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全台最賺校園合作社 在屏東鄉下


2012-02-13 TCW




當屏東高中展開搶救校園合作社, 反對超商入駐校園的同時,同在屏東的內埔鄉內,卻發生了另外一個奇蹟。

這裡,遊覽車絡繹不絕,所有人排隊進入四十坪大小的商店裡搬貨,熱鬧 景象,不遜於台北一○一大樓或是新光三越百貨。

位在屏東縣內埔鄉,附近人口不超過五萬,距離市區約有二十公里的屏科大內,有一間年營業額破 億元、全台灣最賺錢的合作社。

五年來,全台約有六分之一的消費合作社,由於進貨成本或行銷方式不敵一般商店,撐不到幾年就關了。然而,過去 八年,屏科大的合作社卻能逆勢突圍,儘管淨利率近一成,年營收卻成長了二十倍,去年更突破一億元。

在這個缺乏資源、位在台灣最南端的技職大 學,有兩個人,在市場縫隙中找到別人認為毫不起眼的商機,共同孵出這個破億小金雞。

一位,是屏科大食品科學系教授謝寶全,他開發的薄鹽醬 油,去年就賣了五十七萬瓶,營業額高達五千多萬元,還讓醬油成為屏東名產;另一位,則是負責管理的屏科大合作社理事主席邱武霖。

這樣的好成 績,八年前,沒人預料得到。

研發專利把薄鹽醬油,變屏東名產

邱武霖接手合作社理事主席時,合作社的淨利還不到三十萬元,「繼 續和便利商店、大賣場賣一樣的東西,進貨價永遠比別人高,消費者也不想來,」他體認到,要和競爭者拉開距離,應該從市場區隔著手。台灣大學合作社理事主席 洪泰雄也指出,「BOT商店進駐學校後,對合作社影響真的很大。」

如果,不能只賣便利性,得賣「獨特性」,邱武霖心想:什麼商品是別人沒有 的?重新檢視貨架上的所有產品,有個東西引起他的好奇:不添加鉀離子的薄鹽醬油。

開發出這個醬油的正是謝寶全,從事學術工作前,他曾在食品 廠擔任產品指導,當時就發現業界有許多發酵技術無法突破,因此,鎖定這個市場缺口,長達十幾年的時間,他幾乎「睡」在實驗室和學校工廠,早在民國八十四年 便成功研發了薄鹽醬油。謝寶全手上還有十四張有關產品研發的專利證書,研發項目從乳酸菌到面膜無所不包。

打免費牌四天送四千瓶,做出口碑

然 而,產品再好,不做行銷也沒人知道。當時一瓶六十九元的薄鹽醬油,約比市售醬油貴三成,每天賣不到一百瓶。為了增加產品曝光率,謝寶全從銷售金中提撥三分 之一投入研發和行銷。每年的台北世貿生技展,謝寶全甚至站在世貿門口「送」醬油,四天展期就送出了四千瓶,「北科大校長、景文科大校長,當年全部都吃過我 的醬油,」他笑著說。

免費策略奏效,有些大專院校的教職員「試用」之後主動回購,「謝老師送醬油,一年都花到三十萬元以上,」邱武霖坦白當 時合作社不可能做平面或電視廣告,只能以這種鴨子划水的方式累積產品知名度。

「學校的研發團隊,是合作社和一般商店做出差異的關鍵,」中興 大學前合作社理事主席白火城表示。

靠著主力商品打出口碑,屏科大合作社的年營業額,前三年每年至少都有四○%的成長,光是專利醬油便占總營 收的五成,其他自製商品則約占四成,食品科學系教授研發的產品是大宗,還有農場生產的薏仁漿、牛奶等,僅有一成營收是外來商品。

但,要增加 利潤,也必須引進外來商品。因為外面廠商可以貢獻高管銷費(合作社對自製品收取的管銷費用為售價的一二.五%,外來商品則為售價的二○%到三五%),約為 自製品的兩倍多。

可是過去缺乏管理機制,有些東西放在架上一個月可能賣不到五件,所以合作社學習超商建立一套貨品上架制度,依三個月的銷量 門檻來淘汰滯銷商品,五年來,利用自家產品培養了一群死忠顧客後,才把外來商品的比重調高到五成,雙管齊下來帶動營業額。

鼓勵消費社員買越 多,分紅也變多

為了衝高營業額,合作社甚至訂出新規則:消費額度達全年前一○%的人,可以領到現金股利,藉此鼓勵社員,也就是股東們多累計 消費,以去年的股利分紅來說,每位社員只要繳交五十元的入股金,都能分到至少二千七百元的交易分配金,「過去,我們有時候年終才分到一瓶鮮奶,自從他(邱 武霖)接之後,我們都領上千元的(合作社)福利金,」謝寶全說。這讓社員對合作社的向心力更高。

結合研發專長和行銷通路,小小的合作社,運 用企業經營手法,不但創造商機,也證明了在相對弱勢的環境中,只要善用資源,就能打造出屬於自己的競爭優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05

鄉下送報生 登上蘋果執行長

2012-8-27  TCW




提姆.庫克(Tim Cook)出生於美國南部阿拉巴馬州羅柏達爾市(Robersdale)。羅柏達爾市被喻為鮑德溫縣的中樞,面積為十四.一平方公里,是人口數只有三千七 百八十二人的小城市。羅柏達爾市的地理位置鄰近墨西哥灣(Gulf)和摩比爾港(Mobile)。

對庫克來說,墨西哥灣和摩比爾港是深具意義的地方。庫克在描述自己的童年回憶時,總不忘加一句:「我是在墨西哥灣海邊長大的。」「通往大海的小徑」的小城市,庫克經常是這樣形容自己的家鄉。

庫克的家庭是平凡的中產階級。庫克的父親唐納德.庫克(Donald)是造船廠工人,目前已經退休;母親嘉爾德.庫克(Geraldine)是家庭主婦, 邁克(Mike)和傑瑞(Gerald)是他的兩個兄弟。少年時期的他曾經做過送報生。或許是生長環境的緣故,雖然庫克的年薪很高但是他從不鋪張浪費,生 活過得很儉樸。據說,他仍然住在蘋果總部所在地加州帕羅奧圖的租賃公寓裡。

被誤診罹病,改變人生觀

庫克的家人仍然居住在故鄉。庫克對於他生長的故鄉以及幼年時期心存感激,每當他想起家人和鄰居總會表露滿心的感謝。二○一○年他在奧本大學的畢業典禮上有 過一段感人的談話:「我的父母親為我的人生所做的犧牲遠超過他們應盡的責任。我的老師以及我的朋友們,還有人生路上的良師益友,他們給了我超過關心以上更 多的包容。」

庫克雖然隻身在外工作,但是一年至少都會回故鄉一、兩趟。每個週末也都會固定打電話給雙親關心生活起居,不管是到歐洲還是到亞洲出差,一到星期天也絕對不 忘打電話回家。庫克的父親形容兒子時說道:「每個禮拜天庫克一定都會打電話回家跟他母親說說話,而且從來沒有忘記過。」

「我是跟庫克一起共事之後才算認識他的。」這是庫克一位「女性」大學同學的描述,她是庫克在奧本大學產業工程系裡唯一的女同學。

庫克不善於社交的個性很容易讓會議流於沉悶,所有人一片鴉雀無聲的情形是家常便飯。每當這種尷尬的氛圍充滿會議室裡,部屬就會聽見庫克在撕開他平時愛吃的健康食品「能量棒」包裝的聲音。

一九九六年,庫克三十七歲,被醫生診斷他罹患了「多發性硬化症」。這種病又稱髓鞘質脫失性疾病,包裹在神經纖維表層的髓鞘質會發生脫失的症狀,影響神經系 統的訊息傳遞、導致神經細胞的消滅,是一種會不斷復發的病症。若於發病初期及早治療當然是最易痊癒的好結局,不過一旦復發過,就難以痊癒、甚至會產生後遺 症。對於正值壯年期的庫克來說,被宣判罹患多發性硬化症無疑是青天霹靂。

所幸後來確定是醫生診斷錯誤,但是這件事情也從此改變了庫克的人生觀。庫克的朋友們形容:「多發性硬化症誤診事件之後,庫克看待人生的觀點整個都不一樣 了!」事件之後的一九九九年,庫克在奧本大學的校友刊物發表了〈你可以換個角度看待世界〉的文章。此後,庫克開始積極的參與捐助多發性硬化症的研究。雖然 他的捐獻都是大筆金額,但大家都知道他習慣低調進行、為善不欲人知。

一度以為健康出問題而飽受驚嚇,庫克在工作崗位上展現比以往更強的衝勁。

工作上,他一向最早進公司也是最晚離開公司,能夠應付不斷出差海外、大量加班的體力,大概就要歸功於嗜運動如中毒的愛好。庫克尤其愛好單車運動,他是美國 自行車選手阿姆斯壯(Lance Armstrong)的超級粉絲。他經常在蘋果的員工例行會議中提到阿姆斯壯的事蹟,甚至於他那俐落的短髮造型,有人猜測可能是在仿效偶像阿姆斯壯。

庫克一直以來是個事業有成的黃金單身漢,因此外界流傳著他可能是同性戀的說法。甚至於美國各界媒體也都以「Gay」直指庫克是男同性戀者。同性戀雜誌《Out Magazine》還一度把庫克列為「在所有的男同性戀與女同性戀者當中最具影響力的人物」。

精通韓國,搭起共生關係

庫克跟韓國的關係密切。韓國政府和企業如果需要找蘋果洽談,一向都是由庫克做為代表出面。

蘋果成為家電暨資訊業者,是從二○○三年開始的。當時韓國的資訊通信部長陳大濟在五月十三日到美國展開為期五天四夜的會談,帶著與美國IT產業團隊會談的 資料出國。這趟行程主要是與惠普、微軟、全球網路設備領導廠商思科、雅虎、昇陽電腦等各大IT企業的最高經營團隊會面,而蘋果代表出席與陳大濟會面的人便 是庫克。

庫克長久以來負責與韓國之間的所有往來,對於韓國的IT技術給予了高度評價。二○一一年三月到矽谷蘋果總部拜訪的一位韓國議員問庫克:「像iPhone這 麼創新的產品是怎麼想出來的?」庫克告訴對方:「來自韓國的創意構想或是技術,有許多到最後都是不了了之或是未能國際化,集結那些資訊進行研究、並組織起 來所衍生的產物就是智慧型手機。」

自從蘋果開始生產iPhone後,庫克就經常前往韓國視察,他身為生產管理的最高主管必須掌控做為iPhone及iPod門面、即液晶螢幕的品質。庫克每年都會到韓國視察二至三次,據說他每次都會到京畿道坡州的LG Display液晶螢幕工廠勘查。

