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見證】高俅不退役,國足能稱霸世界杯?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8418

近幾年來,中國財團屢屢有收購海外足球俱樂部的大動作。8月5日,中方投資人收購AC米蘭俱樂部99.93%股權的簽約在米蘭正式完成。

雖說現代足球起源於英國,但中國人依然為自己是足(蹴)球()這項古老運動的創造者而驕傲。進入21世紀以來,國足不爭氣的表現卻讓球迷們沒法驕傲,只能傲嬌。小編也是摸著被打腫的臉,千萬次地問上帝:“中國隊什麽時候才能成為世界冠軍?”——“……”

“知道”(nz_zhidao)告訴你,“弱雞”的中國足球路在何方。

隔壁家小夥伴問,中國男足呢?里約奧運會啥時候開打?——“本屆奧運會男足比賽沒有中國隊。”因為中國國奧隊在u23亞洲杯上小組墊底出局了,也就無緣2016年里約奧運會了。

“巴喬退役了,意大利足球16年沒緩過來;克魯伊夫退役了,荷蘭足球20多年沒緩過來;普斯卡什退役了,匈牙利足球30多年沒緩過來;高俅退役了,中國足球一千多年沒緩過來……”

每逢足球大賽,類似的段子就會在網絡上流傳。其中提到的高俅,傳說是宋代著名蹴鞠高手。他靠高超的蹴鞠技藝贏得宋徽宗賞識,最終成為北宋末年權臣。蹴鞠是足球的老祖宗,而高俅是蹴鞠界名人,但他的球技真有那麽神乎其神嗎?如果高俅再世,中國足球能稱霸世界杯嗎?

高俅在正史上的記載並不多,也沒有跡象表明他是靠蹴鞠發跡。高俅為人乖巧,擅長抄抄寫寫,不僅會一點詩詞歌賦,也有一些武功基礎,很討宋徽宗喜歡。他的揚名主要得益於《水滸傳》,我們熟悉的蹴鞠高手高俅,是《水滸傳》中的文學形象。評估高俅,或者評估北宋蹴鞠高手的足球戰鬥力,不妨先從小說入手。

高俅像(作者供圖/圖)

不能搶球的球賽

《水滸傳》中有一段關於高俅陪宋徽宗踢球的描寫:他抖擻精神,使了一個漂亮的“鴛鴦拐”,將球踢得如鰾膠粘在身上一般,讓宋徽宗驚訝不已。

關於這次踢球,書中筆墨不多,但專門提到了“鴛鴦拐”這個蹴鞠術語,說明它足夠代表高俅的球技。

“鴛鴦拐”的動作是先用左外腳背踢球,再用右外腳背踢球,如此來回反複,以不同方式組合,變化多端的一種踢法。這種踢法類似現代花式足球,在當時叫做“白打”。

“白打”根據肩、胸、背、頭、腰、腹、膝以及小腿、腳面、腳尖、腳跟等不同部位的控球動作,變化出“燕歸巢”、“斜插花”、“玉佛頂珠”、“雙肩背月”等花樣,“鴛鴦拐”便是其中之一。

“白打”不需要球門,對人的控球能力要求很高,具有很強的表演性質,一個人可以玩,多個人也可以配合。宋代有“白打”比賽,比賽者用身體不同部位去碰球,玩出高難度花樣為佳。每一個碰球部位都有相應的動作標準,比賽以動作規範程度計輸贏。

白打(作者供圖/圖)

我們會發現,這種蹴鞠更像體操表演,而不像現代足球,它不具備激烈的對抗性。而現代足球之所以迷人,激烈的對抗性是其必不可少的因素。體操與現代足球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可見高俅若只會“白打”,是不能適應現代足球比賽的,更不用說稱霸世界杯。

“白打”是宋代蹴鞠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但不是蹴鞠的全部,生活在宋代的高俅,除了“白打”,還有可能擅長其他的玩法,比如有球門的玩法。分為兩隊,互攻球門的踢法,在宋代是“單球門踢法”。

顧名思義,“單球門踢法”中,整個球場只有一個球門,設在場地中央,而不在球場兩頭。兩根竹竿上掛一張網,網中留一個直徑約一尺的洞,稱作“風流眼”。比賽者必須將球踢進小小的“風流眼”才算進球。

單球門踢法(作者供圖/圖)

兩隊人馬在球門兩邊站立,只能在固定位置踢球,不能跑去對方場地。

開場抽簽決定誰先開球,先開球的一方,由球頭將球踢給其他隊員,其他隊員再按動作標準和順序傳球,最後踢回給球頭,球頭要將球一腳踢進“風流眼”才算進球。對方隊員可以接住風流眼中過來的球,繼續踢回去,雙方輪流。球撞到網上未落地,可以接起來繼續踢,落地算輸。

