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異地高考:另一道鴻溝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3-01-04/100479409.html
輿論步步緊逼之下,多省市終於趕在年底前披露了異地高考政策。其中,京廣滬三地因非戶籍人口最多、教育資源最豐富,成為要求放開異地高考的眾矢之的。但其方案仍對「外地人」設置較高門檻,離生活在這些城市的非戶籍常住人口預期還很遙遠。

各地交了什麼答卷

  近幾年來,北京、廣東等地發起了公民爭取教育平等權的運動。輿論壓力之下,教育部等四個部委在2012年8月31日出台了《關於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工作的意見》。

  上述文件明確隨遷子女有權在經常居住地參加高考,並將異地高考的門檻制定權交由各省級政府,要求各地2012年內出台異地高考方案。但截至2012年12月31日,僅有15個省市公佈了方案或宣佈了開放異地高考的時間。

  出台方案的省份可分為流入地和流出地。其中屬於人口淨流出的重慶、湖南、吉林等省市僅要求擁有當地高中學籍的隨遷子女提供其父母的居住、工作證明即可,沒有附加社保等條件;安徽、江西兩省沒有對家長條件提出任何要求;而作為人口淨流入窪地的京廣滬三地則門檻高企。北京「異地高考」2016年以前不開放,即使「五證齊全」且父母有社保的非京籍考生,也只能考中職、高職;有合法工作、居所並且繳納社保的上海居住證持有人子女也只能在上海讀中職,只有達到一定積分的居住證A證持有人子女才可就地中高考;而開放時間定在2016年的廣東也要求提供父母社保。

  對於上述方案,京滬隨遷子女家長普遍不滿,認為方案是對外地戶籍居民的公然歧視。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張千帆直指「北京交白卷,上海不及格」。但不少京滬本地戶籍居民對此表示歡迎,認為這照顧到了他們的關切。

  高考不平等是中國地域不平等矛盾的集中體現。高考等機會的平等本是公民應有權利,但對公平的追求遭遇重重阻力,也說明在中國填平與戶籍捆綁的地域差距必然遭遇艱難博弈。


通往教育公平之路

  民間要求放開異地高考的強烈呼聲,來自中國將各地教育資源與戶籍捆綁的歧視性制度。隨著人口流動日趨頻繁,隨父母離開戶籍所在地到異地工作而不得不在當地就讀的未成年子女,長期被各地的教育資源排斥在外。不屬於義務教育範疇的高中教育和相應的高考,始終沒有對「外地人」真正打開大門。

  京廣滬等地對異地高考的消極態度,與各地教育資源的巨大差異有關。北京、上海等直轄市考生數量少,卻擁有數量最多的重點大學,因此高考錄取率遠遠高於其他各省。北京考生進入北京大學的概率是安徽或廣東考生的100倍,上海考生考入復旦大學的比例甚至高達內蒙古考生的288倍。

  這些省市之所以成為外來人口流入地,也與其就業機會更多、公共服務水平更高密切相關。當地原住民在現行體制下享受巨大既得利益,一旦開放異地高考,不僅本地學生的高考特權受到衝擊,還可能形成窪地效應,吸引更多外地學生湧入。與此有關,廣東、浙江等省在爭取更多的高考招生名額的同時,還提出希望中央政府對流動兒童教育承擔更大財政責任。

  打破高考錄取的戶籍藩籬,當作為通向教育公平的必由之路。然而,目前各地異地高考政策顯示,錄取機會的均等化還遠遠不夠。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張千帆希望,全國各地應按統一標準錄取,在此基礎上可全面開放異地高考。

  但在北京師範大學學者成剛看來,導致高考機會不公的根源並非錄取標準不一,而是各地公共服務水平巨大差異。他擔心,一旦放開戶籍限制,又將導致目前從錄取率低地區轉向錄取率高地區的「高考移民」,變成從教育水平低的地區流向教育水平高地區的另一種移民,而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間也必然為最終的責任承擔而相互推諉。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鄭新業等人則建議,中央政府應承擔責任,推動全國範圍內的教育資源均衡配置,保證不同地域的學生都能接受到高質量的教育,避免學生因城鄉、地域等原因遭到招生考試體制的制度性歧視,惟此才能夠實現真正的教育公平。

  本刊記者任波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464

“神算子”滬銀監局預警異地房地產授信:無錫、常州在列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582