蘋果與三星集團雖然為了專利的爭議而對簿公堂,但是在商務上,蘋果仍願意與三星集團維持共生關係。三星集團跟蘋果可以說是敵對關係,但也是合作無間的夥伴,而最能代表這層微妙關係的是三星電子。

庫克和韓國主要IT產業人士的交流也很頻繁,與「供應商」LG Display首長權榮樹一年大概要會面二到三次。庫克和三星電子社長李在鎔也會定期面談,二○○九年二月,李在鎔為了視察海外工廠的營運狀況而前往美國與庫克會面。

痛恨剽竊,推動專利大戰

韓國輿論界對於兩人的友好關係做出微妙的解讀,認為既然李在鎔和庫克有不錯的交情,那麼與三星電子的專利爭奪戰中,庫克的態度應不會太強硬。以談判的角度 來說,大家都認為比起賈伯斯,與韓國有點交情的庫克似乎是比較能夠「好好坐下來談以解決問題」的協商對象,關於蘋果的專利攻勢是否可能「私下既然稱兄道 弟,在公事上應該多少會有所讓步」?如果蘋果和三星電子願意互相讓步,避免激烈競爭,以零件採購者與供應商的立場來看待專利爭議的話,兩造之間各退一步是 不是有可能的?遺憾的是,蘋果和三星之間繼iPhone之後,又為了平板電腦而持續針鋒相對。照眼下的局勢,未來雙方恐怕也會在電視(蘋果正式推出蘋果 TV之後)領域互別苗頭。

絕路相逢的敵對關係當前,三星與庫克薄弱的交情能起得了作用嗎?更何況,對手可是凡事全力以赴且行事縝密的庫克。庫克是高度重視技術開發價值的工程學信徒,為了保全技術,他義無反顧的投入三十九億美元以確保零件的供應及性能。

庫克不容許剽竊行為。他曾經在二○○九年一月的財務會報義正辭嚴的表示:「只要有人敢偷竊我們的專利,不論對方是誰我們都會追究到底。」這是發生在庫克因賈伯斯第二次請病假而代理執行長期間的事。

庫克說:「雖然蘋果期待能跟三星維持緊密的合作關係,但是我認為三星在智慧型手機的部分是嚴重越界了。我們一直以來為了解決這件事情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到頭來我們還是只能訴諸法律。」庫克對外明確表明了蘋果在與三星之間的專利爭奪戰中堅定的立場。

即使在庫克接任執行長之後,專利爭奪戰仍然情勢緊張。當蘋果以「三星電子的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不只剽竊了我們的技術和設計,連使用者介面和包裝都是抄襲蘋 果的概念」為由,於二○一一年四月十九日向美國加州北地方法院正式提告開始,雙方就此展開對峙。三星電子也以提告回應。「蘋果主張的剽竊情事與事實不符, 事實上蘋果抄襲了我們更多的東西」。這是三星電子所秉持的戰略,反倒堅持是蘋果抄襲了三星電子的產品。

雙方的訴訟戰如火如荼的展開,而且誰也不肯退讓半步。先發動攻勢的蘋果在訴訟過程中十分積極,強硬的態勢不禁讓人猜想蘋果是否想乘機將最有力的競爭對手連 根拔起才會如此積極。三星電子也堅持立場不願退讓,在這場你死我活的火併當中,完全看不出雙方有半點讓步的意思。在日本的訴訟案也是一樣,由三星電子率先 提告的訴訟中,蘋果還是一樣針鋒相對。

這場戰爭在庫克接任執行長之後情勢變得更為劍拔弩張。庫克著實讓人們見識到「看在與韓國企業的交情,在專利爭奪戰中態度應該不會太強硬」這個看法有多麼荒謬。

庫克熟悉韓國企業環境的程度,對韓國的在地企業而言,與其說是有利的正面因素,不如說反而是某種威脅來得更貼切。庫克擅長零件調度,在這方面他已經開始表 現出對韓國廠商未必全面友善的態度。一旦庫克認為韓國企業不再像過去那麼適合做為零件供應商,他很可能會另找新的供應線。

善於調度,切割三星供應

身為零件商的韓國企業,被汰換的危機從四面八方襲來,日本、台灣以及中國等地的零件供應商都緊追在韓國之後。以二○一一年八月為例,最大的競爭對手是日 本。日本的LCD第一大廠夏普(Sharp)完成了第八代工程測試並且計畫在新工程中研發手機面板,對韓國來說是相當棘手的競爭對手。

不過,從蘋果在選擇零件供應商時候一向會壓低單價的生產策略來看,LG Display的獲利必定會亮起紅燈,而建立蘋果這套嚴苛的供應鏈管理系統的人就是庫克。

在零件供應鏈的部分,庫克明顯想跟三星電子保持距離。先看一下市調機構Isuppli在二○一一年七月公布的數據:二○一一年第一季三星電子的快閃記憶體 (NAND Flash)以市占率三五.九%穩坐第一位,排名第二的是東芝(Toshiba)的三五.六%。論規模贏家絕對是三星電子,但是成長趨勢上反倒是東芝占優 勢。對照前一季(二○一○年第四季)東芝成長了一三.九%,而三星電子的成長率是一一.四%。在銷售額上東芝的成長比較具有威脅性,以二八.五%遠遠超越 三星電子的一三.八%。

業界有部分人士認為三星電子和東芝之間大對決的背後,是蘋果在幕後操縱,兩家企業的對立正是因為蘋果將長期以來給三星電子的訂單轉向東芝所引起的。有報導 指出蘋果近期跟台灣業者洽談iPhone 5及iPad 3專用的處理器的採購事宜,而蘋果的iPhone 4和iPad 2搭載的A4、A5處理器一直以來都是由三星電子負責供應。關於蘋果的次世代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所採用的A6應用處理器製造商,當時多數海外報導都指向 來自台灣的台積電,果不其然,後來更有報導繪聲繪影指出蘋果與台積電已在二○一一年九月十六日簽訂合約、二○一三年開始蘋果將會把iPhone和iPad 專用的應用處理器委託台積電製造生產。(編按:此合作案為媒體報導,並未獲得雙方公開證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679

鄉下佬地產商瓜分東北

2012-9-27  NM




特區政府陰濕推行的「新界東北發 展規劃」,被踢爆不單會興建購物城及豪宅項目,以方便內地富豪來港shopping,更為了配合長遠的「深港共融」策略,逐步摧毀香港邊境,讓河水湧入井 口。狼計被拆穿,全城震怒,上週六近六千人逼爆上水諮詢論壇會場。繼國民教育後,梁振英又要面對另一政治炸彈。另外,林鄭月娥早前高調宣佈由政府獨力發展 新界東北,引起在新界囤地數千萬呎的四大發展商不滿。眼見火頭四起,為保住東北割地大計,梁班子甘心跪低,翻兜與地產商合作。政府轉軚,發展商於是快刀斬 亂麻,在近兩、三星期即刻頻頻收地、拆屋、拆水喉、趕走大肚婆,賤招盡出。本刊獲悉,發展商已與鄉事派結盟,其中一批鄉事本週一密會恆基要員,商討剷走反 對方案的八十後。地產建設商會還會在本週末私下開會,準備條件同政府講數,瓜分東北。

上週六,上水鄉委會主席侯志強頭戴草帽、架起黑超,在諮詢會的發言台上招招積積,力保新界東北發展計劃,還明寸一群支持本地農業的八十後:「反對嘅唔係當 地人,你要耕田,我可以俾塊地你耕。」此時,一名年輕人在旁大叫:「佢連祠堂都可以賣呀!可恥!」侯志強立即還拖:「賣祠堂係我嘅自由,啲叔伯都未話我, 未有一個叔伯話我唔啱!」侯志強自上週四起忽然高調挺政府,講明:「你賠夠錢俾我,祠堂都可以俾埋你。」又說反對者只屬少數:「用機關槍去掃,都死唔到十 幾人呀!」但原來在七月底,侯志強曾經代表村民向規劃署助理署長李啟榮投訴,指幾年前已向政府要求原村安置、合理賠償等,但政府講極都無回應。恰巧在諮詢 論壇前一日,發展局長陳茂波先吹風說政府會大擲四百億元,在新界東北徵收私人土地。消息一出,鄉事對政府態度急轉彎,原來又是錢作怪。據鄉紳透露,近年侯 氏鄉佬以平均呎價四百元至五百元不等在囤地,有人最近更在塱原以呎價四百元購入一塊近八千呎的地,準備等政府以千元呎價回收,以圖轉手已賺一倍。單是侯氏 的祖堂地,亦有幾百畝地,相等於數百萬呎農地。有人向記者放風,指若有「老細」想買地亦有得傾:「我哋四百蚊買入,可以七百蚊賣俾老細,到時政府收地一千 蚊呎,一年你就可以賺三百蚊!」

度橋玩謝八十後

眼見收地有價,鄉事派自然識走位企喺政府那邊,又嫌那班沒有業權的非原居民「阻住地球轉」。尤其是由八十後組成的新界東北發展關注組,他們近月多次到街上 派單張、圍政府總部,更發起遊行要求撤回發展,是鄉事派的眼中釘。上週六,關注組召集逾三千名市民穿起白衣,舉起綠色的「撤」字旗幟,由上水大會堂走到論 壇會場反對方案。其中在馬屎埔村租住鐵皮屋的粉嶺北農村及居民聯席成員卓佳佳,在論壇發言時,險被上水鄉的廖姓鄉事派襲擊,要即場求警察派員保護。有接近 侯志強的人士透露:「侯強講到明實玩謝卓佳佳嗰班八十後,佢唔滿意卓佳佳唔係業權擁有者,唔應該咁多聲氣,其實只要賠償合理,又係私人業權,點解唔可以 賣?」本刊獲悉,侯氏已於本週一下午,與恆基密會商討對策。「侯強今次表面唔插手,搵中間人出面,幫手收地兼同恆基開會。星期一下午個會傾好咗,有侯氏鄉 事獻計,趁恆基週三見村民,假意暫緩拆遷,然後去信食環署及地政總署,投訴關注組成員之一卓佳佳,在馬屎埔村無牌經營馬寶寶社區農場,涉嫌違反土地用途, 等卓佳佳班八十後無咗根據地,再出法庭令趕走佢哋。」恆地發言人向本刊證實,在週一與一名村長會面,瞭解最新收地進度,也承認恆基執董黃浩明已答應週三晚 會見馬屎埔村民。原來由八十後經營的馬寶寶社區農場,近年出售麵包、手製豆漿等,但並未正式註冊成非牟利團體,又無領取食環署熟食牌。根據法例,凡製造或 配製食物出售,必須申領食物製造廠牌照,而售賣烘製麵包也要申領烘製麵包餅食店牌照。社區農場無牌經營,令鄉事與地產商可向政府部門報寸,把他們剷起。侯 志強雖為新界五大族侯氏族人,但在族中輩分低,有傳他早年跟江湖中人張栢芝父親鬍鬚勇熟落,曾從事白牌車生意,接載乘客來往深圳。兩年前,他是塱原附近河 上鄉的村長,卻被同村兄弟指證,要族人賣地給發展商。據悉,侯志強與恆基關係最為密切,早前亦曾替恆基做中間人,勸告一眾八十後不要搞事。有熟悉新界東北 鄉事勢力分佈的非原居民陳先生(化名)說:「侯氏而家一啲有勢力的鄉紳,二十年前窮到燶,就係靠幫人賣田賣地發達,專幫人做蛇貓狗事宜。」他解釋,當地鄉 事會與地產商合作,蛇頭即發展商,而貓狗則是幫忙收地的鄉事。「佢哋會勸自己村的人賣地,通常一開始係賣俾俗稱艇仔的中介公司,收地之後,發展商會透過艇 仔賣地轉手,等貓狗收取差價做報酬。」

