但台灣社會還是比較傾向「家族共決」,我們常規勸意願人,應該把「醫囑諮商」當作「修補家庭關係」的一門課。

我曾經遇過一位腦死的父親,昏迷多時,家中十個小孩陸續到加護病房探望,沒有一個願意簽署拔呼吸器。後來我跟大哥講,「你們家屬都不敢決定,那只有靠不相干的路人甲,也就是醫療團隊幫你爸爸做決定囉?」後來他勉強簽署,隨後其他子女,連女婿都跑來簽同意書(只要一名家屬簽名即生效),大哥「咚」一聲,跪在爸爸床前哭了起來……。

我參加了告別式,才知道這個家族非常富有,因爭產子女早不相往來,爸爸的放棄治療同意書,是大家唯一共同簽署的文件。大兒子說:「父親用生命,教我們認清手足血緣情分。」

堅叔的四點醫囑

我清楚地離去,

避免你受苦地活著

柯:《病人自主權利法》也鼓勵健康的人來簽署嗎?

黃:當然,健康的人要從「無常」的角度來看待死亡。像我的醫囑五年前就簽好了,每年會拿出來修訂一下。

四項主張分別是:「我的最後一程是死在金山醫院(現在改在市立聯合醫院)」、「骨灰植存」、「不要以植物人的方式存活」、「六十歲以後不接受器官捐贈,我不願意兒子因器捐,讓身體承受損傷的風險。如果我必須接受器捐才能活,我拒絕,應該把器官留給年輕人用。」我跟太太說,我若不決定,受苦的是妳, 我不要把外面的壓力,加諸在親人身上。預立醫囑,先把外在狀況解除,大家活著比較沒負擔。

劉:簽醫囑對我們而言,比較沒爭議,若碰到醫療極限,啟動臨終不急救,倒也乾脆。艱難的是,罹病初期,四處求醫的無助,還可以活多久?是不是還有其他治療方式?這都是醫師才能判斷的?病患與醫囑代理人要何時啟動「放棄治療」的按鈕?

黃:通常末期病人,是指生命週期僅剩半年到一年的患者,醫師應該主動告知病情,醫病關係中,訊息要對等。

常常在家庭會議上看到,病患的問題不清不楚,醫師的回答模模糊糊,我都會急著跳出化身為家屬,關於「是否繼續治療」對醫師提四個問題:「治療下去有什麼好處?」「治療的風險是什麼?」「治療後,會不會更痛苦?」「因治療而延長的生命品質是什麼?」例如:鼻胃管插上去,可以延長三個月壽命,但卻得臥床,這些醫師都要說明清楚;若這位醫師沒有把握,家屬就不要做治療,或是再找其他團隊諮詢。

柯:舉棋不定的醫療諮詢,是最折騰人的,她的生命觀,就是一直救一直救……。(望向太太)我家的狗,就有轉過十家醫院的紀錄。

黃:夫人對寵物的生命觀?

劉:(笑)因為我家狗狗命運多舛,有一回生病了,第一家獸醫驗血說沒事;隔兩天沒好轉,我又送第二家獸醫,照X光,說是長骨刺,得去大醫院診治;回家後,我又看了牠表情怪怪的。

隔天,我送去台大(動物醫院)準備開刀時,醫師突然問:「要不要再驗一次血?」結果,牠不是骨刺,而是得了「焦蟲病」,後來緊急輸血,才救回一命。

「如果沒有再驗一次血,我的狗是否就回不來了?」這種經驗一直牽引著我。

柯:(驚)所以,你千萬不要把我送十幾家醫院。

劉:對,柯一正很怕我給他送十家醫院,很怕麻煩人家,被長期照顧,如果病情是不可逆,那當然就不用救了。但像漸凍人霍金博士也是不可逆的病情,在別人照顧下,他還是做出很重要的學術貢獻啊!

柯:霍金腦袋還很好用,但我的腦袋不管用。

黃:對於病情不可逆的病患,我們有三大治療原則:「尊嚴、高興、舒適」。肺癌末期的病人想哈一支菸,醫師給不給?當然給啊,難道那時候你還要對他做衛教健康宣導嗎?

我曾遇過肝硬化末期的病人,要求喝啤酒,他的弟弟緊張地跑來問,我馬上叫護士買一打。醫院間交頭接耳:「只有安寧病房的醫師敢讓病人喝酒」。

弟弟幫他拍下暢飲的笑容,三天後,人往生了,弟弟跑來致謝:「南部的媽媽,看到哥哥拿著酒杯開心的照片,相信兒子是離苦得樂,到天上當菩薩了。」

金山阿嬤給醫師的一堂課

自然死亡,是平靜的凋零黃:柯導對「做神仙」的場所,有沒有主張?

柯:我最喜歡的日劇《風之花園》就是探討死亡,劇中男主角罹癌,返回北海道老家待死,最後的日子,他躺在客廳,周遭布滿花朵,沖淡身體衰敗發出的氣味。

若在醫院中,花可能被認為是過敏原,應該不會讓你擺在床邊吧。

劉:我們就選在家裡吧。

黃:我四歲時,初次遇到死亡經驗,也在家裡,就是我阿公。

他躺在家中等死,醫師幾天才來巡視一下,也沒做什麼積極治療,鄉下地方,他就這樣安詳地走了。

等我當醫師時,在急診處看的都是「加工後的死亡」,因為醫學的進步,患者在醫院,死亡前都已經套上各種維生儀器,瀕死者喘不過氣來,用加壓氧氣罩套上去,氧氣濃度開到最高,氧氣罩摘下時,口鼻間都烏青、脫皮了,如同蓋上一記死亡的印章,令人難受。

我在台大醫院金山分院推廣在家安寧時,有一天,到宅探望的醫師緊急打電話:「院長,怎麼辦?阿嬤量不到血壓,但卻意識清楚,這是什麼狀況啊?」我也很驚訝,因為我們在醫院對死亡的判斷是儀器上的「數字管理」,量不到血壓數字,怎麼判定生命跡象?

