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眨眼CEO 亞洲私募基金女王 一個受困軀體的靈魂,翻轉厄運的故事

2016-03-04  TCW

她,打造亞洲最大綜合私募基金,資產規模2千多億元,有頂尖學歷、成功事業、銀行家另一半、可愛的兒子……

卻在這樣的人生顛峰,命運對她開了一個殘酷玩笑,她在公司開會時突然昏倒,一瞬間,從天堂跌入地獄。

她癱了,全身只剩下眼皮能動,但,為了家人,她努力不懈;用眼皮跟外界溝通,衝破無助的軀體,她要證明:「我的勝利人生,才正要開始。」

在香港一次開會中,她突然昏迷,只剩眼皮會眨天之驕女,重摔谷底

這是一個極為困難的採訪,是我記者生涯二十多年來,從沒遇過的。

「A、E、I、O、U……」眼前的採訪對象,頸部以下癱瘓,不能言語,只能透過眼皮,一個字母一個字母,緩慢的拼出英文單字。

病前,打造兩千億規模創投公司

她是王樂怡。

曾經,她是天之驕女,擁有能讓全世界女人羨慕的一切。

她擁有頂尖學歷,美國名校史丹佛大學、哈佛MBA畢業。

她事業如日中天,曾任職美國高盛集團商業銀行部營運長;十年前,她與兩位好友,在香港創辦亞洲規模最大的綜合私募基金Asia Alternatives(簡稱AA),並擔任總經理。目前AA總資產規模高達六十五億美元,約新台幣兩千多億元,舊金山、北京、上海都有辦公室。

她的父親是台灣創投教父——怡和創投集團董事長王伯元:她的先生——印度裔卡畢爾.密斯拉(Kabir Misra),是日本軟銀集團(SoftBank)創辦人孫正義的左右手,擔任軟銀私募基金的負責人,也是孫正義派駐阿里巴巴董事會的代表。

她有兩個活潑可愛的兒子,也熱愛旅行、美食。「這幾乎是完美的人生,」她的爸爸說:「她教育程度好,嫁的丈夫又好,有小孩、有事業,朋友那 多,大家都喜歡她。」

病後,小兒子沒聽過她說話但,六年前的一天,她突然倒下,在香港辦公室開會中,因頸部動脈剝離而昏倒,昏迷三天後,第四天醒來時,頸部以下完全不能動。猶如法國《ELLE》雜誌前總編輯《潛水鐘與蝴蝶》故事翻版,迎接她的,是一個身體的牢籠,一個癱瘓的人生,全世界沒有人會羨慕的慘況。

當時,大兒子四歲、小兒于才出生四個月。六年來,小兒子沒有聽過媽媽的聲音,他常常問管家:「媽媽為什麼不能動?」

她眼睜睜看著兒子長大,卻不能喚他、抱他、親吻他。

「這就是命吧。從那時候最好的狀態,掉到最壞的狀態,」六年後才願意開口談女兒的王伯元,如今回想當年的事,仍然數度說不出話來,「唉,我不想談……。」

但她不甘心沉浸在最壞的狀態,縱使全身只剩眼皮能動,意志卻因此更強大,她用盡全力,要抓回完美人生。她每天復健,做到滿身大汗,重複失敗、疼痛大叫,卻沒放棄。六年過去,如今手指能動,能坐、能稍微站立。

一年前,她回公司上班,每週一天,用眼皮參與公司投資決策;她參加小孩學校活動,定小孩讀書計畫;也指揮十五個兼職看護,定績效考核表。她大膽寫下「快樂清單」,開始旅行,陪孩子去樂高樂園、迪士尼樂園;她也看電影、吃最愛美食,即便得切得細碎,才能吞嚥。

今年二月,她在病後首度重回六年前倒下之地——香港,參加自己創辦的AA總公司成立十週年活動,與上百位好友同事見面,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也參與其中。此行她也返台參加上百位親友的家族晚宴,並接受本刊獨家訪問。她更花兩年時間,出版英文書籍《Reflections on A Changed Life》(暫譯:我那被改變的人生),書中文章,是她花兩年時間用眼皮寫成的,對於未來,她這樣說:「多數人把(我的)勝利,定義為能行走;但,對我來說,勝利代表的,是快樂。」

「我想像(有一天)能飛到巴黎吃馬卡龍,或是到峇里島游泳。我整個世界大開,我可以預見自己做到每一件事,我的勝利才要開始。」

而,她更希望,有一天她能用雙手,緊抱兩個心愛的兒子。

「人們對你,就像是你沒大腦一樣」尊嚴,一夕瓦解

那是王樂怡腦中風前的最後晚餐。

「誰知道我的最後一餐,會是跟這四人一起吃飯?」王樂怡在《我那被改變的人生》書裡,描述出事前那一晚。

那夜,她在香港一家名叫「阿里郎」的韓國餐館,跟兩家私募基金的負責人,吃著韓國烤肉、喝著燒酒,當時她全家住在香港,這在外資圈是很平常的一頓晚餐。

隔天,她在香港辦公室開會時,突然中風昏倒,立即被送往香港知名公立醫院瑪麗醫院急救,昏迷三天後清醒,轉到美國舊金山灣區醫院治療。

她清醒後發現,自己竟然成為意識清楚、不能說話只能躺在床上的癱瘓病人!醫學上稱為「閉鎖症候群」,仿佛一個與外界斷鏈的靈魂,被禁錮在不聽使喚的軀體裡,心靈黑牢讓她痛苦不堪。

那年,她才三十九歲,正攀向高峰。

發病前兩年,她和另外兩位華裔女性成立的AA創投,在金融海嘯期間募到第二支基金,金額高達九億五千萬美元,約新台幣三百多億元。專門報導私募基金動態的專業期刊《PEI Asia》,將她們列為年度風雲人物之一,「在金融海嘯中,她們創造了話題。」該雜誌這樣描述。

如今,AA管理的資產高達六十五億美元,約新台幣兩千多億元,十年間成長了十一倍,是亞洲最大的綜合私募基金。

她熱愛美食,卻失去咀嚼功能

王樂怡在同學眼裡,是一個聰明、認真又會玩的學生。她在史丹佛大學主修經濟及國際關係,但她卻連高等微積分、物理、量子力學的課都修;她除了英文母語,中學時回台北學了中文,還會說法文、日文。

她熱愛工作,丈夫形容她是「工作狂」,只要忙起來,就會一直不停的工作,「她可以整天都不用上廁所,連休息一分鐘也不願意。」

她熱愛美食、美酒,鵝肝醬、馬卡龍,還曾跑到巴黎的米其林三星餐廳當實習生,甘願被主廚大吼,也要窩在廚房學做佳餚。美食主義者,卻一夕問被奪走了咀嚼吞嚥的能力。

「誰會知道,隔天我就變成又啞又四肢癱瘓,只能用眼睛打字的人?」「如果那是你最後一次自己進食,你可曾想過那一餐會是什麼?」她永遠記得那個她能獨立自主決定一切的夜晚。

她昏迷後醒來,人生變調。食衣住行樣樣得靠人協助才能完成,不能說話、不能坐、不能站、不能吞嚥,吃飯得先將食物打成泥,用長長的胃管將一團泥打進胃裡面;洗澡、更換內衣褲、包尿片,任何一件小事,都得依賴看護,才能讓生活繼續。

長達半年時間在醫院復健,她心情跌到谷底,得看心理諮商,吃藥抗憂鬱症;王伯元擔心女兒,每個月赴美國看她,調動大批親友員工,輪流到美國陪伴她,先生卡畢爾也向孫正義請假一年,照顧她和兩個兒子。

中風前,王樂恰將公司、家庭處理得井然有序,「她很聰明,條理分明,」卡畢爾形容她,「她會處理所有的事情,她每件事都會安排好,而我只要人出現在那裡就好了,我什麼事也不用做;而在那(中風)之後,我得負責大部分的事情……。」他回憶全家最低潮的那一年。

她思緒清晰,卻連跟看護抗議都難

沒有尊嚴,讓她深深痛苦。

「人和動物之間,差別究竟在哪裡?」因為,「人們對你,就像是你沒有大腦一樣,」她用眼皮眨出這些話。這是閉鎖症候群最難適應的事情,因為他們心智清晰,卻無法表達。

「不要把我當成動物,或是沒有生命的物體,」有時,她想跟看護抗議,但,她有話卻說不出口,無法表達自己的看法,「當你被擦拭時,也就失去了獨立性和自己原本的身分。」她說。

「出於自私,我真希望我就這麼死了,」在長達一年的低潮期中,她曾有過死亡念頭,但,她連求死都難。

意識清楚,卻無法表達的痛苦,深深折磨著「閉鎖症候群」患者。二〇一二年,一位英國閉鎖症候群患者,向法院請求「安樂死」卻遭駁回。他七年前罹患閉鎖症候群,神志清醒,但脖子以下癱瘓,無法說話,七年來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於是他向高等法院遞狀,要求讓幫他安樂死的醫師,能免除謀殺罪名,但遭法院駁回,他聽到判決後激動大哭,「法律要把我打入沒尊嚴且悲慘的生活煉獄,」他在判決後拒絕進食,一週後因肺炎過世。

這種一心求死的心情,王樂怡也經歷過:「喔,我多希望他們用了heparin(抗血栓劑,防止血栓擴大),也許能減輕傷害,也可能殺了我::任何情況都好過現在這樣。」

在最低潮時,她甚至一度對信仰的基督教產生懷疑,「為什麼是我?為什麼這件事會發生?信仰既給我希望,同時又如此不足,萬能的救世主為什麼不能治癒我?」

跟管家競爭小孩的愛,總感覺被撕裂母子,失去對話

「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

身為基督徒的王樂怡相信,上帝旨意若能在人間實現,那人間就是天堂。

但,她卻離這天堂很遠。這條通往天堂之路,是由荊棘鋪成的。

孩子是鮮花,也是荊棘,是她的最愛,也是最痛。

原本理所當然的媽媽角色,在生病倒下後,被管家取代。賴瑞(Larry)原本是她的秘書,後來成了她的管家,每天來家裡上班,同時也照顧兩個兒子。

小兒子Caillou跟賴瑞非常好,好到讓身為媽媽的她忌妒,當她看到賴瑞帶著小兒子嘗試新事物時,「我總是感覺被撕裂,因為他會記得的是賴瑞,而不是我,我希望Caillou能經歷一切,但自私的,我希望和他一起經歷的是我。」

「 Larry是我的管家,他是我的聲音、我的手臂、我的腿。我非常感激,卻也忌妒他。他做得越好,越彰顯出我的無能;同時我也把他視為對手,要和他競爭我孩子的感情。」

有一次,她和小兒子一起看動畫電影,但小兒子卻要賴瑞陪,而不要媽媽,「我為孩子們高興,但為自己悲傷,」她用眼皮記錄了內心感受。

兒子總問大人:媽媽會不會好?

