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較喜歡這個中國 蔡東豪

2010-9-2 NM




近期最令我振奮的新聞,是中國第 二季GDP的增長,從第一季11.9%,下跌至10.3%,經濟專家一般預測中國經濟增長會持續下跌,而且將進入轉型階段。我不是說反話,一個過熱的經濟 能安然冷卻下來,一個習慣報喜不報憂的中國政府懷着自信地接受轉型的現實,當然令人振奮。

金融海嘯後,所有經濟強國受重創,短期內須療 傷,中國經濟成為全球經濟希望所在,所以一舉一動再不單是十三億中國人的家事。中國政府投入四萬億人民幣刺激經濟後,四處出現大小泡沫,怎麼冷卻經濟又不 打擊經濟動力,成為了中國政府的難題。除了GDP增長,從最近大城市樓價和基建工程數據可看到中國經濟正在冷卻中。

冷卻經濟是短期經濟手 段,更重要是中國正從出口型經濟轉型為比例較均衡的經濟,而中國政府似乎懂得以平常心自處。以發展低產值製造業,吸納大量欠缺專業技能的鄉鎮勞工,為城市 化發展打下根基,是過去二十年中國經濟發展最偉大的成就。這項城市化工程規模之大,牽涉之廣,過程和平有序,古今中外皆未見。

 

可 是,出口型經濟明顯已發展至瓶頸,鄉鎮人民生活逐漸富起來,鄉鎮收入和城市收入的距離正在收窄,以往為製造業提供勞動力的源頭開始枯竭,工人工資持續上 升,製造業的經營成本提高。即使面對重重困境,我不認為製造業是夕陽工業,而是進入一個加速汰弱留強的階段,成功不可能靠大環境,要靠廠商的過人本領。

近 期出現的工潮,不表示中國社會不穩,這是經濟轉型必然要經過的階段,這階段可能產生矛盾,但只要控制得宜,這是經濟走向成熟的重要一步。過往中國經濟靠單 引擎推動,靠一招出口創富,然後用投資來刺激內部經濟。出口業除了受制於勞工供應,還受其他經濟強國的經濟影響,因為金融海嘯後,歐美等大國的進口需求減 少。中國經濟轉型除了是長大成人的過程,還有接受現實的需要。

 

中國經濟增長從神話般雙位數字跌下來有什麼壞處?除了所謂丟 臉,我認為好多過壞。中國經濟不能繼續靠大量對內投資來支持增長,我留意到內地新聞近期勇於批評地方政府的基建項目已到了不合理地步,例如花幾千萬建一條 橋,目的是為了縮減十分鐘車程。即使是中國,修橋築路也會到達飽和。為了滿足中央指令,地方政府感壓力要年年月月在「追數」,造假和貪腐自自然然成為正常 事。一個懂得「少即是多」的中國,對全世界是一件好事,不過世界要學習適應,例如中國對資源需求將會下降,對澳洲和巴西等資源出口國是壞消息,對全球自然 生態卻是天大喜事。

中國經濟放緩,轉型為一個均衡布局的經濟,最大敵人是自己,是自己的面子。顧面子的人其實是欠缺自信,人家的說話看成惡 意攻擊,不還手是懦弱。每當中國受到批評,我總會聽到「干預他國內政」、「說三道四」等字眼,總之錯的一定是別人。經濟增長放緩不代表弱,在某種情況下反 而是代表強,從過往一段時間的表現,我看見中國開始擁有應有的智慧去掌握這道理。

 

從過往一連串事件,我看到日漸成熟的中 國,慢慢建立自信,不再疑神疑鬼。我不會天真至相信前途只有光明,每當我們對中國感到樂觀,就傳出維權人士被捕等消息。或者所有關於中國的發展都是向前走 三步,向後退兩步,重點是一定要淨賺這一步。「前三步後兩步」的發展模式也有它可愛之處,例如可確保大家開心時不太開心,傷心時不太傷心,或許這是關心中 國的唯一方法。

其實中國面對經濟挑戰的態度可能比外人更加誠實,可引證的是內地股市。一般人的見解是,股市反映經濟狀況,或者兩者存在時 差,始終不會長時間脫軌。過去一年內地股市表現是全球最差之一,中國政府不覺得這是什麼大事,沒有刻意托市,沒有批評海外大鱷狙擊,任由股市下跌,視之為 平常事。最唔抵得中國股市下跌的,可能是堅信中國好中國股市一定好的海外投資者。

蔡東豪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23

團購:這個冬天有點冷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1-24/yNNDE5XzM4MjUyNg.html

除了Groupon成功上市,團購業已很久沒有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窩窩團、拉手、團寶、24券等中國團購企業群都開始通過裁員、撤站、降薪等方式降低成本,以期過冬。原定本月14日掛牌納市的拉手網已確定擱淺。那個Groupon在華合資公司高朋則一直活在質疑裡,「天梭假貨門」還沒了結,又遭巨頭麥當勞指責。團購業雪上加霜。

創新工場CEO李開復之前預言,99%的團購網站都會死掉,只有四五家能活下來。

Hold不住了

投中集團首席分析師李瑋棟對《第一財經日報》說,Groupon先期上市,收入與利潤表現優於拉手,但市場反響並未達預期,投資者對拉手的前景或更悲觀。李瑋棟認為,去年噹噹、優酷那樣的勝景很難重現。

