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雙贏局面?-俊和發展(711)(更正錯誤)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520/LTN20080520318_C.pdf

公司宣佈收購大股東汕尾地皮38%的權益,作價2,300萬元。

購入大股東的資產的事情,根本毫不奇怪,但是我們再看深一點吧。

目標公司主要從事投資控股,其主要資產為於汕尾紅海之100%股本權益。汕尾紅海為一間物業發展公司,其主要資產為一項位於中國廣東省汕尾市之物業發展地盤。該物業鄰近中國廣東省汕尾市城區汕尾中路東北部,預期總樓面面積約為68,578平方米。該物業目前正在興建,且已獲授商業及住宅用途之土地使用權,分別直至二零四五年八月及二零七五年八月為止。

經考慮目標集團就物業之100%權益支付之原收購成本約27,500,000港元(包括初步發展物業地盤產生之額外開支約6,600,000港元,以及物業於二零零八年五月十四日之公平值56,000,000港元,目標集團於二零零八年三月三十一日之未經審核資產淨值約25,800,000港元乃調整為約54,300,000港元。

根據銷售股份及銷售貸款之代價23,000,000港元,目標集團之整體代價獲評定為60,500,000港元,較上述目標集團之經調整總資產淨值約54,300,000港元及總股東貸款約8,300,000港元整體而言折讓約3.4%。

由此我們可見到,大股東地皮的收購成本是2,090萬(2,750萬-660萬),發展地盤後,計及股東貸款的總值為3,580萬(2,750萬+830萬)。

重估後,那塊地的估值竟然增加了接近一倍半至4,940萬(5,600萬-660萬),所以計及股東貸款後的資產為6,260萬(5,430萬+830萬),較之前的總值升近一倍。

今次收購的38%的資產,作價2,300萬,而購地的成本為2,090萬,即大股東已把成本收回,還有210萬賺,那660萬發展成本究竟是不是這樣多,我們無從稽考,但是肯定沒這樣多,因為私人公司可以報大數,所以用私人公司花費根本無從察覺,在這一點上,大股東肯定有利。

但是上市公司卻沒有大吃虧,因購入的權益值2,378.8萬元(6,260萬x 38%),較購入價2,300萬多78.8萬元,這些重估盈利,下年可當作盈利入帳,所以對上市公司也有利,但是不太明顯。

今次大股東把膨漲的資產的部分注入上市公司收回成本,然後上市公司以膨漲後的折讓價購入,也沒大吃虧,技專家功不可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81

過去一星期賤價配股、高價買入吹氣資產及購入證券行名單

如上星期前文章提及,有部分上市公司和一些證券行為測試港交所及證監會的底線,不斷瘋狂推出不少異樣的配股和收購,筆者沒有辦法一一投訴,故整理名單如下,這篇文章筆者稍後會一併寄往證監會、港交所及港交所上市科所有組群,希望他們以快速回應的態度,對付這一批垃圾上市公司,以下公司會考慮前不具價值投資的評級,作適當的提升及上榜。筆者在此奉勸各位小投資者,不要嘗試在證監會嚴厲打擊前,購買以上的股票,謝謝。

賤價或用途有合理懷疑配股及可換股債券:
1. 威華達控股(62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714/LTN20170714889_C.pdf
較低於資產值75%價格,以及8個月前供股價40%,發行新股,具有重大攤薄效應。

2.聯眾(132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712/LTN20170712881_C.pdf
在擁有巨額現金,沒有集資需求下發行可換股債券。

3. 卡姆丹克(71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714/LTN20170714028_C.pdf
在上期對馬來西亞廠房賤賣具巨額撇帳後,又再以賤價發行新股。

4. 匯盈控股(82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710/LTN20170710703_C.pdf
以用盡一般授權20%折讓的價格,低於資產值價格發行一般授權許可上限的20%新股。

5.中國環保能源投資(986)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711/LTN20170711811_C.pdf
以低於資產值超過90%發行償付票據,對股東有巨大攤薄效應。

垃圾收購/賤價出售:
1. 華誼騰訊娛樂(419)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714/LTN20170714456_C.pdf
以賤價1,000萬出售線上健康管理業務予一個擁有A股上市公司股權的公司的賣方,可能該賣方會把這部分股權轉讓予A股上市公司,賺取溢價,或會造成對上市公司不公平的情況出現。

2. 中國智能健康(348):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7/0711/LTN20170711862_C.pdf
歸入中國星集團旗下後,不久即購入同集團永恆策略(764,前稱海岸集團、豊采多媒體、中國星投資)的南北行資產失敗後,又嘗試購入同一個持股集團的環球大通集團(8063,前卓施金網、和匯集團)股權。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32443

3. 港深聯合(818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17/0714/GLN20170714078_C.pdf
以600萬澳元購入虧本公司票據。

購入證券行/財務公司:
1. 中國生物資源(8129):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17/0714/GLN20170714090_C.pdf
購入證券行70%股權。根據中央結算紀錄,康健系旗艦集團證券行鼎成證券,已控制約21%的股份,成為最大持有者,或有機會利用加大放貸規模再集資。

證監會、港交所如果再次對這些上市公司的不知所謂視若無睹的話,筆者已計劃聯同其他投資者們公開向特首發出公開信,並進行請願,要求他們檢討現時法例的漏洞,並要求對上市公司的不法行為加強刑事責任,以阻嚇大股東對小股東的不當行為,從而提高他們犯事的成本,減少他們出老千欺騙股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564

鱷兄:DNA檢測 預知孩子未來?- 聯合基因集團(399)、精優藥業(858)、銘源醫療(233)


今日,鱷兄發佈了一個兒童基因檢測和幾家和上海某大學有關的醫藥公司上市公司的故事。


但內容及結構稍有更改,敬請留意。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3271


(1)


這是我第一次聽見「兒童天賦基因測試」。明報報導最近有一間公司透過基因晶片技術,利用口腔黏膜脫落細胞作為樣本檢測兒童天賦基因,以及超過100種遺傳疾病的易感基因,把樣本送到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作基因檢測。
http://happypama.mingpao.com/cfm/webnews_redirect1.cfm?NewsFile=20091117%2Fja%2Fvo%2Fvoa1.txt

