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日本鲶鱼来了:挑战“先销售后结款”行规


http://www.21cbh.com/HTML/2010-6-9/yOMDAwMDE4MTQyOQ.html'


已经沸腾的国内家电连锁行业再添一把柴。

“听说它的结款方式不同于国美和苏宁,如果在中国市场上也是按照日本做 法,我们当然会有兴趣,”一位显然并愿意得罪国美、苏宁的大型家电制造商西南区负责人表示。

在日本,山田电机采用订单付款的方式,自己承担 库存风险,而不是像国内家电卖场一样采取销售后付款的方式,后者需要制造商自行承担库存风险。

麦德龙旗下万得城(Media Markt)在上海的招聘大幕刚刚拉开,山田电机已在国内大肆“招兵买马”,为计划中的海外首家门店做准备。6月8日,山田电机总部称,首家门店很可能将 落户沈阳,预计年底前开业。

算上早已进军中国的百思买,至此,全球家电连锁业的三大巨头终于齐聚中国。

中国目前的消费电子产 品市场规模已经达到900亿欧元规模,麦德龙全球CEO柯斯德预计,未来规模将会翻番达到1800亿。

重新规划,起步避开上海

在 2008年和2010年上半年,山田电机高层曾多次来华选址。经过对多个城市考察之后,目前沈阳和天津两地已经确定,估计首家门店将会在12月前于沈阳开 业。正在筹划中的沈阳门店总投资约6亿元,主要针对高端客户,销售日本原装新品家电。。

2010年2月,山田电机首次对外透露了在天津的开 店计划。随后,业内又传出上海将会作为山田电机在国内的“始发站”。山田电机原计划从上海沿江浙一带扩张,不过,上海本地激烈竞争使得山田电机不得不重新 规划。

根据山田电机计划,在今年进入正式中国市场后,三年内将在中国开设5家门店,而且,到2015年,在中国市场上至少开出15家 LABI门店。

LABI门店是山田电机针对大城市开设的都市型大门店,经营面积普遍为5000-20000平方米。卖场除了销售家电产品, 也销售书籍、体育用品、药品等其他商品,并且提供家电出租服务。目前,国内家电连锁商都没有采用这种类似“百货店”经营模式。

更重要的是, 山田电机采用订单付款方式,而不是像国内家电卖场一样销售后付款。上述大型家电制造商负责人表示,虽然短期内自己的品牌不大可能会与山田电机合作,但是也 不会拒绝这样的机会。

扩张方程式

山田电机在中国市场上扩张除了自行开店,还可能会采取收购的形 式布局,闪电占领市场。此前,在日本市场上,山田电机在坐上行业头把交椅之后,也陆续启动收购战略,接连吃了多个地方性中型连锁企业。

在受 到全球金融危机的牵连之后,山田电机曾一度搁置了进入中国市场的一系列准备行动,但是,随着山田电机业绩回升,进入中国计划也在加速回归。

山 田电机2009财报显示,在日本政府环保补贴制度推动下,山田电机报告期内销售额超过2万亿日元,净利润同比增加68.5%,创历史最高纪录。

目 前,稳坐日本电器销售行业霸主位置十年之久的山田电机早已完成了在日本国内的全面扩张。山田电机掌握着日本家电连锁行业20%以上的市场,拥有超过 1700家连锁门店。在日本有限的扩展空间,令山田电机开始构想海外扩张的战略。

进军海外市场亦是山田电机股东们愿意看到的结果,借此可以 获得更多来自资本市场的支持。此前但凡山田电机传出将进入中国市场消息,其股价都会随即上扬。

除了中国,山田电机表示其锁定的海外市场还包 括新加坡、越南、泰国。

不过,日本家电连锁业界有声音仍然认为,山田电机或许应该首选另一个海外市场,而不是加入到中国市场混战中。

此 番结论,源自于之前美国百思买在中国的前车之鉴。这家全球最大的家电连锁商自进入中国以来长期水土不服,业绩乏善可陈。这甚至一度令国内家电连锁商声称, 外资无法轻易适应中国市场。

然而,百思买的“滑铁卢”并没有打击到山田电机的信心。5月,在年报新闻发布会上,山田电机董事冈本润就表示, 到2014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要实现每年80亿-90亿元人民币的目标。

这个目标能否成为现实,目前只能是一个问号。

国 内家电连锁行业半壁江山的苏宁和国美,都在积极扩张:苏宁计划今年在现有941家门店基础上再开新店520家;国美计划在现有700多家门店的基础上进军 农村市场。

在外资阵营中,新近入华的万得城则是定下了五年之内100店的计划。百思买蛰伏上海三年有余,已于3月进入江浙地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87

基金銷售引入第三方 鯰魚效應破銀行壟斷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09-23/100308691.html

10月1日後,投資者可在銀行、基金公司之外的獨立第三方處買到基金,並獲得更多的增值服務

財新《新世紀》 記者 范軍利

  10月1日後,投資者可在銀行、基金公司之外的獨立第三方處買到基金,並獲得更多的增值服務。

  隨著《證券投資基金銷售管理辦法》(下稱「辦法」)的正式實施,基金第三方銷售機構的牌照審發工作將展開,基金業多年來被銀行壟斷銷售渠道的現象將借此突破。

  新規對基金銷售機構准入條件大為放寬。如,將組織形式放寬為有限責任公司或合夥企業;將出資人放寬至具有基金、證券或其他金融相關從業經歷的專 業個人出資人;將具有基金從業資格人員最低數量從30人放寬至10人等。證監會希望借此鼓勵第三方支付機構與銀行體系逐步形成競爭,更好地提高基金銷售服 務。

  一直以來,銀行渠道在基金產品銷售方面佔比超過六成以上。今年上半年多數基金公司出現收入和盈利雙降,且盈利下滑幅度大幅超越收入情況,表明基 金公司成本大幅上升已拖累業績。其中,因新基金密集發行而支付給銷售機構的客戶維護費大幅增長是基金公司成本上升的主要推動力。

  多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今年成立的新基金尾隨佣金比例(即支付銷售機構的客戶維護費佔基金管理費的比例)大部分超過了33%,也就是說,銷售機構分食了三分之一以上的新基金管理費收入。

  客戶維護費是指基金管理人與基金銷售機構約定的用以向基金銷售機構支付客戶服務及銷售活動中產生的相關費用,該費用從基金管理人收取的基金管理費中列支。長期以來,大銀行因渠道優勢,向基金公司收取的費用水漲船高,令眾多基金公司苦不堪言。

  但此次「辦法」出台後,新生的第三方銷售機構短期內仍無法動搖銀行的壟斷地位。其成立之初,諸多捆綁費用對其盈利空間構成擠壓。據瞭解,第三方 銷售機構如果通過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支付,必須向其繳納最低0.3%的費用。另外,除繳納營業稅外,第三方銷售機構須與監督機構達成銷售賬戶監督協議,目 前有監督資質的商業銀行在第三方基金銷售的監督業務上或每筆收取0.1%—0.2%左右的費用。

  目前,包括實施細則、數據接口、清算結算等相關細節在內的第三方銷售機構執行細則尚未明確,諸多企業正在進行各種申報材料、等待牌照及相應的技 術準備。業內冀望,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所帶來的鯰魚效應可攪動基金業傳統銷售困局,倒逼基金公司更關注投資人需求,帶動基金產品的創新,為行業帶來一池春 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05

中國太陽能企業猛降價 鯰魚效應引發德企破產

http://news.imeigu.com/a/1335452761022.html

新浪財經訊 法蘭克福時間4月26日(北京時間4月26日消息)兩個月內,德國Scheuten Solar,Solon,First Solar等6家太陽能行業的企業相繼破產。市場將「破產潮」歸咎於來自中國的競爭和德國政府政策的不利。

對此,德國聯邦環境部長諾貝特-霍廷根(Norbert Roettgen)說,「太陽能行業必須有創新性地應對來自亞洲的低價競爭。誰要是不能適應,誰就是犧牲者 。」

中國企業猛降行業成本

中國企業這只「鯰魚」加入全球競爭,直接將太陽能電池和組件的價格拉低40%-50%,銷售價格的下降,直接將德企逼入資金周轉困境。

數據表明,2008年世界33%的太陽能組件來自中國,到了2011年,比例上升到57%。根據市場研究機構Solarbuzz的調研,中國在今年會將太陽能的產能翻番,達到5兆瓦。

Scheuten太陽能公司的主席漢斯-威廉森(Hans Willemsen)在申請破產的時候說,來自中國的競爭實在「太強」。德國大多數媒體也認為是中國企業的後來居上導致了德企破產。

去年6月,在慕尼黑世界光伏行業的大型展覽會(Intersolar),中國企業已成為僅次於德企的參展國家。無論展台的大小、設計還是展區位置,都與國際企業不相上下。同時,中國企業在市場營銷中也出手闊綽。