不 過拉手不等於全部的網購業。美團網CEO王興稱,拉手網不會對行業信心造成打擊,因為上市只是一種融資手段,一個企業上市失敗也跟企業本身情況相關。F團 CEO林寧則稱,拉手想借Groupon搶概念,現在上市時機不好;糯米網總經理沈博陽表示,目前美股大環境不是很好,而且對於中國概念趨於冷淡,不解拉 手為什麼選擇在這個時機IPO。

原本計劃年底前IPO的窩窩團則向記者表示,目前不便向外透露進程。

IPO擱淺已算好運。16日,「80後」麻省理工學院碩士、KKR投資經理杜一楠創立的24券團購網,淮安分站一夜間人去樓空,但尚未完成商戶結算,拖欠資金數十萬元。記者獲悉,24券關閉、合併的站點主要為三線城市和衛星站,主要原因是「收支不平衡,虧損嚴重」。

外界認為24券有資金鏈斷裂風險。月初,24券內部曾下發通知,工資超過4000元的員工將扣發超出部分,相關補助將以24券網站儲值現金形式發放,緩解商戶結算帶來的資金壓力。

滿座網CEO馮曉海稱,公司今年8月就開始調整,截至目前已關停11個分站,但當地留有業務人員,以低成本提供服務。

壓力背後

團800聯合創始人胡琛說,團購不是單一維度的膨脹或萎縮、繁榮或衰敗,而是混雜著大站的翻滾、小站的艱辛以及背後資本市場的忽冷忽熱。

沈博陽認為,目前排名前五的團購網站有倒下風險,尚未同商家結算的資金高達5000萬元規模,一旦資金鏈斷裂,商家不會再信它們。

一淘網數據顯示,10月我國團購市場份額環比首次負增長,交易額大降11%,僅與今年6月持平,行業冬天真正來臨。

團800發佈的《2011年10月中國團購市場統計報告》數據也顯示:全國團購網站總數首次出現負增長,10月份僅新增16家,因頁面無法訪問、停止更新、業務轉型等原因被視為停運的共計1017家,總數跌至4057家。

大型團購網站吸金實力正在下滑。報告數據顯示,10月份團購銷售過億元的網站,已從8月份的7家減至5家,即美團、窩窩團、拉手、糯米和大眾點評團。

清 科研究中心張亞男向記者表示,「團購總以VC/PE投資熱情冷卻說事,事實上能否把控企業管理與運營本身才能把控市場競爭與資本。」客觀而言,資本並非慈 善機構,逐利是其必然本性。清科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團購行業已經披露的投資事件發生17起,投資案例金額總額約為1.02億美元。而2011年1 月至今,中國團購行業已經披露的投資事件發生15起,投資案例金額總額約為4.06億美元。從數據層面來看,投資情況並未明顯冷卻。不過,從投資落點來 看,集中在綜合排名較為領先的團購企業及特色團購企業,

應對資本的冬天,團購網站紛紛向O2O模式(Onlie to Offline)轉型,把線下商家的商品及服務以促銷、打折的方式直接展示給消費者;還有不少團購網站加大了商品實物類團購的推廣力度,例如拉手網的招股 書顯示,截至第三季度,其本地化服務類團購比例已由去年的70%降至33%左右,實物類比例卻越來越高。

不過,胡琛認為,團購本身仍然是消費者和本地商戶的剛性需求,去除野蠻生長引發的虛火泡沫和惡性競爭後,其商業價值也會逐漸夯實,小站倒閉後的市場空間被大站立刻補上,全國團購網站的整合趨勢越發明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60

翻身族字典裡沒有「衝動浪費」這個詞 設定具體目標 三途徑全速搏翻身

2011-12-05  TWM




所有的理財計畫,都得從目標設定 開始著手,年輕人的突圍翻身亦是如此。

不同的是,對於翻身族來說,目標設定必須是具體的數字,而接下來的預算設定、消費行為、投資理財等, 也都有不同於普羅常態的標準動作。

撰文‧楊紹華

說到投資理財,你會想到什麼?

不同財富水準的 人,對於理財、預算、消費、投資等等名詞,恐怕都有不同的想像和定義;然而,儘管每種定義都可說是正確答案,卻不見得適用於正在奮力突圍搏翻身的年輕人。

既 然正在為了財富翻身而努力拚搏,代表你的行為準則必須要和普羅常態有所不同,當然,投資理財相關的許多名詞,也該要有量身打造的獨特定義。

在 某種程度上,你應該要有一本「翻身族專屬的理財字典」,循著專為翻身族而設計的名詞解釋,改造自己的理財行為;最終,你才能夠甩掉這本字典,走進財富自由 的新境界。

理財目標

數字具體明確的支票

首先,什麼叫作「理財目標」?稍有財富底 子的人,可能如此回答:「理財目標就是對於未來的畫面想像」,例如樂活退休、買到好宅;但對於財力稍弱的年輕人而言,這樣的目標設定太過空泛。

聯 傑財務顧問執行長蕭碧華曾說,設定理財目標的第一個準則,就是「具體清楚的數字」。換句話說,翻身族理財字典裡的「理財目標」,定義應該是「數字明確的一 張支票」,無論是五十萬元、一百萬元,唯有數字明確,你才知道自己距離翻身還有多遠,你的存錢、消費、投資計畫才會開始有了清楚具體的依據。

