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巴菲特股東信:投資應遵循五大基本原則 價值投資就是道

http://xueqiu.com/1124024129/27855977
http://finance.sina.com.cn/world/20140225/011818315623.shtml 

新浪財經訊 北京時間2月25日凌晨消息,《財富》雜誌提前獲得巴菲特年度股東信節選。巴菲特闡述了投資者能從他的兩項不動產投資中學到什麼經驗教訓的問題。

  巴菲特在股東信的開頭援引了「現代證券分析之父」本傑明-格拉厄姆(Benjamin Graham)的名言:「把有價證券當做一項生意去投資是最聰明的投資(Investment is most intelligent when it is most businesslike)。」

  隨後,巴菲特提到了他曾進行過的兩項不動產投資。第一項投資是在1986年進行的,當時他以28萬美元的價格從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那裡購買了一座佔地400英畝的農場,這一價格遠低於當時一家已倒閉銀行在幾年前發放的相關貸款。

  巴菲特寫道:「我並不知道如何運作農場,但我的兒子熱愛農業,我從那裡學到了有關這座農場將可出產多少蒲式耳玉米(2343, 2.00, 0.09%)和大豆(4537, 0.00, 0.00%)以及運營支出將是多少的的知識,並據此算出其正常的回報率在10%左右。我還覺得,隨著時間的推移,其生產力將會有所改善,而農作物的價格也將上漲。結果是,這兩種預期都被成為了事實。」

  在此後的1993年,巴菲特又進行了另一項規模較小的投資,當時他正擔任所羅門公司(Salomon)的首席執行官,這家公司的老闆告訴他,鄰近紐約大學的一座零售房地產正在尋找買家。當時的形勢也是房地產市場泡沫破裂,而根據巴菲特的估算,這處房地產的回報率也在10%左右,於是他又出手了。

  巴菲特寫道:「來自於這座農場和紐約大學不動產的收入很可能在未來數十年中有所增長。儘管增幅不會很大,但這兩筆投資都將令我和我的子孫後代受益終生。」

  巴菲特表示,他之所以要講述這兩個故事,是希望借此闡述一些基本的投資原則。這些原則分別是:

  1、「想要取得令人滿意的投資回報,你並不需要一定是個專家。但如果你不是專家,那麼就必須認識到你自己的侷限性,並遵循一條肯定能運作良好的路線。保持事情的簡單性,不要試圖去打什麼『全壘打』。當有人承諾能給你帶來迅速的回報時,你也要同樣迅速地作出否定的回覆。」

  2、「對於你考慮投資的資產,要把重點放在其未來生產力上。如果對這項資產的未來盈利進行大致評估的結果讓你覺得不舒服,那麼就乾脆利落地忘記它,繼續前進。沒人能評估每一種投資可能性,但你並不需要做到全知全能,而是只需要搞明白自己改採取的行動。」

  3、「如果你選擇重點關注一項考慮購買的資產未來可能會有的價格變動,那麼你就是在投機。投機本身並沒有什麼錯,但我所知道的是,我不具備成功投機的能力;而且,對於那些宣稱自己總是能投機成功的人,我也抱有懷疑態度。靠拋硬幣來投機的人中,有一般人會在第一次這樣做時成為贏家;但如果那些贏家繼續玩這種遊戲,那麼沒人能指望自己總是能夠盈利。事實是,一項資產最近一直在升值從來都不是買入這項資產的良好理由。」

  4、「就我的那兩項小投資來說,我考慮的僅僅是這兩項不動產會產出什麼東西,而毫不關心它們每天的價值變動。比賽的贏家是那些會把注意力集中在競技場上的人,而不是只會緊盯著記分板不放的人。如果你能在週末不去看股價,那麼就該試試在工作日也這樣做。」

  5、「建立宏觀觀點或是聽其他人大談宏觀或市場預期,都純屬浪費時間。事實上,這樣做是危險的,因為你可能因此被模糊了視線,看不到那些真正重要的事實。」

  巴菲特強調指出:「我的這兩項購買活動分別是在1986年和1983年進行的。在判定那些投資是否成功的問題上,其各自的隨後一年——也就是1987年和1994年——中的經濟表現、利率或股市變動在我看來毫不重要。我根本就不記得當時媒體說過什麼,也不記得權威人士說過什麼。無論人們怎麼喋喋不休,玉米總是會在內布拉斯加州不斷生長,而學生們也總是會蜂擁湧向紐約大學。」

  他進一步指出:「這就是我的兩項小投資與股票投資之間的一個重大區別。股票在每一分鐘都會向你提供估值上的變化,而我卻沒看到過我的農場或紐約大學不動產有過什麼報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728

《達人教戰三》全球最大主權基金操盤人 林則行 遵循五大心法 績效比大盤高69%

2914-02-24  TWM
 
 

 

曾任阿布達比投資局基金經理人的林則行,以近三十年資歷,歸納出五大選股原則,他強調,嚴格遵守原則、不帶感情,才是在股海致勝的關鍵。

撰文‧周岐原

股市如戰場,總體經濟數據不利,股市卻大漲回應;企業公告正面訊息,股價卻大跌。這些讓人錯愕的場景,身為股市投資人的你,一定不陌生。

股價不是過高、就是過低,永遠沒有一刻,達到自己設定的「合理價」,究竟該逢高賣出,還是趁機摸底?這位日本人,有不同的致勝戰略。

他,叫作林則行(Hayashi Noriyuki)。五十五歲的林則行,從高中開始研究投資,為了找出最有效的股票分析理論,他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求學期間,專注學習量子基金共同創辦人、原物料投資家吉姆.羅傑斯所開的課程。

後來,林則行又研究知名成長股投資人歐尼爾(《笑傲股市》一書作者)的成長型投資理論,以及短線投資專家賴利.威廉斯(Larry Williams)的交易方法;綜合各家心法,讓林則行有了躋身國際級金融機構的研究實力。

拿到哥大學位後,林則行在歐美多家金融機構任投資分析師和基金經理人,二○○○年至○六年間,他進入阿布達比投資局(ADIA),擔任日本股票投資部部長。

隸屬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阿布達比,以銷售能源的資金成立阿布達比投資局(ADIA),這隻世界最大的主權基金,持有標的遍佈全球。據瞭解,阿布達比投資局握有的資產,總計上看八五○○億美元(約二十六兆新台幣),但因為是國家機構,作風極為低調、神祕,經理人必須簽訂保密協議,以防洩漏投資局的買賣策略,影響國家利益。放眼全中東地區,當年的林則行,就是唯一一位為中東國家操作「油元」資金的日本人。