小兒子從沒聽過媽媽說話,從沒看過「會動」的媽媽;大兒子Ton Ton對自己四歲前的媽媽記憶很深,很懷念「會動」的媽媽。

照顧王樂恰三年的看護Lala說,隨著兩個孩子長大,他們總會問一些關於媽咪的問題,大兒子會分享和父母住在香港時的快樂回憶,每當醫生、朋友來到家裡,他都毫不遲疑的問每個大人:「媽媽會不會好?」

一旁的王樂怡,聽到大兒子這樣問,就傷心流淚。

小兒子也常讓她淚崩。他非常外向,什麼都不怕,他會當著媽媽面前問:「為什麼妳要坐輪椅?」「妳什麼時候可以說話?」

他一想到什麼,立刻就問,這些問題讓王樂恰哭泣。但,她還是拼出最好的答案,「她總是和孩子們保證,媽媽非常努力的朝康復邁進,」Lala說,得到媽媽的答案,孩子們才滿意。

兩個兒子也告訴Lala:「我知道我媽媽很努力,我都可以聽到她在復健室裡(因肌肉拉扯)尖叫。」

在妒忌、傷心、盼望交織中,她努力保持理性,盡全力維護跟孩子的感情。孩子們會跟媽媽出去,看電影、逛遊樂園,或簡單的出去走走,他們會坐在媽媽的大腿上,甚至為了輪到誰坐吵起來;他們睡覺前禱告,拜託上帝幫助媽媽康復,他們知道自己很幸運,還能有媽媽在身邊。

但,考驗如利劍隨時射出,不只是親情的刀,還有員工的刀。

看護偷跑事件,也在她家上演

中風後,看護變成她的聲音,最親密的代言人,但,她卻無法控制或挽回他們,例如一次最令她痛苦的「背叛」。Dibya是她住香港時的傭人,認識中風前的她,她認為。Dibya認識她的全部,和別的看護不同,因此非常在意她。

「我的新世界是輪椅出入口、是殘障停車、電梯和私密空間……,他們不了解真正的我,我遠遠超過我的失能。我的情況是讓我能優先停車,僅此而已。」她渴望身邊的人了解真正的她,而Dibya是少數人之一。

但,Dibya卻在一天夜裡偷跑,對她打擊很深。「我感覺我的世界都被摧毀了,其他的照顧者沒有人認識中風前的我,對他們來說,我不過是個啞巴的癱瘓者。」

長期照顧重症患者的壓力,無法用金錢或情感來彌補。這種殘酷的戲碼,已在全球成千上萬的家庭裡上演,儘管王樂恰的經濟條件比別人好太多,還是難以逆轉人性。

曾經,一位照顧她四年的看護,王樂恰讓兒子跟她兒子一起過夜,原以為這位看護最有同理心,但還是不告而別。

「我不過是她可以轉身走開的工作,」她認清,自己必須更堅強:「我只能依賴我自己。」

縱使認清現實,人際關係的不安全感,仍深深籠罩著她。

她的另一半卡畢爾,跟我們分享一件事。他們夫妻都在創投界,兩人的朋友完全重疊,但王樂恰生病後,全家從香港搬到美國加州,卡畢爾因為工作關係,認識了一些新朋友,王樂恰卻不認識,當她知道後,大哭十五分鐘以上。

「她說,她了解到我們的生活不再相同,出現了差異。」卡畢爾坦言。

又例如,兒子同學的爸媽,不認識以前的她,對待她就像一個病人一樣,這也讓她很不好受。

新的人際關係讓她感到挫折,為了尋找自信,她計畫了今年二月的亞洲行。

她每天積極復健,跟疾病賽跑,有時,挫折卻如影隨行。

王樂恰兩年前照了CT掃描,結果顯示她的假性動脈瘤正在變大,讓她害怕:「我這麼努力活著,結果還是可能死去。」所幸,最後發現那是誤診。

這件事,讓她了解到必須更警覺照顧自己,而且,絕對不能放棄。

她的情緒控制也常出現問題。

有一次,她在教堂聽講道,突然停不住大笑,最後卡畢爾和看護安妮,不得不把她推出教堂。又有一次聽歌劇,她大聲哭泣,看護也只能帶她離場。

她想改善這情況,一天吃三顆藥控制憂鬱情緒,「我想這是免不了的,不過她(現在)開心的時候比不開心的時候多,這個是關鍵。」卡畢爾說。

如今,她仍經常自問:「如果上帝不會治好我?」她還是會感到恐懼,但更多時間,她相信:「祂的國度沒有苦痛、沒有死亡,沒有眼淚,我不會中風,每個我愛的人都會在那裡,我的恐懼會一掃而空。」

每天寫一篇》她的為子祈禱文,連理財都教

王樂怡很重視和兩個兒子的溝通、教育,為了讓兒子明白媽媽的期待,她每天用眼皮寫下為子祈禱文,讓孩子在睡前讀。以下節錄片段。

親愛的主,請告訴TT(長子),我們不會在客人面前處罰他,因為這會使他難堪,我們享有同樣的尊重。

如果在客人來訪時甩門,我們會懲罰你。還有,鞋子要放在玄關,如果你不想找不到你的鞋子,就要把鞋放好,否則我會藏起來。

你現在也有銀行帳戶了,要好好利用,因為你可以從帳戶賺到複利。例如,如果在戶頭存進一百美元,一年以後可以拿到一百零三美元。兩年以後,你可以拿到一百零九美元,三年後一百二十七美元。

當你要買需要的東西,應該找尋最便宜的價格,不要浪費。要常常檢查你的利息有多少。奉主的名求,阿們。親愛的主,請告訴Caillou(次子)知道打人是罪惡的。對於打人或戲弄,我會一視同仁不警告就處罰。

我愛你,也正試著讓你加入籃球隊。你和大家都相處融洽,不過應該要像TT一樣,找個跟你一樣大的好朋友。請告訴Caillou,接下來兩個星期,我會因為復健很忙……。我每個月會有兩星期接受Neuro-IFRAH(復健治療)。

記得要把治療當成是(我)去上班,我做這些都是為了你,我希望有一天能把輪椅丟掉,能夠抱抱你。奉主的名求,阿們。 (整理.賴寧寧)

上班、旅遊、陪兒子讀書,更鼓起勇氣參加同學會!修復,不眠不休

「我不變的特質就是不屈不撓。」王樂怡說,「為了復原,我不眠不休。」

持續復健六年,現在的她,拇指能動,能坐,也能稍微站立。更令人驚奇的是,有一次,朋友Betty要從她加州的家離開時,她竟然發出一聲緩慢卻非常清晰的「Bye!」

「那是我幾乎三年來,第一次聽到她說話,她的臉上露出驕傲與喜悅,但我猜她更得意的是,把我嚇得驚魂未定吧。」Betty說。

不止身體情況改善,她也努力掙脫心靈牢籠。

相較於許多重症者不願見到以往好友,她參加大學同學會,飛到香港台灣見老同學、老朋友,重新和過去的人際關係接軌。

史丹佛同學會那個週末,改變了她

看護Lala回憶,有天她收到一封信,是史丹佛大學邀請她參加畢業二十週年的同學會,當Lala把內容讀給她聽時,她很快就說不想去。

因為不去,她做了一個同學會網頁,讓大家知道,也許她可以參加下次聚會。

六個月後,有一天,Lala在王樂怡的房間時,她拼出她的最新決定:「我想去參加同學會。」

Lala非常震驚,沒想到她會改變心意,當時距離同學會只剩一週。

那天Lata休假,她自告奮勇同去,因為她知道那對王樂恰多麼有意義。她準備了四盒面紙,猜測王樂怡會看到很多舊識,必須解釋她發生的事,可能會觸動情緒,大哭一場。

王樂恰準備一本相簿,裡面有她、先生、小孩,還有一頁說明她從史丹佛畢業後所做的事。

當她們到達同學會,Lala把相簿交給每個來問候的同學,出乎Lala的預料,王樂恰完全沒哭,她透過Lala跟每個人聊天,大家對待她就像從前那個「宿舍的王樂怡」一般。

