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畢馬威假賬調查:財務醜聞中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g/20080403/00144703279.shtml

畢馬威不會破產

2002年,安然公司(Enron Corporation)破產,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Arthur Andersen & Co)因“欺騙及偽造賬目”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罰款700萬元,最終破產清算。

6年後,歷史可能重演。上月末,全美第二大次按貸款公司新世紀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ial,下稱“新世紀金融”)清算進行時,一份美國破產法庭的解密報告顯示,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KPMG,下稱“畢馬威”)與新世紀金融的財務醜聞難脫干係,美國司法部正在調查舉證,如果證據確鑿,超過450名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即將起訴畢馬威。

“但是,畢馬威和安達信不一樣,畢馬威不會因此破產。如果美國司法部取證顯示畢馬威對新世紀金融的會計醜聞負有主要責任,那麼畢馬威將不得不面對美國司法部和新世紀金融投資者的起訴。”美國《當代會計》(Accounting Today)的總裁Bill Carlino4月2日對本報表示。

3月26日,美國破產法院解密了一份破產法院特派研究員Michael Missal于2月29日提交的關於新世紀金融破產清算的報告。因為新世紀金融的員工表示,除非獲得更加詳盡的細節,否則就否決新世紀金融的清算計畫。

“畢馬威在新世紀金融的財務醜聞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這份報告稱,“畢馬威對新世紀金融違反會計準則的做法持默許態度,並對其他專家提出的異議視而不見。”

“安然破產,損失最慘重的無疑是那些投資者,尤其是仍然掌握大量安然股票的普通投資者。在申請破產保護之後,安然的資產將優先繳納稅款、賠還銀行借款、發放員工薪資等,本來就已經不值錢的公司再經這麼一折騰,投資人肯定是血本無歸。投資人為挽回損失只有提起訴訟。”Bill Carlino說。

他表示,按照美國法律,投資者可對其會計師事務所在財務審計時未盡職責提起訴訟,如果法庭判定指控成立,會計師事務所將不得不為他們的損失做出賠償。

7條違規

曾輝煌一時的新世紀金融就掛起白旗,於2007年4月2日申請破產保護。事實上,其在2006年就發行了6000億美元針對可疑和不良信用記錄借款人的次級按揭抵押貸款。

“該公司窮兇極惡的持續放貸,完全無視風險的存在,他們放貸的目的只是為了轉手再賣出去。”Missal表示。

在破產法庭上,新世紀金融的債券人稱尚有350億美元借款未償清,該公司表示大概只能按比償還17%。

本報獲得的這份由Missal完成的新世紀金融公司清算報告共有581頁。報告詳細敍述了新世紀金融是如何“名目張膽”地增加貸款,直到市場上的借款人不願再購買其融資債券。

“新世紀金融公司至少違反了7條‘應用廣泛、不正當的會計手法’,其中大部分都不符合國際會計準則GAAP的要求。”Missal在報告中寫道。

“違規會計準則的使用,幫助新世紀金融公司在2006年第三季度報出利潤6350萬美元,但按照正常的會計方法新世紀金融2006年第三季度本應虧損。”Missal表示。

此外,2006年第二季度該公司還公佈每股盈利增長8%,而按照公允的會計方法,每股盈利至少應該有40%的跌幅。

畢馬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這份報告是目前最全面深刻地披露風起雲湧的按揭倒閉潮背後原因的檔。“其中一些指控激起了七年前安然倒閉時的回聲。”紐約時報評論說。

報告的作者Missal曾做過律師,又曾供職於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目前負責監督新世紀金融的破產全過程。他用了5個月的時間完成了這份獨立調查。

在Missal提出的指控中,貫穿始終的是畢馬威對新世紀金融公司會計準則的改變持默許甚至鼓勵態度。

報告顯示,畢馬威曾經建議新世紀金融通過降低回購準備金比率放大貨幣乘數。

“2006年10月,新世紀金融宣佈改變撥備標準,這項改變會降低壞賬計提比率和降低回購要求。當月12日,新世紀金融公告稱,對風險借款人的利率在標準利率的基礎上再削減1%。”

“新世紀金融曾在2004年、2005年、2006年數次調整會計準則,其中部分調整違反了國際會計準則,對此審計公司畢馬威均採取默許態度。”Missal寫道。

報告披露,畢馬威合夥人John Donovan在2005年新世紀金融年報發佈之前,針對內部員工提出的關於會計準則的異議回復過一封電郵:“我對此感到非常失望,我們到現在還在討論這件小事。我只關心我們的客戶認為我們應該做的事情,叫其他的意見滾蛋。”

新世紀金融看似破產突然,其實早在這些會計準則改變之初就有徵兆了。

至於新世紀金融的資產估值模型,在其公司內部也早有爭議。“調查顯示,對於新世紀金融使用的剩餘利率估值模型很多意見爭執得很激烈。”Missal認為,這些模型在2006年之前就已經過時了。

Missal稱,畢馬威不應對這些模型採取默許的態度,特別是在2005年12月監管層已發覺其中一個剩餘利率估值模型產生了900萬美元高估的情況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52

紫金矿业再曝“封口费”丑闻 记者称曾遭阻挠发稿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727/1207506.shtml


每经记者 翟敏 发自深圳
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尚未平息,再次曝出“封口费”丑闻。
前往福建上杭县采访紫金矿业污染事故的多家媒体记者,在采访期间遇到紫金矿业送红包企图 “封口”的事件。
目前,已有媒体证实曾收到紫金矿业的“辛苦费”。
多名记者收到“辛苦费”
7月12日前后,超过20家媒体记者因“紫金矿业污水泄漏”事件从全国各地赶往上杭进行调查采访。《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也于7月11日赶往上杭。
污染事件还未平息,紫金矿业再曝丑闻。多家媒体记者证实,在福建上杭采访期间,曾收到来自紫金矿业方面的数额高达千元的“辛苦费”。
某中央级别报社的记者称,7月15日晚其正在房间休息时,紫金矿业宣传部负责人来到房间,送去约有五六千元的“辛苦费”。某证券类媒体记者称,7月16 日中午,其在宾馆午休时收到装有2000元的信封。某财经类报纸记者称,也收到了紫金矿业2000元信封。由于当时推不掉,遂带回报社上交。
多位记者表示,均将“信封”退回。不过由于前往上杭采访记者人数众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并未联系到所有其他媒体记者,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是否有记者收了 “信封”且未退回。
从遭遇“被公关”的记者情况来看,紫金矿业方面送出红包的地点比较隐蔽,多在记者所住酒店房间内,并且为记者休息等单独所处时间。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目前已有6家媒体证实在上杭采访期间遭遇“封口”。此外,该报称,据某财经类杂志驻福建记者站长透露,7月7日,站里的一家投资 公司收到一笔紫金矿业的6万元汇款;7月12日,新华社报道了9天前发生的紫金矿业污水渗漏事故,该站将汇款退回给紫金矿业。
记者多方了解到,上述被紫金矿业尝试“公关”的记者,多数住在上杭县政府接待指定酒店上杭大酒店。紫金矿业方面正是趁许多记者单独在房间休息时,敲门进入进行相关活动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于7月11日晚间到达上杭。采访期间,上杭县政府宣传部门负责人多次询问记者所住酒店,在记者拒绝透露的情况下,该官员力邀包括本 报记者在内的部分媒体记者前往上杭大酒店入住,称“这里条件更好一些,住在这里也更加方便沟通”。对此,本报记者予以了拒绝,但也有媒体记者推辞不掉而搬 到了上杭大酒店。
曾阻挠记者发稿
针对上述多位媒体记者所述“收到紫金矿业方面红包”的说法,昨日下午,记者试图联系紫金矿业方面进行求证。
记者多次拨打紫金矿业方面多位负责人电话,紫金矿业新闻发言人电话无人接听;董事长陈景河电话无人接听;副总裁刘荣春电话接通之后,记者刚刚表明采访意图,对方随即挂断了电话。随后,记者多次致电上杭县宣传部门,电话也无人接听。
根据早前曾联系上紫金矿业宣传部相关人员的《中国青年报》福建记者站负责人透露,对于封口费事件,紫金矿业宣传部负责人予以否认,称外界这么传“是对我人格的侮辱”,同时,他称“如果真的有人给记者送钱,我们坚决开除”。
中青报福建站记者透露,在披露紫金矿业“封口费”时,曾遭遇到来自紫金矿业方面的阻力。该记者透露 “紫金矿业希望我慢点发有关‘封口费’的稿子,我一边麻痹对方,一边抓住周日他们难以找到上层官员的时间差写稿。但到了晚上,福建有关部门的官员接连打电 话、发短信,我一律不接,先睡觉去,等过了12点,他们歇了,我再起来干活。最后紫金矿业还是慢了一拍,这篇稿子还是见报了。”
一位参与此次报道的某财经类媒体记者表示:“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发生后,截至目前,阻碍记者发布真相的力量已不在龙岩、上杭。此外,紫金矿业必须从这一次污染事件中学习到更多,不仅包括如何对待环保,还包括如何正确对待媒体监督。”
昨日,财富同道会首席经济学家王亮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紫金矿业这类缺乏良知的企业,理应遭受最为严厉的处罚。
昨日紫金矿业停牌,就在大家等待晚间公告,看紫金矿业对于“封口门”如何解释时,昨日晚间,紫金矿业发布公告,因重大事项涉及股价敏感性信息,尚未处理完毕,暂未能对外披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24

大同深陷掏空醜聞、董監改選風暴 林蔚山夫婦過不了的一關?

2011-2-21  TWM




面對檢調的調查、家族的挑戰、員工的不滿、小股東的吶喊,一道道難關接踵而來,大同這家百年老店的掌門人林蔚山,能在賢內助兼事業夥伴林郭文艷助陣下,挺過這次考驗嗎?