林則行回憶,從羅傑斯身上,他學到最重要的一堂課,就是把握「大轉變」的機會。「羅傑斯教我最重要的觀念,是找出公司發生巨大變化的時機,因為這個轉折,就是決定買股報酬多寡的關鍵!」從最看好的一%標的中選股尋找飆股軌跡,讓市場自己說話「聽解盤、找新聞,或閱讀股市四季報,這些途徑都有助於分析股市,但在時效上都顯得過於落後。」林則行指出:「不如反其道而行,從最看好的一%標的中選股,投資人可以省下九九%的力氣!」如同林則行所言,在任何一個股市,選股從來不是容易的事。例如在日本,上市公司就有四千餘家;即使在台灣,上市櫃公司也有一千四百家之多,想依資訊按圖索驥、找到飆股,除非投入大量時間、精力,否則很容易顧此失彼、徒呼負負。

因此,林則行認為,飆股出現行情之際,往往具有極為相近的特徵,既然有類似軌跡可循,股市投資人就應該逆向操作,在設定目標後耐心尋找,讓市場自己說話。這,也就是林則行領悟出的操作心法。

他舉例,如果依照這些策略投資日股,自○七年至一○年間將創造四八%報酬率;但跟著指數投資,報酬率會降至負二一%,可見林則行的心法在打敗大盤之外,能締造比大盤高六九%的超額獲利。

在林則行的五大選股心法中,第一項原則,也是最重要的標準,就是挑選股價創近二年新高的標的。「股價走勢,就是全體投資人對這家公司的意見,」林則行解釋:「股價創近年新高,代表公司已經出現極大變化。」遵行價值投資理念的投資人,通常選擇在股價走跌時出手買股,為什麼林則行反其道而行,提倡從新高的族群買股?根據他的想法,當股價創兩年來新高,意味著想買進的人比以往更多,讓這檔股票成為市場關注的亮點之一;既然這群創新高的公司,彙集市場最活絡的人氣,由此選股,成功機率自然較高。

平穩期之後急漲

不少飆股在盤整後,演出爆發行情相對而言,投資人琅琅上口的「逢低佈局」,究竟能否撿到便宜?潛藏的變數,其實遠比預期更多。

「投資人都想買在谷底,但沒有人知道,股價下跌究竟是呈現真實的價值變化,還是市場過度反應?」林則行強調:「即使知道獲利即將好轉,投資人也無從得知獲利帶動股價上揚的時間點。因此,『逮到底部』的想法,常會帶來極大損失。」此外,除了與日常生活相關的企業之外,許多上市公司經營的產品或服務,一般投資人並不容易理解,想從社會趨勢或公司動態中留意標的,也不是容易的功課。因此,林則行認為,聚焦在創新高股上,才是最有效率的作法。

統一國際開發副總經理廖繼弘指出,這種兼顧技術面和基本面強勢條件的方法,在實際進出股市時,的確能提高勝算。「決定股價能否飆漲的,不是股價到底有多便宜,而是市場的買氣,有人氣,股票才會漲,」知名技術分析投資人羅威也認為。

而從走勢來看,一檔股票在創新高之前,可能先經歷一段時間漲勢,當然也不排除從新高點盛極而衰的機率。為了確認所選股票維持足夠動能,林則行認為,個股創新高之前,必須有一段「平穩期」,這段期間最好在六個月以上,同時股價的高低落差,區間維持在三成以內。

要從K線圖上看出平穩期,只需要留意,不少飆股常在一段不起眼的盤整後,演出爆發行情。這段小漲小跌,甚至成交量明顯萎縮的期間,就是林則行強調的平穩期。他認為,當一檔股票與其他同業公司先後上攻,並在平穩期之後急漲,就是最佳的買點。

林則行舉例,若想觀察一枚由潛水艇發射的飛彈,當人站在地面,要等到飛彈冒出水面才能察覺,然而那時飛彈已發射很久了,「水面就是歷史最高價,潛水艇發射處,就是平穩期後陡然上升的起點。」當確認個股已經度過平穩期,創下兩年來新高價,林則行認為,有獲利加持的個股,其上漲行情會更具爆發力,且能進一步避開輕率出手的陷阱。他設下的原則是,單季營收最好年成長逾一○%,且稅後盈餘超過二○%。林則行認為,最經典的案例,莫過於微軟和蘋果。

身為美國科技業大型龍頭股,微軟和蘋果的市值都高達三、四千億美元。儘管在股市稱覇的時期前後不同,但兩家公司在股價走勢和獲利上,卻有微妙的相似之處。

例如微軟,因當年稱霸PC作業系統市場,公司在一九九二至二○○○年間,營收年成長率約為三○%、獲利年成長率更達三五%。這使得微軟股價在九○年代時,最高上漲幅度達九十八倍。進入二○○○年以後,蘋果則因推出各種行動裝置,營收、獲利大幅躍升,使得股價從○三年底的谷底開始飆漲,漲幅最多達九十五倍。

林則行分析,當最近十年,蘋果主宰全球行動裝置市場,營收、獲利成長率分別達二七%、三六%;相較之下,微軟在同期的獲利成長率衰退至一四%,自然無法讓股價媲美蘋果的漲幅。兩代科技股王的獲利情勢演變,正是林則行提倡,股價必須創新高之餘,獲利也須成長二成,才符合選股標準的原因。

在達成創新高價、獲利成長兩項原則後,下道關卡,是從技術指標推估買氣。林則行認為,個股創新高當天,成交量比近二十日平均高二至三成,同時,當日K線的高低落差在四%以下,是最理想情形。

成交量很重要

若人氣不旺,可能買到後繼無力型的股票他解釋,個股創新高,說明投資人對這檔個股的後市普遍有正面預期;「不過,當成交量出不來,就代表市場對這支股票的期待不高。」換言之,如果人氣不旺,就有可能買到創新高,但後繼無力的股票。

他舉例,股價皆於○二年九月見底、○七年十月見頂的商船三井、川崎汽船,波段漲幅分別是十一倍、十二倍,條件可說十分近似。但是正因為創新高當日,兩者的成交量大小顯著不同,日後這兩檔海運股,走勢也大相逕庭。

○五年八月時,商船三井股價突破同年三月的高點,當天成交量達到六個月來第二大,幾乎比月均量多出二四九%;隨後半年,商船三井持續噴出,最高來到一○四○日圓,後續漲幅達五一%。至於川崎汽船,雖然也一度在○五年九月時創新高,但只是盤中曇花一現,收盤沒有守穩此價格,此外,成交量也比月均量來得低。後來,川崎汽船果然無法續創新高。

為確保大盤也能穩健上漲,林則行提醒,投資人選股後,最好時時觀察兩個趨勢。在大趨勢方面,全球主要股市有無突破向上,關係到國內股票的攻擊力,必須先確認,以免被大環境的賣壓拖累;在本國股市方面,創新高股的數量代表股市的動能強弱,因此他認為,創新高股至少要佔上市公司的二%以上。

例如,今年日本股市,在林則行看來就必須保守。「在創新高的個股中,成長力道強勁的股票愈來愈少。尤其是營業額增加一成以上,這類股票也很少。我認為這表示股價不太會再漲了。」林則行坦言。

當已經找到具攻擊力道,線形理想的標的時,林則行建議,投資人最好耐心等待一下,等到股價創新高隔天,再以較前日低○.五%至一%的價位下單,避免突然湧現的賣壓造成套牢。

