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名人品味》收藏田黃三十年 市值高達十億元 世界第一!陳國和見證歷史的玩石人生

2011-4-4  TWM




珍貴而稀少的田黃,是古代帝王送給臣子作為嘉獎的禮物,但隨著歷史演進,田黃散落在世界各處,陳國和收藏了百餘件田黃,不僅見證了明清時代的歷史,更豐富了他的人生。

撰文.許瀞文 攝影.吳東岳淡出經營權、退居日盛企業集團總裁的陳國和,今年初春之際,在收藏界引發一陣騷動,他秀出收藏三十年、共一百三十六件的田黃,市值高達十億元,堪稱世界第一。

收藏品價格漲超過百倍

近 年屢創中國文房拍賣天價的田黃,比鑽石、翡翠還稀有,陳國和情有獨鍾,收藏田黃多年至今,數量、質等堪稱世界第一。開幕當天「寒舍主人」蔡辰洋、立法院長 王金平、國民黨前主席吳伯雄等人都前來朝聖。承展的國立歷史博物館表示,「不敢說是絕後,但一定是空前。」不同於翡翠、鑽石的高知名度,田黃對許多人來說 相當陌生。田黃是一種壽山石,從山上滾落到田中,經過數千萬年的演化,吸收土壤中的礦物質,成為各種不同的顏色,當中又以黃色最尊貴,獨產於中國福州。因 為硬度只有二至三度,還有中國「軟寶石」之稱,因為田黃石「無根而璞、無脈可尋」,所以特別珍貴,因此有「黃金易得、田黃難求」的說法。

年 輕時就喜歡蒐集玉石的陳國和說,「玉石種類太多,有時難分真假,因緣巧合下,經友人介紹田黃,一看就覺得特別投緣,且只產於明清兩個朝代,考究容易,數量 又稀少,轉而開始蒐集田黃。」國立藝術大學兼任講師吳金洋強調,壽山石是一種資源稀少產品,已經越來越少,尤其是田黃,幾近絕產,當初大家不斷挖掘田黃的 那片地,現在中國政府已經把它蓋成公園,福州這個地方,要挖到田黃機率幾乎等於零,而陳國和的手中居然有百餘件田黃,市值超過十億元。

吳金 洋指出,田黃是中國人獨愛的印石,大多都是北京、故宮、上海博物館等有收藏,但數量不多,在中國經濟尚未崛起前,田黃價格不算貴,大概百來萬就買得到。自 從二○○三年中國經濟迅速起飛後,收藏家變多了,田黃變得又貴又難買,陳國和驕傲地說:「從當初開始收藏到現在,粗估價格增加兩個零。」藝術無價,再貴也 不賣怕不怕買到假貨?陳國和說,他背後有個顧問團,包含已故的名篆刻家王北岳、寒舍主人蔡辰洋,都是他智囊團兼好友,買東西前大家會先討論、交流,不怕買 到假貨。

花了三十多年時間,收藏百餘件田黃,大多是陳國和從拍賣場買回來的,也有些是拿自己心愛的珍寶和別人「以物易物」,像他就曾經拿齊白石的字畫、顧景舟的茶壺,去跟收有田黃的收藏家交換。

當中有個被雕刻成雙魚造型的田黃,是屬於田黃中等級最高的,稱為「田黃凍」,質地清澈可透過光,是陳國和最喜歡把玩的田黃。

陳 國和笑著說,因為自己是雙魚座,看到這個就決定要買下來,託朋友到香港拍賣場搶標,自己則與朋友現場手機連線,不管價格多少,一定要得標,到最後終於把心 愛的雙魚田黃帶回家,價格多少?陳國和笑著說:「這是藝術品,藝術無價啦,講到錢就俗氣了。」除了雙魚田黃凍,陳國和最愛還有一個平頂方章,這個方章不僅 有明末清初名家加持,質地透明,還重達二二三克,是少數方正的田黃。陳國和說:「這個方章是田黃中難得的極品,因為形狀方正、雜質少,給我五億元,我也不 會賣!」

珍品出借辦展推廣藝文

除了自己本身收藏,陳國和也樂於和其他人分享,他說:「只要有親朋好友結婚,我都會送上蒐藏的印石,印章上並刻好夫婦的名字,變成一種永恆的紀念。」曾經送過芙蓉石、白荔枝、壽山石、白芙蓉對章等,現在的價值當然也增加不少。

如 果有天寶貝女兒關穎出嫁,是否也打算送一個田黃、刻上名字給女兒,當作祝福呢?陳國和笑說:「我送給她知識,知識就是力量,她會更有智慧、勇氣去面對人 生。」這次之所以捨得將珍藏的田黃拿出來與大家分享,陳國和說,他希望能多培養台灣年輕人的藝術氣息,他發現有很多台灣人連歷史博物館都沒踏進來過。史博 館也與不少學校合作,邀請全校同學一同來看展覽,讓更多年輕人認識歷史文物,從了解古物中得到知識。

陳國和說,雖然自己本身是企業家,父親是建築師,女兒關穎在娛樂圈發展,三代都從事不同工作,但唯一不變的是對藝術的執著與熱愛。

陳國和

現職:日盛企業集團總裁、日盛金控名譽董事長經歷:日盛金控董事長、工商建研會理事長收藏成績:資歷達30年,為清翫雅集成員,以田黃、茶壺、鎏金佛和古玉收藏最具系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76

品味人生》半路出家的品酒家 撼動全球葡萄酒產業 羅伯.派克 讓美國品味主宰葡萄酒市場

2011-7-18  TWM




從2011年2月開始,葡萄酒教父羅伯.派克把評鑑加州葡萄酒的重責交給接班人Antonio Galloni,曾經撼動全球數十億美元葡萄酒產業的他,真的要慢慢退出這個他一手創造的王國嗎?

以後是否會有第二位羅伯.派克?且讓我們來看看他崛起的故事!

撰 文.孫維敏、楊卓翰、張 治  攝影.吳東岳、陳俊銘、林煒凱圖片提供:大同亞瑟頓、酒堡、張 治點進許多的葡萄酒網站,你都可以發現在酒款品項下方有著 WA、RP或是PP這類的英文標記,比如RP:九十五分至九十七分,下方可能再加上一些描述酒款特色的評語,比方「單寧細膩」、「酒體醇厚之類」的描述。

到底這個PP、RP或是WA的意義為何?

派克影響力無人能敵

這 些代號都是代表出版︽葡萄酒代言人︾(The Wine Advocate)美國酒評家羅伯.派克(Robert Parker)的酒評分數(Parker’s Point),派克有「葡萄酒教父」、「葡萄酒帝王」稱號,他的酒評分數可以決定紅酒的價格,而他的刊物在葡萄酒界的影響力,自然不在話下。

不過,同時也有許多網站標榜著「派克評分下的遺珠之憾」,強調未經派克評分卻是優質好酒。不過不管你是贊同或是否定派克,幾乎沒有人可以略過派克在葡萄酒界的影響力。

難怪一篇《紐約客》(New Yorker)的諷刺漫畫中,派克穿著耶穌的袍子坐在山頂上,驕傲地拿著紅酒杯;山底下,酒莊老闆、酒商、投資人紛紛想爬到他身邊。對白寫著:「神啊!請告訴我這瓶酒幾分?」究竟一名半路出家的品酒家,如何撼動全球數十億美元的葡萄酒產業?

在二十歲之前,派克沒喝過什麼紅酒。直到上了馬里蘭州的大學後,他到巴黎找正在讀法文系的女友,才第一次品嘗到真正的紅酒,他第一口就迷上了。在那趟旅遊中,他和女友挑選最便宜的餐廳,把省下來的錢全部拿來喝酒。

回國之後,派克對紅酒的熱情不減,決定開始培養知識。他也和大學同學一起組成品酒會,從一瓶一美元的葡萄酒開始試起,並開始記下自己的品酒筆記。

他 在畢業後進入巴爾的摩農業銀行(Farm Credit Bank of Baltimore)工作,不過,當派克在銀行做著無聊的工作時,全球的紅酒市場正經歷劇變。一九七六年,發生有名的巴黎品酒會判決。美國加州的酒商找了 法國的知名品酒師,對加州及法國的紅酒舉行盲飲測試(Blind Tasting)。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結果美國紅酒大勝,引起了全球葡萄酒市場的大洗牌。︽時代雜誌︾(TIME)封面寫著「不可思議!加州擊敗法國!」 一二五年來,全球頂級五大酒莊的名單幾乎維持不動,而這個神話卻被美國加州的小酒莊打破。突然間,美國便宜的紅酒變得有吸引力。無名酒廠如雨後春筍般不斷 冒出,美國對酒的需求也瘋狂成長。

小酒莊封王開創新局面

派克看到了這個機會,決定放手一搏。七八年,在家人的財務協助下,派克的《葡萄酒代言人》雙月刊創刊號問世,強調所有酒都是自己付款,獨立挑戰權威意圖一覽無遺。

不 同於市面上文辭優雅的紅酒刊物,派克的雙月刊用字極簡,反映了他直截了當的美國人個性。例如,在一篇文章中,他形容一瓶酒「已經發臭,喝下去會危害健 康」,有力的敘述優劣立判。最關鍵的,派克用了一百分制來評鑑葡萄酒。這個計分系統,把酒的所有層次和特性,化為一個單一分數:比如六十五分到七十四分為 普通、八十分到八十九分為非常好,九十六分到一百分為非凡。

這套指標性的分數系統正是消費者最需要的。一般人只要有一個客觀的評鑑告訴他們,這瓶酒是好是壞?該不該買?而派克的分數正中下懷。雖然有人認為用一個分數來代表一瓶酒會扼殺了它豐富的特性,但是派克獨行俠般的正義形象、容易理解的分數系統,還是抓住了廣大消費者的心。

無視歷史光環只重口感

葡萄酒專家楊子葆和林裕森觀察此一現象,認為美國是葡萄酒的新興市場,這是很龐大的商機,消費者在短時間內想要買到理想的酒款,當然需要指標性的意見,派克的崛起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綜合結果。

派 克用淺白方式、通俗易懂的話語來詮釋和評價葡萄酒,是他成功之處。與英國酒評家Hugh Johnson比起來,Johnson偏重在葡萄酒酒廠的悠遠歷史,但是派克只著重在葡萄酒的口感本身,他拿掉歷史光環,直接品嘗酒的口感,不重視是否有 名牌酒廠加持。林裕森強調,或許這就像是美式與英式的風格和偏好,英國強調精英口味和歷史光環,而美國則重視自我感受。

很快地刊物收入就和成本打平,派克開始每年到法國「直擊」酒莊,妻子則充當翻譯。

改變派克品酒生涯的大轉折,就從八二年的一趟法國波爾多之旅開始。當時市場上紛紛看壞八二年波爾多紅酒,而派克是唯一的正面評價,零售商抓緊這個機會,把派克的分數拿來大做宣傳;波爾多酒莊也大發其利,推出的預售酒一批比一批高價。

一夕之間,派克從沒沒無聞的獨立評酒師,被零售商化身成為主流的酒品先知。從此之後,派克的分數成了眾人追逐的焦點。

《葡萄酒代言人》的訂戶從一開始的二百人,在八六年暴增到一萬八千人,年收入達一百萬美元。生活無虞的派克決定從銀行退休,專心品酒。

他的「退休生活」每天要品嘗二十五款以上的紅酒,一周工作時間超過九十小時,一年要喝掉一萬瓶紅酒。為了保持味覺,他一天要喝五公升的水。派克還為自己的鼻子保險,金額高達一百萬美元,這更為派克增添了他味覺的權威。

「派克化」的紅酒市場

九○年代,蘇富比葡萄酒拍賣目錄開始使用派克評分,他的名聲如日中天,但爭議也隨之而來。派克公開承認,自己喜愛口感濃郁、果香味濃、酒體飽滿、橡木味強烈的紅酒,而這個獨立性並不隨著成名而有所動搖。

許多被評低分的酒莊,認為他的評分太過武斷,怨言越來越多,開始拒絕讓派克品酒。更有甚者,法國知名酒莊白馬堡的主人,還假裝邀他來酒莊品酒,卻關上大門,一邊放出狗來咬他,一邊對著他大罵。

一名宣稱自己已經「破解了葡萄酒公式」的釀酒師,針對派克的高分紅酒做出他的化學解析,並且研發出一套公式,成了「派克化」(Parkerization)最好的例證。

他指出,只要照著做,就能釀出最高分的酒。而號稱「紅酒整形師」的釀酒顧問,同時也是派克好友的米歇爾.羅蘭(Michel Rolland),收取高昂的顧問費,指導全球超過一百家酒莊如何釀出「好酒」。

就像紀錄片「葡萄酒的世界」(Mondovino)中所言,經過羅蘭「指點」的酒莊,派克分數就能奇蹟似地大幅躍升。

其中,羅蘭喜歡使用的技術,包含延遲採收時間、發酵前葡萄籽長時間低溫浸皮、攪桶、微氣泡注入等新技術,就算是天氣欠佳的年分,也可以利用技巧彌補,釀出香豔濃郁的酒。

退居幕後 接班人現身

因此英文中有句話說,「That’s Parker’s wine.」就是形容一品嘗就知道是派克會給高分的酒,因為這些「派克化」的紅酒利潤豐厚,使得全世界的酒,不論來自何地,嘗起來全都一樣。

同時,因為派克喜歡丹寧強、果香濃郁和酒體飽滿的酒,這些是波爾多葡萄酒的特色,但是大同亞瑟頓董事長林淑明認為,像是勃艮地(Bourgogne)細緻優雅的風格卻被忽略低估,是十分不公平的事情。

但也有人支持派克,林裕森認為,雖然派克讓葡萄酒味覺越來越單一化,卻是在葡萄酒產業全球化與商業競爭下,不得不然的趨勢。

派 克在二○○三年起,把義大利區的品酒工作交給接班人湯瑪斯(Danial Thomases)負責,讓他來打分數,引起市場譁然。一一年二月,派克更把加州地區的評鑑重責交給另一位接班人加洛尼(Antonio Galloni),退出品評加州紅酒。葡萄酒教父漸漸退出品酒界的意圖,已經相當明顯。今天,《葡萄酒代言人》的訂戶超過五萬人,但大家已經開始討論, 「沒有派克的葡萄酒產業會怎麼樣?」雖然有某些歐美酒評家或是葡萄酒評酒網站,比如Jancis Robinson、Steven Tamzer或是http://www.burghound.com,也開始產生一定的影響力,但這些酒評家通常都只針對單一地區,不像派克是全面性的品 評各地區的葡萄酒,未來還有可能有第二位派克嗎?