被視為“神算子”的上海銀監局最近兩次預警涉房地產類信貸,其稱,幾家大型銀行上海分行的異地房地產項目已經出現“去化周期明顯延長,銷售價格存在下行壓力,風險狀況不容樂觀”的現象。這其中便包括常州、無錫等靠近上海的二線城市。《第一財經日報》報道稱,異地貸款之所以受到特別關註,是因為其有四大不利因素:較難全面了解客戶、企業有可能被過度授信、風險發生時不便協調、貸款集中度一般偏高。而目前,上海銀監局在調研中已經發現了局部病竈。此外,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末,上海轄內銀行業異地企業(項目)表內外授信余額5782億元,已占轄內貸款總額的14%,其中敞口余額4338億元。以下是一財網的全文:因對鋼貿和銅融資的預警“兩發兩中”,上海銀監局的調研和預警一向被業內視作“神算子”,可以幫助銀行在風險全面爆發前嚴陣以待。也正是因此,其去年底和近期兩次風險提示均涉房地產類信貸,已讓業內“高度警惕、審慎新增”,某銀行上海分行管理層人士稱。  《第一財經日報》從接近監管層的消息人士處獲悉,上海銀監局近期已對異地房地產授信進行風險提示,“建議轄內商業銀行持續關註存量異地房地產項目的資金鏈狀況,加強風險監測和防範,並審慎介入新增異地房地產項目”。  該人士透露,上海銀監局的提示是鑒於其近期對常州、無錫等地的實地調研。據稱,幾家大型銀行上海分行的異地房地產項目已經出現“去化周期明顯延長,銷售價格存在下行壓力,風險狀況不容樂觀”的現象。  總體而言,上海銀監局調研發現,即便是靠近上海的二線城市,常州、無錫等地區房地產市場目前已進入慢速發展和項目分化階段。  同樣落腳在房地產類信貸,去年年底,上海銀監局則對轄內各商業銀行預警了商業地產融資風險。  地方銀監的風險監測縱然和轄區銀行的信貸余額、貸款集中度和操作風險等行業情況有關,但作為順周期的銀行業,較大面積風險往往和整體經濟運行趨勢高度相關。無獨有偶的同方向事件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日前表示房地產歷史性拐點到來,這被媒體解讀為官方智囊對“拐點”予以承認。  風險之困:還款資金或依賴母公司  房地產貸款會不會出風險,首先得看地產商有沒有銷售回款覆蓋貸款本息的能力。數據最能說明問題:國家統計局剛公布的6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指數創下自2011年1月開始統計以來下跌範圍最大紀錄,6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多達55個,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也增加到52個。  上海銀監局還註意到轄內銀行異地貸款較多的長三角地區情況,其稱:此前“長三角地區的部分城市集中出現在降幅榜中”。調研發現,雖然以無錫、常州為例目前情況仍屬於“較為平穩”,但地產商銷售的價格已“普遍低於前期評估”。  “轄內異地貸款尤其是異地房地產貸款存在較大風險隱患,應引起商業銀行充分關註。”上海銀監局稱。  風險隱患從何而來?從房地產開發貸本身來看,上海銀監局稱,若上述兩地房地產市場仍持續目前狀況,“銷售周期可能超過貸款期限,且銷售回款難以覆蓋項目貸款本息”。  從這些項目的還款資金安排來看,上海銀監局稱:“預計還貸資金將較大程度依賴母公司或股東支持,若股東方資金鏈緊張,銀行信貸資金將面臨風險。”  對此,上海銀監局建議銀行“謹慎評估當地房地產市場走勢,密切關註存量異地房地產貸款風險狀況,關註企業建設和銷售進度,監控企業資金流向,采取有效措施督促企業加速回籠銷售資金,做好異地貸款風險管理。”  “要結合自身發展戰略,建立針對地區、行業的持續風險評估、篩選體系,全面收集信息,鎖定營銷重點和方向,審慎開展異地授信業務,避免信貸投放的盲目性,有效防範區域性風險和行業性風險。”上海銀監局表示。  異地之難:個別項目建安成本存疑  除了房地產市場本身受宏觀經濟所帶來的貸款風險隱憂的影響外,當貸款去了“異地”,個別銀行還面臨著經營方面和操作帶來的另一重風險。  “異地貸款有四個不利因素:較難全面了解客戶、企業有可能被過度授信、風險發生時不便協調、貸款集中度一般偏高。”上述銀行上海分行管理層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稱,因此銀行一般情況下不鼓勵異地授信。  先說“較難了解客戶”。上海銀監局調研發現,從貸前審查來說,“與本地貸款相比,異地貸款由於受地域等限制,貸款行與異地客戶之間建立的信用關系不穩定,往往難以有效了解異地企業真實的經營、財務、信譽等狀況”;而從貸後管理來看,“銀行的客戶經理也難以實施有效的貸後跟蹤管理,及時掌握企業的經營動態。”  “能被異地授信的很多是集團客戶,在現在形勢下,不少集團客戶都是‘兩張臉’,表面看規模大、賬面好、貸款又有擔保,給人以大而不倒的假象,內底里財務體系複雜、關聯公司走賬、關聯交易藏垢,讓銀行很難清晰跟蹤債務人的資金走向,其融資鏈拉得很長,投資和對外擔保又較多,在經濟下行周期有資金鏈告急的可能。”上述分行管理層人士稱,“異地銀行較容易被假象迷惑,比本地銀行較晚發現公司問題。”  值得引起註意的是,上海銀監局在調研中已經發現了局部病竈。接近監管層的消息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調研中有個別地產項目建安成本達6000元/㎡,大大高於其他項目,數據真實性存在明顯疑點。  此外,據上述分行管理層人士經驗,異地貸款企業往往還承受著其本地和異地的多頭授信,有時候多家銀行搶客戶,還有“過度授信”的風險,貸款集中度也一般比較高。而一旦風險真的爆發,本地銀行熟悉當地營商環境,往往更早察覺風吹草動,甚至收貸;異地銀行就會鞭長莫及顯得被動。  該分行管理層人士還遇到過一個問題,某異地貸款企業屬當地經濟龍頭性質單位,在其分行發覺對方財務出現問題並決定收回貸款時,甚至遭遇當地政府出面叫板,以該銀行其他當地業務開展為“要挾”。正常程序的貸款管理出現困擾,而異地銀行又缺乏當地協調人脈。   異地之貸:占轄內貸款總額的14%  上海的銀行究竟在外地放了多少錢?《第一財經日報》獲取的一份官方調研數據顯示,一季度末,上海轄內銀行業異地企業(項目)表內外授信余額5782億元,已占轄內貸款總額的14%,其中敞口余額4338億元。  更值得註意的是,上海轄內銀行業通過理財資金、代為推介信托、委托貸款、證券承銷等其他方式投向異地企業或項目的余額就高達1762億元。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上海銀監局的風險提示尚為一種主動掃除異地監管“盲區”的未雨綢繆。貸款質量方面,異地不良貸款還只有11億元,不良率僅0.26%;貸款投向方面,真正去往較多隱患的房地產行業的資金也不多,上海銀監局收集了一季度末四家大型銀行分行一億元以上異地貸款明細情況發現,四家行億元以上異地貸款合計654.62億元,其中房地產行業相關貸款145.14億元,占比22%,比重較全口徑貸款中房地產貸款占比略低。  從地域投向看,上海轄內銀行異地授信投向東部地區4754億元,占比82%,其中投向江浙地區2558億元,占比44%,這種集中度偏高並非好事。其余包括投向中部地區552億元,占比9.5%;投向西部地區475億元,占比8.2%。  既然異地貸款並不受鼓勵,為什麽還有14%的貸款“出滬”了呢?上述大行分行管理層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一方面,有些轄內銀行對接集團公司,需要對其散布在其他區域的主體提供綜合服務;另一方面,也有總行“下旨”或分行協調的“聯合授信”,類似於“行內銀團”,上海分行有管理義務;此外,也可能有一些中小銀行在江浙部分城市沒有分支機構,由上海分行輻射業務。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還獲悉幾樁極個別案例。此前鋼貿貸款逾期發酵時,有不止一家銀行為了遮掩壞賬,為鋼貿商或與其相關的外省市融資主體提供大額信貸(在滬鋼貿商不少產業鏈發展至江蘇省,且外省市承貸主體多為地產類企業),再用這些資金覆蓋實際已經發生的壞賬。  比如鋼貿企業A有1000萬貸款到期無法還款,而A企業本身已經上了黑名單無法獲得上級行的續貸批複,銀行就可能找一家在外地的地產企業B(與A暗地關聯或由A控制),給B提供2億授信並在利率上給予一定讓步,由B承諾還上A的所有壞賬。  對於難以探測清晰的異地授信,上海銀監局要求銀行總行制定較本地業務更為嚴格、更為細致的涵蓋貸前擔保調查、資金使用控制、財務監測和實地調查等方面的異地貸款風險控制辦法;對於采用“行內銀團”方式開展異地貸款業務,明確主辦行和協辦行之間具體的管理職責和相應的權利。  上海銀監局還要求銀行成立專門的信貸管理團隊對本行異地貸款進行管理,並建立大額異地融資信貸員定期實地跟蹤管理制度,加強動態監測和風險預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115