撰文‧劉俞青

二月十五日一早,一身灰色大衣的大同執行副總林郭文艷現身台北市敦化南路上的律師樓,針對這次的﹁通達案﹂,和五、六位律師研議大計,臉上的線條依然堅毅,看不出連日來的煎熬。

半 個多月前,就在台股封關後的春節長假前夕,一月二十八日晚間,大同公司董事長林蔚山、執行副總林郭文艷夫妻,因涉嫌掏空,突然遭到檢調約談,一時驚動財經 界。今年六十五歲的林蔚山,當天晚上九點鐘,左閃右躲地進了板橋地檢署,離開時已經是隔天早上八點鐘;在媒體閃爍不斷的鏡頭前,林蔚山的臉色和目前大同的 股價一樣,疲態盡現。

事實上,這是一樁投資多時的﹁舊案子﹂,但約談時間不早不晚,就在距離今年董監改選不到半年的時間(一般董監改選布局都約在半年前啟動);時間湊巧,難免引發外界聯想。

這 家讓林蔚山夫妻在董監改選前被迫走進板橋地檢署的通達國際,是大同旗下尚志投資公司轉投資的孫公司。根據檢調資料,通達國際不斷虧錢,大同近幾年卻還持續 提高對它的持股,並提供背書保證、借款高達十九億餘元給這家公司;眼看通達還錢無望,大同還因此打銷對它的借款呆帳,因而使林蔚山夫妻有掏空大同公司之 嫌。

捲入孫公司掏空大同案

不過,熟悉內情人士透露,林蔚山當晚經過漫長的約談後,隔天早上能夠以二千萬元交保,透露出的訊息即是:﹁檢調手上該有的資料其實都有了!﹂再來,就看檢察官的解釋了。

這家讓林蔚山夫妻如今頭痛不已的通達國際,是在一九九八年成立,根據大同內部透露,通達當初找了幾位已離開的老大同人經營,林蔚山因此才會以個人名義也投資了一千萬元。

根 據大同人轉述,一開始,大同認定這是一家典型﹁技術是對的,經營是爛的﹂的科技公司,帳上的應收帳款還有昇陽電腦(Sun Microsystem)等國際大廠,因此經評估之後,大同才會進場投資。據悉,一開始持股五成,但後來因為營運始終不見起色,帳上負債累累,通達不得已 只好進行一次大規模減資,減資幅度超過九成,等於大同先前的投資,幾乎全數付諸流水;之後,大同又陸續參與增資,才讓這個洞越填越大。根據大同二○○九年 年底的財務報表顯示,前後投資通達金額共六億元。

根據大同方面的說法是,大同持有通達超過三分之二的股權之後,才﹁突然﹂發現,通達不僅存在許多﹁假交易﹂,而且後來連最重要的昇陽單子也沒了,因此儘管大規模減資讓通達宛如重生,但仍撐不過營運上的難關,最後才在去年三月決定清算解散。

據 悉,林蔚山向檢察官坦承幾個事實,一是確實將個人投資的通達股權賣給了大同,實屬關係人交易無誤;第二,這確實是一筆﹁錯誤的投資﹂,讓大同因此虧了不少 錢。但林蔚山更應該向檢察官說清楚的恐怕是,﹁掏空﹂與﹁錯誤投資﹂之間的界線何在?大同公司從林蔚山手上買下通達股權時的評估、價格合理性,恐怕將會是 此案的關鍵。

尚化股票便宜賣給關係人

事實上,讓林蔚山頭大的並非只有通達國際一案,在檢調手上,還有另一樁重 案在查,比起通達案恐怕更讓林蔚山冷汗直流。大同名下另一家轉投資的尚志精密化學(簡稱尚化),登錄興櫃前的釋股案,疑似賤賣資產,將股票以便宜的價格釋 出給與大同無關的股市聞人賈文中等人,讓大同的小股東無緣嘗到後來尚化股價大漲的甜頭。

根據︽今周刊︾第七○三期的報導,○九年五月,尚化 要登錄興櫃之前,當時尚化的大股東大同公司拿出一萬二千張的尚化股票來釋股,但這一萬二千張股票當中,竟然有七千張統統都以每股僅僅十五.八九元的價格, 釋給了賈文中夫妻及其關係人。而在短短三個多月後,尚化登錄興櫃首日股價就來到每股一三二元的高點,讓大同小股東徒呼負負,平白損失八.一二億元的價差。

林蔚山為何決定僅以每股十五.八九元的低價賣股?為何別人不賣,獨獨選擇賣給賈文中等人?是否與鞏固經營權有關?這幾個問題,據悉讓大同的經營高層近來疲於奔走調查局解釋,但至今仍是成案調查中。

近 幾年來,類似的醜聞不斷被揭露,這家百年老店的光芒,似乎越形黯淡;而大同的股價也隨之破底、再破底,近期股價都在五、六元盤桓。二月十日是大同的減資基 準日,大同宣布減資五七.八八%,減資之後,大同將再發行二億美元的海外可轉債(ECB),小股東權益又將再度被稀釋,百年老店的殘餘價值還剩多少?所有 股東都想知道答案。

豐厚地產每每引發搶奪

不過,儘管表面風風雨雨,但看在有心人眼裡,大同的價值不僅完全不受醜聞影響,反而股價打越低,姿色就越誘人;究其原因,名下龐大的土地資產有如平靜火山下的熊熊火焰,是大同最撩人的魅力。

別 的不算,就以大同總公司位在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上的土地計算,大同名下的尚志資產在此持有一萬二千餘坪土地,以目前工業用地每坪二五○萬元的保守估價,價 值就有三百億元;未來若變更為商業用地,每坪至少五百萬元,扣掉三五%捐地,市值將近四百億元。更遑論南港、板橋、林口、三峽等大台北地區,大同都各擁有 數萬坪不等的廠區土地,法人估計總市值至少一千億元,而且土地價格還在持續飆漲中。

對照如今大同股價市值,減資前僅剩三三○億元,如果有心人真要奪其經營權,恐怕只要買下三成股權即可成為最大股東;即使拿出真金真銀不融資,耗資也不過一百億元,卻能拿下開發價值近千億元的資產,只要算盤一撥,難怪大同要成為眾人覬覦垂涎的對象。

也因此,每三年一次,每每到了董監改選前夕,這家看似年久失修的百年老店,卻總是能夠成為市場焦點,甚至連醜聞爆發、檢調搜索等大動作,都傳言背後其實有隻﹁看不見的手﹂在主導爆料;而其目的當然就在打壓股價,圖謀經營大權。

二房胞弟捲土重來?

三 年前,大同董監改選前夕,當時林蔚山同父異母的二房弟弟林鎮弘,結合好友前中華開發總經理胡定吾、前晶磊半導體董事長關恆君等人,連手意圖從林蔚山手上搶 下經營權未果。這一次,市場又傳言林鎮弘可能捲土重來,甚至連通達案都有人言之鑿鑿指涉,投資通達已經是至少三、五年以前的舊案子,「了解內情而且還能夠 詳細提供檢調資料者,一隻手的指頭數得完」;意指當時尚未離開大同的人,包括林鎮弘在內,都是可能的爆料者。

但根據林鎮弘身邊友人透露,林 鎮弘○九年因為華映涉及操控面板價格,赴美坐了九個月的牢,是國內第一批赴美坐監的面板業者。儘管美國法律對於經濟犯多半給予尊重,牢獄生活並不如外界想 像的拘限,平日的行動、家人的探視都不成問題,﹁但九個月的監牢,仍然改變了他對人生的許多想法﹂,回來之後,林鎮弘對許多市場上的風風雨雨,不再那麼關 心,個人財力上也力有未逮。另有人曾在喜宴上遇過他,覺得他不再似當年的銳氣沖天,對這次大同身陷的暴風圈,林鎮弘似未涉入。

大同是一家百年老店,大同的經營權也像子孫滿堂一樣盤根錯節,讓人看不清楚。這幾年,外界看似由林蔚山、林郭文艷夫妻一統天下,主導大局,其實之中細節處仍有地雷,隨時有引爆的風險。

除 了林鎮弘的變數之外,大同最大的單一股東是財團法人大同大學,持股六.一九%,但直至今日,大同大學的董事長大位仍不在林蔚山的手上,而是由林蔚山的妹 婿、也是創辦人林挺生的女婿詹克己擔任。詹克己與林蔚山之間關係不睦,早已是大同集團裡半公開的祕密;儘管詹克己的市場人脈、財力等,一時半刻難以撼動林 蔚山夫妻﹁共主﹂的地位,但這個最大股東的角色,始終讓林蔚山如芒刺在背,更何況,大同大學才是中山北路這塊土地的最大地主,持分比大同公司還要高,更讓 林蔚山夫妻坐立難安。

經營績效考驗股東信任

除了林鎮弘、詹克己外,也有指向這次告發案是衝著大同高達五七.八 八%的減資而來,其中許多大同長期的小股東,都對這次大規模的減資案感到氣憤難消。一位大同小股東、同時也是大同已離職的高階主管向《今周刊》透露:﹁大 同需要大規模減資,原因當然是因為華映長期的虧損所致;事實上,有好幾次,大同都有機會賣掉華映這個大包袱,但就因為林蔚山一句:﹃華映是大同的祖產,不 可以賣!﹄而錯失良機,才造成今日難以挽救的局面﹂。

另一位大同離職主管則表示:﹁真不懂為何林郭文艷執意要自己經營,做不好,就請經理人來做嘛,自己做大股東就好,讓公司經營績效好,才是所有股東之福。﹂員工、小股東長期對大同公司積壓的不滿,有如排山倒海而來,對林蔚山夫妻的壓力,恐怕不比法律問題小。

還有工會幹部表示,因為公司營運績效不佳,十年來,大同只調了一次薪水,時間是在○八年董監改選前,當時為了爭取員工認同,公司勉為其難調了絕無僅有的一次薪水;但即使如此,當時最基層員工的調薪幅度僅僅﹁四十九元﹂,許多員工至今氣忿難消。

儘 管公司績效不彰,但近年來,真正掌門人林郭文艷的努力,其實許多幹部都看在眼裡;包括周末在內,天天都是行程滿檔,從早到晚馬不停蹄地開會,早已不是新 聞;遇到集團內部的經營會議,所有廠長都會回到總公司開會,會議開到半夜二、三點更是常有的事,所有與會人士都疲態盡露,只有林郭自己精神奕奕,三更半夜 提出的問題,仍是一針見血。