雖然沒有人能預測,沒有派克的葡萄酒世界會是怎樣?不過直到今日,每瓶紅酒廣告旁仍然掛著派克分數;那分數,仍是紅酒愛好者選購時不可或缺的指標。可以肯定的是,三分之一世紀以來,他所塑造的帝國不會那麼快結束。你可以不相信羅伯.派克,但不能不相信派克分數。

派克大事年表

1976

發生有名的巴黎判決,美國加州酒商找了法國品酒師,對加州及法國的紅酒舉行盲飲測試,美國酒大勝。

1978

派克的《葡萄酒代言人》創刊號問世。

1982

市場上紛紛看壞1982年波爾多紅酒,派克成為唯一正面評價。事後證明派克的看法被市場接受。

1994

一家法國勃艮地的酒莊,因不滿派克在他的書中對其產品的評論,對派克提出誹謗告訴。

1999

法國總統席哈克頒贈榮譽勳章給派克。

2011

派克把加州地區葡萄酒的評鑑重責交給加洛尼(Antonio Galloni)。

葡萄酒專家也不能忽略的「派克分數」

前駐法代表

楊子葆

   派克的品酒著重在酒款本身,不過卻忽略了和料理的搭配性,尤其對於法國人來說,釀酒是為了生活,酒款與料理搭配也很重要。但是不可諱言,派克給高分的酒 款味道過於濃郁,有時候要找到適合搭配的料理並不簡單。並且在這個葡萄酒世界中,口感醇厚是美,但是單薄細緻也是一種美!同時派克的分數也代表了美國主義 的風潮,你不可能忽略他。

大同亞瑟頓董事長

林淑明

  林淑明每年都要赴法國試 酒,一天可以試到100款酒。雖然每試一瓶酒,她都在品味後立刻吐掉,酒精停留在口腔中的時間不會超過10秒,然後迅速記下自己的心得。但每天行程結束 後,她的嘴脣破裂,感覺疲累不堪。「品酒真的不是輕鬆的事情!」  派克的試飲分為三種,第一種是每年初春的「桶邊試飲」,各酒廠會將去年秋末採收的葡萄 釀製在橡木桶內初成雛形的酒,取出讓人試飲,派克會給範圍性的分數,比如,98到100或是90到91;第二種則是「樣本試飲」,經兩年橡木桶醇化之後, 酒商將裝瓶之後的酒款樣本寄到紐約給他,這時給的評分會較精準,有時葡萄酒的品質會出現變化,派克就會更正自己的分數;第三種是「老酒品評」,許多美國紅 酒大收藏家會邀請派克參加品酒,他會做成單一型錄分享給大家。派克《Bordeaux :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the wines produced from 1961~1997》一書,就是他這麼多年來品嘗後感想的結晶。

延伸閱讀:與派克沾邊 就成發燒物  愛酒人士將派克分數視為聖典般對待,他獲得全球業界的矚目並挽救無數酒廠於倒閉危機之中,一直頗受爭議的他,其實是喝著碳酸飲料長大的美國人,到底是什麼樣的環境與背景才能造成他的崛起?

   本書作者Elin McCoy是資深的葡萄酒作家,她在1981年便認識派克,親眼目睹他的成名過程,可說是葡萄酒界的insider(局內人)。她在本書中詳細描述派克的 人格特質,並揭露了葡萄酒世界的祕密,告訴讀者如何釀造優質醇酒和葡萄酒評鑑、銷售及販售的種種內幕,極具話題性。

  而許多葡萄酒世界的關鍵事件,比如1976年巴黎品酒會的全部過程,也都在本書中透過作者的妙筆生花娓娓道來。

  雖然派克一直爭議不斷,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其實已經造就現代葡萄酒產業的新面貌。當葡萄酒已經成為生活風尚的一部分,一旦你只關注於嘴巴感受的品質,唯一可以信賴的就是自己的味蕾。

《葡萄酒教父羅伯.派克》

:全球品味的制定者

作者:艾倫‧麥考伊(Elin McCoy)

譯者:程芸

出版:財信出版(2011年6月再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33

趙世曾三億品味

2013-05-09  NM
 
 

 

卓能集團主席趙世曾,最近豪擲幾百萬把叫價三億一幢的山頂施勳道紫薇居別墅重新裝修出售,將個人設計品味融入別墅,外圍設計恍如宮廷,客飯廳亦以歐洲古典設計為主。外部裝修斯文,一上到房間就非常open,主人房浴室用玻璃設計,香艷絕倫,是否別有用意?趙世曾卻說:「純粹讓戶主沖涼時也欣賞到醉人山頂海景,喺度都可以望到靚view。」

盡顯個性

趙世曾這幢位於山頂施勳道的三層高別墅,建築面積約六千多呎,地下一層為客廳、飯廳、廚房,獨立私家花園和泳池等。一樓則是兩個大套房,附有獨立浴室和可遠望山頂景色的陽台,二樓亦是寢室區。從別墅的設計,反映出趙生的品味及其生活態度。客廳以歐洲古典設計,趙世曾說:「modern、contemporary、classic和中式設計我都做,呢度就以古典設計。」是否特別喜歡金色?他只說:「襯得幾好。」客廳三面均做了落地大玻璃,溫暖的陽光透進屋內,非常有朝氣,「山頂成日有霧,光猛啲舒服啲,望出去周圍好靚,室內外疊埋一遍。」他亦把以前的木地板改用雲石地,這些也是別有用心,「用地板易翹起,做雲石地易打理。」而趙生設計的豪宅,亦喜歡用壁爐,他解釋說:「我自己鍾意壁爐,冷天時溫馨啲。」尤其趙世曾必不乏美女在懷,就更加窩心。

中西合璧

別墅用的傢俬,有歐洲貨也有從國內訂回來,中西合璧。國內貨質量會否稍遜?「睇吓邊啲嘢,歐洲手工精細啲,大陸都幾好,做到八成;火爐在國內訂和在歐洲訂差唔多。」但講到飯廳的金色木雕餐椅,趙世曾堅持用國內師傅,「我自己畫圖,三個上海老師傅喺我屋企雕,我睇住佢雕才合心意,大陸訂返嚟無咁精細。」他以前喜歡去拍賣行競投藝術品,也放了一些古董擺設在別墅裝飾,但他笑話:「現在少去,因為無乜時間。」飯廳以前有一面玻璃鏡牆,現在他用馬賽克砌了一堵花鳥feature wall,「用鏡過一排會有水漬,容易變黑。」踏上通往睡房的雲石樓梯時,趙生着我們細看扶手的雲石面。而主人睡房的牆身以皮及馬賽克做裝飾,「矜貴啲及耐用。」至於主人房的浴室就採用透明設計,貫切趙世曾的玩樂主意,而牆身及地櫃也用上雲石,趙生解釋說:「雲石高貴啲。」至於主人房的大床,趙生就留給新業主自己揀。

送給母親

這塊兩萬多呎的地皮是趙生在九二年以三千多萬從政府拍賣競投回來,他起了有三間獨立別墅的卓能山莊。趙世曾原打算把其中一幢別墅留給母親倪亞震居住,但事與願違,趙母在二千年因中風引起的併發症而離世,「起完佢都已經唔喺度。」別墅現叫價三億,放租每月租金亦達四十二萬,如兩別墅一併以轉讓公司形式購入,叫價合共為五億七千萬。如此花心思重新裝修、布置,何不自住?「我住慣趙苑,嗰度交通出入方便,返工又近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391

郭志怡品味人生

2013-09-05  NM
 
 

 

提起郭志怡,以前總會想起Joyce Boutique創辦人郭志清胞妹、或永安百貨後人的稱號。隨着SEVVA餐廳及她設計的蛋糕成功上位,郭志怡被美國著名婚禮活動策劃專家Colin Cowie譽為「甜點女王」。表面順利,其實她亦曾被戲謔可以捱得幾耐?郭志怡喜出望外說:「初開時總經理講honeymoon兩年,我有啲朋友講做餅簡直濕碎,人哋一個電話已經賺幾億。」郭志怡不理外間閒言,繼續埋頭苦幹做創作,結果餐廳成為富豪飯堂,名人、明星生日又必訂她的蛋糕。今日她又不計成本,把蛋糕的創作靈感結集成書,展示自己的生活品味,「我而家唔係問你攞錢,是做我鍾意做的事。」求開心

郭志怡(Bonnae Gokson)最近出了首部著作《BUTTERFLIES AND ALL THINGS SWEET》,二百多頁的書,說的都是MS B'S CAKES的故事。Bonnae興奮地說:「好多時同人傾偈,佢哋話你有咁interesting嘅生活,不如寫書。呢本書睇圖畫多,內裡十頁時裝相是買相,其他相是自己team影的,就欠拍嗰吓不是自己拍。」書中相片部分在香港取景,「我自己是中國人,想擺番啲中國文化,讓外國人睇香港係怎樣。」她又去了澳洲,她的第二個家,專誠租了間大屋拍攝。追求完美的她,搵來強勁班底,其中一part由澳洲著名攝影師Petrina Tinslay操刀,「佢好出名,差唔多全澳洲影lifestyle最靚嘅攝影師。」Bonnae花盡心思親手布置場地,上至模特兒,下至繡球花,當日拍照用的vintage衫,均出自澳洲的年輕設計師,「香港搵唔到咁大隻(綉球花),我啲花係真花唔係假花,靚到呀!」其胞姊好友、時裝設計師Donna Karan說出書賺不到錢,何解仍大費周章出書?「呢啲係做嘢嘅滿足感。依家睇新聞好多事唔係咁開心,我想有本書全部睇靚嘢、開心嘢,做一本世界性嘅書。」

靈感繆思

靚的東西還包括蛋糕上的糖花和蝴蝶商標。蝴蝶比喻他們不加防腐劑的蛋糕,「蝴蝶唔長命,但喺度時好靚,我哋啲餅亦是這樣,兩三日要快快脆食咗。」為取靈感,她會逛深水埗,「我好鍾意去深水埗睇絲帶、布料,我鍾意睇啲顏色,我又會去金魚街、去花市。」她常有鬼馬創意,簡單如中秋節的燈籠和沙田柚,亦激發她推出了一對模仿紙燈籠造型的蛋糕,「我用菲律賓最好的芒果及椰子……」她的繆思來自四面八方,時裝亦啟發她不少,「有日見到Dior designer Raf Simons一件今年Haute Couture的黑衫,我好鍾意,想轉做一隻餅,大把師傅都唔係我咁諗嘢。」有時她會從藝術得到啟發,「譬如Art Basel、《The Great Gatsby》齣戲,依家冬季已經興feather,我下一步就做這些,世界潮流好緊要,我仲好catch up with這些。」母親節,她又想到已故母親英文名命名,做了一個Eleanor蛋糕,蛋糕上是一朵糖蘭花,「我媽咪好鍾意大朵蘭花,佢喺度會好開心,佢好骨子,鍾意靚嘢。」數數手指,SEVVA已開業五年,會否衝出香港?Bonnae無奈說:「好多人問,但呢個唔係求其揼出來,要好多心血放落去,management team冇我一生咁多exposure,呢啲係睇屋企點教。」

自小培養

含着金鎖匙的她,祖父郭順是永安百貨創辦人之一,她自小住在赤柱大宅,上有家姐和哥哥。Bonnae最擅長用色,多得父親訓練她對顏色的觸覺。「Daddy行山時會問:『你看到幾多種綠色?』佢要我仔細睇,是有好多tone。」其母亦很會打扮,「當時有好多party,裁縫會嚟做衫,佢著衫好骨子。有大party就用大飯廳,細飯廳都坐廿幾人,好巴閉,auntie、uncle和朋友週末來游水,我哋係咁長大,我請客都擺得好靚,朋友好鍾意好欣賞。」家姐郭志清經常帶她周遊列國放眼世界,她七七年開始跟姐姐做了十六年時裝,又曾在Chanel做亞太區形象及傳訊總監,「不只去時裝城市,去唔同鄉村,法國、意大利,印度,去好多不同地方,你deal with嘅人個個級數唔同,當然學到嘢。」她看盡花花世界,練得一副好眼光,「你覺得呢啲嘢點好,我可以俾得仲仔細。我好處是唔識整餅,我唔識咪通度諗,師傅工作時間長,仲邊度有靈感?我係佢哋精神領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752

在孤獨中,品味投資 柳文龍大道長

來源: http://xueqiu.com/4327900537/31505483

作者:小小辛巴

前 言、讓投機客猛醒的辦法就是讓資產損失至少一半
  
   
  一、我是如何走上投資的正道的。
  
  幾年前,我也對一些技術分析小冊子奉若神明,以為可以憑著自己對股價浮動的魔術般的預測力震住整個世界。不久,我遇見了老歐,開始我對他的投資理論不以為然,但是事實證明那時的我是多麽幼稚。
  1996年12月16日(我永遠不會忘記這一天)《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發表,大盤跌停了!第二天大盤又一個跌停!我永遠不會忘記當時散戶大廳中那些無助地盯著滿盤兼綠的絕望的目光。短短幾天工夫,大盤從最高點算起來,跌去400點,下挫30%,大部分股票跌去50%,我當時手中握的都是低價投機股,同樣被腰斬一半。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老歐的東大阿派在大盤的第一個跌停中只跌了2.88%,唯一一支沒有跌停的股票!!!他的伊利股份在第二天的大盤跌停中還逆勢飄紅!!!為什麽幾百只股票只有他手中這兩支能夠如此強大??如果找到其中一只,可能是靠運氣,而找到兩支就不僅僅是運氣可以解釋了。
  雖然沒有行什麽拜師禮,但從那時起我就把他當作我的導師,在他的指引下,我終於走上了長線投資的正道。是他教給我思考問題的方法,這些方法是無價之寶,是我一生的財富。
  
  二、投資可以使普通人致富。
  
  投資可能使人害怕,但不去投資的想法更為可怕,正確的投資,不僅帶來財富,同時還帶來精神享受,成功的投資同人生的成功是休戚相關的。
  彼得·林奇在《戰勝華爾街》中曾說過:“未來30年有兩件事情是很肯定的:生活費用會越來越高;而股市及經濟情況會更好。你可能對前者無能為力,但你若學習如何正確的投資,便可從後者獲得不少利益,從而獲得經濟上的獨立。
  你不用過於擔心股市的泡沫,股市不是因為人們的貪欲而上漲,而是眾多企業每年不斷推出數百種新產品、新服務及新發明,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長期來看,股市上漲是與經濟的發展相聯系的。
  投資者必須要有一個根本的信念:這一信念就是天不會塌下來,世界末日也不會這麽快就降臨,經濟也許會蕭條但不會崩潰,人們還得穿衣吃飯、休息勞作。所以,股市長遠來看總是一個向上的過程。那麽,投資股票還有什麽可猶豫的呢?如果真有一天經濟的車輪停止了轉動,你把錢存在銀行里也好,隱藏在椅子的座墊下也好,與投資在股市中的結果也不會有任何區別。”
  
