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管理大師麥可.波特公司破產 「倒債是最佳策略」 競爭策略理論 只是國王的新衣?

2012-12-03  TWM
 
 

 

麥可.波特創辦的顧問公司因經營不善破產,他「仰之彌高、望之彌堅」的神聖地位,如今已遭到嚴重挑戰。

不只如此,受衝擊的恐怕還包括了過去三十年來的各路企管大師,以及企管學的崇高地位。

撰文‧乾隆來

十一月二十二日,來自美國德拉瓦州法院的一紙破產公告,幾乎徹底摧毀了哈佛大學終身榮譽教授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的一世英名。波特在一九八二年創立專門提供企業與政府「策略性競爭建議」的監測顧問公司(Monitor Group),因為經營不善,拖欠員工薪水,無法償還客戶借款,在十一月七日聲請破產了。

波特是全球企管策略的泰斗,享有無可挑戰的地位。今年六十五歲的他,在三十二歲就已發表著名的《競爭策略》,他在書中提出「五力分析」,成為企業管理學課堂與所有企業經理人必讀的聖經。

三十三年來,波特與時俱進,力圖站在潮流的浪尖,至今完成十八本重要著作,外加無以數計的論文,他長期高居論文被引用次數最多的排行冠軍。不論哪一個國家的哪一個機構,評選「世界最具影響力十大管理大師」、「全球最重要二十五本管理學理論」、「人類史上一百大管理學泰斗」,波特必然名列金榜。

大師雲集 彷彿哈佛禁衛軍在台灣,波特的競爭理論也被政府、學院與企業家們奉為圭臬。一九九七年,從連戰手中接下行政院長印信的蕭萬長,曾經邀請波特來台演講,引發一陣「競爭力旋風」。而且波特對台灣的建議層面極廣,從科技業殺價競爭到健保制度,他都能談。

此外,波特承接了台灣政府的策略顧問合約,他提出的顧問報告從「價值鏈」出發,建議台灣企業發展出「差異化」服務。

然而,這位企管大師「仰之彌高、望之彌堅」的神聖地位,如今顯然已遭到嚴重挑戰。不只如此,受衝擊的恐怕還包括了過去三十年來的各路企管大師,以及企管學的崇高地位。

破產的監測顧問公司是波特與哈佛大學的六位同事共同創立,公司就設在哈佛所在的麻州劍橋市。這家顧問公司不只有波特一位大師,還聘用了十六位哈佛最著名的商學教授,包括公司估價理論泰斗科普蘭、彼得.杜拉克的嫡傳弟子賈沃斯基等,可以說是哈佛商學院的禁衛軍。

為什麼大師雲集的監測顧問公司會破產?除了○八年金融海嘯後顧問生意大幅流失,○六至○八年,公司幫利比亞獨裁者格達費「提升國際形象」,每年收取三百萬美元的顧問費,不僅違反美國法律,事件爆發後,更給自身帶來災難性的打擊。

○九年,波特的公司已周轉不靈,只好要求合夥人放棄兩千萬美元的年終獎金;一○年,經理團隊向私募基金借款五千一百萬美元,但是只勉強撐到今年九月,而且連利息都付不出來。

監測顧問公司沒有解釋經營不善的原因,只說在全球景氣低迷的環境下,業務單純的顧問公司,面臨越來越大的財務壓力,必須聲請破產,並將業務與客戶併入德勤(Deloitte)會計師事務所的顧問部門。「在評估所有策略選項之後,我們認為與德勤結合,是最佳的策略性結合。」連破產倒債一億五千萬美元,都用「最佳策略選擇」來解釋。

過去三十年,企業管理學成為風靡全球的顯學,造就了一群管理學大師,打先鋒的是發明「目標管理」的彼得.杜拉克、被日本製造業奉為神祇的品管大師戴明、率先提出企業經理人角色的明茲伯格,隨後有波特、行銷策略大師柯特勒、高唱「未來學」的托夫勒、趨勢大師奈斯比,以及提出「學習型組織」風靡網路時代的彼得.聖吉,當然,還有日本的大前研一。

這些管理學大師,都是美國長春藤名校的紅牌教授,他們口才便給,不只能說複雜的企管理論,更懂得全面行銷自己。

波特是其中的佼佼者,他永遠穿著合宜的正式西裝,金邊眼鏡後方是一雙溫柔的眼神,在課堂或是論壇,抑揚頓挫的語氣配合手勢吸引著觀眾;他鼓勵聽眾隨時提出尖銳的問題,不只有問必答,而且總是字字珠璣。