在這種比賽中,進球的難度大,搶球的難度小,極端情況下甚至不允許搶球。隊員的踢球動作較為固定,每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分工明確,比如“著網”就是負責守門,接住撞到網上落下來的球的人。因為不存在對方隊員跑來搶球的情況,所以這些角色通常只需把握自己的傳球線路即可,通常會由球頭完成射門,成敗只在球頭,因此比賽結果也只由球頭承擔。

C羅玩網式足球(作者供圖/圖)

這種蹴鞠激烈程度遠不如現代足球,倒跟網式足球很接近,現代足球隊常把網式足球作為隊內的娛樂和訓練,可見其具備鍛煉技藝的功能,但在宋代,那不是鍛煉,就是比賽。

“單球門踢法”雖是兩隊對抗,更多的還是看控球傳球和射門技巧。宋代不存在類似現代足球賽的蹴鞠玩法,“白打”和“單球門踢法”是宋代蹴鞠主流,技巧表演性質濃、爭奪對抗性質弱是宋代蹴鞠主要特征。

由此觀之,作為宋人的高俅,如果出現在現代足球場上,他在技巧表演和射門上或許具備優勢,問題是:他不一定搶得到球。

踢球威脅皇帝統治

不是整個古代蹴鞠都這麽“一團和氣”,蹴鞠誕生於弱肉強食的戰國時代,數人爭著將一個圓形的皮囊踢來搶去,以此為樂,天生帶有野蠻爭奪色彩。

蹴鞠到漢代一度成為軍事訓練手段,軍隊蹴鞠當然不能是“白打”那種花架子,一方若要進攻,必須先擺脫對方,這時會有推摔、躲避、奔跑等動作,可以鍛煉士兵的手腳靈敏程度、合作能力、行動速度與力量。

漢代在球場兩端設球門,球門旁邊有守門員,跟現代足球很接近。只是漢代的球門較多,一共12個。不管有多少個球門,這種在球場兩端設球門的玩法,我們可以通稱為“雙球門踢法”。

雙球門踢法(作者供圖/圖)

“雙球門踢法”在士兵退役後進一步帶入到民間,直到唐代依然火熱,只是球門精減成2個,若這種包括了爭奪因素的蹴鞠能夠保留下來,那麽它極有可能發展為現代足球。可詭異的是,它迅速消失在了宋代。

蹴鞠中的“足球”一脈在宋代被斷了根,“體操”一脈開始欣欣向榮。蹴鞠的發展來了個90°大轉彎,無可挽回的滑向另一個軌道。生活在這個時代的高俅,是“體操”派高手,不是“足球”派高手。

為什麽宋代蹴鞠更重視起控球技巧和射門,卻不重視多人搶球和對抗呢?這跟當時的社會背景有關。

宋代開國皇帝趙匡胤是發動兵變才獲得政權,他害怕同樣的災難會發生到自己身上,於是“杯酒釋兵權”,削弱武將權利,重用儒生文人。統治者的這一政策,直接導致社會上文弱之風盛行,當時就連武官也開始穿寬衣大袖,不騎馬射箭,偏好吟詩作賦。

隨著儒生文人被重用,當“文治武功”只剩下了“文治”時,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將被其影響,“存天理,滅人欲”,儒家理學開始鉗制社會發展,譬如女子纏足,直接限制了舞蹈的發展。

“儒”與“懦”接近,其本意是柔弱。儒家歷來重視詩書禮樂的教化作用,不推崇血氣之勇,沖撞劇烈的活動不可能在社會中流行,宋代成為了一個文雅與病態共存的時代,也因此不斷被北方“野蠻”的少數民族欺淩。不僅是蹴鞠,當時社會上相撲、弓弩等激烈活動都很少,娛樂主要以不溫不火的下棋、投壺、秋千為主。

在這種重文輕武和理學大興的背景下,“雙球門踢法”被取消,爭搶沖撞的局面不複存在。伴隨激烈程度的降低,技巧性和專業性卻不斷升高,在宋代達到頂峰。

蹴鞠在各個方面都變得專業化:專業的蹴鞠書籍、專業的制球作坊、專業的團隊服裝、專業的女子拉拉隊……這種專業化的背後,同時也透露著衰敗的跡象,因為專業,就意味著拉高了門檻,不是隨隨便便一個人都可以參與。