  三、要學習大師的智慧
  
  投資股票這一行十分誘人的一點是:有時,一位一點不懂的人卻幹得很出色。很不幸,正是這一不需要專業知識也可以幹好的錯誤印象,成為你以後的大陷阱。要知道這一行業競爭十分激烈,當你決定買賣一只股票時,你就開始了與那些以全副身心精力和熱情投入該事業的人們競爭。在許多情況下,那些專業人士常常與你的交易相反,總的來說,他們深深打垮你。那種認為“我傻,別人比我更傻”的搏傻主義是行不通的。
  俾斯麥說過:“每個笨蛋都會從自己的錯誤中吸取教訓,聰明的人則從別人的經驗中獲益。”這就是先理論後實踐的目的所在。雖然熟悉理論的人不一定能實踐得好,但是懂得一點投資方面的知識會增加投資成功的可能性,這比從自己的錯誤中吸取教訓所付出的代價要小得多了。
  股市已有百余年的發展,自巴菲特靠股票投資成為世界首富,就標誌著人類對股市投資實踐已達到顛峰,已有的各類理論與實踐以相當豐富完備,很多方面我們已無須長期探索,充分向前輩學習,集眾家之長,結合自己實際,創新成為自己的投資風格,是現實的選擇。
  正如古人雲“師法乎上”,要學就要學最成功的人。格萊葛姆、巴菲特、費雪、林奇等人無疑都是經歷長時間歷史檢驗的很好的老師。
  老手和大師的區別就在於:老手知道規則,而大師知道規則後面的真義。
  我們要學習大師的思想精華,尤其是我們可以在實際中運用的精華,對任何方法的生搬硬套都將是會走向失敗,我們絕不可能買到導致他們成功的一模一樣的股票,包括他們自己也不可能每次都買到與過去一樣的股票,我們所要研究的是假設他們到了我們這樣的市場將如何成功的應對。
  在學習這個問題上,普通投資者或者是投錯了師門,將一些經不起長期歷史檢驗的方法作為學習的對象;或者是過於自信,妄圖自己找出股市獲利的秘決。這兩類人放著眾多非常成功的投資經驗不去學習與用心體會,浪費了金錢是小事,而浪費了時間才是不可原諒的錯誤。
  
  四、年青人最有價值的資本
  
  大部分年輕人大多是一無所有的,他們唯一的資本就是時間,時間是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是誰也揮霍不起的,長時間的複利效應可以創造無比巨大的財富,時間可以創造奇跡。
  如果投資的時間夠長,一筆小錢最終會變成一筆巨額的財富,一顆小樹種細心栽培,會成長為參天大樹,但你要是急功近利、拔苗助長,或是連一件將樹種埋進土里的小事都不願做,你將無法收獲森林。
  
  五、對市場的思考
  
  不管是古今還是中外,股市最迷人也最害人的一點就是看上去每天都有機會,但真正可以把握的機會卻極其之少!
  美國長期的證券市場歷史告訴我們,即使是在長達十年的牛市中,能賺到大錢的人也是極少數的,而作怪的就是市場的高效率。
  而中國的證券市場的確是越來越成熟而有效率了,對於希望通過股市長期投資獲得巨額收益的人來說,如果不能客觀理智地對待這個特點,除了磋砣了歲月以外,是不會收獲更多好東西的。
  筆者從長期投資的角度考慮提出關系到投資成敗的九個問題,大部分是針對我國市場的特點,綜合了巴菲特、費雪等偉大的投資大師以及老歐的思想精華,並在其中提出自己的一些很淺薄的看法,供大家商榷吧。
  

  第一章、人能戰勝市場嗎?
  
  “我能測算天體的運行,卻無法揣度人類的瘋狂。”
    --牛頓
  
  絕大部分投資者都認為自己能夠戰勝市場,大眾所依據的是在日常的操作中賺到了錢,並沒有對自己的方法進行科學的統計概率分析,也不在乎自己的方法是否長期有效。
  少數投資者,以及西方投資理論界的絕大多數學者都認為,人不可能通過持續穩定地對市場的未來做出準確的預測來獲利。
  
   
  四、人不能夠戰勝市場
  
  長久以來,大多數認為能夠戰勝市場的人所采取的主動型投資策略並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他們的實際投資績效並不如意。
  歷史記錄可以告訴我們:“人不能戰勝市場!”。
  從幾十年美國基金的操作紀錄來分析,大多數運用主動型投資策略進行管理的基金,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都低於標準普爾指數。即便在最好的十年中,傳統的主動型共同基金也只有26%實現了優於指數基金的業績。從《華爾街股市投資經典》所收錄的45年歷史收益數據可以看出,在晨星雜誌所跟蹤的所有共同基金中,80%收益率低於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收益水平。
  從科學的統計概率分析可以很容易的得出結論:顯然絕大部分普通投資者包括共同基金、各種機構、投機資金、各路所謂的“莊家”都不可能持續穩定地戰勝市場!
  
  五、戰勝市場只能是極少數人的小概率事件
  
  從長期來看,股票市場是一個效率市場,絕大部分人都將碌碌無為向平均收益靠攏,美國幾十年也就出了巴菲特、彼得·林奇、費雪幾個大投資家。
  從日常短期波動來看,股價服從隨機行走理論,誰也無法確定地進行精確地短期預測,如果誰能長期準確的預測短期市場波動,他的財富早就排在比爾·蓋茨之前了,證券市場一百年來沒有人能夠做到這一點。
  由於大部分人都無法戰勝市場,所以西方許多投資者選擇了指數化投資,力求使自己的投資盡量指數化,以獲得證券市場的長期平均收益。
  無疑這種方法不會輸,但也別想贏太多,不可能獲得超級利潤。
  難道沒有戰勝市場的方法存在嗎?有!但這種方法往往特別難,只有極少數人能夠做到,只能是極少數人的小概率事件。  
  用龐格羅蒂的話說: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
  

  第二章、市場總是有效的嗎?
  
  “人們充滿了貪婪、恐懼或者愚蠢的念頭,這一點是可以預測的。而這些念頭導致的結果卻是不易預測的。” 
      --(美國)沃倫·巴菲特 
  
 
   我的思考基於三點:
  1、主觀判斷的大機會的實際結果往往是打了折扣的,你必須要留下一定的誤判空間。
  人總是過於樂觀分析機會而將風險拋在腦後,誰也無法避免這一點。所以經過仔細選擇具有諸多有利因素的大機會往往實際上只是中等機會,或者只是小機會,但多多少少還是能帶來一定贏利,而你所認定的小機會打了折扣就幾近於無了。
  2、不存在可確定的小機會。
  按照彼得.伯恩斯坦的言論,不確定性是市場永遠的伴侶。連那些深思熟慮認為的大機會都經常大打折扣,小機會就更加難以確定了。頻繁的抓小機會,就會趨同於投幣概率,向市場平均值靠攏;而耐心等待相對可確定的小機會,往往就幾近於抓大機會了;這個世界往往走向兩個極端,很少有人能夠作到絕對的中庸,在多變的證券市場尤其如此,與其在兩邊搖擺不定,不如專心於一個極端。
  3、大機會一定有,關鍵是耐心等待。
  人們總是深深地懷疑,自己能抓住大機會嗎,正是這種懷疑使得人們力圖去抓看上去經常有、似乎更有把握的小機會,到了真正的大機會來的時候,往往處於被小機會套住的狀態。
  我也曾深深地懷疑過,但多年的實踐後,我終於明白了一點:如果這股市每年不大幅波動一、兩次,就不是股市了;再好的股票,如果沒有大幅的上下波動就不是股票;你所要作的就是鍛練識別能力與耐心等待。
  
  (順帶說一下高價、低價股的機會比較問題:
  1、有人認為好的股票往往被高估,壞的企業往往被低估。而我們國家不存在這個問題,我們這個市場是績優沒人理睬,垃圾投機盛行。
  2、又有人認為好的企業往往價高,壞的企業往往低價,高價機會少,低價機會多。但問題是高價未必高估,低價未必低估。事實上,好的企業只是有一個相對較高的價格,敢買高價的投機客較少,反而處於相對低估狀態;相反,人們總是樂於在低價股中投機,反而是高估了。
  3、我國的高低價股價差遠不如西方成熟市場,西方的好股票幾百美元的比比皆是,垃圾股一、兩毛錢的也很多,而我們最便宜的也有幾元錢,最貴的也不過幾十元,證明了低價高估、高價低估的狀態。
  4、在我們這樣高市盈率的市場,根本不存在被低估的低價股,那些本身素質很差的垃圾在沒有真實的重組前即使被炒高了,最終還是跌回原位,而在浩如煙海的垃圾堆中,你很難知道哪個是真正有效的重組。
  5、如果垃圾處於被低估的狀態,好股票也同樣處於相對低估狀態;如果好股票處於相對高估狀態,那麽垃圾一樣股價高企,好不到哪去。
  6、高價、低價中都有機會,我從來沒有否認這一點,但只有能加以利用的機會才是大機會,對於我來說,由於高價股相對數量較小,有利於縮小研究範圍,我更善於到高價股中尋找機會。)
  
  那麽,最大的獲利機會存在於何處呢
  

 
  第四章、巴菲特是大猩猩嗎?
  
  “股票市場是有經驗的獲得很多金錢,有金錢的人獲得很多經驗的地方。”
    --(美國)朱爾
  
  有沒有可能存在擲硬幣的高手,可以連續擲三十次正面而不出現反面的情況?
  按照學術界的觀點,統計學家將這個高手的成功稱之為小概率事件,他的成功只能要靠運氣。有些經濟學家使用古典大猩猩類比法:如果你將足夠多的大猩猩放在一間屋子里,讓他們一起投幣,每一輪擲出反面的大猩猩淘汰出局,從統計學上講其中幾只一定能夠達到這個高手的水平。
  在投資界也同樣存在這種觀點,巴菲特、林奇等人的投資策略並沒有什麽過人之處,不過是少數幾只運氣特別好的猩猩而已,屬於市場總體機會中的小概率事件。
  
  一、巴菲特的反擊!
  
  巴菲特的老師本·格雷厄姆寫過一本書--《證券分析》,這本書是全球公認的一部經典著作,發表65年之後,至今仍被大量印刷。在這部著作發表50周年的紀念日,哥倫比亞商學院召開了一次研討會,紀念這部由兩位傑出的本院教師擔綱的作品的發表。
  巴菲特被應邀出席,並作了“格雷厄姆-多德都市的超級投資者們”的演講。
  演講以現代證券理論的中心辯題開始:股市是高效的,任何打敗市場的人都屬幸運。
  他假設舉行一個全美2.25億人參加的擲硬幣比賽。猜中者的獎籌為1美元。每擲一次,輸者退出,贏者留下賭籌,進入下一輪。經過20輪擲幣比賽,剩下的215名贏者就掙得了100萬美元。
  巴菲特繼續說道,現在,商學院的教授們在分析了這場全國性比賽之後,會指出那些擲幣的人沒有什麽特殊技巧。他們還會爭辯,這件事情很容易被2.25億只大猩猩模仿。
  他承認,從統計學的角度,大猩猩靠運氣的確可能產生同樣的結果。但是設想一下,如果這215個獲勝的猩猩中有40個來自於同一家動物園,難道我們就不想問一問他們的管理員給那些大猩猩吃了些什麽嗎?
  巴菲特說,任何高度集中發生在某一領域的事件,都有可能是某些不尋常的事情,並值得我們去調查。他得出關鍵性結論:萬一這群獨特的獲勝成員靠的不是他們吃了什麽,而是靠向某人學的手藝呢?
  他說他所認識的一些人,他們的成功絕非是幸運二字所能解釋的。那天,他舉的例子都是圍繞著那些長時間持續擊敗市場的人的。這些人不是靠運氣,而是靠遵循同一個人所制訂的基本原則--“要充分利用公司的市場價值與其內在價值的差異”,而這個人就是本·格雷厄姆。
  巴菲特堅持認為自己並不是什麽幸運的大猩猩!
  
  二、巴菲特是一只投機取巧的大猩猩!
  
  應該說巴菲特在這次演講中,並沒有說出他所得到幸運的本質,因為利用錯誤定價獲利的思想是大多數投資者所崇尚的方法,為什麽多數人沒有成功,而只有他及少數人成功了呢?
  因為巴菲特在舉例中,將自己的行為等同於其他人頻繁操作的行為,而實際上在他人反複投幣時,而他卻是冷靜地在邊上一動不動。
  筆者認為巴菲特成功的秘決有三個:
  1、超長期投資與極低的周轉率;
  2、只投資優秀的有競爭力的企業;
  3、在較安全理性的價位區集中投資。
  而決定巴菲特的擲幣幸運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靠的“超長期投資與極低的周轉率”。
  同樣還是2.25億個猩猩擲幣比賽這個例子,總共要進行20輪,每輪的獲勝者才能進入下一輪,但是有1只大猩猩善於投機取巧,只參加了第5、10、20輪三次擲幣,其余時間它都處於等待之中,只有到了它有把握的機會才出手,而這三次它都對了,它一樣成為20輪的獲勝者。別的猩猩要20輪連續正確的幸運,而它只需3次就可以了。
  可以說,長期投資與低周轉率的策略,類似於在別的猩猩多次擲幣的時候將勝利的成功保持到下一輪的策略。無疑巴菲特是一只善於投機取巧,通過少投幣而將獲勝紀錄一直保持到最終的大猩猩!
  
  三、巴菲特給我們的啟示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似的,絕大部分人在各行各業都是碌碌無為的一般人,優秀的東西總是少數派,他們的行為總是特別而且極少人能做到的,如何成為最優秀的一群人是我們需要重點考慮的。
  巴菲特的特別突出的地方就是將一些極淺顯易懂的道理超長期地運用到投資生涯中去,他這些方法常人都能掌握,但沒有一個人能夠持之以恒地長期堅持下去。
  耐力常常是勝過頭腦的!
  