“神算子”滬銀監局預警異地房地產授信:無錫、常州在列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582

被視為“神算子”的上海銀監局最近兩次預警涉房地產類信貸,其稱,幾家大型銀行上海分行的異地房地產項目已經出現“去化周期明顯延長,銷售價格存在下行壓力,風險狀況不容樂觀”的現象。這其中便包括常州、無錫等靠近上海的二線城市。

《第一財經日報》報道稱,異地貸款之所以受到特別關註,是因為其有四大不利因素:較難全面了解客戶、企業有可能被過度授信、風險發生時不便協調、貸款集中度一般偏高。

而目前,上海銀監局在調研中已經發現了局部病竈。此外,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末,上海轄內銀行業異地企業(項目)表內外授信余額5782億元,已占轄內貸款總額的14%,其中敞口余額4338億元。

以下是一財網的全文:

因對鋼貿和銅融資的預警“兩發兩中”,上海銀監局的調研和預警一向被業內視作“神算子”,可以幫助銀行在風險全面爆發前嚴陣以待。也正是因此,其去年底和近期兩次風險提示均涉房地產類信貸,已讓業內“高度警惕、審慎新增”,某銀行上海分行管理層人士稱。

  《第一財經日報》從接近監管層的消息人士處獲悉,上海銀監局近期已對異地房地產授信進行風險提示,“建議轄內商業銀行持續關註存量異地房地產項目的資金鏈狀況,加強風險監測和防範,並審慎介入新增異地房地產項目”。

  該人士透露,上海銀監局的提示是鑒於其近期對常州、無錫等地的實地調研。據稱,幾家大型銀行上海分行的異地房地產項目已經出現“去化周期明顯延長,銷售價格存在下行壓力,風險狀況不容樂觀”的現象。

  總體而言,上海銀監局調研發現,即便是靠近上海的二線城市,常州、無錫等地區房地產市場目前已進入慢速發展和項目分化階段。

  同樣落腳在房地產類信貸,去年年底,上海銀監局則對轄內各商業銀行預警了商業地產融資風險。

  地方銀監的風險監測縱然和轄區銀行的信貸余額、貸款集中度和操作風險等行業情況有關,但作為順周期的銀行業,較大面積風險往往和整體經濟運行趨勢高度相關。無獨有偶的同方向事件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日前表示房地產歷史性拐點到來,這被媒體解讀為官方智囊對“拐點”予以承認。

  風險之困:還款資金或依賴母公司

  房地產貸款會不會出風險,首先得看地產商有沒有銷售回款覆蓋貸款本息的能力。數據最能說明問題:國家統計局剛公布的6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價指數創下自2011年1月開始統計以來下跌範圍最大紀錄,6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多達55個,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也增加到52個。

  上海銀監局還註意到轄內銀行異地貸款較多的長三角地區情況,其稱:此前“長三角地區的部分城市集中出現在降幅榜中”。調研發現,雖然以無錫、常州為例目前情況仍屬於“較為平穩”,但地產商銷售的價格已“普遍低於前期評估”。

  “轄內異地貸款尤其是異地房地產貸款存在較大風險隱患,應引起商業銀行充分關註。”上海銀監局稱。

  風險隱患從何而來?從房地產開發貸本身來看,上海銀監局稱,若上述兩地房地產市場仍持續目前狀況,“銷售周期可能超過貸款期限,且銷售回款難以覆蓋項目貸款本息”。

  從這些項目的還款資金安排來看,上海銀監局稱:“預計還貸資金將較大程度依賴母公司或股東支持,若股東方資金鏈緊張,銀行信貸資金將面臨風險。”

  對此,上海銀監局建議銀行“謹慎評估當地房地產市場走勢,密切關註存量異地房地產貸款風險狀況,關註企業建設和銷售進度,監控企業資金流向,采取有效措施督促企業加速回籠銷售資金,做好異地貸款風險管理。”

  “要結合自身發展戰略,建立針對地區、行業的持續風險評估、篩選體系,全面收集信息,鎖定營銷重點和方向,審慎開展異地授信業務,避免信貸投放的盲目性,有效防範區域性風險和行業性風險。”上海銀監局表示。

  異地之難:個別項目建安成本存疑

  除了房地產市場本身受宏觀經濟所帶來的貸款風險隱憂的影響外,當貸款去了“異地”,個別銀行還面臨著經營方面和操作帶來的另一重風險。

  “異地貸款有四個不利因素:較難全面了解客戶、企業有可能被過度授信、風險發生時不便協調、貸款集中度一般偏高。”上述銀行上海分行管理層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稱,因此銀行一般情況下不鼓勵異地授信。