加快拆屋逼遷

另一邊廂,恆基的艇仔公司在過去兩、三週快刀斬亂麻,收地逼遷。上週五,近十名馬屎埔村民發起「圍基行動」,走到恆基主席李兆基位於半山的寓所樓下要求恆 基停止收地。當中一位成女士哭得特別淒涼,她拿著被拆的房子照片,傷心得不懂說話。早年她與丈夫在村內耕種,後來與丈夫離婚,丈夫把地及屋賣給恆基,上週 她回家取物品,發現有泥頭車駛到家門前,六、七名建築工人將她半間寮屋拆走。每次提到拆屋,她亦忍不住嚎哭。「她仍跟恆基商討搬遷賠償,亦未收過恆基的收 地拆屋通知,更無執達吏在場,有乜理由就咁拆人間屋?」在村內住了近六十年,九九年起已經與地產商收地抗爭的關漢貴,提及近日村中情況時,十分動氣。另一 名「圍基行動」發起人,更踢爆發展商已派人混入關注組中:「其實我哋幾年前已經想去圍恆基董事會,當時有個村民反對,但係今次佢又肯加入,但係戴住口罩, 大大聲叫不遷不拆。」這名村民本是租客,近幾年來不停遊說鄰近地主賣地,附近四、五戶人因此已賣地給艇仔。「慢慢仲有更多蛇貓狗現形呀!」發展商的艇仔公 司為利誘村民賣地,一般都會哄稱讓他們繼續租住原有田地,但簽約後卻又玩「花臣」。「十幾年前馬屎埔村有四百幾戶,而家剩番一百戶左右,當中有近四十戶係 租戶。恆基呢幾個星期發法庭令俾八戶,佢哋講到明之後會再發信俾廿四戶。」關漢貴十年來已收過四、五封律師信,受盡滋擾,看門狗被毒死,甚至半夜三更被人 放火。「佢好鍾意出法庭令話人無交租,但其實我哋交租俾啲公司,根本就無人收!」

政府轉軚跪低

事實上,新界東北早已被四大發展商盤踞。要數在新界東北的囤地王,則非恆基莫屬。恆基除了在古洞北坐擁四十萬平方呎土地外,又在坪輋有二百萬平方呎土地。 而根據公司二○一一年年報,恆地單在烏鴉落陽(即馬屎埔一帶)擁地近二百七十萬平方呎,差不多一個半維園,已收得該區近八成業權。而幫手在馬屎埔收地的艇 仔公司,則主要有三間,包括祺星有限公司、綠野田園有限公司及財宏有限公司,四叔妹夫關乃雄是祺星及綠野田園的公司董事。另外,新世界在粉嶺北的石湖新 村,把原來的農地填平,再建了多幢無電無水無人住的「鬼屋」,等待適當時候改建豪宅。而天平山村則盛傳由新鴻基收購了多幅農地,但仍以當地鄉紳廖氏家族擁 地最多,連同在上水鄉有數百萬呎農地。就連在這次東北發展中最為低調的長實,亦早購入河上鄉以東逾三十萬平方呎地,及在塱原購入一大片農地。早在政府九八 年公佈選址古洞北、打鼓嶺及粉嶺北作為新發展區,地產商已囤積居奇。○八年政府在新界東北的諮詢中,引入公私營合作模式,包括地換地等八個方案。梁振英上 場後,在今年第三階段的諮詢中,竟然建議改用傳統發展模式,政府統一收地,再公開拍賣,此舉無疑將整個東北土地王國的既得利益集團連根拔起,洗牌再玩。 「我哋七月同八月嗰時同規劃署開過會,當時我哋問李啟榮(規劃署助理署長),你會唔會向地產商跪低,佢話唔會。點知自從八月中喺粉嶺北舉行嗰場諮詢會,被 班反對的八十後圍攻,被迫腰斬後,開始轉軚。」馬屎埔村村民關漢貴說。被政府一鑊蹺起的地產商馬上出招,有關注組在馬屎埔村外掛上橫額「反對地產霸權」, 竟有不明人士在附近掛上「反對政府霸權」及「反對先收地後拍賣」橫額,相映成趣。就連地產建設商會執委會主席梁志堅,早前亦公開表明反對政府的收地建議。 記者週一找到梁志堅,問他怎看新界東北要先收地後拍賣,他說:「我哋就嚟開個會傾一傾。(幾時開?)今個月嘅……最後一日(九月三十日),我哋傾完個會, 再同政府反映,會後會有個report交俾政府,就係咁。」說罷匆匆離開。

大陸佬趕走大肚婆

政府為強推東北計劃,向地產霸權跪低,想分一杯羮的大陸人,亦趁機出手。本週一中午,上水天平山村村民何寶鵬正在家中吃午飯,執達吏突然上門,告知他和懷 有八個月身孕的妻子,須於兩個小時內離開單位。當日天文台掛著黃色暴雨警告,妻子腹大便便,一家五口無處容身,何一度請求業權人代表寬限不果,代表還著警 方到場戒備,態度強硬,最後社工介入,才肯將搬遷限期延至十月八日。何先生滿腔無奈,「我老豆喺度住,到我呢一代都成四十年,我都係想等到有公屋先搬,點 解而家要我哋即刻走?咁係咪要我老婆大住個肚瞓天橋底?」二○○八年,一名廖姓的原居民聲稱擁有何家土地業權,並將土地轉售予深圳商人林建春。何寶鵬不服 告上法庭,但兩度被駁回,而業權人亦告知他們一家不會有任何賠償。這次收地亦主力由廖氏鄉紳協助。「如果政府收地,至少我哋有搬遷費,啲果樹都有得賠,而 家一毫子都冇,仲可以走去邊?政府話增加賠償,啲錢咪落曬地主個袋,我哋一早就唔喺度啦!」何先生憤慨地道。

港府割地賣港事件簿

「香圳」計劃曝光

梁振英雖然堅稱東北規劃並非要將新界東北變成「深圳富豪後花園」,但其實東北三區只是深港合併成「香圳」的其中一環。早在○六年,一名研究城市規劃的美國 學者Richard Florida提出世界多個國際大都會可以合併成超級區域,當中提過香港與深圳,可成為「Hong-zen」。內地學者斷章取義,提議深港發展為「香 圳」,連大陸官方新華網亦擦鞋報導:「一個被美國學者理查德‧弗羅里達命名為『香圳』的國際大都會,正在深港雙城的互動、競爭、融和中冉冉升起。」到○七 年,曾蔭權在施政報告中提及「港深共建大都會」,被視在煲呔智庫的智經中心發表《建構港深都會》報告,放風指二○二○年港深成為大都會後,GDP會超越倫 敦及巴黎。到○七年底,深圳政府《深圳市總體規劃草案2007-2020》,在自述城市性質時,不諱言「與香港共同發展國際大都會」、「加速深港合作,共 同建構世界級都市區」等,並提出六項合作細節,當時更有香港傳媒報導二○二○年將深港合併。眼見草案引起香港恐慌,深圳政府悄悄在二○一○年提出修訂版, 刪去「與香港共同發展國際大都會」字眼,但是仍然強調深港合作。而當日提出的六項魔鬼細節全數保留,更多增一項,而這份修訂版已於同年八月中獲國務院批 復。本刊翻查規劃內容細節,發現當中多項措施更悄悄在港落實。例如「促進邊境地區合作開發」,○七年曾蔭權提出要開發河套區,今年七月已完成第二階段公眾 諮詢,《大公報》六月時更報導政府會將河套區發展成高等教育城,二○一四年開工,二○二○年完工。報告又建議以鐵路連接港深機場,本年四月港府亦發表《鐵 路發展策略2000》報告,建議以香港國際機場或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為起點,連接鐵路到深圳寶安國際機場,今年七月已完成第一階段公眾諮詢。至於報告的跨 境通關建議,更米已成炊。深圳灣口岸及福田口岸在○七年相繼開通,今年七月立法會財委會亦已通過撥款一百六十五億元,興建蓮塘口岸,預計二○一八年通關。 曾蔭權以十大基建包裝,密密進行香圳大計。而梁振英上場後,乾脆赤裸裸將東北三區建成內地購物城,為人民幣服務。梁振英早已透過智庫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在 二千年及二○一○年發表有關邊境發展的研究報告,建議香港邊界禁區讓內地居民落地簽證。他亦在二○一○年及今年六月接受《南方都市報》訪問,表示有意發展 特區中的特區,將邊境禁區成為深港中心區,容許深圳居民,甚至所有內地居民,免簽證出入邊境禁區,並在裡面購物。今年八月,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助理總研究主 任方舟向左報放風,指中心的建議有望五年內落實成政府施政,當中包括讓內地居民免簽證入禁區,才將狼英賣港大計曝光人前。香圳合併勢在必行,一國兩制名存 實亡,加上地產霸權及鄉事勢力瓜分東北利益。港人今日要光復上水,阻止水貨客,他日隨時要光復香港。

鬼佬催生「香圳」

「香圳」代表香港及深圳融合一體的名詞,引發賣港的情緒,這個充滿中國特色的詞語,原來並非出自中國人,而是由一位美國學者Richard Florida創出。他是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商業及創意教授,也曾在哈佛大學擔任客席教授。他的研究團隊於○六年在《新聞週刊》(Newsweek)撰文提 出超級城市發展,並首次提到「香圳」一詞。後來於○七年七月,他們發表一篇題為《The Rise of the Mega-Region》的研究。他們透過一個城市晚上的燈光,去推斷該城市經濟活動,從而研究城市之間合併,成為超級區域(mega-region), 可以發揮強大經濟能量、刺激創意、匯聚人才等。他提出全球有四十個符合此要求的城市,中國有三個,包括:北京、上海、「香圳」,他所指的香圳,就是包括香 港、深圳及廣東。他們也建議將日本的名古屋及大阪連結,將美國的波士頓及華盛頓融合成超級區域。研究純粹從經濟角度出發,沒有考量文化差異的問題。而「香 圳」這詞語,獲內地及香港智庫採納,很多研究報告提倡香港及深圳融合,也用超級區域的概念。偏偏內地人不斷來港消費,引發物價、樓價等問題,累積了港人怨 氣。此時此刻有人提起建立「香圳」,香港人便怒火中燒,分分鐘要找無辜的李察算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934

一間鄉下組合工廠 營收打敗美利達!