德國航空太空中心所屬經濟研究院的研究員瑪琳娜-奧蘇利文(Marlene O'Sullivan)長期關注德國太陽能行業的發展。她說,「競爭壓力實在是太大了」,德企的破產「幾年前就已經預測到了」。

盲目擴張導致產能過剩

德國太陽能企業的濫觴源於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企業盲目擴張。

在德國全境有些地方政府為了促進就業,過度扶植該產業發展。曾經最大的太陽能電池製造商Q-Cells所在的城市比特菲爾德-沃爾芬(Bitterfeld-Wolfen)一時間云集大量企業,因而得到一個類似硅谷的名字「太陽能谷」。

根據奧蘇利文的調查,2011年全德有超過38萬人在可再生能源能源行業工作,僅太陽能行業就有12.5萬。2011年,約230億歐元的65%流入太陽能行業,創下歷史記錄。

以太陽能企業Solon為例,公司在15年前在創立。按媒體的說法,自此以後,公司的發展「只有一個方向」,就是不斷向上。營業額從2004年到2008年翻了8倍,達到8億歐元。也成為德國首批上市的太陽能企業。

德國消費者保護協會的會長隆德斯泰特-喬治(Lunderstedt-Georgi)批評,「所謂的繁榮市場,比如太陽能,吸引了很多並不可靠的企業參與進來,讓投資者撒錢到臆想的所謂創新技術上。」

政府的扶持讓這些企業都覺得光明的前景還會持續很久,First Solar在破產前半年的2011年11月,還在陶醉於自己的產能翻番。然而,政府或許已經嗅到了行業的泡沫,在今年年初將削減太陽能行業補貼提上日程,並最終通過決議。

決 議一出台,Scheuten Solar公司應聲倒地。因此,有輿論認為,政府減少對太陽能行業的補貼直接導致了企業的破產。但是,據德國《經理人》雜誌披露,Scheuten Solar在3月1日宣佈破產之前的2009年就顯露出破產跡象。當年,該公司就將自己太陽能生產裝備賣給了加拿大的競爭對手Arise。雜誌指出,這樁 交易的價格始終沒有被披露出來。

德國太陽能企業轉型「高端」?

在國際競爭加劇時,德國企業並沒有及時應對。

對於破產潮,奧蘇利文認為還不至於將這個行業推向末日,畢竟「全球範圍內對太陽能的需求量還在增長」。她建議「德國製造商必須框定新的界限」。

筆 者看來,她所說的界限是指企業應該從以前只專注於電池電板的低端生產環節要擴展到產業的其他環節,尤其是向高端環節轉向。比如,德國目前出現了專門負責對 太陽能發電田進行維護的服務性企業。還有的企業轉向了幫助其他企業將生產的電賣到股市上。在去年的Intersolar展覽會上,英利高層對筆者提到,中 國企業的產品的確佔有越來越大的份額。但是在市場上,安裝太陽能設備最好的隊伍基本上都是來自德國的技術人員。

另外,德國的優勢還包括它的 品牌價值。Solon破產以後,有著印度阿拉伯背景的企業Microsol在今年3月接手了這個企業。Microsol的主席安陽-圖拉帕蒂(Anjan Turlapati)想要保住德國這個著名的品牌和技術,以便不久在德國大範圍地開展業務,並且獲得更多客戶。

技術方面,雖然中德差距不大。但是德國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對光伏技術有著深厚且持續性研究基礎。而且,德國科研機構一些新的研究轉向也會在未來對太陽能行業提供支持。例如,慕尼黑工大一研究所的一個科研小組的最新課題就是新能源發電並網輸送最優化問題。

在各國生產的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基本持平的情況下,能更有效輸送和利用太陽能電也將是企業盈利的一條路徑。 (程嚴 發自德國法蘭克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52

阿里巴巴贖身背後角色:LBO鯰魚效應初顯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9/22/232859.html

基金的目光,不再停留在那些估值幾個億、上市前景不明的融資項目上。在資本市場前景不明的當下,他們需要更大、更穩重的盤子去更有效率地消化手中的資金。

阿里巴巴,就是這樣一個候選人。在其發動超百億美金的贖身計劃中,眾多PE機構爭著融資給錢,當選為這家中國最大電子商務公司的新股東。

一位接近此次融資的人士表示,當前的金融環境下,資本更加傾向於成熟、大型的融資項目。「阿里巴巴拋出的贖身計劃正好迎合了這一偏好。」

交易完成後,原先的大股東——雅虎、軟銀和全體散戶們的股份及話語權已被幾家大型PE機構所瓜分。

百億美金贖身

9月18日晚間,阿里巴巴集團宣佈,雅虎76億美金的股份回購計劃全部完成。這也標誌著阿里巴巴集團在過去12個月中總額超過120億美元的併購和融資宣告成功。

此次,為了換回雅虎手中50%的股權,阿里巴巴集團付出的代價是「63億美元現金+價值8億美元的優先股」。同時,阿里巴巴集團將一次性支付雅虎技術和知識產權許可費5.5億美元現金。在未來公司上市時,阿里巴巴集團有權優先購買雅虎剩餘的一半。

雅虎出讓股權的同時,還將放棄委任第二名董事會成員的權力,以及一系列對阿里巴巴集團戰略和經營決策相關的否決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將維持 2:1:1(阿里巴巴集團、雅虎、軟銀)的比例。這表明,交易完成後的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軟銀和雅虎的投票權之和降至50%以下,阿里巴巴對自己命運的 主宰更加有力。「股份回購計劃的完成,讓公司的股份結構更加健康,也意味著阿里巴巴集團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馬 云(微博)說。據悉,目前阿里集團還有30億美元的現金儲備。

這是阿里巴巴自6月私有化後又一大手筆回購股份。

今年初,阿里巴巴集團決定以每股13.5港元的價格回購上市公司約26%的股份,預計將耗資約190億港元。該計劃於5月25日在阿里巴巴網絡股東 大會以5.89億股數,佔整體95.46%的贊成票通過。截至6月20日,這家2007年上市並創下融資紀錄的中國互聯網上市公司正式退市。

截至此次從雅虎手中拿回一半股份後,在半年的時間裡,阿里巴巴完成了價值120億美元的贖身計劃。阿里巴巴CFO、集團董事蔡崇信表示,在目前的金融狀況下,融資充分體現了投資者對於阿里巴巴的信心。

LBO效應

共計120億美元的贖身計劃背後,是阿里巴巴超強的融資能力。據其透露,回購股份的資金主要來源為自有現金、銀行貸款、公司發行的可轉換優先股及普通股。

贖身過後,一些新面孔將出現在阿里巴巴紅利分配體系中。

此次向雅虎回購股票的資金中,國家開發銀行為此次交易提供了10億美金的貸款;8家國際性銀行——花旗、瑞士信貸集團、德意志銀行、新加坡發展銀行、澳新銀行、巴克萊銀行、瑞穗實業銀行、摩根士丹利,為此次交易向阿里巴巴借貸了另外10億美金。

普通股的認購包括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國家開發銀行旗下負責股權投資的子公司國開金融有限責任公司,以及博裕資本、中信資本等國內PE機構。此外,現有股東淡馬錫控股、DST及銀湖也通過增加對阿里巴巴集團的投資,參與了此項計劃。可轉換優先股,也由來自亞洲、歐洲和美國的全球投資機構成功配售。

一年前,由銀湖、DST全球、淡馬錫和云峰基金共同向阿里巴巴集團投資20億美金,為集團早先的投資者和員工提供流動性需求。當時,這一舉動的理由是緩解了阿里巴巴整體上市的內部壓力,但另一方面,內部員工的未來紅利也被出讓給了特定的這幾家基金。

6月發生的私有化,也像是一場洗牌。當時,一位二級市場的機構投資者就曾向本記者表示,他認為通過私有化、贖身計劃,散戶、機構投資者、員工都被排除在阿里巴巴集團未來之外,雖然有個短期不錯的「對價」。

基金的心情不難理解。提供投融資諮詢服務的華興資本一位負責人稱,通過私有化融資獲得投資成熟項目的機會,這對於目前的投資市場相當有誘惑:「現在,市場上讓人眼前一亮的項目太少了,即便能夠IPO,對價和體量也不會很大。」

北京大學金融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黃嵩認為,阿里巴巴贖身計劃實際上就是一場LBO(槓桿收購交易)。與戰略性收購的一個很大區別在於退出,除 自有資金外的其他股權資金提供者(一般是PE)都是要退出並獲得高額回報,包括中投、國開金融、中信資本、博裕資本,以及現有股東淡馬錫控股、DST及銀 湖。「如果沒有退出,或者退出時的預期回報不高,這些投資者根本就不會參與LBO。」