香港的著名網上社群《親子王國》,相信不少香港的年青媽媽是這網站的用戶,它早前舉辦了一個名為《孩子 IQ、EO升呢攻略》的講座,介紹的正是兒童天賦基因檢測,主講者李明醫生,畢業於天津醫科大學,就是接受明報記者訪問的那位。講座的支持機構是 Genetic Center Company Limited,中文名稱是基因科技中心有限公司。
http://www.baby-kingdom.com/editorial/1781.php?storyid=1781


根據基因科技中心的資料:
「基因科技中心有限公司全資擁有的子公司Excel Novel Limited,獲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授予其獨家權,推廣並銷售其基因檢測業務及其它所有產品和服務;獨家推廣並銷售 區域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汶萊、印度尼西亞、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印度、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聯合酋長國、香港、加拿大、南韓及台灣;期限由 2009年08月03日至2019年08月02日。」


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即是明報提到的那一間。
http://www.genetic-center.com/index_moduleId-114_pageName-content_pId-37_uId-15.html

心水清的應該發現基因科技中心並沒有列出所有股東的名稱。根據上海生物芯片網站的資料,有一個股東叫做上海博星基因芯片有限公司,而這公司的董事長毛裕民,擔任了上海生物芯片的副董事長。
http://www.shbiochip.com/cn/company2.html
http://www.shbiochip.com/cn/company4.html

(2)

毛裕民即是精優藥業(858)的主席,亦是聯合基因科技(399,前遠東生物科技)的大股東。

2002年,精優藥業(858)進行了一次關連交易,向香港博德(主要股東包括毛裕民、謝毅)收購Gene Generation的55%股權,代價5500萬港元。Gene Generation實益持有上海博星基因芯片有限公司的49.5%股權,上海博星擁有上海生物芯片20%的股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0621/LTN20020621050_C.pdf

2004年,精優藥業(858)以2800萬港元蝕賣Gene Generation,買家是王嚴衛。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40825/LTN20040825066_C.pdf

精優藥業高買低賣Gene Generation故事的背後,還有星湖科技因為上海博星的問題,向毛裕民展開訴訟。星湖科技擁有上海博星的50%股權。
http://app.finance.ifeng.com/data/stock/ggzw.php?id=13373841&symbol=600866

既然知道星湖科技擁有上海博星的50%股權,控制上海博星49.5%股權的Gene Generation又賣給了王嚴衛,點解毛裕民僅憑間接的0.5%就能以上海博星董事長的身份擔任了上海生物芯片的副董事長?監管機構可有興建研究王嚴衛的交易?


況且,精優藥業(858)的執行董事樓屹,曾擔任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之董事兼總經理,直至2002年底或2003年初。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1006/LTN20081006277_C.pdf


(3)


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在香港的另一個足跡,是與銘源醫療(233,前星島集團)簽訂的甲型流感病毒試劑協議。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11/LTN20090611311_C.pdf

與銘源醫療(233)達成合作協定的還包括上海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基因中心」),據資料顯示,「基因中心」於1998年已經正名為「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難道銘源醫療(233,前星島集團)不知道?
http://qwb.sh.gov.cn/shqb/node113/zjgk-gqb/dtxx/u1a32501.html


(4)


以下是國內對於天賦基因檢測的一些報導。
http://news.163.com/09/0819/07/5H2H40Q2000120GR.html
http://www.fdinfo.org/CL0054/66428.html

「在Google上搜索「兒童天賦基因檢測」,可以搜索到國內有數十家公司從事這項業務,其中不少檢測機構與上海兩家基因公司有聯繫——上海新春苗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春苗」)和上海奇芯基因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奇芯基因」)。」

新春苗的背景暫時並不確定,它只提到一間「生物芯片上海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從logo所見,這個可能是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的別名。
http://www.xcmjy.com/index.asp
http://www.genewealth.com/image/sbc.gif

奇芯基因的背景則與毛裕民的聯合基因有關係。有資料指奇芯基因的創辦人原是復旦生物的原高層,他們其後自立門戶。根據復旦生物昔日的自述:「上海復旦生物 科技有限公司原系復旦大學校辦企業,1998年經改制,由聯合基因集團與復旦大學共同出資設立,成為聯合基因集團的核心企業之一。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前 院長、復旦大學校務委員、復旦大學遺傳學研究所所長毛裕民教授任公司董事長。」
http://www.biosino.org/news-2006/200604/0645-2273.html
http://www.yikker.com/fdw2/about-profile.asp

既然有「天賦基因檢測」這東西,毛裕民的聯合基因又怎會不加入一齊玩,不同的是沒有掛起上海生物芯片的招牌。
http://www.zsgoodgene.com/CompanynewsInfo.aspx?id=17
http://thrbszb.chinajilin.com.cn/html/2009-07/13/content_1813301.htm

(5)
對於兒童天賦基因測試,專家認為報告欠診斷價值,教育心理學家認為依賴報告會影響孩子成長。作為家長的,與其送錢給別人,不如多花時間好好栽培孩子。
http://happypama.mingpao.com/cfm/webnews_redirect1.cfm?NewsFile=20091117%2Fja%2Fvo%2Fvoa2.txt
http://happypama.mingpao.com/cfm/webnews_redirect1.cfm?NewsFile=20091117%2Fja%2Fvo%2Fvoa3.tx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80

淨現金地產股-中國及澳門地產篇(補充)


昨天趕著睡覺,所以沒寫完,並謝謝Mars兄提醒。)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0429


近一個星期發現更多,所以要公諸同好。


註:負債等於現金減銀行負債減其他可換股票據。

1. 今日公佈業績的湯臣集團(258,前永盛財務、湯臣太平洋、浦東發展)及它母公司川河集團(281,前偉華企業)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08/LTN20090908685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04/LTN20090904964_C.pdf


2. 保利達資產(208,前金盾集團),無銀行負債。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08/LTN20090908588_C.pdf


3. SOHO中國(410)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08/LTN20090908506_C.pdf


4. 眾安房產(67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07/LTN20090907870_C.pdf


5. 擁有上海一項物任作為主要業務的南洋集團(211)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09/LTN20090909651_C.pdf


6.已經有集資計劃,但最新公告仍是處於現金情況的建業地產(832)及奧園地產(3883)