2013-04-22  TCW  
 

 

台中市神岡區,一間工廠夾雜在木材廠、住宅、龍眼、荔枝田當中;辦公大樓與生產線之間,還隔著民宅,彼此不相連。這間由大大小小十八個單位組成的組合工廠,去年竟然創造了一百九十億元的營收,遠勝自行車股王美利達。

組合工廠的營收怎麼會勝過股王?走進一看,竟然看到了自行車環法賽新人王薩根(Peter Sagan)、倫敦奧運男子山地越野賽金牌得主庫爾哈維(Jaroslav Kulhavy)等自行車界傳奇人物,他們腳下踩的自行車變速器竟然都是MIT(台灣製造)。

它打破日本壟斷傳統讓捷安特變速器「MIT」

原來台灣製造已經突破變速器龍頭廠日本島野(Shimano)的主導局面,成了全世界頂級自行車零件的製造重鎮,關鍵就是這間組合工廠——愛爾蘭商台灣速聯。它從十二個人開始做起,現在旗下製造廠有上千個員工,在台中市區還有一個開發中心,有一百六十人的開發團隊。

它不僅生產變速器,還有全球最大、市占率破五成的輪圈品牌廠ZIPP、最大油壓煞車廠Avid、賓士車等級鏈條廠Sachs,這些全球知名的自行車零組件竟然多數都在台灣開發、在神岡鄉下生產。

「變速器傳動件是自行車最精密、價值最高的關鍵零組件,至少占成本二○%,少了它就不能出貨,」中衛發展中心總經理蘇錦夥說。以往台灣自行車品牌出貨量取決於日本島野的供貨量,也就是說,捷安特、美利達的品牌再強,也不能沒有島野的變速器,這是台灣自行車產業往上發展的障礙。然而,這個障礙已經被速聯的成功方程式破解了。

它告對手違反公平交易改寫賣產品規則,重畫起跑點

以往島野的中高階變速器堅持在日本本土生產,中階以下的變速器則寧可選擇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設工廠,跳過了台灣;另一個品牌義大利Campagnolo,則是堅持在義大利打造,走精品高檔路線。

雖然速聯是外商,但它卻證明了台灣製造超越新加坡、追上了日本、德國。一九八七年速聯在美國芝加哥成立,一九九一年投入海外生產,速聯的美國籍總裁戴士禮(Stanley R. Day)第一個海外工廠竟然選在台中神岡。戴士禮跟他的弟弟常駐台灣,並租用過去自行車零件大廠川飛公司後門不到一百坪空間做產線,還打赤膊親自釘桌椅、鎖螺絲……,從陽春的組裝產線開始。

戴士禮跟十二個名員工開始做起,其中一個就是今天的速聯亞洲區總經理高禩翔。高禩翔回憶,當時掌控市場的老大哥島野,採整套零組件套裝銷售,成車廠一旦拆套就得提高售價,其他零件廠很難在同個起跑點競爭,當時日本市場還譏笑速聯又是另一間「一年會社」(只能生存一年的公司)。

速聯成立之初,有《聖經》中大衛拿著石頭打巨人的決心,在美國市場控告島野違反公平交易法,要求解除整套銷售的模式,其後雙方庭外和解,才改寫對方掌控市場的遊戲規則。

它大搞跨國購併把高階產能移台灣,九九%國產

速聯也積極執行跨國購併,把製造送往台灣,改變市場規則後,展開自行車零組件的品牌與發展,「我們知道我們power(力量)在哪裡、muscle(能耐)在哪裡,」高禩翔補充說,速聯一開始就設定專攻中高階自行車零件,從一九九九年開始用進行海外購併,擴大產品品項與技術能耐,再逐一把生產據點移來台灣,「本來很多零件國外進口都在地化,現在九九%都是國產。」

速聯大膽的收購了德國、美國企業,然後逐步將生產線移到台灣,例如,原本只在德國生產的內變速器也在去年移回台灣生產,全球高階自行車零件就是這樣一個個MIT的。

缺點來了,每收購一個企業,就把產能移到台灣,速聯不停的搬家或租工廠,現在的神岡廠區是它第三個落腳處,九千坪的土地背後更有十八個房東,變成了一個變形金剛般的組合工廠,這邊生產變速器、那邊生產輪圈,工廠甚至有如迷宮,連高禩翔帶著我們在裡面走都會迷路。

它找供應商「組家庭」讓交貨期從三十天變六天

此外,速聯參加台灣自行車聯盟A-team,變成一家人,交貨期從三十天縮短到六天,甚至挑戰一天。二○○五年之後,速聯台灣營收開始噴發,原因就是台灣自行車產業一個重要的變革:A-team在二○○三年成立,速聯當年就加入成為重要成員,也隨著自行車聚落產業鏈放大生產能量。

十年之間,台灣自行車零件出口額超過九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百七十億元),成長超過兩倍。在這股大趨勢下,也讓速聯二○○五年年營收約二十億元,二○一一年光神岡廠就破百億元。蘇錦夥觀察,速聯成長快速,除了本身製造創新能量,A-team拉動的生產製造是主因,甚至讓它「威脅到島野」。

在速聯廠房外的貨物進出區,我們看到這一天來了四十家速聯的下游供應商要交貨,一個個按照交貨看板時間準時進貨,完全沒有遲交,台灣A-team變成了超快速反應的生產鏈。「捷安特跟我們要挑戰一天內交貨,」高禩翔認為,相較沒來台設廠、只有發貨倉庫的島野供貨要三十天,速聯具有快速反應優勢。

這也讓走出海外、選擇新加坡而不選台灣的日本島野,看著速聯跟台灣自行車產業一起蓬勃發展。高禩翔說:「我們跟捷安特、美利達是一家人,但島野始終不是A-team的成員,關係就是不同。」

它用台灣工具機製造力求輕薄質感,一公克也計較

不光是產業聯盟可以讓MIT發光,生產線一隅,我們見到了一部部台中精機、東台精機的CNC工具機隆隆作響,原來速聯獨步全球的一體成型變速器飛輪,就是善用台灣工具機技術開發出來的。

這是速聯另一個營收快速成長的秘密,它的自行車變速器飛輪是從三公斤鋼材開始,經不同工具機粗加工與精加工等製程,最終一塊鋼材變成一塊一體成型的飛輪,成品只剩不到一百七十克,重點是從頭到尾都是用台灣的工具機製造。

以往,飛輪是用一塊塊鋼材鍛造出一片片飛輪齒輪,然後一片片組起來,速聯新的一體成型飛輪,省去了用一片片零件組裝飛輪的固定件重量,例如用螺絲、鉚釘來固定飛輪組,讓重量變輕了,外型也較有質感。

「減少重量就是成功的關鍵,有些玩家為了一公克,花一萬元都願意買,」高禩翔透露,最早一體成型方式,一天只能生產一個,後來一路改刀具,配合切削角度,才逐漸突破技術瓶頸。一公克就能決定勝負,神岡的工具機精密機械聚落,是速聯能夠開發出一體成型飛輪的競爭力來源。

最後,速聯在台灣發展成為領先中國十年的製造能力,我們看到高階的變速器、避震器都先經過雷射雕刻,各自貼上身分證,再一一由第一線多能工人組裝完成;接著來到檢測室,我們還看到這裡有一台要價一百萬美元的檢驗設備,正反覆驗證零件的精準度與壽命。去年,台灣製造的精密度與技術實力讓速聯放心關掉了德國廠,移到了台灣,「至少十年內中國大陸、東南亞跟不上來,」高禩翔不諱言,台灣是個很好的製造基地。

接著快速擴張的,是在台中北屯區的速聯亞洲開發中心,這也是台灣優勢,這裡的開發團隊要負責把它在歐美的研發成果開發出成品,交由工廠量產。在美國,一個點子變成產品要歷時兩個月,在台灣卻只要兩週。

看好台灣人才與供應鏈等優勢,雖然速聯是外商,但十年來,每年都在台投資至少五千萬元,除了神岡與北屯,也在台中大里、豐洲等地設新廠。但這間倚重台灣製造的關鍵零組件廠,近年來卻遍尋不到一塊三萬五千坪的土地,希望能擺脫組合工廠的不便,真正在台灣「定居」下來,這樣才能避免這位全球自行車零組件的資優生,淪為台灣製造的「過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863

快時尚巨人ZARA:衰落中的豔麗 「鄉下」大牌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1085.html

ZARA從不在媒體上做廣告,ZARA的策略就是傍住熱門商圈,用巨額資金在鋪面位置、店門設計、店內裝飾等方面打造高端形象。在最熱門的商業區地段,裝修氣派的門面,巨大的ZARA字母招牌,偌大的營業面積中人頭攢動,就是ZARA所追求的實體廣告效果。

青年人追逐衣著風格新潮、時尚的熱情越來越高,這股時髦之風已經吹遍中國的大部分社會空間,當下農村青少年基本都循著一條外出打工的生活軌跡,城市的流行風物在工業化時代傳播極快,故衣著樣式方面的城鄉分野在青少年一代身上區分度最小,樣式趨同但品質和價位卻有高低之分,體現不同群體衣著消費水平差異的是衣著的品牌。

以往提及成衣時裝大品牌,人們眼前不免會亮出香奈兒(Chanel)、D&G、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阿瑪尼(Amani)、范思哲(Versace)卡地亞(Cartier)、愛馬仕(Hermès)等等這些引領衣著時尚風潮的巨頭名字,它們誠然代表了全球時裝界的精英級水準,但它們的價格也有拒大眾於店門之外的凜然威儀。

北京三里屯是聞名的時尚服裝賣場云集地,此處就有阿瑪尼和范思哲專賣店,它們相距不遠,都有典雅華麗的店門和燦爛富貴的櫥窗設計,都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門可羅雀。有人認為這就是大牌的范兒,要的就是迎合消費者的高貴感,一眾售貨員圍著鶴立雞群的消費者。

