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遵循經濟規律,專註價值投資 一只花蛤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2w0f4.html

(本文系為鄒誌峰《格雷厄姆的智慧家族》一書所做的序言)

當樂聚投資創始人江濤女士將鄒誌峰先生的《格雷厄姆的智慧家族》PDF文稿發給我後,我幾乎是一氣呵成就讀完的。 

 “格雷厄姆的智慧家族”一詞來自巴菲特的《格雷厄姆—多德式的超級投資者》的一次演講。巴菲特在那次著名的演講中指出,在投資世界里,有相當多的擲硬幣贏家都來自於一個很小的智力部落——一個叫做格雷厄姆—多德追隨者的群體。在這一群成功的投資者中,他們的智力來自於一個共同的家長——本傑明·格雷厄姆。這個智慧家族引起了作者的極大興趣:如果對其系統研究,找出價值投資的清晰脈絡,將會廓清市場上彌漫著的思想混亂,對於我們無疑有著巨大的指導意義。這就是這本書的寫作緣由。

作者從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入手,認為投資學做為經濟學的一個分支,離不開基本的經濟學原理,比如關於價格圍繞價值波動的原理,關於市場先生的著名比喻,與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因此,價值投資暗合經濟學的基本規律。對價值投資的經濟學原理進行追根溯源,有助於我們樹立更堅定的價值投資理念,也讓我們明白,離開了經濟規律,最終難免失敗。經濟規律是指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內在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它的客觀性是不以人們的意誌為轉移。人們不能任意創造規律,也不能任意消滅或改造規律。但是雖然如此,人們卻可以發現、掌握並利用其規律。

遵循經濟規律的股市操作行為,則是投資,因為那是按經濟規律辦事,否則就不是。作者說得好,一名真正的投資者之所以能夠長期戰勝市場,就是因為其行為嚴守投資紀律,而投資紀律正是經濟規律的集中體現。舉例說,在長期視野下,一只股票的回報率跟企業發展是環環相扣的,若一家企業40年來的盈利一直是它資本的6%,那麽在長期持有40年後,其投資者的年均收益率不會和6%有什麽區別——即便當初買的時候是便宜貨。若該企業在20-30年間盈利都是資本的18%,即便當初出價過高,回報依然會令你滿意。這個例子來自查理·芒格。這就是說,若有人馬馬虎虎地持有一家極其平庸的爛公司,卻每年幻想著高收益而一夜暴富,顯然違背了經濟規律。 巴菲特認為能令他和芒格滿意的回報就是跑贏標普 500 指數,這就是投資行為,符合經濟規律。

因為價值投資與經濟的基本規律吻合,所以價值投資可以放之四海而皆準。可是總有人說,價值投資不適合中國。事實上,價值投資的東西適合任何地方。段永平早已指出,如果有人認為不適合,那說明他還不懂投資,因為它早晚是會適合的,都是一樣的,全世界買的人都是一個理由,就是它只要給他足夠長的時間,它體現出來的是一個價值,一個沒有價值的東西,是不可能永遠賣出價錢來的。實際上,在一個無效市場中,價值投資更能發揮其強大的威力。一只股票上半年可以是100元,在下半年卻暴跌至15元,而其內在價值卻可能在30~40之間。價格永遠是圍繞價值波動的,對於一個真正的價值投資者而言,顯然是一個巨大的機會。因此我認為,說價值投資不適合中國,其實是不懂得經濟的基本規律。

格雷厄姆智慧家族的共同特征都是依靠對公司財務表現的基礎分析找出那些市場價格低於其內在價值的股票。正如巴菲特在演講中所說的那樣,這個智慧家族共同智力結構是:他們探索企業的價值與該企業市場價格之間的差異,利用其間的差異,卻不在意有效市場理論家所關心的問題:股票究竟在星期一或星期二買進,或是在一月份或七月份買進。他們忽略宏觀經濟,只重企業層面,采取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的策略。他們不探討bate值、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以及資本回報的協方差,這些都不是他們所關心的議題。他們只在乎兩項實數:價格與價值。

格雷厄姆智慧家族的人習慣性地將股票價格與背後的公司業務的價值聯系起來。其來源有三:一是格雷厄姆的安全邊際原則,這個原則要求所購買的股票價格必須充分地低於其估計的價值,這種檢測需要進行全面的商業分析。二是約翰·威廉姆斯價值評估方法,即保守估計的公司未來現金流折成現值,以此作為公司的內在價值。這個原則隱含的道理是:現在手中的1美元比未來的1美元更值錢。三是菲利普·費雪提出的選擇超級成長股,這類公司擁有獨特的經濟特許權,比如無與倫比的品牌認同度和強大的市場影響力等。巴菲特將這三種來源融於一體,靈活運用,並使之登峰造極,形成了綜合性的價值投資方法。

格雷厄姆智慧家族中的人投資風格各異。他們很少有相同的投資組合。有的持有令人費解的“粉單股票”;有的專註於大市值股票;有的進行全球投資;有的集中精力於某一市場比如房地產或能源。有些人運用計算機篩選程序去發掘從統計學角度來說便宜的公司;有些人則評估“私募市場價值”;有些人是激進的股東維權者,積極活動要改變公司;而有些人則尋找已具備價格催化因素並能部分或全部實現的低價股票。雖然彼此各不相同,但他們始終恪守買進的標的是企業,而非企業的股票。他們當中有些人偶爾會買下整個企業,但是他們經常只是購買企業的—小部分。不論買進整體或一部分的企業,他們所秉持的態度完全相同。每個人都受惠於企業市場價格與其內含價值之間的差值。 正是成功地利用了“價格與價值之間的落差”,他們才成為投資界的贏家,從而躋身於“超級投資者”之列。

正當作者完成書稿之際,A股市場低迷蕭條,預計未來可能有相當部分的優質公司隨著市場的拋售淪為便宜貨,這對於價值投資者是一個絕好的機會。在這個美好的時刻,我們重新學習格雷厄姆智慧家族的投資策略和方法,肯定有所裨益。


鄒誌峰,70後生人,歷史學博士。1996年,加入創辦不久的《成都商報》,先後擔任過經濟新聞部副主任、編輯中心主任等職務。2004年,赴上海參與創辦《每日經濟新聞》,任執行總編輯。2006年,回成都,創辦成都全搜索網站,任總經理。2014年,調成都時代出版社。2015年,從出版社辭職,離開傳媒行業,選擇自由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2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