建業地產


集資: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05/LTN20090805189_C.pdf


業績: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903/LTN20090903869_C.pdf


奧園地產:


集資: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712/LTN20090712014_C.pdf


業績: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28/LTN20090828014_C.pdf



大家仍找到這些高現金低負債的地產公司嗎,不妨分享一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43

最後一段-中國水業(1129)、菱控(8009)、佳訊(30)


早期寫過好多篇關於中國水業系的文章。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7
不過今次是第二家:中國水業(1129)不務正業的資料才對

這家公司原名天鷹電腦,是一家買賣電腦零件的公司,亦和菱控一樣在科網熱前上市,原本是一隻創業板股,後來就轉了去主板上市。
之後,這家公司不停虧損,終於成為一隻仙股,後來改營水業,由仙級,變成二元股,後來像足概念股一直跌,加上大舉集資,跌到現在大約幾毛錢。

這 家公司一出手就買另一隻創業板股,iMerchant 菱控(8009),這隻股在科網時期上市,上市價大約1.08元,但上市不久,由於科網熱潮爆破,曾經單日下跌5成,跌到大約三四毛錢,之後十合一,徘徊 在一元上下,但上市後的現金並無亂用,幾乎是一隻殼股,近來由於其部分的銀行資產價值不菲,升值效應顯著,所以股價慢慢上升至二元,但前陣子否認賣出該資 產後後,股價下跌,停牌後,就傳出賣殼的公告。

今次作價1.8億。較停牌前2元左右有溢價30%,之後大股東用5千幾萬買回貴重的資產。即賣殼用了1.3億左右,其實加上現金,可能還只值幾千萬。

呢隻股貨疏(流通股數只是三四千萬股),成日差價好闊,一定會像8272百富國際、環球工程那樣暴升10倍(如果像母公司炒法的話,估計有拆細效應),明天復牌的話一定是升幅榜冠軍。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3941


賣殼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71212/GLN20071212030_C.pdf


經過一輪合股及賣殼後,公司又作少許的改動: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128/GLN20080128053_C.pdf

刪掉售賣商標及部分業務予原大股東的協議,作價降低1,300萬元,至約3,900萬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313/GLN2008031307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314/GLN20080314001_C.pdf

收購完成前,股價突然上升至每股3.9元,然後停牌,宣佈收購截止,並已擁有超過90%的股權,但由於公眾持股量低於限制,故須配售股權,以維持公眾持股量,以保有上市地位。公司的地址變換及管理層全部換上新班子。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413/GLN20080413002_C.pdf

公司終止原配售協議,並宣佈配售600多萬股,每股2.6元,以維持上市地位,套現1,500萬元,公眾持股量隻得15%,約1,600萬股,市值約5,000萬。

greatsoup:
公眾持股量少,市值少,流通量低,股權集中,若在正常市況中,股價表現不言而喻。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3988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530/LTN20080530371_C.pdf


佳訊控股(30)宣佈,中國水業(1129)董事施先生和另一名林先生購入商台控制人何先生的控股權。

大 股東先購入公司的股票報價業務49%股權、一批地產和股票(「主要業務」),作價2.523億元,而公司錄得出售收益約6,400萬元,其後派發每股 0.5866元股息,之後施林二人才提出全購,全購價0.3992元,所以若股東若接受他們的收購,每股的收購價為0.9858元。

替大 股東算一把帳,他持有245,523,600股,另外他持有約82%股權的商台企業有19,808,000股,即佔16,242,560股,即實益共持有 261,766,160股,以今次套現價計,他共可套現258,049,080元,然後以2.523億元購回主要業務,他賣殼後還有570餘萬元現金,即 使計入他們以商台企業名義確保特別股息的擔保的700萬,套現的資金應足夠購回主要業務。

另外持有的17,901股的eAccess的股 權,現價約59,000Yen(4,000港元),又可套現7,200餘萬,物業又約值1,950萬,另外該報價業務上年盈利2,500餘萬元,尚未計該 等未上市的日本流動上網業務的投資,即使未計之,可以計出可套現業務的P/E為:

(252,300,000- 72,000,000 - 19,500,000)/ 25,392,890

= 6.332倍

今次收購的P/E約6倍,尚算合理。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1213/LTN20071213331_C.pdf

根據中期業績所見,約有1.67億現金及9,000萬的銀行貸款及所得稅負債,即淨現金約7,700萬元,另外今次售出業務套現2.523億,及派息近2.739億元,尚餘現金約5,100萬,另外上市公司尚餘一堆機器,及報價業務51%的股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417/LTN20070417074_C.pdf


在新殼主的眼光來,也可以是一單不錯的買賣。

他們以0.3992元購入公司的股權,以公司股數466,886,000股計,即他們最多要付出186,380,891元,但他們公司的剩餘資產淨值約3.02億計,扣除今次售出的資產為2.70億,即公司剩下資產為:

302,192,921-269,492,982

=32,700,029元

又扣除公司約400萬機器的49%,即公司剩下的資產約3,000萬,可以計得公司的殼價為:

1.86-0.3

=1.56億元

不過隻是計現金的話,殼價為

=1.86-0.5

=1.36億元

若計其隻購入75%股權,又假設隻計現金,即殼價為:

= 1.86 x 0.75 -0.5
= 8,950萬元。

可見殼價約為8,950萬至1.56億,都尚算合理。

其實何先生有感年事已高,已有積極退出上市公司之意,在2007年4月,以0.58元提出私有化,但最終失敗,於是有此舉行徑。一來他可以退出上市公司,二來可用套現所得購入業務,三來小股東亦有乘機套現,體現公司價值。四來新殼主也可進行他們的策略,可謂一舉四得。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529/GLN20080529048_C.pdf

另 外,中國水業系已擴張成三殼,一為中國水業(1129)、一為菱控(8009),而董事又購入佳訊(0030),另外菱控(8009)在昨天宣佈進軍水 業,以5,500萬,收購一水業公司80%股權,並擔保未來三年其所佔80%盈利不少於480萬、1,040萬及1,040萬元,其盈利根本和此數字相差甚遠。


