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黑問專欄】小米是抄襲者還是領航員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05/147484.html

i黑馬註:在無法觸及手機本質的狀態下,小米的商業模式依然還有很多看點,至於到底是山寨抄襲還是科技同步,不過是文字遊戲而已。

\來源:黑問專欄
作者:張書樂

===============================================================
10月,對於“米黑”(發布對小米不利言論的人群統稱)來說,是一個節日。來自各界的抄襲指責讓小米的開創者角色蒙上了新的陰影。
 
就在蘋果公布iPad Air 2和iPad mini 3等新產品前夕,其設計主管喬納森·艾維11日出席“名利場峰會”時,在提問環節中有觀眾問到關於“中國蘋果”小米的話題,他很直接地表示:“恕我直言,我不認為這是奉承。當你開創一種東西時,你並不知道它能否成功,你會在上面花費七八年的時間。但之後,它卻被人抄襲了。這太直接了,這是盜竊,是偷懶。我認為這樣不妥。”他同時還表示,這並非針對小米一家廠商,而是針對抄襲設計創意這種現象。
 
來自蘋果的指責,讓小米再一次陷入了“抄襲門”的口水戰之中。

“抄襲”旋渦中的小米
 
值得一提的是,10月同樣也是“米粉”們(小米粉絲的統稱)的節日。
 
10月16日,小米公司董事長兼CEO雷軍在微博上宣布,目前小米絕大部分產品已保證供應,小米網隨時有貨。
 
這被業界視為小米告別“饑餓營銷”模式的一個信號。而在10月前後,小米已經多次在周二的小米銷售日,對眾多明星產品采用免預約購買的方式向粉絲發售,其中包括小米4。而在早前,要購買這些明星產品,大多需要擁有所謂“F碼”或排隊搶購。這種限量購機的搶購模式,被業界看作是小米獨有的饑餓營銷。而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一直被解釋為米粉的購買熱情和小米的產能不足之間的矛盾。
 
雷軍在之前的微博中即透露,截止到9月底,小米手機4的產能將達到100萬臺/月,預計10月份將實現單月出貨150萬臺,並稱“這已是國內旗艦機型爬坡速度最高水平”。有業內人士分析稱,產能的穩定供應已經成為小米取得國內手機市場領軍者的關鍵能力。
 
小米在產銷上的屢登高峰,或許在一定程度上使其逐步成為被熱議的中心,就如蘋果、三星一直承受的那樣。在8月,小米亦曾陷入過一場口水仗。8月4日,在諾基亞宣布裁員後,小米一員工發微博嘲諷。萬達集團董事王思聰在轉發了該微博的同時直接展開攻擊,稱小米“除了抄和炒還會什麽”?
 
但這種沒有提出多少證據的口水仗,很快就消歇了。而10月的抄襲爭論則不同,在喬納森·艾維吐槽後不久,新浪微博認證為聯想手機產品規劃高級總監的楊峻在13日發表微博,對小米抄襲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這條微博上,楊峻用“抄襲技術哪家強”為主題寫道:”最初看到米4,還以為是某人帶錯了產品來發布,讓我不由自主地想到那句‘一塊鋼板的藝術之旅’。外觀相似先不說,連系統都類似實在無法認同。總抄人家上一代的產品有啥意思,要抄就抄iPhone6呀,而且還同時發布!有底氣嗎?!僅以個人,向蘋果致敬,不喜抄襲者。”同時用組圖的方式,對iPhone5S和米4進行了外形對比。
 
這一舉動,則讓人們認為一貫低調的聯想,也有意加入口水戰之中。甚至有人據此認為,是聯想發布新款產品的前奏。
 
小米不怕被抄襲?
 
盡管喬納森·艾維在活動現場的語境中,其批評的重點是業界普遍存在的“抄襲”現象。但一貫善於炒作的小米卻沒放棄一次營銷的良機。
 
小米公司總裁林斌回應道:“小米是很開放的公司,不會強迫要求大家只用小米。我們也用很多小米之外的產品。任何個人機構只有認真用過小米產品,才有資格說是不是抄襲別人的。我很願意贈送一部小米手機給他,讓他真正用一下再發表意見。”
 
有趣的是,林斌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采訪時被問及“很多中國企業都在抄襲小米的商業模式,你們對此有什麽回應”時,他表示:“我們的商業模式涵蓋了硬件、軟件、網絡服務以及網上營銷四個要素,因此不是那麽容易就能被抄襲的。”
 
小米不易被抄襲的商業模式如何?在10月14日《哈佛商業評論》網站上一篇名為《小米而非蘋果將改變智能手機行業》的文章中的論點或許能夠給予啟示:小米的商業模式極具顛覆性。與蘋果不同,小米的目標並非高端用戶。小米手機售價比蘋果低了至少60%,因此他們的客戶以青少年居多。小米手機的定價只比所有零部件加起來稍微貴一點,並沒有像其他手機廠家那樣定高價並提供最尖端的設備。在兩年間,原部件成本跌幅超過了90%,小米因而在維持低價的同時將差價收入囊中。本質上來講,小米的利潤公式和蘋果完全相反。為了保持高利潤率,蘋果需要不停推出新機型,通過新機型來賺取最高的利潤。
 
有業內人士指出,蘋果的指責和小米的反駁顯然不在一個次元內。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就撰文指出:蘋果公司談的是知識產權保護,而小米回應強調的是“用戶體驗”。
 
但小米手機在高性價比上的商業模式,似乎也沒有林斌所預見的那樣牢不可破。魅族早前推出了1799元的魅族MX4,同樣也以高性價比,效法小米,進擊反向蘋果模式,並且和阿里巴巴聯合進行深度合作。而被稱為“中華酷聯米”軍團的國產手機大軍,在之後進入更猛烈價格戰的可能性也變得越來越現實。
 
小米的商業模式還能是不敗金身嗎?
 
突破產能未必能突圍創新
 
小米正在謀求改變,至少在產能上和出口上。
 
林斌就指出:“以前我們的手機經常缺貨,但現在我們可以讓大多數產品持續供貨,消費者的需求量依然很高,我們希望明年手機的銷量能提升50%-100%。”
 
在產能上謀求改變,是為了避免性價比不再註意誘惑用戶留下的情況下,用充足的貨源保證米粉們不至於投入到其他手機公司懷抱之中。業內人士指出,除了這種正面交鋒的應對策略外,小米還會力圖通過拓展海外市場來尋求迂回突破。
 
這一點在林斌的言論中亦可看見端倪。他透露小米計劃年底在10個國家打開手機市場,且認為:小米的商業模式更容易在符合以下條件的國家取得成功:人口巨大、電子商務剛剛興起和運營商勢力不夠強大。目前小米已經進入印尼和印度市場,下面有可能會進入巴西和俄羅斯。
 
然而,創新依然是小米的隱痛。小米發布會確實徹頭徹尾蘋果範兒,產品展示PPT,經典的“One More Thing”,甚至小米CEO雷軍的穿著也在模仿黑色上衣加藍色牛仔褲的喬布斯;走進小米的線下體驗店,如果不看產品標識,你甚至不知道你走進的是蘋果零售店還是小米的線下體驗店;小米的各種產品,手機、平板、路由器和電視,看著和蘋果的真像⋯⋯諸如此類米黑式的言論在網絡上已經成為嘲弄小米的笑話與談資,而小米似乎在創新上並沒有給用戶帶來特別多的想象。
 
但這也不僅僅是小米一家的問題,包括小米在安卓智能手機領域最大的對手三星,也苦惱不已。從實質上來說,三星在移動業務上,其核心技術和蘋果不同,由於它“寄居”在安卓大旗下,其最大的優勢不在於軟硬件,而在於創新設計,可以說其在智能手機時代,打出一片天地恰恰靠Galaxy這樣在大屏上的率先垂範。這種先發優勢和制定行業標準的創新不可避免地隨著時間推移和集體“山寨”而慢慢消失。而從未在設計上引領過時尚的小米,顯然更容易被詬病。
 
但小米顯然還會走得更遠,就如三星靠大屏快速逆轉了和蘋果的牌局一樣,在無法觸及手機本質的狀態下,小米的商業模式依然還有很多看點,至於到底是山寨抄襲還是科技同步,不過是文字遊戲而已。僅僅是一些外在的設計思路,目前尚不是手機廠商動用知識產權進行爭鬥的重點,甚至於前些年,蘋果一邊指責三星抄襲,甚至打著官司,可同時還在親密合作那樣。
 
僅僅因為,更個性化、時尚的手機,或更便宜的高性能手機,都有大量的消費者群體,賺錢比約架更迫切。【作者:張書樂 微信號:zsl13973399819】

=============================================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官方立場。

歡迎點擊鏈接,向我們投稿!
http://ask.iheima.com/?/publish/articl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904