在賣股方面,當帳面虧損達八%,或財報獲利成長低於二成,林則行就會斷然停損。但若股價緩跌,林則行則會視自己獨創的「賣壓比例」是否亮出訊號,來決定退場時機。

嚴守八%停損線

機械式操作,穩穩守住獲利但是,買股之後,林則行提醒投資人,想穩穩守住獲利,及時停損,仍是賺錢的不二法則。「和技術分析相比,停損的重要性高得多。」林則行強調。

林則行坦言,雖然他自己主張投資股票一定要「機械式操作」,但是他一度也受情緒波動所影響,在感情用事下,遭遇巨大損失。林則行承認:「賠錢事小,否定自己才最困難!」自己太過感情用事,棄守原本設下的八%停損線,是他沒有守住獲利的罪魁禍首。「這個經驗讓我瞭解到,投資成功多數奠基於市場行情走高,而大失敗,往往是自己的責任!」這五堂林則行的選股心法,沒有繁複的運算公式,也不難理解,對投資人而言,學習相對沒有門檻。然而想從一位戰場小兵,晉陞到股市將軍,唯有機械式執行、時時檢討改進,才能勝出。

林則行

出生:1959年

現職:Ashuk Investment負責人經歷:阿布達比投資局日本股票投資部長學歷: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

新聞辭典 主權基金

主權基金是各國政府成立的投資機構,目的在創造更高的收益。全球較知名的主權基金,包括阿布達比投資局、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挪威政府養老基金(The Government Pension Fund of Norway)、中投公司等。由於本金是國家的外匯存底,這些基金多著重中長線投資,不常短進短出。

林則行的飆股5訊號

訊號1 股價創近2年新高,市場的人氣王過去6個月內,股價震幅小於30%的個股,若與對手同漲、且創近2年新高,沒有重整、購併等事件,才符合選股原則。

訊號2 企業獲利是否有巨大轉變最好具特殊經營利基,或符合特定政策方向。依能否搭上時代潮流、獨佔利基市場、受惠政策等指標,判斷企業獲利能否大幅成長。

訊號3 單季營收年成長逾10%稅後盈餘逾20%符合營收、獲利標準者,代表企業產品最受當前社會所需,也才符合成長型企業的定義。

訊號4 價量同步上升,股價振幅小於4%創新高價當日,成交量比過去20日均量多2至3成;且當日股價震幅,最好在4%以下,若震幅在4%~6%,為中度風險。

訊號5 創新高股 佔上市家數2%以上每天注意,過去一年股價創新高公司,是否達上市公司家數2%以上;並留意世界主要股市與本國股市是否突破新高。

看線形找強勢股

隨著股價走勢的變化,我們可以判讀出企業的獲利高低、產業生態和競爭情況;由於股價創新高的個股,通常意味著競爭力在業界較佳,代表市場主流,選擇這類獲利、價格向上發展的標的,就能提升勝率。

案例一:微軟 因為獨霸PC市場,讓九○年代的微軟年營收、獲利成長率均超過3成,但是當成長下滑,股價也無力上攻。

案例二:蘋果 受惠iPhone等行動裝置暢銷全球,蘋果自2000年至2011年營收成長達27%、獲利成長36%,股價在10年內大漲95倍。

案例三:豐田汽車 從1984年到2007年間,豐田汽車股價4度創新高,說明產品有獲利優勢,更具世界級競爭力。

案例四:先鋒 先鋒自1990年股價創新高後,股價一再走低,原因是獲利剩下10年前的五分之一。

根據林則行投資模式挑選的台股標的!

10檔股價突破兩年前、單季獲利年增率20%的個股

股票

代號 公司

名稱 2013 Q3

稅後淨利

(億元) 2012 Q3

稅後淨利

(億元) 增幅

(%) 收盤價

(2/18,元)

8933 愛地雅 0.44 0.17 159 20.85 6277 宏 正 1.88 0.82 129 95.60 2356 英業達18.99 8.37 127 28.65 3665 F-貿聯 1.57 0.73 115 149.50 3332 幸 康 0.50 0.25100 44.70 6269 台 郡 5.62 3.45 61 88.70 9930 中聯資 2.33 1.62 44 69.10 2376 技 嘉 8.95 6.99 28 41.90 1730 花仙子 0.29 0.23 26 26.30 3189 景 碩 8.48 6.75 26105.50

資料來源:CMoney

林則行獨創的

「賣壓比例」

先根據K線圖形的意義,統計一個月(約20個營業日)以來,該股票買進股數和賣出股數,將賣出股數總和除以買進股數總和,當比率落在115%至120%間,代表盤勢轉向賣股。一般來說,將比率設定在116%至118%較妥當。

例如有一檔個股前日以920日圓收盤,本日以925日圓開盤,高低點則是930、905日圓,並以910日圓收盤、成交8萬股。

該股票本日在920至925日圓、925至930日圓、905至910日圓三個區間,共上漲15日圓(即統計當天兩波漲勢,第一波是前一天收盤價920日圓漲至最高價930日圓;第二波是最低價905日圓漲至收盤價910日圓),由最高930日圓跌至最低905日圓,共下跌25日圓。

當日買進股數即為3萬股(算法:15÷(15+25)×8萬股),賣出股數即為5萬股(算法:25÷(15+25)×8萬股)。

將5萬股除以3萬股,得到的166%,就是當日賣壓比例。林則行強調,這個工具的設計目的,是為了找出中長期走勢的股價高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949

唐巖:遵循內心的沖動,性價比最高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08/147564.html

i黑馬:北京時間11月8日淩晨,北京陌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陌陌)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招股書,在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計劃融資3億美元,交易代碼為MOMO。2011年底,陌陌還是初創的小公司,是交友浪潮里的一個弄潮兒,《創業家》是最早專訪其創始人唐巖的媒體之一。兩年多過去了,我們不妨再回到起點,看看唐巖的初心。

\(2011年底,陌陌是一家初創的小公司,唐巖可能並未想到3年後公司將上市。)


創業未滿一年的唐巖帶著20多人的“陌陌科技”團隊搬進了一幢兩層樓的別墅。他們的一份招聘廣告於是寫道:環境待遇一流,氣氛寬松自由。
 
“不光是用戶市場、團隊建設,資金的來源、產品的發展,都好於預期。”2011年12月17日,唐巖對《創業家》說。“不要被那些東西嚇倒,那幫人(大公司創始人)動不動就跟大學生說創業失敗率99%。哪怕你是萬分之一,其他人失敗了跟我有什麽關系啊?我也是第一次創業,之前都被這幫人(嚇唬),也不知道他們確實是這樣子還是喜歡嚇唬人,把過程描述得那樣艱難,一個出租屋,幾箱方便面,打個赤膊,放個風扇,72小時不睡覺。我們都沒體會。”
 
唐出生於1979年,創建陌陌科技前在網易公司服務8年,離職時任網易網站部總編輯。陌生人交友軟件“陌陌”2011年8月通過Apple Store上線後,目前用戶量已經超過50萬。唐的話很容易讓人覺得其輕狂,但卻不一定符合事實,因為他還沒有說完。
 
在網易的8年中,唐巖的幾位前同事如李學淩(多玩網創始人)、方三文(雪球財經創始人)的創業故事可能對他有所激勵,但他的創業念頭若有若無,直到2010年末他坐在正召開亞運會的廣州的某座酒店里。大型活動期間照例“幹嘛都不方便”,唐與幾個同事在酒店大堂聊天,聊到坐在不遠處的姑娘,聊到了LBS。在唐看來,當時應用LBS技術的“街旁”、“簽到”都禁不起追問:“人們為什麽要簽到?他們難道都熱衷於告訴別人自己到了哪里?人們即便要分享地理位置的話,一定會有強烈的動機,否則是不需要的。”唐當時渴望知道:“旁邊那個女孩子,能不能定位她?”
 