就連六年前,面對愛子林建文過世,身為母親的林郭文艷承受的打擊,外界難以想像,但縱然面對人生如此重創,她也只是休息了一小段時間,隨即完全恢復正常的工作作息,有著如同﹁鋼鐵人﹂一般堅毅的性格,即使身邊極為親近的人士,都很難察覺她的改變。

但如今,法律的考驗、家族的壓力、小股東的責難及公司的經營難關,一波波衝擊接踵而來,這家一九一八年就成立的台灣最老牌家電大廠,能否平安走過風雨,外界都在看。

皇 冠上的鑽石——大同擁地40萬坪,其中又以中山北路三段的土地最值錢資產所在地 面積(坪) 帳上價值(億元)總公司中山北路土地 12,383 40.88 北投廠土地 4,379 8.75 板橋廠土地 25,649 24.06 中和廠土地 5,328 6.17 林口工業區土地 500 —三峽廠土地 48,068 5.14

大龍廠土地 857 —

桃園重電一廠土地 44,956 7.87 桃園重電二廠土地 82,014 14.36 桃園家電一廠土地 25,211 1.50 桃園家電二廠土地 59,162 6.84 楊梅廠土地 23,155 3.06 新竹營業所土地 2,600 —基隆廠土地 63,807 16.35 高雄廠土地 437  —屏東營業所土地 645  —馬公營業所土地 500  —總計 399,651 134.98 註:帳上價值以財報數字估算,若以實際市價估算,至少近千億元。

資料來源:地政機構 資料整理:徐介凡、陳兆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11

發叔棄將林偉強醜聞、財困纏身

2011-6-2  NM




一直掌管新界大小事務的鄉議局週三換屆,愛蒲愛唱K的副主席林偉強在過去一年因官非、醜聞纏身,已遭主席劉皇發半放棄。本刊揭發,縱橫新界卅四年的「新界黎明」林偉強,近年還多番欠債,除了有財務公司追數,還要用爛地還債。

掌管新界大小事務的鄉議局週三換屆,做了副主席廿年的前立法會議員林偉強近來一改已往散漫作風,積極打電話、約飯局拉票,甚至在鄉事圈中德高望重的八十多歲林媽媽,也要出來為子拉票,又找發叔幫忙。

發叔不助選了

不過人稱新界王、鄉議局主席劉皇發已不像以前般撐林。過往選前,劉皇發總打電話給各鄉紳,為林偉強親自拉票,但有鄉委會主席透露,至今未有聽聞新界皇為林 拉票。本刊於週一問劉,他答得左閃右避:「等班議員自己決定啦,我唔方便加把口喇,到時咪知囉!」「佢當年喺政府支持下做離島區議會主席,加埋鄉議局副主 席,不知幾風光。」有鄉議局執委對本刊說:「佢懶就係人都知!林偉強幾十年做過乜?有人曾經當住班高層面前問佢,佢一件都答唔到。」新界皇早知這個幾十年 跟班一事無成,但勝在聽話,但這兩年林在自己地頭坪洲有兩件麻煩事,不得不叫發叔棄卒保帥。林偉強去年三月被坪洲鄉里揭發,在○三至○七年間,涉嫌用偽冒 簽名收據,向區議會申領近十萬元津貼,租用鄉事委員會辦事處,作為他的區議員辦事處。廉署已接手調查案件。 另外,○八年大班鄭經翰旗下的「香港數碼廣播有限公司」(前身雄濤廣播)要在坪洲建發射站,跟村民發生爭拗,但林在事件中竟不撐自己友村民,村民一怒之 下,去發叔面前告御狀,結果林在之後一屆坪洲鄉委會選舉中大敗,失掉主席寶座,因而無得做區議員。坪洲鄉委副主席黃開榆曾狠批林:「佢做咗廿年坪洲鄉委會 主席,乜都交俾我哋啲老嘅做,成日話好忙,極少返嚟坪洲處理會務。我哋一班老人家一直都忍,因為俾面佢死鬼老豆嘛!」

靠父蔭扶搖直上

曾自詡比劉皇發更年輕就當上鄉委會主席的林偉強,一生全靠父蔭。林父林樹春生前是地產商,曾協助開發愉景灣,他既是坪洲鄉委會主席,也曾是鄉議局副主席, 七七年癌病逝世。當年僅廿八歲的林偉強是家中獨子,由美國回港承繼父業,一眾鄉親父老包括劉皇發,視他如子姪,承諾林老太會提攜他。林在一眾鄉事大佬扶持 下,先接任坪洲鄉委會主席,後順理成章入鄉議局,多年來傍住喺發叔身邊,很快就紅遍鄉事圈。他於八八年獲港英政府頒太平紳士,之後進身立法局,兼當上離島 區議會主席,前後八屆。之後當上鄉議局副主席,回歸後在發叔力挺下,再循鄉議局議席當上立法會議員,才四十多歲,便一身公職。政壇得意,林亦承繼了父大筆 遺產。「林偉強幾十年前從美國回港都有做啲建築生意,即係幫人起村屋。」坪洲一鄉委向本刊說:「佢繼承咗樹春叔嘅遺產,連佢及佢阿媽在內,有四、五十幅 地,現金都有二百幾萬。七十年代有成二百幾萬,好多錢o架!」有鄉委說:「林偉強過去廿年最風光,每日要搵十幾人陪住佢一齊食飯,八十年代去尖東東海,一 晚開十支Lafite,埋單要成廿幾萬。九十年代就開始幫襯富臨,佢講明一定係去鮑魚名廚楊貫一嗰間富臨,先至夠富貴。」連發叔也形容他we we wet wet的林偉強,誰知他外表風光,多年來卻欠債纍纍。林現時當股東有兩間私人公司(見表),但他甚少向人提及公司業務,旁人亦搞不清楚他做什麼生意。由承 繼遺產後至今,他先後與母賣出近四十幅土地,現時剩下十七幅,有些是按了給銀行,另有一些爛地一塊,無人問津;○三年他更把坪洲祖屋按給銀行套現,至今仍 未贖回。

懸崖地還債

有坪洲鄉委向本刊爆料,林還曾向村民借錢,然後以名下土地還債:「當時佢係雙料議員,個個都信佢,譬如一名鄉委黃漢權,就念在一場鄉里,廿萬唔係好多,咪 借俾佢囉。點知一借無回頭,黃漢權後來去到鄉委會追數,林偉強就攞塊地嚟還。嗰塊地其實喺懸崖邊,但林實牙實齒同佢講,有辦法換番塊地落嚟平地,咁到時咪 可以起三層村屋囉!」「黃漢權當時都信佢,仲因為塊地價值五十萬,黃仲俾多三十四萬佢,以為等佢好消息。結果一等四年,乜地都換唔到,黃漢權咪㷫囉,又再 嚟追佢數,要俾番五十四萬現金算數。初時林偉強都拖,直至黃漢權話要報警,佢就去問第二個鄉里借錢嚟還番俾佢。」記者向黃漢權查詢借錢還地一事,他承認確 有此事:「嗰塊地係賣咗俾我阿媽梁細妹,你哋去田土廳查都查到啦,啲錢已經攞返,我都唔想重提舊事!」除了鄉里,財務公司亦曾向林追數。有鄉民帶記者到坪 洲鄉委會,在會內資料櫃中,發現大堆江庫財務公司向利恩置業有限公司的追數信件,利恩大股東就是林偉強,並發現林用利恩三塊土地作抵押。本刊翻查法庭資 料,發現兩年前江庫財務公司曾入稟,向林偉強追討三百二十七萬元欠債。江庫最後沒再追究,鄉事圈都知道,是劉皇發出面替他擺平的。記者再找到近日四出到不 同鄉委會拉票的林偉強,重提江庫財務追數一事,他承認,「我之前做生意,○三年間公司被人呃,有間有限公司走咗數,不過發哥(劉皇發)幫我settle咗 啦。」(係咪還清?)「總之全部債務已經settle晒啦!」林說。至於向鄉里借錢還地的糾紛,林亦承認:「都已經係陳年舊事啦,都唔明仲提嚟做乜?」儘 管林不欲面對追數事件,但自從三年前他失掉立法會議席、年初又輸了鄉委會主席,連區議員也冇得做,今次若鄉議局副主席也輸掉,就什麼也沒有了,所以他全家 總動員,希望力挽狂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91

基金投资经理眼中的证券丑闻:骗子已比傻子多——日瓦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78b4ee01017qy4.html

 

基金投资经理眼中的证券丑闻:骗子已比傻子多 2011-05-31 中国新闻周刊

 

编 者按:国内一基金投资经理因近期爆出的中信证券投行部前执行总经理谢风华和华泰证券投行部前执行董事安雪梅夫妇参与内幕交易事件受到震动,对金融业现状提 出质疑:中国的证券行业目前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这种金融生态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正面和负面效应都有哪些?他认为市场博弈已经呈现出骗子比傻子多的景象, 分析师和基金经理成为“砧板上的肉”被随意宰割,证券业不过是在配合演出一出与实业资本相互利用、相互倾轧、相互欺骗的博弈戏剧,而基金经理和投行保荐人 能够获得高薪酬,得益于牌照限制带来的溢价……

 

  公募基金话语权旁落

  我的职业生涯有六年。有幸在做了三年研究员之后飞速蹿升为投资经理,管理着规模 数十亿元的养老金。我深知养老金的资金性质,这让我战战兢兢,更加审慎地从事投资。其投资规范也类似社保账户,受谴责的公司、高负债率、特别处理类和未完 成重组类公司均不能投资,委托人给我戴上这只手套,让我对市场的触摸没有亲密的切肤之感,对价值多了些许坚持,个性上平添些许内敛与淡定。久而久之,我对 所谓重要信息已经不那么敏感,大多数时间是在读财务报表、产业演进史和企业家传记。所幸,我的投资跟所谓内幕信息没有瓜葛,买到几只重大资产重组的股票, 也都是逻辑判断的机缘巧合。

  不知有幸还是不幸,近几年中,市场上先后曝光的基金经理“老鼠仓”有两位曾与我 短暂共事,至于刚刚立案的谢风华和安雪梅夫妇,我更是跟他们在朋友的婚宴上邂逅,我太太对她那颗大钻戒印象深刻,后来知道他们是各重组了家庭。世界太小, 我曾经认为的业内高手变成了被立案侦查对象,真有恍若隔世的感觉,对江湖传言,我只能信其有。