管理大師幾十年下來,累積了無數的精采語錄,波特的經典包括「策略就是做選擇,就是要做出那些能讓公司與眾不同的選擇。」充滿激勵的語句,總是讓聽眾血脈賁張,不能自已。

於是我們看到,企業管理從硬邦邦的教科書,活化為銷售排行榜上的熱門暢銷書。波特、彼得.聖吉、大前研一這些明星,搭乘頭等艙或者私人飛機全球到處演講,一場出席費都從十萬美元起跳。

而各大企業花費巨資進行教育訓練或組織重整,更以管理學大師的理論為典範。從教室到會議室,從清晨的朝會到奢華的晚宴,從一對一的訪談到千人群聚的論壇,人人言必稱「五力分析」、「第五項修練」、「競爭力與差異化」。

管理學大師教出來的學生開枝散葉,回到各自的國家,都能成為當地大學的思想領袖。管理學老師成為美國跨國公司CEO競相請益的大和尚,學生則回到母國為當地企業解惑,管理學大師就此發展成為一個橫跨全球的產業。

以鄰近的韓國為例,韓國國立首爾大學管理學院院長趙東成(Cho Dong-Sung),在二○○○年發表長篇著作《從亞當.史密斯到麥可.波特──競爭理論的演進》,將波特的地位尊崇為無人可比的商學理論泰斗。

服務虛幻 未創造附加價值趙東成正是「韓版麥可.波特」,他在一九七六年進入哈佛成為波特的學生,取得博士學位後,在波士頓顧問公司任職,客座教授遍及杜克大學、東京大學、北京大學、赫爾辛基大學。他還是韓國工商管理學會總裁、總統府國家競爭力委員會委員,外加韓國職業足球聯盟理事、國家大劇院董事。趙東成「促銷」波特,自身水漲船高,成為韓國地位崇高的大師級人物。

在趙東成的努力下,波特與他的競爭力理論,在韓國獲得崇高的地位,與難以估計的商業利益。韓國政府與財閥企業爭相高價聘請波特當顧問,監測顧問公司業務鼎盛時,也曾在首爾設立分公司。

可惜的是,管理學大師們最終還是必須面對殘酷的現實,他們所提供的服務,到底有多少附加價值?

《富比世》雜誌在十一月二十日,刊出標題為「誰殺死了麥可.波特的監測顧問公司?」文章尖銳地認為,波特提出的「五力分析」,想要替企業架構出競爭進入障礙,只是在企業全球化的浪潮中,「國界消失了、知識淪為大宗商品」,沒人能建立壟斷性的障礙,最終勝出的企業,像蘋果、亞馬遜等,都必須仰賴不斷創新來創造價值。

《富比世》認為,波特並沒有替他服務的企業與政府提供足夠附加價值,監測顧問公司早該破產了。真正令人想不透的是:「為什麼這家提供虛幻產品的公司,可以維持這麼久?」(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麥可.波特

出生:1947年

現職:作家、管理者、顧問學歷:哈佛大學企業經濟學博士、哈佛大學商學院MBA

主要著作:

《競爭策略》、《競爭優勢》、《國家競爭優勢》「五力分析」已經過時了?

五力分析是波特在1979年提出的架構,指五種力量(如下圖)密切影響公司獲利能力,但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五力分析對企業的價值已開始受到質疑。

來自現有競爭者的威脅

來自潛在進入者的威脅

來自消費者的議價能力

來自替代品的威脅

來自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720

麥可‧波特啟示錄 好教練不一定是好選手 司徒達賢:破產的是大師,不是理論!

2012-12-10  TWM
 
 

 

全球策略大師麥可‧波特的顧問公司Monitor倒閉,可給了全球一個震撼教育,波特叱吒三十年來的理論也都被大肆檢討。然而,管理學權威司徒達賢卻當頭棒喝:「公司靈不靈和理論靈不靈是兩回事!」該檢討的,是我們長久以來看待「大師理論」的錯誤態度!

撰文‧楊卓翰

因人廢言,是華人社會一個常犯下的謬誤;在管理學界,更是如此。哈佛策略教授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創立的顧問公司Monitor十一月申請破產,在管理學界引起洶湧大浪。因為波特正是過去三十年的策略大師,如果他的公司都經營不善,又要我們怎麼相信他所提出的管理學理論?