唐認為自己的問題代表了一種“剛性需求”,尤其是對於中國人:他們大多比較內向,不會主動與陌生人打招呼,因此需要通過一個平臺先試探一下,“哪怕會因此挨罵。”早年使用網絡聊天室的經歷繼續為他的想法提供論證:“最火爆的是同城聊天室,為什麽?它其實包含了一種線上關系轉為線下的可能性。沒有北京聊天室,只有朝陽1,朝陽2,因為打車能到嘛。”唐激動起來:“如果是LBS,(用戶)密度足夠的話,就太可怕了,這個所謂的網友其實已經就是現實意義的人,5分鐘之後就能看得到。”
 
如果這的確是唐當初的想法,那麽,“陌陌”上線以來的應用證明他對男女關系揣摩得當。唐描述的典型“陌陌”應用者:主要是在晚上,高峰期在11點,臨睡覺前摸手機,夜深人靜,各種Hold不住,開始聊天。都在附近,聊完以後見一見,約喝個咖啡,要麽約在樓下見一下。
 
“你想我們若幹年前上QQ幹嘛,不是找網友嘛?而現在這幫(‘陌生人交友’的非議者)即即歪歪的,難道男的找男網友?不也是找女網友嗎?只不過現在不會再通過QQ找朋友了。”
 
唐在湖南的一座小城中長大,在一所普通大學學習了建築,2000年畢業,在一個類似工程監理的職位上幹了三年。他高中時候偷看過一個同班女生的日記,“現在甚至記得一個字一個字是怎麽寫的”。那位女生在日記中決定如果考不上大學就要去廣東,要“生活在一個有投幣電話的城市”。這種今天讀來讓人傷感的句子準確地描述了小城青年的生活狀態。“那種小地方,剛看了一個港片,你的心思就不在你這個環境里了,你就覺得你其實是屬於那個世界的,但你沒辦法,必須要待在這個世界里。”2003年,唐巖來到北京,進入網易,一步步進入了“那個世界”。後來,他位居上層,生活閑適,又有新的迷茫:“大公司跟國企一樣,你有點兒雄心壯誌想做點兒什麽事,不是你所能決策的”。
 
唐決定辭職創業。他的主意得到了兩個懂些技術的同事的支持。他們考察了當時LBS的應用,發現美國有兩家(其中一家專為GAY用戶提供服務),但並未在習慣“直接打招呼”的美國人中產生影響。中國重慶有一家“麻辣交友”,又生得太早,智能手機用戶數量太少。唐認為,這項應用沒有成功正是自己的機會:“如果有成功的,這些做社交強關系的,不說騰訊,什麽新浪、網易、搜狐,正愁沒有平臺,哪輪得到我?”敏感的小城青年唐巖確信自己找到了LBS未得以成功應用的原因。
 
唐的兩個同事先其辭職,唐被挽留,一直到2011年9月底正式離職,距其升任網易網站部總編輯不到5個月。
 
內心細膩敏感的唐行事並不謹小慎微。他的隊伍起初只有三四個人,負責技術的從未做過APP(第三方應用程序),買書現學。在與投資人談話時,唐知道自己的團隊“沒有賣相”:“(問我)以前做過什麽?管新聞。管新聞能幹什麽?就是管哪條該不該上,標題怎麽做。跟這個(創業)有什麽關系?沒關系。”充足的啟動資金讓唐對普遍的質疑不屑一顧。
 
但唐對自己要做什麽很清楚。“很簡單,我說你們就給我做一個能知道大家都在哪兒的QQ。”這一產品的典型應用就是“泡妞用的”。“我覺得70、80%都是男找女、女找男,但我把這個過程想得比較體面:有一個充分的溝通之後,大家結識了,成為男女朋友,或者當炮友(性夥伴),都是好的。”宗旨既定,接下來就是保證產品制作完全為了這一宗旨的實現。這時候,唐自許的“邏輯感”(它來自當年唐在BBS上的論戰)起了重要作用。
 
平臺選擇Android還是iPhone。Android更為普及,但機型太散,而iPhone有一個天然的高門檻。“我覺得一個社交產品,應該從高端往低端鋪。QQ就是從高端往低端做的,剛開始都是博士生、研究生才用電腦。這個時間太久了,大家都不信,因為它(現在)有那麽多低端用戶。”
 
做不做手機通訊錄。“陌陌”強調的是陌生人關系,手機通訊錄則是熟人關系。2011年初騰訊推出的微信就是基於手機通訊錄的。做熟人關系,QQ無往不勝,先發的米聊因此落後。“陌陌”的陌生人不受QQ制約,即便騰訊要打擊,至少也是“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大家機會相對均等。
 
要不要用戶驗證。唐最終選擇了不要。“至少現階段我們不搞驗證,直接可以說話。我們不就是想還原一個真實社會嗎?大街上哪有先驗證我一下再搭訕的?”
 
做不做頭像(由系統提供)。通過LBS認識一個人,意味著線下關系馬上會發生,一起吃個飯、看個電影。“你弄個假頭像什麽意思呢?我們樓下見吧!你怎麽辦?對不起,我的頭像是假的,我現在長成這樣。”唐認為,在社交中,不管是男看女還是女看男,總是先看外貌,然後再看社會身份。“我這個產品天然就會讓大家用真頭像,否則的話他上這兒幹嘛來了?”
 
問題的討論很激烈,但唐輕易不會被說服。這時候,唐承認自己“野蠻粗暴”:“那就聽我的,決策就是要簡單,要快。”
 
唐的“邏輯”後來基本得到了證明,但在“陌陌”即將上線時,他的把握不大。他對運營總監說:“你第一個月怎麽著也得給我想辦法裝個2萬(用戶)。”後者對這一數字沒信心,表示5千尚可保證:他可以挨個去拉朋友來裝。在忐忑中,“陌陌”第一個月裝了10萬。
 
始願未及的裝機量表明,至少在iPhone用戶中,存在對陌生人交友的強烈需求。用戶的男女比例由最初的2:1很快上升到現在的1.3:1。唐巖不在意有人把“陌陌”稱為“約炮神器”。“我沒有道德潔癖,”他說,“壓根兒就沒有。有兩類交友造成的非議比較大,一類純粹以肉體關系為目的,單身,這個還比較好一點。一類是有家有室的。總體來看,我覺得它是個好事,特別好的事。我們的父輩選擇面那麽窄,結了婚就是一輩子,多麽不幸。以前受制於平臺的缺乏,一年只能有兩三次機會,現在可能有十次,無非是數量上的變化而已。科技都是便利人類的,不是來束縛人的。”
 
能想象大公司如騰訊者這樣鮮明地表露態度嗎?
 