  先說“較難了解客戶”。上海銀監局調研發現,從貸前審查來說,“與本地貸款相比,異地貸款由於受地域等限制,貸款行與異地客戶之間建立的信用關系不穩定,往往難以有效了解異地企業真實的經營、財務、信譽等狀況”;而從貸後管理來看,“銀行的客戶經理也難以實施有效的貸後跟蹤管理,及時掌握企業的經營動態。”

  “能被異地授信的很多是集團客戶,在現在形勢下,不少集團客戶都是‘兩張臉’,表面看規模大、賬面好、貸款又有擔保,給人以大而不倒的假象,內底里財務體系複雜、關聯公司走賬、關聯交易藏垢,讓銀行很難清晰跟蹤債務人的資金走向,其融資鏈拉得很長,投資和對外擔保又較多,在經濟下行周期有資金鏈告急的可能。”上述分行管理層人士稱,“異地銀行較容易被假象迷惑,比本地銀行較晚發現公司問題。”

  值得引起註意的是,上海銀監局在調研中已經發現了局部病竈。接近監管層的消息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調研中有個別地產項目建安成本達6000元/㎡,大大高於其他項目,數據真實性存在明顯疑點。

  此外,據上述分行管理層人士經驗,異地貸款企業往往還承受著其本地和異地的多頭授信,有時候多家銀行搶客戶,還有“過度授信”的風險,貸款集中度也一般比較高。而一旦風險真的爆發,本地銀行熟悉當地營商環境,往往更早察覺風吹草動,甚至收貸;異地銀行就會鞭長莫及顯得被動。

  該分行管理層人士還遇到過一個問題,某異地貸款企業屬當地經濟龍頭性質單位,在其分行發覺對方財務出現問題並決定收回貸款時,甚至遭遇當地政府出面叫板,以該銀行其他當地業務開展為“要挾”。正常程序的貸款管理出現困擾,而異地銀行又缺乏當地協調人脈。 

  異地之貸:占轄內貸款總額的14%

  上海的銀行究竟在外地放了多少錢?《第一財經日報》獲取的一份官方調研數據顯示,一季度末,上海轄內銀行業異地企業(項目)表內外授信余額5782億元,已占轄內貸款總額的14%,其中敞口余額4338億元。

  更值得註意的是,上海轄內銀行業通過理財資金、代為推介信托、委托貸款、證券承銷等其他方式投向異地企業或項目的余額就高達1762億元。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上海銀監局的風險提示尚為一種主動掃除異地監管“盲區”的未雨綢繆。貸款質量方面,異地不良貸款還只有11億元,不良率僅0.26%;貸款投向方面,真正去往較多隱患的房地產行業的資金也不多,上海銀監局收集了一季度末四家大型銀行分行一億元以上異地貸款明細情況發現,四家行億元以上異地貸款合計654.62億元,其中房地產行業相關貸款145.14億元,占比22%,比重較全口徑貸款中房地產貸款占比略低。

  從地域投向看,上海轄內銀行異地授信投向東部地區4754億元,占比82%,其中投向江浙地區2558億元,占比44%,這種集中度偏高並非好事。其余包括投向中部地區552億元,占比9.5%;投向西部地區475億元,占比8.2%。

  既然異地貸款並不受鼓勵,為什麽還有14%的貸款“出滬”了呢?上述大行分行管理層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一方面,有些轄內銀行對接集團公司,需要對其散布在其他區域的主體提供綜合服務;另一方面,也有總行“下旨”或分行協調的“聯合授信”,類似於“行內銀團”,上海分行有管理義務;此外,也可能有一些中小銀行在江浙部分城市沒有分支機構,由上海分行輻射業務。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還獲悉幾樁極個別案例。此前鋼貿貸款逾期發酵時,有不止一家銀行為了遮掩壞賬,為鋼貿商或與其相關的外省市融資主體提供大額信貸(在滬鋼貿商不少產業鏈發展至江蘇省,且外省市承貸主體多為地產類企業),再用這些資金覆蓋實際已經發生的壞賬。

  比如鋼貿企業A有1000萬貸款到期無法還款,而A企業本身已經上了黑名單無法獲得上級行的續貸批複,銀行就可能找一家在外地的地產企業B(與A暗地關聯或由A控制),給B提供2億授信並在利率上給予一定讓步,由B承諾還上A的所有壞賬。

  對於難以探測清晰的異地授信,上海銀監局要求銀行總行制定較本地業務更為嚴格、更為細致的涵蓋貸前擔保調查、資金使用控制、財務監測和實地調查等方面的異地貸款風險控制辦法;對於采用“行內銀團”方式開展異地貸款業務,明確主辦行和協辦行之間具體的管理職責和相應的權利。

  上海銀監局還要求銀行成立專門的信貸管理團隊對本行異地貸款進行管理,並建立大額異地融資信貸員定期實地跟蹤管理制度,加強動態監測和風險預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292

住房公積金繳存異地互認 每天一個新發現

來源: http://xueqiu.com/4628637141/32201968

央廣網北京10月14日消息 (記者莊勝春)為提高住房公積金繳存職工住房消費能力,支持繳存職工購買首套和改善型自住住房,根據《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10月9號,住房城鄉建設部、財政部、人民銀行[微博]聯合印發《關於發展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業務的通知》。

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是提高繳存職工住房消費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繳存職工的基本權益。當前,各地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業務發展不平衡,部分城市對貸款條件要求過嚴,住房貸款發放率較低,影響了繳存職工的合法權益,也削弱了住房公積金制度的互助作用。為此,《通知》規定:職工連續足額繳存住房公積金6個月(含)以上,可申請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對曾經在異地繳存住房公積金、在現繳存地繳存不滿6個月的,繳存時間可根據原繳存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出具的繳存證明合並計算。同時,按照支持基本住房消費原則,《通知》強調,住房公積金貸款對象為購買首套自住住房或第二套改善型普通自住住房的繳存職工,不得向購買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繳存職工家庭發放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