阿里巴巴一役,似乎也為後來者做了很好的示範。

今年8月,江南春聯手財團,宣佈希望將分眾傳媒私有化。對於這些投資機構來說,如果分眾能夠成功私有化並轉板,將獲得更高的市盈率,投資其中的機構就算持股份額不變,也能獲得2-4倍的溢價。

可能參與分眾傳媒「再賣一次」盛宴的,除了大股東復星集團以外,還有江南春邀請的五大機構——他們是凱雷、中信資本、方源資本、鼎暉投資和中國光大控股有限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676

樂視超級電視,是鯰魚還是鯊魚?(作者:牛三斤 )轉自樂迷論壇 修行僧

http://xueqiu.com/8842587258/24180392
近日熱炒的超級電視,像一隻鯰魚,攪動了傳統電視的神經。而19日中午12點,超級電視開放預約,將成為檢驗它市場接納度和消費者接受度的試金石。

挪威人喜食沙丁魚,但沙丁魚性溫頓,長途運輸中極易因缺氧而「安樂死」,因為活得沙丁魚價格昂貴。有聰明的漁夫,將一條鯰魚放入魚槽中,因鯰魚性多動,攪動沙丁魚不斷游動,解決了缺氧問題,大大提升了長途運輸沙丁魚的存活率。這就是著名的「鯰魚效應」。

   樂視超級電視的出現,無疑給多年來,一片死氣沉沉、缺乏創新、價格高昂的傳統家電行業帶來活力。因為超級電視「兩倍性能,一半價格」的高端產品、超級價格的定價模式,正如沙丁魚魚槽中的鯰魚一樣,讓所有的沙丁魚警醒起來。

看樂視是如何宣傳自己的:60吋全球唯一十代線大屏;美國高通專為智能電視打造,號稱全球最快的智能電視芯片;專為大屏而生的UI系統;最全的影視內容……這一切,定價只有6999元,外加第一年的490元服務費。

這一價格,幾乎攔腰砍斷了智能電視的價格,中國家電市場的沙丁魚們,面對超級電視這條鯰魚,紛紛或明或暗的做出應對:夏普作為傳統利益集團的代表,率先跳出來指責樂視虛假宣傳、海信等傳統品牌電視紛紛降價;甚至有傳統勢力組建了「反樂視聯盟」,不斷拋出打壓樂視的言論,甚至有說法稱,某品牌家電企業通過公關公司再通過發稿公司,通過網絡黑公關的形式,發佈樂視負面新聞。

但這一切似乎成就了超級電視的知名度,夏普的聲明讓大家知道了超級電視的屏的確實是好屏,那是夏普與富士康聯合控股的全球唯一的十代線的液晶屏;507發佈會後,樂視發揮多年來做影視版權的強大威力,發動百餘明星轉發賈躍亭微博;關鍵時刻,美國高通也力挺樂視;樂視股價則是一路高歌,海信、創維等則一路走低……

超級電視,到底超級在哪?他的定價為何敢這麼便宜?傳統家電廠商能否通過降價扼殺樂視?超級電視,到底只是攪動家電市場的一條鯰魚,還是要顛覆整個市場的鯊魚?這一切,我們一一剖析:

超級電視到底超級在哪?

生活需要揭穿。超級電視說破大天,他實質上還是一台智能電視,或許樂視希望把超級電視打造成為一個新品類,但筆者認為難度很大。但樂視超級電視又確實比目前的智能電視有突破。用樂視TV官方的話說:他不僅僅是一台電視,更是基於大屏的完整生態系統。這句話聽上去有點裝逼范,用屌絲能聽懂的話說就是:除了電視機的硬件外,軟件系統、內容、智能應用市場、云存儲,這些傳統電視廠商只能通過合作解決的問題,樂視自己全幹了。自己全干風險很大,但幹成了,就掌控了整個生態體系,在這個王國裡,你就是王。這事,蘋果乾過,並且成了。「一將功成萬古枯」,蘋果手機的成功,是踩著諾基亞、摩托羅拉的屍骨過來的,賈躍亭要打造的「樂視生態」,如果成功,必然需要夏普、三星、TCL、創維等作為祭品,現在你理解人家為何著急的吧。

超級電視定價為何敢這麼便宜?

60吋智能電視,賣6999元外加捆綁第一年樂視網TV版年費490元,以7489元的價格,這個價格,即使只買台液晶平板也是非常超值了,畢竟屏是十代線的,代工是富士康的,品質上還是有保障的。那超級電視為何能這麼便宜?

其實,答案很簡單。樂視用互聯網的模式做電視,簡單說,就是直銷模式,純直銷的模式,自己產、自己賣,樂視的標準官方說法叫做:自有品牌產品+自有品牌電商,全流程直達用戶。說白了,自己生產的東西,通過網購的形式,直接賣給用戶。砍掉了渠道成本、營銷成本和不必要的品牌溢價。樂視的玩法,比京東商城的電商更加徹底。京東說白了還是一個渠道,從廠家直接進貨,將傳統銷售渠道簡化為一個渠道,但這個流程中,廠家賺一份錢,作為渠道的京東再賺一份錢。而樂視的玩法,則是廠家、渠道都是自己,將兩個環節壓縮為一個環節。最要命的是,樂視還可以不通過硬件賺錢,因為他要做生態,賣電視或者盒子,就是賣終端、賣入口,掌握了足夠的入口後,可以通過賣開機廣告、賣內容服務費、應用分成再去賺錢。

看清楚了樂視的模式,傳統家電廠商肯定做不住了,紛紛降價應對,但從降價的產品看,顯然跟超級電視不是同類的產品,三星的F8000,像與超級電視尺寸、功能類似的產品,價格依然在15000以上。實際上,如果搞清楚傳統家電廠商的玩法,就知道,他們不可能達到超級電視的這個性價比。為什麼呢?因為一台電視,進入消費者手中要經過如下環節:廠家生產出來產品後,加一重利潤,以出廠價賣個渠道商,出廠價裡含有了廠家在電視、網絡等營銷平台上投放廣告的成本;然後是國美、蘇寧等進貨後,要刨掉渠道成本(包括店面成本、促銷成本、人力成本、倉儲成本等),然後再加上自己的利潤賣給消費者。舉個通俗的例子,或許更容易理解樂視TV與傳統家電廠商的區別:樂視TV賣電視,就像瓜農自己種西瓜,然後直接在瓜田旁邊支個攤位開賣;而傳統家電廠商的電視則相當於通過沃爾瑪、家樂福等大超市賣的西瓜,這價格能一樣嗎?沃爾瑪的西瓜再降價,他的進價、成本擺在那裡,再降也降不過瓜農直接路邊開賣。更可怕的是,如果真要死磕,瓜農甚至可以免費送西瓜,只要買瓜的人喊兩句「我愛加多寶」,然後瓜農去找加多寶收廣告費。實際上,免費送硬件的策略樂視已經用在盒子中,向用戶只收半年或一年的服務費。意淫一下:如果盒子和超級電視的量足夠大,年費也可以送,樂視在內容前面貼廣告,找廣告主收錢。這種模式,kindle已經在嘗試,kindle的廣告版售價更便宜,條件是,用戶得看kindle裡面的廣告。再意淫一下:電視也可以送,像1999元的s40,成本估計1500左右吧,賈老闆砸出15個億,送出100萬台電視,但要求用戶確保每週的收看TV版時長,每個片子前面貼1分鐘廣告(相對於電視廣告的長度已經夠短了吧),還有開機廣告,應用分成,增值內容收費……,送盒子就更便宜了,按200塊一台計算,2個億,送出100萬台盒子,尼瑪,這模式要逆天啊。

那免費送終端的模式,傳統家電廠商可以這麼幹嗎?恐怕很難,因為樂視本身是一家視頻網站,有現成的內容、廣告客戶,而傳統家電廠商要這麼幹,就得跟內容方去談合作,自己去建廣告隊伍,問題是,內容方完全可以自己幹啊,PPTV推盒子了,愛奇藝也推盒子了。(小米推盒子因為沒有自己的內容,本質上還是硬件廠商,只是採用互聯網模式銷售)。

鯰魚終將成為鯊魚

現在看來,超級電視的殺入,已經出現了「鯰魚效應」,傳統家電廠商紛紛降價應對;PPTV、愛奇藝等視頻網站試水盒子;小米也要做電視機。但就商業模式而言,樂視這種產業鏈垂直整合,把控硬件、軟件、內容、核心應用,無疑是最具前途的。