當然,唐並不容忍肆意的詆毀。“你說用這個(陌陌)‘約炮’特別好用,我說挺好,幫到你了嘛。如果你說上面都是‘雞’,我可能就會罵你。”唐認為一個正常的社會應該有性工作者,但“陌陌”可能對她們的渠道幫助不大。
 
一次,唐巖接受一家投資公司的邀請前往會面。對方準備的是一個項目評審會。“我產品都出來一兩個月了,還跟我搞什麽評審?”唐已有些不悅。當唐談到希望在“陌陌”上引入更多身份信息以求讓用戶更真實可信時,對方的一位合夥人指出“你們這個根本沒戲”,他的理由是:“他們都是‘約炮’的,誰願意把真實身份亮出來?”唐因此發了火。他問對方是否使用“陌陌”,對方稱用過。“是不是成功率不高啊?”對方稱是。“你想你都40多歲了,”唐開始利用得到的“口供”反擊,“你的頭像我剛才也看了,黑咕隆咚的,我也看不清,太清了其實人家也不會願意答理你了。你唯一的機會是,寫上你是某某創投的合夥人,可能還有人答理你。”唐大獲全勝。
 
唐沒有“道德潔癖”,但並不主動鼓勵用戶利用自己的產品發展性關系,也並非對用戶毫無原則。iphone用戶中已婚已戀者的比例很高,他們對隱私保護的要求迫切。“陌陌”的隱身功能推出後,很多用戶反映他們不需要這個,他只需要對好友隱身,“就怕老婆看到”。唐說,點對點的隱身技術開發不成問題,但他不願意產品因此被定性為只能“幹這個”,於是,到目前為止,“陌陌”的隱身功能依然是一隱全隱。
 
唐希望這些手持iphone的“高端用戶”在邀約女伴的時候表現得“體面一些”。“體面的我們是不知道的,每天反饋到我們這兒的都是不體面的,全是很赤裸裸、很直白的‘約炮’,或者不被答理就人身攻擊的。”唐因此對“高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們當時就覺得崩潰了,這個男的怎麽這樣啊?這麽沒素質。”這樣的用戶會被封一段時間,好在比例不是太高,1%左右。唐認為用戶也會修正自己的行為,因為就大家追求的“實用性”而言,下流並不管用。
 
也有被誤殺的。唐說,有時候存在男性和女性對進入性關系的節奏認知不一致。“一個男的和一個女的,聊了一天,那男的覺得時機到了,說要不我們去開個房吧。女的覺得可能要聊三天時機才到,現在只一天,就說你這流氓,然後就舉報了。因為有的女的會把聊天記錄直接發給我們。我們也哭笑不得。”唐希望最終能由明確的制度去解決此類糾紛。
 
“陌陌”的用戶黏性也得到了局部證明。有女用戶在微博上抱怨一天到晚被陌陌騷擾得煩死了。唐經過調查,認為這位女用戶是“炫耀式的抱怨”。而另一位被封的男用戶寫來郵件誠懇道歉,稱不了解規則,能否交200元錢作為保證並解除封鎖。“陌陌”的處罰期只有兩周。
 
與大公司有對抗關系的創業者看上去多少有些輕佻。唐的態度不是這樣。“如果我失敗,不會去找別的原因,我不會說中國的創業環境太糟了,有個馬化騰、有個騰訊在那兒呢。我失敗就失敗了,我認命,就是自己沒做好,或者想法不成熟。你在中國選擇創業這條路,就是這樣的環境,得認。但是我綜合考量下來覺得沒有那麽糟糕。”
 
最後,我們把唐開始沒有說完的話補充完整。“沒有(想象的)那麽多困難,事情往往是雙面的。你要把原來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到,要遵循內心剛開始的那種沖動。那個沖動的寶貴性遠遠大過你原來想做的事兒。遵循內心的沖動,性價比是最高的。”

以下為2012年底《創業家》雜誌與唐巖交流社交產品時他的思考。

做一款與騰訊核心產品高度重合的東西不容易,比如悲情的米聊。2011年那一批社交應用,不少已經消失,陌陌還在默默地活著。雖然陌陌的累計用戶不到2000萬,微信已有2億多用戶,但活著就是勝利。年中,陌陌完成估值達1億美元的B輪融資。10月,陌陌推出2.0版,添加了基於地理位置的群組功能,嘗試向熟人社交轉化。

按計劃我們去年就應該做(社區社交),但陌陌一直疲於應付技術門檻—我們用戶數增長很快,每天有幾百萬用戶登錄、五六千萬條信息在發送。

中國人很早以前是習慣社區社交的,比如原來體制內的大院、事業單位的大院、國企的大院。它們在城市化進程中慢慢破產了,但這個需求是存在的。小區、學校、寫字樓里的人有很多相似的東西,我希望有個網絡平臺來讓大家互相認識,而基於location的社交,陌陌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大的。我從來沒說陌陌要做個約炮工具,我們想做的就是一個簡單的社交平臺。

社交工具非常不好做。你用上三、五年,就很難丟掉QQ和微博。網絡行為都記錄在這里,人際關系也在上面。陌陌卻不一定能成為一個人一輩子都使用的產品,可能說丟就丟了。人20多歲時認識陌生人的訴求很強烈,到30歲、40歲就沒那麽多精力了。

目前用戶的交流模式是通過IM。IM內容沒法沈澱,我不太想做一個IM產品,但目前還是這個樣子。現在離我滿意的水平還差一些,得不斷完善它。

我沒考慮商業模式,完全沒想。我們的核心工作是做一個OK的社交平臺,必須通過產品形成一個長期穩定的東西,保證用戶粘性、數量、使用頻率,這很重要。這個都沒搞定,就嘗試去收費,沒意義的。我們用錢還是比較省的,短期沒有財務壓力,投資人也不想看。

很多產品很火的時候,還沒有經過什麽檢驗,就去做營收,管理得好的可能沒壞處,但根本問題沒解決的話,說死還是會死,而且進行商業模式探索,對管理會有新的挑戰和壓力。

我對陌陌這一年談不上滿意。從用戶數來看,公司慢慢進化成中型互聯網公司了,但其他方面還屬於山寨公司階段。缺人,現在大概70人,理想狀態在100人左右。我本人也有問題,不願意管大團隊。