夢想家佩奇:谷歌的領航員 帝國締造者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4/147718.html

i黑馬:科技大佬多少有點情懷,比如特斯拉馬斯克、亞馬遜貝佐斯都愛火箭,但這些與他們的主營業務無關。谷歌創始人拉里•佩奇也多少有點,它的主營業務是搜索,而今擴展到各個領域無人飛機、智能家居... ...他也是個夢想家。


 
目前,蘋果把谷歌視作其第一大競爭對手,亞馬遜、Facebook、微軟、雅虎以及許多名頭不太響的科技公司也都把谷歌視為各自的第一大競爭對手。《The Search》一書作者、企業家John Battelle說,“谷歌在科技產業可謂‘前無古人’,這包括多個方面:財務業績、市場覆蓋範圍和遠大抱負。”
 
谷歌在商業上的成功是無可爭辯的。過去3年,谷歌每年增長速度超過20%。谷歌的現金儲備——佩奇出任CEO時為37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273億元),也一直在增長,目前現金儲備以及等價物達到約6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808億元),這使得佩奇能更積極地對核心業務以及新項目進行投資。佩奇說,“我以前曾與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有過爭論,他總是說,‘你們涉足的領域太多了’。在專註於1或2個領域方面,喬布斯非常優秀。”他表示,盡管喬布斯的理念對蘋果很奏效,但他給谷歌制定了不同的戰略,“我們希望通過涉足更多領域,對世界產生更大影響”。
 
不到4年時間里,佩奇在他制定的戰略上取得了重大進展。在佩奇擔任CEO前,谷歌就已經在開發無人駕駛汽車。現在,他與布林一道在推動多個重大項目。過去一年,谷歌在人工智能、機器人和無人飛機方面投入巨資。谷歌還大幅擴大了風險投資業務規模。谷歌斥資3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97億元)收購Nest,進軍智能家居市場。谷歌對生物技術公司Calico投資數億美元,研究延長人類壽命的技術。此外,谷歌還開始對能檢測血糖水平的隱形眼鏡進行商業化,並繼續大力推動虛擬現實產品谷歌眼鏡的發展。
 
谷歌最初的宗旨——“組織全世界的信息,使之能被所有人訪問並使用”,當初聽起來也有些“不知道天高地厚”。佩奇說,現在來看,這一願景“過於狹隘”了。他希望谷歌能繼續以大多數人認為不可思議的方式改變世界。正是這種意識以及谷歌強勁的財務業績,使得佩奇今年當選為《財富》的年度商人。
 
人們可以把谷歌這些意義深遠的項目視作“白日夢”。谷歌2010年首次披露在開發無人駕駛汽車時,沒有人當回事。4年後,無人駕駛汽車似乎距離現實越來越近了,汽車產業在無人駕駛汽車項目上投入數十億美元,希望迎頭趕上。這是佩奇按照其設想改變世界的一個範例。風險投資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高管Ben Horowitz在談到佩奇時說,“他涉獵的範圍之廣令人感到吃驚。他是繼通用電氣的托馬斯•愛迪生(Thomas Edison)或惠普的大衛•帕卡德(David Packard)之後最優秀的企業領導人。”
 
佩奇的雄才大略並非得到了所有人認可。谷歌“不作惡”(Don’t be evil)的信條被批為不過是一句公關口號而已。事實上,越來越多的批評者——其中包括競爭對手、監管機構和消費者,都認為,在涉足新業務領域時,谷歌粗野地利用了其強大的市場優勢。對谷歌的這種批評在歐洲尤其大。谷歌在歐洲遭到反壟斷調查,可能面臨數十億美元罰款。
 
對谷歌的另外一種批評是業務單一,利用從搜索業務獲得的利潤投資“白日夢”項目。盡管谷歌的絕大多數營收仍然來自廣告,但自上任以來,佩奇一直在致力於實現業務多元化。據投資銀行Jefferies估計,YouTube今年將為谷歌貢獻近6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69億元)營收。另外,Google Play商店和企業業務也將為谷歌帶來數十億美元營收。盡管Android是免費的,卻幫助谷歌擴大了移動業務在營收中的占比。佩奇目前的許多投資都被認為是明智的,有助於確保公司未來的增長,防止搜索廣告業務減速。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本市場分析師Mark Mahaney說,“對於長期的技術發展趨勢,佩奇押對寶了。如果不涉足智能家居、無人駕駛汽車和可穿戴設備領域,谷歌的價值要低許多。”
 
但佩奇對這些批評並不太在意。他說,推動他做出這些決策的原因很簡單:對世界產生積極的影響。他還決心避免重蹈之前一些科技巨頭的覆轍:它們只從事自己最擅長的業務,並最終被淘汰。世界上的頂級科學家和工程師,對在一家墨守成規的公司工作沒有興趣,佩奇希望谷歌能吸引世界上最優秀的人才,把公司打造成“百年老店”。他說,“這是推動我不斷努力的動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242

金蝶領航企業移動互聯網市場(十八) 股壇老兵鍾記 長勝之道

來源: http://www.bennychungwai.blogspot.hk/2015/03/blog-post.html

網誌分類:股票經 |
網誌日期:2015-3-20

金蝶今個星期公佈了2014年全期業績,跟分析員的預期差不多,凈利潤2.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6%。雖然收入(15.5億元人民幣)同比下跌了3.5%,但是經營利潤率卻顯著上升4.5個百份點,達到19.4%,反映了公司在提升分銷業務比例(從2013年的29%增加到2014年的38%)和嚴格控制成本的成果。

經營現金流高達5.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表現良好。截至2014年12月底,公司的凈負債3.2億元人民幣,凈負債比率只有16%,屬於健康的水平。管理層現正考慮放售部份北京軟件園樓面,如果成功套現,可以減低公司的負債水平和進一步提高股東資金回報率(2014年ROE只有10%)。

周三,我參加了金蝶的分析員會議,最重要的投資訊息如下:

- 徐總的演講具有說服力,顯示出對金蝶的前景非常有信心;

- 未來ERP的業務將會平穩增長,雲業務卻會快速增長,管理層預計雲業務的收入在2017年將會占公司總營業額的30%(去年只有7%);

- 公司在中國企業移動互聯網雲業務處於龍頭位置。主要部局四個方面:移動辦公雲(雲之家)、金融雲(友商網)、ERP雲(K/3 Cloud)和行業雲。金蝶未來將會構建龐大的大數據(Big Data)雲平臺,並會提供很多的增值服務,商機無限!

投資建議:我認為金蝶未來幾年的發展策略很明確,競爭優勢明顯,建議投資者繼續長線持有她的股票!長遠來說,我覺得她很有機會變成中國的Salesforce!

估值方面:分析員預測公司今年的盈利2.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0%,明年盈利3.2億元人民幣,增長23%。現價2.95港元計算,今年預測市盈率約24倍,明年降到19倍,跟公司過去9年的平均(20倍)差不多,我認為估值合理。在互聯網+的美好故事下,投資者可能會願意付出高一點的估值買入相關的龍頭股票,金蝶應該是其中一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494

老店轉型 犀利舵手領航 朝製劑及新藥布局 展旺董事長顧曼芹: 透過升級創造10倍以上價值

2015-08-24  TWM

創立已十一年的原料藥廠展旺,如今引進國際生技專家顧曼芹擔任董事長,透過進軍歐美市場,以及朝向製劑及新藥的布局,讓這家老店重新開張,並創造十倍以上的業績銷售高峰。

撰文•林宏文

即將於九月八日掛牌上櫃的展旺,是過去十年台灣第一波創立的生技原料藥廠,但如今因為海歸生技專家顧曼芹的加入,讓展旺進行轉型改造,從原料藥升級至製劑與新藥的國際布局,讓展旺有機會再創高峰。

去年六月接任展旺董事長兼執行長的顧曼芹,在國際生技業界已有三十年歷練。一九八五年她加入以製藥和特用化學品為主的ACC公司,任職期間成功開發八種藥 品上市,九四年ACC以九十五億美元賣給惠氏藥廠(Wyeth),顧曼芹轉戰惠氏並擔任藥物研究開發部門主管,期間共主持超過一七○個新藥開發計畫,並成 功申請到八十五項新藥臨床試驗(IND)。

一○年,全球最大藥廠輝瑞(Pfizer)以六八○億美元收購惠氏,在台灣安成董事長陳志明熱情邀約下,顧曼芹決定回台灣貢獻,並擔任安成總經理暨首席研發長,十八個月內就協助安成申請六個ANDA(簡易新藥上市程序),奠定安成日後發展基礎。

改造展旺最佳人選

兩大股東積極說服

一二年,顧曼芹又被潤惠生技延攬擔任總經理,潤惠是由潤泰集團創辦人尹衍樑和IVAX創辦人許照惠合資成立,也讓顧曼芹成為少數能與華人學名藥四大天王中的兩位,一起共事並擁有深厚的合作經驗。