樂視未必會成功,但這種模式,無疑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互聯網模式,對傳統模式的衝擊,是大勢所趨,正如網購對傳統商家的衝擊;微信對於基礎電信運營商的衝擊;支付寶對銀行業的衝擊,互聯網模式,不可阻擋。正如馬云多年前所言,要麼銀行業做出改變,要麼我們來改變銀行業。超級電視將電視這種高品牌溢價的產品價格,直接打到了地板價,受益的是消費者,消費者自然用腳投票。套用馬云的話,傳統家電廠商,要麼做出改變,要麼被改變。從這個角度看,超級電視喊出的「顛覆」口號,並非狂言,家電行業,不是被互聯網模式改變的第一個行業,也決不會是最後一個。而現在看來,還只是一條鯰魚的樂視,如果措施得當,極有可能成為鯊魚,吃掉所有沙丁魚的鯊魚。

當然,家電行業的鯊魚也未必一定是樂視,筆者認為,具備電視鯊魚潛質的互聯網公司應該還包括:騰訊、優酷、百度,但騰訊未必在乎這塊市場,因為他的微信更具想想空間;優酷和百度似乎還沒想看懂產業鏈垂直整合該怎麼玩,在忙著做橫向整合收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340

鯰魚效應:硅谷創新的秘密

http://www.yicai.com/news/2013/07/2871827.html
2012年美國NBA總決賽,熱火隊4比1戰勝雷霆隊獲得了冠軍。但在相當多美國人看來,它算不上NBA最成功的球隊。從過往的歷史看,唯有馬刺隊堪稱最成功,因為在21世紀已經開啟的13個賽季裡,馬刺是NBA唯一一支每個賽季都挺進季後賽、四次躋身總決賽的球隊。

馬刺隊和其他的NBA球隊有什麼區別?浦發硅谷銀行科技金融總經理Arman Zand發現,在其15個人團隊中6個人來自海外,「幾近一半的海外人才,多元化的能力是馬刺成為NBA最成功的籃球隊的重要原因之一」。這就好比「鯰魚效應」發揮了作用,激活了團隊。

多元化

同樣的關聯性在創新科技領域也有。「很多人以為美國最成功的創新只是某一個人的成果」,Arman Zand說,實際上美國的蘋果、谷歌、Facebook的成功都是來自於不同的一群人,而且是不同國家的人,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不同國家的『臭皮匠』往往能解決大問題」。

在美國最大科技創新中心加州的硅谷,這裡的公司創新能力強,而且風險投資多。很多人以為硅谷成功的因素主要是大學多、政府支持強、軍事科技發達,「其實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沒有考慮,比如民族的多元化,加州20%以上的人口是海外民族」。Arman Zand本人也是在伊朗出生,但是在美國長大,他經常可以看到多種膚色和不同國家的人在硅谷出現。

「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工作經驗,不同的理念,才能解決世界上最大的困難,」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舉辦的「首屆中國開發區人才戰略論壇」上,Arman Zand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這就是硅谷的大秘密之一。」


多元化文化背景和高科技創新有關聯性嗎?也許沒有科學的答案。但是在Arman Zand看來,這種關聯性是有邏輯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帶來不同的問題解決方案,不同工作經驗和生活體驗的人,當然能夠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個本地的美國人說英文,都是從哈佛畢業,一起加入微軟工作兩三年,然後一起創業, Arman Zand認為,這基本上等於一個人,一個人的想法,一個人的能力。三個不同國家的人,三個不同大學畢業的人,三個不同生活體驗的人,一起創業,他們的成功可能性當然更大。

「多元化能夠帶來最好的創新,這也是硅谷成功的文化基因中非常核心的一個部分。」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忻榕教授對此也深有感受,美國在商學院教育中就十分強調這種多元化。

她曾在南加州大學任教,並擔任過招聘委員會成員,招聘教授的一個原則是,如果兩個申請人的學識、背景均等,那麼錄用的標準,就是去考察他們的畢業學校,如果其與該學系既有的46位教授的畢業學校背景沒有重疊,則會是優先錄用的對象。

「中國的創新發展也應該吸引海外人才來中國創業,無論是海歸,還是老外。」已經在中國工作了4年的Arman Zand認為,吸引海外人才來中國創業,不是因為中國本土的創業者不夠聰明、不夠努力,「是因為一個多元化的創業團隊能用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解決方案做更成功的企業,幫助中國經濟更快發展。」

新需求

作為專門為早期和增長期創新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平台的硅谷銀行高管,Arman Zand14年間在美國、印度、以色列、中國等地工作過,他經常被人們問及:這些國家的創新領域中有什麼大的趨勢嗎?

「人才是創新的心臟,不管你的市場多大,不管你的政府支持多強,創新成功的最大因素就是人才。」這是他最深切的感受。

可是如何能吸引、招聘與保留創新人才?Arman Zand發現,創新聚集地硅谷人才戰略還有另一個值得借鑑的地方,那便是硅谷的工作環境和企業文化。

他注意到,美國的人才戰略正處於一個大轉型期,特別是在硅谷,經濟危機以後出現了大繁榮的創新環境,人才競爭很激烈,傳統的人才戰略完全不能適應。

「因為最優秀、最有經驗的人才的需求跟以前完全不一樣了。」他說,現代的創新企業裡CEO也必須是「員工」,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老闆,他們需要和大家分擔工作壓力,和大家共享成功回報。

有時候,在小團隊裡領導者的工資和福利也跟其他員工差不多,這種同層面的團隊也沒有單獨的辦公室,領導者的桌子、椅子、電腦跟其他人一模一樣,這種企業文化才能吸引最優秀的人才。

此外,現代的人才希望工作的環境更加悠閒,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沒有界限,所以你不必奇怪谷歌人甚至可以帶寵物來上班。能讓員工專注於工作的、方便而且便宜的生活服務,諸如理髮、看病、洗衣服等,現在不是特別的而是最普通的公司福利,照顧、關心員工變成了公司的義務。

同時,公司要關注到新的招聘和獵頭趨勢。在美國,社交媒體改變了獵頭和招聘方式,Linkedin是行業的領頭羊,找工作的人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展示他們的技術能力。再比如,開源論壇平台Github上,軟件工程師們可以炫耀他最新的代碼,這樣招聘者也可以判斷應聘者的能力,獵頭們也可以很容易通過這個平台、按照技術能力尋找最適合的人選。

大數據也應該是公司另一個新的關注點。大規模的公司往往有很多關於人力資源的數據,比如招聘效率、員工任期等,以前這種大數據經常被忽略,但是現在最優秀的公司,為了留住最聰明有效的錄用決定,都已經開始關注這些有價值的大數據,有效利用內部資源才能成功實施人才戰略。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通常公司收購戰略的目的有幾種,消除競爭對手、增加收入、增加客戶量、吸收人才等,可是這幾年,特別是在硅谷的高科技行業,收購團隊是唯一的目標。

「現在優秀的科技人才供不應求,單獨錄用時間太長,而且很難在短期內形成團隊合作的。」Arman Zand說,因此,為某個人才團隊而收購一家公司,成為硅谷中谷歌、Facebook等大公司收購的常用戰略。

此外,以前人力資源經理並不是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在一些最傳統的公司裡,人力資源經理好像是一個保姆。但在硅谷公司中,人力資源經理的角色非常重要,在有些公司中,人力資源都是CEO、CFO、CTO擔任,而且直接向CEO報告,「因為人才是企業最寶貴的資產」,Arman Zand說。

因此,在中國製造業聚集的、遭遇升級困境的一些開發區,博爾捷人力資源集團總裁侯正宇認為,「政府的平台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把握最新人才需求趨勢的市場平台,才能更有效率地吸引、推動和營造創新人才環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677

餘額寶鯰魚攪動金融業

http://www.infzm.com/content/98691

餘額寶通過再造渠道的方式,對銀行業、基金業形成一波有力衝擊。不過,他們認為並不能取代銀行,「更像是動脈和血管的關係」。

從0到2500億,阿里巴巴旗下「天弘增利寶貨幣市場基金」(俗稱餘額寶)用了兩百多天;而從2500億到4000億,只用了20天。

支付寶公佈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4年2月6日,餘額寶的客戶數已經超過6100萬,規模突破4000億。這意味著,在過去20天裡,每天有60萬名新用戶把1.25萬元放近餘額寶。

儘管這對存款總額來說微不足道:2013年底,活期存款超過16萬億,餘額寶連零頭都不到。中信證券近期一份報告預計,貨幣基金總規模將在2-3年內邁向2.2萬億的新高度,大致相當於活期存款中的5%。

但這足以讓銀行開始顫抖了。起初,這4000億作為活期存款放在銀行,銀行支付0.35%至0.85%的活期存款利率,約為20億。而現在,餘額寶給予用戶5%-6%年化收益率,約為200億,180億的差值正是銀行損失的部分。

於是,銀行業結成了同盟。2月25日,中國銀行業協會召集會員行研究銀行存款自律規範措施,要求各行嚴格遵守監管規定,利率上限執行同檔次基準利率1.1倍,提前支取按照活期存款利息計息或收取罰金。