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是影響制度互助作用發揮的重要因素。按照支持基本住房消費、資金充分運用等原則,《通知》要求,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發放率低於85%的設區城市,要根據當地商品住房價格和人均住房面積等情況,適當提高首套自住住房貸款額度,加大對購房繳存職工的支持力度。

當前,職工跨地區流動日益增強,在就業地繳存、回原籍購房需求增多。為適應職工流動性需要,《通知》要求,各地要實現住房公積金繳存異地互認和轉移接續,並推進異地貸款業務,即職工可持就業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出具的繳存證明,向戶籍所在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申請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

按照《條例》規定,設區城市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應實行統一的規章制度、進行統一核算。為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通知》要求,未按照《條例》規定調整到位的分支機構,要盡快納入設區城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統一制度、統一決策、統一管理、統一核算。設區城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統籌使用分支機構的住房公積金。

針對部分城市貸款發放率較高,資金流動性緊張,職工貸款排隊輪候等現象,《通知》要求,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發放率在85%以上的城市,要主動采取措施,積極協調商業銀行發放住房公積金和商業銀行的組合貸款。

為切實維護繳存職工利益,降低貸款中間費用,減輕貸款職工負擔,《通知》規定: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擔保以所購住房抵押為主。取消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保險、公證、新房評估和強制性機構擔保等收費項目。

《通知》強調,各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與房屋產權登記機構應盡快聯網,實現信息共享,簡化貸款辦理程序,縮短貸款辦理周期。健全貸款服務制度,完善服務手段,全面開通12329服務熱線和短信平臺,向繳存職工提供數據查詢、業務咨詢、還款提示、投訴舉報等服務。

《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要加強對各市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業務的考核,定期進行現場專項檢查。各省、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財政廳、人民銀行分支機構,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要加強分類指導,加大對貸款發放率低的城市督促檢查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保障住房公積金有效使用和資金安全。
$世聯行(SZ00228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900

三部委發布公積金新政:提高實際貸款額度 全面推行異地貸款業務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93520.html

三部委發布公積金新政:提高實際貸款額度 全面推行異地貸款業務

住建部網站 2015-09-30 17:17:00

今年以來,各地貫徹落實全國加強住房公積金管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調整住房公積金使用政策,簡化業務辦理流程,資金使用效率有所提高。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住房城鄉建設廳(建委)、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建設局、財務局,中國人民銀行各分行、營業管理部、各省會(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級城市中心支行,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今年以來,各地貫徹落實全國加強住房公積金管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按照《關於發展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業務的通知》(建金〔2014〕148號)、《關於放寬提取住房公積金支付房租條件的通知》(建金〔2015〕19號)和《關於個人住房貸款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銀發〔2015〕98號)要求,調整住房公積金使用政策,簡化業務辦理流程,資金使用效率有所提高。但部分地區住房公積金使用條件仍然偏緊,辦理手續複雜,結余資金規模較大,制約了住房公積金作用的發揮。為切實提高住房公積金使用效率,按照國務院關於加快落實住房公積金使用政策的督查要求,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提高實際貸款額度。2015年8月末住房公積金資金運用率低於85%的設區城市,要綜合考慮當地房價水平、貸款需求和借款人還款能力,提高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實際額度。在保證借款人基本生活費用的前提下,月還款額與月收入比上限控制在50%-60%。貸款償還期限可延至借款人法定退休年齡後5年,最長貸款期限為30年。推行按月劃轉住房公積金沖還貸款本息業務。

二、設區城市統籌使用資金。同一設區城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和分中心應當統一住房公積金提取和貸款政策,統籌使用貸款資金。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或分中心貸款資金不足時,應允許繳存職工向同城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申請貸款。

三、拓寬貸款資金籌集渠道。有條件的城市要積極推行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資產證券化業務,盤活住房公積金貸款資產。

四、全面推行異地貸款業務。繳存職工在繳存地以外地區購房,可按購房地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政策向購房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申請個人住房貸款。繳存地和購房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應相互配合,及時出具、確認繳存證明等材料,辦理貸款手續。具體辦法由住房城鄉建設部另行制定。

五、簡化業務審批要件。繳存職工申請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同意根據本人住房公積金月繳存額推算其月收入的,不需單位出具職工收入證明。繳存職工租住商品住房申請提取住房公積金,除身份證明、本人及配偶無房證明外,不需提供其它證明材料。

六、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務水平。各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要優化內部人員配置,增加網點工作人員,工資待遇向網點工作人員傾斜。要充分利用受托銀行業務網點優勢,方便繳存職工就近辦理住房公積金提取和貸款手續。

七、加快改造升級信息系統。各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要根據政策調整和流程優化的需要,加快改造升級住房公積金管理信息系統,建立集12329服務熱線、短信、微信、手機APP、網上業務大廳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推進辦理網上業務,為繳存職工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

八、建立考核問責制度。各級住房公積金監管部門要加強對城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業務考核,將住房公積金資金運用率或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市場占有率作為重要考核指標,考核結果要通報設區城市人民政府,並作為考核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負責人的重要參考。住房公積金資金運用率或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市場占有率低的城市,要對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主要負責人進行約談和問責。

本通知自2015年10月8日起執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

中國人民銀行

2015年9月29日

編輯:顧蓓蓓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842

全面放開異地高考,廣東後來居上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3428

2014年6月6日,熊嘉俊在展示他的高考準考證。戶籍在老家河南漯河的熊嘉俊,在2014年通過了異地高考的資格審核。 (新華社記者 梁旭/圖)

作為曾經的改革開放前沿,廣東在放開異地高考方面又做出了一個敢為“大城市”先的重要舉動。

近日,廣東省教育考試院發出通知,明確了外省戶籍隨遷子女在廣東參加普通高考的資格界定。這是一個接近“全面放開”的規定。

首先是社保截止時間放寬。只要隨遷子女父親或母親在廣東參加基本社保截至2016年8月31日繳費年限累計達到3年或以上。其次,居住證的條件放寬。原規定為必須有連續三年的居住證,現在只要隨遷子女父親或母親在2013年9月1日前已辦理居住證,且持有的居住證截止至2016年8月31日屬於有效狀態的也將予以認定,換言之,不再要求連續三年。第三,合法穩定住所條件放寬。除了原合法居住條件外,類似城中村這樣的農民自建房也予以認定。第四,就學地範圍放寬。原先規定父母就業地需與子女學籍地在同一城市,現在只要是在廣東省的學籍,跟父母就業地不是一個城市也予以認定。

總之,按照這個通知,相當大部分在廣東省的隨遷子女都將符合條件。廣東這一舉措有大胸懷、大格局。為什麽這麽說呢?