宋代出現了專業的足球俱樂部——“圓社”,“圓社”在許多地方都有分社,全國連鎖,各分社免費接待圓社成員。這種專業組織的出現,既是一種發展,也是一種限制。

《師父》劇照(電影截圖/圖)

與電影《師父》里呈現的天津武行規矩大同小異,圓社很重視師從和等級,外來藝人必須行拜師禮,通過組織考核,才能在本地表演和收徒。社內規矩森嚴,技術不外傳。

此外,圓社還明確規定:蹴鞠是表演項目。表演,即技藝展示而已。圓社十分看重技藝,蹴鞠由對抗健身變成了職業藝人表演。這種表演對技術要求很高,普通百姓無法完成成套動作,蹴鞠便失去了群眾基礎。在這種趨勢下,蹴鞠即便不消亡,也只能發展為高門檻的“蹴鞠體操”,不會成為人人都能參與的現代足球。

女子蹴鞠(作者供圖/圖)

元明清時,統治者采取民族壓迫政策或中央高度集權,甚至不允許民間習武健身,民間組織和活動受到非常大的限制。“聚眾”活動始終讓統治者感到害怕,更何況是激烈混亂的蹴鞠活動。此時的蹴鞠就連“單球門踢法”也被遺棄了,“白打”成為蹴鞠的全部,參與者以女子為主,因為纏足女人的娛樂,不會造成多大威脅。清代雖有冰上蹴鞠,也只是余波。最後,蹴鞠被由“白打”發展出來的毽子替代。

正當中國蹴鞠消亡時,英國足球卻正在興起,在這一興一衰中,出現了文明中心的轉換。

中國足球,崛起在下一個500年?

“雙球門踢法”存在於強大的漢唐,消失在病弱的宋代,它仿佛在向人們暗示著什麽。強者有強者的玩法,弱者有弱者的遊戲,野蠻有野蠻的生命力,高雅有高雅的局限性。

蹴鞠在以武力並天下的戰國中誕生,在開放的漢唐走向高峰,在重文輕武的宋代被弱化為技巧表演,在民族壓迫和中央集權中變成了“毽子”。初看非常可惜,其實也是農業社會的文化基因使然,文明的發展並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

農業社會早期,民族性格尚未定型,出現了諸子百家爭鳴。然而在農業社會里,在安穩富足的生活面前,人們只要有一畝三分地在,就會傾向於選擇更加和平穩定、有秩序的日子。人性中冒險、開辟、對抗、競爭的一面會被抑制,善良、和平、勤勞、踏實的一面變得突出。

諸子百家浮雕(作者供圖/圖)

在這種大社會背景下,帶有農業基因,主張等級穩定的儒家在百家中勝出,其他百家被罷黜,幾乎是一種必然。統治者的嚴格把控,又造成文化偏廢,逐漸消解掉民族性格里的其他因子,加重漢人好靜、好穩的民族性格。不過與其說是因為某個統治者或某一家影響了蹴鞠,不如說是整個社會模式早已經決定了蹴鞠的命運。

漢人不善於對抗性、競技性的項目,在技巧表演性項目上卻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也許鉆研技巧、紮實功夫,是漢人智慧、才能唯一的宣泄口。在奧運會中,體操、跳水、舉重等直接對抗性不強但技藝表演性很強的項目,都是中國人的強項。蹴鞠往技巧方向靠攏只是大趨勢造成,以此觀之,如果有花式足球比賽,中國人應該是不弱的。

農業社會進入暮年,文明越被異化。當文明發展與現實生活的矛盾大到無法忽視的時候,社會就急需尋找新的出路,於是產生了“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近代化的浪潮,對中國這個古老社會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我們雖仍舊是黃皮膚黑眼睛,卻在文明上離那個古老國度越來越遠。

文明都是有周期的,孟子曰“五百年必有王者興”,西方歷史學家也認為500年是人類文明的一個周期,東西方文明就在這種周期中共同啟迪、轉換。新中國改革開放後,中國已由農業國家慢慢向工業國家轉變,隨著社會的轉型,民族性格和文化或許也將發生轉變,未來或許會有一個“新中國”文明。國足的希望在未來。

 

號外號外!

2015年,“南周知道”app誕生,這是南方周末面對數字化轉型,重磅推出的一款新媒體產品。

深度!絕對原創,後臺解密

有料!嚴肅知識,八卦內幕

定制!為你而生,述你所想!

想要報題嗎?掃二維碼,馬上下載“南周知道”客戶端。

知道安卓版二維碼-豌豆莢

知道ios版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3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