  目前证券业的生态环境,与几年前相比,可谓风向有别。中国的公募基金自1999 年成立以来历经辉煌,如今却到了十分尴尬的境地。其间有几个重要节点,昭示着公募基金行业的走向。公募基金在诞生之初,虽然也出现了“基金黑幕”和“海欣 股份事件”,但业内以基本面投资为导向的理念,还是给庄股崩盘后的股市带来些许亮色。这主要归功于整个证券业开始引入国外成熟的基础分析体系,甚至分析的 广度,草根调研的深度跟国外大行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2006年、2007年是公募基金蓬勃发展的时期,其资产规模从2006年底的 不到9000亿元狂增至3.32万亿元,百亿基金当日售罄和比例配售成为家常便饭。但是,问题也随之出现以业绩促进销售成了公募基金的主流模式,市场导向 逐步替代研究导向。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公募基金的黄金年代戛然而止。2009年,基金平均首发规模29.62亿,2010年全行业净赎回 1620亿元,今年一季度净赎回达到1050亿元,存量仅为两万亿元。

  实力机构早已抛弃基金,保险公司将其视为资产配置调节器,高端客户转向定向理财,而中小散户对基金的容忍已经到达极限,指数基金和养老金成为最后的阵地。

 

  市场充斥“博弈”心态

  公募基金之所以走上规模滞涨甚至萎缩,业绩不断退步,营业利润率持续下降的道 路,是诸多因素导致的。明星基金经理大面积离职和相对排名竞赛导致的交易短期化、研究投机化只是表象,人力资源的素质跟不上行业发展才是主因。更残酷的 是,实业资产进入资本市场后,垂涎于证券市场巨大的财富放大作用,分析师和基金经理成为“砧板上的肉”被随意宰割,证券业不过是在配合演出一出与实业资本 相互利用、相互倾轧、相互欺骗的博弈戏剧而已。2010年至今,是整个证券业混沌甚至疯狂的年代。宏观经济处于过度量化宽松刺激后的过热和着陆阶段,中国 的工业化走到白银年代,即大企业抗风险能力越发强大,中小企业在经济扰动中更像一只舢板。证券市场承担了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和为大型银行补充资本金的 重任,这无疑增加了市场的博弈难度。

  随着重大资产重组和发行募资案例增多,投行的价值更加为人重视。在经济转型的鼓 噪声中,在对银行不良资产的担心中,市场结构日渐畸形。2010年末,中小板和创业板平均市盈率64倍,而银行平均市盈率8倍,市值结构出现了严重的紊 乱。整个中小板和创业板净利润总额1030亿元,总市值4.27万亿元,上市银行总利润6842亿元,而总市值只有6万亿元。重大资产重组,借壳上市,新 股IPO中巨大的利益与实业经营举步维艰天差地别,各方利益主体的博弈开始加剧。

  权贵资本和政府资源处于食物链上端,精通资本市场的产业资本紧随其后,他们甚至 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操纵上市公司;有资金实力和产业协同关系的PE次之,他们能够帮助改善未上市公司的短板;投行和中小PE跟着吃杯羹,超募资金提成和跟投 都有利可图;到了二级市场已经只剩下鱼骨头,然而他们还妄想再做一碗加满香料的鱼骨汤吃得津津有味。海普瑞、汉王科技等只是让机构深陷泥潭,谢风华和安雪 梅等人仅仅是食物链下端的虾兵蟹将,为“大小非”接盘的基金经理则更是食腐动物,在小盘股疯狂之际损人利己,更大利益主体则制造了更多惨案。

 

  应让证券业回归理性

  除了投行和公募基金在此间的内幕交易和非法利益,来自市场职业炒家的围猎更为惨烈,编造策划大元股份、ST东碳等乌鸡变凤凰故事的邓永祥、湖南湘晖等掮客,只是利用一个投资公司和市场傻子借尸还魂,私募基金的利润只是刀口舔血。

  本质上看,市场博弈已经呈现出骗子比傻子多的景象,而被规范的参与主体身在庐山 中不知真面目,这是公募基金至今未能从所谓成长股里脱身的原因。据2010年年报,公募基金持有股票超百万元市值的多达1500只,如此多的持仓,很难想 象投研人员是否有精力去研究公司。其中持有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共593只,合计市值2940亿元,持仓占其实际流通市值20%以上的多达186只。而这些 股票未解禁市值高达2.8万亿元,如此比例和如此高的估值,注定了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博弈,就像2001年开始的券商庄股最终崩溃一样,会出现殊途同归的 结局。

  基金经理和投行保荐人并不是什么神秘而高尚的职业,我们这些从业人员之所以能够 获得高于产业平均水平的薪酬,主要得益于牌照限制带来的溢价。单就业务能力而言,如果哪一天市场没有生意可做,我们也只有失业而已。有人说明星基金经理 “私奔”大多源于体制激励不足,其实,真正在体制外业绩显赫者寥寥无几。就薪酬而言,明星基金经理的全年薪酬已经达到500万元左右,一、二线公司基金经 理普遍年终薪酬不会少于100万元,这已经与香港等地水平相当。如果非要按照国外对冲基金的薪酬来平衡他们的贪欲实为不妥,毕竟风险收益比不可同日而语, 盈利模式不同,想赚大钱就要拿出真本事才成。

  就监管体制而言,中国目前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仍然偏少,对市场参与各方违规处罚 的成本不足以起到警示作用。中国的市场需要有更多严惩违规的案例,需要有造假公司的退市和法律诉讼,需要有对造假公司保荐人的严厉处理才能起到震慑作用。 在此之前,我们只能期待骗子在市场上难觅对手盘,就像当初的德隆,不得不收手。让公募基金面对头破血流的现实,让他们知道老的模式已经一去不复返,回归基 本面,老老实实赚钱才是正途,否则,只能以毁灭完成救赎。

  (国内一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特定资产管理投资经理日瓦戈摘自《中国新闻周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19

民企股災殺到 再揭亞果醜聞

2012-04-05  NM

三月是上市公司公布業績高峰期,今年卻成為一眾民企股的「死線」。繼上月中,兒童用品股博士蛙(1698)及大慶乳業(1007)因核數師「跳船」而雙雙停牌後,多隻民企股接連「露底」而被洗倉,股價大插水。 民企風暴愈演愈烈,早前被本刊踢爆賬目有問題的亞洲果業(73),位於廣西的種植場,再爆出廉價霸地醜聞,有村民更踢爆亞果「粉飾」果園的來龍去脈。 事實上,民企業務分布大江南北,「山高皇帝遠」,股民難辨真偽。不少海嘯後上市的民企,業績已相繼「大走樣」。本刊請來專家,拆解民企「化妝術」,揪出嫌疑犯,避免成為下一輪「斬頭」受害者。


民 企股「搭棚」方式層出不窮,早前本刊走進農業股亞洲果業(下稱亞果)內地多個種植場,踢爆亞洲果業年報作大,內地附屬公司的營業額、果樹數量,少於與年報 所登的數目。上月中,記者發現有廣西農民在內地多個網站,投訴村組長在村民不知情的情況下,跟亞果董事長唐宏洲簽下廉價土地租賃合同,強迫村民租地予亞果 做種植場。 廣西合浦正是亞果的發跡地,聲稱擁有全國最大鮮橙種植基地的亞果,聲稱在當地的種植場達四萬六千畝,鄰近北海市。十多年來的土地糾紛涉及烏家鎮和石灣鎮的 多個村落,包括西大、烏家、瓦聯、新村等。記者聯絡上農民代表李先生(化名),由於事件敏感,他多番肯定記者身份後,才答應在當地一間外資五星級酒店與記 者見面。

主產區涉廉價霸地
李先生指果園的土地十年前每畝租金為一百三十五元(人民幣,下同),○○年亞果接手後,在 村民不知情下,與合浦縣政府簽約,將租金降至六十元,且半年才發一次租金,令村民難以維持生計。根據亞果○九年的上市文件,該果園每畝租金六十元,三年調 整一次,但卻沒有兌現。「亞果不加租,也不給我們收回土地,有些村民要用每畝五百元去租其他地種甘蔗。」李先生指,多年來,已有不同村民分別入稟北海市中 級人民法院及廣西高級人民法院,要求判決合同無效及賠償,甚至上訪北京爭取租金提升。但遭法院駁回訴訟,指案件不屬法院受理範圍,叫村民到香港找仲裁。 「香港不是我們地頭,人家有財有勢,我們沒錢請律師,也怕被人打。」李先生嘆道,他和部分到北京上訪村民,都曾無故被施襲。說到這裡,他突然張嘴取出兩顆 假牙道﹕「我的牙就是給打掉的。」

夏橙豐收成疑
李先生表示,所有村民都了解亞果運作,但從未見過果園長滿果和有貨車 進出村內運果。做貨車司機的村民陳先生表示﹕「前面見到嘅地都係亞果嘅,但佢哋冇咁多工人,好多地閒置,近年好多都轉租俾人種甘蔗,每畝甘蔗年收入約五千 蚊。」不過,根據亞果一○年報,合浦種植場收入達六億多,佔總收入四成四。今年一月,記者曾到合浦烏家鎮的種植場直擊,發現果園長滿雜草,果實凋零。上月 初亞果財務總監宋治強曾在業績記者會上,反駁指記者去得不合時,三月底夏橙收成時就會掛滿果。上月底,記者再到合浦石灣鎮的種植場,向職員指要買橙。戒心 甚重的負責人,堅拒出示卡片及透露姓名,支吾其詞道﹕「你哋邊度嚟㗎?我哋一定有果,但有大部分已運出國外賣。」之後負責人用小型貨車載記者到「最多橙」 的幾列果樹摘橙,但樹上的橙非常疏落,不少已跌落地。