他們一方面在遊說監管機構,提高基金公司風險準備金的計提比例以及取消「提前支取不罰息」等政策紅利。另一方面,加緊採取自救手段,推出貨幣基金產品,對互聯網公司形成圍剿之勢。

銀行的自衛反擊戰

銀行更為擔憂的是淪為第三方支付機構管道的風險。

早在2013年初,民生銀行就成立了跨部門的規劃小組,並在該年7月正式成立直銷銀行部。

半年之後,民生銀行直銷銀行於2014年2月28日正式上線,並推出了「如意寶」這一余額理財產品,為此,該行聯合了民生加銀基金、匯添富基金。「如意寶」認購無門檻,實行「T+0」贖回業務,申購無上限,單日最高贖回500萬元,預期年化收益率在5%左右。

就在當週,興業銀行也推出了餘額理財工具「掌櫃錢包」。由興業銀行和旗下興業全球基金聯手打造,單日最高贖回3000萬元,目前為業內最高。

而在2013年12月,興業銀行推出的互聯網理財品牌——「錢大掌櫃」,就把信託、基金以及銀行理財產品統統搬上網。該行內部人士曾向媒體透露,「錢大掌櫃」推出僅一個月,客戶即從原來的三十多萬增長到五十多萬。理財產品銷售量從原來每天銷售幾百萬,到現在高峰期每小時就有1億多。

然而,更多的銀行只能被動迎戰,紛紛上線幾乎找不到差異的類餘額寶產品。

南方週末記者統計發現,目前,與旗下或合作基金公司聯手,推出自家類餘額寶的銀行至少還有七家:工行的「現金寶」、中行的「活期寶」、交行的「實時提現」、建行的「建信貨基T+0」、廣發的「智能金賬戶」、浦發的「天添盈」、平安銀行的「平安盈」等。

「餘額寶的出現,刺激了銀行對於轉型的焦慮感。我所在的幾個銀行業朋友的微信群,每天都在樂此不疲地討論著餘額寶。」一位國有大行人士說。

而銀行推出的貨幣基金產品大多秘而不宣。此前工商銀行浙江分行代理的工銀瑞信貨幣基金「天天益」低調上線後,在2014年2月28日,因受總規模限制,不再受理申購業務。

就在叫停「天天益」的同時,工行又推出了「天天益2號」,新舊兩款產品的差別在於,新產品不再支持實時到賬,資金在贖回後的第二天早上8點到賬。

中信建投證券的報告顯示,餘額寶規模達到1萬億元,銀行付息負債成本率只提高2.5%。可見其對銀行負債端的成本衝擊有限。

事實上,讓銀行更為擔憂的是淪為第三方支付機構管道的風險。

上述國有大行人士認為,第三方支付機構將部分賬戶管理權和規則制定權從銀行手中奪了過來。不依靠提供這類服務賺錢,而是以掌握賬戶與數據的方式,實現用戶與銀行的脫離。這種服務一旦形成,佔據了用戶的賬戶入口,讓用戶逐漸淡化銀行作用,銀行就將徹底淪為單純的資金進出通道。

鯰魚來了

互聯網、電商成了管理層討論會上出現頻率最高的字眼。

餘額寶們出現之前,貨幣基金一直寂寂無名。

42年前,美國教師年金保險公司的主管魯斯班特創立了一隻名為「儲備基金」的共同基金,該基金購買了30萬美元的高利率定期儲蓄,同時以1000美元為投資單位出售給小額投資者。就這樣,小額投資者也享受到高額的回報率。由此誕生了歷史上第一隻貨幣基金。

但在中國,貨幣基金並不是一個主流的品種。

2005年,證監會發佈《關於貨幣市場基金投資銀行存款有關問題的通知》,要求貨幣市場基金投資於定期存款的比例不得超過基金淨資產的30%。這條規定雖然保證了貨幣基金的流動性,但收益率卻並不穩定。

脫胎於證券公司,擅長股票型基金的基金經理們也對貨幣基金並不感冒。小額貨幣基金的管理費和渠道的佣金費都比較低,無論是基金公司還是代銷機構都沒有引起重視。

到了2011年,證監會通過一份通知,對協議存款投資比例限制做了一個特別放寬。文件規定,貨幣市場基金投資於有存款期限,但根據協議可提前支取的並沒有利息損失的銀行存款,不屬於2005年通知規定的定期存款。

30%的上限由此取消,也為餘額寶類產品的誕生創造了可能。

蘇寧金融事業部副總經理林凱榮至今還記得,2013年初,證監會召集基金公司和幾家互聯網公司開了一次座談會,「座談會的調子很明確,就是鼓勵創新。回來之後,就開始研究如何跟基金公司合作,開發產品。」林凱榮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一開始的合作並不順利,互聯網公司開出一個條件,基金公司就會找出一條理由。金融和互聯網兩種思維總是很難平衡。

「他們一上來就說要保本,我們就要先講明白不一定能保本。貨幣基金是下午三點鐘交易結束,之後申購就算後一天,但他們認為應該算到零點,因為銀行是零點截止。他們還很不能理解為什麼週末無法交易,既然銀行都是開門的,基金公司就可以去做協議存款。」回想這些爭執的細節,易方達基金公司副總裁陳彤哭笑不得。

就在談判陷入僵局的時候,餘額寶出現了,「這就好像立了一個標竿,無論是後台交互還是前台的用戶體驗很多爭議,只要看餘額寶是怎麼解決的就行了。」國內某大型基金公司內部人士感慨道。

當時,他的團隊和互聯網公司的人還在為「基金有風險」是否要打在界面上爭執不下,但餘額寶沒提示,他們也就沒有打在界面上。

「餘額寶在推廣的時候不需要告訴客戶這是什麼基金,只告訴大家錢不用的時候可以放在裡面,還能生錢,這就夠了。」在廣發基金專門負責互聯網金融營銷策劃的黃敏嫦說。

之後,廣發基金順利簽下了騰訊、蘇寧等幾個大單。原先從屬於市場部的電商部也獨立出來成立了互聯網金融部,還派出專門的團隊進行互聯網平台的對接、運營和技術開發。

而互聯網、電商也成了管理層討論會上出現頻率最高的字眼。去年,有基金公司專門請了一些對互聯網技術比較有研究的人來上課,要求所有部門領導必須要參加,不參加還要罰款。

基金公司內部人士發現,不僅在公司內部大有揚眉吐氣之勢,跟互聯網公司談判也不再像跟銀行那樣地位懸殊。「基金公司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沒有到管理費都給別人的地步,因此不至於太被動。」

餘額寶正像一條鯰魚,攪動著貨幣基金市場,也讓基金公司忙得不亦樂乎。2月底,南方週末記者聯繫廣發基金採訪時,互聯網金融部只剩下一名值班的小姑娘,其他人都出去談業務了。

無法取代銀行

支付寶的目標在於牢牢掌握客戶端並迅速向上層服務延伸。

海通證券非銀金融首席分析師丁文韜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阿里的流量對於天弘來說相當於綁上了網上的「工商銀行獨家銷售」。此時,天弘基金借助餘額寶,在基金行業的排名從五十開外上升到第17位。

不過,第一個吃螃蟹的支付寶,把風險而非收益率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阿里巴巴小微金融事業群總裁樊治銘說:「我們第一要保證的是用戶資金的安全,第二才是收益,第三是流動性。」

在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的一個小時裡,樊治銘顯得有些疲憊,哈欠一個接著一個,最近他持續加班到晚上11點半之後。

他多次強調對天弘基金的控制力。支付寶甚至要求餘額寶「協議存款」的配比佔到95%以上,而合作銀行必須是國有大行或者大型的商業銀行,「城商行即便給得高,我們也不敢存。」樊治銘說。

天弘基金四季報也印證了這一點,截至2013年末,餘額寶投向銀行協議存款的比例高達92%,債券投資6.7%。

2013年10月,阿里巴巴以11.8億元認購天弘基金51%股份。2014年2月19日,天弘基金正式向證監會提交了股東變更申請。

隨著餘額寶規模的擴大,也對天弘基金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貨幣基金通常需要T+2日贖回到賬,但是為了方便互聯網用戶的體驗,在餘額寶之前,已經有多家基金公司實現了T+0,但是在後台的結算仍是T+1,這中間就需要基金公司墊付資金。

一位資深基金經理向南方週末記者分析,目前貨幣基金的贖回峰值大致為存量規模的5%左右,日常贖回量大概是存量的3%左右,以餘額寶4000億的規模估算,峰值墊資為200億左右,日常墊資為120億左右。