成立於二○○四年的展旺,主要聚焦的產品為Penem(培南)類抗生素,培南有「抗生素最後一道防線」之稱,具有廣泛的殺菌活性,相對抗藥性也低,目前全 球每年市場銷售總額約二十至二十二億美元。不過,展旺因為陷入原料藥的殺價競爭,近幾年營收雖有成長,但過去四年都呈現虧損狀態。

至於為何選擇展旺作為新事業的出發點?顧曼芹說,過去她在惠氏做過八種抗生素,其中還包括目前全球用量最大的產品,她的經驗可以給展旺帶來價值。此外,展 旺過去十年來,已投資五十四億元興建五座標準廠房,為展旺奠定發展基礎,未來只要將產品打入歐美法規市場,轉型機會相當大。

顧曼芹會加入展旺,背後也有大股東三顧茅廬的故事。包括早期大股東代表人鍾正賢,以及三年前加入投資的漢友創投,原本先邀請顧曼芹擔任展旺獨立董事,經過一段時間的參與及互動,大家一致認同她是改造展旺的最佳人選,在多次遊說後終於讓她點頭同意。

漢友創投副總經理李香雲說,過去展旺經營團隊的背景是化學,專精的是原料藥,但未來在製劑與新藥的開發更吃重,顧曼芹超過三十年的研發及管理經驗,最專精的領域就在新藥研發,且對國際法規、市場動態與美國FDA核准新藥審查程序都熟悉,可以為展旺帶來最大的轉型效益。

提升產品附加價值

可望創造倍數成長

接掌展旺一年多,顧曼芹也積極打開歐美市場大門,如今已在美國市場有七到八個註冊案同時進行,其中一個是在今年三月正式公告,已成為全球第一大針劑廠美國 赫士睿(Hospira)公司的替代供應商,預計年底可供貨。Hospira原來的供應商在印度,但由於近年來印度原料藥廠品質曾出問題,展旺也因此趁勢 切入。

顧曼芹說,展旺只要想辦法將附加價值提高,就可以創造倍數的成長,而這也是目前台灣生技業應該努力的方向。例如,若把產品打入美國市場,售價就可增至一. 五倍;若是做成針劑產品,銷售額更可達二倍;至於若朝向更高階的厄他培南(Ertapenem)發展,由於厄他培南每天僅須投藥一次,相對其他產品每日須 投藥三至四次便利許多,展旺已送件申請藥證,並期待能在二○一七年上市,若能順利上市,可賣到七至十四倍的價錢。

這三大產品目標,目前預計在今年、明年及後年分批次達成,讓展旺可以順利轉虧為盈。至於在公司更長期的發展上,將朝向非培南類產品發展,例如胜肽藥物、柳菩林及長效針劑等,讓展旺未來可以有更大的成長動能。

回台灣五年多,顧曼芹覺得台灣生技業目前最大的通病,就是對國際市場及法規不了解,在對外進行各種合作或授權談判,都無法爭取到對自己最有利的條件,甚至簽下「喪權辱國」的合約。這也牽涉到歷練是否足夠,因此有不少同業在談判前,都會來向她請益。

顧曼芹回台灣的另一個想法,就是希望貢獻所長,讓台灣生技業追上世界級企業水準,因此只要有相關單位邀請她演講,她便義不容辭去分享,「我恨不得把自己懂的教給大家,希望年輕一輩盡快將自己的視野與層次拉高!」

展旺

成立時間:2004年

董事長兼執行長:顧曼芹

股本:18.65億元

營運項目:原料藥、針劑、新藥股東:鍾正賢、漢友創投、啟航創投、

華榮電線電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86

華為憂心無人領航 研發人員空降戰場

“無人領航”的華為,決定把研發人員空降到第一線,尋找華為的未來道路。

華為在10月28日於深圳召集海外出征誓師大會,該公司總裁任正非在講話中提到,此次派遣研發人員為具有15~20年研發經驗的2000名高級專家及高級幹部,而這樣的選拔每年都將舉行。

在傳統通信設備領域已經是排頭兵,手機終端業務同樣可圈可點的華為人,開始擔心有一天會失去戰鬥力。任正非此前曾坦言“我們往海外派人都派不出去。大家都想在北京買房、陪小孩,都想在好地方待”。

這次誓師大會,是任正非對上述擔心的回應。華為已經經歷了大規模向海外派駐市場人員的階段,現在國際化走向縱深的華為開始把研發專家批量派往“戰場”,讓他們聽到前線炮火聲。

空降研發人員

“現在研發方向能看到的就是5G,但是5G的應用非常少,對於未來的路其實我們公司也不是很明確,抓不住點。”一名華為手機終端研發部門員工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這位員工的疑問,同樣是任正非面臨的困境。當一家公司走到行業最前列,一線員工與高層都不免四顧茫然。“華為正在本行業逐步攻入無人區,處在無人領航,無既定規則,無人跟隨的困境。”任正非此前在全國科創大會上發言時表示。

在傳統的通信設備領域,華為已經從愛立信等公司的跟隨者變成了排頭兵。即便在手機終端業務領域的表現,也可圈可點。數據顯示,華為三大業務在穩步增長,手機終端銷售也有不錯的業績表現。2016年上半年,華為銷售收入為774億元人民幣、智能手機發貨量6056萬部,同比增長分別為41%與25%。消費終端業務占比在2015年底達到33%,已經成為華為第二大營收業務。

華為的成功很大程度來自於其國際化戰略的成功。得益於管道戰略華為在2015年中國區市場銷售收入為1677億元,而海外(包括歐洲、非洲等地)銷售收入2175億元,海外收入占比達到55%,超過國內銷售收入。

任正非已經意識到,華為跟著人跑的“機會主義”高速度,會逐步慢下來。

以手機終端業務為例,IDC數據顯示,盡管華為智能手機在國際市場上仍然占有較大比例份額,但以OPPO、vivo為主的國內本土手機品牌顯示出較強的追趕能力,尤其在國內市場。2016年第三季度,三家手機品牌的出貨都在增長,OPPO和vivo增幅超過100%,而華為保持5.1%的平穩增長。

手機產業進入性能過剩、產品同質化時代,研發人員在家里思考所謂的技術創新很難帶來太大改變,產品同質化下,基於市場的應用創新才是核心。

今年OPPO推出的R9提高前置攝像頭像素以滿足消費者自拍應用需求。電信行業分析師孫燕飈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未來3年手機上能被消費者感知的創新源在於攝像以及機身結構,而非跨越式的核心技術創新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可能難以感知到。

在物聯網以及雲技術上,華為已經完成了基礎布局,然而,對於業務而言,面臨的困難是如何將技術落實到消費端,形成可供市場接受的終端產品。

任正非擔心這時候的華為失去戰鬥力。此前接受新華社采訪的時候,他坦然說到華為的弱點:華為公司3年前應該快垮了。為什麽?因為大家有錢了,怕苦了。我們往海外派人都派不出去。大家都想在北京買房、陪小孩,都想在好地方待。

這次誓師大會,可以看作是任正非此前擔憂的回應。“小的智能終端是什麽現在摸不清楚,根據個性化的需求來開發,研發人員閉門造車肯定是不行的。”孫燕飈告訴記者。

“雲化是我們不熟悉的領域,圖像雖然我們領先,但海外除德國大規模實踐的經驗外,在其他國家還沒有規模化的成功,還沒有建立一支成熟的隊伍。”在誓師大會上,任正非說道。

全球化縱深

“20多年前我們走出國門,是為了身份的證明,我們曾借用二戰蘇聯紅軍瓦西里·克洛奇科夫的一句口號,‘背後就是莫斯科,我們已無退路’。莫斯科不是我們的,我們根本就沒有任何退路。”在誓師大會上,任正非說道。

上述華為員工告訴記者,在此次誓師大會之前,華為每年都會派遣一部分研發人員到海外研究所,一般都是在華為工作3年以上的員工,但這樣大規模地派遣研發人員到一線市場還是第一次。“這次派遣主要有兩方面作用:一是讓下面研發人員有上升通道,如果中層領導一直做,下面骨幹就會有想法;二是研發人員接近一線需求,華為要怎麽帶領整個行業往前走,(有必要)讓研發人員了解需求,將研發跟市場結合。”

16年前,華為曾舉行一次誓師大會,當時派遣大批一線銷售到海外,他們的使命是在國內市場競爭飽和的情況下,開拓全球市場。16年後,華為所派遣的是企業的“軍師”和“大腦”,這次華為需要的是更了解市場需求的創新。

“當前華為的一線只具備賣產品並完成交付的能力,缺少解決客戶問題、幫助客戶商業成功的能力,而研發將士與一線將士們融合,能打造一線所缺和所需的人才和能力,進而獲得公司的有效增長和商業成功。”對於派遣這些研發人員所達到的目標,輪值CEO徐直軍解釋得非常直接。