超大有份 夾計「掛橙」
合浦種植場早年由美國都樂(Dole) 公司經營,後轉手予純品中國北海食品。村民指純品接手後,因為蟲害問題,於九九年終止合同。「蟲害搞唔掂,啲果一路生一路跌落地,產量急降。純品走後,政 府再為這個大型項目招商,竟然平租俾亞果。」村民怒道。當時,與亞果聯手搞合浦種植場的另一投資者,正是現正停牌、曾被本刊踢爆「農作變老作」的超大現代 (682)。○一年,超大斥資一億港元,入股亞果的利添生物科技發展(合浦)有限公司,持有四成九的股權。直至○九年亞果在香港以介紹形式上市時,超大仍 持有亞果近三成股權。 村民李先生指,亞果於○五年在倫敦AIM市場上市時,見果園凋零,便「借用」美國都樂公司早年種滿果樹的舊照片,「我有個親戚仲幫佢哋去湛江運橙回來,將 橙掛上樹,再扮成員工來拍照,如果佢肯俾番市價租金,我哋唔會理佢真定假。」村民嘆道。本週一,亞果回應每畝租金已調整至六十二元八角四仙,並重申從沒有 邀請村民到湛江買橙及拍照作上市文件用。

民企連環爆
本刊為踢爆亞果、超大,跑勻大江南北,想不到踏入業績期,多隻民 企股卻「紙包不住火」,連環「自爆」。先是月中,在龍年「生仔潮」概念下熱炒的兒童用品股博士蛙爆煲,核數師德勤辭職,股份停牌至今。一星期後,德勤再辭 去大慶乳業的核數師身份,迫使大慶停牌,風暴一發不可收拾。延遲公布業績的歲寶百貨、業績遭質疑的人和商業、突然配股抽水的西藏5100、董事跳船的順光 風電,相繼遭投資者洗倉,過去兩星期股價分別插水六成至七成六不等。 如此大規模的民企洗倉潮近年罕見,不少散戶都「中招」。一向愛抽新股的梁先生,於博士蛙上市時,抽到四手(每手二千股)新股。今年初市場熱炒「龍B」概 念,他再以每股二元多買入六手,持有至今。月中,博士蛙爆煲後停牌,梁先生當天早上,仍「未識死」,打算「瞓身撈底」溝貨,「嗰朝真係好緊張,狂上網睇論 壇,好多網友話可以去馬,好彩公司停咗牌,救咗我一命。」他無奈指正儲錢做首期買樓,現在有數萬元被鎖死了:「幾時先可以拎得番?依家咩都冇啦。」 上週五下午,記者去到觀塘裕民坊的中銀證券部,發現場面冷清,大部分散戶都「眼看手不動」,有散戶笑言﹕「仲買春天百貨?夏天都嚟緊啦﹗」另一散戶即附和 道︰「買旭光,眼光光。」不過,亦有股民大膽「執死雞」,其中散戶張先生於每股一元三毫時買入一萬股卡姆丹克太陽能,搏「反彈」,「我睇好新能源,呢隻股 跌咗好多,好平,因為歐洲減少補貼,少咗人買太陽能板,業績咪走樣囉,但仲有基金揸貨,(股價)彈一彈咪走囉。」

海嘯後「雜牌軍」湧港
近 期爆煲的民企股,大部分是○八年金融海嘯後才上市的,業務五花八門,如同「雜牌軍」。民企上市不久即「走樣」,市場矛頭之一直指核數師。資料顯示,除了博 士蛙及大慶乳業,上市三個月已發盈警的豪特保健,及去年五月停牌的瑞金礦業(246),都是由德勤出任核數師。有資深會計師透露,近年業界歪風四起﹕「金 融海嘯嗰幾年,個市好唔掂,之後美國推QE1及QE2(量化寬鬆政策),突然間好多錢湧入市場搵出路,當時美國投資者一見到中國的相關股票,乜都唔理就 買。投行同會計師行之前兩、三年無乜賺到錢,個市突然咁大需求,當然不停接生意。唔只德勤,Big 4(四大會計師行)同其他會計師行都為搶客衝昏頭腦,幫好多高風險的企業上市。」 中國經濟多年來大幅增長,民企增長速度快,但香港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警告,民企面對逆境的防守力薄弱,是其重要的致命傷。「好似博士蛙屬內需股,經濟好 時便急速發展,經濟一放緩就頂唔住。另外,卡姆丹克賣晶片,業務無乜問題,但晶片價格由○九年嘅百多美元,跌至依家嘅廿多美元,公司便應付唔來。」譚紹興 續指,不少民企的高盈利經營模式都難以維持,遇着市場資金收緊,便紛紛「現形」。

高增長變高危
散戶為防踩「地雷」, 須打醒十二分精神。譚紹興指,單看損益表(Profit & Loss)已不夠,「條數表面上睇同以往差唔多,但其實內部已發生了好大變化。」他表示,股民要特別留意公司不同天數的應收款項所佔的比例有否改變、借貸 比率,以及存貨量有否急增等,均可反映公司業務是否有問題。「一般藍籌的借貸比率略高於五成仍屬正常水平,但對於二、三線股來說就過高。」譚紹興指。另 外,屢次傳出延遲上市的公司亦須留意,部分可能因市況差,但亦有可能因為「盤數唔得」要再粉飾。因缺乏號召力而減少集資額的,上市後亦有可能潛水。 譚紹興亦提醒股民要留意沽空比率,港交所網頁的「統計數據及研究」內,可查看每日的沽空數據,假如一個股票連續四、五日的沽空額多於五千萬的話,反映有大 戶已「收到風」,準備散貨。還有就是業務性質,「以西藏5100為例,一間只有約二百名員工、賣樽裝水嘅公司,市值卻高達廿幾億,換言之每個員工的產能高 達幾千萬,你信唔信?」譚紹興笑說。

保薦人要孭飛
民企良莠不齊,已直接打擊市民抽新股的信心。有證券行內人士透露, 部分新股只有兩、三個散戶入飛,情況堪虞,有傳部分「未夠班」的新股更以八折價暗中向基金批貨,基金短期持貨後,便會趁市場流通量仍高時散貨獲利,導致新 股上市後頻頻出現插水之慘況。「第一個要怪罪港交所。」靈獅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總裁黃偉康認為,港交所為了保持香港全球新股集資額之冠的地位,沒有做 好把關工作。「質素高的內地股一早已經上晒市,包括內銀及內房股等,之後上市的民企財務質素愈來愈差,○九年下半年上市嘅股份,大部分跌穿招股價。」黃偉 康認為,現時市場混亂,港交所要整頓機制,一旦上市公司出事,須向保薦人追究責任。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66

性醜聞引行業口水戰:百合網世紀佳緣互揭老底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8/14/231082.html

據經濟之聲報導,13日,一條爆料「基金業高管借婚戀網騙色」的微博引發了國內兩家最大的婚戀網站的口水戰。百合網副總裁慕言轉發微博並炮轟。世紀佳緣「騙子橫行」;隨後衝突升級,世紀佳緣創始人龔海燕微博指責百合「虛假實名制和出賣用戶信息」。截至記者發稿前,雙方仍通過微博對事件「隔空喊話」。

世紀佳緣成立於2003年,2011年5月在納斯達克上市;百合網成立於2005年,2011年12月實行「實名制」並做大量宣傳。

雙方衝突的導火索是8月11日「金融行業網」發佈的一條微博:一位基金業高管通過世紀佳緣網站對上百名女性「騙色」,微博同時披露這名高管的供職單位、身份履歷和照片等詳細信息。

百合網副總裁慕言轉發微博並評論說:佳緣也不容易,我們搞全面實名制後,眾多騙子就只盯著佳緣了。

這引起了世紀佳緣創始人CEO龔海燕的不滿,她在微博上指責百合:她在微博上指責百合用假實名制「欺騙媒體、消費者和投資人」,並把會員信息賣給線下婚介。此後雙方開始互相揭老底、對罵。世紀佳緣公關部副總裁周忠孝告訴記者,導致雙方交火的「騙色門」正在處理中。

周忠孝:男方家人也找我們了說是假信息,也有一些號稱是受害者的女性朋友來找我們,說能提供證據。我們現在已經在對雙方信息做整理,內部溝通看到底是什麼情況。

對於雙方的交火,百合網副總裁慕言說,轉發微博並點評雖然是他個人行為。但內容言之有據。

慕言:這是我個人的表態,實名制之後,關於騙子不靠譜的投訴下降了70%多。我有朋友在廣東的公安部門,從廣東地區來講,接到的有關百合網的報案很少,但其他的平台類網站報案數量並沒有減少。

世紀佳緣方面則回應,哪家婚戀網站都有騙子,誰也別說誰。

周忠孝:這純屬瞎說。在各大論壇,我們看到世紀佳緣的信息,同時也看到百合網會員的各種被騙信息。慕言說的這個事,其實是五十步笑百步。

在微博中,世紀佳緣CEO龔海燕指責百合網將會員信息賣給婚介所,慕言說確實和一些線下機構有合作,但這是正常業務。

慕言:我們是和當地靠譜的婚介機構合作建立百合網服務中心,我們有自己非常嚴格的監控體系。本質上還是做一對一的紅娘服務。

去年底百合網宣佈「會員實名制」,沒有實名認證的註冊會員權限將被控制。周忠孝稱,前一段對百合網登陸發現,一些交錢不認證的會員照樣能夠交友,因此這是「假實名制」。

慕言:前一段時間我們有技術上的漏洞,少量的非實名用戶購買某種產品可以進行交友溝通,後來發現後把這個漏洞補上了。在此之前和之後,你可以調查,非實名用戶是不能和他人溝通過的,即使你付費。

實名制一直是網絡婚戀行業備受爭議的命題,由於可能導致流量下降和影響盈利,目前除了百合網其他各家對此一直還在謹慎觀望。經濟之聲觀察員王思遠的評論《婚戀網站罵戰顯露行業之痛:資本寒流和模式羈絆》。

王思遠:世紀佳緣和百合網代表了目前國內婚戀網站的兩大主流模式。

佳緣多年來實行用戶自由註冊,用龐大用戶群吸引更多用戶加入的滾雪球模式;雖然用戶和收入增長快,但難免魚龍混雜。

百合網強調細分高端市場。去年底推出強制實名制,把關了信息質量,從長遠來看有利發展,但短期確實影響了用戶規模和活躍度。

兩種模式的博弈短時間內很難見分曉,因為婚戀網站作為細分服務領域,產品的競爭力體現在:用戶規模、服務性價比和誠信度。但由於監管不足,最為關鍵的誠信度方面,除了各家公司的口水戰,目前並沒有公允的衡量標準。