「我覺得同學會的那個週末,改變了王樂怡,朝適應她的新生活邁進,這證明了她還是跟以往一樣,還是那個外向的人。」Lala說。

她的外貌也開始改變,最明顯的,是彩色指甲,「指甲,是我靈魂的倒影。」

每隔四個星期左右,美甲師會到她家,一開始,她只要求塗上透明指甲油,腳趾塗上紅色。後來,她的指甲有粉紅色、綠色、橘色和紫色,「我的靈魂被稀奇古怪、樂趣、喜悅所占據,」她要跟晦暗的世界告別。

仿高盛用KP-管理員工

她更用眼皮管理一個家、一間公司、一個龐大的基金。

許多人好手好腳做不到的事,她卻用眼皮完成,關鍵在於邏輯力與意志力。她有十五個看護,輪流照顧她的生活起居,她模仿曾任職過的高盛集團的績效考核表,訂下管理看護的KPI表格,每年年終進行績效考核。

她將看護分兩類,能幹型的看護,能夠精準的幫她表達意見,就擔任她的翻譯官、發言人,陪她到公司開會、出席公開場合,幫她收發E-mail。像本刊為求證一張她與希拉蕊的合照,發E-mail到美國給她,三小時後收到她的回覆,一般人的回信速度,都不見得比她快。

溫柔型的看護,則負責調理健康食物、餵食、給藥,協助她料理家務,照顧她也照顧孩子。

提到照顧王樂恰的感想,Lala說:「雖然我只認識癱瘓後的她,但,我發現,她從未讓自己的身體障礙,來阻礙她想要完成的目標。」「雖然她不能說話,但,總是會拼字給我,告訴我哪裡做錯,或是告訴我她要怎麼做。」

她用眼皮陪大兒子讀書。

Betty形容,在週末,Ton Ton很有耐心的一字字將故事念出來給媽媽聽,他看著媽媽的眼睛,等媽媽眨眼認可了,才會翻到下一頁,「那是一個珍貴、親密的時刻。」Betty說。

她每天用眼皮寫下為子祈禱文,入睡前讓孩子在身旁一起讀,藉此教導孩子規範。例如一篇為十歲長子所寫的祈禱文,訂下手機使用規則:

一、不能在手機上玩遊戲。

二、不能玩社群媒體。所有的大學和企業都會查看你的臉書和Instagram,有可能對你不利。

三、不能邊走邊玩手機。

四、可以看YouTube,但必要時我會查看你的搜尋紀錄。

五、照顧好手機,不要弄丟或摔壞。

如果你能遵守這些規定並好好照顧弟弟,我會考慮明年生日為你換一支更好的(手機)。

她教孩子如何用銀行戶頭賺取複利(詳見第一百零五頁為子祈禱文),也用眼皮做投資決策。

每週上班一天,參與投資決策每週一天,她到AA的美國分公司上班,參與公司投資決策,透過看護表達看法。輪流陪她上班的看護有三位,都須簽訂保密契約,以免公司決策外洩。她透過看護回E-mail,內容就像她在說話一樣;她也透過眼皮,跟好友Betty聊遍所有話題,對每件事都有強烈意見,如果與她意見不同,她會眨一個「白眼」回給好友。

「最近兩年,我在樂恰身上看到一個新的改變,」Betty說,她過去總是完美主義,試著取悅每一個人,現在她只關心對她重要的事,她的親人朋友,她不再被別人的期待所困。

「當我想到自己,總是浮現出一個不能說話的癱子,這是當我中風時,醫生下的診斷,但,我知道我的中樞神經並沒有被切斷,我只是肌肉纖維虛弱、神經訊號虛弱,當我想到這點,我學會避免(替自己)下標籤。」

「我不是癱瘓,只是虛弱。」王樂怡這樣定義自己。

我的勝利,才要開始!

「啊啊啊……」迄今我忘不掉這個哭泣的聲音。

那天,採訪王樂怡最後,我問她,有沒有話要對爸爸說?她突然激動起來。

她一邊流淚,一邊對著旁邊的看護眨眼,看護代替她說出想對父親說的話:「謝謝您常常飛來(美國)看我,謝謝您為我所做的一切。」

父親與丈夫,是王樂怡生命中兩個最重要的男人,尤其在她中風之後。

她在香港中風清醒後,由於香港、台北兩地的居住環境,對殘障人士並不友善,王樂怡全家搬到美國居住並接受治療;這六年來,王伯元成了空中飛人:「我都成了華航VIP!」

王樂怡的母親在她十五歲時過世,王伯元「同時是父親,也是母親」,他一手帶大兩個女兒,父女感情很深;尤其王樂怡和爸爸都在創投業界,「我們同時是生活上、生意上的好夥伴,」他的一篇給女兒的信中這樣說。

女兒中風,王伯元如椎心之痛,他透過書信寫著:「也許妳不知道,從妳生病那一天起,幾乎沒有一刻不想到妳。

我向上帝祈禱,希望我能代替你受所有的苦……。我找遍所有專家名醫,希望有治癒的方法,我從未放棄找尋新療法來幫助妳痊癒。」

「你擔心女兒的婚姻關係嗎?」我問。「那是我第一年最擔心的,後來就不擔心這問題了,」他說。

「我最擔心的,是她身體的問題,因為,中風一次的人,很容易中風第二次,第二次中風就很危險,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

即便女兒復原情況不錯,王伯元依然憂心忡忡:「那是復健,那個病因還在啊。」他內心最害怕的,不是女兒的婚姻,而是維繫一切最根本的,生命。但婚姻對於王樂恰,卻是重要支持。她的先生卡畢爾這次陪同回台灣,接受本刊採訪時說:「除了生病第一年,我不覺得她跟以前有什麼不同。」

她生病後,兩人一樣為了孩子吵架,卡畢爾把她當成與過去一樣的妻子,「(我們爭吵)都跟孩子有關,例如她希望他們少看一點電視,還有不能喝可樂,不能吃玉米片。」

我問卡畢爾:「她曾經要你離開她嗎?」他立即回答:「沒有。」

頓了一下,他解釋:「她絕不會說『你可以離開我』,因為這就表示她投降了。因為這是這場戰鬥的一部分。」這是他理解的強悍妻子。王樂恰倒下後,卡畢爾對她說:「我們需要妳活著來照顧孩子,來經營我們的家,妳要好起來。」

回應家人的期待,她奮鬥不懈。她詮釋「勝利」對她的意義:「勝利對我來說,不過是個開始,現在要談怎麼做,而不是結果會如何;我可以預見自己做到每一件事。」

「我的勝利,才要開始。」

撰文者賴寧寧、吳和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212

hw 兄論意馬國際(585)值博率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t=52763&sid=61088e10cda59e6b15cd2f85cb587b62


始終係動畫, 票房往往於部影片係咪一家大細, 輕輕鬆鬆. 如果 Astro Boy 係 Final Fantasy 既路線, 咁就..........




至 於值唔值得博, 我唔識答你. 不過有一班人已經洗濕左個頭, 焗博, 部 Astro Boy 十月要上, 家陣係最後期, 唔再 pump 錢既就煙消雲散, 所以年底前應該唔會 "汁笠" 既. 不過日後仲會唔會係動畫公司定係變身做殼就好睇 Astro Boy 啦.

不過數就可以咁計:

呢個係全球動畫片既票房
http://www.the-numbers.com/movies/serie ... mation.php

記得佢地講過, 一部電影, 7除8扣之後, 總票房既15%可以入到制作公司. 而之後一年內既 DVD 收入可以係票房收入既 30-50%. 即係話, 如果全球票房係1億既話, 1年內既總收入就有1.3億至1.5億.

睇 返佢地既半年報, CG 既投入已經有 8200 萬美金, 加埋好粗糙咁睇左佢最近既 financial plans, 估計成部片要投資1億至1.2億美金 (配音個幾個名都唔少錢). 即係話, Astro Boy 全球要收 4.4 億美金 (票房比例大約係3.4億左右) 就可以打和. 睇返上面條 link, 歷史上只有23部收到呢個 range, 當中有功夫熊貓. Final Fantasy 當年只收 8500 萬美金, 不過 Sony 有齊所有版權, 淨係賣 game 都補返哂.

另外可以考慮既係:
1. 檔期 - 10月尾
2. 導演 - David Bowers 上一部係 Flushed Away
3. 發行 - Summit, Warner Bros - 咁美國應該可以上到 4千個 screens


有人反駁:


阿飛:

我諗製作公司無理由只收15%的票房,否則無人拍片了,應該是35%.

.........自九五年至今,市場上三維電腦動畫之平均票房均達三億元,以《忍者龜》是次分帳模式為例,約五成票房收入需與戲院商對分,其餘三至三成五收入則為銷售費用,再扣除約三千至三千五百萬元之宣傳費用,則為意馬國際於《忍者龜》一片中可獲得之票房收入。


....


另外,美國,與非美國的票房,大約各佔一半,再加上DVD的收益,應該不是咁悲哀的.

按照忍者龜的經驗,在電影上映之前,股價都穩陣.即係話,上映前炒憧憬,股價會炒上先,票房得唔得,將來才知.由於阿童木在十月底才上畫,現在可炒一轉.