目前,華為在全球建有16所研究中心,分布在俄羅斯、日本、法國等發達國家。

從十年前開始,就不斷有西方公司的CEO寫信給華為的高層,要求支付“天文數字”般的專利費用。在2010年,華為向西方公司支付的專利許可費用達到2.22億美元,2013年為3億美元,僅支付給芯片巨頭美國高通公司的知識產權費用已經累計接近10億美元。

一位華為的EMT成員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回憶過去和國外競爭公司“打仗”的情形:“2003年的春節,大年三十我們還在和C公司談判,那段時間是華為最為艱難的時刻。”

2015年,華為以3898件已公布PCT申請專利數量成為PCT申請專利最多的企業。而海外市場也成為華為營收的重要來源。2015年,華為在美洲、歐洲、中東等地總收入已大幅超過國內收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163

【CFV·2017年度金融風雲人物】耶倫:貨幣正常化進程的“領航人”

如果說前任的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的功勛是“17次加息馴服通脹虎”,伯南克的功勛是啟動三輪QE(量化寬松)以幫美國擺脫金融危機,那麽當我們談論“加息”以及正常化進程之時,其實就已經進入了“耶倫時代”。

眼下,美聯儲主席一職似乎並不好當。美國貨幣政策的正常化進程正在持續,耶倫可謂是這一進城的“領航人”。即使一次加息並不算什麽,但全球市場的緊張情緒升溫、財政政策和結構性改革的不作為都進一步綁架了央行;另一方面,生產率止步不前、人口老齡化趨勢、投資疲軟、海外經濟不振,這也都導致美聯儲加息空間受到抑制。因此,如何引導這一輪的正常化進程,無論在市場溝通還是在維穩金融市場方面,都將是擺在耶倫面前的一道難題。

嚴謹的經濟學者

耶倫是猶太裔,為美國布朗大學經濟學學士、耶魯大學經濟學博士,早加入美聯儲之前,耶倫是加洲大學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學院的教授。在接任美聯儲主席前,她擔任過美聯儲理事、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行長、美聯儲副主席。

2014年1月31日,前任主席伯南克卸任,副主席耶倫於2月1日正式出任美聯儲百年歷史上首位女性主席。耶倫一直是美聯儲寬松貨幣政策的強力支持者以及公開倡導者,被認為是鴿派代表。

長期以來,各界都對華爾街和美聯儲之間的關系 “旋轉門”頗有微詞。例如,紐約聯儲主席杜德利曾為高盛工作十余年,擔任高盛合夥人及常務董事。不過,與很多美聯儲成員不同,耶倫從未在華爾街工作過。她從一個中產階層社區長大,她的伯克利分校的前同事都相信耶倫對“賺大錢”並不感興趣,她給人的印象則更多是一名沈著冷靜、嚴謹認真的經濟學者。

耶倫在加洲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同事兼好友安德魯·羅斯回憶稱,有一次地震發生時,兩人正在大學一棟老舊建築的六樓。當地板晃動的一霎那,安德魯認為耶倫可能是他有生之年見到的最後一個人了。為安全,安德魯迅速地跑到了門框處,但他發現耶倫仍待在桌子旁。

安德魯之後回憶,“她(耶倫)表現得相當冷靜,也沒有大哭或大喊。”安德魯也坦言,下一輪危機來襲之時,如果這出現在耶倫的任期,屆時她還表現得那麽冷靜,我想我們將可以高枕無憂。”

此外,耶倫的“學者風範”也從未改變。離開伯克利後,她擔任過美聯儲理事、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經濟政策委員會主席、舊金山聯邦儲備銀行行長、美聯儲副主席。

美聯儲面臨加息難題

對於嚴謹而又鴿派的耶倫而言,如今史無前例的全球經濟環境以及加息難題都將是其面臨的重大挑戰。危機以來,經典模型和宏觀經濟學教科書的理論似乎都在被顛覆。耶倫也坦言,危機前,經濟學家認為,總需求的變化不會對總供給產生重大影響。

“他們都同意羅伯特·索洛的觀點,即經濟產出在長期主要是由供給驅動的。然而,後危機時代的經驗顯示,總需求的變化可能會對總供給造成重大、持續的影響,那就是潛在產出。”

在這種“範式轉變”下,加息與否就更難以衡量。2015年12月17日,在全球市場的苦苦等待下,美聯儲終於開啟了危機以來的第一次加息。然而,事隔近一年,第二次加息被2016年的一系列突發事件一再推遲,例如2月的全球恐慌性拋售、6月的英國脫歐等等,這也令全球市場焦躁不已。11月的美國大選將使美聯儲再度推遲行動,去年12月,第二次加息的靴子終於落地。

耶倫也表示,經濟不尋常地出現供應過剩、需求疲軟的狀態,因此可以考慮暫時維持“高壓經濟”,以維持穩健增長的需求以及收緊勞動力市場;複蘇期間政策可能要維持寬松。但耶倫也不忘提及,維持寬松立場太久會造成代價。

這似乎也暗示了美聯儲正陷入兩難。之所以美聯儲希望維持貨幣寬松,背後不乏深層因素——生產率下滑、人口老齡戶、外部沖擊等都壓低了長期均衡利率。

具體而言,在過去十年,勞動生產率只上升了1.25%,而在過去五年平均只上升了0.5%。相較之下,在1876~2005年的這30年間,生產率年均增速略超過2%。

“盡管各界仍沒有弄明白生產率增速下滑的真正原因,但例如Robert Gordon和John Fernald等著名學者已經指出,這主要是因為近年來創新速度放緩,而且這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耶倫表示。

此外,美聯儲認為人口趨勢也將在未來影響美國經濟增速和利率。尤其是,退休年齡人口不斷上升,根據相關預測,人口老齡化趨勢將使得未來幾年的勞動力增速下滑25個基點。

“如果利用FRB/US模型的數值模擬方法來推測長期GDP增速放緩對於聯邦基金利率的影響,便可以發現,這將會長期均衡利率水平拉低120個基點。”可見,耶倫在進一步為低利率正名。

同時,人口老齡化的另一個直接影響就是,老齡人群的儲蓄率高於平均。近期美聯儲的一項研究顯示,人口老齡化可能會將長期均衡利率均衡拉低,較1980年代的水平低75個基點。

最後,外部性因素也不可忽視。由於全球長期增長預期下行,各國紛紛開啟降息模式。FRB/US模型表明,海外利率下行使得美元升值壓力上升,因此降低了凈出口。模型顯示,如果要抵消上述效應,長期均衡聯邦基金利率需要下行30個基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197

領航醫藥及生物科技 (0399,前遠東生物製藥、聯合基因集團) 專區

1 : GS(14)@2014-11-06 23:06:26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6206&page=
前專區
2 : greatsoup38(830)@2014-11-16 11:24:04

盈警
3 : GS(14)@2014-12-01 12:55:47

虧損增55%,至3,400萬,空殼,負債重
4 : GS(14)@2015-04-17 02:15:21

cheating
5 : GS(14)@2015-07-01 22:13:16

虧損增1.5倍,至8,000萬,輕債
6 : GS(14)@2015-07-21 00:51:52

改名領航醫藥及生物科技
7 : Clark0713(1453)@2015-10-05 23:48:14

(1) 更改公司名稱 (2) 更改股份簡稱 (3) 更改公司網站及 (4) 更改公司標誌

"更改公司名稱
董事會欣然宣佈,本公司之英文名稱由「United Gene High-Tech Group Limited」更改
為「Innovative Pharmaceutical Biotech Limited」及本公司之中文名稱由「聯合基因科技
集團有限公司」更改為「領航醫藥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其雙重外國名稱。"
8 : GS(14)@2015-10-05 23:55:11