目前運營的狀況還是挺好的,但怕自己會犯錯誤;還怕命不好,一犯錯就是重大的決策性錯誤。

不支持我燒錢的理由很充分。加多寶涼茶和王老吉涼茶有什麽區別?一模一樣。去年賣的和今年賣的也沒有區別,傳統行業里推廣對於獲得市場份額很重要。互聯網行業不同,除了電商和遊戲燒錢砸廣告外,其他產品不怎麽燒錢。我們是產品導向的公司,陌陌現在還處於完善產品的階段,公司員工主要是工程師,有了銷售、客服,氛圍會變。

支持我燒錢的理由也很多。社交產品最大的好處是,競爭門檻就是用戶數。跟我們同時做的十幾款產品大部分都死掉了,也有沒死的。我還怕命不好出來新的顛覆性社交產品,比我們更牛,互聯網(當紅產品)更新叠代太快。而現在大家都沒錢,到了該融資的時候,我就談了一下,挑了一下,剛好談成陌陌估值1億美元。這時燒燒錢,把份額做大一點,把品牌做得OK一點,可能也好。

還得看未來形勢的變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229

遵循經濟規律,專註價值投資 一只花蛤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2w0f4.html

(本文系為鄒誌峰《格雷厄姆的智慧家族》一書所做的序言)

當樂聚投資創始人江濤女士將鄒誌峰先生的《格雷厄姆的智慧家族》PDF文稿發給我後,我幾乎是一氣呵成就讀完的。 

 “格雷厄姆的智慧家族”一詞來自巴菲特的《格雷厄姆—多德式的超級投資者》的一次演講。巴菲特在那次著名的演講中指出,在投資世界里,有相當多的擲硬幣贏家都來自於一個很小的智力部落——一個叫做格雷厄姆—多德追隨者的群體。在這一群成功的投資者中,他們的智力來自於一個共同的家長——本傑明·格雷厄姆。這個智慧家族引起了作者的極大興趣:如果對其系統研究,找出價值投資的清晰脈絡,將會廓清市場上彌漫著的思想混亂,對於我們無疑有著巨大的指導意義。這就是這本書的寫作緣由。

作者從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入手,認為投資學做為經濟學的一個分支,離不開基本的經濟學原理,比如關於價格圍繞價值波動的原理,關於市場先生的著名比喻,與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因此,價值投資暗合經濟學的基本規律。對價值投資的經濟學原理進行追根溯源,有助於我們樹立更堅定的價值投資理念,也讓我們明白,離開了經濟規律,最終難免失敗。經濟規律是指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它的客觀性是不以人們的意誌為轉移。人們不能任意創造規律,也不能任意消滅或改造規律。但是雖然如此,人們卻可以發現、掌握並利用其規律。

遵循經濟規律的股市操作行為,則是投資,因為那是按經濟規律辦事,否則就不是。作者說得好,一名真正的投資者之所以能夠長期戰勝市場,就是因為其行為嚴守投資紀律,而投資紀律正是經濟規律的集中體現。舉例說,在長期視野下,一只股票的回報率跟企業發展是環環相扣的,若一家企業40年來的盈利一直是它資本的6%,那麽在長期持有40年後,其投資者的年均收益率不會和6%有什麽區別——即便當初買的時候是便宜貨。若該企業在20-30年間盈利都是資本的18%,即便當初出價過高,回報依然會令你滿意。這個例子來自查理·芒格。這就是說,若有人馬馬虎虎地持有一家極其平庸的爛公司,卻每年幻想著高收益而一夜暴富,顯然違背了經濟規律。 巴菲特認為能令他和芒格滿意的回報就是跑贏標普 500 指數,這就是投資行為,符合經濟規律。

因為價值投資與經濟的基本規律吻合,所以價值投資可以放之四海而皆準。可是總有人說,價值投資不適合中國。事實上,價值投資的東西適合任何地方。段永平早已指出,如果有人認為不適合,那說明他還不懂投資,因為它早晚是會適合的,都是一樣的,全世界買的人都是一個理由,就是它只要給他足夠長的時間,它體現出來的是一個價值,一個沒有價值的東西,是不可能永遠賣出價錢來的。實際上,在一個無效市場中,價值投資更能發揮其強大的威力。一只股票上半年可以是100元,在下半年卻暴跌至15元,而其內在價值卻可能在30~40之間。價格永遠是圍繞價值波動的,對於一個真正的價值投資者而言,顯然是一個巨大的機會。因此我認為,說價值投資不適合中國,其實是不懂得經濟的基本規律。

格雷厄姆智慧家族的共同特征都是依靠對公司財務表現的基礎分析找出那些市場價格低於其內在價值的股票。正如巴菲特在演講中所說的那樣,這個智慧家族共同智力結構是:他們探索企業的價值與該企業市場價格之間的差異,利用其間的差異,卻不在意有效市場理論家所關心的問題:股票究竟在星期一或星期二買進,或是在一月份或七月份買進。他們忽略宏觀經濟,只重企業層面,采取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的策略。他們不探討bate值、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以及資本回報的協方差,這些都不是他們所關心的議題。他們只在乎兩項實數:價格與價值。

格雷厄姆智慧家族的人習慣性地將股票價格與背後的公司業務的價值聯系起來。其來源有三:一是格雷厄姆的安全邊際原則,這個原則要求所購買的股票價格必須充分地低於其估計的價值,這種檢測需要進行全面的商業分析。二是約翰·威廉姆斯價值評估方法,即保守估計的公司未來現金流折成現值,以此作為公司的內在價值。這個原則隱含的道理是:現在手中的1美元比未來的1美元更值錢。三是菲利普·費雪提出的選擇超級成長股,這類公司擁有獨特的經濟特許權,比如無與倫比的品牌認同度和強大的市場影響力等。巴菲特將這三種來源融於一體,靈活運用,並使之登峰造極,形成了綜合性的價值投資方法。

格雷厄姆智慧家族中的人投資風格各異。他們很少有相同的投資組合。有的持有令人費解的“粉單股票”;有的專註於大市值股票;有的進行全球投資;有的集中精力於某一市場比如房地產或能源。有些人運用計算機篩選程序去發掘從統計學角度來說便宜的公司;有些人則評估“私募市場價值”;有些人是激進的股東維權者,積極活動要改變公司;而有些人則尋找已具備價格催化因素並能部分或全部實現的低價股票。雖然彼此各不相同,但他們始終恪守買進的標的是企業,而非企業的股票。他們當中有些人偶爾會買下整個企業,但是他們經常只是購買企業的—小部分。不論買進整體或一部分的企業,他們所秉持的態度完全相同。每個人都受惠於企業市場價格與其內含價值之間的差值。 正是成功地利用了“價格與價值之間的落差”,他們才成為投資界的贏家,從而躋身於“超級投資者”之列。

正當作者完成書稿之際,A股市場低迷蕭條,預計未來可能有相當部分的優質公司隨著市場的拋售淪為便宜貨,這對於價值投資者是一個絕好的機會。在這個美好的時刻,我們重新學習格雷厄姆智慧家族的投資策略和方法,肯定有所裨益。


鄒誌峰,70後生人,歷史學博士。1996年,加入創辦不久的《成都商報》,先後擔任過經濟新聞部副主任、編輯中心主任等職務。2004年,赴上海參與創辦《每日經濟新聞》,任執行總編輯。2006年,回成都,創辦成都全搜索網站,任總經理。2014年,調成都時代出版社。2015年,從出版社辭職,離開傳媒行業,選擇自由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272

保監會加強產品費率厘定監管 保費及費率確定需遵循三原則

近日,中國保監會印發了《財產保險公司產品費率厘定指引》(以下簡稱《指引》)。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一、 請介紹《指引》的制定背景?