教育資源向來為人矚目,更不用說高考錄取名額這樣的優質資源。異地高考過去一直阻礙重重,根本原因就是本地戶籍人口不願意攤薄自己的“既得利益”。對任何一個教育大省而言,每年的高考錄取名額大致恒定,尤其是非本地高校的錄取名額,放開異地高考,讓非本地戶籍參與分享本地高考錄取名額,必然增加競爭的激烈程度。對本地戶籍考生來說,多少是一種“利空”。

這就是為什麽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國家中心城市——也是外來人口和隨遷子女集中地區,推進異地高考非常艱難的原因。實際上,自從2012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出文件要求各地在2012年12月31日前出臺異地高考的具體辦法,最受關註的地方就是北京、上海和廣東。

同北京、上海小心翼翼的試探不同,廣東直接制定了異地高考“三步走”的方案。第一步,從2013年起通過積分入戶的外來工其子女可參加高考;第二步,從2014年起有合法穩定職業、住所並連續3年以上持有居住證以及繳納社保的外來工,其子女具有3年完整學籍可參加高職錄取;第三步,2016年起,外來工符合上述條件,其子女在廣東參加中考並在父母就業所在城市具有高中階段3年完整學籍的可參加高考。現在,廣東實現了三步走的時間表,而且第三步跨的步子比設想的還要大。

廣東當然也有本地利益,但廣東還是做出了這樣的改革。可以說,這是廣東對給這里做出貢獻的外來打工人員最好的禮物,這也是增進教育公平,讓社會各界感受到公正平等的一大“善政”。

廣東這一步邁得實在不小。這里面大概有三個原因。其一,廣東相對於京滬來說,本地錄取率低很多,尤其是全國重點高校的錄取率。2015年,廣東高考總人數75.4萬人,而清華大學在廣東的錄取名額是140人,但同期,北京高考總人數7萬人,但清華北大的錄取名額均超過300人。比例一對比就可以看出,錄取率差距有多大。在這樣的情況下,假設增加同樣數量的異地考生,對廣東本地戶籍人數的影響相對較小。其二,京滬本地戶籍人口對異地高考的接受程度遠低於廣東。第三,廣東本地總體改革氣氛濃厚,敢為天下先的傳統沒有丟。

說了這麽多,那麽全面放開異地高考會成為未來全國的方向嗎?

坦白說,我對此謹慎樂觀。為什麽?北京、上海這樣的地方,本地戶籍高考錄取率非常高,這個局面的形成有非常複雜的原因,總的來說,因為這兩地教育資源高度集中,從傳統教育資源分配的計劃體制下形成了目前這樣的招生格局。這種格局非常難以打破。一方面,對於北京上海來說,必須要維護本地戶籍居民的高考利益,另一方面,如果要接納異地考生,實際上就意味著要增加大量配套教育資源,而且極有可能造成大量人口的湧入,城市承載力不堪重負。凡此種種,都造成北京上海的異地高考仍然困難重重。

那麽,京滬地區的外地朋友也完全沒希望了嗎?也並非如此。我以為,這取決於我們國家能否推進比較徹底的高考制度改革。當前的高考制度實際上是兩個計劃,在供給端,高考錄取名額是計劃的,各高校把招生計劃分配到各省市,在需求端,高考報名名額是計劃的,各省按照戶籍考生報名,這樣的制度必然造成異地高考難協調的問題。

但我們想想,中國學生申請美國的大學,會分北京戶籍、上海戶籍嗎?沒有,所有中國學生申請國外大學,都用統一測試成績(TOEFL、SAT或雅思)和自己的學業成績去申請,大學結合學生的統一測試成績、學業表現和大學的考察進行錄取。我們的高考制度改革完全可以借鑒這一模式。

比如,全國主要大學可以實行基於統一測試的完全自主招生。目前,我國已有80所學校實行自主招生改革試點,其中存在三大聯考,這三大聯考都是全國性質的統考,考生在任何省市都可報名參加,如果將自主招生與高考集中錄取脫鉤,參加聯考的學生,以聯考成績申請自主招生,獲得學校自主招生資格,不再要求參加統一高考、集中錄取,這不就實現了全國範圍內的異地高考了嗎?

按照這一思路進行高考改革,就能解決異地高考的問題,同時也繞過了戶籍利益的糾纏,而且,這樣的高考錄取制度,也將徹底改變基礎教育的應試教育格局,為我國教育發展帶來新氣象。一舉多得,教育部門應當將這一模式納入未來改革的考慮之中。

事實上,國家《教育規劃綱要》就是這麽設想的,要“探索招生與考試相對分離的辦法,政府宏觀管理,專業機構組織實施,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學生多次選擇,逐步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制度”,這一思路與上面所說庶幾類似。

但是,高考制度的根本改革到底是否哪一天到來,目前還未有跡象。只能說,期盼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或者更高的決策層有類似廣東改革這樣的勇氣,深化高考制度改革,將福音帶給更多民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419

他們搶進服務業 賺緬甸內需財 異地創業 從什麼都沒有開始 一生只有這次機會

2015-12-28  TCW

有別於當年台商到東南亞開工廠,近年來,有一批來自台灣的年輕人選擇以服務業出發,搶進當地內需市場;而剛開放的緬甸,成了他們的創業首選。

十一月下旬入夜時分,緬甸最大城市仰光依然塞車,一群來自台灣的年輕人,暫時放下手邊忙碌的工作,依約趕到仰光台灣貿易中心毗鄰的餐廳,大夥兒聚在一起,話題離不開在緬甸的創業甘苦談。