好好笑個名
9 : 味素良田(34567)@2015-10-06 12:38:06

Etf?
10 : GS(14)@2015-10-06 23:58:46

老千股
11 : greatsoup38(830)@2015-11-10 01:18:47

保加利亞
12 : greatsoup38(830)@2015-11-18 01:50:06

laugh
13 : greatsoup38(830)@2015-12-03 01:46:56

明游天下國際旅遊投資認購6,000萬股@1

14 : greatsoup38(830)@2015-12-06 02:05:34

虧損增33%,至4,800萬,負資產重債
15 : GS(14)@2016-03-10 01:28:02

入股308前持有芒果網
16 : GS(14)@2016-03-10 01:33:04

入股308前持有芒果網
17 : GS(14)@2016-03-10 01:33:48

前資產
18 : GS(14)@2016-03-10 01:33:57

作價6億全部
19 : GS(14)@2016-03-10 01:55:11

入股308前持有芒果網
20 : GS(14)@2016-03-10 01:57:08

del
21 : GS(14)@2016-03-22 22:47:55

Big 4 換 Non big-4
22 : greatsoup38(830)@2016-03-29 13:20:52

基金認購2億CB
23 : greatsoup38(830)@2016-04-07 23:11:00

高價買芒果網個殼,不包括物業
24 : greatsoup38(830)@2016-04-14 09:57:54

不認CB了
25 : GS(14)@2016-06-07 05:55:18

399 投資芒果網失敗
26 : greatsoup38(830)@2016-06-30 07:06:12

虧損增25%,至1億,負資產重債
27 : greatsoup38(830)@2016-07-07 02:25:06

贖回債
28 : GS(14)@2016-11-10 12:40:46

(1)終止設獎單位協議

(2)有關成立生命科學基金的須予披露及關連交易
29 : greatsoup38(830)@2016-11-30 01:32:14

虧損增25%,至5,200萬,重債空殼
30 : greatsoup38(830)@2017-03-12 20:42:45

內幕消息
有關建議收購事項之
諒解備忘錄
31 : GS(14)@2017-07-02 11:09:40

仍虧1.2億,增13%,負資產重債
32 : GS(14)@2017-09-15 10:44:46

ENDED
33 : GS(14)@2017-12-01 19:01:29

虧損增4%,至5,300萬,重債
34 : GS(14)@2018-01-10 09:56:44

very good direction
35 : GS(14)@2018-07-01 03:39:52

虧,重債
36 : GS(14)@2018-11-30 16:43:12

虧,重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347

領航美基金擬港上市

1 : GS(14)@2015-03-02 12:39:4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302/news/ec_ech1.htm
【明報專訊】去年全球基金市場最大贏家之一領航(Vanguard),以243億美元全年資金淨流入創下美國歷史紀錄。以低成本和指數投資招攬的領航,去年有3隻ETF在港上市,惜成交不多。領航主席兼行政總裁麥克納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擬將旗下美國上市基金赴港兩地上市,並稱「有可能短期內就會實現」。對此,港交所(0388)表示歡迎新產品,證監會則稱「不評論」。

去年全球十大暢銷ETF中,7隻屬於領航;但領航在港掛牌的4隻ETF卻成交零落。領航亞洲區董事總經理彭雪莉指出,今年會在港推出更多ETF,通過完善產品線刺激交投。她續稱,如果要做一隻本地化的ETF,她會選擇A股滬深300或者覆蓋範圍更大的指數。另外,她又說:「我們理解今年ETF會被納入滬港通的範圍,這也是增加成交量的機會。」

相信ETF納滬港通 港成進軍內地橋樑

麥克納則指出,雖然監管部門沒有最後決定,但香港機構正在考慮允許其他註冊地的產品赴港聯合上市,而領航將其在美國的互惠基金及ETF赴港上市,對於投資者來說十分吸引。「只要通過監管,將很快成事。所有我們讀到的、聽到的,都預示著一段時間內會實現,或許短期內就會成事。」他續指出,滬港通改變了外國投資者進入內地的想法,基金互認也帶來了更多機會,可以通過香港把ETF和領航產品帶到內地。

去年領航從競爭對手狂吸243億美元,九成進入被動基金。麥克納續指,領航現時被動基金佔比三分之二,佈局的主要考慮是收費。不管旗下主動還是被動基金都要做到最低收費。以低收費,高回報的方式來經營主動基金,競爭力也十分強大。旗下主動基金在過去10年中,九成跑贏同業平均水平,「收費只有業內一半,有一些甚至只有四分之一」。他指出,領航創立以來,每年都在降低成本,至今仍持續尋找更高效的做法來減少收費。

亞洲被動基金佔比將倍增

去年全球被動基金佔總體基金投資規模16.7%,即使在領航主場美國,也只佔24.5%,歐洲僅9.4%。麥克納指,亞洲基數極低,接下來的5年指數基金份額增加一倍將十分合理。中國人口多,儲蓄率高,退休投資將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指數投資需求將比美國更強勁。對於A股納入MSCI指數,麥克納指明年成事機會很大,能夠進入A股這對國際基金是大好消息,因為愈多樣化愈廣泛,對投資者愈好。

明報記者 顧冷冰
2 : GS(14)@2015-03-02 12:40:2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302/news/ec_ech2.htm
崩盤之時 最不應離開市場
2015年3月2日

【明報專訊】作為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的掌舵人,麥克納對於未來10年投資回報並不樂觀。他指出,美股強勢不大可能持續。領航預計今後10年,大市每年升幅在6%至8%,低於過去10年平均10%的升幅 。債券市場的平均回報也會由過去10年的4%至5%,回調至2%。全球總體回報未來10年會下跌,但由於通脹同樣走低,所以實際回報比帳面數字略高。

料未來10年投資回報下滑

麥克納事業生涯的大多數時間都在打理美國的退休基金,這也是領航的皇牌產品之一,因為他總把投資回報期設定得很長。麥克納的第一條投資原則,是要牢記數十年後的總回報比眼前回報重要。

第二條是投資成功的關鍵在於資產配置,「90%的回報來自於你為股票、債券和現金等資產所做的組合,僅僅10%的回報來自於你選擇了哪一隻基金」。

第三條,股市崩盤之時是最佳投資時機。他說,自己83歲的母親在2008年中股市高位投資不少,到2009年3月,投資額已縮水六成,從此退隱江湖。這時老人家幾乎絕望,打算賣清所有產品。當時,麥克納勸告母親,現在已經跌了那麼多,還能跌多少呢?他認為,「最不應該離開市場的時候,就是股市崩盤的時候」。當然,最後一條是要留意收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115

四大企業領航家 教路初創突圍之道

1 : GS(14)@2016-09-07 23:59:51

2016-08-27 iM
本港的創業風氣日益繁盛,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優秀的初創企業理論上不難覓得投資者,前提是如何做到優秀,突圍而出?有時實際的經驗分享、大企業的資源和合作,或者對於市場後起之秀有更重要的作用,因此Google的「EYE年輕創業家計劃」今年就與三大本地機構合作,希望將大企業與初創公司連接起來。

到底Google與這三大企業,對本港初創文化有何看法,有甚麼心得與初創企業分享?今期專訪了Google香港銷售和營運董事總經理尉俐妮(Leonie Valentine)、新世界發展(00017)執行副主席兼聯席董事總經理鄭志剛、香港電訊(06823)商業客戶業務董事總經理陳紀新,以及亞洲萬里通行政總裁黃思遠為大家教路。

Google構建大小企溝通橋樑

近年,不少創業基金在本港出現,例如政府在去年施政報告提出的3億元青年發展基金、由香港科技園率先投入5,000萬元,並與私人投資者再合作的科技企業投資基金,又有2億元的數碼港創意微型基金,以及由阿里巴巴出資10億元的香港青年企業家基金等,多不勝數。

事實上,本港貴為國際金融中心,雲集金融人才及國際投資者,要為優秀企業融資,理應別具效率。惟值得留意的是,本港的初創能否達到吸引投資者的水平?根據研究機構Compass發表的報告,本港的初創生態系統價值只有32億美元,比新加坡的130億美元低3倍,亦遠低於倫敦的440億美元及紐約的450億美元。

再者,經過一段時間投資後,初創企業的估值可以提升至甚麼水平,大大影響投資者退出時的利潤。Compass的報告指出,本港缺乏獨角獸(Unicorn),投資者退出初創時的價值亦遠低於新加坡。若以初創持續發展的估值增長來看,亦只做到紐約的三分之一。

大小企業互相取經

由此看來,本港初創首要是提升質量,以吸引投資者,惟這正是最大的難度。Google香港銷售和營運董事總經理尉俐妮(Leonie Valentine)表示,有時候初創企業最需要是資金以外的資源,包括向具備經驗及技術的企業學習、了解如何應用數據,甚至是明白企業可持續發展之道。

尉俐妮指,因此踏入第三年的Google「EYE年輕創業家計劃」與過去兩年的形式不同,特意邀請了新世界發展、香港電訊及亞洲萬里通三間本地大企業合作。她又提到,本港初創環境有一點與海外其他地方十分相似,就是大企業與小公司之間存在極大的洪溝,但其實在兩者溝通過程中,可以達到教學雙長,Google希望可以藉活動建立雙方溝通的橋樑。

她續指,新世界發展是十分傳統的企業,可以與初創分享經驗之餘,該公司也可以從初創企業身上學到數碼化及創新思維,或有助其建立智慧城市。另外,現有不少初創都以科技創新為主,是次的創業計劃參加者,大多都離不開建立應用程式、網上平台或智能硬件等方面。尉俐妮表示,香港電訊擁有完善網絡,將人們和資訊連接起來,而且有ICT(信息、通訊及技術,Information,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方案及雲端服務等業務,正正就是現在企業營運者的需要,有助初創企業的發展。

至於亞洲萬里通則擁有豐富的數據資源,加上其業務模式以顧客為中心,通過數據來分析客戶的購物習慣、旅行模式等,經過市場分析後得出一套看法,對初創企業來說,學習如何獲取數據、繼而進行分析,並套用於商業模型之中,非常有用。