殘 酷一點地說,對於理財目標,翻身族還沒有空泛想像的權利,一切以數字為基準,存到了這個數字,兌現了這張支票,才能晉級下一階段,掙得對於人生未來的想像 空間。

投資理財

加速翻身的必要行為

在預算設定方面,收入減儲蓄等於支出,這是許 多人都已經知道的理財之道。但是翻身族的減項可能還要增加一些:收入減儲蓄、再減去固定提撥的投資理財金額,剩下的,才是你日常生活可用的消費預算。

為 何一定要投資理財?看看主計處的薪資統計吧!不只年輕人,全台灣平均薪資水準都還處在十年不漲的冰河期,那麼,為何這個社會的貧富差距還會愈來愈大呢?原 因之一,在高度資本化的環境底下,所謂的收入,愈來愈多是靠著投資所得而來的。要翻身,就得要懂投資理財之道;要懂投資理財,非得從經驗累積而來。

所 以,存錢很重要,但對於翻身族來說,藉由實戰經驗快速學會投資理財,也是成功翻身的重要關鍵。「適當的投資理財,除了有機會達到『財富累積』的目的,更能 達到『知識累積』的效果。」新光投信總經理蘇英孝說。

他認為,在人生財富增值的過程中,投資理財扮演一定程度的重要角色,「愈快找到適合自 己的投資理財方法,愈能早一步開始『用錢賺錢』,加快財富增加的速度。」蘇英孝建議,即使收入有限的情況下,每個月也要固定提撥部分資金,用於股市或基金 投資,從實戰經驗當中盡快找到能讓自己一生受用的投資心法。

當然,由於風險承受度較弱,所以投資時必須嚴守操作紀律,部位比重不能過高,並 且嚴設停損點,切實執行。「話說回來,就算不小心賠錢了,至少學到經驗,總比拿去大吃一頓來得有意義。」蘇英孝說。

消費購物

把 花錢的目的「需求化」

談到消費,請記住,翻身族的字典裡沒有衝動、沒有感性!一切的消費行為都要從理性出發,目的是為了滿足基本需求。

今 年二十七歲,目前月薪只有兩萬三千元的陳詩瑜,每月可以存下一萬元外加三千元的定時定額基金部位,憑藉的,就是每一筆消費都確實經過「理性思考」,每次出 門購物前,都審慎地想一遍自己「為何要買?」把購物的目的「需求化」,不是「我想買一件外套」,而是「我想解決騎車時的保暖問題」,如此一來,自然降低了 衝動購買「想要而不需要」商品的機率,每一筆消費都不致浪費。

五心法

克服衝動消費

心 法1

給自己一天冷靜期

告訴自己,先回家冷靜24小時,明天同一時間如果還是忍不住想買,再買不遲。

心 法2

別帶信用卡出門

明知自己的意志力不夠堅定,明知今天要去的百貨公司正在周年慶,如果還帶著信用卡,無異是 讓理財惡魔輕鬆附身。

心法3

和有錢人比存款

如果你和有錢人比刷卡金額,可能覺得 自己真是夠節省了,但為何不跟他們比存款呢?想一想,他們的刷卡金額,可只是存款的萬分之一,你呢?

心法4

到 便宜的地方血拼

真的手癢難耐,想要肆無忌憚地血拼一番,那麼,就到夜市、十元店之類的地方吧!就算大包小袋,對荷包的傷害多半也還能在可控 制的範圍內。

心法5

如果把這筆錢用在……

經濟學的重點之一是「機會成本」,同樣 一筆錢,用在不同的地方,就會有不同的效果。付款前,給自己一分鐘的時間,想想「機會成本」,讓注意力稍稍離開眼前的小惡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73

500萬點擊: 這個網要做甚麼?

本博客上一年11月22日瀏量超過了300萬,又過了大約382日,終於超過了500萬,雖然實際上可能有520萬,但這是一個可見的數字,所以就說小一點吧,為此我在此回顧一下以往和展望將來:

其實,上一年筆者已經在這表明;

「webb-site.com及stock.zkiz.com的人物系統,或者未來製造的維基百科,亦希望儘量記得每一個人和甚麼人有些甚麼關係,使得可以儘量猜到每個人的把戲,使得別人不得隨便玩財技玩得這樣高興,亦使小股民可以知道騙局,能夠知所進退。

而小弟的博客的文章有以下的傾向:

(1) 把收購公告的事重新鋪排過一次,不清楚的搞清楚,並把它具體化,使人能夠儘量明白

(2) 把新聞及股評人提及的錯處能夠儘量更正,希望各新聞從業員及股評人能夠尊重自己的工作,另外使別人瞭解真正的事實

(3) 把一些逐步興起的股票集團逐步起底,並讓人瞭解他們的脈絡所在」

過了一年的現在,這個資料庫雖然經常受到版權機構的光顧,導致部分資料散失,幸而因為新版權法未生效,故此尚可以喘息一下,並逐步建立強大的資料庫,擁有超過7,000段的新聞,論壇也有超過40,000條的股票文章的資料,並且可能有一些你未想到的人物資料。