補充資料: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225/LTN20090225004_C.pdf


董事欣然宣佈採納一項全面計劃加強本公司之財政狀況,以為完成預定於二零零九年十月二十三日公映之本公司現有動畫電影項目阿童木提供所需資金。


該計劃包括向新投資者及╱或現有股東籌集額外資金。於本公佈日期,本公司估計約需25,000,000美元完成阿童木。

同時,本公司已取得多項金額最多16,600,000美元之過渡信貸融資建議。本公司已就其業務動用部分有關信貸,藉此穩定業務短期之運作。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15/LTN20090515515_C.pdf


委任新副主席、營運總監及財務總監。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27/LTN20090527582_C.pdf


墊款股東以17.5仙把債轉股,另外亦4供1,每股25仙,集資1億,包銷商為國君,分包銷商為股東之一的永菱通。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617/LTN20090617424_C.pdf


批售1.3億股,並儘最大努力基準批售1億股,每股44.1億,最多集資1.01億元,分包銷售又是國君。


本站關於意馬的新聞:


http://realblog.zkiz.com/searchresults.php?ownerid=10&searchtext=%E6%84%8F%E9%A6%AC&Submit=%E6%90%9C%E5%B0%8B


上週壹仔報導: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8777


本土動畫製作公司意馬國際,這一年內連番供股配股,但旗下電影《阿童木》仍未夠「水」埋尾,而這套以「中國史上最貴投資動畫」為賣點的電影,製作費已花了超過五億港元!

一手炮製這個爛攤子的,是廿六歲便擔任上市公司副主席的太子爺高偉豪,他將意馬變成自己的大玩具,任意揮霍,結果愈玩愈大,最後連江山也要拱手相讓予永菱通的洪錦標及上海姑爺羅康瑞。公司連番抽水,這兩位新主人看似無奈,其實心中亦有盤算;最終目標是將公司賣予美國片商,期望可以刀仔鋸大樹。

今年十月,製作時間長達三年的《阿童木》將作全球公映,但今年初已辭任意馬主席的高偉豪,隻留任創作總監,公司宣傳時隻能靠邊站。今年三十一歲的他,畢業於美國加州州立大學財務管理系,不過他未有學以緻用,七年前隻有廿四歲的他回港,便到父親高長昌的上市公司寶途坐鎮。

寶途本來從事聖誕樹業務,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偉豪抱着滿腔熱誠改革,一心將公司轉型,開發當時屬「尖端」的動畫業務;為遷就孻仔,高長昌亦全力支持,把聖誕樹業務出售予私募基金,「寶途」這個殼則留給兒子「大展拳腳」。高偉豪曾多次對傳媒否認自己是漫畫迷,以淡化其玩票形象,但據公司前高層透露,高偉豪實為大細路一名,非常貪玩。

「佢好鍾意漫畫,喺公司返工,西褲袋口位都不時夾着《龍虎門》等漫畫。」意馬前高層說。年少氣盛的高偉豪,在入主意馬初期已揚言,要與美國著名的製片商夢工場和Pixar爭一日之長短。

買起海洋公園

高偉豪的雄圖大計,還包括買起海洋公園。「佢話要以呢個本地品牌進軍世界,喺各地搞主題公園,要同迪士尼睇齊。」 當時公司的資深管理層,對這名剛入主的o靚仔都不屑一顧,認為「由細都睇住佢食奶嘴」,後來有人以政府會幹預他收購海洋公園為由,打斷了高偉豪這個夢想。

個性直率的高偉豪,又會因「合眼緣」而提攜新人,不理年資、級別,一開口便加薪百分之五十。「佢知道有同事家中面積『僅』一千呎,仲話『太細』,要代他換三千呎住宅做福利,直頭人事部也嚇傻。」該名意馬前高層說。年報內披露,公司除了持有市值三百萬的會所債券外,○七年意馬添置汽車就花了四百六十多萬;高偉豪亦曾打算以高價打造與公司名相近的車牌,還要「入公數」,結果被當時的財務總監謝志文阻止。

與此同時,高偉豪又奠定公司的 發展方向,即以本地薑的低成本製作,對撼美國Pixar及夢工場動輒億元美金的動畫,開拓全球動畫市場。頭炮是以三千萬美元製作成本,標榜以「平、靚、 正」搶灘的電影《忍者龜》。○七年,《忍者龜》上映,全球票房大收約一億美元,隻可惜當時屬新牌仔的意馬,與發行商華納兄弟所簽的條款,是以一次過賣斷電 影版權形式賣片,其後《忍者龜》的影碟及產品賣出,意馬亦未能分大錢,隻能收回成本。

《阿童木》燒銀紙

不過,《忍者龜》票房,卻強化了太子爺的雄心壯志,成為其下一部作品《阿童木》電影大肆燒銀紙的動力,將意馬推向深淵。

高偉豪為求高質素的動畫,特意找來曾任美國電影公司高 層的Douglas Esse Glen,與他一起任聯席行政總裁。○八年度,Douglas Esse Glen的董事酬金就有八百六十多萬元,他則領取三百五十萬元。高偉豪除了保持香港總部原有的四百多名動畫師外,更加強美國洛杉磯工作室的生產線,聘請百 多名美國名牌動畫師;個個製作人履歷不凡,粒粒動畫界巨星。據知,這些動畫師身價比香港本土IVE畢業的動畫師貴足十倍,平均年薪要一百萬港幣;意馬○八 年度單是職員薪金開支已達一億八,結果截至去年九月底的業績顯示,半年營業額隻有一百五十萬元。而意馬每月開支竟達三千萬元,○三年至今共蝕四億四千萬 元。

本刊向前意馬財務總監謝 志文查詢,他不諱言曾提議以合約形式聘用美國 動畫師,但遭否決,更表示意馬現時與他們起初所計劃的方向已有很大出入,「當初以每套動畫三千萬美金成本為目標,但後來美國人手的開支愈來愈大,根本超出 預算。」謝志文更以足球明星作比喻:「一隊波個個係C朗都未必會踢得好同贏,多『名牌』就多意見。」

羅康瑞襟兄拉入局

直至今年初,意馬缺水問題開始暴露,須要配股及供股救亡。有股壇高手之稱的基金經理洪錦標,於○五年已透過旗下基金(Winnington) 永菱通投資意馬,現更乘意馬弱勢增持,由早年五千萬至現時已合共斥資約兩億五,現持股量為百分之二十三點九九,屬第二大股東。上月尾意馬宣布,以每股兩毫 半作四供一供股。是次身兼包銷商的他,加埋所持有價值一億三千萬元可換股票據,便有機會超逾持股百分之三十三點八八的高偉豪家族,成為意馬最大股東。公司今年二月已重組管理層,高偉豪辭任主席一職,由曾任裏昂證券的Richard Arthur Witts 擔任,前嘉禾娛樂董事總經理的潘從傑為公司副主席。

羅康瑞去年亦應老襟洪錦標邀請,斥資七千八百萬元入股意馬,半買半送之下取得意馬百分之十二點一四股權,成了意馬的第三大股東。早前他曾向傳媒表示,自己未決定供股與否。洪錦標旗下的Trophy地產基金,對羅康瑞國內的地產項目相當捧場,其基金先後入股在上海及重慶的地產項目。

不 過最近意馬國際大股東Sunni International(由高氏家族持逾五成股權)內的小股東,卻入稟法院要求禁止「贈股」予羅康瑞。其中一名原訴人,持Sunni百分之三股份的林 百堅說,已持股十多年,對高氏家族控制的Sunni「贈股」予羅康瑞,事前毫不知情:「Sunni 這間公司得一名董事,就是高偉豪。在一人董事局下,有人召開會議,左手同右手傾掂數就通過動議,並無諮詢其他股東。」

一鋪定輸贏

被踢出意馬董事局的高偉豪,家住跑馬地樂景園豪宅,閒時仍愛玩車,他有七車在手,當中三架屬跑車。上年五月便曾涉嫌醉酒駕駛被捕,其價值高達四百多萬的599型號法拉利,連人帶車打了兩個筋鬥撞向石壆,以緻嚴重損毀。

即使意馬連年虧蝕,高偉豪亦無憂,事關意馬前身寶途,○二年將聖誕樹的業務以十一億元出售予高長昌及凱雷基金,手持寶途超過六成股權的高氏還可以獲派特別股息逾五億。據高氏父子的身邊人透露,「賣盤嗰陣高氏分咗五億,當年老爺回購隻花了三億!咪當留番兩億散紙俾個仔發展玩吓囉,就算輸咗都夠佢哋食幾世!」喪失公司話事權的高偉豪,現在閒時會與六歲和四歲的兒子出海,享受家庭樂藉以療傷。

熟悉意馬的管理層不諱言:「意馬而家係靠《阿童木》一鋪定輸贏,票房一掂就揚眉吐氣,市值急升,但一唔掂,就要靠洪生頂住喇!」而洪錦標及羅康瑞的最終目標,是將公司整間賣斷予美國片商,賺取以倍數計的回報。

意馬變身「吸水」魔王

1983年:高長昌創立寶途,專門生產塑膠聖誕樹,並於1999年上市。

2002年:高偉豪加入寶途後,公司把聖誕樹業務出售,並轉型為動畫事業。

2003年:受聘美國夢工場,為13集連續劇《Father of the Pride》提供電腦動畫製作服務。上半年電腦動畫收入僅$170萬。

2004年:高偉豪擔任意馬副主席,公布全年業績由盈轉虧,蝕$1,958萬,年內分別進行了兩次供股及配股,集資約$1.28億。

2005年:宣布全球發行《忍者龜》電腦動畫電影,同年發行可換股票據,洪錦標以$5,000萬入股,成為集團第二大股東。

2006年:授出購股權集資$1,364萬,同年九月宣布開拍《阿童木》。

2007年:年初配股集資$4.26億。《忍者龜》上映票房理想,但因以賣片形式賣斷予發行商華納兄弟,隻收回製作費約三千萬美元。 年尾再發行可換股票據,集資$1.2億。

2008年:高偉豪擔任集團主席,三度配股,集資共$4.16億,當中,羅康瑞以$7,800萬入股另再獲贈股份,「半買半贈」形式入主成第三大股東。

2009年:年頭傳出財困,員工遭拖糧,高偉豪辭任主席,公司四度以可換股票據、過渡信貸融資、供股以及配股形式等集資共$4.4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67

新加坡龍籌造假-中華環保科技、峻煌生化科技(補充韓風先生的文章)


昨天,匿名人告訴韓風先生的文章的公司並不是指這家金迪科技,經多方查證後,海峽時報的文章,實是指以下的文章。


韓風先生文章如下: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8030


海峽時報原文如下:


http://www.asiaone.com/print/Business/News/My%2BMoney/Story/A1Story20090505-139444.html



The case of the DWINDLING STAKE

SINO-ENVIRONMENT Technology Group founder Sun Jiangrong has put the entire company in jeopardy as a result of excessive borrowing.