價值鏈才是波特的真正價值因此波特最有名的「五力分析」最近被拿出來鞭屍,而長期發表波特論文的《哈佛商業評論》,甚至哈佛商學院都被拖下水。「可惜Monitor沒有早點破產,這三十年來管理學院的學生就不用再被五力分析給荼毒了!」︽富比世︾專欄作家丹寧(Steve Denning)除了數落波特,更主張全球商學院應該即刻停止教授波特的理論。顯然,波特現在不但公司不保,影響世界三十年的理論,也將毀於一旦!

不過,Monitor的破產與波特理論的價值,這麼就能輕易畫上等號嗎?「兩回事!在好的時候把他捧得跟神一樣;壞的時候,就把他講得一文不值,這種心態很不健康。」政治大學商學院講座教授司徒達賢直率地評論。他曾二度幫波特的書寫序,也曾在美國與波特會面;國內研究波特的管理學者中,就屬司徒達賢最具權威。

「教授與企業家的關係,就像拳擊教練與選手的關係。教練可以發揮你的所有潛能,讓你變成世界級的選手。」但是講到上場,又是另一回事,「我可以指導你,不代表我可以打敗你。你要我上場,兩秒鐘,砰!」司徒達賢指出,創業也有各種條件,例如執行力、產業專業知識這些成功條件,教授不一定會有。

「而且,波特推出五力分析時是一九七九年,他那個時候是三十二歲,怎麼可能有人三十二歲就寫不容質疑的聖經?會不會考慮不周?一定會。」司徒達賢早在波特《競爭策略》的序裡就強調,大師絕不是理論顛撲不破,而是他的「見人之所未見」。司徒認為,波特的原創價值不會被輕易磨滅,特別是眾人爭論的重點「五力分析」,只是波特理論架構中的一部分。

「大膽一點說,所有會說五力分析有用或沒用的人,就是沒仔細看波特。」司徒發出質疑:「大家都一直在攻擊他的五力分析,我就覺得好奇怪,五力是他的策略重點嗎?怎麼會呢?就是名字取得響亮,大家印象只知道這個而已。」波特當初以產業經濟學的角度切入策略管理,歸納出如規模經濟、進入障礙等企業獲得超額報酬的方式,取名為五力分析,寫成《競爭策略》一書。從來未曾有人將這些特性應用在企業策略上,波特也因此一炮而紅,成為多數人了解波特的終點。然而,這卻只是波特理論的起點。

一九八五年,波特出版了《競爭優勢》。在這本書中,他闡明五力分析也僅止於分析,不過是讓自己比對手了解五種競爭力。企業真正的競爭優勢,源自於「它能為客戶創造的價值」,並且導出一套用「價值鏈」來分析企業競爭力的理論。

價值鏈就是把企業創造價值的活動,切成一段一段的流程,確認每一單位的「價值」與「成本」,找出創造價值最具優勢的部分強化、捨棄賺不了錢的部分。最後決定企業價值鏈的,就是客戶,因此企業優勢也就在於能幫客戶降低成本、創造價值。

「這個架構,比起五力分析更深、應用更廣,用這個架構去解釋很多其他的事情。」除了司徒自己就延伸波特的架構建立了「策略矩陣」來分析公司的管理流程,宏碁董事長施振榮在一九九二年提出的「微笑曲線」分析產業鏈上中下游的價值,也和波特的價值鏈理論不謀而合。

不過司徒不邀功:「價值鏈是他的原創。沒有他,策略矩陣我也想不出來。所以,我們應去學別人的優點,不是去挑缺點。」

問題在硬套理論的那個人

「像很多人說五力沒辦法分析現在的網路產業,但是用價值鏈發展出來的策略矩陣就可以。例如Google做出Content(網路內容),廣告主就是他的顧客,Google一樣要用價值鏈分析市場,做出差異化,光套五力分析當然行不通。」司徒分析,波特還有許多例如群聚概念、企業社會價值(CSV)等實用的理論,也都能夠活用在網路時代的產業。

「問題不在理論,而是在硬套的那個人。」司徒最後指出,「所有的理論,當你只會硬套的時候,你會發現它都不好用,這不應該是國內企業學習的態度。」他呼籲學界和企業界,應該要將知識內化後,才能解決問題。再用自己的智慧「不因人廢言」,可能才是波特讓我們學到更重要的一件事。

麥克.波特的價值鏈是什麼?