另在壇主的努力不懈之下,本網站成功建立了一個tag 系統,把股票和人物成功作初步的連接,使一個對股票有求知慾的人,能夠容易地取得一些股票和人物的背景資料,總算初步達成了這個網的目的。

但是,上一年我曾經說過「我只希望別人少些應酬,多多做好自己的事,但是世界就是這樣,我只有略盡幾分力,把這些落後者瞭解自己的問題,希望他們能誠實。誠實是最好的策略。」

但今日蔡東豪先生在爽報稱「我同情那些下班後覺得應該花費時間陪老闆唱歌打波的人,這些人從未下班;或者一些人在業餘時間迫自已做些東西來作為自我標榜,這些人不止未下班,更弄不清怎樣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

筆者對這段東西很有感覺,那我在想是不是迫自已做些東西自我標榜如何如何呢? 我肯定不是,我是真心想做好這個網站的,並想把它建成一個很好很好的財經網站,讓別人一用就會讚好。但暫時我認為包括我們在內,香港沒有一個網站做得很好。

經過多年使用香港財經網站的經驗後,因為多數是技術出身,又或是因知識所限,對歷史和對帳目的理解不深,所以香港的財經網站有以下的缺點:

(1) 我認為現在的財經網站做得不夠user-friendly

(2) 部分網站一些細節處完全做不好,甚至有些是錯的

(3) 缺乏對會計、估值、人脈的深入瞭解,導致在選股時有一些誤差

我是自發有使命感一定要做成一個很好的財經網站,因為我知道甚麼是好的東西,所以我們已有清晰的路向要如何做,只欠時間執行。雖然我們都是業餘做,但是我夠膽說,我們的知識一定超過許多財經記者所認識的東西,報紙也許也不知很多的細節是可以用來發揮的,不過很多人會忽略其價值,但我們都會努力去發掘。

正如前文談及盧先亞先生那家上市公司今日生果有些不利的新聞,雖然算是一些花邊,但亦可看到他們內部管理是有一些疏忽,那這些公司的營運是否真的很好呢,會不會影響估值呢?這就是一件大事了。

但為何有些人會主動提出給我們錢我也不要呢? 一來網站真的不需要錢,二來我很怕被一些財經人控制,還是可以獨立地寫出我需要的東西,三來我最討厭就是埋堆,埋堆導致小圈子,小圈子導致僵化無創造力,但網站最緊要是有創造力才能生存,所以我是不會要錢的,但是我是幫要大家的幫手,把一些值得留意的資料放入系統,增大資料庫,讓人更清楚瞭解某一個人的東西,從而作出更好的投資決定。

所以我暫時都覺得是一個不錯的生活方式,至於他講「例如厭惡性工作,總要有人做,做這些工作的人不會愛上這份工作,態度頂多是尊重這份工作。」,但他尊重這份工作是否等於我一定要認同,應該不是吧,因為那些工作的確是厭惡,特別是和金錢有關,會令人損失金錢,會使別人一家受到很多損害,難道他不會反省,只為了朋友道義損害了這麼多人利益都是值的?

想起這個,我又想起TVB(511)拍那些爛片,例如之前胡杏兒那套萬凰之王,甚至第二日他拿了最佳女主角,結局我還是照罵照笑照睇,但他別忘記還有我這個爛觀眾是會知道他做得爛的,不過這此爛戲偶爾還可,因為真是好好笑,但經常的話,我會認為你不尊重這份工作,這就是問題所在,所以我才大力罵這些人,不過是笑中有淚。

我只想默默地做好這個網站,但做事就要高調,甚至比我這個博客都要出名,因為很多人都在背後出了不少力,只是別人看不見,特別是壇主,我真是對不起他太多了。

另外這樣高調的原因,是希望至少讓那些人不要太過份,因這堆人真的是明刀明槍搶錢的,所以要竭力抵制。如果要我做這些東西,我寧願用他的稅款經過政府的分配後,給一些我花花好了。

我還有一些想到一半的東西,例如如果沒有股評的人世界是如何,不過我還未有信心寫好這個題目,那就要留待日後了。

事情還在繼續,我還是會去掙扎求存,一定要把這個工作做到最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10

安德魯·梅森創業:這個文藝青年比較狠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7/18/229884.html

2010 年 8 月《福布斯》雜誌曾這樣描寫安德魯·梅森(Andrew Mason):「在成立 Facebook 之前馬克·扎克伯格至少還在哈佛寫過幾行計算機代碼,而安德魯·梅森,一個作風散漫、身材瘦長的 29 歲西北大學音樂系男生,卻打造了互聯網發展史上成長最快的公司。」

文藝青年的奇思妙想

出生於美國東海岸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市的梅森 6 歲時便開始學習鋼琴,小時候的夢想是成為一個搖滾音樂家——他口中的「非主流文化的一部分」,19 歲來到知名高校西北大學,還創辦了一個不知名的搖滾樂隊,如果人生繼續這樣的軌跡,厚重的互聯網史書將失去精彩的一頁。

在公司網站的簡歷中,梅森寫道:「這個『無用』的學位,成為我實現人生價值最重要的靈感源泉。」他並沒有將奇思妙想花在本身的學業上,而是開發了一種用於政治辯論的網絡工具,也因為這個獲得了芝加哥大學哈里斯國家政策學院的獎學金,只在學校待了三個月便拿著風投提供的 100 萬美金出門創業,開發了一個名為 The Point 的網站,這便是 Groupon 的前身。