  四、彼得·林奇的轉變
  
  美國最著名、最偉大、最成功的開放式基金經理彼得·林奇早期也熱衷於短線買賣,他任經理的第一年換手率高達343%。但不久他就發現“很多我持有幾個月的股票其實應該持有更久一些。這不是無條件的忠誠,而是應該釘住那些越來越有吸引力的公司,提早放棄這種好股票,正應了”拔苗助長“的格言,這是我最喜歡的格言,自己卻成了犧牲者。
  人們總是到處尋找在華爾街獲勝的秘決,長久以來真正的秘決就是一條:買進有盈利能力企業的股票,在沒有極好的理由時不要拋掉。你不必在分析該買哪種股票方面是個天才;但如果你沒有耐心和勇氣去長期持有股票,你只是一個投機者。區分投資者的好壞的標準並不總是頭腦,而通常是紀律。
  通常,在幾個月甚至幾年內公司業績與股票的價格無關。但長期而言,兩者100%相關。這個差別是賺錢的關鍵,要耐心並持有好股票。”
  
  五、長線勝過短線
  
  (1)短線的缺點就在於頻繁買賣,它面臨了兩大問題:
  1、一次不謹慎的交易導致出局。
  如果將市場投資回報視為多輪投幣比賽,無疑投的次數越多,所得到的走運概率就越低,往往沒投兩三次就被淘汰出局了。當然市場沒有淘汰制這麽殘酷,但有時市場的風險的確可能將投資者淘汰出局,如選擇的投資對象突然破產摘牌等,這種情況很少,但遇上一次就死了,碰到這種情況,並不是投機者的運氣不好,而是他的不謹慎的頻繁買賣造成的。
  2、長期頻繁操作的結果反而低於平均利潤。
  有的人以為短線買賣可以回避遭到一次痛擊的危險,但即便回避了風險,他馬上將面臨第二個風險,判斷平均化。在股市中判斷對錯的概率與猜幣遊戲類似,最多只有50%,加上心理因素的影響、交易成本的存在,正確的概率還不到40%、甚至更低,從而導致低於平均利潤。
  用無知來控制風險,只能加大風險;靠麻雀戰術也許能夠生存,但永遠成不了高飛的大漠孤鷹。

  (2)長線投資的優勢在於可以利用股市的長期向上性特征獲利:
  1、長線投資同樣會遭到淘汰出局的風險,但是由於長線投資者在買入之前往往已對企業作了深入的研究,選擇的公司往往有長期價值,價位一般較理性,遭到滅頂之災的概率是極低的。
  2、就股市的發展局部與階段而言,股價呈隨機波動。但從五到十年來看,是長期向上的。短線投機是無法利用這長期向上性特征的。只有長期投資能夠做到。  
  市場幾乎無時不刻地被投機狂潮所包圍著,在市場中絕大部分人都是以短線為主,妄想一日暴福的念頭人人都有,但幾年下來累計利潤連市場平均漲幅也趕不上,效率市場證明了短線投機在股價隨機行走面前要想獲得超級利潤是圖勞的。
  策略的選擇本身就預示了成功的概率,大部分人以短線為主,所以大部分人賺不到錢,他們就是市場本身;極少部分人只做聰明的長線投資,所以這類人得到最多的利潤。
  所有的投資大師都是靠長線投資成功的,古往今來,靠短線投機得享大名者,至今沒有一人(除非是反面教材)
  
  六、在我們這樣高市盈率的市場長線投資有效嗎
  
  有人認為巴菲特買入的股票都是一些低市盈率的股票,他的長線投資理論只限於成熟市場。我不這樣認為。
  中西方股市都是股市,它的內在運行規律是基本一致的,都是由一些有血有肉的人在交易,只不過有不同的特點,中國作為新興市場是由高市盈率的市場過渡到低市盈率的市場,將面臨長期緩慢的過程,但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很多產業都將面臨從無到有的高速發展歷程,無疑充滿著許多的機會。總有一些企業能實現高成長不斷較低市盈率,由於相對整個市場市盈率偏低,整體市場對它將會產生向上拉動作用而使股價長期上漲。
  在這種高市盈率的市場中,投資者的目的應該是適度的,即在整個市盈率相對基本不變,或整個市場市盈率的緩緩降低的過程中,找到盈利將會長期勝過大部分其它上市公司的企業,進行長期投資。
  研究與學習一個人的方法,最糟糕的就是機械地套用,買同樣的市盈率與同樣類型的股票並不能保證你能成功,因為這個世界不可能存在兩片相同的樹葉,無論是你還是巴菲特都不可能做到永遠買入一樣的股票。
  順帶說一下:不能以巴菲特只投資傳統行業來否定無法在科技股中長期投資,他的理由是他不懂這些行業,但這並不能妨礙你將科技股弄懂,費雪就是一個成功的技術股投資者。
  我們既要堅持原則,也要靈活地運用原則,成功的關鍵在於如何把握度,但如果不知道什麽是正確的原則,就一切都談不上了。
  如果你把握住巴菲特的思想精華,巴菲特的三個原則在任何市場都可以靈活地運用。
  人類的智慧思想總是薪火相傳、悠悠不息,偉大是可以學習的!即便你學不成偉大,至少可以學成強大。
  

   四、過高的複利增長只能害了自己
  
  明白了複利作用的威力後是很容易激起人的貪欲的,會夢想以高複利迅速達到致富的目的,但是想要把握住更多的機會時反而失去了本應有的機會。過高的增長只會害了自己。
  在一個有限的世界里,高增長率必定走向自我毀滅。如果這種增長的基數小,那麽在一段時間內這條定律不一定奏效。但如果基數很大,那麽當事人的結局將是:高增長率最終會壓扁它自己的支撐點。
  美國天文學家塞根在談及每15分鐘分裂一次繁殖的細菌時已經很有趣地形容了這一現象。塞根說:這意味著每小時翻四翻,每天翻九十六翻。盡管一顆細菌的體重僅有大約1克的一萬億分之一,但經過一天瘋狂的繁殖後,它們的後裔將像一座大山那樣重…..兩天之內,它們將會比太陽還重……不過,不必杞人憂天,塞根說:總有某種障礙會阻止這種指數式的增長。
  證券市場的歷史資料可以告訴我們,最傑出的複利增長者-沃倫·巴菲特,也只維持了24%的常年投資報酬率,大部分人都達不到這樣的水平。
  千萬不要夢想通過短期暴利來加速複利的增長,這是誰也無法作到的,能保證一個長期增長的較高的複利就已經是相當成功的業績。
  
  五、複利對我們的啟示
  
  1、成為證券市場的王者,不是靠一次、兩次的勝利,而是靠長期穩定的複利增長。
  2、由於市場的高效率,長期獲得高報酬率的複利增長是不現實的,所以每當獲得一次極高的投資收益時,首要考慮的是如何保住成果,而不是夢想著乘勝追擊。
  3、不要對高成長的企業報著過高的期望,一個很簡單的數學依據:如果企業年年增長一倍,五年後整個企業將成長32倍,10年後將成長1024倍,這顯然是不現實的。所以自認為發現了好股票,又沒有耐心等待逢低買入的人,不用擔心股票有一天會突然飛到天上去,而已經持有低位買入的好股票的人,既不要把短期獲利目標定得過高,也不要天天盼望著自己手中的股票快速上漲,最後失去耐心,過早拋出。
  4、基數小的情況下容易產生較高的複利,但是正因為基數小,所以大部分人也不會很重視,不會從複利角度考慮問題,犯了過多的錯誤,反而防礙了資金的穩定增長,這還不是最糟糕的,更壞的情形是浪費了時間這一無價財富並且養成壞的習慣甚至死不悔改。
  
   
  三、巴菲特的觀點
  
  1、關於風險
  巴菲特認為:貝塔值的純粹主義者,不了解公司的產品與競爭力,而關註於價格波動史,來確定股票的風險,既不能區分某些內在風險差異,同時還經常會錯過價格波動創造的機會。
  他認為:風險來自於你不知道自己正做什麽。投資者通過有目的地將註意力集中在幾家有選擇的公司上,才更有可能對他們進行密切的研究,並掌握其內在價值。對公司了解得越多,可能遇到的風險越小。
  
  2、關於分散投資  
  沃倫·巴菲特多次強調:“多元化投資就像諾亞方舟一般,每種動物帶2只上船,結果最後變成了一個動物園。這樣投資的風險雖然降低了,但收益率也同時降低了,不是最佳的投資策略。我一直奉行少而精的原則。我認為大多數投資者對所投企業的了解不透徹,自然不敢只投一家企業而要作多元投資。但投資的公司一多,投資者對每家企業的了解相對減少,充其量只能監測所投企業的業績。”
  巴菲特認為:諾亞方舟是最牢固的船,但不是能跑得更快的船。
  巴菲特進而提出:“多元化只是起保護無知的作用。我們采取的策略是防止我們陷入標準的分散投資教條。如果你是一名學識淵博的投資者,能夠了解公司的經濟狀況,並能夠發現五到十家具有重要長期競爭優勢的價格合理的公司,那麽傳統的分散對你來說就毫無意義。它只會降低你的收益率並增加你的風險。我不明白為什麽有些投資者會選擇將錢投到一家他喜歡名列第二十位的公司,而不是將錢投到幾家他喜歡的-他最了解的、風險最小、而且有最大利潤潛力的公司里。”
  顯然,巴菲特並不是完全反對分散投資,他反對的是過度分散,反對的是分散在不了解的公司里,他認為投資者應集中投資於5-10家最好的而又能以合理價格買入的公司。
  
  四、幾位投資大師的看法
  
  1、費雪
  善於挖掘成長股的投資大師-費雪總是說,他寧願投資於幾家他非常了解的傑出公司也不願投資於眾多他不了解的公司。他在1958年寫的《普通股與非普通利潤》一書中寫道:“許多投資者,當然還有那些為他們提供咨詢的人,從未意識到,購買不了解的股票可能比你沒有充分多元化還要危險得多。”40年後的今天,費雪已是91歲高齡的老人,他仍不改初衷,他還是強調:“最優秀的股票是極為難尋的,如果容易,那豈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擁有它們了。我知道我想購買最好的股,不然我寧願不買。”一般情況下,費雪將他的股本限制在10家公司以內,其中有75%的投資集中在3-4家公司身上。
  
  2、凱恩斯
  凱恩斯不僅僅是一位偉大的宏觀經濟思想家,他還是一位傳奇式的投資家。巴菲特在自己公司的年報中指出:凱恩斯作為一個投資者的才智要比他在經濟思想上的才智更令人敬佩,凱恩斯曾在1934年給朋友的信中指出:“隨著時間的流逝,我越來越相信正確的投資方法是將大筆的錢投入到一個他認為有所了解以及他完全信任的管理人員的企業中。認為一個人可以通過將資金分散在大量他一無所知或毫無信心的企業就可以限制風險完全是錯誤的......一個人的知識與經驗絕對是有限的,因此在任何給定的時間里,很少有超過二或三家的企業,本人認為有資格將我全部的信心置於其中。”
  
  3、彼得·林奇
  應該說早期的彼得·林奇是一個瘋狂的分散投資基金經理,在他所掌管的基金投資組合1983年共包括900種股票,後來更增加到1400種。他就象一條巨大的藍鯨,吞食一切有利於它成長的東西。但隨著投資經驗的增加、投資精力的下降,他越來越崇尚集中投資。在他自己總結的25條黃金規則中他談到:“持有股票就象養育孩子--不要超過力所能及的範圍。業余投資人大概有時間追蹤8-12家公司。不要同時擁有5種以上的股票。”
  
  五、部分統計數據
  
  美國的萊格·梅森集中資產公司副總裁兼總經理羅伯特·哈格斯特朗作了一項統計研究,他將1200家美國上市公司進行隨機組合,時間設置為10年期。
  根據統計:
  1、在250種股票的組合組里,最高回報為16%,最低為11.4%。
  2、在15種股票的組合組里,最高回報為26.6%,最低為4.4%。
  3、在3000種15支股票的組合中,有808種組合擊敗市場。
  4、在3000種250支股票的組合中,有63種組合擊敗市場。
  結論:
  1、就單個集中投資組合而言,集中投資有更大的機會獲得高於市場的收益,也有更大的機會低於市場的平均收益。
  2、擁有股票數量減少,擊敗市場的可能性增加。擁有15支股票,你擊敗市場的機率是4:1,擁有250支股票你擊敗市場的機率是50:1。但是集中投資的成功與至關重要的英明選股是分不開。
  
  六、一些啟示
  
  1、一定數量的分散投資能降低非系統風險,但不能獲得超越市場平均值的利潤。
  2、要獲得超額利潤只有集中投資3-5家。
  3、普通投資者在資金達到百萬以上之前,應集中投資於一家公司,因為在達到百萬以上之後首要考慮的是如何保住勝利果實,所以要在分散風險的前提下穩定獲利;而在百萬之前,應該有理智地奮進,爭取更大的勝利。
  4、集中投資於一家公司,會有一個反複篩選的過程,有利於迅速提高選股能力。
  5、集中投資於一家公司,使得你更能關註投資於你認為最好的公司,更能關註於它的基本情況。
  6、集中投資於一家公司,從跟莊的角度考慮,你所鬥的只有一個莊家,而不是好幾個莊家聯手對付你,能夠提高成功概率。
  7、集中投資於一家公司,使得你經常從複利角度考慮問題,也便於計算複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738

蘋果的挑戰:從高科技到高品味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5040

昨晚,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Tim Cook公佈了Apple Watch的用途和售價,然而他正在面臨的一大挑戰是將Apple Watch打造成高端時尚單品。

一直以來,蘋果公司將Apple Watch定義為一款時尚單品,而非科技產品。蘋果公司在時尚雜誌《Vogue》上刊登了12頁的廣告,展示Apple Watch。而在今天凌晨的發布會上,超模Christy Turlington Burns和Tim Cook一同站台,介紹Apple Watch的功能。最高端版的Apple Watch售價將超過1萬美元。

蘋果此前的產品雖然大獲成功,但無論是iPhone還是iPad從未被人當作是時尚配飾。現在,蘋果公司的挑戰是將Apple Watch打造成實用又時髦的配件。

J. Rogers Kniffen Worldwide Enterprises首席執行官Jan Kniffen向彭博新聞社表示:「問題是,蘋果真的能把Apple Watch打造成時尚產品嗎?蘋果是一個很酷的科技品牌,但其顧客與時尚業的消費者很不同。」

消費者可以於4月10日預訂Apple Watch,並將最早於4月24日拿到Apple Watch。運動版Apple Watch售價為349美元和399美元,普通版的售價最低為549美元,而高端版Apple Watch Edition售價則高於1萬美元。

Cook強調,蘋果公司將為Apple Watch提供可定製的表面與錶帶,整隻手錶甚至可以以米老鼠作為主題。蘋果公司希望自己的產品能夠超越三星、LG等公司不溫不火的智能手錶,成為智能穿戴行業的新風向。

不過,一些豪華手錶的用戶對Apple Watch並不感興趣。26歲的投行員工Kevin Rolle是一名豪華手錶的擁有者。他向彭博表示:「我喜歡高端手錶,但Apple Watch並不高端。這是一個美觀的手錶,但豪華手錶並不是蘋果公司擅長的領域。我認為,蘋果更像一家電子產品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373

外資觀點 從一個預言,看清蘋果真正價值 賣科技也賣品味 挑戰市值31兆大關

2015-03-16  TWM
 
 

 

休伯蒂,摩根士丹利證券分析師,她成功預測iPhone 6銷售量,打敗其他看空蘋果的分析師,也看準iPhone在中國大賣的趨勢。

這次,她預測,蘋果市值將在一年內躍上一兆美元,她看到了什麼?