企業基本設施

人力資源管理

技術發展 (差異化優勢)

採購

為客戶創造的利潤

採購原料

(可能有成本優勢) 生產作業

出貨後勤

(可能有差異化優勢) 行銷與銷售

售後服務

→挖掘並保持企業擅長的成本優勢及差異化優勢,才能比競爭者更能創造出客戶的價值資料來源:天下文化《競爭優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095

麥可貝新片大搞「中國置入」從商品玩到政治全球狂捲千億 變形金剛撈錢解碼


2014-07-14  TWM  
 

 

四部《變形金剛》系列電影,預估全球票房可望破千億元,導演麥可貝勇奪全球頭號吸金導演的寶座;此次新片大量中國置入性行銷只是開始,未來好萊塢拍出美國隊長與中國關公對打的片子,觀眾也不必太驚訝。

撰文‧乾隆來

麥可貝(Michael Bay)是當今全世界排名第一的吸金導演,由他導演的《變形金剛4》從六月二十五日開始,在全世界的電影院瘋狂吸金,第一個週末就創下全球票房新台幣九十億元的紀錄,截至七月六日,全球票房已經突破新台幣一七○億元!

《變形金剛4》用身高二十公尺高的超級機器人,擊垮所有好萊塢電影。重量級的電影如《復仇者聯盟2》、《玩命關頭7 》都延到明年暑假檔期; 《蜘蛛人:驚奇再起2》則搶在《變形金剛4》之前,選了冷門的四月上映,同樣出身漫威(Marvel)漫畫的《星際異攻隊:Guardians of the Galaxy》,躲到八月才上映。

麥可貝不僅僅是票房保證,更是好萊塢當前最會玩置入性行銷的高手,《變形金剛4》與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合作,央視成了《變形金剛4》的主要投資人與製片商。由於收了中國大量的廣告費與投資,《變形金剛4》有四分之一的時間都是北京、廣州、香港、重慶的場景,到處都看到中國牛奶、汽車、飲料、房地產商品的置入廣告。

《變4》(中國用語)成了中國的女婿,北京政府熱情開放全國兩萬多個電影銀幕放映《變4》,強打行銷活動,果然在短短七天之內,票房突破人民幣十億元,貢獻了全球近四○%的票房。不只打破《阿凡達》、《西遊降魔篇》的紀錄,登上中國電影史上賣座第一的寶座,票房收入更與北美並駕齊驅,創造了「中美雙引擎」的新紀錄。

其實,今年四十八歲的麥可貝,在《變形金剛4》之前,已經用二十年證明他無與倫比的商業頭腦,他從一九九五年開始拍攝好萊塢電影,每部都創下新紀錄,不曾失手。

麥可貝的成功,來自於從不間斷的「炸爛」,他每一部電影都將火藥與飛車追逐用到極致,炸橋、炸大樓,直到把整個城市炸爛,到了《變形金剛》一大群貨櫃車瞬間變身為二十公尺高的巨大機器人,飛天遁地展開生死決鬥。這些機器人比人類更能靈活打鬥,這招,無人能夠超越麥可貝。

多產又省成本

《變4》僅製作十個月即上映影評人不喜歡麥可貝,說他的情節芭樂,故事牽強,知名的影評「爛番茄網」給了《變4》十七分(滿分是一百分),但是麥可貝從不介意。他說:「觀眾進電影院,就是要看爆炸,我們就拚命給觀眾看血肉橫飛的爆炸!」連好萊塢頭號製作人史蒂芬史匹柏都說,「麥可貝是個視覺上的天才」。

重要的是,麥可貝拍片又快、又省錢。《變4》的拍攝預算只有一.六五億美元,比前一部《變3》還少三千萬美元;同樣是科幻大片導演卡麥隆,拍《阿凡達》花了超過四億美元。《阿凡達》在○九年創下票房紀錄,卡麥隆籌拍續集,預計要到一六年才上片,但是○七年《變形金剛》第一集上映,同樣花了七年,卻已經演到第四集。《變4》只用四個月拍攝,外加半年的電腦動畫與後製,就上院線撈錢了!