本港創業氣氛漸濃

除了三大本地企業,是次計劃的主辦Google貴為全球科網巨擘,相信本港一眾初創者對其自身經驗會特別感興趣。尉俐妮笑言,18年前Google都是一間初創公司,起初是在加州的一個車庫(Garage)內創業,時至今日仍然保留初創的風格,例如公司會給予同事時間及空間去進行創新,亦容許同事組成小組討論不同的構思。

去年8月,Google宣布重組,將旗下的Youtube、Google創投、Google資本等公司結合成新公司Alphabet。Google則成為Alphabet旗下一間子公司,繼續專注原本的搜尋業務。尉俐妮指,讓同事有空間去創新,有機會下一步發展成自己的公司,其實也正好與Google去年進行重組的背後理念相配合,例如在美國市場,Google X實驗室還從事無人駕駛汽車、Google氣球無綫網絡項目等,創新不斷。

談到技術創新,又怎少得Google的人工智能及機械學習,今年初AlphaGo與韓國圍棋高手對戰勝出,盡顯技術優勢。雖說人工智能及機械學習是科技市場的熱門話題,但看來本港的初創較少涉獵。尉俐妮指,這背後需要擁有大量數據,利用系統進行大量重複測試,再對其進行分析方可達到。聽起來,對初創企業而言,門檻似乎較高。尉俐妮補充,其實初創企業不需要自己擁有所有東西,Google本身有這方面的技術及平台,初創者可以利用來解決或處理他們看到的問題或市場需要。

通過舉辦創業活動,尉俐妮看到本港的創業氣氛正在提升,不過有一點,始終是本港尚未突破的,那就是家庭及朋輩對創業的看法。她說:「這裏存在太多對本港青年的期望,包括讀好書、入好的大學、畢業後找一份穩定的工作。這些思想在過去數十年似乎沒有改變過。」很多時社會要求年輕人對自己的工作抱有熱誠,但沒有想過其實既有的傳統思想,窒礙了他們的創意創新。

有分析指,本港的初創企業未有獨角獸出現,難以說服家長相信創業也是一條好的出路。尉俐妮認為,家長應抱有適度的忍耐,這是非常重要的。「在香港,我們有一個慶祝成功的文化,但沒有一個文化是交流失敗經驗,而這是我們希望可以鼓勵到大家去嘗試的,當然我們不是希望初創會失敗,但失敗過後,應該重新站起來,再出發。」

新世界發展以藝術打造新形象

雖說本港的初創企業中未有獨角獸的蹤影,但新世界發展(00017)執行副主席兼聯席董事總經理鄭志剛就認為:「成立初創企業的氣氛在世界各地愈來愈盛行,相信香港是受到其他地方的成功創業個案啟發,近來有更多人勇於創業,為香港的初創生態帶來更多活力。」

支持創新推動「新意圈」

作為本地大企業,鄭志剛對當下的初創企業有何印象?他表示,香港的初創企業很有商業頭腦,懂得靈活變通。而這次「EYE年輕創業家計劃」的初創企業大多數都有一定營運基礎,了解商業市場的運作。不過他認為,香港很多的初創企業還在早期發展階段,他們需要着重技術研發,營造獨特優勢,把目標定向區域甚至全球市場。

盡管從外界看來,新世界發展是一間有46年歷史的本地家族企業,但鄭志剛似乎未有受到歷史而影響創新,是以他在集團內策動及構思全新品牌個性「The Artisanal Movement」,他深信「WE CREATE,WE ARE ARTISANS!」,每一個人都是Artisan(工匠),務求以藝術色彩革新企業品牌形象。

跨行業合作創造價值

鄭志剛又對內引入了不少新思維。他表示,集團在內部推廣創業家文化,投放大量資源在研發上。「我們過去幾年在集團內部推動新意圈(Incubation circle),鼓勵同事自由組隊發揮創意,協助集團的發展,每年都有超過1,200位同事參與。」新意圈是該集團於2013年開始的計劃,讓同事通過創新的工作改善方案,提升自己的分析力及解決問題的技巧,並從中加強團隊精神。

對於現時市場的初創有何實際支持,他說:「我們提供平台給初創企業的產品與集團屬下業務進行試用或直接合作;與集團管理層直接溝通,探討行業的應用合作;並與集團業務部門負責人作深度合作的探討與落實等。」

他強調,對於採用初創企業的創意產品、共同研發新項目以及提供應用平台等,只要是有創意及對顧客創造新價值的項目,尤其是智能生活及零售體驗方面,都會作考慮。另外,他又指,集團絕對歡迎初創企業及人才加入。

能夠善用藝術人文氣息,將公司傳統形象變得新鮮,鄭志剛有何心得與初創企業分享?他說:「我認為未來的創新發展愈來愈着重跨行業的合作,例如我們K11便將藝術、人文、自然融合到商業中,透過不同的組合為顧客創造新價值。因此初創企業亦可跳出固有的商業模式,勇於挑戰現有環境。」事實上,突破框框,不再把商場建得一模一樣的K11,可說是鄭志剛成名作之一,亦反映他的創新風格。

香港電訊科技創新定龍頭地位

另一本地大企業香港電訊(06823)可謂經歷過不少市場變化及起伏。由最初本港電訊市場尚未開放,到本港成為全球電訊業競爭最激烈的市場之一,至目前科技創新不斷加快,香港電訊的一哥地位,似乎未受動搖。

加入香港電訊約30年、現任香港電訊商業客戶業務董事總經理陳紀新表示:「由市場在1995年開放至今,公司不斷進步,現時的內部文化與當年大不同,所有同事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都非常之高,這些都是需要由上至下去推動,我們亦十分鼓勵同事走出去,例如是『EYE年輕創業家計劃』,以及數碼港等的創業活動,鼓勵同事多接觸外面的世界,幫助到我們自己同事的思維及創新方面的發展。」

三大方向豐富服務

香港電訊一直有與數碼港及科學園合作,為其初創企業提供優惠的雲端服務、電話及寬頻服務。陳紀新表示,今次參與「EYE年輕創業家計劃」,相信能夠教學相長。他說:「初創企業一定有些很好的意念,創新的想法,而我們就比較擅於營運、市場形勢等,其實兩者是互補,所以我們很樂意參與其中。」

他教路,目前很多初創企業都集中於企業對客戶(B2C)的層面,而其實企業對企業(B2B)亦大有商機,特別是本港有30多萬的中小企業。而這亦正配合到香港電訊的三大發展方向,香港電訊亦希望從計劃中,看看有沒有初創企業可以產生協同效應,集團渴求初創可帶來更多的新意念,令集團的綜合服務更加豐富。

有關三大業務方向,陳紀新指,第一、雲端的應用及方案;第二、公司兩年前收購本港最大的流動電訊商CSL後,與本身作為最大的固網電訊商,着重發展新產品,其中一項就是固網流動整合方案(Fixed Mobile Integrated Solution,FMI服務);第三、未來更多有關虛擬實景(Virtual Reality)的商業應用。

他指,過去一些大企業才有能力負擔的辦公室應用服務,現時通過雲端系統,變成中小企都可以負擔得起,舉例如通過4G的流動網絡,用家在辦公室影印機掃瞄文件,不單可直接發送到別個部門同事的文件夾內,也在放到自己的雲端文件夾,出差期間也可隨時存取文件。此外,FMI服務亦方便目前很多沒有固定辦公室或固定座位的人士,舉例如保險經紀,甚至是一些租用共用工作平台(Coworking space)的人,不論用手提或固網電話,都可以向對方顯示同一號碼,而留言信箱亦整合為同一個,方便使用。

創新有如逆水行舟

對於以甚麼方式與初創合作,陳紀新指,公司抱持十分開放的態度。他提到,有時初創企業有很好的想法,但是在市場推出時,或者會遇到障礙,集團就有很好的產品發展及推廣經驗,也有平台,可讓初創以很低的門檻接觸到市場。當然也不排除遇到合適的項目,會考慮以收購或合併的方式進行,但強調集着重與本身業務的協同,而不像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般,將初創「養大」後上市,以從中獲利。

他坦言,創新是維持公司市場領導地位的重要元素,勉勵現時正在努力的初創企業,不要因一時的成功而停步。「一旦你發明的東西面世,或者讓別人知道後,已經有很多人在趕上,如果你不繼續努力,不繼續創新,則很快被追過。創新是沒有終點的。」陳紀新如是說。

亞洲萬里通創新溝通並重

創新其實不是初創或小企業的專利,大企業一樣需要。亞洲萬里通行政總裁黃思遠指出,所有大企業老闆都會問如何令公司創新,背後其實是指,如何使用新的方法、有效率地解決既有的問題。

初創普遍具兩大弊病

黃思遠本身亦為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委任的企業發展中心顧問團成員。加上今次參與Google的計劃,見過不少初創企業。他認為,香港的初創甚具拚搏精神,腦筋也十分靈活,對於客戶的感覺敏感度較高,可是有兩大方面的缺點,一是比較缺乏國際視野,二是較拒絕變通。