這次兩家企業多年恩怨再次爆發,背後實質是這一輪資本寒流在作祟。

剩男剩女增多讓婚戀網站一度繁榮。但2007年至今,除了世紀佳緣,國內婚戀網站再沒有上市融資的案例,很多中小公司陷入資本危機中。投資界不再青睞國內婚戀網站的主要原因是,認為行業很難出現百億規模的大公司,新涉足者也很難通過資本來迅速崛起。

而隨著社交網站、微博、信息分類等同樣擁有大量用戶基礎和社交屬性領域的染指婚戀交友,或打擦邊球,也加劇了婚戀網站行業的焦躁情緒。

同電商等很多資本過於密集的領域一樣,一場資本寒流,讓「規則重鑄」和「行業洗牌」成了擺在婚戀網站行業面前的羈絆。記者王思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215

人民日報:誰製造了「中餐館醜聞」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1-30/5MNDE4XzU3NDE5MA.html

層出不窮的中餐館中毒事件、狗肉謠言,最後被證明子虛烏有,純屬誹謗。這並不意味著中餐館可以自此脫責。事件的出現本身就折射出中餐業的無序競爭及存在的弱點。如不正視,受損害的是中華餐飲的名譽及經濟利益。

據意大利歐聯通訊社11月27日報導,意大利女歌手中餐館中毒身亡案於近日告破,中餐館洗清冤屈,但負面社會影響依然持續,許多當地人不敢前往中餐館就餐。

中餐館信任危機

一個月前,一位60多歲的意大利著名女歌手在一家中餐館就餐。在就餐過程中,女歌手突然感到腹部不適便返回家中,幾天後不幸病逝。

歌手親屬認定死因是在中餐館食用了不潔的意大利海鮮貽貝,疑為食物中毒造成了老人意外死亡。

當地媒體在事實未清之時,對此事件「火上澆油」,妄加評論並大肆渲染,有的媒體稱中餐食品衛生靠不住,中餐館涉嫌謀殺意大利人。一時間意大利中餐業陰云密佈,餐飲生意一落千丈。

類似的「中餐館信任危機」不僅出現在意大利。去年,英國約克郡生意最興隆的中國玫瑰粵菜館就被誣陷出售狗肉。英國本地媒體跟風炒作,多則關於「中餐館使用貓肉狗肉」的謠言四散,令一些在英中餐館生意受損。

2011年4月,西班牙多家電視媒體也炮轟中餐館,稱馬拉加中餐館屠狗做餐。

2009年,法國電視二台的節目以「亞洲餐」為題做了一項調查,僅僅通過對個別華人地下食品加工廠的暗訪,就得出華人外賣店80%食品不符合衛生標準的結論,把髒亂差與華人餐館相聯繫,對中餐業整體形象惡意抹黑。

幾年前,一家英國著名媒體《衛報》曾指出,認為中餐是垃圾餐的論調在西方盛行。而如今,這種論調並沒有改變。

「醜聞」因何而起

一直以來,海外中餐館的形象問題,包括廚房衛生不達標、部分食品存在隱患、作坊式管理良莠不齊等成為海外媒體關注的焦點。中國璀璨的餐飲文化博大精深,怎麼會被阿貓阿狗、不潔貝類之類敗壞而黯然失色呢?

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院長、華僑華人問題研究專家莊國土教授認為,海外中餐館被當地社會指責和詬病並產生信任危機,並非這幾年,從李鴻章時代就開始了。除中國人外,國外的中餐館基本上是作為廉價餐飲被外族人消費。

中餐館廣受詬病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衛生狀況差。這與華人、特別是華人新移民的衛生習慣本身不佳有關。意大利社會早就批評中餐館的衛生狀況。基於對中餐館衛生和其他方面的成見,一有中毒事件發生就習慣性歸咎於中國餐館。也如日本的中餐館,最被詬病的就是衛生。

文化的差異也造成了偏見。「文化不同產生不同食材。有些食材為西方或東亞以外的民眾所不樂於接受,有些食材則是宗教文化所忌諱。如狗肉即是如此。」莊國土認為。中餐館食材無所不包,這與國外大多數民族食材來源相對集中於幾種食物形成反差。

經濟利益也是不得不考慮的因素。在國外,中餐業經營時間太長而被同業或服務業同行所不樂見,也為當地習俗所嫌棄乃至被法律所禁止。

「醜聞」終結者

在英國中餐「貓肉、狗肉」誹謗事件出現後,有海外媒體認為,海外中餐館亟須增強公共危機意識來化解危機,通過主動與政府機構溝通,在媒體發表聲明來處理問題。

對此,莊國土有不同看法,他認為這只能收一時功效,不能治本。「這是以國內慣用的加強宣傳手段來改變公眾的看法和思維,這在海外很難奏效。」

如何終結醜聞,專家認為,應該在食材選擇和供應上尊重當地習俗,不要為了小利而偷偷摸摸供應讓當地民眾厭惡的食材或採用不當的烹飪方式(如:活殺活吃),損失主要客源。

另外,最重要的是在自覺遵守衛生法規前提下確實提高衛生水平,尤其是廚衛。日本餐館的誠信天下無二,與日本人的信用,尤其是其衛生有莫大關係。

改變中國人習慣的賺快錢方式也是必須的。須知在國外,誠信就是金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297

叛徒法務長 踢爆三星黑金醜聞

2013-01-07 TCW
 
 

 

曾有一段時期,我的工作就是花錢。當時身邊的人會對我說:「區區兩、三千萬,有什麼好顧忌的?」數百萬元的衣服,只穿過一次便晾在衣櫃裡;一餐四千韓元的餐館,當時的我根本不屑一顧。若是我不大手筆的消費,反而會被認為根本沒在認真工作。

雖然花錢如流水,我卻覺得自己像是被人豢養的寵物。讓我揮金如土,唆使我的人,並不是要我設法替公司賺錢。他們不是要求我製造優良商品,不是企盼我能使商品暢銷,也不是期待我去帶領組織。他們讓我掌控的金錢,是希望我用以馴服國家的司法機關。看到我曾奉獻青春與熱情的檢察單位,因為他們撒下的金錢而腐化的姿態令我痛苦萬分。對於被交付的任務越是盡忠職守,便越加深我的苦惱。這樣的精神折磨終於導致我的身體崩潰。我一整天不分時間、場合的流鼻血。而且,我罹患了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前列腺癌,和脂肪肝引起的肝功能下降等,幾乎所有疾病一次纏身。每當混著口腔裡的血腥味吞下藥丸時,便彷若再次咀嚼著自己有如被蹂躪成廢紙般的人生。

我真的不了解,他們為何譴責我是「叛徒」?事實上,如果釐清前因後果,就能理解這完全是三星及檢調先背叛了我。進入三星之前,我已明確表態不想從事關於律師的法務工作,而希望學習跨國企業的經營。我也斷然拒絕遊說法院及檢調的工作。在明確的立下約定後我才進入三星,然而,三星卻破壞這個約定。即使我拒絕,他們仍然強迫我進行遊說與賄賂工作。挑選曾經以檢察官身分起訴前任總統全斗煥不法資金一事的我,讓我置身於不法資金巢穴的就是三星。

為了把三星集團控股權全數移交給經營能力未曾被驗證過的李健熙長子——李在鎔,使其承繼三星集團的產業,員工必須犯下非法、逃稅的行為,是近年來三星醜聞的來源。我揭發的是這些真相與歷史。我無意損害三星集團,而是為了三星的健全發展,希望藉著這種行動去除毒瘤。李健熙一家及少數的心腹正是這個毒瘤,這些人加總也不過是一百到兩百左右的一小撮人,但就是因為他們,使得二十五萬的三星員工都成了非法行為的共犯。抱著崇高心志進了三星的員工,反而被李健熙一家出賣了。

監視、跟蹤、竊聽……

二○○七年秋天,我以寫遺書的心情準備「良心告白」。緊張的生活日復一日,住宿在汽車旅館沒回家的日子變多了。當我住在京畿道楊平的臨時住處時,好友、《韓民族日報》記者鄭錫九經常來找我徹夜長談。當時住處的路口總是停著一輛掛著「通行量測定」牌子的小轎車。像楊平這樣的窮鄉僻壤,沒有測定通行量的道理,顯然那是三星監視人員的車子。

有一天,鄭錫九和我邊談邊敲鍵盤,隔天,三星前公關組長尹淳奉便立即和鄭錫九碰面,問他是不是在寫我告發三星戰略企畫室的報告書。鄭錫九在電腦上輸入文字的模樣,三星的監視人員似乎認為是在寫告發狀。在三星工作時,受到監視、竊聽、跟蹤的經驗已經到了令人厭倦的程度。但在我打算讓世人知道三星的非法行為,為「良心告白」準備的期間,三星這些行徑更是不斷折騰我的神經。

造成我苦惱的原因,最初是憤怒與復仇。但是,抱持這樣的情緒顯然無法讓自己從苦惱中解脫。因此,我重新思考「『良心告白』並非懲處特定人物,而是為了改變把質樸的人塑造成犯罪者的體制。」

鄭錫九最後建議求助天主教正義實現全國司祭團。如果對於一九八七年的六月抗爭(編按:在全斗煥政權下,為求直接民選總統的民主化運動。當時百萬人走上漢城街頭要求修改憲法)仍有印象的人,就一定知道最初揭發朴鍾哲被拷問致死事件的司祭團。一開始我有點猶豫,因為我要談的並非政治民主化的問題,我懷疑司祭團會關心財閥的非法問題嗎?但遲疑了一陣子,我還是去拜訪了司祭團,因為我已無其他選擇。

二○○七年十月六日,我初次和司祭團的咸世雄神父碰面。認識咸世雄神父對我而言,可說是人生中決定性的分歧點。我把自己一路走來的人生一一向神父告白,光就這件事而言,已是莫大的祝福。我忘情的陳述在三星工作期間所犯下的罪行,長久以來的心頭重擔彷彿消失,我心情舒暢的做了個決定。「我甘願為自己犯下的罪行接受懲罰。我會主動出面、接受調查及接受該有的懲戒。」