文藝青年這麼創業

在大學之前,梅森便創辦過一家快遞公司在連鎖店當過服務員,對本地商戶業務的熟悉使得他一開始就認識到團購業務理智的發展模式。商戶的處理工具大多數都侷限在手寫或計算機預訂系統,一個信用卡處理工具,和一台收銀機,而它們都是獨立的進行工作,相互沒有任何聯繫。

在接受《商業週刊》採訪時,梅森說:「他們擁有銷售網點系統,擁有本地預訂系統,擁有網絡預訂系統,但它們之間沒有任何聯繫。每一個提供給他們的解決方案都令他們感到如此厭惡,以致根本不會考慮將現有資源整合到一起。」對於梅森而言,如果能幫助他們整合同時又有益於自己很顯然是一個可持續的雙贏模式。

通過說服零售商和飯店經營者提供打折網絡團購服務——吸引噴湧而來的用戶,梅森迅速建立自己的帝國。 Groupon 每天通過超低折扣價格的團購,吸引人們緊迫消費——因為預先設定了「最低預訂人數」的門檻,並且只有一天的優惠時間,消費後獲得的「返券」又吸引消費者再度光顧。商品囊括了大部分人生活的各個方面,從餐廳、劇院到高爾夫等等。消費者獲得折扣,商家獲得大量新業務和潛在的新客戶,而 Groupon 則會從中抽取約 50% 的巨額分成。

Groupon 另一個特別之處在於擁有一批文采斐然的編輯高手,他們通過各種笑話來為商戶的產品進行包裝,然後用免費郵件發送給用戶。這種推廣方式效果非常好,因為用戶喜歡這種有趣的「打擾」。

這種模式引來用戶的熱情超乎梅森的想像,公司的銷售額直線上升,從零到 5 億美元僅用時 18 個月。投資人的熱情也超乎梅森的想像,在公開場合Groupon 的財務消息非常喜人,成立 7 個月就實現盈利,2009 年 12 月輕鬆獲得第二輪 3000 萬美元融資,人們對團購模式非常認可。Groupon 投資者詹姆斯·斯拉維特甚至認為「 Groupon 已經破解了困擾本地商戶的廣告和經營模式的密碼,從長遠來看,這一業務對零售業的影響,足以與谷歌在搜索和搜索廣告領域的成就相提並論。」

《時代週刊》將梅森創造的這種社交電子商務模式,稱為「互聯網的下一座金礦」,作為這座處子礦的第一個開採者在佔據先機的同時,並沒有讓其他人染指的意思。Groupon 通過自身雄厚的現金流以併購的方式迅速佔領美國市場,並且對海外也虎視眈眈。在這個「贏家通吃」的市場,品牌效應成幾何倍數放大。

文藝青年領導下的 Groupon 來勢洶洶,改採取的手段也非常凌厲:通過併購獲取市場份額,達到目的後又大範圍裁員。雖然頗為殘忍,但對消費者和投資者來說都喜聞樂見,因為並沒有損害到他們的利益。無論如何,一個璀璨的明星正在冉冉升起,明星照耀下的是華爾街人對硅谷可挖掘財富的覬覦,和又一輪互聯網泡沫的擔憂。

文藝青年在利誘面前也能HOLD住

曾幾何時,人們還在談論著微軟挑戰者,因為這家公司憑藉 Windows 系統的壟斷地位屢屢讓初創企業頭破血流,直到一家接過 Yahoo 手中互聯網大旗的年輕公司 Google 。憑藉兩位天才創始人和一票天才工程師的卓越智慧,在微軟所不熟悉的領域成功取得王者地位,並且威脅微軟對 IT 產業的統治。

往昔的帝國在餘輝下已經不那麼引人注目,掌握著互聯網信息入口的 Google 成為新一代硅谷人挑戰的目標,一個又一個的 Google 挑戰者誕生,包括社交網雙子星 Facebook 和 Twitter 以及風頭正勁的 Groupon。後者更被投資人看好,相對於前兩者處於摸索期的盈利模式,賬面上的 Groupon 更具優勢。

吳軍博士在《浪潮之巔》中說,打敗微軟的不可能是一個軟件公司,打敗 Google 的也不可能是一個搜索公司。相比於社交網站,電商性質的 Groupon 也更容易被投資者接受。當 Groupon 正如火如荼地快速發展時,坊間開始流傳 Google 收購 Groupon 的消息,而且開價達到驚人的 60 億美元(現在 Google 125 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後,這個數字也沒有驚悚了)——要知道收購 Android 的花費也不過 5000 萬美元。

每一筆巨額交易之下都有一雙華爾街巨鱷的隱形之手,與投資人主導的微軟併購雅虎案(2008 未遂,2012 年未遂)不同,如果是出於套現的緣故,那麼梅森很難對這筆交易說不,因為一旦收購成功,他將獲利 5.3 億美元。分析師們紛紛看好這個交易,因為投資者們也想通過這個收購撈取財富。

可惜劇情朝著投資者們不願意看到的方向發展,達特茅斯學院塔克商學院教授西德尼·芬克爾斯坦( Sydney Finkelstein )甚至評價梅森為 2010 年「最糟糕的首席執行官之一」,要知道之前他還是年度企業家的熱門人選。