答:保險費率,是指應繳納保險費與保險金額的比率。保險費是建立保險基金的主要來源,也是保險人履行義務的經濟基礎。在產品設計中厘定一個合理、公平、充足的費率,對於保障保險消費者合法權利、維護行業穩定及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國際慣例中,償付能力監管、準備金監管及費率厘定監管是保險精算監管的三駕馬車,三者相輔相成為保險行業提供完善的保障機制。

目前,我國財產保險產品數量眾多、種類繁複,很多產品由於缺乏歷史數據等原因,定價過程存在開發不科學,管控不嚴格等問題。部分公司的定價流程存在缺失,數據核驗等機制不完備,存在潛在的定價風險。需要監管機構出臺相應指導文件,引導保險公司建立完善合理的定價流程及管控機制。

二、《指引》制定的基本原則是什麽?

答:一是合理性原則。不得因費率過高而獲得與其承保風險不相稱的超額利潤,不得在費率結構中設置與其所提供服務不相符的高額費用水平,從而損害投保人、被保險人的合法利益。費率設定應與保險條款相匹配,並有利於激勵保單持有人主動進行風險控制。

二是公平性原則。費率水平應與被保險人和保險標的的風險特征相匹配,且不得根據風險特征以外的因素作出歧視性的費率安排。

三是充足性原則。費率水平不得危及保險公司財務穩健和償付能力或妨礙市場公平競爭,計入投資收益後的費率水平原則上不得低於其所對應的各項成本之和,費率結構中所設置的費率調整系數不得影響費率充足性。

三、《指引》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答:《指引》屬於規範性文件,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財產保險公司,包括中資保險公司、中外合資保險公司、外資獨資保險公司以及外國保險公司分公司。

《指引》具體內容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對費率的構成和費率厘定的原則等進行了規範性描述。該部分對《指引》的適用範圍、費率厘定中相關概念的定義及責任機制進行了規範。繼而闡述了產品保費的內容構成及費率厘定中應遵循的原則,即合理性、公平性和充足性。二是規範了費率厘定的具體流程,包括前期準備、厘定過程、監控與調整。前期準備階段,主要對費率厘定中的基礎數據方面作出規範要求。費率厘定階段,對費率厘定中應考慮的因素、費率測算具體內容及方法,以及後續費率檢驗及確定方面作出要求。三是對產品費率厘定的監督管理辦法作出規定,包括對費率精算報告、費率厘定工作底稿的要求及追責規定,為產品費率厘定監管提供保障。

四、《指引》的制定能起到何重要意義?

答:一是完善了產品定價監管制度,使保險公司在定價時有了可依據的指引。二是推動保險公司形成融會貫通的精算循環內控機制,防範準備金不足導致定價不足、定價不足引起償付能力不足的風險。三是為保險公司產品開發和回溯提供了完善合理的操作流程,為部分定價機制不健全的中小公司在產品開發中提供了指導說明。四是一旦有公司發生產品定價風險事件,《指引》可作為對其追責的重要依據。

五、《指引》發布後,保監會在費率厘定監管方面下一步將有哪些舉措?

答:建立和完善保險產品費率厘定的監管,是不斷深化改革、細化監管的一項重要舉措,對保護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做好此項工作既要立足當前,化解亟待解決的眼前問題,又要著眼長遠,推進長效機制建設:一是構建費率厘定的整體框架和流程,督促市場建立費率厘定的監控與調整流程,形成完整的內部控制循環機制,以保證費率測算結果的合理性、公平性及充足性,對費率不斷進行調整優化。二是積極構建監管合力,強化保險公司風險防控的主體責任,指導保險行業協會加強自律自控,利用協會自律、事後抽查等管理方法,持續督促公司加強產品費率厘定的管理。三是加強跟蹤和總結。跟蹤《指引》的實施情況,及時總結經驗,將行之有效的做法提煉並納入到部門規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523

神奇公式之所以奏效,是因為遵循了巴菲特的思想 一只花蛤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2x2hu.html

神奇公式之所以奏效,是因為遵循了巴菲特的思想

原創 2018-03-01 姚斌
一只花蛤的價值投資

我的手上有一本《股市穩賺》修訂版,這本書的作者是喬爾·格林布拉特。《股市穩賺》第一版發行在2010年。5年後作者又對這本書進行了修訂,增加了“修訂版導言”和“後記”。在後記中,作者探討了第一版發行以來所發生的事件、結果以及所學到的經驗教訓。

許多人對“神奇公式”將信將疑。所謂的神奇公式就是依據上市公司收益率和資產回報率進行排序。收益率反映的是股票的估值程度,回報率則代表公司的優質度。計算機按照這兩個指標對所有股票進行排名並選出排名靠前的股票進行投資,於是這兩個指標遂成為“神奇公式”。

多年前我還寫過一篇《一招鮮,吃遍天?》的文章表示了疑惑。不過,《你唯一需要的投資指南》的作者安德魯·托拜厄斯在《股市穩賺》的序言中指出,這本書最好的地方就是大多數人不會相信書中的內容,即使相信也不會有耐心照著書中所說的去做。這很好,因為越多的人知道一個東西非常好使,這個東西就會變得越發昂貴。托拜厄斯與格林布拉特交往了幾十年,他親眼目睹了格林布拉特的成功。他認為格林布拉特“非常成功”,並且“最不同尋常”。

格林布拉特對於自創的神奇公式,從來都是深信不疑。自從《股市穩賺》出版後,這本書在全球賣掉了30萬冊,並且被翻譯成16種文字。這著實讓人驚訝,看來一探究竟的大有人在,只是不知道有多少人依照公式進行實踐。

格林布拉特的自信從何而來?正如他在後記中所表白的那樣,在第一版發行後5年時間里,整個經濟經歷了泡沫、衰退和複蘇,而神奇公式的原理還是巋然不動。因為這個公式也是遵循了本傑明·格雷厄姆的教導:投資時需要預留足夠大的安全邊際,在公司的價值和投資者付出的價格之間預留出巨大的空間就能夠創造出安全邊際,從而帶來了長期投資的成功。公司長期價值的變化並不會像股價那樣變化劇烈或者顯著,而情緒化的價格波動則會導致股價遠遠低於標的企業的價值並為聰明的投資者所用。