我和司祭團的幾位神父以及其他幾人開始準備在公開場合揭發三星的不法。我從二○○七年十月十六日開始過著躲躲藏藏的生活,因為我找不到避開三星跟蹤、監視、竊聽的方法。曾經擔任檢察官,逮捕逃亡罪犯的我,如今竟然情勢逆轉,必須輾轉潛藏在汽車旅館,過著避人耳目的生活,這使我的心裡備感沉重,手機幾乎都是維持在關機狀態。

賄賂、關說、操控……

二○○七年十月二十九日,司祭團在當天上午,於首爾祭基洞的教會舉行記者會,公開我告白的內容。記者會中公開了以我的名義開立的秘密資金帳戶。三星可以任意使用幹部名義開設帳戶,用來保管秘密資金,或是用來洗錢。借出名義的幹部,對於以自己的名義開設的帳戶究竟存入了多少錢?花費在什麼用途一概不知。我的帳戶中也曾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存入五十億韓元以上,每個人頭帳戶大約都是這樣的資金規模。別的帳戶中也有匯入資金,但我無法確認其中的金額及交易明細。我離開三星已過三年,帳戶都是這種狀態了,更別提其他現職的幹部。依據我的推算,三星在國內的秘密財產應當超過十兆。流向海外的則難以估算。這些內情首次公諸於世。

司祭團首次召開的有關三星不法行為的記者會,我並未出席。司祭團的神父擔心我在不特定多數人前露面,或許會遭到不測,因此讓我藏匿在首爾祭基洞某間教會的司祭館。

司祭團及我公開的三星違法行為,主要有三:有系統賺取不法資金及逃稅,並為隱匿事實而操作會計帳涉及違法轉移經營繼承權,及繼承問題在訴訟上的操作涉及政界、官界、司法界、媒體等廣大範圍的非法遊說活動

輿論主要關注的是司法界的非法遊說活動。接受賄賂的檢調名冊,也就是所謂的「檢察官禮金名冊」備受注目。這是因為許多國民對於法院及檢察官,平日即抱著不信任感。這個名冊無異落實了「沒錢有罪;有錢無罪」的社會觀念。媒體也同樣對於非法遊說部分寄予高度關注。然而,由於這樣的態度導致採訪時的許多瑕疵。非法遊說活動,主要目的是為了讓違法轉移經營繼承權正當化;另外,使用於非法遊說活動的資金,其實來自不法賺取的秘密資金。換句話說,非法遊說活動,只不過是三星繁複違法行徑的一個環節。然而,幾乎所有媒體的報導,都只報導非法遊說活動,刻意不去觸碰三星違法的本質。

二○○七年十一月五日,司祭團召開第二次記者會。和第一次記者會時不同,這一回我也出席記者會,直接作證三星的違法行為。同時也坦承曾經身為三星的共犯,參與不法行為。

記者蜂擁而來的第二次記者會中,司祭團批判「禮金」的說法必須導正,這不是「禮金」而是「賄賂」。「把賄賂說成禮金,沒有犯罪的自覺是韓國的現實。」對於已對腐化感覺遲鈍的社會給了一記迎頭痛擊。

二○○七年十一月十二日,司祭團召開第三次記者會,這一次也是在首爾的祭基洞教會。當天,司祭團公開檢察總長內定人選林采珍(之後成為檢察總長,二○○九年辭職)、國家清廉委員長李鍾伯(之後成為釜山高等檢察廳長)、大檢察廳中央搜查部長李貴男(之後成為法務部部長)等人也都在三星行賄對象名單中。記者會正好是在林采珍要出任檢察總長人事公聽會的前一天。然而,公開名單卻並未對他們被任用為要職造成任何妨礙。

司祭團公開這份名單,原本意在防止收受賄賂的公務員擔任重要職位。必須讓國民知道檢察總長等權力機關的內定首長人選,就是三星操控的人員。

從三星收取賄賂而擔任國家機關要員的情況,在李明博執政時期越演越烈,因此,在李明博開始執政後的二○○八年三月五日,司祭團公開了李鍾贊、金善浩、黃永基等人受到三星操控的事實。在李明博政權下,他們都被內定為主要權力機關的高層人選,希望至少能夠在新政權開始之際,阻止他們繼續穩居高官。

司祭團所公開被三星列為操控目標的名單中,包括前述的林采珍、李鍾伯、李貴男、李鍾贊、金善浩、黃永基等六人。他們幾乎都和我有很密切的關係。尤其是金善浩,我們兩家的夫妻之間也相互往來,過從甚密。因為有這樣的交情,金善浩更強烈的感覺受到背叛。他透過很多管道,向我表達他的不滿,但是我無能為力。我認為若是不公開擔任要職的問題人物,有關三星違法一事就難以進行徹底調查。

有些人批評我這種做法,沒有人性、人格有嚴重缺陷。對於這樣的指控,我總是無言以對。我反倒想問問批評的人,去除自己熟識的檢察官之後發表名單才是正確的嗎?列在名單上的檢察官「因為和金勇澈交惡,所以才會被公開」,難道以類似這樣將受到非議、不公平的做法才是正確的嗎?

我接受特搜檢察官偵訊有關三星問題時,供述了三星管控的檢調新名單。那是鎖定任職檢調及法務部要職的檢察官名單。但是特搜檢察官卻無視這份供述。李明博的政權下,非但沒有對三星管控下的檢察官給予懲戒或免職,甚至還予以拔擢至更高的地位。

良心、正義、發聲……

我確實不能否認在三星工作時收受了鉅款。我也曾持有不限額度的法人信用卡,當時揮霍無度更是無庸置疑的事實。但是,我想說的是:花錢如流水的當時,與幾乎身無分文的現在,對於我的人生是否幸福並沒有造成很大差異。這對許多現在三餐拮据的人而言,或許像是風涼話。但是,擁有多少財富和是否幸福,確實沒有什麼關係,這是千真萬確的。

對於「良心告白」後,我的生活周遭起了許多變化。其中之一是許多素昧平生的人時常來找我。有個人突然打電話來,不斷的大吐苦水;有個人毫無理由的來找我,只是單純想見我一面;此外,更多的是內部舉發企業違法的人,因為我也和他們面臨類似的處境,對於他們的痛苦我能感同身受。

最近碰面的人,則是說他在公司使用秘密基金而積蓄了一筆財富。他因為受到良心譴責而痛苦不堪。雖然認為應當公諸於世,但一想到家人卻又躊躇不前,因為他擔心公司的報復恐怕會危及家人。這是當然的,身處在這樣的處境中,誰都會感到同樣的痛苦。

在這些人的面前,我只能選擇沉默。我沒有權利對他們說:「為了正義即使接受迫害也應當承受!」但我也不可能對他們說,請你們捨棄良知良能。面對這些人,我只能無言以對,每當這種時刻,我就會想起司祭團的神父。

我不敢說公開真相,就一定能夠導反為正。也有可能就像我一樣,公開三星的真相卻落得失敗收場。但是,我從未後悔過,因為我從其中看見生涯中可供依靠的地方,那就是司祭團的神父們。(本文摘錄自第一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636

中紀委強勢介入,云南中煙陷醜聞 「煙草狂人」夢斷煙草

http://www.infzm.com/content/89400

中國煙草系統第一家改制的科研單位——云南瑞升涉嫌國資流失醜聞,掌門人楊偉祖涉嫌受賄罪。煙草系統多元化投資平台的病灶也由此得以管窺。

被告席上的風雲人物

3月的昆明春光明媚,云南煙草系統卻感到陣陣寒意。

叱咤云南煙草系統的風雲人物——楊偉祖即將走上昆明中院的被告席。

楊偉祖,原云南瑞升煙草技術(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云南瑞升)董事長。2001年,他以云南煙草科技研究院黨委委員、副院長身份創辦云南中煙工業公司(以下簡稱云南中煙)的另一家煙草多元化投資公司——云南瑞升,這也是中國煙草行業唯一一家由科研單位徹底改制的公司。

至今,楊仍為云南煙草科技研究院職工。

多方信息源證實,楊偉祖案的導火索是云南瑞升的股權紛爭。據知情人士透露,2011年底,系統內就有針對云南瑞升的舉報,直指國有股被稀釋,國有資產有流失。接近楊偉祖的人士透露,云南瑞升多次以增資擴股的方式吸納新的股東。

官方的說法是楊偉祖以「受賄罪」被逮捕。2012年9月29日下午4點,楊偉祖被昆明市公安局直屬分局正式逮捕。據悉,該案曾由兩位中央高層批示,中紀委介入調查。

「案子很複雜,中紀委前段時間還在我們公司查。」瑞升集團辦公室一名工作人員說。

云南司法系統內部人士透露,楊偉祖案情複雜,亦曾兩期補充偵查,公訴機關可能在2013年4月24日左右提起公訴。

其實,楊偉祖案只是云南中煙多元化投資中出現的一起案件。

目前,云南煙草多元化投資的中樞是云南中煙投資處,其管轄著中國煙草系統兩家最大的多元化投資平台——云南煙草興云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興云投資)和云南紅塔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云南紅塔)。

自2009年開始,上述兩家公司分別捲入與福建首富陳發樹、保利地產發起人張克強的股權糾紛。這是自昆明卷煙廠廠長陳傳柏外逃和褚時健案後云南中煙最大的醜聞。而2011年4月,原云南中煙投資處處長郭洛夫自殺,更是為云南中煙近年來的多元化投資增加了幾分神秘色彩。

「楊耶穌」的煙草路

表面上,楊偉祖是一位文弱的理科男,戴著大幅邊框眼鏡,身材瘦削。但卻藏著一顆文藝青年的心。「喜歡主持,朗誦。」這是楊偉祖留給云南大學化學系老教授古麗磨滅不去的印象。

1991年7月份,籍貫云南騰沖的楊偉祖從云南大學有機化學專業碩士畢業,時年25歲的他,人生的下一站,即為云南省煙草工業研究所。

畢業三年之後,楊偉祖便擔任所裡香精香料研究中心主任,「調香是門藝術。」楊偉祖的一位同事自豪地向南方週末記者透露。

這確實是門藝術,如何不沖淡煙葉原本的味道,又讓抽煙者口感更合適,調香師需要在化學分子與藝術之間掌握精妙的平衡。在繁忙的科研的間歇裡,楊偉祖甚至翻譯了二十萬字的《吸煙的正面效應研究與探討》。這差不多算是國內出版的唯一談及吸煙積極因素的文獻。