就在幾乎每個地球人都認為梅森很失敗的時候,梅森的回應非常理想式:「生活與錢無關。我們決定保持獨立的原因,是我們想要把握自己的命運。我們希望在發現重大機遇之後,擁有下重注、冒風險的能力。」這套說辭與另一位年度企業家的熱門人選,長著一張娃娃臉的馬克·扎克伯格拒絕雅虎、 Google 收購的宣言非常相似。事實上,梅森已經對所持股份實現了部分套現,這意味著安德魯·梅森也不擔心冒險失去一切,而且背後的俄羅斯投資公司 DST 也並不渴望 Groupon 被收購。

不管怎麼說,Google 挑戰者並沒有被 Google 的金錢擊敗,雖然投資者們很不甘心,但也不得不屈服於這一代牢牢控制公司的互聯網人的意思。他們都從 Google 學到了如何應對風投的經驗,至少保證肖恩·帕克的慘劇不要降臨到自己頭上。

拒絕 60 億美元的收購,意味著梅森必須向投資人證明,這種處理方式儘管冒了風險,卻是正確的。投資者們回收財富的唯一手段是極力促使 Groupon 上市,雖然 Groupon 的發展勢頭依舊旺盛,用戶註冊數量得益於良好的業務推廣呈現井噴態勢,但是針對美國本土的野蠻擴張戰略並不具備可持續性,尋找新的戰場勢在必行。 同時,梅森也不得不面對大多數團購網站的頑疾:擴張之後的燒錢運動彷彿一個無底洞,虧損額雖然每季度都降低,但幅度並不能讓投資者高興起來,資本的壓力讓他被迫更加現實地對待公司問題。

就像風靡一時的 Youtube 視頻網站,雖然這一模式受到追捧,然而盈利卻似乎遙遙無期。梅森不得不在拒絕收購的道路上,繼續摸索屬於自己的坦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66

哈!你這個楚門!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258

  根據現代人的日常生態,我們通常在公司裡扮professional,在愛人面前演romantic,在朋友面前秀義氣,在陌生人面前裝高貴冷豔……而現在,自媒體無處不在,好多人遂開始了一刻也不能放鬆的展覽式生活。


  於是,在一個詭異的邏輯關係圈裡,我們也有一部分行為方式是為了便於這種「展覽」而誕生。


  這部分行為方式和與之伴隨的心態一起組成了另一個「我」,簡直像是live版的《楚門的世界》。不過楚門那個傢伙是夠慘的,他可不能有選擇地被曝光啊。而我們呢,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至少能刪掉醜陋的自拍,展示美好的局部特寫。


  《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認為美國人現在也迷上了這事兒。小說家兼電台主播庫特·安德森(Kurt?Andersen)撰文稱,在美國有幾百萬人如今都成了「業餘設計師—前所未有地悉心考慮著有關家居的設計與裝飾、衣服、家用電器、一日三餐、業餘愛好等方面的每一個細節與內涵。」Why?就為了能找機會表現出自己對生活品質的把握和追求。簡言之,要得瑟,也得先做功課。


  有關家居的裝修設計,可能是近年來中國人淪陷得最深的重災區。從各種裝修論壇和家居雜誌上你很容易得到一種印象,那就是許多人耗費巨大人力物力以及時間成本裝一套房子,最high的時刻並非住進去,而是拍一套圖片PO上網,等著大家都來表示贊和心,然後再開始大講各種裝修經。否則,何以解釋掛在牆上的鹿角,看起來跟本人沒什麼關係的相框陳列,以及餐桌上真的常年都擺著燭台鋪著桌旗?


  「現在的人像瘋了一樣造作,」設計評論博客寫手伊萊恩·米勒說,「人們舉手投足都感覺像是有人在圍觀一般。連他們的家也成了表演的一部分。」這導致他們的裝修風格越來越造作,越來越愛搞些大宴賓客之類的社交生活—為了在社交網站上顯得更有品位。


  事實上不僅是裝修,你每天吃什麼、用什麼、去什麼地方、發什麼牢騷都飽受所謂「分享」的耳提面命—儘管不是每個人都這樣,但真有不少人會為了上傳更好看的照片而選擇餐廳和菜式,以及為了不輸場面而非要去馬爾代夫度個蜜月。


  其實,這種被看著的感覺在某種程度上倒也陰差陽錯地確實讓你能變成更好(準確地說是更文藝……)的人。比如讓你從一個愛吃麥當勞的懶蛋成為了備受愛戴的烹飪小能手,或者本意是為了裝B去看了很多展覽最後卻打進了文藝圈。你社交網站的粉絲數也蒸蒸日上,擁有了遠遠超過現實中你本人的存在感。而你本人,每天都打了雞血一般在吃穿住行,就像穿上了童話裡不能停止跳舞的小紅鞋,或者說是被迫變異了只好大顯神通的蜘蛛俠。


  《唐詩三百首》的第一首就寫道,「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但是在這個幻化成光怪陸離大舞台的世界裡,誰要當草木啊?也許還是陳奕迅唱得對,「你當我是浮誇吧,誇張只因我很怕。似木頭似石頭的話得到注意嗎?」


  所以,我們現代人的寂寞,真是有增無減哦。

 