與三里屯相反的還有另外一種場景:在巴黎、倫敦的高檔奢侈品(包括時裝)賣場,遠道而來的中國富有消費者云集。有歐洲媒體曾經說,巴黎、倫敦本地的普通民眾基本是那些高檔賣場外面街道的過客。

速度與價格

服裝的更替傳統上以「季」為週期,世界上熱熱鬧鬧的各種時裝周(Fashion Week)如巴黎、倫敦、米蘭……,都標上春夏季、秋冬季的概念,去年冬季的羽絨服式樣,今年冬季原則上說就落伍了。像追求手機的換代一樣追求服裝的更替是有些講究的,拼的是消費能力。

服裝款式的時髦符號更換很快,對大多數消費者,需要在時髦和消費力之間達到平衡,青少年是時尚風格的追求主體,絕大多數青少年不具備高消費能力,市場需要有一些既能夠引領著裝消費風潮,又不會讓消費者動不動就心疼的品牌。服裝界歷來不乏針對高消費群體的小眾市場大品牌,而針對大多數青少年消費者的普眾產品能不能創立引領風潮且賺大錢的大品牌?答案是肯定的。

近年來,在普眾服裝消費市場掀起了一個普及性的消費理念,一說「快時尚」(FAST- FASHION),一說「低價時髦」(CHEAP-CHIC),這個領域具有兩大特徵,款式更新快(FAST)、售賣價格低(CHEAP)。這種消費風氣及產品已經進入到往昔的奢華購物街區,如美國紐約的第五大道。

在快時尚(低價時髦)市場,聚集了服裝消費群體中最活躍、最有追求的青少年群體,在這個市場一是拼款式的吸引力和更新率,二是拼商品價格的吸引力,兩個方面都做到極致的,就是帶領這個消費風潮的尖兵級品牌,業界一般認為,西班牙的ZARA(澤拉)算是快時尚服裝產業的佼佼者之一。

ZARA被公認是全球服裝連鎖做得最為成功的三個品牌中的一個,另外兩個品牌是日本的UNIQLO(優衣庫)和瑞典的H&M。中國以北上廣深為代表的中心都市,可以越來越頻繁地看到ZARA的招牌,它們一般都會出現在品牌云集的大型商業區、大型賣場,ZARA給人的印象可能更為張揚一些,往往會租下臨街的鋪面並加上二三層。

ZARA的影響力是有來頭的,在全球有影響力的華通名略(Millward Brown)每年發佈的BrandZ最具價值全球品牌年度百強榜中,ZARA已經多年榜上有名,2011年ZARA排名22,2012年ZARA排名66位,排名比ZARA高的是H&M。比起H&M近70年的歷史,1970年代誕生的ZARA算是後起之秀。

衰落中的豔麗

西班牙經濟正遭受歐債危機之後的一波又一波磨難,媒體說西班牙正處於「危機四伏」的局面,在戰後的幾十年內,西班牙曾經歷過數次危機,但這一次衰退被認為是前所未有的。

西班牙是歐洲最大經濟體之一,1970年代弗朗哥獨裁統治終結之後,西班牙被認為是活力四射的歐洲新秀,特別是在英國、法國、意大利等老牌豪門漸走下坡之時,西班牙的經濟繁榮景象曾經令人十分鼓舞。

歐債危機把希臘拖入絕境後,第二個倒下的多米諾骨牌是西班牙,應歐盟和歐洲央行的苛刻要求,西班牙欲獲得歐盟的援助資金,必須實行不斷加碼的財政緊縮,西班牙普通民眾的生活一下子陷入極大的困境。目前這種困頓未有舒緩的跡象,甚至又不得不進行第二次財政緊縮的威逼。

西班牙總失業率為25%,30歲以下的青年人的失業率更高達50%,找到一份工作對當下的西班牙青年人是很困難的事情,媒體曾經報導過,一間在西班牙營運的中國公司擬招錄兩名司機,應聘的人多達2000,西班牙經濟的不景氣可見一斑。

西班牙經濟的整體不景氣,並未拖累西班牙服裝業巨頭因迪特柯斯Inditex的企業景氣,Inditex是ZARA品牌的持有者。在西班牙的不景氣中,Inditex取得了驕人的業績。彭博社發佈的2012年全球億萬富豪指數(Bloomberg billionaire index)排行榜上,Inditex的創始人、前老闆Amancio Ortega Gaona(阿曼西奧·沃特加·高納)排名第三,比美國投資大師巴菲特的排名還高。

Inditex生意興隆,業績蒸蒸日上,與西班牙目前一片衰落之象的企業群落對比鮮明,媒體普遍認為,Inditex和沃特加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歸於Inditex旗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ZARA系列產品和實體店舖。

做普眾服裝消費市場的Inditex,為什麼可以在西班牙經濟衰退中一枝獨秀?用Inditex的話說,他們基本是貼近消費者的需求進行服裝的設計與生產,消費者要什麼他們就生產什麼。

「鄉下」出大牌

2012年,76歲的沃特加退休,把Inditex公司的帥印轉交給現任董事長Pablo Isla(帕布羅·艾斯拉),無論是沃特加還是帕布羅執掌Inditex公司的時期,Inditex公司都秉承一個基本的風格:低調。一直以來極少有媒體能夠得到採訪沃特加的機會,1999年之前,沃特加的照片甚至沒有在媒體上出現過。

沃特加和Inditex公司的低調作風也許與他的事業和公司誕生並發跡的地域:一個與現代化商業社會的富貴與喧囂有不少距離的「鄉下」有關係。加利西亞自治區地處西班牙北部,該地區是西班牙歷史上很有名氣的獨裁者、大元帥弗朗西斯科。弗朗哥(Francisco Franco)的故鄉。弗朗哥統治西班牙40年,自1950年代開始到弗朗哥1975年去世(沃特加在1975年創立ZARA),這個時期西班牙被認為創造了「經濟奇蹟」,但弗朗哥的家鄉加利西亞卻沒有沾上多少經濟奇蹟的光。

與西班牙比較發達的地區相比,加利西亞農村的貧瘠導致大批農民外出打工,媒體把加利西亞描述成「農民工輸出地」,在西班牙經濟起飛的20世紀就有數十萬加利西亞人背井離鄉,甚至遠赴南美洲謀生,加利西亞長期處於一個現代化水平較本國其它地區低的發展狀況,與之相若的應該是一個平民消費市場,這樣的社會經濟特徵,是否成為低價時髦理念誕生的土壤?

沃特加出身於鐵路工人家庭,住在加利西亞的拉科魯尼,如今拉科魯尼有24萬人口。

沃特加的事業發端於1963年,那年沃特加27歲,他的事業的起步是做家居長袍,沃特加算得上從小裁縫做起的大企業家。

12年後,沃特加開始涉足成衣時裝,1975年沃特加籌備在拉科魯尼街面上開設他的第一家成衣時裝店,開始他從一部電影《希臘人佐巴Zorba the Greek》中獲得靈感,把店名定為Zorba,但是這個店名引來了同街的一家酒吧老闆的異議,那家酒吧也起名叫Zorba並且已經做好了招牌。沃特加另打主意,把字母Z後面的其它字母換成ARA,這就是ZARA誕生的背景:一家開在「鄉下」的賣自己生產的產品的時裝店。

沃特加的集團公司Inditex則是在ZARA的事業越做越大之後的1985年註冊的,在Inditex旗下,ZARA和ZARA HOME是兩大主力品牌。

40年來,Inditex和ZARA一直堅守在加利西亞的拉科魯尼,拉科魯尼距馬德里480多公里,離巴塞羅那900公里,該市遠離西班牙首都和本國其它大城市,更遠離歐洲乃至世界的時尚之都巴黎、倫敦、米蘭。這與許多企業在成名和做大後就遷往中心都市特別是時裝企業遷往時尚前沿都市的做法截然不同,這一點令不少觀察家感到驚訝。

在西班牙經濟一片愁云慘霧籠罩的環境中,拉科魯尼卻顯得淡定與祥和。拉科魯尼居民一如既往地忙碌,服務業興旺如常,休閒海灘人群云集。這一切要得益於Inditex暨ZARA對當地經濟作出的巨大影響和貢獻。

西方發達世界的大牌成衣時裝公司的普遍做法是,把成衣的設計和創意部門留在本地(所謂控制產業鏈的高端),把設計稿或樣品發往勞動力便宜的新興國家,比如中國、印度、東南亞諸國,再把成品運回西方銷售。

Inditex暨ZARA獨樹一幟,並未完全跟隨世界服裝業的外包加工潮流,如今,拉科魯尼的阿特所工業區旁邊就是Inditex的公司園區,其中聳立著Inditex的總部,旗下最具影響力的品牌ZARA和ZARA HOME的總部,還有若干生產工廠和配送中心,成衣產品從Inditex的配送中心運往世界各地。

Inditex公司一半以上的成衣在自己的下屬工廠生產,這些工廠分佈在西班牙及其周邊近鄰的歐洲、北非國家, Inditex公司也向葡萄牙、摩洛哥、土耳其等國的加工商外包生產產品,由於上述區域的人工成本較高,為更多攤低人工成本,Inditex公司還讓中國、印度、越南、巴西的加工商承接外包加工訂單。

貼近市場之路

ZARA求勝的法寶就是以最快的速度,最大限度滿足消費者對新潮時裝款式、面料、配飾的追求。有業界人士觀察到,ZARA的新款貨品周轉週期最短僅為11天,顧客去晚了可能就只能買到下一波的新款。與之相比的其它大品牌時裝,有時候款式更換的週期甚至長達半年。業內人士評論,正是因為ZARA為代表的快時尚服裝的興起,打破了以往時裝款式以「季」為更替週期的慣例。

Inditex公司有一個基本的模式,即最新設計的應季新潮時裝產品,被安排在離公司總部最近的工廠生產,設計師與生產工藝之間的距離最短,保證最遲3周就可以將新產品擺上ZARA品牌專賣店的櫃檯。Inditex公司為縮短專賣店的準備工序,盡快將到貨的商品擺上櫃檯,甚至安排在配送中心就為服裝加上防盜磁片。

Inditex暨ZARA旗下能夠快速推出新款式的設計團隊很特殊,完全處於「匿名」狀態,而世界上的時裝大品牌都有主打的大腕設計師,比如卡爾。拉格菲(前香奈兒首席設計師)、斯黛拉·麥卡特尼(古馳首席設計師)等等。有人譏諷Inditex暨ZARA的設計團隊是「山寨」隊伍,所以匿名。

一些世界著名時裝品牌抱怨Inditex「抄襲」了他們的設計,有的品牌持有者甚至把Inditex暨ZARA訴諸法律,但業內人士認為,追究起來很困難,因為Inditex可能已經對「抄襲」進行了「極為巧妙」的修改。