The waste recycler shocked investors with a belated disclosure last week that Mr Sun, also its chairman, had pledged his entire 56.3 per cent stake in the firm as collateral for a loan in August 2007.

That was 10 months before the company launched a $149 million bond issue in June last year. Back then, it gave bond-holders the option to get their money back should Mr Sun fail to keep control of more than half of the company's outstanding shares. This option now threatens to undermine the firm financially, as Mr Sun has lost control of the company. Bond-holders can now ask for their money back.

His stake had been whittled down from 56.3 per cent to 6.23 per cent as the lender - Stark Investments - took possession of the shares and force-sold them on the open market. This was after Mr Sun defaulted on an outstanding $65 million he still owed Stark which was to be repaid in February.

Traders were unnerved by the company's belated disclosure of the situation, following a query from the Singapore Exchange. The company explained that it had not been informed of the share pledge - when Mr Sun first pledged them to Stark and again when the bonds were issued.

Surely, if the board had been aware of Mr Sun's loan arrangement, it would have scrutinised the term-sheet of the bond issue more carefully before allowing the company to proceed, traders noted.

Its independent directors included former MP Goh Chee Wee, Dr Wong Chiang Yin and Mr Pan Jinquan. Former chief financial officer Tan Tar Wuei, who had just quit, has been appointed as a non-executive director.

Mr David Gerald, the president of the Securities Investors Association (Singapore), said it was puzzling that the board did not ask its chairman about his financing arrangements before it went ahead with the bond issue.

'The board owes shareholders an explanation,' he said.

But investors got few answers from Sino-Environment. In a reply last week to queries raised by bond-holders, it said Stark had 'insisted on a confidentiality agreement and objected to disclosure to the bond-holders'.

It also said that as of March 6, its cash balance stood at 300 million yuan (S$65 million), all earmarked for capital expenditure and working capital. But this fell far short of the $149 million needed to repay the bond-holders.

The case of the 'MISSING FUNDS'

INDEPENDENT directors at China Sun Bio-chem Technology have raised serious concerns over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rn-starch producer.

They complained, in a nine-page announcement yesterday, of the obstacles faced by KPMG Advisory in getting to the bottom of accounting irregularities first highlighted by auditors PricewaterhouseCoopers (PwC).

They alleged that China Sun's executive chairman Sun Guiji even objected to the release of yesterday's announcement and had 'threatened to hold the independent directors fully responsible for any costs or expenses suffered and incurred' for releasing it without management consent.

China Sun has been suspended from trading since March 23, after PwC said that it could not complete its annual audit and was unable to establish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bank confirmations received on bank balances of 592 million yuan (S$127 million).

PwC added that it did not have sufficient audit evidence to confirm Mr Sun's explanation that the money had been used to buy 'corn raw materials'. It also had difficulties establishing the existence of the debtors which owed the company about 337 million yuan.

Yesterday, the announcement noted that independent director Lai Seng Kwoon had written to Mr Sun on May 1 asking for 'a full explanation on the whereabouts of the purchased corn or the cash of 592 million yuan'.

It also gave accounts of the problems allegedly encountered by KPMG at China Sun's Suzhou and Tongliao offices. It said KPMG could not access accounting records in the Suzhou office.

The auditors were told by staff that the records had been moved to the company's Shenyang office for auditing purposes.

There was also a mysterious power failure when the auditors tried to access four computers at the Suzhou finance office. Mr Sam Yeh, an assistant general manager of China Sun, attributed the electricity supply cut to ongoing refurbishment.

However, KPMG observed that one other computer in the room remained in working condition, and noted that this was 'an unusual phenomenon'.

In Tongliao, KPMG could not assess the records 'as the truck that was transporting the relevant accounting records back to Tongliao from the Shenyang office was stolen on April 1 when the driver was having his dinner'.

China Sun's independent directors also disclosed in the announcement the steps which they had taken to safeguard the company's finances.

這篇文第一家是Sino-Environment Technology 中文名稱是「中華環保科技」,其資料如下:


http://sgpfinance.blogspot.com/2009/03/sino-environment-tech.html


  中华环保科技(Sino-Environment Technology Group)昨天宣布公司主席兼总裁孙江榕面对无法支付债款的困境。这也是继妍华控股之后,近两天来又一家本地上市的中资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孙江榕是通过Thumb(中国)控股集团(TCH)持有中华环保科技56.29%的控股权。TCH是他个人的独资公司。

   据公司昨晚发布的文告说,孙江榕在2008年4月以总值约100亿人民币的房地产以及公司股票作为抵押,向两家对冲基金管理公司购买1亿2000万新元 的票据。他在票据到期之前,偿还了5500万新元,其余的6500万新元在2月16日到期,不过,因为目前金融危机的问题,他无法筹足足够的资金来偿还这 笔债款。

  同时,他与对冲基金公司之间就增加抵押品的磋商也宣告失败。有关的对冲基金公司已经通知孙江榕,它们将会强制抛售他所持有的部分或全部中华环保科技股票,这可能导致公司股票下跌,同时也会出现不寻常的交易量。

  此外,中华环保科技也表示,因此孙江榕有可能不再成为公司的主席和总裁,而且,目前公司所签定的一些合约也有可能被客户取消。更糟糕的是,这起事件也有可能引发公司多达1亿4900万新元债券的赎回潮,并导致公司陷入财务危机。

  中华环保科技股票交易昨日暂停,公司昨晚已向新交所申请于今日恢复交易。


greatsoup:


個網站已經去唔到,看來已經走了。


http://www.sino-env.com/


      現時他的持股量已被Stark Investments 減持至約12%。從上文可見搞房地產搞得太大,資金壓力大,公司現金應被它挪用到所餘無幾,才出此下策。


第二家公司是指China-Sun's Biochem,中文名稱為峻煌生化科技。



據聞這家公司的背景如下:




http://www.zaobao.com/stock/pages11/local091104a.html



  昨天在本地主板市场挂牌交易的峻煌生化科技集团,其英文名字是China Sun。公司创办人孙贵吉说,他这个Sun不是夕阳,而是正在冉冉上升的朝阳。

   峻煌生化的核心业务是从事农产品加工,把玉米处理、加工、生产成玉米淀粉(corn starch)、变性淀粉(modified starch)和与玉米有关的产品。淀粉被广泛运用到食品配方、饮料稳定剂、糖果生产、化工、胶粘剂、造纸 以及纺织、药品及化妆品等领域。

  峻煌生化是第一家到本地挂牌的中国辽宁企业,也是本地上市公司中唯一一家淀粉生产厂家。据孙贵吉讲,变性淀粉是公司的强项,产品占中国变性淀粉市场的10%以上,玉米淀粉则占3-5%。

  公司目前在辽宁的沈阳、内蒙古的通辽、江苏的苏州和广东的顺德有五家生产基地,年产近34万吨的淀粉。其中,70%的产品供应给工业用户,30%供应给食品生产商。

  目前全世界生产3000多种变性淀粉,中国只生产300多种,而峻煌生化生产了200多种。孙贵吉说,同世界相比,中国在这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而差距就是未来的发展空间。

  公司已经成功地将淀粉转换成酒精,用于许多领域来部分替代石油,并同汽油混合产生“清洁汽油”,能将汽车的废气排放量降低30%。这既解决了能源的再生问题,又保护了自然环境。

  谈到公司上市后的业务发展计划,孙贵吉首先提出要在通辽市建设一家年产10万吨的酒精厂。他表示,根据目前中国的能源紧张状况,公司有可能在今后把酒精生产发展为自己的“主打产品”。公司也计划进一步扩大淀粉产能,并扩大目前在苏州的公司研发中心。

  中国市场对变性淀粉的需求量去年达到了100万吨,国内生产只能提供50万吨,另外一半需要向欧美商家进口,后者的成本要比国产品高出30%至40%。

  孙贵吉说:“在中国搞我们这个行业,市场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有没有足够的生产能力、能不能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去扩展我们的生产规模。”

  淡马锡控股不久前专门派员去中国考察峻煌生化,并在这次公司首次公开售股中购买了3000万股公司股票,占公司已扩大资本的5%,是这次售股的最大买家,表明淡马锡控股看好公司的未来发展前景。

  孙贵吉曾经是沈阳一家煤矿工作人员,1992年承包煤矿下属的淀粉厂,1995年成立自己的公司,到去年公司的营业额已达到人民币5亿1170万(1亿零234万新元),税前盈利1亿4900万元。

  峻煌生化昨天在本地首日上市交易,股价一度攀升至46.5分,最后以39.5分收报,比它的发售价高出4%,交易量达到1亿8990万股,是全场最活跃的股票。

網站:


http://www.chinasungroup.cn/


核數師文件摘要:


http://info.sgx.com/webcoranncatth.nsf/VwAttachments/Att_AEF927EF2C7B6886482575AC002ABE49/$file/Update.pdf?openelement


E-mail 來住及中文版:


http://info.sgx.com/webcoranncatth.nsf/VwAttachments/Att_AEF927EF2C7B6886482575AC002ABE49/$file/APPENDICES.pdf?openelement