神奇公式就是利用了情緒化的價格波動導致股價無效而創立的。神奇公式可以找到以相對於真實價值可低價交易的公司,並試圖從中確定安全邊際。這樣的公司通常都是贏利高的企業,相對於投資者付出的價格,公司的贏利越高越好。實際上,神奇公式並不是關註贏利和價格那麽簡單,但其思路是一樣的。神奇公式根據股價相對於贏利的低廉程度,按次序將公司分級,目標在於找出質優價低的股票。因為它是公式,所以市場先生的情緒對其毫無影響。

在後記中,格林布拉特坦誠神奇公式的一部分是由巴菲特創造而來。格雷厄姆的原始思想基礎是通過高安全邊際投資尋找低價股的。巴菲特在繼承他的老師思想基礎上又從中增加了重要的一項:以低價買進公司很好,但以低價買進優質公司更好。這一項或許就是讓巴菲特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資者的主要原因之一。

優質企業的價值通常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長,而劣質企業的價值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少。當買進一家劣質企業的時候,隨著對這家實際價值不斷縮水的劣質企業的持續投資,最初較大的安全邊際會減少,甚至完全消失。而對於一家優質企業來說,情況正相反。長期擁有一家能夠不斷將贏利以高收益率進行再投資的企業,可以創造附加價值並有效地提高最初的安全邊際。

格林布拉特認為,他的神奇公式能夠系統性地尋找經營良好的公司。其目的能夠評測每家公司將其在營運資本和固定資產上的投資轉化為贏利的能力。相對於在營運資本和固定資產上的投資,公司創造的贏利越多,神奇公式給它的經營排名就越高。當然,神奇公式並不只是尋找低價公司,也不只是尋找優質公司。它會設法買進那些將價低質優結合得最好的公司。神奇公式尋求的是以低於平均水平的價格買進高於平均水平的公司。這一投資策略不僅合乎邏輯,似乎還能長期奏效。

但是,格林布拉特也看到神奇公式並非都是萬能。因此他花了不少篇幅來解釋這個問題。神奇公式顯然也有缺陷。

第一個缺陷是,公式常常不能奏效。不能奏效指的是往往在短期時間內,也有可能有時並不太短,也無法奏效。神奇公式所選擇的大多數公司往往正面臨著不利環境或某種不確定性。如果投資者對大多數神奇公式所選擇的公司今後的預期不是過於悲觀的話,他們是不會太失望的。即使預期公式所選的某些公司,在今後幾年贏利較低,真正反映在股價上也不會下跌太多。在許多情況下,較低預期已經在股票的買價上反映出來了。另一方面,如果贏利稍高或顯著高於股票購買價所反映出來的悲觀預期,這樣的股票往往很可能在未來若幹年取得非常優異的表現。

因此,如果在未來幾年贏利不會很好的公司身上的損失不是太多,同時在未來幾年贏利稍高或很高的公司身上能夠賺到很多,這就是一個相當不錯的辦法。長期平均來看,買進20或30只神奇公式股票,能夠提供相當令人滿意的收益。不過,即使這一策略從長期來看似乎奏效,但短期內市場先生未必合作。這一缺陷很明顯。神奇公式策略可能會在好幾年里低於市場表現。

如果公式真的在每月每季每年都奏效的話,那麽幾乎所有人都會遵從這個公式。而被公式選中的股票的價格就會被推高,公式最終將不再奏效。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公式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它並不那麽偉大。如果遵循了公式,那麽很多時候就要被迫買進一組冷門股票。然後,這個人可能並且經常不得不在其投資組合低於市場表現的時候坐等若幹年。因此,固守這樣一個若幹年不能奏效的策略,特別困難。

第二個缺陷是,戰勝市場與賺錢是兩碼事。在某些方面,這個缺陷比第一個還要大。這就是說,假如投資者買進了一個100%看多股市的投資組合,如果股市下跌,那麽這個投資組合也會隨之下跌;如果股市下跌40%,而這個投資組合下跌了38%,那麽這樣的戰勝市場並不會帶來太大的安慰。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股票投資可能會占其投資組合的重要部分,這個比例或者40%,或者80%。無論其比例如何,投資多少總應該建立在一系列個性化的考慮之上。這時候,格林布拉特就認為,神奇公式策略是最好的選擇之一。投資者必須考慮因恐慌退出股市,願意承擔的損失是多少。如果承受不起神奇公式在未來若幹年不起作用的結果,那麽其投資組合在一個長期策略上是沒有意義的。

即使神奇公式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陷,但在長期的視野下表現還是良好的。格林布拉特對過去10年里美國最大的1000家公司(市值在10億美元以上)進行檢驗。這個10年剛好是標準普爾500指數發生罕見下跌的10年。根據回溯檢驗,神奇公式在同期獲得了255%的投資收益。也就是說,在這個10年期中,神奇公式的年化收益率是13.5%,而標準普爾500指數卻每年下跌了0.9%。

格林布拉特特別指出,即使在神奇公司取得優異成表現的十年里,投資者仍然必須承受很多糟糕的表現。事實上,在這十年中,神奇公式有34個月的表現低於標準普爾500指數的表現,此外還有一個與這一時期不重疊的13個月的不佳表現。在這輝煌的十年間,神奇公式有將近4年的時間年化收益率超過指數收益率14%以上。在神奇公式年均表現僅僅高於指數5%到10%的日子里,神奇公式投資者該有多大的耐心才行。其實這不奇怪,聰明投資本來就需要極度的耐心。

最終的結論是,就像這本書的第一版所寫的一樣,格林布拉特堅信神奇公式策略會對股票投資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也許會多年低於市場的表現,即使在超越市場的表現時間里,它也可能虧損,但是這個公式依然是合理的。長期來看,一個買進質優價低的公司的合理策略是會奏效的。挑戰在於,長期是否堅持這個策略。

在國內,也有一個以“神奇公式”為核心思想編制的策略指數,那就是“中證價值回報量化策略指數”。這個指數以A股2005年至今的上市公司股票作為研究標的,也是基於“神奇公式”選股策略在A股市場上進行實證分析和優化,其策略采用的公式來源於www.shenqigongshi.com提及的中國版股市神奇公式。目前該網站的vip2會員可以實現網站全功能:比如神奇公式A股和港股通的實時選股及歷史回測;查詢任意一只股票的神奇公式排名;提供規避大泡沫擇時利器(告訴你什麽時候應該賣出手中的持倉以提高收益率,告訴你預測手中持倉股未來的預期收益率)。公眾號讀者可以獲得vip2用戶八折優惠券,添加神奇公式團隊的官方客服微信號gssqgs,即可獲得。

該策略的核心是:低價買入並持有一段時間優秀公司的股票。實踐回測的結果是,其全收益指數(全收益在計算中將樣本股分紅計入指數收益)從2005年12月30日的1000點基點到2017年7月21日,點位指數18644點,創造了12年17倍的收益。而在這12年期中,A股市場卻先後經歷了2008年和2015年兩次的極端下跌。這說明,神奇公式即使運用到A股市場中,在長期的視野下也是卓有成效的。看起來格林布拉特所言不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35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