他續指,在美國或中國,由於本身市場規模較大,如果初創想到一個解決方案,只要能應用到某些範疇,都可以覆蓋到不少客戶;但是在香港,市場規模相較前兩者小,因此在思考解決方案時,不應局限於本地,而應該視本港為一個測試點,其後再把模式複製到其他市場。

至於變通,黃思遠認為,本港的初創較傾向執着於自己認為很獨到的點子,惟背後可能未有透徹了解其持份者或客戶的真正需要,而且不願改變,這是很多本港初創的弊病。而亞洲萬里通就特別推崇「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的方法,通過五部曲,設計出一套以「以客為本」的解決方案。他坦言,自己及同事參與初創計劃時也曾教授或分享此套方法。

此外,黃思遠指,本港的文化對初創欠鼓勵,始終目前未有獨角獸出現,難以說服家長支持子女創業;另外,就是社會接受失敗的程度較低,如果是美國矽谷的人,交流時往往會問及有沒有試過?有沒有失敗過?學到甚麼?有些投資者反而會因此對初創更具信心。「我覺得失敗這東西未必是香港人所接受到,頻繁的失敗是可接受的,但不要出現太多次重大的失敗,也不要以失敗作為藉口,燒掉別人的投資。」

以數據透視用家喜好

此外,亞洲萬里通現時在全球有逾850萬名會員,香港會員逾170萬,而作為旅遊及消閒獎勵計劃的服務機構,了解及掌握客戶的喜好及消費習慣是非常重要,數據的整理及分析成為重要的一環。除了本身系統內的數據,公司於去年推出互動網上意見平台(Online Community),至今超過8,000個會員分享體驗及提出意見。初創企業難以一下子建立這樣具規模的客戶網絡,加上擁有如此豐富的數據資源及分析的經驗,實在值得從中借鏡。

黃思遠續指,亞洲萬里通是B2B2C的雙向模式,同時為企業及客戶創造價值。除現有24間航空公司夥伴外,公司亦希望儲分活動可以與市民生活更息息相關,因此在兩岸四地,即香港、內地、澳門及台灣均積極拓展夥伴數目,現時在全球有逾700間夥伴機構,截止今年7月,台灣夥伴數目逾90個,澳門約50個,兩者均按年增長逾倍,而內地的夥伴也有約130個,維持穩定增長。

亞洲萬里通目前與國泰(00293)及渣打(02888)均有合作推出信用卡,用家以信用卡消費時已經可以直接儲分,而且在海內外應用亦更加方便,與擴展夥伴數目一樣可提升客戶的體驗,體現「設計思維」的應用,初創在發展自己的業務模式時,不妨嘗試這套方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059

四大企業領航家 教路初創突圍之道

1 : GS(14)@2016-09-07 23:59:51

2016-08-27 iM
本港的創業風氣日益繁盛,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優秀的初創企業理論上不難覓得投資者,前提是如何做到優秀,突圍而出?有時實際的經驗分享、大企業的資源和合作,或者對於市場後起之秀有更重要的作用,因此Google的「EYE年輕創業家計劃」今年就與三大本地機構合作,希望將大企業與初創公司連接起來。

到底Google與這三大企業,對本港初創文化有何看法,有甚麼心得與初創企業分享?今期專訪了Google香港銷售和營運董事總經理尉俐妮(Leonie Valentine)、新世界發展(00017)執行副主席兼聯席董事總經理鄭志剛、香港電訊(06823)商業客戶業務董事總經理陳紀新,以及亞洲萬里通行政總裁黃思遠為大家教路。

Google構建大小企溝通橋樑

近年,不少創業基金在本港出現,例如政府在去年施政報告提出的3億元青年發展基金、由香港科技園率先投入5,000萬元,並與私人投資者再合作的科技企業投資基金,又有2億元的數碼港創意微型基金,以及由阿里巴巴出資10億元的香港青年企業家基金等,多不勝數。

事實上,本港貴為國際金融中心,雲集金融人才及國際投資者,要為優秀企業融資,理應別具效率。惟值得留意的是,本港的初創能否達到吸引投資者的水平?根據研究機構Compass發表的報告,本港的初創生態系統價值只有32億美元,比新加坡的130億美元低3倍,亦遠低於倫敦的440億美元及紐約的450億美元。

再者,經過一段時間投資後,初創企業的估值可以提升至甚麼水平,大大影響投資者退出時的利潤。Compass的報告指出,本港缺乏獨角獸(Unicorn),投資者退出初創時的價值亦遠低於新加坡。若以初創持續發展的估值增長來看,亦只做到紐約的三分之一。

大小企業互相取經

由此看來,本港初創首要是提升質量,以吸引投資者,惟這正是最大的難度。Google香港銷售和營運董事總經理尉俐妮(Leonie Valentine)表示,有時候初創企業最需要是資金以外的資源,包括向具備經驗及技術的企業學習、了解如何應用數據,甚至是明白企業可持續發展之道。

尉俐妮指,因此踏入第三年的Google「EYE年輕創業家計劃」與過去兩年的形式不同,特意邀請了新世界發展、香港電訊及亞洲萬里通三間本地大企業合作。她又提到,本港初創環境有一點與海外其他地方十分相似,就是大企業與小公司之間存在極大的洪溝,但其實在兩者溝通過程中,可以達到教學雙長,Google希望可以藉活動建立雙方溝通的橋樑。

她續指,新世界發展是十分傳統的企業,可以與初創分享經驗之餘,該公司也可以從初創企業身上學到數碼化及創新思維,或有助其建立智慧城市。另外,現有不少初創都以科技創新為主,是次的創業計劃參加者,大多都離不開建立應用程式、網上平台或智能硬件等方面。尉俐妮表示,香港電訊擁有完善網絡,將人們和資訊連接起來,而且有ICT(信息、通訊及技術,Information,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方案及雲端服務等業務,正正就是現在企業營運者的需要,有助初創企業的發展。

至於亞洲萬里通則擁有豐富的數據資源,加上其業務模式以顧客為中心,通過數據來分析客戶的購物習慣、旅行模式等,經過市場分析後得出一套看法,對初創企業來說,學習如何獲取數據、繼而進行分析,並套用於商業模型之中,非常有用。

本港創業氣氛漸濃

除了三大本地企業,是次計劃的主辦Google貴為全球科網巨擘,相信本港一眾初創者對其自身經驗會特別感興趣。尉俐妮笑言,18年前Google都是一間初創公司,起初是在加州的一個車庫(Garage)內創業,時至今日仍然保留初創的風格,例如公司會給予同事時間及空間去進行創新,亦容許同事組成小組討論不同的構思。

去年8月,Google宣布重組,將旗下的Youtube、Google創投、Google資本等公司結合成新公司Alphabet。Google則成為Alphabet旗下一間子公司,繼續專注原本的搜尋業務。尉俐妮指,讓同事有空間去創新,有機會下一步發展成自己的公司,其實也正好與Google去年進行重組的背後理念相配合,例如在美國市場,Google X實驗室還從事無人駕駛汽車、Google氣球無綫網絡項目等,創新不斷。

談到技術創新,又怎少得Google的人工智能及機械學習,今年初AlphaGo與韓國圍棋高手對戰勝出,盡顯技術優勢。雖說人工智能及機械學習是科技市場的熱門話題,但看來本港的初創較少涉獵。尉俐妮指,這背後需要擁有大量數據,利用系統進行大量重複測試,再對其進行分析方可達到。聽起來,對初創企業而言,門檻似乎較高。尉俐妮補充,其實初創企業不需要自己擁有所有東西,Google本身有這方面的技術及平台,初創者可以利用來解決或處理他們看到的問題或市場需要。

通過舉辦創業活動,尉俐妮看到本港的創業氣氛正在提升,不過有一點,始終是本港尚未突破的,那就是家庭及朋輩對創業的看法。她說:「這裏存在太多對本港青年的期望,包括讀好書、入好的大學、畢業後找一份穩定的工作。這些思想在過去數十年似乎沒有改變過。」很多時社會要求年輕人對自己的工作抱有熱誠,但沒有想過其實既有的傳統思想,窒礙了他們的創意創新。

有分析指,本港的初創企業未有獨角獸出現,難以說服家長相信創業也是一條好的出路。尉俐妮認為,家長應抱有適度的忍耐,這是非常重要的。「在香港,我們有一個慶祝成功的文化,但沒有一個文化是交流失敗經驗,而這是我們希望可以鼓勵到大家去嘗試的,當然我們不是希望初創會失敗,但失敗過後,應該重新站起來,再出發。」

新世界發展以藝術打造新形象

雖說本港的初創企業中未有獨角獸的蹤影,但新世界發展(00017)執行副主席兼聯席董事總經理鄭志剛就認為:「成立初創企業的氣氛在世界各地愈來愈盛行,相信香港是受到其他地方的成功創業個案啟發,近來有更多人勇於創業,為香港的初創生態帶來更多活力。」