此是一項給大股東拆出資金的買賣,先拿一筆大錢,不足盈利以現金補足,實是還給公司錢,剩下的錢可以自己袋,然後和別人分錢。

股票在賣殼後,股本隻得4億多股,派息後及完成賣殼後,股價應隻約0.3元,可以計出市值隻1.4億元,加上大股東將會持約60%股權,街貨隻數千萬元,所以這個價錢是非常合適炒作的,不過在賣殼一年後也不能注入業務,所以建議大家在2009年中可以開始留意這股。


其後,中國水業和菱控公佈兩單交易,戴兆兄講述如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14/LTN20090514502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0505/GLN20090505146_C.pdf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8070


  中國水業(1129)連續公布兩項協議,分別由佔股權84.98%的菱控(8009)及全資附屬公司作出非常重大收購,雖然所收購的業務完全不同,但意義一樣,是股權起顯著變化。

   菱控協議有條件收購至福國際全部股權,總代價9億元,包括承兌票據1億元、新股價值1230萬元、可換股債券2億元及可換股優先股5.877億元。發行 新股價0.2元,可換股債券五年期,無息,換股價0.2元;可換股優先股面值0.2元,發行價同為0.2元,全部換股可換為二十九億三千八百萬股,不贖 回,並無限制。各項定價0.2元,較公布前菱控股價0.23元折讓13%。

   所收購的至福國際,剛於今年1月成立,暫無業務,將與康沃資 本訂立管理協議,這份協議便是唯一資產。康沃資本於2007年在中國成立,註冊資本2億元人民幣,其業務主要從事創業投資及相關服務,投資資金規模超過 10億元人民幣,已投資在新材料、電子訊息、節流環保、連鎖消費及新傳媒等高科技和高成長行業,2008年的稅後純利為1015萬元人民幣。

   至福所獲的管理協議為期十五年,可全權續期五年,康沃資本不得終止管理協議,而康沃資本須向至福支付相當於其淨利潤70%的年度管理費,並已保證管理協 議起,首年純利不少於1億元人民幣,次年不少於1.5億元人民幣,第三年不少於2億元人民幣,將提供抵押品,以擔保有關保證責任。目前康沃資本在二十家被 投資公司中,預料將有十七家於2009至11年在深圳、德國、美國及香港交易所招股上市。按市場可比較公司的O參考,預期平均投資回報約為四點五倍。儘管 2008年純利隻有1015萬元,康沃資本有信心對三年利潤作出保證。

   管理協議是為此項收購而設,相信股權受規管而未能轉讓,因而以管 理協議,相當於康沃資本把其業務外判及下放經營職責予至福,使至福獲得收益而成為有價值公司(公平市值不少於9.5億港元);收購代價折讓5.26%,收 購O約七點五六倍。但康沃資本仍保留其行政功能及繼續為創業投資公司的控股公司。換言之,至福隻有管理權,獲保證三年利潤,並不擁有資產。但畢竟是為收購 而作安排,完成收購後,以債券及優先股全部換股計,賣方所佔的菱控股權已達87.6%,而中國水業所佔股權已攤薄至10.54%,實際是股權轉移的安排。

   中國水業收購九個供水或污水處理項目,除兩個項目外,其餘均佔全部權益。收購代價6.6億港元,將支付現金6000萬港元、新股代價1.392億港元、 可換股優先股3.608億港元及可換股債券1億港元。新股發行價、可換股優先股及可換股債券的換股價均定為0.182港元。可換股優先股為期五年,不贖 回,全數可換十九億八千二百萬股。可換股債券於2012年8月3日到期,無息,可由公司以本金117%贖回。

   上述收購的相當部分原已於 去年8月協議,其後因金融市場劇變,有關公司亦涉及索償3000萬人民幣的民事訴訟,因而終止。現在雙方正在庭外和解,因而再作協議收購,但以毋須受產權 負擔為準,亦為先決條件之一,還有是獨立估值對收購權益估值不少於8億港元及利潤保證等先決條件。

  收購各項目獲賣方保證三年利潤,以完成收購後計,第一年保證利潤不少於4000萬港元,第二年不少於6000萬港元及第三年不少於9000萬港元。並把可換股債券1億港元託管,作為保證利潤的擔保;如有不足,將從債券扣除,如仍不足,要求以現金補足。

   有關項目大部分位於廣東省各區,其中八間經營污水處理,每日處理量二十六萬噸,在經營中隻有兩間,其餘六間均於2009年年底開始經營業務。另一間位於 河北,每日供水二十七萬四千噸(2010年年底完成),佔權益39%,收購代價按保證利潤平均計,O十點四二倍,估值折讓17.5%。於完成收購及優先股 與債券全部換股後,賣方佔中國水業股權為63.55%,而目前最大股東曲學生所佔股權則由16.4%,攤薄至5.98%。

   中國水業前身 為天鷹電腦,轉型至供水業務,去年年初更收購菱控,亦安排其業務由金融業務轉型至供水相關業務,已作出收購,產銷陶粒污水處理材料。中國水業現在經營七間 供水能力每日二百三十萬噸,三間污水廠每日處理量十三萬噸污水,業務位於江西、安徽、山東、河南、海南等省份。中國水業的拓展目標是,明年的供水能力每日 一千萬噸,以及污水處理每日二百萬噸。儘管已在收購,但仍與目標有相當距離。

   中國水業安排菱控收購,再度轉型,相當於反向收購使股權易 手;而收購菱控不過一年多,已安排股權轉移,相信當時買殼已預備賣殼。至於中國水業的收購,表面上是持續發展,而最大股東股權亦明顯攤薄,亦存在股權轉移 可能。因此,中國水業的兩宗收購,雖然水務與創業投資管理是完全無關的業務,但實際同樣達到股權轉移的效果。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27/LTN20090527466_C.pdf


兩天之前,中國水業(1129)主要股東出讓股份共5,500萬股。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29/LTN20090529587_C.pdf


今日,佳訊的大股東宣佈,以97.75仙,出售20%,即份93,376,000股份,套現9,100萬,取回一半成本,加上售予菱控的公司淨套現 5,500萬,而收購的成本約1.39億(0.3992 x 466,886,000 x 75%),扣除要付的保證盈利600萬,可見已全數取回成本。

現時大股東想金蟬脫殼,根本就是賣1元賺1元。為出貨,應該好快有消息出來,股價亦會炒上一段,但這一段應該不會有上一段升得多,量也會很大。

如果想貪的話,請小心留意風險,不要在消息發佈後炒上買入,現時買應該有少少賺,不過我不會貪這些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41

阜豐(0546)的債券行使價為何沒有調整?