ZARA已經如此有名,殊不知ZARA從不在媒體上做廣告,ZARA的策略就是傍住熱門商圈,用巨額資金在鋪面位置、店門設計、店內裝飾等方面打造高端形象。在最熱門的商業區地段,裝修透出典雅、時尚之氣的門面,巨大的ZARA字母招牌,在偌大的營業面積中人頭攢動,就是ZARA所追求的實體廣告效果。

ZARA還有一招是「傍大款」,就像中國人所說的「成行成市」,哪裡有大品牌奢侈服裝專賣店,ZARA就在旁邊開店。商業區的地段一般是按品牌價值劃分的,比如三里屯的阿瑪尼專賣店旁邊有范思哲專賣店,比如在歐洲,有古馳和普拉達的專賣店的旁邊,一般都能找到香奈兒或者愛馬仕、卡地亞專賣店。而這些高檔品牌是比較忌諱與快時尚品牌擠在一起的,但ZARA偏偏喜歡與它們作伴。

ZARA能夠抓住青少年主流時裝消費者的核心元素,是讓普眾消費者在看得到時髦的同時,有能力把時髦抓在手裡。有人士描述:ZARA可以令消費者花30英鎊買到看上去值300英鎊的東西。中國消費者可能也有同樣的感受,即ZARA的東西能夠兼顧平衡時尚追求和消費力。

業績瘋長

從2007年到2012年,Inditex的業績被外界形容為不斷「瘋長」,年銷售額5年間從94億歐元增加到138億,年利潤增長達到20億歐元,全球員工人數也從8萬人增加到11萬人。每年光顧ZARA的顧客數不勝數,而ZARA每年為消費者生產835,000種不同的服裝,全球每天都有ZARA的新門店開張。

Inditex每年生產的服裝多達8.4億件,在全球有近萬家門店,從門店分佈的地域與數量分析,Inditex主打歐洲市場,向亞洲、北美市場擴張。Inditex在西班牙有2000家門店,在全歐洲有約4400家門店,在歐洲,Inditex的市場份額遠超其競爭對手,Inditex旗下品牌的門店全球每年新增500家。

但是,正如眾多歐洲品牌在美國的際遇一樣,Inditex在美國擴張的步伐顯得比較緩慢,有人認為,美國是歐洲零售業的「墳墓」,大名鼎鼎的ZARA在美國至今僅有四十幾家門店,遠落在動輒數百家門店的歐亞國家之後。ZARA高層和業界分析,恐怕與歐洲服裝的尺碼與美國市場的匹配度有些關係。

2006年,ZARA首次進入中國,ZARA在中國的首個門店開設在中國南方的時尚中心上海,當時,Inditex公司在中國已經有佔公司產品生產份額12%的外包業務,6年來,ZARA在中國的擴張速度雖然不及其在別的地區迅猛,但也令人眼熱不已。

進入中國後,ZARA在中國基本保持每個月5家新門店開張的速度,2011年ZARA在中國新開132家門店,其中30家為ZARA品牌店,其餘為Oysho和ZARA HOME等旗下品牌。到2012年底,Inditex在中國門店總數近500家,中國業務在2012年為Inditex公司帶來16.5億歐元的淨利潤。

與此同時,善於捕捉青年人消費潮流的Inditex也沒有忽視青少年時下最流行的消費模式——網購,Inditex旗下的所有品牌在歐洲都開設了網店,Inditex於2012年底宣佈將在中國開設網店。在經營模式網絡化方面,ZARA力求其貼近網絡市場和消費者的速度與其款式更新一樣快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795

台灣小夥子,為何到我們鄉下地方打工?

2014-07-07  TCW
 
 

 

二○一四年一月三十日,除夕。

此時,小八和夥伴們已在上海工作三個多月,其間一方面準備取得店長資格的「店主管甄試」,一方面被分散到石二鍋在上海各分店,忙著待客、訓練新員工、協助原有台籍或陸籍店長。

這時的石二鍋,已從去年八月的五家分店成長為十家,今年底預計再開十家以上,這群年輕人須快速成長、各自擔下一家店。

吐痰、有便便,兩肩一聳淡定清除

從第一天受訓開始,他們就被教導,這一行最重要是面對兩種人——客人和同仁。

一鍋人民幣四十九元、相當於新台幣二百三十元的石二鍋,在上海算平價路線,必須衝規模戰才能獲利。考量租金成本太高,分店幾乎都在上海郊區甚至城鄉交界,類似新北市三重、蘆洲區,距離上海市中心,往往一個小時甚至更久。這些郊區正在快速發展中,大潤發等超市賣場一家接一家開,石二鍋也跟進設店,來的客人多半是附近社區居民或上班族,很少看到西裝筆挺的高階白領。

看見台灣人端盤子服務,當地上海人覺得新鮮:「台灣小夥子為什麼會到我們鄉下地方來打工啊?」

這些地點,不是媒體呈現那光鮮亮麗的十里洋場。穿著睡衣、室內拖鞋晃進店裡吃火鍋的客人,小八和夥伴們已是見怪不怪,甚至有客人在店內吐痰。「還能怎麼辦,擦掉啊!」小八聳聳肩笑說。更誇張的是,有家店還發生過一群家庭客人離開後,餐桌下留了一坨小孩便便。

這裡的客人性子急、勇於抱怨、不習慣等候帶位。有次,一對夫妻和爸媽四人,一進店內就直往裡面自己找位子,但店後頭的區域尚未開放,柏融請他們換到前區的座位,先生不肯,柏融微笑堅持著。

「智障!智障!我們中國人沒有你這種智障!」先生氣得大罵。「我還真的不是你們中國人??。」柏融忍住氣,低聲自語。

「碰到這種情況,我知道後面只能透過服務的方式來彌補,」善於察言觀色的柏融,瞄到這先生罵人時,太太有意阻止,於是從太太突破,以「住附近嗎?」打開話題,對先生繼續微笑服務、當作沒事。後來太太問他是不是台灣人,先生眼神也轉為不好意思,他成功讓這桌客人一直保持愉悅的用餐氣氛。

對人性掌握的細膩度,是台灣服務業人才前進中國市場的優勢。他們常聽到客人說,「你是台灣人喔,難怪服務這麼好」,「台灣人的店喔,難怪這麼乾淨……。」

面對文化水平較低的中國客人,他們照著王品集團從台灣帶去的標準,很自然的蹲在桌邊服務,就像反射動作。「想到賺錢就蹲下去了,」小八開玩笑說。

反倒中國年輕員工蹲不下去。服務,在台灣人眼中是專業,在中國人眼中卻低階。

上海餐飲業缺工率達五一%,業者的共同難題是流動率太高、新人從頭教,石二鍋各分店每月離職率高達一○%至一五%,「天下無難事,只怕『有新人』,」小八說。如何留人?又能教得好?是店長最大挑戰。

春節假期是最大考驗,外地打工的人,很容易回老家後一去不返。除夕前一天,石二鍋其中一家店,有四個工讀生一起離職,一下子少四人,又是人力最缺的春節,只能讓台灣夥伴們密集輪值,他們累到一回宿舍幾乎倒頭就睡。

工作壓力、準備店主管考試的壓力,加上許多人是第一次離家過年,親情的呼喚特別強烈。不少人的爸媽為了孩子這趟遠行而學會Line、視訊通話等科技玩意,經常不捨的留言「不習慣,就回來吧」。這段日子,是來上海後最難熬的時期。

小八說,在上海街頭只要看到一家人快樂的走著、或有人牽著狗兒散步,就會開始想家。來自高雄的她難忍上海寒冬,「我決定不到最冷,不把最厚的衣服拿出來穿。」

除夕這天,當我已渾身羽絨衣包緊緊時,她仍只穿著運動外套。因為過完年的二月,上海會下雪,那才是耐寒的最大考驗,她用少穿強迫自己身體適應新環境。

一月底的店主管考試,九個台灣人都順利通過,其中一位男孩興奮Line女友,卻一直顯示已讀不回。打電話回台,發現她在哭。因為女孩想到他越往上爬,回鄉的時程就越遠。這段跨海戀情,不久後便無奈結束。

跨海工作最思鄉,不甘心成留下動力

春節期間連日加班的一晚,在回宿舍的地鐵上,曾在加拿大打工度假八個月、洋派活潑的珮君,看著微信發出工作提醒訊息,嘆著「幾乎沒有自己的生活,常會想起打工度假的時候,每天都很快樂,現在雖然是正式工作,多了一份踏實感,還是感覺很辛苦。」「但現在放棄,就認輸了!」她說,眼前自己不上不下,「現在走了我算什麼?拿什麼去跟人家講?」

夥伴們幾乎都想過回台灣,但讓他們留下的最大意志力就是「不甘心」。放棄很簡單,一張機票就回來了。但是之前的一切努力,也就都沒了。

除夕這晚,石二鍋未能回鄉的同仁,聚在一家湘菜館吃年夜飯,多數是台灣人,少數是從中國其他省分來的外地人。這群台灣青年初次在異鄉過農曆年,席間大家笑鬧敬酒,從總經理曹原彰手上領到紅包。

在寒夜裡走回宿舍的路上,有人輕聲說了一句,「不論什麼菜色,年夜飯永遠是跟家人一起的最好吃……。」

隔天是年初一,大夥兒一早就要各自去店裡忙碌了。

【延伸閱讀】上海闖關秘笈

Q:碰到中國同事,先做事 還是先做人?A:攻心為上,搏感情更好帶人進入別人的「主場優勢」,台灣菜鳥們首先要學的是「攻心」,先跟他們交朋友。一位在石二鍋兼職的外地大姊說,她在上海打工這麼多年,「從來沒有人這麼關心她,」看到她洗碗洗得手破皮,還會買護手霜給她。

Q:不罵不行,罵了又怕跑,怎麼辦?A:顧員工面子,公開檢討不點名中國人愛面子,人力又供不應求,怕員工被罵跑了。顧及面子的做法,例如在集合開會時,不點名的說出今天有哪些事沒做好,公開講又不指名,可達到點出問題、大家一起監督改善的效果。

Q:中國同事不習慣支援同仁,如何改善?A:挑人家不要的事做,以身作則中國人習慣一崗一位,空手時不會主動支援其他工作,台幹則會故意挑沒人愛做的拖地、倒垃圾來做。上述以身作則的示範,雖很難讓旗下員工都立即改變,但至少降低公然斤斤計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583

桃園鄉下工廠 產品讓賓士、福斯埋單


2015-03-02  TCW  
 

 

桃園蘆竹三合院磚瓦房旁的巷弄中,竟藏身一家全球前三大、亞洲最大的倒車雷達廠,它是和國際車廠共同設計開發新產品的一階供應商:同致電子,舉凡美國通用、福特,德國賓士、福斯,日本豐田、本田等全球知名車廠都是它客戶。