他們之中,有在仰光開麵包店的陳啟弘、引進淨水器的楊士賢、銷售汽車零件的洪國晉,還有開蕾絲工廠的台商第二代陳聖元等人,從事的業務五花八門,唯一的共同之處是,他們都是勇闖緬甸創業的七年級生。

打從二○一一年對外開放以來,緬甸成了國際投資熱點。飛往仰光的班機,總是坐滿從全世界湧來的商務客。而企圖心強的台灣年輕人也沒有缺席,有別於過去相中低廉勞力設廠的台商,他們瞄準內需市場,以服務業為創業的起點。其中一個成功例子就是,在仰光開創手機通路的陳政圻。

畢業於中山大學資工系、現年三十歲的陳政圻,來緬甸創業已三年,目前是緬甸手機通路商Jaymart執行長。他曾擔任台灣科技大廠華碩和研華的工程師,一二年在仰光創業,早在緬甸電信業開放之前,就搶進手機通路,迄今在仰光就有十九個據點。

過去緬甸電信業發展緩慢,網路基礎設施落後,緬甸人要花上千美元才能買到一張SIM卡,直到去年四月,緬甸開放外資與民營機構提供電信服務,現在約台幣一百五十元,就可以買到語音加行動數據的方案。

創業門檻高

要比創意、耐力和財力

陳政圻表示,當初就是看到緬甸為世界上手機普及率最低的國家,比北韓還低,才決定到緬甸經營手機通路。他說,「一生中大概只有這次機會,就算失敗也沒關係,至少賺到經驗值。」在此之前,他只到過緬甸一次,僅三天兩夜的體驗,竟成了他創業的起點。

異地創業並不容易,陳政圻花了足足一年時間去了解市場。他指出,東南亞雖然美其名是「共同市場」,實則差別很大,各個國家的經驗無法複製,做生意必須在地化。舉例來說,緬甸人喜歡熱鬧,在店裡購置喇叭、放音樂,才能吸引客人上門。此外,緬甸人對價格很敏感,也喜歡參加抽獎;送贈品時,就必須馬上拿到,才有吸引力。

陳政圻還記得,去年八月廉價SIM卡首次發售時,店外大排長龍、差一點擠破玻璃門的混亂場面:「第一天開賣,設在百貨公司的據點就排了三、四百人,隔天更排了七、八百人,嚇得百貨公司要報警、維持秩序。」緬甸鎖國六十年,百廢待舉,成了年輕人眼中的投資天堂,但仰光台灣貿易中心主任葉人誠坦言,「如今緬甸的經商門檻已經墊高」。過去「拎一卡皮箱」的台商創業模式已不可行;相反的,「年輕人在緬甸創業,比的是創意、耐力和財力」。緬甸現有的基礎設施和行政效率欠佳,勞工教育水平普遍低落,因此,營運成本高昂、人才管理困難,是在緬甸創業碰到的共同痛處。

首先是很難找到好人才,從頭訓練需要花費很大心力。「你會無法想像,比如說,發電郵請員工把檔案印出來,結果他把電郵印出來;還有些員工不知道什麼是email……。」陳政圻分享經驗說,當地資訊落差很大,多數人與外界脫節,必須花心思去溝通,指令越簡單越好。

營運成本高

市區租金比台北 還貴

其次是營運成本偏高。許多年輕人到仰光創業,瞄準內需消費市場,但首當其衝的是租金太貴,而且年年調漲。

葉人誠形容:「美國總統歐巴馬來緬甸一次,地價和房租就往上飆一次。現在,仰光市區的租金,比台北一○一大樓還貴!」仰光商辦租金每坪逾台幣八千元,遠高於台北一○一大樓的每坪約三千四百元。倘若獲利能力無法提升,加上緬甸的消費能力仍然偏低,很容易就會被高昂租金壓得喘不過氣。

此外,緬甸基礎製造業不發達,許多物品高度仰賴進口,包括建材、油品等,加上緬甸幣匯率波動劇烈,近三個月內就重貶三○%,對進口物品的成本影響很大。

目前很多外資湧入緬甸,但本夢比大於本益比,真正投入當地才知道難處。「如果只想待個一、兩年,看能不能發財,我覺得很難。」陳政圻建議,想要到緬甸創業,必須有長期作戰的打算,至少要撐五到十年,因為必須熬四、五年才能回本。

雖然緬甸經濟自○二年以來,每年以七%至八%速度前進,到這裡考察投資機會的人很多,但真正進駐仰光創業的人並不多,許多外資都停看聽。派駐仰光三年多,葉人誠明顯感受到「今年景氣比較冷」,原因是,緬甸今年十一月舉行國會選舉,變數相當多,造成外來投資的腳步放緩。

葉人誠表示,雖然選舉結果出爐,但一切仍充滿不確定性,必須等到明年總統人選底定後,才見真章。「目前大家仍在觀望。」

做事別用台灣那套

在地化才是關鍵

在東南亞,政治變數對投資的影響可說是舉足輕重。陳政圻認為,這次選舉很關鍵,將決定緬甸未來五年的發展,隨著大選結果底定,且軍方在選後承認翁山蘇姬政權,他對緬甸的未來感到樂觀。

在仰光負責開創泡麵工廠的大漢食品財務部經理黃子耘,則以過來人的經驗指出,「在創業之前,你應該先來緬甸住三個月。」惟有親身體驗當地文化和生活環境,才能通過創業震撼教育的第一關。

黃子耘認為,緬甸是可以創業的地方,但必須因地制宜。「仰光不是國際化城市,緬甸人做事的方法也和台灣人不同,如果硬要用台灣那一套去做,你可能很難成功。」比如說,做生意沒辦法獨資,一定要找當地合夥人、法規不完整、買房子須用人頭等,都是外國人在緬甸經商的障礙。

然而,這些來自台灣的年輕人,仍對異地創業充滿熱忱。「在這裡創業是從無到有,就像上了一堂完整的MBA課。」回想三年來的創業經歷,陳政圻微笑說,「這個國家的挑戰,是很難在其他地方再碰到的,也是很好的學習。」儘管創業過程困難重重、充滿挑戰,但他們卻看到了開放的契機,依然勇敢到這裡開疆闢土。「看到一個機會,很努力想把它抓住。」這些年輕創業家的臉上,彷彿閃耀著希望的光芒。

緬甸創業遇到的挑戰,很難在其他國家碰到,是很好的學習機會。

陳政圻(右二)在緬甸開放初期,搶先到仰光布建手機通路,從找尋店面到訓練員工,一手包辦。

鎖國60年的緬甸,4年前重啟國門,成了外資簇擁的創業天堂。

想創業,先搞懂市場環境!