誰來墊資?一位基金公司高管向南方週末記者透露,「基本上誰有錢誰墊,這也成了基金公司和互聯網公司談判中的重要議題。」

阿里巴巴的優勢則在於運用大數據技術,預測第二天消費和輸出的金額,並把數據同步給基金經理,偏離度不超過5%,從而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天弘基金的流動性風險。

2013年,貨幣政策持續緊平衡,銀行間流動性緊張,投資於銀行間存款的「寶寶」們收益率被推高至6%以上。但無論是支付寶還是基金公司,並不認為6%的收益率會成為常態。

樊治銘給餘額寶的合理收益率估價是3%—4%之間,但在他看來,只要餘額寶的收益高於銀行活期存款利率,淨流入一直都會存在。

另一方面,餘額寶們也帶來了巨大的成本壓力。儘管餘額寶的總規模已經超過4000億,但是天弘基金卻仍然處於虧損狀態。

天弘基金股東「內蒙君正」2013年半年報顯示,天弘基金2013年上半年實現淨利852.52萬元。而到2013年底,一份「物產中拓」的非公開發行預案卻顯示,天弘基金反倒虧損243.93萬元。這也意味著餘額寶上線的半年中,天弘基金虧損超過千萬。

天弘基金的內部人士也向南方週末記者透露:天弘基金把和支付寶的合作當作頭等大事,上線前的系統開發、服務器投入,就花了至少400萬元。

「之前,支付寶更多的是第三方支付工具的概念,沒有太多的資金沉澱。但在2013年之後,互聯網上的金融賬戶、理財賬戶的意義更強了。」支付寶國內風險管理部韓俊說。他所在的部門已經從去年的260人增加到了600人,到2014年底,還要增加一倍的人手,這中間有三分之二的人負責技術開發和數據分析。

支付寶從硅谷聘請了兩家數據分析實驗室從事行為分析,他們此前也曾幫助PayPal以及商業銀行設計風險模型。而餘額寶無疑是支付寶所有的賬戶中安全監控級別最高的。

餘額寶的前期投入還沒有完全收回來,樊治銘說:「還在虧,只是沒有之前虧得多了。」

儘管投入並沒有收回,但新的陣地仍然在開拓。

一年前,支付寶要推出信用支付的消息不絕於耳,「還在監管部門報批,但很快會有結論。」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胡曉明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信用支付的原理同樣依託於大數據,支付寶根據用戶交易數據,對用戶進行授信,信用額度可用於在淘寶等購物支付,用戶需要在還款日之前進行還款,最長可以獲得38天免息。這也意味著,阿里巴巴的「虛擬信用卡」真的來了。

據樊治銘透露,個人消費信貸的產品也在報批過程中。但樊治銘一再強調,支付寶不是要取代銀行。他說:「我們只能是一個補充,革銀行的命我們也沒那個能力,銀行的資金主要是協調國家的宏觀經濟,我們只是在做個人和企業的一小塊業務,更像是動脈和毛細血管的關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262

圍剿「鯰魚」餘額寶

http://www.infzm.com/content/98875

銀行們祭出狠招圍剿餘額寶,但市場一旦被啟蒙,就永遠無法再回到過去的時代。

作為一條「鯰魚」,餘額寶在短期內吸引的資金規模超過4000億,由此引發互聯網金融熱,並且成功催生出一批「理財通」、「零錢寶」、「百賺」等「寶寶」類產品,瞬間激活了貨幣市場。

這讓原本生活安逸的「沙丁魚」們很生氣。

據《經濟觀察報》2014年3月5日報導,三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總行不再接受各自分行與餘額寶旗下天弘基金為代表的各類貨幣基金進行協議存款交易。

一家與多個互聯網平台有合作的大型基金公司人士表示,自己公司的貨幣基金業務並未受到影響,他也是看到新聞才得知上述消息。另一位接近支付寶的人士則透露,三大行給出的同業存款報價比同行低很多,因此貨幣基金與三大行幾乎沒有合作。

對於擁有數以萬計網點、動輒以億計算的龐大客戶群,以政府信用做擔保的三大行來說,他們是金融圈裡的「鯨魚」。在分析人士眼中,其融資成本較低,資金需求並不緊張,因此在資金市場上,與貨幣基金合作甚少也在情理之中。

三大行的「不高興」是否演變成銀行業一致對外的利益同盟?眼下,不少銀行已經試圖改變策略、推出類餘額寶產品,甚至動用行業協會對「寶寶」們進行反擊。

在成功分走第一杯羹後,以餘額寶為代表的各種「寶寶」們接下來的命運又將如何?

留住現金

貨幣基金顯然並非銀行最擔心的對象,徹底淪為單純的資金進出通道,才是最大的危險所在。

為了和「寶寶們」分庭抗禮,提高利率是銀行們試圖留住資金的第一個辦法。

銀行3個月至5年定期存款的基準利率水平在2.6%至4.7%之間。而自2012年6月以來,商業銀行已獲准將利率在官方基準水平上額外上浮10%,五大國有銀行則在央行窗口指導下,上浮保持在8%左右。

所謂存款立行,存款多少向來是銀行考核的硬指標之一。一位未透露姓名的五大行高管表示,「儲蓄流失的壓力非常大,已經失控。我們別無選擇,只能全力回擊。」

年初,許多銀行雖然表面上沒有接到上浮利率的通知,但是不少分行的情況是,對待部分中高端客戶,均有利率優惠。開出的條件通常有「存款時間達到1年以上」,或者總額達到一定標準,目標就是留住儘量多的現金。

銀行受制於利率管制,暫時還無法施展渾身解數。銀行內部人士表示,若利率市場化能夠真正深入推動,各銀行一定會有一輪「反擊戰」,屆時互聯網金融產品會受到一定打擊。同時,銀行之間的競爭也會更加白熱化。

3月11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記者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談到了新興業務對於利率市場化的推動,他說,存款利率放開「很可能在最近一兩年就能夠實現」。

主動推出類餘額寶產品,則是銀行業的另一個辦法。早期難得一見的高收益率理財產品,彷彿被餘額寶打開了閘門。

民生銀行的「如意寶」、工行的「現金寶」、中行的「活期寶」、交行與易方達基金聯合推出的「實時提現」、建行的「建信貨基T+0」、廣發的「智能金賬戶」、浦發的「天添盈」、平安銀行的「平安盈」等類餘額寶產品層出不窮——它們對接貨幣基金,擁有5%-6%的收益率,還可實現資金T+0到賬。

招商銀行某中層在外出時,不斷在手機上查看餘額寶的收益率,並與本行的產品收益率做著比較。

這些業務變相地將銀行的活期存款收益提升了十幾倍,也意味著,許多銀行已經將部分活期存款主動讓渡給貨幣基金。

被動應戰不是沒有成效。

據南京媒體報導,浦發銀行旗下的「天添盈1號」,曾在2013年11月規模一度接近600億元,聲稱和餘額寶業務「死磕」。可是,餘額寶後來持續狂飆,再也沒有給任何類似產品在規模上挑戰的機會。

銀行大佬們迅速接招。一方面宣稱拒絕來自貨幣基金的協議存款,另一方面忙不迭地推出自己的與貨幣基金對接的類餘額寶產品,同時提高利率以留住現金。貨幣基金顯然非其最擔心的對象,徹底淪為單純的資金進出通道,才被視為最大的危險。

「吃稀飯,還是不吃飯」

接不接受協議存款,取決於市場資金鏈的鬆緊。

銀行間流傳的兩份尚未正式發佈的文件,也透露出通過銀行業「行業自律」抵制餘額寶的信號。

兩份文件均來自中國銀行業協會。內容包括將以「餘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貨幣基金存放銀行的存款納入一般性存款管理,不作為同業存款,且提前支取按照活期存款利率計息或收取罰息。這將直接影響貨幣基金的流動性,並壓低其收益率。

該文件建議「協會應該建立健全相應的自律機制來規範和約束各金融機構間的報價行為,防止『餘額寶』等產品無限度的高收益,其對銀行體系的衝擊也處於可控範圍」。

一名基金公司高管對此絲毫不感意外。「行業協會肯定代表行業利益,如果互聯網金融協會來寫,肯定也會維護這些『寶寶』們的利益。」但行業協會的草案效力如何,能否付諸實踐,卻很難說。因為不同銀行的處境完全不同。

在貨幣基金眼裡,銀行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以四大國有行為代表,他們擁有廣泛的營業網點,從而帶來廣大的儲戶資源,吸收存款多。較低的攬儲成本,使其對貨幣基金公司開出的協議存款高利率本身就「不感冒」。另一類則是中小銀行,規模相對較小,攬儲成本亦相對較高。