「台灣汽車零組件廠攻進原廠零組件(OEM)的難度,比售服市場(AM)高很多!」元大投顧汽車零組件產業研究員蔡昀真觀察,一般來說前者的技術含量和競爭本事都更高,因此評價上更受青睞。

搶單,擊敗世界三強對手7千萬顆倒車雷達出貨18國

目前台灣上百家汽車零組件廠中,同致,正是極少數能在國際車廠攻城略地的一階供應商代表,甚至還是和有如奧運等級對手競爭。舉例來說,它擊敗營收規模大自己百倍的德國博世(Bosch)、法國法雷奧(Valeo)與日本電綜(Denso)等世界三大汽車電子廠,取得通用集團全球十八國、共二十五座車廠長達十年、超過七千萬顆倒車雷達的大單,並在二○一四年第四季正式出貨,便再挹注營收和國際能見度。

去年,同致交出全年營收破五十一億元新高、前三季每股盈餘(EPS)四.○三元的成績單,「我的目標是坐三望二搶第一!」個頭不高的同致董事長陳信忠,野心和說話音量都很大。

「戲台上,做久的人贏!」在高度進入障礙的汽車市場,陳信忠在汽車電子領域一待就是三十六年,累積了大量車廠共同開發經驗,成了別人難以複製的先行門檻。

從鄉間公寓式廠房起家的他,能稱霸亞洲,最早是從台灣車廠開始練兵。二十七歲時的陳信忠,研發出當時台灣沒有的倒車雷達等差異化車用電子配備,讓三陽喜美、裕隆、中華汽車、福特六和等台灣車廠在銷售考量下,紛紛搶上門合作。

同致的主力產品倒車雷達,是利用超聲波原理,由裝置在車尾保險桿上的雷達偵測障礙物的距離及方位,倒車時,當障礙物車距離低於警戒時,例如,車前有效偵測距離從最早九十公分,進階到二.五公尺,技術開發精細到越早提醒越好,避免倒車時撞到,同時使用顯示器或蜂鳴器發出警訊通知,提醒駕駛人注意。

也因此,累積大量經驗有助設計更精準、到位,越能避免回傳的障礙訊號失準或解讀不良,隨車輛外觀差異降低客製化失誤,並縮短設計時間。

同致至今已經幫全球超過三十四家知名車廠共同開發超過上千款車原廠客製化汽車電子商品,每年有至少六、七十件新開發案,也有能耐接和一線大廠競爭全球訂單。

反觀其他同業多是區域型,車廠客戶不到十家,和同致在內的倒車雷達全球前三大,已有層次差距。「戲台上看多了,知道車廠要求,做出來東西能更快符合車廠要求。」陳信忠說,在後面的,要追上同致至少要十年。

技術,高人一等不良率低於百萬分之一

想切入汽車電子行業競爭,第一個難關是高技術含量。「汽車電子要求規格比一般電子至少四倍以上技術,」陳信忠認為,首先是高技術規格讓他人很難模仿。

舉例來說,一個倒車雷達,得歷經冷熱溫度衝擊、防震、防水、防塵、防潮、防雜訊干擾等一連串測試,其中溫度車規要求零下負四十度到八十五度都能承受,工程師甚至要和汽車原廠一同到北歐、中國黑龍江黑河或沙漠地區實測。同致中國區總經理李志良透露,如今,同致已做到逾三十六個月以上產品不良率維持在零PPM(指生產一百萬個產品都零失誤),正是高可靠度讓國際車廠埋單。

打開同致年報,二○一三年共斥資逾三億元投入研發,占當年營收七.三六%,該數字足足是一般公司合理水準的近二.五倍。此外,同致開發工程師達四百人,約占全公司員工的兩成,可見其透過產品研發,構築旁人難以複製技術障礙的決心。

陳信忠解釋,不是你會做,人家就敢用,實績至少包括銷售和品質面向,也就是做出產品後,多少車廠用過,以及一年故障率要求低於零PPM,門外漢光這張門票都很難拿到,「車廠會說,你先拿去別車廠用看看,沒問題我再來用,每家車廠都跟你講這樣,沒人敢當白老鼠,永遠切不進去。」

突破,敲開歐美車廠窄門競逐BMW青睞,進逼龍頭

在封閉、又講究安全無法速成的汽車領域,時間是最大的成本,所以,創業三十六年的同致,儘管有台灣練兵經驗趁早卡位,仍要等待十年才切入中國車廠,又至少花了十年才再敲開歐美汽車原廠的窄門。

「不是追不上,很難追,起跑點不一樣怎麼追!」如今,讓資料庫和技術能耐跟著車廠客戶不斷壯大,進而再累積全世界汽車廠實績,正是同致的競爭本事。同致的最大對手分別是德國博世、法國法雷奧,要拉高門檻加以抗衡,目前正要做的是用超聲波雷達,水平整合相關的影像和無線高頻系統,朝未來性的自動駕駛汽車電子系統挺進。

【圖表】營收破51億,創新高——同致近5年營收、EPS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843

最新潮的創業在鄉下 美日經驗傳授 你也能當鄉村營運長

2016-08-08  TCW

要讓根經濟重新發芽、茁壯,鄉村營運長該怎麼做呢?

第一步是尋根。

以苗栗藺草為例,台灣藺草學會的成立凝聚地方居民參與,這是第一步,廖恰雅加入之後,先與工藝師傅們建立認同,然後展開一連串的課程,厚實文化內涵;接著,引入外部的設計師,用創意讓藺草的生產更貼近市場,產生經濟價值。

台東尚德社區的陳人鼎則從頭來過,當地連社區發展協會都沒有,他從成立協會、爭取資源、到當地文史的考究,前三年都在重新建立當地認同,找出專屬於在地的「根」。最終在地理、氣候、歷史的考量下,找到了香草產業。

確定當地的根之後,第二關是讓經濟價值浮現的關鍵:轉化。

用日本社區設計師山崎亮的語言,就是「用世界的典範,看在地的價值。」山崎亮輔導超過兩百座社區,也曾參與規畫國人熟悉的日本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瀨戶內海的家島列島是由四十餘個島嶼組成,直正居住者只有八千多人,每三年舉辦一次的藝術祭卻能吸引一百萬人參訪,創造一百三十多億日圓的經濟效益。

找商機!善用外人眼光

打造「讓一萬人來一百次」觀光島才受到台南市政府之邀,來台分享的山崎亮,受訪時以家島列島為例,說明當地從漁業、砂石業沒落之後,就跟台灣鄉村一樣,呈現老化、空城。

因為附近有日本第一座被認定為世界遺產的古城,加上史學家曾以「家島十景」創作文學作品,居民第一直覺,都是要用十景配古城,發展觀光業。

但山崎亮進入社區之後發現,如果每一個島,或者日本任何鄰近古城的社區都採用如此邏輯,即使雪景、海景、古城等行程容易對外界溝通、容易接團體遊客,但來了一次,可能就不會再來了。

「我們要一個一百萬人來一次的島,還是一萬人來一百次的島?」他問。

找到別的地方沒有的特色,抓到利基市場、獨特的社群,即使一萬人是一百萬人的一小部分,但因為合胃口,他們會一來再來。

而界定這利基的特色,關鍵其實不是在地人。以家島為例,十景最後並不是他們的旅遊重點,而是透過一連串的活動、明信片索取後,由外地人的反應,找出當地最適合的是「人情」。例如街上免費可坐的家具、門口可索取的飲料,放上明信片之後,反而是遊人最想帶走的風景。

拚共好!連結地方社群

結合藝術家,監獄變美國最佳旅館為了進一步讓人情味被凸顯,山崎亮說服社區居民打開家門,讓遊客住進去。而這絕非一朝一夕就能達到,「至少要三年以上才能有成效,」他說。

鄉村經營需要時間、固本,規模與利益導向都不會成功,但固本了,就會出現「小而充實」的人口組成,並且「三個人,做三十年的生意。」再尋根、轉化成經濟價值之後,鄉村營運長的第三關,是共好。

近年連續兩次被美國雜誌《U.S.News &World Report》選為美國最佳旅館(Best Hotels in the USA)的美國新墨西哥州「安納莎利旅店」是經典案例。

本來做為少年監獄的空間,如今成為旅店,雖由外地人經營,卻能成功的關鍵,在於與地方的「傳統社群」結合。

旅店的內裝、家具、販售的作品都是在地藝術家的創作,手工香皂、衛浴用品,是當地原住民香草的製品。餐廳與與當地有機農民合作,九成以上食材採用在地。甚至,吃不完的剩食給予當地游民,廚餘做為堆肥,或給當地養豬場使用。

與地方社群的共好,確保了生態、社會中的平衡,於是根經濟才會像原生種般的自然生長,快慢不定,但產生的養分全都均分。例如,穩定的食材購買讓當地居民不用被課土地開發稅,更不用因為怕課稅而被迫賣地。旅館得到的好處更不用說了,穩定的上下游以及員工,加上獨特的消費體驗,讓它無法被其他旅店取代。

尋根、轉化、共好,營運長們需要的不只是數字上的能力,但每一步的獲得,也不只是數字上的增加而已。

「都市化很好複製,台北一〇一再高也不是永遠的第一高,」台北社區營造中心主持人李永展說,真正從地方長出來的根經濟,雖然長得慢、規模無法快速擴張,不過一旦發出苗來了,這樣的經濟體來自土地,不如工廠可以搬到其他地方,或者被其他產區的產品取代,這是誰也複製不了的,只要在地的社會、環境資產不被破壞,其他地方無可取代。

專訪日本最強鄉村營運長

瀨戶內藝術祭規畫人:年輕人,鄉村才是你的舞台「比起一百萬人只來一次,不如讓一萬人造訪一百次,」日本社區設計師山崎亮,經手過兩百件社區改造案,三年前更創建日本首個專攻社區設計的大學科系,是社區設計公認的第一人,可謂是實戰經驗最豐富,日本最厲害鄉村營運長。

在他眼中「人與人的聯繫」有多深,決定經營成敗。和偏鄉磨合十幾年,如何得到這結論?以下是他接受《商業周刊》專訪口述摘要:日本哪裡才有最新潮咖啡店?不是在澀谷這樣繁榮的地方,因為租金太貴了。反在鄉下,可以用舊房子、寬廣的場地,打造自己想要的空間。以這樣的機會來說,比起都市,地方更是年輕人活躍的舞台。

都市裡,往往連撞到人會說一句「對不起」的人都沒有,一定有年輕人因此感到寂寞無法融入。他們開始尋求回鄉,重拾濃厚的人情,可以說是自然的結果。

要啟動社區設計,在地居民一定要自己思索、起身行動。必須先知道自己地域的優缺點,再從全國、全世界的案例來排列組合,找出自己想做的事情。

鄉村營運要成功,重點在於溝通。第一,重視感性,不光靠理性協調,在「正確」與「開心」取得平衡。再來建立關係,信賴才能彼此信服。第三,讓社區自食其力,比起給釣竿,會釣魚才能永續經營。

三不要,則是不否定任何提出的意見;不搞小團體,避免少數人自High;不強迫參加,不要破壞主動參與的喜悅。

就算鄉村人口續減,仍可以做到「縮減下的充實」。你會想住在居民一萬人,但只有一千人參與的小鎮;還是人口剩下八千人,卻有兩千人活躍投入的地方?