——緬甸投資環境

項目說明

面積67萬6578平方公里,

約18個台灣

人口約6000萬人

工資每日3600緬甸幣,

(約台幣90.5元);

每周正常上班時數為44小時教育水平識字率達90%;

平均受教育8年

平均國民所得1300美元;(約台幣4萬3000元)資料來源:經濟部投資業務處

撰文 / 鄧麗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220

全民醫保2030年成熟定型 異地就醫不再老大難

從2003年啟動新農合算起,中國只用了13年的時間就將過去由城鎮職工專享的醫保擴大到了98%以上的國民。在覆蓋面擴大的同時,全民醫保體系也暴露出了管理粗放、流動性差、保障水平不一等諸多問題。

與十幾年前相比,醫療保險資金占到全國衛生總費用的三分之二時,醫保在醫療衛生改革中的重要性今非昔比。剛剛下發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下稱《規劃綱要》)中,單辟一章來規劃全民醫保的藍圖。

《規劃綱要》要求到2030年全民醫保體系實現成熟定型。全民醫保體系是指以基本醫療保障為主體、其他多種形式補充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為補充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

在基金收支方面,未來將健全基本醫療保險穩定可持續籌資和待遇水平調整機制,實現基金中長期精算平衡。

在參保人關心的異地就醫方面,《規劃綱要》提出推進基本醫保異地就醫結算,實現跨省異地安置退休人員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和符合轉診規定的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所中心主任楊燕綏認為,我國醫保的覆蓋範圍已實現廣覆蓋,但仍缺乏精細化管理,醫保呈現出收入增長率下降、支出增長率上升的趨勢。

近年來醫保基金收支矛盾日漸突出,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重視,對擴大醫保支出範圍的呼聲也不絕於耳,如支付老齡社會醫養結合的費用、支付護理險的費用等,但醫保收入有限,如何把醫保資金用在刀刃上是政府管理部門的首要難題。

人社部醫療保險司司長陳金甫近日公開表示,要保證醫療保險的基礎性作用,一定要保證它的可持續性。維持這種可持續性需要大家有共同的控費意識,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率,而不能竭澤而漁、寅吃卯糧。

《規劃綱要》也提出,嚴格落實醫療保險基金預算管理。全面推進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積極推進按病種付費、按人頭付費,積極探索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付費(DRGs)、按服務績效付費,形成總額預算管理下的複合式付費方式。

楊燕綏稱,為提升醫保基金運行效率,目前全國多地醫保已經上線智能審核系統,解決醫保與醫生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從以前的“事中抽查、事後懲罰”變為“事前指導、事中監督”,實現從“管基金”到“建機制”的模式轉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569

異地就醫更便捷了,8省份簽新農合跨省就醫聯網結報

18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基層衛生司在北京舉行了新農合(城鄉居民醫保)跨省就醫聯網結報簽約儀式,組織遼寧、吉林、黑龍江、海南、四川、貴州、陜西、甘肅8省份簽署了新農合(城鄉居民醫保)跨省就醫聯網結報服務協議。在這8省份內的參合患者經轉診至協議省份的定點聯網機構就醫,可享受出院窗口直接結報服務。

據中新社報道,今後協議省份內參合患者經轉診至協議省份的定點聯網機構就醫,便可享受出院窗口直接結報服務,患者僅需支付個人自付金額,即可出院,新農合基金報銷部分由醫療機構與就醫地省級新農合結算中心之間進行結算,最後由省級新農合結算中心之間再進行清算。

在這8省份內的參合患者經轉診至協議省份的定點聯網機構就醫,可享受出院窗口直接結報服務

據介紹,在推進異地結報工作中,各地還註重與分級診療相結合,既規範就醫秩序,又減少患者墊付資金的壓力,促進了新農合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的提高。

此外,為積極發揮社會力量參與異地結報工作,國家衛生計生委還引導中國人壽和中國銀聯探索PPP合作模式。中國人壽將出資建立跨省就醫結算備用金,銀聯將建立資金結算通道,共同優化跨省就醫結算資金周轉流程。

今年6月,國家衛生計生委會同財政部制定的《全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異地就醫聯網結報實施方案》對外公布。根據該《方案》要求,2016年,要完善國家和省級新農合信息平臺,基本建成新農合異地就醫信息系統,實現省內異地就醫直接結報,開展新農合轉診住院患者跨省定點就醫結報試點。2017年,基本實現新農合轉診住院患者跨省定點就醫結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971

好消息!12月26日起上海公安實施身份證全國異地受理

據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消息,為進一步方便群眾,滿足更多外省(市)籍來滬人員在本市異地辦理居民身份證的需求,上海市公安局決定自12月26日起,實施全國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全國各省(市)來滬人員只需持有效期內的《上海市居住證》,就可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申請換領、補領居民身份證(雙語證除外)。

同時,上海市戶籍人員在已開通身份證異地受理業務的省(市)合法穩定就業、就學、居住的,也可在居住地申請換領、補領居民身份證,辦理程序和要求根據當地公安機關的相關規定執行。

今年7月,上海市長寧公安分局周家橋派出所發出首張異地辦理的身份證

今年7月1日,上海先行先試推出了天津市、江西省、湖北省3個居民身份證異地辦理試點省(市),並於9月1日進一步擴大受理範圍至北京市、河北省、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江蘇省、廣東省、海南省、重慶市、陜西省等10個省(市)。截至11月30日,上海市共受理異地身份證15865張,異地掛失身份證166166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5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