撰文‧周品均

就在距離蘋果三月發表會前的一個月,蘋果股價飆升的速度,已經讓華爾街分析師都來不及調高目標價,二月二十三日這一天,蘋果股價衝上了一三三美元,市值來到七千七百億美元,當華爾街都在問:「蘋果的股票到底還能不能續抱?」有分析師卻已搶在蘋果發表會之前,率先做出蘋果一年內股價有機會衝到一九○美元天價,市值將挑戰一兆美元(約新台幣三十一兆元)關卡的大膽預言。

使用者忠誠度最高

有本錢不打價格戰 合作廠商都雨露均霑這位分析師是誰?她是摩根士丹利證券(Morgan Stanley)觀察蘋果多年的分析師休伯蒂(Katy Huberty)。去年,當華爾街多數分析師認為,蘋果光把iPhone變大,怎麼可能賣得好,紛紛要投資人出脫蘋果持股時,她成功預測iPhone 6的熱銷狀況,甚至預測在中國大賣。

當質疑高價iPhone 6能否在中國取得好成績的聲音出現時,休伯蒂如何成功預測銷售?她親自飛到中國,調查來自十六座一、二線城市共一千五百位智慧型手機使用者,她發現消費者買iPhone的意願,從前一個年度的二四%倍增至五○%,購買iPhone 6意願,甚至高於美國消費者。

休伯蒂更在蘋果公布iPhone 6 銷售數字之前,將iPhone 6第四季銷售量的預估數字,從六千二百萬支一口氣調高到六千九百萬支;當時華爾街分析師對iPhone 6的平均預估量僅有六千三百萬支,休伯蒂曾遭質疑是否太過樂觀。然而,最終蘋果公布銷售數字七千四百萬支,她的預測最接近事實,甚至比派杰投資銀行(Piper Jaffray)王牌分析師蒙斯特(Gene Munster)的六千五百萬支更為精準。

一戰成名,休伯蒂對蘋果的看法讓華爾街都很關注,美國財經媒體《財星》(Fortune)也數度引用她的說法。這也是為什麼,休伯蒂提出蘋果市值有機會突破一兆美元時,再度於華爾街掀起熱議。

休伯蒂樂觀看待蘋果股價前景的原因,不只是iPhone等硬體熱賣,她甚至不把蘋果當成販售硬體的公司,而是用全新的角度來觀察這家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一家提供生活服務平台的公司。「蘋果是全世界最有價值的科技平台。」休伯蒂這麼說。

休伯蒂並非憑空這麼說,她表示,蘋果提供使用者的是創新科技結合軟體與服務的最佳體驗,因此,蘋果擁有「全世界最高的使用者忠誠度」,而這些「果粉」還願意一次購買多種蘋果產品。

果粉的忠誠度清楚反映在蘋果產品定價。「相較多數智慧型手機品牌廠過去幾年幾乎將價格砍半的銷售方式,iPhone的銷售單價卻穩定不變。」休伯蒂直言。而蘋果的厲害之處還不僅於此,除了蘋果產品不打危害毛利的價格戰以外,蘋果的能耐就是讓生態系統內的廠商雨露均霑。

休伯蒂提出的數字就是最好證明,她指出:「Android開發應用軟體的數量雖然多於蘋果的iOS,但iOS開發商的收入卻是Android開發商的兩倍以上。」開發商能從中獲利,加上蘋果不斷強化媒體內容、健康、家用、車用市場的連結,iOS平台實力與影響力越來越茁壯,自是不在話下。

全球最有價值平台

合理本益比十八倍 股價上看一九○美元作為全球最有價值的科技平台,蘋果到底值多少錢,一直是華爾街爭論不休的議題。休伯蒂也為蘋果本益比叫屈,她分析,Google、微軟、臉書等同樣具有平台特性的科技公司平均本益比是十八倍,但反觀蘋果的本益比卻只有十五倍。在休伯蒂看來,驅動蘋果股價上升的不只是本益比的調升,還有iPhone仍處在超級換機潮、蘋果推出的Apple Watch,以及包括健康、家用、車用等新產品與服務的利多。

休伯蒂也預測,蘋果今年有機會靠著來自美國以外市占率的拉升,帶動iPhone創造百億美元以上的營收,新產品Apple Watch,則可能在第一年就有六十億美元入帳。如果以上預測都實現,蘋果的毛利率將可達四○%以上,每股純益將達十美元,股價有機會衝到一九○美元,這意味蘋果市值將可望在一年內破一兆美元。

不過,休伯蒂也不忘提醒投資人,蘋果大半營收與獲利還是仰賴iPhone,以及來自服務的營收與獲利若沒有大幅成長,都可能是追捧蘋果股價的風險。

蘋果股價到頂了?

分析師休伯蒂在她最新的報告中直指,蘋果是全球最有價值的平台,她看好蘋果股價至少漲到160美元,並有機會在一年內挑戰190美元。

另類觀點》

太依賴iPhone 恐導致營運風險儘管休伯蒂對蘋果股價樂觀,但多數分析師仍持保留態度,據財經資訊巨擘湯姆森路透的統計,41家觀察蘋果股票的投資機構中,給予蘋果的平均目標價落在135.88元;然而,一家德國投資機構貝倫貝格銀行(Berenberg Bank)分析師阿瑪德(Adnaan Ahmad)卻獨排眾議,認為蘋果的股價只值60美元,也就是看壞蘋果的股價將會腰斬。

阿瑪德直指,蘋果太依賴iPhone了!「蘋果有70%的營收來自iPhone,更甚者,有85%的營業利益仰賴iPhone。」他說,一旦iPhone的替換潮開始減速,iPhone出貨量會開始負成長,屆時蘋果的股價將不會撐在現在的高點。至於Apple Watch,阿瑪德直言,手錶出貨量太小,根本不會改變蘋果目前營收分布版圖。他唯一正面看待蘋果版圖布局就是蘋果想打造車子的目標,他甚至為蘋果獻策,建議蘋果應該買下特斯拉作為進入車市的起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15

高級訂製服走進六星飯店 用新品牌擁抱年輕族群 洪偉明要抓住「快時尚」的好品味


2015-06-22  TWM

快速時尚與網購平台改變了時裝產業,國內時尚教父洪偉明也積極因應。五年前成立高級的訂製服品牌LUHONG COUTURE,走出神祕的設計工作室,進駐文華東方酒店,如今再與東京著衣聯手推出新品牌KODZ,展現強烈求新求變風格。

撰文•黃玉景

六月初,台灣高級訂製服品牌LUHONG COUTURE在文華東方酒店正式開幕,這是第一家進駐國際六星級飯店的台灣設計師高級訂製服品牌,創辦人就是有時尚教父之稱的洪偉明與他的親密夥伴呂芳智。

「這件衣服用的是歐洲古董蕾絲,我們再手工設計上羽毛、亮片以一個人一天八小時的工作量來算,得花上四個月。」呂芳智介紹手中的高級訂製外套,流露出他的一針一線、慢工細活的心血。

因應快速時尚風

接單生產高級訂製服

不過,LUHONG COUTURE品牌其實早在二○一○年就成立,但因主打的客群很尖端,客戶直接到呂芳智的設計工作室洽談,未設公開展示空間。

時尚界資深媒體人袁青認為,台灣在國際大品牌的高級訂製服市場並不大,呂芳智也坦白表示台灣的時尚市場和國外不同,「外國設計師做高級訂製服是為了提出新 穎跳脫的想法,主打品牌形象,品牌旗下同時又有很多消費性產品,和我們將訂製服直接作為消費品是不一樣的。」經過幾年摸索,LUHONG COUTURE決定進駐東方文華,一方面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另方面也能將客戶諮詢服務的功能與設計工作室製作衣服的功能分開,以免互相干擾。

隨著快速時尚成衣興起,改變了世界時裝業生態,不少台灣設計師也隨著轉型改做訂製服,企圖找出自己的市場獨特性,但是要做到高級訂製服,就非常不簡單了。

「高級訂製服需要投資很多,一年前就得準備好布料採購,一塊布可能只能做兩件衣服,你得先在腦中判斷可以做什麼、消費者的需求是什麼。」呂芳智說,他的團 隊才六個人,但每一個人都是二十多年來和他一起耕耘時裝界的夥伴,速度快且品質精準,而即使如此,一件高級訂製服還是快則兩周,慢則數個月。

為了講究的布料,做到真正獨一無二、量身訂做,洪偉明和採購團隊不惜親自飛到義大利、法國進口高級手工布料、古董飾品,配合時裝秀,一年少說得飛上六趟。 仰賴洪偉明三十多年來奠定的時尚眼力,和團隊一起討論下單, 「時尚界的腳步太快,像現在許多國際精品都年輕化,我們也得不斷調整選品的概念。」洪偉明說。

他拿出好萊塢明星走紅地毯時常見的Edie Parker壓克力手拿包,說: 「設計師將亮片融入壓克力,非常漂亮,有些台灣人起初很難接受壓克力也可作高級飾品,所以我們得不斷分享這些創作理念。」也因此,每一季都得舉辦八到十天的商品展售會,向顧客面對面展示。

切入網購新平台

促成台灣人品味升級

想提升台灣人時尚品味的企圖不僅僅在金字塔頂端的消費客群,洪偉明也把眼光放到網路通路。去年十月,他和台灣的元老級服飾網購平台東京著衣合作,聯手推出網購時裝品牌「KODZ」,價格定位比東京著衣高出二到三倍,企圖追上長大成熟的東京著衣客群。

東京著衣總經理郭奕麟說:「凱渥在造形搭配、攝影與名模團隊都為KODZ帶來專業的指導與成效,洪老師擁有獨到的眼光,能在流行元素上精準地提出符合趨勢 的見解,只要有空,他會認真檢視每一張產品照,也不吝開拓旗下新人與KODZ的工作機會。」KODZ開賣三個月,就創下單月營收三千萬元的佳績。郭奕麟對 東京著衣這個向上轉型的策略感到相當滿意。「當然,洪老師是最重要的靈魂人物。」郭奕麟親眼見識過洪偉明細膩獨到的品味功力。「模特兒拍照時,他突然說拿 一個包包來,這樣的微調,整張照片的時尚感就立刻提升不少。」從最核心事業體凱渥到這兩個時裝品牌,不難看出真正能抓住品味精髓的,仍非洪偉明莫屬。

浸淫時尚品味已逾三十年的洪偉明,每天仍不斷學習吸收最新資訊。他說:「我每個禮拜都會看至少二十本雜誌。」光是他背後的書牆,就從地板一路綿延到天花 板,雜誌依年代排列放好,「這樣的藏書量我起碼整理了四面牆,好多七○年代的雜誌我都捨不得丟。」他的細膩在LUHONG COUTURE旗艦店也看得到,仿照馬毛疏鬆柔軟的進口壁紙,符合尺寸的訂製大理石櫃,如國際精品品牌一樣精準地在乎細節。

Men's uno集團出版人林浩正多次與洪偉明在國外時裝秀碰頭,「洪老師出席時裝秀的頻率、提早到場的習慣,讓時裝界許多後輩都相當汗顏。」言語間十足地肯定洪偉明的態度。

「台灣人的精神財富遠超過對岸二十年,在文化面上我們絕對不是弱勢,如何延續每一代的寶貝,才是我們接下來該做的。」台灣時尚教父即使早已成名三十年,仍勇於接受新挑戰,打造新的事業版圖。

LUHONG COUTURE

創立:2010年

創辦人:洪偉明(右)、呂芳智(左)特色:全手工打造高級訂製服

洪偉明的創意煉金術

1. 轉攻高級訂製服市場用年輕化的流行線條、創作、選品,速度快且品質精準。

2.LUHONG COUTURE進駐酒店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區隔客戶諮詢服務的功能。

3.與網購業合推時裝品牌KODZ 展現快速平價時尚質感及品味,第3月單月營收達3000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098

品牌,是品質、品味加品格

2016-01-04  TCW

苦水人人會吐,吐完了無濟於事,能把苦水裡的酵素萃取成有效物質,才夠力!

品牌管理並非與生俱來的本能,要不斷實踐、不停修正才會越來越好。奇蹟不會發生在品牌身上,它要採取優生學的原則,犯錯馬上改、不對的勇敢刪,太好卻不相容於文化的,也必須忍痛割捨。

品牌管理就像醫生開藥方,管理者在有限條件內輸出專業、魄力,一方面意圖達到預設標的,一方面還要從被管理者的反應中,檢視管理工具和手段是否合宜,最後 寫進品牌管理規章的,只能算是管理的副產品。「管理」與「被管理」這兩味藥方,最好是既治病又強身,專業才算到位。

中醫裡有一個名詞叫作「藥引」,藥引並不直接對病理起治療作用,但卻能像導彈一樣,帶引各種藥方直達病灶,充分發揮藥方效力,提高治癒率。譬如生薑,雖不直接殺死濾過性病毒增強免疫力,卻因為薑性溫熱發汗加速身體水分代謝,引導其他藥物的藥效快速到達疾病部位。

藥引的「向導」作用,有利病除時間縮短,但可別把「藥引」當「藥方」用,誤以為執行管理就能創造品牌!品牌是品質、品味與品格,三位一體的多元有機體,這 個有機體起碼涵蓋人事教養、製產鏈帶、財會分配、行銷整合等,每個環節都要用品脾思維聚焦,一大串不停交替發生的現在進行式,支撐了品牌的價值與活力。亦 即,藥引是手段帶路,治療須靠藥方,「引」與「方」各司其職不能錯位。

自己在熟成一家口叩牌公司,最常遇到的問題是什麼事情該管?什麼事情不去管?深入其中也才看見,台灣從製造要走向品牌的過程中,最大的困境就是品質、品味 與品格,平衡發展立體養成的專業經理人才太少。但台灣不是有許多國際品牌虎虎生風,從汽車、名包、華服、科技精品,到整店輸入的美酒咖啡,外加娛樂節目什 麼都有,怎會說缺少專業經理人才呢?