看來這位老闆又是博命搞大之輩,亦有可能挪用公司的錢。


http://www.dqjw.gov.cn/html/zwgk/zt/545731336563411.html


  峻煌生化科技200万吨/年玉米深加工项目,由北京峻煌生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厂址位于肇源县新肇粮食产业园区,规划建 设用地10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26亿元,年深加工玉米200万吨,全部项目达产后,年产值82.7亿元,利润8.38亿元,税金3.4亿元。项目分三 期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开工,计划投资4.97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6亿元,年加工玉米60万吨,主要生产淀粉和淀粉糖,项目达产后,可实现产 值16.9亿元,利润1.71亿元,税金7100万元。
目前,项目一期工程立项工作已完成,省里的项目环评报告已做完,厂区内现有各种机械40台已进行回填土20万立方米左右。沈阳铁路局已同意在厂区内铺设铁路专用线,已经着手进行具体线路设计,企业注册手续正在办理当中。



http://www.zgzy.gov.cn/zf11_news.asp?id=275

  6月14号,峻煌生化科技集团董事局主席孙贵吉带领基建、规划等专家团来我县研究、规划玉米淀粉深加工项目以及厂区建设规划、设备安装、生产能力等具体问题。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新站粮食产业园区常务副主任李同友接待了孙贵吉一行。  在李同友的陪同下孙贵吉一行深入到200万吨玉米生化园厂区建设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踏查,对厂区的设计和建设进行了详细、具体的规划。  在宾馆会议室举行的座谈会上,李同友与峻煌生化科技集团董事局主席孙贵吉以及技术专家一道就企业厂区建设、设备安装、技术流程等9项内容进行研究、论证。
  峻煌生化科技集团在新肇粮食园区拟建的玉米淀粉深加工项目预计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年加工处理玉米200万吨,产值规模达到50亿元,主要产品有玉米淀粉、冰醋酸等产品。目前,厂区建设正在紧张建设施工中,预计年底可投入试生产。

http://finance.nen.com.cn/74310493363240960/20051114/1792082.shtml


 

  据了解,今年4月,峻煌生化科技控投子公司沈阳万顺达集团投资12亿元,在沈阳农业高新区兴建了一个年加工玉米120万吨的酒精生产基地,项目建成后可年产10万吨食用酒精,并在酒精的基础上进而生产醋酸酯、醋酐、醋酸乙烯、聚乙烯醇等化工原料。

這家公司真實成份高些,看來只是擴張太快,資金不足而已。


筆者者以下列此文總結,下文三間公司我都找過一些資料的。


http://www.cnwnews.com/html/biz/cn_ckxx/20090321/87428.html

在新加坡,中资上市公司通常被称为“龙筹股”(S-chips),多少有点被投资者宠幸的意思。然而最近,这种“宠幸”却有转淡迹象。

“实际上,富时海峡中国指数从2008年1月就开始呈下跌趋势,尽管在去年11月中国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出炉后有所反弹;但1月开始又急剧下跌。”新加坡历史最悠久的四大证券行之一Lim&Tan的首席分析师Buck Koon Tan 告诉本报记者。

数据显示,富时海峡中国指数在过去一年里下跌62.5%,跌势较同期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的44%跌幅和上证综指39%的跌幅大得多。3月20日,富时海峡中国指数再度下跌3.57%。

大华银行资产管理亚太区总监Mark Tan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新加坡上市的中资股最近下跌得厉害,而且,相比于在中国内地以及香港上市的大型中资股来说,新加坡龙筹股的股价很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回转。他认为原因有三。

首先,新加坡上市的中资企业多数属于中小企业、二线公司。当经济下行时,小公司受到的冲击往往会比大公司要大,因为它们很难从银行得到贷款,此外,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这些小公司失去市场份额的压力也更大。

其次,环境不佳的时候,基金经理也会选择投资 在流动性更强的大公司,而那些小公司却可能陷入流动性枯竭的境地,而基金经理出于应对赎回压力的原因,也会尽量避开流动性不佳的中小股;此外,Mark 称,最近龙筹股爆出多宗财务问题,而在经济不佳的环境下,这种问题的放大效应就更强,这也让投资者对该板块避之不及。

Mark称,去年10月,中国金属尽管业绩不 错但最后还是破产了,问题是该公司没有足够现金去应对短期债务;化纤科技的CEO被指挪用公款并虚报公司现金状况,东方纪元也差不多,该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向董事会承认做假账并夸大公司现金量,令投资者对新加坡中资股多少有些顾忌。

1/3中资股发盈警

“目前,一些中资公司账面上看是没有问题的,但谁也不能保证两三天后不会突然爆出问题来。只要几家公司出事情,市场就会担心其它龙筹股是不是也会爆出同样问题。”Mark对记者表示,东方纪元这个新“烫手山芋”的出现,成为压低龙筹股的又一记重拳。

“市场稳定的时候,这些龙筹股价相对比较便 宜,或许还能吸引一些小股民;但是现在是经济危机的非常时期,如果公司管理不善导致公司陷入财务问题,那么投资者肯定会避而远之。”Mark 强调,这些龙筹股之所以容易出问题,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公司大都是成立时间很短的公司,运营时间不长。

“很多投资者最近都极力避开龙筹股,而相对便 宜的估值也不足以把他们吸引回来。”Mark解释说,一般而言,在经济复苏的后期,小公司以及龙筹股会开始跑赢大盘,因为那时候流动性充足,投资者也会愿 意青睐知名度不高的中小盘股。“这也就是为什么2006年以及2007年上半年上一轮牛市后期,会成为小盘股、龙筹股的天下,而反过来,2008和 2009年,这些龙筹股就开始剧烈下跌,远远跑输大盘。”

星展报告指出,目前部分中资股的已经低于2倍PB,该报告称,很多龙筹股需要重树投资者的信心,其中包括恢复分红、成功融资、回购股份以支持股价等。

据称,截至2月底,在新交所挂牌的150家龙筹股中,已有45家发出盈利预警,占总数的30%。

不过,“普遍来看,中资股的资产负债表还算强劲,到去年底我们研究的18只中资股中,11只处于净现金状态,3家负债率超过50%。”星展表示。

其實還有其他案例,起碼仲有多幾件。看來新加坡造假的程度仲勁過香港,可能香港因為近中國,找人都唔太遠,加上捉人都可以找中國公安。但是新加坡就距離遠,且沒引渡法例,所以一上市拿到錢就萬事大吉,搞壞了,走番中國做其土富豪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22

周星馳概念-帝通國際(8220)


還記得這段片嗎?只看頭一分幾鐘就得。




在片中,周星馳反駁兩位角色莫小姐及「四叔」的議論,講「如果是我,就開分店,一間變兩間....八間變十六間,跟住上市,上市咪再集資囉,之後再分拆....之後收股息就夠....」


過了十幾年之後,這個夢想終於成為現實。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0604/GLN20090604099_C.pdf

昨晚,公司宣佈收購向菱電及Beglobal Investment Limited 收購尖沙咀「gi」之購物商場,作價3億元,包括銀行負債1.47億元,現金3,000萬元,新股4,500萬元及7,800萬,年息5厘的可換股債,新股及可換股債換股價每股5仙。


雖全數換股後,賣方的持股量會增至48.42%,成為公司大股東,而兩位賣方的合共持股量被限制在29.9%,以避免觸及收購點,但如以29.9%持股來看,兩位賣方已把原大股東的持股攤薄至24.41%,亦已經成為大股東。


據公告稱其資料如下:

物業建築面積為1,526.20平方米。物業現由本公司全資附屬公司GI Space Limited管理。


物業位於香港九龍尖沙咀加連威老道34 及36 號,以政府租約持有,租期均由一九六三年六月二十四日起計為期75 年。物業之店舖佔用率約為 90%,而物業之所有店舖均根據特許權協議經營。物業店舖之租約年期由兩星期至18 個月不等。

根 據目標集團之未經審核綜合財務報表,目標 集團截至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財政年度之營業額、除稅前純利及除稅後純利分別約為 11,229,661 港元、 34,236,173 港元及28,250,802 港元,而目標集團截至二零零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財政年度之營業額、除稅前虧損淨額及除稅後虧損淨額分別約為11,086,321 港元、 9,890,001 港元及7,813,489 港元。


截 至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財政年度, 目標集團之純利高於其收入,主要原因是物業公平值變動出現調整。截至二零零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財政年度,目標集團蒙受虧損,亦主要由於物業之公平值變動 出現調整所致。於二零零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目標集團之未經審核綜合總資產及淨資產分別約為
292,866,848 港元及 27,313,884 港元。於二零零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目標集團之淨資產(不包括待售債務)約為 137,014,068 港元。


可見這項資產有少許水份,盈利能力也不太強,但是較那些垃圾礦為佳。


從網上搜索中,這個商場是周星馳的其中一個物業:


http://finance.ce.cn/money/200704/03/t20070403_10910483.shtml


  向来不炒股、只爱买楼投资的星爷,1990 年开始成为卖楼一族,现在他手持约值15亿元的3大投资项目,号称"楼王之王"!星爷2004年以3亿2千万元购入普乐道10号地皮,兴建时市值超过9亿 2千万的4座独立别墅。


同年星爷再购入位于尖沙咀加连威老道的3层商铺,变身成价值逾3亿的"gi",成为一时佳话!其后星爷再斥资5千多万元收购湾仔皇 后大道东,现时楼价劲升至9千7百多万的钜芝楼。加上女友于文凤的锦囊,星爷几乎从未失手,一转手已赚到笑。