儘管以研究香精起家,在1990年代末,楊偉祖卻將重心轉移到了當時煙草行業最熱門的前沿陣地:再造煙葉的工業化研究與開發。

後來,楊偉祖被譽為造紙法再造煙葉領域的開拓者。可以佐證的是,中國煙草總公司關於建立煙草行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評委庫中,楊偉祖與煙草院士謝劍平均為評委。造紙法再造煙葉俗稱煙草薄片,是利用煙梗、煙碎末和碎片等煙草廢棄物作為主體原料,經過重新組合加工而成的產品。

就在煙草科技取得功名之後,楊偉祖瞄準了健康行業。楊偉祖設計的云南瑞升健康產業版圖包括:「人的健康」(自然療法、有機食品、生物製藥等)和「自然健康」(有機農業、土地康復等)領域;他這樣描述自己事業的新目標:以生命智慧為無數他人謀長遠幸福。

2011年12月19日,瑞升生命智慧研究院成立,楊偉祖擔任院長。在當天的討論會上,楊設置的議題包括:生命智慧思想理論研討;構建未來生活新形態新範本;大生命產業的構想與規劃。

原武漢大學國學院副教授杜小安曾應楊偉祖之邀給瑞升員工授課,在他看來,楊偉祖疾呼健康命題,背後則是對世道人心的憂慮。他認為,楊懷著「拯救」之心,「想著的是改造人性和良知」。而不少煙草行業媒體人士則直呼其為「楊耶穌」。

當然,也有不認可者。「有一陣,每個星期上班五天,有兩天在聽他講生命、智慧。」一位剛從瑞升集團離職的員工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生命產業、智慧,這類東西太玄乎。」

在被捕前半年,「一直在講他怎樣練瑜伽。那時就感覺他快瘋了。」云南煙草科學研究院一位不願具名的人士回憶起他最後一次見到楊偉祖的場景。

紅頂瑞升

楊偉祖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人。身處煙草行業,他的野心是做大「健康產業」;自2002年擔任由云南煙草參股的云南瑞升董事長,體制內的云南煙草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的職務直到2010年才辭去。

身份的分裂以及煙草特殊的政企合一以及專賣模式,則是楊偉祖和云南瑞升的「原罪」。

2001年3月16日,在時任云南煙草專賣局局長李維林的鼎力支持下,云南瑞升成立。彼時,煙草行業的多元化投資熱潮尚未冷卻。曾有業內人士估計,當時全國煙草系統的非煙資產總額超過600億元。

據云南煙草科學研究院內部人士透露,云南瑞升註冊資金合計500萬,云南煙草出資300萬元左右,佔股60%,為第一大股東,其餘股份皆由云南煙草科學研究院香精香料中心的骨幹人員集體持股。楊偉祖當時任該中心主任,在云南瑞升擔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而時任云南煙草科學研究院院長的姚慶豔則出任云南瑞升董事長,姚現為云南紅云紅河集團董事長。2002年7月,楊偉祖出任云南瑞升董事長。

在楊偉祖主政云南瑞升的十年間,正是由於煙草的參股,使得瑞升獲得了政策上的「紅頂子」。一方面,儘管已經改制,云南瑞升仍從國家煙草專賣局和云南省獲得大量的科研經費;另一方面,也解決了進入煙草行業的門檻。

《煙草專賣法》規定,國家對煙草專賣品的生產、銷售、進出口依法實行專賣管理,並實行煙草專賣許可證制度。煙草專賣品包括卷煙、雪茄煙、煙絲、復烤煙葉、煙葉、卷煙紙、濾嘴棒、煙用絲束、煙草專用機械。

而云南瑞升生產煙草薄片,原料為煙葉碎片、煙末和煙梗等,同樣在國家專賣範圍內。煙草公司股份的存在,使得瑞升集團獲得了進入煙草輔助行業的准入證。

云南瑞升在煙草薄片上的優勢被放大。2010年底,楊偉祖曾透露,瑞升造紙法再造煙葉已在全國80%以上的重點骨幹卷煙品牌中實現了應用,該企業經濟增長均保持在30%以上。云南瑞升的一家關聯公司——云南中煙昆船瑞升2010年的公司產銷量已達到2萬噸,為國內之最。


案發或因國有股被稀釋

儘管云南瑞升產值穩步增長,在長達十年時間裡,云南中煙的股權一直被稀釋。以增資擴股的方式吸納新的股東是重要手段。

南方週末記者獲得的一份內部材料證實,至2011年中,云南瑞升86%的股份由職工集體持股。相比公司組建時,職工集體持股比例番了一倍多。但何人名列其中,或許只有在庭審時才能解開謎團。

南方週末記者調查得知,2011年末,審計署昆明特派辦開始核查瑞升集團的增資擴股行為,審計結果對瑞升集團不利。這份報告呈遞至高層後,國務院高層領導作出批示,2012年7月,中紀委開始調查此案。兩月之後,楊偉祖被捕。

在南方週末記者調查中,發現了另一家與云南瑞升有關聯的公司——在香港上市的華寶國際。華寶國際曾經佔領著中國煙草香精香料近一半的市場。曾在云南瑞升香精研發部門工作的王鑫(化名)透露,相對於煙葉,香精雖然並非專賣品,但它同樣屬於「半壟斷」行業。

南方週末記者發現,云南瑞升的股東中出現華寶國際的影子。2008年7月7日,華寶國際發佈的公告稱,其成員公司包括云南瑞升等多家公司。

華寶國際何時注資云南瑞升?持有的股份多少?公司高管是否接受過與楊偉祖案的調查?南方週末記者就以上問題向華寶國際投資處求證,截至發稿時止,未獲對方回應。

而更大問號則是,作為香精市場上的競爭對手,云南瑞升為何要接受華寶國際的注資?

2005年,國務院辦公廳再次轉發《國資委關於進一步規範國有企業改制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通知中強調,擬通過增資擴股實施改制的企業,應當通過產權交易市場、媒體或網絡等公開企業改制有關情況、投資者條件等信息,擇優選擇投資者。

南方週末記者在公開平台並未查詢到云南瑞升增資擴股的信息。

北京煒衡律師事務所李肖霖律師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國有股被稀釋,如果經董事會同意,那是符合《公司法》的規定的。而在增資擴股時,可能存在的犯罪則包括受賄罪。即增資方故意壓低轉讓價格,後收受出資方賄賂。巧合的是,2012年9月29日,昆明警方逮捕楊偉祖的理由是涉嫌受賄罪。

非煙產業多事之秋

1990年代,云南煙草產業屢爆大案。1992年,昆明卷煙廠廠長陳傳柏出逃;而云南產業最大的歷史污點,當屬1999年的褚時健案。此後數年,云南中煙的煙草主業並未爆出駭人黑幕。但自2009年以來,云南中煙的多元化投資平台,也即非煙產業,進入多事之秋。

2012年1月3日晚6點,昆明中院結束了華美系實際控制人張克強詐騙案的庭審。張克強為保利地產發起人,為華美系的實際控制人。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幾乎在統一時間,云南省高院宣佈受理陳發樹訴云南白藥股權轉讓糾紛一案。

更戲劇的是,二案皆與云南非煙產業有關。

2006年始,張克強控制的華美豐收和其他民營資本向興云投資旗下公司興云信支付3.28億元,加上興云信自有的投資款4000萬元,獲得鹽湖集團169,766,788.93股股權。

2008年3月鹽湖集團借殼ST數碼上市。復牌當日,張克強旗下的華美豐收和其他投資夥伴當天的股票市值超過了50億元。然而,在股權轉讓完成後,張克強等人以詐騙罪被昆明市檢察院逮捕。2012年初開庭後,一直未宣判。這起官司最終影響到云南白藥股權的轉讓。

2009年9月10日,陳發樹和云南紅塔簽訂《股份轉讓協議》,前者以22億元的對價獲得後者持有的云南白藥12.32%的股份。陳在支付股權款後兩年,云南紅塔仍未辦理過戶手續。而期間,該投資的賬面價值增長了30多億元。2011年12月8日,陳將云南紅塔告上法庭。

兩位知名民營企業家均栽在云南煙草多元化資產的股權轉讓上。

2013年2月4日,歷時3年多的「云南白藥股權糾紛」案一審宣判,云南省高院除了判定確認《股份轉讓協議》合法有效外,此前陳發樹方面的其他訴訟請求均予駁回,隨後,陳選擇上訴。其代理律師、北京尚公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慶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司法材料正在移交最高法的過程中。何時開庭不確定。」

而張克強,仍在苦苦等待一審判決。該案2012年1月3日結束庭審,判決已經嚴重超期。華美集團董事長陳金龍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司法系統對該案有不同意見。」

和其他壟斷行業一樣,煙草多元化投資早年多集中在酒店、物流、糖酒銷售等實體經濟領域,投資行業鬆散,投資主體管理並不十分嚴格,投資中多存在職工名義的『集資投資』行為。

針對多元化投資企業的問題,2004年,國家煙草專賣局曾專門出台《國家煙草專賣局關於清理在關聯企業參股入股問題的通知》,要求各級領導幹部帶頭退股,同時規定今後嚴禁再有類似問題的發生,並對有關單位進行了重點檢查。

2005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煙草業改革的綱領性文——《關於進一步理順煙草行業資產管理體制深化煙草企業改革的意見》。這份文件明確明確煙草行業繼續保持專賣專營,即政企合一的形式。

在此背景下,國家煙草專賣局於2006年明確提出「基本完成歷史遺留問題處理,基本完成不良資產處置,完成列入清退計劃的多元化企業退出」的目標,由此拉開多元化企業清理整頓工作序幕,也就是煙草行業的「瘦身計劃」。

時至今日,這個瘦身計劃依然沒有完成。據悉,云南瑞升案在高層批示後,針對煙草企業內部幹部職工持有的關聯企業的股票,國家煙草專賣局啟動新一輪清退工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4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