未來,就連都市也會面臨人口減少,這卻是鄉村二十年前就開始經歷的問題。都市要向鄉村取經的,就是如何從人與人的聯繫中,產生出新的事業,尤其是結交到年老也能繼續來往的夥伴。從人際交流的喜怒哀樂中創造人生,才是社區設計的終極目標。(口述整理.吳和懋》

撰文:劉致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652

美在華東吃在華南,便利店後來者到鄉下大規模“娶親”

面對便利店業態的水草肥美,“跑馬圈地”之戰早已拉開帷幕。

楊華國做過外資大賣場,也做過本土零售商,就在最近,他將目光放在了便利店,正打算赴雲南開拓當地區域市場。“現在,做小而美才是最實在的零售生意。”他告訴第一財經。

作為雲南萊奧連鎖便利有限公司董事兼總裁,楊華國僅是零售業者轉向便利店的一個縮影。就在上月初,京東集團CEO劉強東宣布,未來5年,京東計劃在全國開設超過100萬家京東便利店,其中約50%在農村,承接該計劃的是京東新通路事業部。

京東的突然殺入,讓更多人開始關註便利店業態。

這幾年,不論是全家、羅森這類品牌連鎖便利店的大舉擴張,還是家樂福等大賣場業態轉向開拓小店業態,都讓“小而美”的零售日漸火爆。而與品牌便利店形成競爭的則是俗稱“夫妻店”的小雜貨店。目前中國市場存在約680萬家傳統社區中小門店,京東的百萬便利店計劃有一半項目要落實在農村市場,這就意味著諸多“夫妻店”變身品牌便利店的合作時代來臨了。不過,這一變臉的過程並不簡單。

逆勢增長的便利店

商務部數據顯示,2016年傳統零售業態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1.6%,其中專賣店銷售額增長1.7%,專業店、超市、大型超市分別增長了2.9%、1.9%、1.8%。唯有便利店的增長速度連續幾年居零售業之首,去年達到8%。

以上海為例,今年1~2月,上海的便利店銷售額同比增長了20.3%;而百貨、大賣場、標準超市分別下降了5.7%、12.2%和4.4%,大賣場的下降趨勢非常明顯。

2012-2016年中國社會零售總額同比增速

從上述數據可見,在實體零售業並不十分景氣的狀況下,便利店算是逆勢增長非常快的業態,也成為實體零售商頗為重視的發展方向。諸多業者正力拓“疆土”——羅森表示要在數年內翻倍門店數量,從目前的約千店規模到2020年達到3000家,到2025年要達1萬家店;7-11便利店(7-ELEVEN)宣稱,主要城市每年保持30~40家新店規模;全家計劃到2024年達到1萬家店。與此同時,一向作風謹慎的家樂福也從大賣場業態向便利店試水,其推出的“Easy家樂福”小店已開始布局。而如今,電商大佬京東也殺入了便利店市場,且一開口就瞄準百萬店規模,從線上到線下進行新零售版圖擴張。

這樣的逆勢增長也讓更多投資者看到了小店的價值。

弘章資本創始合夥人翁怡諾稱:“我們經過調查認為,整體零售市場隨著消費升級正偏向小型化業態發展,專業和社區化消費正在大幅度替代社區的農貿市場。社區快速增加,產生小店新商機。”

區域市場各不同

“便利店市場是有區域特征的,由於消費習慣以及各個品牌進入各地市場時間點不同,南北方市場的便利店品牌市場占有情況和供貨都不太相同。”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副秘書長、便利店委員會總幹事王洪濤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在華東市場,全家、好德、快客、羅森等是占據較大市場份額的品牌,7-11便利店則因為進入華東地區時間太晚而並不占據太大的規模優勢。

而在北方和華南地區,7-11的市場份額優勢則比較明顯,但令7-11比較“糾結”的是,它還為北京市場培育了一批競爭對手——不少從北京7-11團隊走出來的員工陸續創辦了全時便利、鄰家便利和便利蜂等品牌。

“從品類來看,由於各地消費習慣不同,因此貨品的供給也很不同。比如華東區域的日化美妝用品銷售比較好,但這類商品在北方市場的銷售表現就很一般;而華南市場的食品銷售量相對高。此外,不同品牌連鎖的商品策略也會不同,全家和羅森的餐食產品中更註重自有品牌食品,尤其是飯團類產品;而7-11則註重中式菜品。這也是根據各地不同的消費習慣所設計的,可能上海的白領更喜歡可攜帶的飯團和點心。”資深零售專家沈軍分析。

身為羅森中國董事、副總裁的張晟,每周都要試吃自有品牌點心的新品,這也說明了主打華東市場的羅森對於自有品牌可攜帶食品的重視。“便利店的經營非常繁瑣和專業,氣候、節假日等因素都可以影響你的進貨和銷售,區域市場很不相同,我們要根據本地消費者喜好來調整商品。”張晟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在一線城市推出的新便利店品牌,則會更註重發展附加設施,以吸引更多年輕客戶。

第一財經記者在上海某社區的Easy家樂福門店內看到,店堂經營面積更大更明亮,是一般便利店的兩三倍;貨品更為豐富的同時,店內增加了很多體驗式設置,滿足年輕人簡餐和休閑的需要,比如簡易咖啡吧、WiFi和取款機等設施。

“我們店面的面積是在150~300平方米之間,大概有4000個商品品項,設置體驗式功能區可以突出附加服務,增加顧客的消費黏性。我們希望客人一天之內能多次光顧門店,提升銷售額。”家樂福(中國)新業態項目總監杜立偉(Olivier Tollet)表示。

“夫妻店”的春天與挑戰

正因為區域市場的巨大差別,以及便利店的服務特性,國內的便利店行業尚缺乏全國範圍內的領軍者。全家、7-11等日系便利店品牌多布局一線或發達的二線城市;本土品牌則多深耕區域,例如南京及周邊地區的“蘇果便利”。

“盡管我們看到這麽多便利店品牌,但這些品牌大多還是在一二線大城市,真正占據廣大三四線城市、農村市場的都是小雜貨店,或我們業內俗稱的‘夫妻店’。這類門店有非常好的地理位置、很符合當地消費者需求的貨品供應以及低價優勢,而且當地消費者也並不十分了解所謂的品牌,這些都讓品牌便利店難以直接占領這類市場,而‘夫妻店’則具備很大優勢。”楊華國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道,正是因為看到雲南市場缺乏品牌便利店,因此他打算進入並開拓連鎖便利店。

凱度零售咨詢(Kantar Retail)發布的《2016年中國快速消費品互聯網B2B市場報告》顯示,目前中國市場存在約680萬家傳統社區中小門店。680萬家雜貨鋪中,有約30%分布在鄉鎮、農村市場;21%分布在縣級市、縣;25%分布在三線城市;還有16%、7%開在二線和一線城市。據不完全統計,這680萬家雜貨鋪,一年的銷售額在10萬億元左右,其中有3萬億元是煙草銷售額,7萬億元是非煙銷售額。

可見“夫妻店”在三四線城市和農村市場,確是品牌便利店的強大競爭對手。

“但‘夫妻店’一般缺乏後臺系統和物流等支持,管理上也不夠專業,它們需要有一個平臺或互聯網將它們串起來,以提升議價能力。”互聯網出身、原本是去哪兒高管的張澤創辦了“貨圈全”,就是打算為這數百萬的小店建立後臺體系串聯。而這種串聯也構成了品牌便利店與“夫妻店”合作的可能。

這一點,京東也看到了,因此接下來農村市場的“夫妻店”會是具有體系優勢的京東便利店收編與合作的主要目標。“貨圈全”統計顯示,華南市場的終端零售店鋪中,無品牌的普通小雜貨店占到約四成。

“在一二線城市開設便利店成本很高,有些優質位置的租金可達數十萬到上百萬元一年,而農村市場的成本非常低,盤下一個農村‘夫妻店’可能不超過5萬元,且廣泛布局的門店還可充當京東在全國的物流網點。”資深零售業人士萬德乾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按劉強東的百萬便利店規劃,根據公開數據測算,5年之後,中國平均每7家社區中小門店中就有1家掛著京東的招牌。不少業者指出,京東這類大佬的大舉收編,意味著“夫妻店”的春天來了,其與品牌便利店的競爭關系將轉化為合作關系。

“然而,‘夫妻店’有其自身特點,對商品的進貨價格特別敏感,因此,品牌商對其進貨和後臺統一管理方面都會有難度。而且很多‘夫妻店’並沒有太高的忠誠度,改換門庭時有發生。”發到家創始人之一林以寧表示。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了解到,不少“夫妻店”加盟某品牌便利店後並不十分服從統一采購,為了低價或其他原因,它們更喜歡自己掌控進貨權,這就給商品統一管理帶來難度。而一旦合作雙方發生矛盾或“夫妻店”認為自身利益難保,則終止合作的可能性很大。

“此外,農村‘夫妻店’的經營缺乏專業度,我們親眼看到有些‘夫妻店’內稀稀拉拉放了一些貨,旁邊搞一個麻將桌……這很混亂和低效,而品牌商也很難控制。”林以寧坦言,“這些都會是‘夫妻店’翻牌品牌便利店過程中的難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877

Baby返曉明鄉下拜年

1 : GS(14)@2015-02-10 23:47:54





■Angelababy大方表示將會與男友黃曉明外遊過年。


楊穎(Angelababy)昨日於尖沙嘴出席新春抱抱財神活動,多年參加該活動的Baby昨日穿上紅裙,在場與兩位財神肉緊抱抱,又玩舞獅,充滿新年氣氛。Baby透露新年將到男友黃曉明的家鄉青島拜年,之後再隨男友到美國外遊。Baby本月二十八日生日,提到生日想不想收到求婚戒指?是否今年結婚?Baby即甜笑說:「唔係嘅,未知,有消息會講畀大家知,唔使催我。」問她會否希望擁有一個「章子怡式」的求婚?Baby害羞說:「唔使啦,唔好,希望可以簡單啲,計劃好晒就講畀大家知。」採訪:溫敏芝攝影:仇志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210/1903566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7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