之前在三文魚財記中,有位網友ays稱,「印象中CB很少因正常派息而調整換股價,如阜豐(546),公佈及年報並沒有提及調整換股價。」

但是經筆者翻過2010年3月,這公司發行的債券的紀錄,「換股價將視乎多種情況而調整,其中包括股份拆細、股份重新分類或股份合併、紅股發行、供股、資本分派、分派及債券條款及條件所載的其他攤薄事件。換股價不得下調以致兌換債券而發行之股份按低至面值之價格發行。」,可見確實有調整代價的條文,但為甚麼這家公司派了幾次股息也沒有調整呢?

筆者發現這上市公司的債券在新加坡上市,那我就去新加坡證券交易所找找這些紀錄,發現了這本資料備忘錄,當中派息就屬於資本分派的一節,當中在這本東西的43-44頁(pdf 第50-51頁)說了是派息是按派息金額和市值的比例扣除調整,但是條文則說明

「For the avoidance of doubt, when the Capital Distribution is by means of a distribution of cash dividend, only such portion of the cash dividend which exceeds the percentage for the period basis referred to in proviso (i) of the definition of Capital Distribution (the 「excess portion」)shall be regarded as Capital Distribution and only the excess portion shall be taken intoaccount in determining the Fair Market Value of the portion of the Capital Distribution attributable to one Share.

可以見到只有超過的部分才計算作資本分派,但比率是多少呢?再翻翻47頁(pdf 第54頁):

「...in the case of a Relevant Cash Dividend, it does not, when taken together with any other cash dividend previously made or paid in respect of the same fiscal year exceed 40% of the consolidated net profits attributable to shareholders after deducting minority interests and tax for that fiscal year in respect of which the Relevant Cash Dividend is made....」

由此可以見到把利潤超過40%分派的部分才需要調整。根據公告稱,「為免混淆,換股價不得就本公司宣派或派付截至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財政年度的現金股息而予以調整。」,故不列入2009年末期的派息,但2010年至2011年中期的3次派息如下,可以見到3次的派息比率都低於40%,所以就不用作調整。


可以知道的是,就是如果小心看清楚條文的話,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52

非常老實的老闆-十友控股(33)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6536

小弟已經第三次寫這隻股票,初時以為他由搞十元店產品制造,本業可能不穩,又搞酒店,又搞金融,這麼多元化,導致財務有些困難,並導致未來會失敗。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814/LTN20090814589_C.pdf

今年上半年業績,財政較去年有所好轉。但是公司可能對概念酒店這個東西沒詳細出公告,只是以下林奇兄的博客附上的報導也有幾字提及,可能有點敗筆。不過我始終不看好多元化。

於二零零九年年底前,我們除了經營現有的一美元產品業務外,還銳意在香港設立財富管理服務的業務、在深圳設立概念酒店業務及在遼寧展開購物商場發展項目。此後,我們計劃擴大財富管理業務環節所涉及的金融市場業務範疇,並會物色其他可行的多元化商機。


但是看到林奇兄這篇報紙文章,我對他有點改觀,為免被人曰侵犯版權,我改寫一點。

http://hk.myblog.yahoo.com/lynch200705/article?mid=6432

他說他小時候在「九龍東屋邨」生活,中學就讀於拔萃男校,看見身邊同學的爸爸 和阿叔不是運輸司都是大官。放學後,別人去馬會吃飯,他就一星期兩三天做兼職。

當時他因為窮得書也沒法讀,覺得「很沮喪」。於是,他許下宏願,「40歲前要當馬主,45歲要當上巿公司主席。」,結果他提前達成願望。

其後,他先在會計師行工作,後創立這家公司,結果在2001年911期間,成功把握商機崛起,並在前年11月上市。

他說他是一位「孤獨的劍客」,雖然他的文采真是不錯,但連我也不相信他不會騙公司,但是昨天的公告,我肯定他是對公司好的,以下原文再引公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223/LTN20091223473_C.pdf

根 據2009 年1 月9 日及1 月12 日作出的須予披露交易,本公司透過一間全資附屬子公司-Soccer Sky Limited [ “ Soccer Sky”] 簽訂股東協定, 認購一間合資公司的20% 股權及提供股東貸款。合資公司主要從事一個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遼寧省內的購物商場地產開發項目。

於2009 年12 月23 日, 本公司確定我們於此合資公司之20% 股權已經已成本價出售,已經全數收回向合資公司所提供的股東貸款而且還收到一筆由合資公司發放的股息。

本公司在合資公司之20%股權是出售給另外一位合資公司的股東。此買家與Soccer Sky 均為此合資公司之股東並且均有推薦個人董事進入合資公司擔任董事。


除以上提及事項外,根據董事所知,此買家是獨立於本集團及其關聯人士的第三方。 本公司在此項項目的投資回報共約1 千萬港元。

董事會認為本次收到的股息金額對比本公司在中期業績公告的利潤是重大的而且本次收到股息可能會對於本公司的股價有顯著的波動。

由此可見,公司的今次令公司獲利增加1,000萬,以預計市盈率13倍數來計,市值增加1億以上,令自己賺錢之餘,大家都在帳面上增加身家,這才是財技的精妙之處。

澳門模式,只為殺雞取卵,吃掉股民的金錢,遲早沒有人上當,導致自己的滅亡。利豐或十友模式,使到基金投資,在上市公司需財的時候較易集資,能夠維持的時間會很長。

再者,他賺錢都誠實的告訴大家,我也覺得他很可信,但是我始終不喜歡他太多元化,只要他專注本業及專注投資有穩定的收入的東西,不要投資一些需要長期投資的項目,我會看好這隻股票,但是投資酒店和金融策劃業務,這些都不一定立即產生效益,所以我還是不太看好。

至於賣方的方面,公司稱「本公司在合資公司之20%股權是出售給另外一位合資公司的股東。此買家與Soccer Sky 均為此合資公司之股東並且均有推薦個人董事進入合資公司擔任董事。


我查回今年初的公告,據稱公司持有20%股權,「其餘8名投資者沒有一位買方持有多於27%的股權」,其後的澄清公告稱,大部分為歐洲投資者,有一位為中國投資者,並稱「而該董事會是由不多於10 名董事組成」。