銀行規模的巨大差異,帶來盈利模式的區別。中小銀行資金不充裕,往往需要先找資金的買家再找賣家,就會出現銀行找貨幣基金公司要錢的狀況。基金公司此時的要價就更可能被接受。「你報個價,他願意接受,那就可以,」某大型基金公司一名高管說,「往往是誰出的價高就跟誰做。」

於是,貨幣基金的主要投資去嚮往往是中小銀行。而僅以幾個大行為首,銀行間對付餘額寶的聯盟很難形成,缺錢的銀行仍會和餘額寶合作。這也是三大行為什麼有足夠底氣,不接受各自分行與餘額寶旗下天弘基金為代表的貨幣基金進行協議存款交易的原因。

多位分析人士表示,由於貨幣基金本身與三大行間的業務份額不大,所以對於整個貨幣基金行業而言,影響不會太大。多位基金公司人士也表示,「沒有明顯感覺到影響」。

有基金公司人士還透露,儘管大行的同業存款利率開得比較低,但是下面每個分行的情況並非完全一樣,可以和熟悉的分行洽談,同樣拿得到合適的價格。

無論對於大銀行還是小銀行,即便自己的融資成本升高,利潤被「寶寶們」稀釋了一部分,在「吃稀飯,還是不吃飯」這個問題上,也不得不受制於市場邏輯決定的結果。

接不接受協議存款,取決於市場資金鏈的鬆緊。當資金鏈緊張時,不接受可能會導致流動性指標失控。

「你跟市場慪什麼氣?當關鍵的考核指標過不了關的時候,它總會悄悄地接受協議存款。」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說,所謂的制裁,也是在不構成對自己傷害和威脅的時候。最根本的因素,並不取決於銀行的態度,而是真實的資金情況。

「自生自發的秩序」

「餘額寶」大熱,是市場和用戶的共同選擇。

餘額寶甫一誕生,就以高收益率吸引用戶的存量資金,但高於6%的七日年化收益率並非貨幣基金的本來面目。近期,包括餘額寶、理財通在內的產品,收益率都在連續下跌。而2013年,貨幣基金的平均收益不到4%。

餘額寶也處在市場「自生自發的秩序」中。

餘額寶的光環,得益於2013年多種因素下「錢荒」造成的市場利率攀升,以及由此增加市場利率和銀行活期利率之間的利差。

「貨幣基金不需要互聯網也會做得很大」,長江商學院副院長陳龍認為,與互聯網渠道的結合,則會加速貨幣基金的發展過程。

銀行業分析師表示,2014年第一季度,在銀行間由於財政下發、現金回流疊加外匯佔款較多,導致基礎貨幣季節性供給上升,需求端則由於限制影子銀行擴張導致存款增長放緩,從而對基礎貨幣需求放緩。所以從今年年初開始,餘額寶收益率持續下降。

貨幣基金的投資標的也將不那麼依賴協議存款。

2013年新成立的9家貨幣基金,協議存款比例普遍高於80%,餘額寶背後的天弘基金,這一比例高達93%。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群航認為,這說明它們成立時,手上有錢,來不及去買一些短期融資券等標的,而需要協議存款的銀行又找上門,這麼高的協議存款比例「順手就做到了」。

在可以從銀行的協議存款中獲得可觀收益和流動性的情況下,貨幣基金往往沒有動力再去找更多種投資標的。而當資金價格向下降,帶動協議存款價格下降之後,貨幣基金會去尋找更多的投資方向,資金配置方向也會逐漸分散。

「未來從長期來看,貨幣基金的收益率應該是3%—4%之間,不可能這麼高,這是肯定的。我們的產品最起碼要是保本,這是必須的。在投資渠道方面,接下來我們會和銀行合作,投資一些固定收益類產品,包括短期融資券等等。」2月28日,支付寶總裁樊治銘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投資方向分散使得風險被分散,貨幣基金將發展得更為成熟。

相應的監管也是必須的,但是陳龍反對將監管「擴大化」,「不能混淆概念,要按照它的本質特徵來監管」。由於貨幣基金對應的10種風險較低的投資標的是被嚴格規定的,所以整體風險較小,金融創新應當被鼓勵。而銀行存款的投資標的則範圍寬,風險相對大,所以需要相應存款準備金。

相比於銀行,貨幣基金用較高成本攬存,較低利率貸出去,較小的存貸差使得貨幣基金比較容易活下來。「這實質上是切割了銀行的一部分業務,而在這裡銀行是打不過它的,」陳龍說出了貨幣基金的核心競爭力,「平均流動性非常好的短期融資,就金融本質來說是最可以『脫媒』的。」

或許從來就沒有什麼新的玩法,資金的需求就是牽引市場的動力。

林采宜在自己的文章中說,「餘額寶」的成功,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市場和用戶的共同選擇。她引用了哈耶克所說的市場經濟那種「自生自發的秩序」來描述這一現象——這是最有效率、最有活力的一種秩序。

(羅瓊、王小喬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153

工管理論(6):鯰魚效應 米羅

http://notcomment.com/wp/?p=20228

有看過黃子華《絕代商驕》,都聽過「鯰魚效應」,未聽過就睇片吧!

西班牙人愛吃沙丁魚,但沙丁魚非常嬌貴,極不適應離開大海後的環境。當漁民們把剛捕撈上來的沙丁魚放入魚槽運回碼頭後,用不了多久沙丁魚就會死去。而死掉的沙丁魚味道不好銷量也差,倘若抵港時沙丁魚還存活著,魚的賣價就要比死魚高出若幹倍。為延長沙丁魚的活命期,漁民想方設法讓魚活著到達港口。後來漁民想出一個法子,將幾條沙丁魚的天敵鯰魚放在運輸容器里。因為鯰魚是食肉魚,放進魚槽後,鯰魚便會四處游動尋找小魚吃。為了躲避天敵的吞食,沙丁魚會自然地加速游動,從而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如此一來,一條條沙丁魚就活蹦亂跳地回到漁港。

這種被對手激活的現象在經濟學上被稱作「鯰魚效應」。

團隊管理也是這個樣子。無論是傳統型團隊還是自我管理型團隊,時間久了,其內部成員由於互相熟悉,就會缺乏活力與新鮮感,從而產生惰性。尤其是一些老員工,工作時間長了就容易厭倦、懶惰、倚老賣老,因此有必要找些外來的”鯰魚”加入團隊,製造一些緊張氣氛。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說,人到了一定的境界,其努力工作的目的就不再僅僅是為了物質,而更多的是為了尊嚴,為了自我實現的內心滿足。所以,當把”鯰魚”放到一個老團隊裡面的時候,那些已經變得有點懶散的老隊員迫於對自己能力的證明和對尊嚴的追求,不得不再次努力工作,以免被新來的隊員在業績上超過自己。否則,老隊員的顏面就無處存放了。

而對於那些在能力上剛剛能滿足團隊要求的隊員來說,”鯰魚”的進入,將使他們面對更大的壓力,稍有不慎,他們就有可能被清出團隊。為了繼續留在團隊裡面,他們也不得不比其他人更用功、更努力。

根據個人的觀察,絕大多數的大機構,都會出現員工怠惰的現像,並不是只有公務機構如此。這是因為大型組織要管理大量員工和工序,都會在明裏暗裏設定大量的程序和規則去做事,升遷也未必是看個人的表現,而是看能否協助組織維持秩序。

如果一名員工不按程序但能得到超越的效果,往往是得不到管理層的欣賞。反而事事跟程序,排資論輩就可以升遷,鯰魚都會變沙甸喇!這是機構文化的問題,具有那種土壞和氣氛,就會出現怠惰的情況,一條鯰魚是改不了的。

真正需要放鯰魚的並不是中下層員工,而是管理階層,要為公司創造新方向以及改進工作程序之類,都是管理層的工作和責任,可是從外部引入刺激性的力量,對於公司原有文化的衝擊是不是一定是好事呢?不適當地使用鯰魚效應,會產生很大的副作用:

一、團隊整體狀態還很好的時候就引進「鯰魚」,則會打擊團隊成員的積極性,同時會導致員工的公司的認同感降低,他們會認為公司對他們失去了信任或存心想 「整」他們。這時候員工的反映將會是,

一)把對工作的積極性轉化為破壞性行為,故意和公司對著幹
二)骨幹員工失去對情景的希望,離職
三)消極怠工,真正變成「休克魚」,「讓能幹的人(鯰魚)去幹吧」

二、引進的「鯰魚」數量過多,刺激過度,則會引起全體的恐慌,各種流言出現,小道消息、猜疑增加,加重了員工心理負擔。並且員工在工作同時還在提防「鯰魚」,戒心增加,顯然不利於整體工作的開展,對企業良好的文化將會造成破壞

顯然,這些副作用已經可以在現時的政府中看到,一些空降的局長,會有意無意把責任放到公務隊伍,甚至政府持有的公司身上,而且令到他們出現反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194

特斯拉:矽谷鯰魚泅渡中國“深水區”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3203

特斯拉要靠一己之力自建一套覆蓋全國的電動汽車基礎設施,推進之中才發現需要闖過重重關卡。 (何籽/圖)

業界普遍認為“高層既希望引進特斯拉這條鯰魚,但又不願意給它太大空間”,特斯拉在中國唯一的勝出機會,就是盯住政府需求這個“縫”,並力圖把口子開到最大,但同時,還要保護自己不被利用。

特斯拉中國急進

2014年4月17日午夜1點,朱曉彤剛剛收到特斯拉超級充電站項目總監職位的offer,就接到特斯拉全球基礎設施負責人的電話說,你能不能馬上出差去趟上海?