自家人不打官場話,說事實別不服氣:「台灣所謂的品牌經理人在國際機構裡,多數只在執行該品脾的區域行銷政策,責任是營業目標達陣、年度預算不超支,真實 的世界裡小到櫥窗長怎樣、logo怎麼擺、購物袋能不能換?都只能聽命辦事。」你說這樣的經理人怎麼走進品牌核心?知識都懂,但不會做啊!藥引、藥方,一 字之別相差十萬八千里,觸不到核心就沒引爆威力。年輕人投入品牌事業,選擇企業歸屬,一定要務實思辨,才不會驀然回首徒呼負負。

撰文者江榮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32

專訪網易創始人丁磊:互聯網品味家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805/164479.shtml

專訪網易創始人丁磊:互聯網品味家
李好 李好

專訪網易創始人丁磊:互聯網品味家

如何用一句話或一個字來形容網易?丁磊不假思索地回答:“網易是一家有品味的、創新的科技企業。”

來源 |《商業周刊/中文版》

文 | 李好 

91fc053d5f05467094b4f95ccec3ed1e20170805135234 

伴隨著中國制造、10億消費者和互聯網革命共同催生的消費升級巨浪,丁磊發揮生意人潛質的機會終於到來了 

“我們開始吧!”丁磊的聲音出現在門口,隔著幾米遠,就聽到他的說話聲。他比約定的采訪時間晚到了近一個半小時。原因是他剛結束一趟出差,飛機晚點到達上海。飛行並沒有讓他疲憊,他還是頂著一頭微卷短發,戴著眼鏡,神采奕奕,語氣熱情,滿臉笑意。 

丁磊是網易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素有低調標簽,除了曾經出席網易考拉海購、網易新聞、網易520遊戲熱愛日等產品發布會,偶爾參與直播,他並不熱衷於接受采訪或對外演講。這是他近兩年來首次接受平面媒體采訪。 

《商業周刊/中文版》采訪團隊問他第一個問題,他會如何用一句話或一個字來形容網易?丁磊不假思索地回答: 

網易是一家有品味的、創新的科技企業。” 

“我們出品的產品就是品質保證。我希望大家都會認同這句話:網易出品,必屬精品。就像史蒂文·斯皮爾伯格(Steven Allan Spielberg)的新片,你不會錯過;就像索尼的電器,品質不會差到哪里去。目前,整個中國科技行業最缺品味。但網易對品味是有要求及追求的,這是與其他互聯網公司最大的差別。” 

1997年6月 

26歲的丁磊在廣州創辦網易,在兩年內陸續推出中國第一家全中文搜索引擎、第一家免費個人主頁、第一家免費電子賀卡站、第一個網上虛擬社區和第一家網上拍賣平臺。這些創新產品,承載了中國第一批網民的美好回憶,也將網易推向了互聯網的最前沿。 

對於網易,丁磊過去強調工匠精神。如今,商業環境和15年、20年前相比,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丁磊更加重視品味,在接受《商業周刊/中文版》的采訪時,他花費大量時間談論自己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工匠是一個執行過程,是執行的態度和精神。品味是關於調性、定位,是更高層次的,”丁磊解釋,“我覺得品味在特定的場景下會提高用戶愉悅度,對產品創新開發是有幫助的。例如制作遊戲產品,品味就變得更加重要,除了畫面優美,對於聲音及配樂的要求也很高。” 

丁磊一向被外界稱為“科技界頭號生活家”。他青睞極簡風格,喜歡去日本的商店考察,熱愛藝術和音樂。采訪過程中,他看到一期雜誌封面,一眼辨別出是來自勒內·馬格里特(RenéMagritte)的超現實主義作品《戴黑帽的男人》。“他是天生的產品家和生活家,對於好的商品有著極度的熱愛。”加入網易已達14年,現任網易考拉海購首席執行官的張蕾這樣評價丁磊。 

“我拿不準丁磊的品味,但我相信丁磊有不輸於柳井正(優衣庫創始人)的經營智慧,”公司戰略研究者、雪球專欄作者皮特王這樣分析,網易重視產品和用戶的文化,使公司很多時候不單純求快求新,而習慣於把市場和消費者研究透了才下手。這使得這家公司看上去在浪潮來臨時總慢一拍,但也能找到機會用精品去“反殺”市場 

2015年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接受《商業周刊/中文版》采訪時,認為他自己像金庸小說筆下《射雕英雄傳》的郭靖;阿里巴巴董事長馬雲則認為自己像《笑傲江湖》的風清揚。“如果把互聯網比作江湖的話,丁磊則如同《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里的老頑童周伯通,率性直接,不那麽講究招式和方法論,憑靈感行動。不追求江湖地位,無心稱雄,反成天下至高。”李定政曾是網易員工,目前為一家美股上市公司的戰略投資部高級經理,他評價丁磊,“商業界少見這種風格的企業家,是個異數。” 

1998年5月 

門戶網站熱潮席卷中國,網易開始轉向門戶網站模式,163網站逐步成型,並隨後與新浪、搜狐一同發展為著名的“三大門戶”。 

網易雲音樂的誕生,就來自丁磊出國時,聽到一首阿拉伯歌曲後,但在國內的音樂App上怎麽也找不到。“這些音樂App怎麽把自己做得像卡拉OK點歌機一樣?”他曾這樣評價道。盡管當時市場上已經有了QQ音樂、蝦米等重量級產品,但他仍決定進入這一領域,為喜歡音樂的人打造產品。

網易雲音樂首席執行官朱一聞講了一個故事。他說,丁磊是個對審美要求很高的天秤座男人,推崇產品要做精品,除了對產品界面有非常苛刻的要求,對音質的要求也非常高。有一段時間,丁磊發現有些音樂人自主上傳的作品音質不夠高,達不到網易雲音樂對高音質的要求,影響用戶體驗。因此他在工作群中建議,要求相關負責人在音樂人後臺中增加一個限制功能,即達不到320K的作品不能上傳,這讓入駐的音樂人們逐漸養成了一定要上傳高音質作品的習慣。 

網易雲音樂的黑膠播放界面,也體現了網易的品味。產品開發之初,為了確定黑膠唱片的轉動速度,丁磊和網易雲音樂產品團隊,真的搬來了一臺黑膠唱片機,觀察唱片的播放場景,調整了不下20個版本才完成。 

丁磊告訴《商業周刊/中文版》,有的音樂產品,非會員不能聽320K音質,會員才能聽320K。他覺得這個事情做得很齷齪。“音樂作品本身是個美學的、有細節的作品。你讓用戶聽128K,很多細節聽不到。這些公司對音樂作品本身就不尊重,就好像欣賞一幅畫,你為了要讓別人付錢,你首先打一個馬賽克。這些人做產品就是要收錢,只給你聽128K的,你要聽更好的需要付錢。我們網易就是告訴你,大家都可以聽320K。只是有些新歌發行,才要花錢。128K免費,320K收費,這是業界主要的做法,卻是錯的。” 

2009年2月 

在廣東省“兩會”上,丁磊高調宣布養豬,希望網易進軍農業之舉可以成為“一顆燎原的火種”,帶動更多中國人關註食品安全,關註農民就業,解決中國傳統養殖業痛點。網易出乎意料的跨界行為,引發了輿論轟動。 

不只網易雲音樂,從網易遊戲、網易考拉、網易嚴選、網易美學、網易傳媒,到網易味央、網易雲等,各個事業體看似互不相幹,但在丁磊看來,核心價值其實全都圍繞在“品味”二字。 

網易傳媒CEO李黎表示,2017年初網易新聞提出了全新的產品戰略——內容消費升級引領者,核心目標就是滿足用戶對內容的多元化、品質化升級的需求,因此在品牌層面從“有態度”煥新升級提出“各有態度”。“以考拉、嚴選、味央等業務線為代表,網易在引領商業社會消費升級方面已經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隨著中國消費者的訴求由物質滿足逐漸向精神滿足轉移,內容消費升級成為必然。” 

商業周刊專訪網易創始人丁磊:互聯網品味家 網易嚴選推出的家居系列產品 

網易雲也同樣重視品味。網易雲負責人、網易杭州研究院執行院長汪源在接受《商業周刊/中文版》采訪時表示:“品味放在技術方面,我覺得主要是模式的創新和系統的品質。我們不願意去跟隨誰,追著傳統的模式在後面走。我們更希望在這個市場里面找到比較聚焦的、比較精準的一些服務模式和切入點。比如像網易易盾(雲安全)、網易雲信(即時通訊雲服務)這樣的方向。” 

回報不俗。2016年,網易營收381.79億元,同比增長67.4%;凈利潤116.05億元,同比增長72.3%,雙雙創下歷史新高。2017年第一季度持續高增長,營收136.41億元,較2016年同期增長72.3%;凈利潤39.23億元,同期增長59.4%。 

網易巿值也在400億美元上下,2016年在國內互聯網企業里排名第五,僅次於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及京東。但論獲利能力,則排行第四,僅次於騰訊、阿里巴巴和百度。其中,網易與百度的凈利潤差距只有2700萬元。而在2017年第一季度財報公布後,網易凈利潤39.23億元,已經高於百度的17.77億?元。 

英國《金融時報》在2016年的一篇“中國IT四巨頭BANT挑戰美國FANG”的報道中指出,中國正以自己的四巨頭BANT——百度(Baidu)、阿里巴巴(Alibaba)、網易(Netease)與騰訊(Tencent)挑戰美國科技巨頭。Copley創始人史蒂文·霍爾登(StevenHolden)分析:“這四家公司包含了互聯網搜索、社交網絡以及電子商務,正在開始主導新興市場的互聯網空間。”FANG指的則是臉書(Facebook)、亞馬遜(Amazon)、奈飛(Netflix)和谷歌(Google)。 

《中國經濟周刊》在2017年3月的一篇報道中也統計出:近15年來,網易股價累計漲幅近2600倍,這個收益率幾乎可以秒殺所有中概股。這家已經20歲的老牌互聯網公司,不僅仍然充滿活力,而且正在開始又一輪新的爆發。 

2011年7月 

網易杭州研發中心正式啟用。駐紮於此、成立於2006年的網易杭州研究院,一直堅持立足於人、服務於人,至今已潛心孵化了網易雲音樂、網易雲課堂、網易漫畫、網易雲等創新產品。 

重視品味,含意深遠。“中國正從賺機會財的年代,向賺管理財的年代轉移。以前一個商機出現,大家都有機會,例如制造業、房地產,但現在隨著人民收入提高,消費者更加重視品質,消費升級比拼的就是誰能夠贏得他們的心。網易以品味為核心競爭力,再透過工匠精神完成精品,相對符合消費者發展的趨勢。”上海東方線上策略總監徐百威分析。 

“品味,是在滿足消費者基本需求以上的一種美學的向往,品味正在成為公司的重要競爭力要素。”在財經作家、藍獅子創始人吳曉波看來,隨著中國城市人口達到9.4億左右,中國將出現大概3億到3.5億的中產階級,相當於美國人口的總和。而網易以電商、音樂等為代表的一批產品,正是迎合了提升新中產階層幸福感的生意。丁磊希望吸收消費升級中的中高凈值用戶群,用大量有品味的產品來服務這群用戶,並認為只要做出美且高品質的商品,假以時日,消費者終究是會領悟,並且欣賞的。 

丁磊告訴《商業周刊/中文版》,在互聯網上有幾大需求,最高層級是通訊,這是騰訊的地盤;網易擁有郵箱入口,它更低頻,比較商業導向。第二層需求是搜索。剩下的需求,京東也好,阿里也好,都是有機會被超越的。雖然現在的電商送貨快,產品多,但仍有一個巿場缺口,就是產品本身沒有做到極致。 

如果網易把一些基本的產品,拖鞋、毛巾、浴巾、錢包做得非常精美,性價比很高,然後你根本不用動腦筋去別的地方挑選,消費者願不願意來我這里?事實證明他們是願意的。“這個過程就是品味起到了關鍵作用,也是我們創辦網易嚴選的原因。”丁磊堅定地說。 

商業周刊專訪網易創始人丁磊:互聯網品味家網易嚴選在2017年推出明前龍井頭茶,丁磊在杭州獅峰山茶葉產區親自采摘 

90後李揚是一名生活在北京的互聯網從業者。他是無印良品的忠實粉絲,也是天貓和京東的重度用戶。2016年,在試用了同事在網易嚴選上購買的行李箱後,他也成為了嚴選用戶。“我常用京東和天貓,但我很少逛它們,都是想買什麽直接在這兩個平臺上搜索、下單。嚴選倒是不時會打開看看,因為它品類相對少,性價比高,品質也值得信任。”他在網易嚴選上購買了毛巾等產品,幾個月後產品仍然好用。“質量過硬。”他這樣評價。 

上百萬名和李揚類似的用戶,讓網易嚴選快速崛起。除了網易嚴選,網易考拉海購是網易在跨境電商上的另一個成功嘗試。艾媒咨詢(iMediaResearch)的數據顯示,在2016年中國跨境電商零售銷售額分布中,網易考拉海購以21.6%的市場占有率,排名首位。在電商領域的飛速發展讓網易的財報結構發生了變化:在這家原本以遊戲、廣告服務為主營業務的公司,電商正成為其增長迅速、占比第二的重要業務 

丁磊是在一次購買浴巾之後決定做網易嚴選的。他希望買到柔軟的浴巾,但在其他電商網站上多次選購後,送來的產品並不能讓他滿意。“它們有的是假貨,有的價錢並不便宜,兩百多一條,但我在收貨後不到五秒就把它們扔到了地上,決定用它們擦地板。”他說道。丁磊的朋友則告訴他:“何必費勁,我都是去國外買一箱子的浴巾帶回?來。” 

於是有一段時間,丁磊從美國購買浴巾帶回國內。他覺得這很荒謬:“坐頭等艙的人,能超額攜帶行李。坐經濟艙的人怎麽辦?”他在辦公室里召集員工,要求他們調研中國制造商是否具備生產好產品的能力。“買條好浴巾是我個人很基本的需求。我總在想,怎麽中國沒有人追究這件事?既然其他人不做,那我們就自己動手,並且把它做到極致。”他這樣解釋。 

在兩個月的調研之後,網易於2016年初成立了嚴選品牌,現在已經是國內規模最大的ODM(即從設計到生產都由生產方自行完成,在產品成型後由貼牌方買走)電商品牌。在尋找到優質制造商後,網易嚴選以毛巾、拖鞋等居家產品作為突破口,打出“好的生活,沒那麽貴”的口號,強調高性價比,並采用全自營模式,目前進入了餐廚、飲食、服裝、洗護、配件等10多個品類,擁有近7000款產品。例如,雙人床全棉針織條紋四件套(床罩、被套、兩個枕頭套),同樣是無印良品的制造工廠,無印售價超過600元,而網易嚴選僅賣200至300元上下。 

網易曾是中國最早從事電子商務的公司之一。1999年,阿里巴巴宣告成立的同一年,網易曾經嘗試過借助門戶網站的流量優勢進入拍賣領域,但很快退出了這一領域。此後網易投資過易趣網,推出過奢侈品電商網易尚品、導購平臺網易優惠券,但都不算成功。 

丁磊接受《商業周刊/中文版》采訪時這樣總結當年投資電商失敗的原因:“一是因為中國缺乏支付手段,其次是因為物流不發達。”網易公司副總裁、網易嚴選的負責人柳曉剛告訴《商業周刊/中文版》,網易多年來沒有做實體電商,主要是因為如果電商平臺有假貨,就會毀掉公司的品牌。 