可以說,公司每一位股東平均都有派出一位董事,所以完全看不出誰是買方。筆者估計,當年是由於中國夥伴資金緊張,故找人合作投資項目,現時由於市場情況好轉,加上銀根寬鬆,故他可以向銀行借錢或取得其他融資來源,買回其餘的股權,導致十友能夠成功大賺83.33%退出。


但是一次幸運,不等於會永遠成功,請公司不要忘記不能拋棄本業,亂搞其他生意,導致自己失敗,賣殼告終。


這就是我一直給上市公司主席的忠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53

王雅媛文章的疏失(2)

小弟近來較忙,加上靈感未到,文章較少,所以近來特別喜歡找別人文章的問題。上個星期,小弟已寫了系列1,本星期,她又寫了兩篇文章,其中一篇或有抄襲之嫌,一齊看看吧。

(a) 首先看看她在2010年10月18日在《投資理財周刊》第48頁的文章:

1.「集團打算以17-18億人民幣收購北海市果香園。果香園有保證利潤2.2億元....以現在市況來說,收購價算是便宜...」

2. 「看看匯源果汁(1886)就知道,作為市場佔有率達40%的龍頭.....可見下游經營困難」

1. 公告已經寫明白了,作價是20.407億港元,折17.51億人民幣(假設美金對港幣及人民幣匯率是7.75及6.65)。

2. 我有以下的資料,請自己參考看看,根據匯源招股書稱可以看到果汁市場分為三種,其中鮮果汁佔市場只是大約20-30%之間,就算全部取得此市場50%,只有10%市佔率,也不能稱為龍頭。。

其 實果汁業整體市場上,根據統一中國(220)的招股書,很明顯看到它不是龍頭,雖然市場情況有變,但看以看到匯源只是第4名,所以不能稱甚麼「作為市場佔 有率達40%的龍頭」,並從上市的康師傅及統一業績可見,其果汁所屬的飲料分部是有錢賺的,所以不存在「可見下游經營困難」,只是匯源自身的問題。




後面的邏輯大致我細想後無大問題,但是其中一句:

3. 「例如當一幢房子還沒有起好時,值錢都只是那塊地,隨著建築進度一直前進,那塊地的價值便愈來愈高....長到大約10歲...那個時候的橙樹值錢多了。而這段豐收期將可保持一段挺長的年期」

(1) 這是錯的,當香港發展商買地時,是考慮到興建後已發水的樓面面積,即是已完全開發的面積,只是在估值師的角度上,才只是「值錢都只是這塊地,隨著建築進度一直前進,那塊地的價值便愈來愈高」。

但 如果別人想買這塊地部分權益時時,都是以發水後的樓面面積計,無人會以估值價去買這塊地。正如南粵物流(3399)購入廣東省交通工程有限公司的資產時 (全部均為物業時)都有估算過把這塊地重新發展的價值,雖然最終不符發展方法,也可以顯示出土地的價值未必是「值錢都只是那塊地」(詳見公函)。

況且,你買物業時,可以一個單位的買,但是沒人會肯賣一棵果樹給你,一來麻煩,二來買一棵果樹在規模上不化算啊,所以如果是我,不如自己種一棵當消遣算了。

(2) 附加說明: 究竟「而這段豐收期將可保持一段挺長的年期」是甚麼呢?

根據亞洲果業招股書(頁 88/pdf p.93)所稱,一般而言,橙樹於果園種植四年後方可結果。鮮橙產量於5到10年內一般將有所增加。此後,橙樹會繼續結橙約20年,樹齡達到25年至30 年後通常會逐步減產」。但物業來說,在香港的物業一般都有75/99/999年,近來強拍條例更改了,超過50年的物業在取得80%業權後,就可強拍呢, 所以物業存活的年紀多於果樹。


(b) 至於今日在頭條日報在今日(2010年10月19日)的文章,更有過分巧合之嫌,內容竟然和前幾日偉哥投資手札寫的東西差不多:

「經緯紡織半年盈利飆升

行業這麼好自然吸引資金投資新產能,因此有做棉紗的朋友告訴我紡織機器的竟要排到明年底才有貨。上星期專從事製造紡織機械的經緯紡織(350)公佈了第三 季度盈喜,根據該盈喜預告,經緯紡織截至九月底止的九個月業績將錄得淨利潤約九千五百萬元至一點一億元人民幣(下同)。

由於經緯紡織截至六月底止半年盈利 只得三千萬元左右,故表示第三季(七至九月)盈利約為六千五百至八千萬。管理層表示盈利大幅上升,主要原因是自今年八月起中融國際信託有限公司已合併入本 公司及公司銷售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較快。

二○一○年初經緯紡織公佈收購中融國際信託百分之三十六的股權,當時市場都說她有點不務正業,明明是搞機械的,卻突然跑去搞金融。其實看回當時的收購條 件,經緯紡織的態度算是審慎的。收購以人民幣十二億元進行,其中一個收購條件,就是中融信託於二○一○財政年度開始其後三年每年淨利潤不得低於四億元

如淨利潤不達標,收購價會相應下調。

假設中融信託二○一○年全年盈利有四億元人民幣,以百分之三十六計算,則全年計盈利貢獻有一點四四億元。因為公司今年八月十七日才完成收購的,經緯紡織第 三季盈利來自中融信託的貢獻只得一個半月左右,按比例計,就是一千八百萬元。那代表了第三季盈利中有四千七百萬至六千二百萬元,是來自紡織機械業務。」

根據偉哥投資手札在2010年10月15日的文章顯示:

「先說第一點,根據公司的通告,公司於8月17日完成收購36%的中融國際信托股權,即是說第三季只有一半時間計入中融國際信託的盈利貢獻。那中融國際信託的盈利能力究竟有多強?