1、連書都不放過


    事實上,再沒有比書更完美的展覽工具了,因為它本身竟然能弱化這一點。


給我裝一櫃子書


  最近興起了一種目測能夠拯救實體書店的業務,那就是「讓我來裝飾你的書架」。店方動用專業的審美觀念幫你挑一套適合放在書架裡的書,絕對高端洋氣上檔次,絕對讓你在辦homepa的時候成為亮眼的主辦方。不過人生苦短,辦homepa的機會才有幾次啊,再說還得收拾碗,主要功能還是多拍幾張放網上供人瞻仰吧。


豆瓣書單代表我的品位


  《人間失格》這種主題晦澀的書讀到一半就在豆瓣mark一下「讀過」了,還沒忘了評論一句,像「他太悲觀了」這種屬於低端位的,更加高檔的評論方法是「這就是太宰治其人的一生啊」,顯得做過功課。同樣的手法也可以用在政治經濟類的書上,像那種西方經濟學家的著作已經不炫了,太容易被任何一個經濟學專業的本科生在數量上輕易打倒……讀《資本論》才是彰顯批判態度的正經事。此外,一定要選「分享到廣播」,不然一切都白瞎了。


最佳拍照道具在此


  最佳的拍照道具是什麼?星巴克的紙杯?No!當然是實體書!2011年《百年孤獨》范曄譯版剛出來的時候絕對是裝B大咖;而在這個浮華年代可能選本原研哉的素白封面更不會出錯。當然Kindle的灰白效果本身其實也很不錯,放放原版狄更斯或者沃爾夫什麼的也還有派頭……


選封面,挑書脊


  真看書的人根本不參與這種討論,但是買書形式大過內容的人,一定更在意書櫃長什麼樣,書脊是何顏色,封面是不是夠文藝或者是否充滿由模糊的歷史感和政治感帶來的高級感。他們希望出版商最好都是時尚界人士,正好能大夥兒一家親,做出更多「好看」的書來。

 

2、裝修的意義

 

  想把家裡裝飾得好看,當然是人類的正常追求。只是當裝飾跟真正在裡面生活的人沒有多少聯繫,這就……


照片牆


  按說你真要把家人的各種照片排滿了一牆,倒也算了。最可怕的是掛的是不知什麼出處的照片,以及連相框幾個橫幾個豎、怎麼排列都能在淘寶上一站購買的時候,照片牆就真的只是大家裝修時不過腦子的一環了,只為客廳拍出來好看吧?


燭台以及長條餐桌


  中國人耶,餐桌太長根本夾不到菜也聽不見桌子那頭的人講話好嗎?還有桌旗,擺放高腳燭台,以及按標準成套的層疊西餐盤和刀叉,除了拍照時一用,平時都擱櫃子裡吧?


韓式田園和地中海風情


  光是看成品圖,就能看出主人有多drama。家裡真需要用藍色馬賽克圍一個水池嗎?愛琴海之風到底是吹自己還是吹訪客?就更別提把牆壁搞得五顏六色還滿屋子熏香的所謂東南亞style了。另外,如果你願意撥冗去著名的籬笆網裝修論壇看一眼,你會更深刻地理解中國的主婦們是有多不介意跟朋友聊起家裝時,說一句「嘿,我家也是這樣的!」

 

3、隨時不忘show


  只要隨身攜帶iOS或安卓,show就永沒有落幕。


出街就要拗造型


  雖然說法國女人出門買面包也要打扮漂亮,但往常偷個懶隨便一穿去超市也是沒問題的。而現在呢,你至少也得在酸奶櫃檯前拍個冰櫃和腳丫子的合影,所以鞋子和褲子得挑一挑吧?不然白去一趟超市啊?


不在展覽就在刷豆瓣同城且打算去展覽的路上


  刷「我在××的演唱會上」實在太俗了,是從1990年代穿越過來的嗎?現在流行的是展覽,畫展、書展、品牌展、攝影展……展展都要看!當年你去五百個展覽也沒人知道你如此有內涵,現在哪怕下班已經困死也要去展覽上籤個到拍個大咖再走,誰在乎展的是什麼……


寵物會越長越像主人


  本來想領養只土狗土貓,可一想到之後十幾年社交網站相冊裡的非人類主角都會以它為主,就猶豫要不然還是養只哈士奇吧,養個小土狗怪娘炮的,愛心都得放在點子上,所以得選個時髦品種,以及,遛狗的牽繩更要講究,這是雖然要漫不經心出鏡但靠它能說明問題的單品。


吃進去的就變成你自己


  如果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每天都吃好館子也就罷了,最折磨人的就是獨處的時候,是去沙縣喝碗舒坦的排骨湯還是去咖啡館吃份相當於排骨湯四倍價格的意面呢?看了一下街旁,發現今天再簽到一次就又能獲得個新徽章了,於是還是去了咖啡館。


賣相比味道更重要


  美食編輯會告訴你,任何一道菜總是在8分熟的時候拍出來最好看,至於我們,又不能天天吃牛排,為了那飯前一張照總吃8分熟是不現實的,但牛排比炒飯好看吧?另外西餐也比中餐洋氣,還有甜品,最上相單品莫過於它。所以飯前一張照,拍比吃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032