時隔18年,這家中國科技界巨頭公司再次大舉殺入競爭慘烈的電商領域,雄心勃勃。“通過網易考拉、網易嚴選等電商業務,花三到五年時間再造一個網易。”丁磊這樣描述網易的未來。“中國制造、10億消費者和互聯網革命,共同催生的消費升級巨浪,讓人想躲都躲不掉的撞擊力。寧波人丁磊發揮生意人潛質的大機會終於到來了。”雪球專欄作者皮特王這樣告訴《商業周刊/中文版》。 

2013年4月 

網易雲音樂正式推出。推出四年,網易雲音樂的用戶數實現了從0到3億的跨越式突破,成為市面上增速第一、口碑第一的音樂產品。 

丁磊是中國互聯網行業的開創者之一。他在1997年下海創立了網易,開發了國內最早的電子郵箱、原創網絡遊戲。網易很快獲得成功。2003年,在不到32歲的年紀,丁磊以身價76億元成為了《福布斯》中國富豪榜首富(2017年則以173億美元身家排名第六)。 

但年少成名並非一帆風順,網易的發展經歷過大起大落:2000年納斯達克上市後,由於財務誤報問題面臨訴訟,加上互聯網泡沫破滅的影響,公司股價一度跌至0.51美元,墮入幾近退市的邊緣。在業績低迷的時期,丁磊發現了短信和網絡遊戲的機會,並依靠這兩項業務挽救網易於危亡時刻。網易遊戲業務多年來維持著穩步增長,占公司整體營收的一半以上,其他收入則來自廣告、郵箱、電商與增值服務等 

商業周刊專訪網易創始人丁磊:互聯網品味家 網易杭州研發中心 

商業周刊專訪網易創始人丁磊:互聯網品味家 

網易杭州總部大廈辦公室 

2011年,在移動互聯網浪潮來臨之後,丁磊曾被認為是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崛起時代的失意者。他曾推出網易微博、易信等產品,但反響平平。手握郵箱、公開課、有道詞典等有口皆碑的產品,也並沒有變為財報上的可觀利潤。問他這段時間不感到焦慮嗎?他回答:“為什麽要焦慮?哈哈哈哈!我們賺那麽多錢了。危機感當然會有,但焦慮不會。”他自我評價,自己的遺憾是在過去略顯保守。“比如在遊戲上,我們應該動作更快,在和國外公司合作等方面,可以更激進。”他這樣告訴《商業周刊/中文版》。 

在談論中國的互聯網格局時,網易因為其低調,常被忽視,但丁磊對此不以為意。這種被忽視也源於網易的風格:不追風口與熱點,少有大投資、並購等大開大闔的資本運作。這是一家壁虎式公司:平時趴在墻上一動不動,蚊子一旦出現就迅速將其吃掉,然後恢複平靜,等待下個機會。 

現在,丁磊捕捉到的機會是電商。這是他曾經鎩羽而歸的領域,也是同在杭州的巨頭阿里巴巴的核心業務所在。對電商始終抱有執念的丁磊,在網易嚴選和網易考拉海購上投入了大量精力。網易考拉海購的張蕾回憶,在考拉發展初期,丁磊多次帶領團隊去海外的商超選貨,去與品牌方進行談判,甚至一起前往商品批發市場去做用戶調研。 

電商也是丁磊最關心的話題。接受采訪時,他會不由自主地將話題帶到電商上。“我有種預感,嚴選模式會成為被模仿的對象。” 

的確,在2017年上半年,各家電商已紛紛跟進ODM模式,例如淘寶內測的“淘寶心選”、蜜芽的“兔頭媽媽甄選”等。談到競爭對手,丁磊哈哈大笑:“我並不擔心競爭。比如有的電商巨頭,把嚴選學會了以後,它平臺上90%的商家可能就死掉了。嚴選模式是‘鶴立雞群’,它的商家是一群雞,它自己變成鶴,雞就沒得玩了。”丁磊解釋,網易電商能在一片紅海的市場里立足的原因在於,2015年中國大陸的新中產階級崛起,他們需要更好的產品、更好的價格,然而其他公司並沒有看到這個缺口,網易比他們更早地行動了。 

大手筆投入電商,丁磊很快得到了回報。根據網易財報,2016年公司的“郵箱、電商及其他業務”凈收入80.46億元人民幣,是2015年的兩倍以上;2017年第一季財報中這個部分的業務也同比增長了63.2%。丁磊在2017年初給網易嚴選定下了70億元GMV(商品交易總額)的目標,這已經超過了無印良品在中國的銷售額。“電商業務的高速成長在我的意料之中,但還沒有達到我的預期,速度還不夠快。”丁磊這樣表示。他希望電商業務是網易收入增長的重大推動力,直至在網易本身的估值提升中扮演重要權重。 

2015年1月 

網易考拉海購上線公測。 

過去十幾年,網易遊戲帶來的穩固巨額利潤,驅動網易財務表現穩步上升。 

2016年9月,網易推出了手遊《陰陽師》,上線50余天日活躍用戶數即突破了1000萬大關,並成功塑造了“抽SSR(用來表示《陰陽師》手遊中卡片所抽式神稀有度的級別)”、“吸歐氣”等話題。根據數據分析機構App Annie的數據,《陰陽師》在2016年10月的全球iOS收入榜上位居第一。基於卡牌類遊戲品類,要保持現象級的超高熱度,確實非常挑戰。但在手遊用戶快節奏的消耗下,《陰陽師》在App Store遊戲類榜單中的排名持續波動。 

2017年初,李揚因為看到朋友圈刷屏分享而下載了《陰陽師》。現在,他每周打開App三次左右,雖然身邊有些朋友已經抽身離開,但李揚告訴《商業周刊/中文版》:“遊戲的音樂和設計確實很美,我舍不得卸載它。” 

對用戶的重視,讓網易具備危機意識。“2017年開始,我們的遊戲產品或許又將面臨新一階的課題,如何從‘精品同質化’中突破創新?IP+優質美術+成熟玩法,這在2017至2018年或許只是一個保本的方案,但遠不能達到爆款的標準。我們要意識到潮流下的危機感,時刻提醒著自己去突破,挑戰極致。網易遊戲的用戶是最懂遊戲的一幫人,值得最好的遊戲體驗。”網易副總裁王怡這樣告訴《商業周刊/中文版》 

曾經歷過股價低谷的丁磊,看淡網易的起伏。從2015年開始,網易的股價獲得了飆升。2017年,網易雲音樂、網易味央開始對外獨立融資,並表示不排除未來拆分單獨上市的可能;在雲計算等業務上,網易仍在加大投入。 

“全世界有一萬家上市企業,只有100家企業,也就是只有1%的企業,在過去的20年里,每年的資本回報率都超過20%。在中國只有兩家,一家是茅臺,另一家是網易,”但丁磊並不滿足於此,“很多人只會看一些膚淺的東西,一年利潤多少、市值多少。中國人更是動不動就喜歡談市值。我們致力於長期的發展,不會因為別人短期內的看法而動搖。” 

在美股交流網站雪球上,有用戶向網易前高管、雪球創始人方三文提問:為什麽網易的創新能力這麽強?“網易這家公司的很多產品都征服了我這個文藝中年。網易公開課,很有情懷的公益產品;我覺得電商這個行業是絕對的紅海,可是網易居然就搞出了一個叫做‘嚴選’的App。這個軟件簡直搔到了我的癢處。”方三文則在評論中告訴這名用戶:“網易能做好,就是因為老板從來不琢磨‘創新機制’這種搞不明白的東西。” 

在網易員工眼里,丁磊的直接推動是網易的創新動力之一。網易雲音樂朱一聞告訴《商業周刊/中文版》,網易旗下有些產品的推出,就是因為丁磊常常覺得市場上的產品都達不到他的品質要求,所以決定要自己動手,電商、音樂、養豬等都是如?此。 

“網易美學”負責人王詩沐告訴《商業周刊/中文版》,丁磊有一次在法國巴黎旅遊的時候,買了一款自己中意的男士香水,但當他回國以後想查這款香水的信息時,卻查不到。丁磊找到當時擔任網易雲音樂產品經理的王詩沐說:“咱們能不能做出一款互聯網產品,讓國內的用戶能夠了解和查詢到這些商品的信息,知道它們為什麽好,好在哪里?”之後,網易美學問世。“我希望未來不論男女在有任何關於變美需求的時候,美妝、美體、瘦身、時尚穿搭甚至醫美等,首先想到打開網易美學,它會是所有人美好生活的風向標。”王詩沐這樣表示。 

商業周刊專訪網易創始人丁磊:互聯網品味家 

中國農業部長韓長賦考察網易味央豬場,肯定丁磊的跨界成果 

因為2009年宣布養豬,網易被戲謔稱為“豬廠”,並因豬肉品牌味央遲遲未能推出市場而遭到嘲諷。2016年年底,網易味央黑豬肉正式問世,並在2017年4月完成1.6億元A輪融資。 

網易味央首席執行官倪金德想到過去的經歷很感慨:“網易是一家非常特別、自由的公司。我相信,是網易的不同才有了網易味央,在其他公司很難會允許這樣的項目產生,更不會允許這樣的項目延續了長達七年。互聯網和養豬之間確實天差地遠,大家想不通一個互聯網企業為什麽要做養豬這麽俗或接地氣的事情。只有網易把豬養成時,大家才能更清晰地認識到網易的不同。”他繼續告訴《商業周刊/中文版》,網易的做事風格與其他公司不太一樣,就像有一些人所說,有一些任性。除了交上億學費養豬,網易還在西湖邊包茶園種茶、推出網易公開課等等。做這些產品的目的其實是相通的,公司很希望好的東西普世化,這是網易企業價值追求中的一部分,也影響了許多產品的方向和選擇。 

這些產品布局看上去毫無關聯,正如丁磊本人看上去的隨意不經。“剛開始籌備做網易雲音樂的時候,丁磊會親自過問項目進展,每周都要和我們管理團隊討論兩三次。一般都是去他的辦公室聊產品,但聊著聊著,他就會說,最近發現幾首特別好聽的歌,來一起聽聽,結果一聽就是一下午。他在辦公室里抽著雪茄,我們跟著吸二手煙,幾個男人都默不作聲地聽音樂,回憶起來是一個很有趣的畫面。”朱一聞告訴《商業周刊/中文版》。在大眾眼里,丁磊是“行動的表情包”,是網易考拉海購上熱衷進行漱口水、黃油杏仁、琺瑯鍋等海淘商品推薦的三石哥,是會將自己喜歡的207首歌放入雲音樂歌單的“網易UFO丁磊”。 

2016年4月 

網易自營ODM生活電商品牌“網易嚴選”正式上線,成為國內首家ODM(原始設計制造商)模式電商品牌。網易嚴選與國際一線品牌制造商合作,去除品牌溢價,為中國用戶提供物超所值的生活產品。 

表面上的輕松,其實來自丁磊的勤奮、自律和自我嚴格要求,心中因此自有定見。 

他大量閱讀,讀到大前研一的好書後經常直接拿到員工桌上,建議他們閱讀。網易不是一個層級分明的公司,丁磊會深入業務線,和一線員工在工作群和郵件里直接交流。他經常閱讀用戶的留言和評價,並將意見直接反饋給員工。這種溝通方法讓員工充滿壓力,也充滿動力:資淺的員工也可以直接推開他的辦公室大門,和他討論工作,甚至直接討論新產品立項,網易公開課的問世正來自這樣的交流。 

重視產品和充分放權的管理特點,讓網易團隊充滿戰鬥力。和其他大公司通過事業部等架構管理不同,網易管理結構扁平,沒有首席運營官、首席營銷官等職位設置,丁磊直接領導各產品線負責人。“很多企業在壯大後會受困於大公司病,但網易很像孵化器,這種扁平結構和管理風格讓網易團隊善於抓到市場上的機會。”李定政這樣評價。 

網易電商的異軍突起正來自這種洞察力:網易嚴選和網易考拉海購兩個產品均選擇了阿里和京東火力之外的領地。“網易嚴選一開始就做對了最重要的一件事——品類選擇。居家用品是個非常有趣的品類,有不輸於服裝的需求剛性和高頻率,卻完全無需服裝那樣的品牌加持和時尚潮流保鮮要求。客單價不高不低,既足以引誘消費者嘗鮮,又能支撐集中控貨、遠程配送的費用損耗。當然,更重要的是,這個品類不是阿里和京東的主力布防領地。”皮特王這樣表示。 

除了品類選擇的獨到,和對手相比,為了控管品質,網易嚴選還滲透到了供應鏈上遊。“傳統大品牌的價值在於設計研發能力、對供應鏈的強管理和品牌故事的塑造。而網易嚴選卻直接繞過大牌的采購、銷售等多個中間環節,去掉高品牌溢價和廣告成本,讓利給消費者,”互聯網分析師錢皓這樣分析,“天貓和京東與大牌合作也要留給品牌分成利潤的空間,而網易嚴選的獨特性就在於滲透到了供應鏈上遊,取代了一部分品牌的價值,能以更高的性價比服務用戶。” 

商業周刊專訪網易創始人丁磊:互聯網品味家

網易考拉在杭州、寧波等地建設保稅倉,目前保稅倉儲面積為行業第一 

網易考拉海購同樣以差異化,在市場上撕開了一道口子。李誌強是跨境海購供應商有棵樹的董事,這家公司為京東、網易、聚美優品等多家電商平臺提供境外商品。他認為在海外購領域,兩大巨頭京東和阿里均采取引入第三方賣家的模式,而網易則抓到了這一市場縫隙,以自營模式進入行業,並站穩了腳跟。 

“網易團隊雖然沒做過實體電商,但是這家公司準確把握到了跨境電商的本質。跨境電商的運營邏輯和本土的恰恰相反,因為奶粉等貨品都供不應求,品牌商是更強勢的,需要花精力去維護品牌商。電商平臺更不能像國內市場一樣,拖延供應商付款。相反的,預付模式才能保證貨源。”李誌強表示,“網易是跨境電商領域最快抓到了行業本質的團隊之一。丁磊確實擁有一支聰明而有執行力的團隊。” 

2016年9月 

網易和風巨制手遊《陰陽師》歷經兩年時間研發,正式推出。《陰陽師》唯美極致的畫面,經典細膩的人設和創新性玩法,成為了異類,推出後成功引發玩家狂熱追捧,成為2016年中國現象級手遊。 

“電商的本質在於商,這是我擅長的,”丁磊對於現在自己的經營更有信心,“過去,我犯了很多錯,未來犯的錯一定會越來越少。” 