讓我們看看公司於1月26日宣佈以12億元人民幣收購中融信託36%股權的通告。該通告裡談及其中一個收購條件是中融信託於2010財政年度的經審核淨利 潤不少於人民幣4億元(「表現目標),不然的話經緯紡織的收購價會相應下調。

假設中融信託2010年全年盈利有4億元人民幣,以經緯紡織持股36%計算, 則全年計盈利貢獻有1.44億元,即平均每月有1200萬元。以此推算的話,經緯紡織第三季盈利來自中融信託的貢獻只得1800萬元左右,即第三季的 6500-8000萬元盈利當中,有相當大的比重是來自本身業務盈利的改善。

如果今日這篇真的要給稿費的話,請給一半偉哥,哈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23

湯同仁手記系列: HEC Capital Limited 業務揭祕

HEC Capital Limited 相信沒多人懂這家公司是主要經營一些甚麼業務,但如果談到這家公司持有的中南證券,相信大家都了解是來自股壇玩家莊友堅創辦的證券公司,這家證券公司在近年的電訊盈科(8,前得訊佳、盈科數碼動力) 私有化案、私募基金 Passport 狙擊豐德麗(571,前麗新酒店)案及中策(235,前紅寶石)收購南山人壽一案中均擔當重要角色,近年持有的細價股在近年都有非常強勁的表現,至於其上市王國更被人以該證券公司及相關上市公司所在的北角A4出口的一座商業樓宇命名為「華匯系」。
 
講了一大堆廢話,那「華匯系」的核心 HEC Capital Limited 究竟包括些甚麼,以及股東和董事是誰呢?
 
根據一份昊天發展(474,前永保時、昊天能源)因在2014年4月25日進行的大比例供股,導致大股東需進行清洗豁免,導致需向證監會提供一系列的文件給公眾參閱,其中一份就是該公司認購 HEC Capital Limited 股權的文件,當中提及當時以及各家附屬公司,以及 HEC Capital Limited 的股東及董事,現在開始介紹給大家看看吧。
 
HEC Capital Limited 在2012年成立,成立目的主要為重組「華匯系」的物業投資及證券投資所成立。根據2014年6月22日於漢基控股(412,前東峻(集團)、大雄科技)之認購HEC Capital 之公司資料,HEC Capital 2013年(3月年結)之盈利為2.88億元、2014年盈利為3.95億元,2014年3月資產淨值為62.84億元,實力已與一些中小型上市公司不相伯仲。至於關於 HEC Capital Limited 如何賺這麼多錢,就要從他的主要業務開始講起了。
 
根據昊天發展認購 HEC Capital Limited 及「華匯系」上市公司有關 HEC Capital Limited 及各家聯屬機構之文件,大約而言,業務其實主要分為3項:(1)證券及相關業務經營、(2)物業投資及(3)股票投資,現逐項和大家介紹:
(1) 證券及相關業務經營
公司現時持有 Hennabun International Group Limited 之股權,其主要持有從事證券之中南證券、從事期貨買賣的中南期貨、從事財務公司的中南證券財務及新中南財務,及以CU為名的企業融資業務及以Seekers 為名的基金投資業務。根據早期 Hennabun International Group Limited 之文件,其另外持有金江證券,後在2012年出售予 HEC Capital Limited股東之一威華達控股(622,前前凱達集團、銀網集團),易名為威華資本。
(2) 物業及相關投資
此業務主要為歌德豪宅所構成,歌德豪宅在2007年由「華匯系」核心上市公司威利國際(273,怡南實業、首創、華匯控股,中聯控股、互聯控股)成立,主要控制其持有之物業及貴重資產投資,後引入各家「華匯系」上市公司投資,在2012年與 Hennabun International Group Limited 等以換股方式重組成為 HEC Capital Limited。根據威利國際之歌德豪宅文件,該公司主力持有北角 A4 出口的一座商業樓宇的多層樓面,以及位於香港及澳州的多項商用、住宅或休閒物業,均供出租使用。平時亦有與「華匯系」的上市公司從事低買高賣的動作。
(3)股票投資
根據港交所資料,HEC Capital Limited 透過旗下上市公司 Murtsa Capital Management Limited 持曾經或現在持有以下之股票,而以下之公司均與各位股東有關,至於股東之詳情下一組文章會細述。
 
以上大致已把 HEC Capital Limited 之業務大致介紹過一次,下一組文章,我們再談談股東及股票投資的關係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057

黃金噩夢觀後感(下)

(續上篇)

10, 財務總監李正唐說得得對,「我們是公開集資的上市公司,證監會、聯交所釘得好緊,出錯實釘死我地」,但是洪漢安話他是「公司老細,有咩事我咪負責,他驚乜野」,此說肯定不要得,因為老細因為這樣有事,幫他做事的財務總監就算加他人工50%也沒有用,財務總監話「你領野我都一齊領野」,此說是有解釋的。

因為財務總監被發現協助做假數,必定是專業失德,可被釘牌,一生不能從事會計行業。這個情況下,財務總監應考慮辭職,以保自己聲譽,亦因而可知,財務總監辭職會很大問題的原因在此。

因為無故辭職除了是因為很細微的原因,例如周福安說不想做空中飛人,但更大可能是公司在帳目上有一些問題,要掩蓋則是違反其專業守則,但如果揭露問題使公司陷入誠信危機,但以上情況均可能導致雙輸的情況出現,所以取其輕者辭職是最佳的選擇。

由此可見,部分論者以財務總監為警號之一,確有原因。

11. 財務總監加多兩錢肉緊繼續講,「我地是上市公司來的,要對法律負責任,要對股東負責任」,上市公司主席一定要記得,千祈唔好似洪漢安咁拍檯,然後講「唔好咁萌塞,而家我是請緊你在這公司做野,唔是D小股東請你,唔好咁多野講,我叫你做就做囉,OK」,這些東西我都不厭其煩講了100次,股東是委託管理層做事,雖則大部分情況下大股東都是主要經營者,但千萬別濫用這個權力,就算我不是小股東,也定必監察以上行為。


馬寶基

來源: 頭條日報


飾洪漢安的泰迪羅賓

來源: 香港電台

12. 由第2節9:04至的第3節的1:28,洪漢安舅父陳海協助開空殼公司簽假供應單,偷取公司資金並要求其妹夫協助製造假訂單,以騙取銀行信用裝貸款,是泰興光學的橋段。洪海貿易應該是兩人各取一字而成,音類似從事電子代工的台灣上市公司