但是這家公司的歷史,簡直是一個多重轉手的過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21030/GLN20021030007_C.htm

該公司在2002年11月上市,上市價為25仙,發行新股8,000萬,加上現有股東出售2,630萬股,集資2,000萬,現有股東套現657.5萬,包銷商為金氏證券。


上市時根本是低潮,故貨源應是非常集中。上市集資2,000萬,扣除上市的費用約1,000萬,根本已所餘無幾,加上大股東亦有份套現,另外包銷商的「威名」,可見公司志在「造殼」。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41217/GLN20041217004_C.pdf


上市不久就購入一項知識產權,作價101萬。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41018/GLN20041018026_C.pdf

股分超級高度集中,只有16個實體、證券行及銀行持有全部的股權,當中只有一名個人股東。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50302/GLN20050302005_C.pdf


2005年3月,公司3名實體股東,宣佈以1.923仙悉售共4.147億股予陳集進先生,作價僅797.5萬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50429/GLN20050429040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50530/GLN20050530008_C.pdf


無人接受收購,大股東配售不多於7,800萬股,每股1.923仙,套現150萬,並易名中國豐達。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50725/GLN20050725006_C.pdf


以20仙,配售1.02億股,集資2,040萬,已完全取回買殼成本有餘。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51004/GLN20051004018_C.pdf


以45仙配售1,800萬股,集資810萬。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51229/GLN20051229009_C.pdf


和Segam成立合營公司,投資3,000萬取得30%股權。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60428/GLN20060428004_C.pdf


配售5,024.6萬股予兩名分銷商,每股40仙,以用作開拓銷售點。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60612/GLN20060612007_C.pdf


發行票面值達2,000萬,折價15%的可換股票據予一投資者,換股價46仙,實質換股價39.1仙,集資1,700萬。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70614/GLN20070614000_C.pdf


大 股東無端端賣殼,新大股東Encom Limited ,以1.7仙認購16.2億股,Smart Step認購1.8億股,注資3,060萬元取得控股權,同時提出全購,每股同為1.7仙,可換股債每50萬,價值51,644元,原大股東在多次集資後 已經取回所有成本有餘,所以可以以這樣低的價錢讓人收購,亦告訴大家之前所作種種無非是概念,以用來散貨而已,公司其後易名帝通國際。


Encom 由別由彭華先生、楊偉康先生及李斌耀先生實益擁有75 %、15 %及 10%。


這位彭華先生不擔任公司實際職務,但他是大名鼎鼎的傳銷公司首腦,在2009年3月因無錢賠及欺騙,已被抓。想知多一點,可以上網找找Sunshine Empire這名稱。


http://www.udnbkk.com/article/2009/0205/article_48865.html


【中央社新加坡 4日電】在星、馬、印尼、香港、台灣、中國等地進行多層次傳銷業務的「陽光大帝(Sunshine Empire )」,包括創辦人彭華在內的4名高層人員昨天遭新加坡司法單位起訴。
 
新加坡媒體今天報導,經過商業事務調查局的調查,「陽光大帝」創辦人彭華,被控以欺騙方式經營業務,並教唆背信金額94萬7000多新元、作假帳、作虛假及誤導性聲明等罪名,所涉金額高達 354萬新元;一旦罪名成立,可能終身監禁。
 
另外,彭華妻子梁君花、「陽光大帝」董事何俊杰及「陽光大帝」屬下6間公司董事楊偉宏等人,也被控與彭華共謀違反公司法、做假帳、詐欺性交易等多項罪名。
 
檢方昨天透露,「陽光大帝」向會員募集高達1 億8900萬新元的資金;但是,商業事務調查局僅扣押到「陽光大帝」2000萬新元到3000萬新元款項。
 
成 立於 2006年7月的「陽光大帝」,要求會員必須先繳付 1萬2000新元成為「傳銷商」,然後就可獲得電子積分,在公司網站購買保健產品、電器等,但和其他傳銷公司不同的,是這家公司的傳銷商不需要每個月達到 一定銷售額才可分紅,只要招到足夠會員,就可獲得電子積分,積分可換現金,不需要用來購物,涉及台灣俗稱違法「老鼠會」的行為。
 
「陽光大帝」在新加坡成立之後,迅速在星、馬、印尼、香港、台灣、中國、泰國等地設立據點吸收會員,並對外宣稱根本不存在的馬來西亞投資開發計畫,以招攬會員,最後被當局發現。
 
「陽光大帝」遭調查後,彭華依然對外否認違法,且在台灣的「陽光大帝」網站,宣稱公司目前只是在「改朝換代」,不受星、馬調查影響,繼續對外招收會員。不過,這個網站目前已移除。


Smart Step 由由林宜盛持有。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70625/GLN20070625054_C.pdf


公司以8%折讓贖回之前的可換股債,作價1,820萬,認購人幸保不失。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70828/GLN20070828058_C.pdf


無人接受收購,原大股東以20仙沽出1.95億股,即8%股權,套現近3,900萬元,較之前購入的成本價800萬,已經勁賺4倍,尚未計之前配股集資後所得的好處。


同時,新大股東亦以20仙減持123,632,000股,套現2,476萬,取回大部分的注資成本,現時成本只約600萬。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71008/GLN20071008044_C.pdf


收購完成後不到兩個月,向一實體注入100萬美元,其經營業務為網絡技術,目的如何,不言而喻,可謂現時的收購已是零成本。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71015/GLN20071015081_C.pdf


由大股東彭華為首的老鼠會向公司認購800萬美元的可換股債,每股換股價26仙,可說是把老鼠會把錢轉移到自己手的第一步。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206/GLN20080206020_C.pdf


以800萬人民幣收購電子學習業務,保證其後四年盈利100萬人民幣,淨套現400萬人民幣。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521/GLN20080521035_C.pdf


以1.8億向兩位賣方購入寶橋投資及寶橋融資51%股權,以3,000萬現金及發行1.5億股換股價每股1仙的無息可換股債支付,但換股後持股不得多於29.9%。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716/GLN20080716038_C.pdf

遭大股東反對,收購失敗。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0718/GLN20080718046_C.pdf


因收購失敗,賣方提出訴訟。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1204/GLN20081204001_C.pdf


收購資產管理公司,作價680萬。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81224/GLN20081224017_C.pdf


發行5.4億股,每股2仙,配售代理又是金記。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0203/GLN20090203101_C.pdf


主席被檢控。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0318/GLN20090318033_C.pdf


主要股東彭華兄造假數及發佈及淫穢之影片被新加坡部門檢控。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0330/GLN20090330379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0417/GLN20090417027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0421/GLN20090421031_C.pdf


大股東持續減持股份,主席辭任所有職務。


故事已經得出結論。


今次其實是因為大股東本身其身不正,藉這股票來轉移老鼠會取得款項,最後事敗。但是他們在收購之初,已經套現回成本有餘,且已淨賺,加上已陷法網,故需籌錢,套現需求迫切,導致其要退出公司。


加上因為金氏對娛樂人氏都頗熟,加上對此股知根知底,故引介此等人士,借賣物業來取得此殼控制權,順便炒高公司股價,亦可以使原有股東退出及新股東入局。


但 是這股收購後盤子已經很大,要合一合股才能炒得高,雖有明星概念,但是之前羊先生和武打巨星買970都是賣殼收場,可見做上市公司之難,今天復牌先高後低 已知問題,雖然市況極好,股價可能仍有水位,但是應該不大,惟下跌風險因盤子太大,加上股權分散卻不少,所以購不購入需視乎你的投資取向,但是我都是這一 句,我不會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60

低買高賣,聯手合作-中國戶外媒體(8041)、大陶精密(254)


看完這篇文應該明白他們的關係: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5509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113/LTN20090113087_C.pdf


本年1月13日,中國戶外媒體(254)利用旗下的愛看電視來拿得一紙關係公司大陶精密科技(8041)和廣東郵政投資傳媒的獨家液晶電視廣告合約,愛看電視需投資最多700萬元去投資及維護這些液晶體電視。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0406/GLN20090406065_C.pdf


該公司在1小時前宣佈,以3,984萬把這個獨家合約售予大陶精密,以發行8.3億,每股4.8仙的股票支付。


這兩家公司表面上並無任何關係,但是卻由相同的大股東持有,實際上應為關連交易,但是透過法律,只為須披露交易,加上發股只是公司股數約10%,少於規定的20%,故發股不需批准。


而254拿得股票後,以少於700萬,換得約8.3億股股票,成本只約0.8仙,較現時的價錢3.1仙,獲利空間很大,若以市價稍低沽出,就能套現,增加上市公司手上的現金。


若不沽股票,亦成功以空氣增加公司的控制權。因為這個廣告權利就是不值甚麼錢,由自己的關係公司授予,這樣「一授一賣」,變成幾千萬,無本生利,真是好好賺。


財技就是由看來不值一晒的交易而成,這就是一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143

十年磨一劍-數碼香港(8007)

在多年前已談過同系冠軍科技(92)及看通科技(1059)的騙錢財技,在此不贅,有興趣者可自行在zkiz.com搜尋文章。現在趁今日爆升的機會,談談剩餘的一隻

這公司為冠軍科技的一部分,的經營早在1995年登記網址已開始,並在1997年開始有專人負責業務,1998年底正式成立,主要經營網上付費服務,但10年後的現在,我也不知他們是否有這種產品。

但在成立的半年間只有180萬,虧損170萬,即做1蚊,蝕0.95元,1999年6月,資產淨值為負440萬,其中600萬是母公司墊款。

2000年4月,該股趁科網熱潮,從冠軍科技上了市,以1.2元發行2,500萬股上市淨集資2,400萬,以股本1.5億股計算,市值1.8億元,以一間只有約一年經營經驗,並有負資產值的公司,有這樣的市值,可以想到當年的瘋狂。