對他影響巨大的企業家之一是OPPO、vivo手機的創始人段永平,他也是網易陷入困境時的投資人。“和段永平初次見面時,我記得自己問的第一個問題是:決定一個企業的成功有哪些要素?他說,你這個問題很好,其實麥肯錫很早以前就總結過,決定一個企業的成功有七個要素,叫企業7S理論。接著他就把7S分拆開來,一個個跟我講。”丁磊這樣回憶。 

當時,丁磊正糾結於是否出售網易,於是把自己遇到的難題一一告訴段永平。段永平則回答說:你有錢、有方法,為什麽不回去好好努力?“對我而言,這席話是當頭棒喝。我想,對,為什麽我不好好地把網易經營好?於是打消了出售的念頭,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麥肯錫7S模型(McKinsey 7S Model) 

簡稱7S模型,是麥肯錫顧問公司研究中心設計的企業組織七要素,指出了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必須全面地考慮各方面的情況,包括結構(structure)、制度(system)、風格(style)、員工(staff)、技能(skill)、戰略(strategy)、共同的價值觀(shared values)。 

在朱一聞看來,相比可視化的數字,丁磊對一個產品的前景有自己的評價標準:創新、產品體驗好、用戶口碑好。網易雲音樂的日活躍用戶達到100萬的那天,丁磊高興地跟團隊說,這款產品算是做成功了。朱一聞當時有點哭笑不得,因為那個時候競品的用戶量級已經是幾千萬級了。如丁磊所料,市場很快給予了積極反饋:2016年7月,網易雲音樂用戶數突破兩個億;2017年4月,用戶數突破三億。 

商業周刊專訪網易創始人丁磊:互聯網品味家

在2016年年底曾拍賣出高價的“味央豬” 

丁磊堅信產品的力量,而非滿口情懷。“當你今天做到公司規模大,業務部門相當多的時候,經營絕對不再意味著簡單的事業和興趣,而是需要理解用戶,在足夠技術積累的基礎上,去改變社會,影響世界。”丁磊告訴《商業周刊/中文版》。 

“在我看來企業家不應一天到晚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去談論一些概念和話題,而是要通過產品去改變很多事情。比如谷歌,是通過搜索、人工智能算法和AlphaGo。比如蘋果,是重新定義了通訊設備。世界500強企業很少像中國的一些企業家滿口價值觀,但做出來產品是沒有水準的。世界上仍然有很多企業默默無聞地通過產品創新在改變世界,網易也一樣。未來的20年,我們希望做出更多創新,更加了解消費者的想法,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服務。” 

2017年4月 

網易蝸牛讀書正式上線。網易蝸牛讀書精選有深度閱讀價值的出版物,以“閱讀時長”為付費維度,主打“每天免費讀書一小時”功能,幫助用戶將碎片時間化整為零,實踐全民讀書的倡議。 

但高速增長下也有陰影。網易財報顯示,電商和郵箱業務的凈利潤正在下降。嚴選品牌雖然受到好評,卻因在宣傳上直接打出了“MUJI制造商”、“新秀麗制造商”而備受爭議。 

根據《商學院》雜誌報道,新秀麗(中國)有限公司的法務經理張松平曾委托外部律師兩次發函至網易嚴選交涉,要求其刪除網頁中含“新秀麗”的文字表述。不過,到目前為止,網易嚴選平臺仍在使用“新秀麗制造商”字樣。網易嚴選方面認為網站上的內容描述,依據的是產品的真實情況,也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 

2017年5月23日,一位名為朱誌軍的創業者在微信公眾號上公開致信丁磊,稱網易旗下的電商品牌“網易嚴選”售賣的“新疆阿瓦提長絨棉弱撚超柔毛巾”與其打造的“最生活”品牌毛巾有多處雷同,指責網易嚴選為“山寨”。 

“完全是碰瓷。”丁磊這樣回應。網易嚴選也公開回應稱:“事實是,這款毛巾是網易嚴選的制造商——孚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一款高品質毛巾,所有的核心技術專利等權益都歸屬於孚日所有。由孚日生產的這款毛巾在2016年成為G20峰會的專供毛巾,網易嚴選網站相關頁面上關於‘G20同款’的表述符合事實,並未對其他品牌造成侵權。” 

電商領域強敵如林,如果不能快速鞏固優勢,將反過來牽絆網易的發展。“在中國早期的互聯網公司中,網易走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該公司從郵箱服務出發,逐步拓展到新聞門戶、用戶社區、電信增值、遊戲、工具等領域。這幫助網易建立起了豐富的產品矩陣和較高的用戶護城河,而該公司從一開始就有意建立的社區氛圍,更是強化了用戶黏性,”互聯網分析師尹生在2016年7月的一篇文章中這樣表示,“電商是低毛利業務,以自營模式為主的考拉的毛利潤目前仍然比京東低很多(不到10%),它需要面對的問題是,即便實現了銷售規模目標,它能否改善盈利水平,建立明顯的盈利趨勢?潛在的投資需求,可能快速消耗掉來自遊戲業務的現金流,而精力上的牽絆則會降低它對優勢業務的長期關註。” 

在資本市場看來,這仍是一家不應被輕視和低估的公司。“網易的開發實力非常強大,遊戲儲備數量多、類型廣泛,且品牌形象好,也熟悉網絡營銷之道,我們永遠不能低估它推出新的爆款產品的能力。投資者們一直在爭論網易是產品型公司還是平臺型公司,2017年至2018年對於網易可能是決定性的。”國金證券分析師裴培說。 

但丁磊對於談論“平臺”、“風口”等熱門詞匯並不感興趣,“像任正非(華為創始人)、像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這樣的企業家並不談論概念。”張忠謀56歲創立臺積電的經歷曾激勵了丁磊。1997年成立網易時,互聯網還是搜狐、新浪和網易門戶網站三雄爭霸的時代。如今,城頭變幻大王旗,BAT等公司成為了新的巨頭,丁磊則帶領網易靠著400億美元的市值仍然屹立在第一陣營。“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點,我們只想做自己的事情。”丁磊總結說。 

《商業周刊/中文版》:為什麽你認為中國的科技行業缺乏品味? 

因為我們還沒發展到有品味的那一代,整個國家都沒有美學的概念。我相信等95後、00後這一代逐漸到了社會舞臺,社會的獨立審美會體現出來。你看我們這一代,大多在2001年左右創業,整個社會當時並沒有重視審美的調性。 

《商業周刊/中文版》:很多科技企業都會特別關註創新,你為什麽會有關於品味這樣的想法? 

我覺得品味在特定的場景下會提高用戶愉悅度,對產品創新開發是有幫助的。舉個例子,網易雲音樂這個產品,我們要抓住用戶的核心需求是什麽?它不是傳統的一個播放器。使用其他播放器,用戶說我要聽《外婆的澎湖灣》,然後就給他放。我們是要知道,這個人他的品味是想聽《外婆的澎湖灣》,那我們會從品味這條線上去幫他找到類似的歌。這就延伸到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最後是用這些技術去滿足。 

再比如女人最頭大的一件事,就是衣服搭配。你在中國的馬路上走,一百個人看下來我都覺得他們的衣服搭配是有問題的。如果一家公司沒有品味,就做不出一個軟件可以幫助用戶提高衣服搭配水準。再比如說我們今天養豬,要打造一個食品品牌,如果沒有品味,我覺得做不出好的菜。 

這就是品味的生意。擁有品味其實對於企業最終走向什麽方向是影響巨大的。 

《商業周刊/中文版》:有的企業家會認為應該是用戶喜歡什麽就給他什麽,對此你怎麽看? 

首先他們這麽做我覺得沒有錯,但我們要做的不只是這些。我們代表消費者更高層次的需求。 

《商業周刊/中文版》:網易電商發展得很快,你對電商板塊的期待是什麽? 

超越阿里和京東。我們的網易電商在中國的電商里,樹立了新的電商標準。我們的選品是別的平臺上不一定有的。這個獨特性不是為了獨特而獨特,是為了消費升級而獨特。一定要非常清晰地認知到所謂“電商”,核心是商品,商品首先要跟別人不一樣,其次是定價大家都要良心,服務要升級。所以,我們采用了更高的服務標準,比如30天無憂退貨。最重要的是沒有假貨。 

雖然說不賣假貨是個本分,但在中國不賣假貨太難了。很多人現在都不相信我們家沒有假貨,這是很郁悶的一件事情。 

《商業周刊/中文版》:網易還是堅守在線上嗎?新零售的概念很多會跟線下結合,有沒有可能以後會有一個線下的嚴選專賣店? 

會有。主要會開在長三角地區,例如上海、杭州,然後再往外擴張。因為網易嚴選畢竟主靠線上巿場,線下僅是體驗,目前還不會是重點。我們希望線下體驗店做到像上海K11一樣,很有自己的特色,起到一個示範作用。 

《商業周刊/中文版》:除了重視品味和創新,你擴張業務的邏輯是什麽? 

在互聯網上有幾大需求,最高層級是通訊,這是騰訊的地盤。網易擁有郵箱入口,它更低頻,比較商業。第二層需求是搜索。剩下的需求,京東也好,阿里也好,都是有機會被超越的。 

要說今天的電商公司,我覺得京東的競爭力就是一個字“快”。“快”這個事本來應該是物流公司幹的,但京東把物流公司沒幹好的事情做到了極致。中國這幫物流公司不思進取,自己的業務被別人幹到極致。再加上倉庫、資金實力,這讓京東在電商領域很強。 

而淘寶天貓就是一個超級市場,超級shopping mall,每家品牌都在里面開個店,它可以開店收房租。 

但我也發現,電商這幫人雖然送貨快,產品很多,但他們提供的產品本身沒有做到極致。那當我們把一些基本的產品,拖鞋、毛巾、浴巾、錢包做得非常精美,性價比很高,你根本不用動腦筋去別的地方選時,消費者願不願意來我這里?事實證明他們是願意的。這個過程就是品味起關鍵作用。 

坦白講,做電商不需要很多經驗,就是需要口袋深、有品味。你看傳統的零售業就有一類是買手店,而買手店的好壞就是取決於這家店買手的水準。口袋深則可以保證有更大的進貨量。 

最近網易嚴選有一些負面聲音,包括有創業公司認為你們抄襲了他的創意。 

這是來碰瓷的。對方說它的這個棉花是新疆產的,所以我們不能說新疆是我們的原產地,這是瞎扯。如果我們有款羊毛是產自澳洲的話,自然也會說我們的羊毛是澳洲羊毛,說錯了嗎? 

《商業周刊/中文版》:網易嚴選還會宣傳自己的產品是MUJI制造商、新秀麗制造商,這一做法很有爭議。如果產品品質足夠好,你不標示新秀麗或者是無印良品,消費者可能也會買,為什麽要去強調這點? 

我們沒有用他們的品牌,只說是“品牌制造商”。我這兩天也在想這個問題。有人說我們在占這些品牌便宜,其實在某些方面,我們甚至比他們做得還要好。 

《商業周刊/中文版》:你現在規劃的新業務是什麽? 

有,一定會有,但現在不能告訴你。中國肯定會出現顛覆性的產品。 

今天很多公司逢人必談AI(人工智能)、大數據。我想問,哪個AI產品,哪一個大數據產品,讓你感覺到改變人生?有嗎?我從來沒看過。我們投入了,但在能拿出好的產品前,我們不會隨便發聲。 

《商業周刊/中文版》:你不關心別人拿你們跟其他公司對比? 

我覺得拿我們跟別人對比的人是沒有看到這家公司的價值。很多人只會看一些膚淺的東西,一年利潤多少、市值多少。中國人更是動不動就喜歡談市值。我們致力於長期的發展,不會因為別人短期內的看法而動搖。 

《商業周刊/中文版》:但很多人仍然會去對比,您怎麽看? 

很多事情的發生是天時地利人和。有人講網易保守,是說做團購的時候,玩視頻的時候,網易沒有跟著做。社交,我們是不知道怎麽做。視頻是肯定不能做,因為我們想不明白。團購,我們想不出自己的優勢在哪。 

當年我們比較困難的時候還是運氣很好,賬上還有9000萬美元現金。對於一個公司來說,要生存,只要不燒錢,並不是很難。後來我很幸運,遇到了遊戲市場崛起。現在到下半場的話還是會有有意思的事情。比如,有很多智能手機公司出現,因為他們發現蘋果太貴,老百姓買不起,那我可以做個手機。 

我們則是因為發現音樂軟件怎麽做得像卡拉OK點歌臺一樣,聽什麽點什麽,這樣不對,所以做了網易雲音樂。我們確實還是腦子想得相對明白。這兩年做了嚴選和考拉,做了消費升級的生意。 

《商業周刊/中文版》:創業20年,現在跟以前的心境最大的差別是什麽? 

很多時候,創業首先要憑自己的興趣。你可能喜歡買衣服,那就做一個買手店。但慢慢你會發現,做到一定的程度,也不能光憑老板的興趣,需要組織一個團隊,兄弟們在一起做一個誌同道合的大家又能賺錢的工作,這叫事?業。 

在我看來企業家不應一天到晚站在一個道德制高點上,去談論一些概念和話題,而是要通過產品去改變很多事情。比如谷歌,是通過搜索,是人工智能算法,是Alpha Go。蘋果,重新改變了通訊設備,不是像Nokia當年只能打個電話。世界500強企業很少像中國的一些企業家滿口價值觀,但做出來產品是沒有水準的。世界上仍然有很多企業默默無聞地通過產品創新在改變世界。網易也一樣。未來的20年,我們更加希望做更多創新和了解用戶的想法,為他們提供更好的服務。 

挑戰一下還是很好玩。所以我們未來一定會做出一個好玩的東西。 

《商業周刊/中文版》:對你影響最大的人是誰? 

我的父母,他們支持了我的創業。還有段永平先生(OPPO、vivo手機聯合創始人)。 

《商業周刊/中文版》:段永平如何影響了你? 

他對整個企業的管理理解我認為是最深刻的。  

和他初次見面時,我記得自己問他的第一個問題是:決定一個企業的成功有哪些要素?他說,你這個問題很好,其實麥肯錫很早以前就總結過,決定一個企業成功有七個要素,叫“企業7S理論”,接著他就把七個“S”分拆開來,一個個跟我講。 

當時我最重要的疑惑是怎麽做企業管理,你怎麽管一家公司,你怎麽超越你的競爭對手和滿足你的消費者?肯定是這些問題。聊著聊著,就聊到了問題。他說你現在有什麽問題,你為啥找我?我正糾結於是否出售網易,於是把自己遇到的難題一一告訴段永平。段永平則回答說:你有錢、有方法,為什麽不回去好好努力?對我而言,這席話是當頭棒喝。我想,對,為什麽我不好好地把網易經營好?於是打消了出售的念頭,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網易 丁磊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0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