麥可貝的《變形金剛》系列,在○七年第一集就賺進了七億美元的票房,第二集升高至八.三六億美元,一一年的第三集更創下十一億兩千萬美元的「十億美元電影紀錄」。如今《變4》又勇猛朝向八億美元的票房目標挺進,總計四部《變形金剛》系列電影,預計狂吸全球超過三十四億美元(約新台幣一○四○億元)的票房。

但電影的製作與行銷成本,四部加總不過是七億美元,光是票房收入就超過成本的四倍半,這還不包括超過五億美元的置入行銷收入。這對於強調務實、胼手胝足、代工生產、追求五%毛利的台灣企業來說,真是難以想像的生意。

行銷置入氾濫

連中、港政治關係都能硬扯麥可貝在一九九五年拍出《絕地戰警》,把當時還是電視劇小演員的威爾史密斯捧紅,全片只用了二千三百萬美元的預算(與《賽德克.巴萊》相近),創造了將近七倍、一億四千萬元的票房。九八年推出《世界末日》,找來布魯斯威利主演,同時捧紅麗芙泰勒、班艾佛列克,更吸走五億五千萬美元的票房。

到了○五年,麥可貝開始與史蒂芬史匹柏合作,創造了一切都巨大的《變形金剛》。二十年來他在全球電影市場攻無不克,累積了超過五十五億美元,相當於新台幣一千七百億元的票房,勇奪全球頭號吸金導演的寶座。

不過,即使是死忠的《變形金剛》迷,也不能否認《變4》的中國商品置入,已經到了令人難以下嚥的程度。

長達一六五分鐘的電影中,後半段逾四十分鐘都是中國場景,其中某角色躲避攻擊過程中,突然從冰箱拿一罐中國伊利生產的「舒化奶」狂吸;女主角的賽車手男友,在追車過程中爆出一句「我已經獲得紅牛飲料的贊助」……。

麥可貝顯然為討好這些贊助商,不管美醜與突兀,讓《變形金剛4》的後半段向貼滿廣告的中國節目看齊。

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連政治宣傳都能搭上變形金剛。電影出現中國國防部長接到香港警方的求助後堅定地說:「中央政府一定全力支援香港!」至於機器人打架跟中央政府有什麼關係?電影前後都沒有交代。

此外,重慶的武隆景區花了人民幣一千萬元買贊助,讓恐龍與機器人在武隆的景點前打架,但麥可貝把遠在重慶的武隆,與香港的場景剪接到了一塊,讓人以為武隆是香港的後山。武隆的書記看到電影後,氣得說要狀告製作單位違約,還要停付尾款。

擺平政商關係

解除一度爆發的禁演危機

同樣震怒的中國贊助商,還有北京鳥巢旁邊最大的商業地產,以龍頭造形號稱北京地標的「盤古大觀」。盤古大觀是由台灣建築師李祖原設計,其中有七星級旅館、A級辦公樓及豪宅。

盤古氏投資公司不是普通的商人,當初拿到開發權的郭文貴背後有軍方、太子黨、中南海層級的支持,拿出一八○萬美元贊助金,並支持劇組在北京拍攝等優渥的條件,要求電影要有盤古的置入。結果電影裡盤古大觀僅驚鴻一瞥,把隱身幕後的老闆氣得七竅生煙。

就在中國首映前一週,盤古突然宣稱提出法院訴訟,要求劇組賠償損失,並在中國全面禁演。事情在全中國的媒體爆炸開來,《變形金剛》得罪了中南海的大官,如何善了?

不料,盤古危機卻像電影那樣,瞬間出現戲劇化的轉折。首映會之前麥可貝、派拉蒙的副董事長、男女主角一起現身盤古大酒店召開記者會,盤古的老闆沒出現,只派了酒店總經理出席,雙方握手說是「誤會一場」,電影照樣上映。

事後騰訊網路用「土豪太多、金剛太忙」嘲諷這個事件,原來盤古與派拉蒙雙方從未見面,卻各自簽署了一份雙方都不知道的合作契約;居中的掮客,一個是家賦(Jiaflix)的大股東黃建華、另一個是北京足球隊國安的退役足球明星周寧,兩人都是成功商人、體育文化活動的權力仲介,把好萊塢與中國企業騙得團團轉。所幸《變形金剛4》人民幣十億元的票房利益太大,才把這個的詐欺事件掩蓋過去。

中國十三億人口對好萊塢來說,是個絕對無法忽視的市場,麥可貝將變形金剛中國化只是個開始,如果有一天,蜘蛛人穿上共產黨軍服、美國隊長與中國關公對打,大家也不必太驚訝。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金剛很忙!7年4集票房破千億──《變形金剛》系列電影票房

第1集

7億美元

第2集

8.36億美元

第3集

11.2億美元

第4集目標8億美元,

但可望創新高

(截至7/6累計5.75億美元)總計四部《變形金剛》系列電影,預估狂吸全球超過34億美元(約新台幣1040億元)的票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2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