後來,我趕到阿嬤家,她笑咪咪說:「醫生,真多謝你這些日子照顧,我要返去做仙(往生)了……。」傍晚,阿嬤辭世了,原來,自然死亡是如此平靜的凋零,這種狀態是我們在醫院看不到的,當時,我向天上的阿嬤說:「謝謝您,給我們醫師上了一堂課。」黃:柯導要不要器官捐贈?或大體捐贈?

柯:好啊,骨灰除了撒在家裡龍眼樹下,可以幫我撒在海邊嗎?

黃:如果你有此需求,我們可以幫你圓夢……。

劉:(搖手)他這輩子不需要圓夢了,想衝立法院就衝,想上街頭就去,人生沒有遺憾了。

柯:有啊,我想去當不老騎士,騎車環島,就被拒絕。況且當大體老師後,教學團體還會幫忙處理骨灰,你又可以省一筆火化費。

劉:你喜歡就好……。

柯:我要選擇樹葬,不要告別式喔!

劉:到時候,一定會有上百通電話打給我,你的朋友又會想幫你辦追思音樂會……。

撰文 / 整理•陳玉華、楊明方 攝影•攝影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342

改革第一哩路開始 蔡向全世界高呼:台灣就是自由民主

1 : GS(14)@2016-01-18 01:07:59

■綠營支持者得知蔡英文當選,歡喜若狂。何柏佳攝


【台灣變天】【本報訊】「如果你的眼睛還有淚水,請大家擦乾,我們一起用快樂心情迎接台灣新時代的開始!」4年前落敗的蔡英文說過拚了命,也要讓為她哭泣的人,有天可掛上笑容,這次蔡英文做到了,走完最後一哩路,她以總統當選人身份發表勝利宣言,對世界說「台灣人民就是自由民主!」記者:黃兆康「用最熱烈的心情!歡迎我們的小英總統!」蔡英文昨晚於國際記者會完結後,對支持者發表勝利宣言,近3萬名支持者現場熱烈歡迎,為台灣首位女總統高呼,不時大叫「總統好!」蔡英文聲音沙啞,副手陳建仁、競選總部主委陳菊陪伴左右,其他大佬一字排開,站在背後,就連陳水扁年代的副總統呂秀蓮亦有出現,她亦有特別向呂致謝。蔡甫開始就說,知道支持者這些年來對她有些小抱怨,「認為我太理性,沒公開表達我的情緒。如果大家真的很高興那就大聲為台灣歡呼一次!」隨後她表示自己心情很平靜,因為她知道自己的責任會很重,而今次是台灣民主史上第三次政黨輪替,「我們點亮台灣,告訴全世界台灣等於民主,民主等於台灣」。



■小朋友亦為蔡英文歡呼。台灣《蘋果日報》

■當選總統的蔡英文,在支持者眼中儼如亞洲默克爾。何柏佳攝




「身上責任比以前沉重」

4年前寄語要走完最後一哩路走進總統府,昨日蔡英文走完選舉最後一哩路,但開始執政的第一哩路,「改革的第一哩路已經開始」,寄語要開啟台灣新的一頁,她希望能打破台灣長久以來的藍綠鬥爭,能夠跟其他在野黨合作,「選舉有輸有贏,但最重要的是民主」,她希望大家為新時代而努力,「投票是一天,選舉是幾個月,改變這個國家是每天要持續做的工作」,亦不忘自我提醒,「今晚我們可以高興慶祝,明天太陽升起我們就要為這個國家負起改革責任。」下月開始民進黨將進駐立法院,成為最大黨,她表示「這是第一次國會政黨輪替,我們身上責任比以前更沉重。」但她指一定會兌現對選民的承諾,力求改革台灣新時代,並對民進黨下達勝出後身一個命令,「謙卑,謙卑,再謙卑!」蔡又指台灣面對很多困境,但她每一分鐘都會堅強,「因為現在起蔡英文堅強,台灣才會堅強,台灣人民才會跟着我一起堅強。」又指尊嚴、團結及自信,「這就是新台灣」。在宣言快完結時,她又寄語,「親愛的台灣人民,新時代開始,天色漸漸光,明天開始我們為手足、同胞、下一代努力。」



「打壓會破壞兩岸關係」

蔡在國際記者會上特別對台灣及海外媒體提及周子瑜事件,「這兩天,有一個新聞撼動了台灣社會。有一位在韓國發展的台灣藝人,一個16歲的女生,因為拿着中華民國國旗的畫面,而遭到打壓。」她強調這事件引起了不分黨派的台灣人民普遍的不滿,這件事將並會永遠提醒她,團結這個國家、壯大這個國家,並且一致對外,是她作為下一任中華民國總統,最重要的責任。蔡英文亦被問及兩岸問題,她指出「民主空間必須被尊重,打壓會破壞兩岸關係的穩定」。她並表示台灣將面對很多挑戰,但不會因為選舉而分裂,而是因為選舉而團結。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117/1945566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3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