7天後,特斯拉在上海金橋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建的超級充電站落成,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向上海首批6位車主交付了新車。

伊隆·馬斯克向這位新總監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什麽阻止你最快地在中國推進超級充電站?”朱每次都會提出新問題:“租賃合約細節談判時間長”,“那就縮減成一頁紙”;“充電場地有限,不能按你喜歡的車頭朝里停靠設計”,“那就朝外”;“中國城市核心區很難找到滿足最低四個充電樁配置要求的場地”,“那就忘記最低要求,建兩個”……

經歷過成立初期的人事動蕩後,2014年1月開始,“鋼鐵俠”伊隆·馬斯克開始以最簡單直接的方式,指揮特斯拉以最快的速度撲向中國。

1月4日,馬斯克開通微博,頓時吸引來99萬之多中國粉絲。此後的8個月時間,特斯拉中國團隊擴張的速度以天來計算。從今年初的數十人,到現在已擴張至300人,年底將再擴張至500人。

對特斯拉全球副總裁、中國區負責人吳碧瑄來說,其所有的任務都在如何駕馭這個高速增長的公司並確保安全。“別說五年,我現在只看得到未來三個月,那就是在全國建更多的維修中心和充電站,這個星期是7個,再過幾個星期又會再開3個。”吳碧瑄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我們在加速,我們在推進。

在過去八個月中,呼和浩特一個車主當著數家媒體的面,砸了他剛剛拿到鑰匙的特斯拉新車,以抗議對交車“地域歧視”的不滿;武漢一個車主在上海取車之後執意要把車空運到武漢去,但特斯拉還沒來得及在武漢建立任何基礎設施;北京23位來自非京滬地區的準車主因對交車順序不滿而集體投訴,並到北京與馬斯克當面維權……

“簡直充滿了混亂、激動和不可思議。”特斯拉一位不願具名的員工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一切都來得太快了,只能解決最緊迫的事情,根本來不及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給客戶,“有人說特斯拉自大高傲,其實是蘿蔔快了不洗泥”。

在業內人士看來,特斯拉似乎有些用力過猛了。一位來自科技行業的分析師稱,Model S才是特斯拉向用戶推出的第一款產品,角色類似於當年的蘋果iPod,主要目的應是教育市場,教會大家使用觸摸屏和充電站,就像iPod教用戶使用itunes一樣。但是特斯拉遠沒有成長到推出像“iPhone”一樣的主打產品的時候,為何如此急於在中國市場一炮打響?

一位接近特斯拉的內部人士如此解釋,特斯拉必須得快,不快點建基礎設施就沒辦法滿足交車條件,沒辦法兌現用戶體驗,如果引起大量投訴,反過來必然會抑制在華的銷量。同時,特斯拉在華的主要競爭優勢即品牌,“必須趕在寶馬等公司推出新款電動汽車之前,迅速擴大市場,這幾乎是這家創業公司唯一能跟大公司比拼的了。”

同時,高速擴張的特斯拉還要面臨一個其他科技公司入華時不曾遇到的問題——自建基礎設施。中聯達電動汽車家電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裁謝子聰說,盡管特斯拉號稱“汽車界的蘋果”,但2009年蘋果入華時只需要跟中國移動等基礎設施供應商談判即可,但如今,特斯拉要靠一己之力自建一套覆蓋全國的基礎設施,這為特斯拉在中國的勝算再增一份未知。

不得不慢下來

當馬斯克的美式“打法”遇到中國的特殊國情,特斯拉不得不慢下來。

“最大的障礙之一就是維修中心。”特斯拉中國法務總監裴穎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擁有加州律師執照的裴穎說她是沖著電動汽車未來在法律上的想象力“自降薪水”到了特斯拉,她最感興趣的是未來無人駕駛電動車帶來的法律新難題。但是現在,她不得不先解決在中國申請成立一個普通電動汽車維修中心所面對的政策空白。

根據《汽車維修業開業條件》,要求新建維修中心必須擁有國家要求的相關設備、廠房和停車場方可開業,其中開業必備的設備包括:換油設備、噴烤漆房及設備、發動機修理相關設備、液壓油壓力表等多項設備。

而由於電動汽車沒有燃油車的發動機,特斯拉在申請維修中心開業條件時遇到無解難題。

“要麽購買一套原本不需要的傳統汽車的維修設備‘過關’,要麽就跟政府協調能否為電動汽車建立起一套新的體系。”裴穎說。

8月2日,馬斯克公布特斯拉二季度財報時表示,他希望2015年底特斯拉將在中國建設100個維修中心,目前,特斯拉中國僅建了7個。

維修中心的資質分為三類,以申請二類維修中心資質算,如果添置這些設備,平均每個維修中心要花25萬美元。若按明年底特斯拉在中國開100個維修中心算,特斯拉將要多付2500萬美金。

另一個難題是汽車維修中心需要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而電動汽車由於沒有汽油、電鉆等設備不會產生廢液和噪聲等汙染,特斯拉希望政府能為其免去環評手續,這對地方政府來說,則是“幾乎不可能的”。

由此陷入僵局。即便進行環評,通常二類資質環評的申請時間約為6個月,三類資質環評時間為2個月,特斯拉如果無法解決這一難題,明年底100個維修中心的希望恐成為泡沫。

裴穎說,目前特斯拉正與重慶市環保局溝通,希望能簡化環評手續,這得到了重慶的配合。但全國其他地區對電動汽車相關基礎設施的行政審批創新,仍有待破題。

“這就像非要把一顆圓釘子放進一個方孔里。”吳碧瑄說,中國的電動汽車需要一套新的體系。

“鯰魚”的拿捏

今年4月,伊隆·馬斯克訪華,工信部部長苗圩、科技部部長萬鋼會見了這個明星創業者,這是馬斯克與中國政府高層的首次正面接觸。鮮為人知的是,馬斯克此行原本“可以見到更高層面的人”。

在這之前,已有多位中國官員為特斯拉背書。但到了具體執行層面和地方政府,又是另一番情景。

過去8個月,特斯拉政府關系總監陶琳跑了中國二十多個城市,寫了一百多份報告,“像唐僧一樣不停地去講”。地方政府官員問她問得最多的問題卻是,“你稅收怎麽樣”。

今年5月,特斯拉宣布上海將把特斯拉列入免費上牌照政策,為此馬斯克在致股東的信中“兩次感謝上海市政府”,但在7月15日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馬靜卻表示“結果還沒有出來”。

相當部分“強勢且有絕對話語權”官員對特斯拉的前景持有異見。國家發改委的一位處長就曾私下斷言“特斯拉在中國做不過五年”,國家863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理咨詢專家組組長王秉剛多次公開對媒體表示“不看好”,“特斯拉根本不會成為主流車型”。

“一些專家講的是專業問題,一般人還很難反駁。”吳碧瑄說,“他們對新事物充滿恐懼,但我們是該做些工作。”

更為重要的是,業界普遍認為:“高層既希望引進這條鯰魚,但又不願意給它太大空間。”一位長期關註汽車行業的風險投資人說,特斯拉在中國唯一的勝出機會,就是盯住政府需求這個“縫”,並力圖把口子開到最大,但同時,還要保護自己不被利用。

這考驗特斯拉對分寸的拿捏。陶琳說,特斯拉一直試圖告訴政府,他們並沒有稱霸的野心,他們無意壟斷中國市場,只希望成為中國市場的催化劑而不是占領者。但同時,為了爭取更多產業政策支持,特斯拉又不得不向政府傳達,他們並非小眾的奢侈品公司,他們致力於服務更為廣大的消費者,以免政策制定者認為其服務面過小在政策制定時無需做專門考慮。

7月25日,特斯拉決定,當中國的充電標準確定後,特斯拉將會更改成中國充電標準。“此前沒有采用,是因為中國直流充電標準並不完善”。此舉被媒體解讀為特斯拉終於向電網“妥協”。

在馬斯克訪華表示特斯拉充電站要獨立於電網3個月後,他改變了主意。當然,這也是“阻擋特斯拉以最快速度在中國推進”的問題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8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