為符合上市股東數目規定,冠軍科技分派750萬股股票,每5萬股冠軍科技送63股數碼香港,所以現時可能見到大量63股、126股的碎股,都是因為這樣,亦使這股的完整手數流通量較表面計算的少。

上市後,只有因上市後一天股價大幅波動,導致證監會調查股份流通量,發覺只有62名股東持有多於一手的股票,佔配售股數的97%,並在同年冠軍取回全部墊款外,公司基本上現金均無重大變動。

這股在2004年、2007年、2009年均有變動,但當時都表示沒有任何價格敏感的資料。但是到了上市十年多的今天,公司首次發表一項有資料的敏感資訊

「本公司現正與獨立第三者考慮數個與其日常業務有關的項目,包括付款平台及生物科技之投資項目(該等獨立第三者與本公司及任何其附屬公司之任何董事、行政總裁或主要股東或彼等各自之聯繫人士無關連)。商談現於初步階段,並無達成任何協議。進一步公佈會在適當時作出。」

這消息導致今日股價一度上升至3.2元,市值達4.8億,收市回跌一點至2.89元,市值達4.345億元,但相較該公司估計2010年6月資產值1,364.6萬,減7至9月間虧損50.4萬計,估計9月資產值約1,314.2萬元計算,可估計殼價現時達4.23億元,較現時創業板殼價約2億高1倍。

至2010年1月12日的CCASS資料, 該公司89.68%是由非CCASS系統加不披露名稱的投資者持有,流通量僅16,259,244股,最特別的是有98.95%股權由非CCASS持股人 加上10大證券行持有,並有大量的非整齊一手的股票,可以見到流通量之少,以今日的交投415.2萬股計算,今天市場上的25%流通的股票都曾經買賣過,如果股友有興趣的,可繼續跟進這股CCASS的變化。

根據此前的研究,之前該系的收購多是抹去空氣盈利之用,今次應不會例外,況且殼價 已超過4億,如果要吸引眼球,至少有5億以上的收購才可,但是這些收購多為一次性利好消息,況且他們應該沒有這麼大的能力拿到這樣的項目,就算拿到,應該 溢價不會低,未來都會虧損嚴重,相信在此炒作後,應該都是對小股東不利的,況且交易也未必成功,這例子也有很多,在消息過後股價自然都要向下,故此此股都 是應該不理較好。

延伸閱讀:

當年招股書: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00405/00000MC20011206112852A.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54

股價跑在前頭

2017-06-22  NM

月初假期,到了很多香港人常到的日本關西,看看京都的古建築,走走大阪的繁華街道。京都的世界文化遺產金閣寺、銀閣寺、清水寺及二條城,各有金碧輝煌及寧靜恬逸;伏見稻荷大社的千本鳥居氣勢逼人,有趣的是神社中求神祈願亦有明碼實價的建議,要身體健康或開運招福,盛惠3,000円以上,約210港元;要合格祈願,就須多付一點,要5,000円以上,約350港元。

在大阪的街上,聽到的不僅日語多,廣東話及韓語也多,而普通話就更多;道頓堀中24小時營業的多層連鎖零售店,就擠擁着五湖四海的來客。在香港,零售店及鐘錶珠寶行雖沒有多年前的擠擁,但來客亦似從谷底中反彈,數隻相關股份在近兩週不但公布了全年業績,不少股價也創了一年新高,當中迪生創建(113)、東方表行(398)及周大福(1929)的業績表現就各有不同。

收入仍倒退

對比2016年,迪生創建、東方表行及周大福的2017年3月止年度業績,都有不同情況的改善或增長,但仍說不上全無隱憂。以收入增長為例,東方表行的收入按年升了4%,而迪生創建及周大福的收入卻仍按年倒退。相對收入按年跌9%的周大福,迪生創建的收入跌幅不僅較大,達13%,而當中隱憂亦更大,原因是若按半年計算,迪生創建2017年3月止年度的下半年收入,仍對比2016年按半年計下跌4%,可幸跌幅已較上半年的22%大幅收窄。迪生創建在保持毛利率的同時,大幅壓縮銷售分銷開支24%及行政開支26%,故此令2017年業績轉虧為盈,但利潤率仍僅有3%。迪生創建兩週前業績公布後翌日,股價單日升了4%;同日,股價亦創了一年新高。可是到了上週收市,迪生創建股價已回到業績公布前的價位。

利潤未豐厚

以收入計名列全球奢侈品品牌頭10名的周大福,2017年3月止年度的收入雖仍下跌,但年度中下半年的收入,已對比2016年按半年計上升了4%,較迪生創建優勝。周大福不但與迪生創建一樣,壓縮銷售及分銷開支,亦同時增加毛利率,增幅接近2%,亦使到利潤率能微增1%。故此在收入下跌下,周大福的年度利潤能按年回復增長。周大福股價從年初至上週升逾四成,上週初股價亦創了一年新高,上週收市市值已逾852億港元,市盈率及市賬率分別接近28倍及3倍,不算便宜!東方表行的市值及規模都較周大福小,毛利率亦不及迪生創建及周大福,但股價卻跑得更快,早在3月底已創了一年新高。東方表行上週公布的業績顯示,2017年3月止年度收入能按年回復增長,業績亦轉虧為盈,可惜利潤率仍僅有0.5%。東方表行業績公布後翌日,股價與恒生指數一同下跌逾1%;上週收市,股價仍上不了3月底的價位。訪港旅客似從谷底反彈,零售店及鐘錶珠寶行的收入隨之改善,而業績所見,利潤雖未算豐厚,但股價已跑在前頭了!

林智遠Nelson Lam

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005

周大福一系的上市公司


http://main.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131/LTN20080131433_C.pdf

剛收購新時代大股東的約15%股權,加上場外的收購,共控25%的股權,看來要搞兩次供股。

http://main.ed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80201/LTN20080201327_C.pdf

認購蒙能的20億"零息"可換股債,每股換股價7.3元,看來有搞作?

還有他們有控制或轉讓予魯先生(除新世界)及曾經有關係的的大約有新移動、國際娛樂、利福國際、天能動力、大福證券、剛以利福國際入股聯洲國際、泛海國際、亞洲資產(以蒙能的名義)、北大青鳥和139控股(這兩曾家按予大福融資)、利興發展(剛以資產全部回購周大福系所持有的25%的股份)、萬邦投資、冠忠巴士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44

垃圾礦價又創新紀錄! 泰盛實業(1159)以35.2億美元買馬達加斯加礦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28806&page=0#lastpost

按: 有多10個,可以挑戰李嘉誠,學下黃月鶯收購長實和黃啦,痴鬼線

http://www1.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040508&sec_id=15307&art_id=4032633
拍賣場上,曾是李嘉誠得力助手的興港集團董事總經理周年茂,與自稱為「和黃董事」的奇女子黃月鶯,爭相出價爭奪地皮,最後由黃月鶯以 8.9億元的高價投得。
不過,她最終未能繳付定金,地皮被迫收回。事後證實黃月鶯原來精神有問題,根本無錢買地,以致該次拍賣作廢。之後金融風暴席捲亞洲,「震散」本港樓市,周年茂買地不成,焉知非福。「黃月鶯事件」成為本港賣地史上一大「趣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2/0111/LTN20120111361_C.pdf
倘收購事項得以進行,收購事項之總代價為3,520,000,000美元(可按下文所述予以調整)

...

某些人的想法:

我們認為這礦是很神的,那些煤啊,一點就成金,兩百多億不多也,我也不太想賣 smileysmileysmiley

咱們剩下的煤礦啊,肯定超過一萬億,李嘉誠還不知哪來的...我們想想不如用千把億買下來,把煤入注進去,那咱們就是世界首富了,呵呵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80

我要派貨-東光集團(8150)


之前在王小姐個blog寫個這隻股的背景,其後因其blog開不到,故已散失。


主要內容是市值小、集源集中之類。


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wtopic.php?f=21&t=51424


前三個星期,股價開始大舉上升,不久公佈業績虧損,不派息,但一派三紅股。


紅股及拆股一般都是派貨手段。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 ... 9005_C.pdf

公佈消息後,股價在兩星期升70%。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gem/20090409/GLN20090409059_C.pdf


前兩天,公司和內蒙古一家公司簽訂諒解備忘錄,進軍中國綠色道路照明產業。


據公告稱,其內容為:


(i) 訂約各方計畫主要專注共同合作發展中國之綠色道路照明項目;


(ii) 專案之範圍將包括節能路燈的改造、包工型整體直接採購、合同能源管理(EMC)、採購結合EMC改造以及業務管理;


(iii) 為達致上述目標,訂約各方達成下列共識:


(a) 訂約各方同意就內蒙古鑫睿商貿有限公司之專案集資活動、投資及收購展開合作;
(b) 本公司同意透過證券或銀行貸款(經有關監管規定許可)向內蒙古鑫睿商貿有限公司提供包括集資活動在內之財務援助,以支持其綠色道路照明專案;                                                                                                     


及(c) 而內蒙古鑫睿商貿有限公司同意給予本公司優先權,為其專案之財務援助提供顧問服務。


其中第三點才是戲玉,離不開批股集資散貨之類的事情,加上這份東西極之空泛,做些甚麼是沒有說明的,所以甚麼都是由他們控制。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5509



在大陶精密一文中,曾聲稱這些是散貨手段,加上送紅股及股價暴升,三種東西一起來,自然就是尾聲啦,大家應該沒買這股票,所以都只是提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2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