支持創新推動「新意圈」

作為本地大企業,鄭志剛對當下的初創企業有何印象?他表示,香港的初創企業很有商業頭腦,懂得靈活變通。而這次「EYE年輕創業家計劃」的初創企業大多數都有一定營運基礎,了解商業市場的運作。不過他認為,香港很多的初創企業還在早期發展階段,他們需要着重技術研發,營造獨特優勢,把目標定向區域甚至全球市場。

盡管從外界看來,新世界發展是一間有46年歷史的本地家族企業,但鄭志剛似乎未有受到歷史而影響創新,是以他在集團內策動及構思全新品牌個性「The Artisanal Movement」,他深信「WE CREATE,WE ARE ARTISANS!」,每一個人都是Artisan(工匠),務求以藝術色彩革新企業品牌形象。

跨行業合作創造價值

鄭志剛又對內引入了不少新思維。他表示,集團在內部推廣創業家文化,投放大量資源在研發上。「我們過去幾年在集團內部推動新意圈(Incubation circle),鼓勵同事自由組隊發揮創意,協助集團的發展,每年都有超過1,200位同事參與。」新意圈是該集團於2013年開始的計劃,讓同事通過創新的工作改善方案,提升自己的分析力及解決問題的技巧,並從中加強團隊精神。

對於現時市場的初創有何實際支持,他說:「我們提供平台給初創企業的產品與集團屬下業務進行試用或直接合作;與集團管理層直接溝通,探討行業的應用合作;並與集團業務部門負責人作深度合作的探討與落實等。」

他強調,對於採用初創企業的創意產品、共同研發新項目以及提供應用平台等,只要是有創意及對顧客創造新價值的項目,尤其是智能生活及零售體驗方面,都會作考慮。另外,他又指,集團絕對歡迎初創企業及人才加入。

能夠善用藝術人文氣息,將公司傳統形象變得新鮮,鄭志剛有何心得與初創企業分享?他說:「我認為未來的創新發展愈來愈着重跨行業的合作,例如我們K11便將藝術、人文、自然融合到商業中,透過不同的組合為顧客創造新價值。因此初創企業亦可跳出固有的商業模式,勇於挑戰現有環境。」事實上,突破框框,不再把商場建得一模一樣的K11,可說是鄭志剛成名作之一,亦反映他的創新風格。

香港電訊科技創新定龍頭地位

另一本地大企業香港電訊(06823)可謂經歷過不少市場變化及起伏。由最初本港電訊市場尚未開放,到本港成為全球電訊業競爭最激烈的市場之一,至目前科技創新不斷加快,香港電訊的一哥地位,似乎未受動搖。

加入香港電訊約30年、現任香港電訊商業客戶業務董事總經理陳紀新表示:「由市場在1995年開放至今,公司不斷進步,現時的內部文化與當年大不同,所有同事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都非常之高,這些都是需要由上至下去推動,我們亦十分鼓勵同事走出去,例如是『EYE年輕創業家計劃』,以及數碼港等的創業活動,鼓勵同事多接觸外面的世界,幫助到我們自己同事的思維及創新方面的發展。」

三大方向豐富服務

香港電訊一直有與數碼港及科學園合作,為其初創企業提供優惠的雲端服務、電話及寬頻服務。陳紀新表示,今次參與「EYE年輕創業家計劃」,相信能夠教學相長。他說:「初創企業一定有些很好的意念,創新的想法,而我們就比較擅於營運、市場形勢等,其實兩者是互補,所以我們很樂意參與其中。」

他教路,目前很多初創企業都集中於企業對客戶(B2C)的層面,而其實企業對企業(B2B)亦大有商機,特別是本港有30多萬的中小企業。而這亦正配合到香港電訊的三大發展方向,香港電訊亦希望從計劃中,看看有沒有初創企業可以產生協同效應,集團渴求初創可帶來更多的新意念,令集團的綜合服務更加豐富。

有關三大業務方向,陳紀新指,第一、雲端的應用及方案;第二、公司兩年前收購本港最大的流動電訊商CSL後,與本身作為最大的固網電訊商,着重發展新產品,其中一項就是固網流動整合方案(Fixed Mobile Integrated Solution,FMI服務);第三、未來更多有關虛擬實景(Virtual Reality)的商業應用。

他指,過去一些大企業才有能力負擔的辦公室應用服務,現時通過雲端系統,變成中小企都可以負擔得起,舉例如通過4G的流動網絡,用家在辦公室影印機掃瞄文件,不單可直接發送到別個部門同事的文件夾內,也在放到自己的雲端文件夾,出差期間也可隨時存取文件。此外,FMI服務亦方便目前很多沒有固定辦公室或固定座位的人士,舉例如保險經紀,甚至是一些租用共用工作平台(Coworking space)的人,不論用手提或固網電話,都可以向對方顯示同一號碼,而留言信箱亦整合為同一個,方便使用。

創新有如逆水行舟

對於以甚麼方式與初創合作,陳紀新指,公司抱持十分開放的態度。他提到,有時初創企業有很好的想法,但是在市場推出時,或者會遇到障礙,集團就有很好的產品發展及推廣經驗,也有平台,可讓初創以很低的門檻接觸到市場。當然也不排除遇到合適的項目,會考慮以收購或合併的方式進行,但強調集着重與本身業務的協同,而不像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般,將初創「養大」後上市,以從中獲利。

他坦言,創新是維持公司市場領導地位的重要元素,勉勵現時正在努力的初創企業,不要因一時的成功而停步。「一旦你發明的東西面世,或者讓別人知道後,已經有很多人在趕上,如果你不繼續努力,不繼續創新,則很快被追過。創新是沒有終點的。」陳紀新如是說。

亞洲萬里通創新溝通並重

創新其實不是初創或小企業的專利,大企業一樣需要。亞洲萬里通行政總裁黃思遠指出,所有大企業老闆都會問如何令公司創新,背後其實是指,如何使用新的方法、有效率地解決既有的問題。

初創普遍具兩大弊病

黃思遠本身亦為數碼港管理有限公司委任的企業發展中心顧問團成員。加上今次參與Google的計劃,見過不少初創企業。他認為,香港的初創甚具拚搏精神,腦筋也十分靈活,對於客戶的感覺敏感度較高,可是有兩大方面的缺點,一是比較缺乏國際視野,二是較拒絕變通。

他續指,在美國或中國,由於本身市場規模較大,如果初創想到一個解決方案,只要能應用到某些範疇,都可以覆蓋到不少客戶;但是在香港,市場規模相較前兩者小,因此在思考解決方案時,不應局限於本地,而應該視本港為一個測試點,其後再把模式複製到其他市場。

至於變通,黃思遠認為,本港的初創較傾向執着於自己認為很獨到的點子,惟背後可能未有透徹了解其持份者或客戶的真正需要,而且不願改變,這是很多本港初創的弊病。而亞洲萬里通就特別推崇「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的方法,通過五部曲,設計出一套以「以客為本」的解決方案。他坦言,自己及同事參與初創計劃時也曾教授或分享此套方法。

此外,黃思遠指,本港的文化對初創欠鼓勵,始終目前未有獨角獸出現,難以說服家長支持子女創業;另外,就是社會接受失敗的程度較低,如果是美國矽谷的人,交流時往往會問及有沒有試過?有沒有失敗過?學到甚麼?有些投資者反而會因此對初創更具信心。「我覺得失敗這東西未必是香港人所接受到,頻繁的失敗是可接受的,但不要出現太多次重大的失敗,也不要以失敗作為藉口,燒掉別人的投資。」

以數據透視用家喜好

此外,亞洲萬里通現時在全球有逾850萬名會員,香港會員逾170萬,而作為旅遊及消閒獎勵計劃的服務機構,了解及掌握客戶的喜好及消費習慣是非常重要,數據的整理及分析成為重要的一環。除了本身系統內的數據,公司於去年推出互動網上意見平台(Online Community),至今超過8,000個會員分享體驗及提出意見。初創企業難以一下子建立這樣具規模的客戶網絡,加上擁有如此豐富的數據資源及分析的經驗,實在值得從中借鏡。

黃思遠續指,亞洲萬里通是B2B2C的雙向模式,同時為企業及客戶創造價值。除現有24間航空公司夥伴外,公司亦希望儲分活動可以與市民生活更息息相關,因此在兩岸四地,即香港、內地、澳門及台灣均積極拓展夥伴數目,現時在全球有逾700間夥伴機構,截止今年7月,台灣夥伴數目逾90個,澳門約50個,兩者均按年增長逾倍,而內地的夥伴也有約130個,維持穩定增長。

亞洲萬里通目前與國泰(00293)及渣打(02888)均有合作推出信用卡,用家以信用卡消費時已經可以直接儲分,而且在海內外應用亦更加方便,與擴展夥伴數目一樣可提升客戶的體驗,體現「設計思維」的應用,初創在發展自己的業務模式時,不妨嘗試這套方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0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