蘇永康扮演的張兆榮說的一句好精警,「香港的法治的地方,我真是唔信班人可以搞得出樣,唔信可以報警」,我有單野想報警,就是關於快上市中國融保金融(8090)在當年借旭日環球(353,前美吉利、東方工業、森源鈦礦,現時能源國際投資)的一事,我懷疑旭日環球在這次交易中,有欺騙股東資金的情況出現,是小型的分眾傳媒專件,詳情可參考以上連結,如有時間再和大家解釋一下

根據泰興一案資料,2003年1月,馬烈堅於美國及加拿大成立4間公司,假扮客戶訛稱與泰興交易,令泰興截至2003年12月31日為止的財政年度年報中,營業額達12.37億元,控方指當中的3.37億元實為與該4間空殼公司的虛假交易涉案串謀詐騙所得的銀行貸款達6.9億元

調查此案的警員稱,「費盡心思進入集團電腦系統蒐證後,又向涉及本港及海外廿九家銀行跟進,及調查超過一百個銀行戶口和過萬宗交易記錄。」,「由於與集團聲稱有生意往來的公司亦逾百家,當中有真有假,警方逐一查證,針對遍及美國、加拿大、德國及英國的「公司」,警方更透過律政司轄下司法互助組,在海外法庭向海外證人取得重要線索,去引證相關公司是否真實存在、交易額有否誇大等。」

他總結稱,「案中馬寶基父子缺一不成事,林玉樺亦擔當重要執行角色,「是上市公司高層,有能力、有控制權,才可以做到這些事」,並重申「上市公司尤其高層,不要亂來」,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嘗試做假。

13. 由第3節1:28至2:45,可見張兆榮真是不是為錢做的,是為他老婆Winnie 做的,但真實案程指製造假單是馬寶基姐姐之子林俊威。

14. 由第3節4:08至5:30,廉政調查員很小心地發現了一張假單,方法是發現郵戳日期是2007年8月25日,但發出訂單日期是11月21日,他們稱是「back to the future」、「迷離境界」,認為他有古怪,所以調查這公司。但是我記得是哪家公司有做過,但忘記是哪一家,如有讀者記得,請提供證據6。

15. 在發現事件之後的第3節5:31開始,劇情說財務總監李正唐辭職,並重新找工作,但是他找的是會計文員及會計師,以他的經驗及任職公司的人脈這樣廣,用不著這樣吧。但他有沒有做過呢,有沒有定罪卻沒有提及,這也保護了會計工作人員的形象吧。那媽媽是邵音音,真不多見。

16. 廉政公署在第3節末更深入柬埔寨,發現該廠房非常破落,並詢問當地人士,發現價值完全不值1,500萬。根據明報的深入調查發現,賣家是由德發主席郭榮熟悉的人士李忠明。

在2007年10月,李忠明向德發(928)主席郭榮購入項目,次年7月德發又買回40%,而聲稱價值達7.5億的樹林,明報稱「根據柬埔寨國家魚農部提供的資料計算,郭家當日取得這片面積9800公頃林地的經營權的成本,可能只涉及7萬多港元的按金,以及明年起始要開始每年支付50至70多萬元的地租。」

如果賣方是郭主席的好朋友,又會不會直接告訴別人這廠房不值這價錢嗎? 應該不會吧。

17. 在追捕的過程中,都做得很仔細,但是就比較是插入情節增加時間,發現的過程更有點兒嬉,竟然是老闆自己進入調查員在內的電梯內,十足十自投羅網,廉署調查員甕中捉鱉。那地方的真實場景應是九龍灣企業廣場內的電梯大堂。

18. 廉政調查員在第4節調查造假數的相關人士,發現每人都推卸責任,但最後向張兆榮動之以情,終於破案。

正如當年警方調查泰興光學案時的情況,「公司入面的職員多老臣子,查問他們好困難,你可以想像得到。……一般案件都有這種情況,這案件更甚。」案件主管許康傑高級督察補充:「馬寶基全程不與警方合作,沒有和我們講話。」。

19. 最終在張兆榮及其妻子新聞報導時看到第1節在茶餐廳其中一位家庭主婦因購入安顯國際股票損失全部資金,因而發生打鬥,釀成血案。至於真實情況如泰興國際最終清盤,但是德發國際卻是兩次10合1,即100合1,再以調整後每股10假5供339集資,並由投資者的證券行包銷供股,加上近期持續下跌的股價,這實際上把原有的小股東清理掉,和清盤沒分別,所以生意失敗代價也很大,張兆榮稱,「這是不是你所需要的代價」,Winnie卻稱「食得鹹魚抵得渴」,其後張兆榮不服氣說他們「耍手段、走後門,堆砌一個虛假的服裝王國」,「呢個結局是你們一手造成」,「坐監咪報應囉」,但我很喜歡這段。

20. 另外為增加戲劇效果又增加了車禍場節,但可能是呼應結局,對這堆砌是抱中性。

21. 根據劇集,最終這些人物都入罪。真實情況來說,據法官稱,因案情非常嚴重,涉及金錢數以十億元計,損害公眾對上市公司的信心,因此量刑是以相近情況的接近最高點計算,目的除了懲罰各被告,亦要讓其他公眾公司的董事會知道,如此大規模地破壞公眾的信任,將不會被容忍,必須判以長時間的監禁,故此判囚不輕。

最終,馬寶基判囚12年,林玉樺判囚9年半,製作假單的林俊威入獄2年,至於馬烈堅朋友因協助製造假生意,刑期4個月,而老員工柯德炎,則因為應馬寶基的要求,在加拿大假扮泰興的客戶,以欺騙核數師,亦被判入獄12個月。至於郭榮則仍是去向成謎。


郭榮。

來源: 明報

22. 為簡化案情,忽略了核數師的角色,根據非正式的資料,兩名擔任曾泰興核數師安永畢馬威,均被清盤官索償,但最終和解,估計賠償額均以億元計。

總結來說,造假目的都多是滿足個人的目的為主,不讓投資者失望為輔,據周老師之言,這行為是會不停地累積,一次成功後就會有第二次,最終是萬劫不復,導致所有投資者損失,所以上市主席公司行為是應核檢點,寧願讓人失望,且不要陷入財務困難,大致就會不會造成這些問題,但內心的魔鬼是無處不在,很難杜絕的,所以情況還是會持續不斷的發生,我猜下一步應該是到那些中國民企股票,因為高利貸的誘惑實在太大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