這個時代的無知與傲慢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256
  01.開放社會的意義


  觀念衝突、利益不同的人可以和平共處


  對於生活在封閉社會的人來說,開放社會的意義再清楚不過了。開放社會像征著自由,沒有壓迫。我在前蘇聯建立了一系列基金會,但我沒有想到要向相關人員解釋開放社會理念,因為開放社會和他們所經歷的一切恰恰相反。當壓迫停止後,關於它的記憶也隨風消散。美國是個開放的社會,但人們對該理念知之甚少,就更別提對開放社會的承諾了。    開放社會的理念並不簡單。它與自由式民主的理念類似,但二者有一個重要的區別,即開放社會的理念屬於認識論範疇而非政治範疇。開放社會承認,人類的理解是不完全的,並把這種認識作為基礎,而不是以某種政治理論為基礎。


  在卡爾·波普的影響下我接觸到了開放社會的理念。他的著作《開放社會及其敵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該書為某些意識形態提供了全新的闡述,這些意識形態曾對我的人生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比如法西斯主義。波普稱,這種意識形態有一個共同特徵:它們都聲稱自己掌握了現實唯一正確的理解,並要求人們對自己獻上絕對的忠誠。人類根本無法獲得根本真理,因此這些意識形態只有通過武力或其他強迫手段才能被強加於社會,但是鎮壓最終只能造就封閉的社會。


  波普提出了一種社會組織的形式,其出發點在於,任何有關根本真理的論調都是無效的,因此所有團體都不允許將自己的觀點強加於其他人。他把這樣的社會組織形式稱為開放社會。在這樣的社會裡,觀念衝突、利益不同的人可以和平共處。在開放社會當中,人們能夠享受到最大程度的自由,而且還能尊重他人的自由權利並與他們和諧共處。至於社會必需的限制措施,則通過法治來設立。


  「開放社會」一詞是法國哲學家亨利·柏格森在1932年出版的《道德與宗教的兩個起源》一書中最先提出的。他聲稱,道德和宗教的基礎如果不是種族認同,就是對人類的普遍處境的考慮。前者的代表是《舊約》,而後者的代表為《新約》。種族道德是導致封閉社會產生的原因,因為它賦予該族成員以權利和義務並要求族人共同排斥外來者。而開放社會則來源於普世道德:不論種族、民族以及宗教信仰,人人都擁有一定的基本人權。波普進一步深化了這個觀點,他是在人類不完善的認知或是人們易犯錯特性的基礎上提出以上觀點的。卡爾·波普從未定義過什麼才是開放社會,因為他不喜歡定義。由於我們易犯錯的特性,任何定義都可能是歪曲的或者不完整的。


  02.開放的社會的特徵


  它存在一些有助於人們應對不確定性的制度


  在不斷變化的世界中,人們面臨著無限的機會。在機會中取捨是批判性思維模式的主要功能。批判過程最突出的優點在於,與傳統或教條式思維模式相比,它能夠提高人們理解現實的能力。然而最大的缺點就在於,它不能滿足人們對確定性的需求。我利用模型檢驗了批判過程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經濟學以及政治學領域的應用情況,這些領域是目前人類正刻苦鑽研的幾個主要領域。


  批判過程在自然科學中的運作最為成功,在其他幾個領域中則不盡如人意。這個結果是人們之所以感到失望並求助於教條式思維模式的原因之一。教條式模式在很多方面與批判模式是相反的:教條的模式帶給人們虛幻的確定感,但事實上,這只是對現實的歪曲罷了。


  一個開放的社會不但承認,並且還接受現實中固有的不確定性。開放社會的特徵在於,當中存在一些有助於人們應對不確定性的制度。經濟活動以市場為導向,參與者也擁有決策的自由權利。只要選擇的空間足夠充分,參與者便能就資源進行最佳配置。金融市場也為參與者判斷投資決策正確與否提供了有效的反饋機制。但市場並不完美,與某些經濟學理論相反的是,市場並不能保證資源的優化分配。市場為參與者提供選擇,但參與者的認知並不完整。因此,市場—特別是金融市場,與生俱來就是不穩定的。


  再者,市場的任務不是滿足包括維護法律與秩序、保護環境和社會正義、維護市場的穩定性與競爭性在內的社會需求—這些需求和參與者的需求截然不同;滿足社會需求是政治領域的任務。


  對一個開放的社會來說,民主制度是最適合的政治制度。在這種制度中,人們能自由選擇和變革本國政府。與其他政府形式相比,民主政府能夠儘量避免鑄成大錯。因此,一個開放的社會,其主要優點在於,它允許人們應對不確定的事實,並且在滿足各種社會需求的同時確保人民擁有最大程度的自由。


  開放社會尤其支持思想解放和言論自由。開放社會也有消極的一面。人們享受的至高無上的地位,有時候反倒成了難以忍受的負擔。人們去哪裡才能找到符合需要的價值觀,從而幫助自己作出正確的決策?


  價值觀是一個選擇的問題。人們可能會有意識地作出選擇,這種選擇是人們深刻反省和反思的結果。但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只是被動地選擇。這種選擇通常會受家庭背景、建議、廣告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影響。


  03.開放社會也有消極的一面


  缺乏目的的社會


  認知科學的最新發現顯示,選擇的運作方式與視覺相似。中央視覺的反應十分靈敏,並且能夠進入人們的中心意識;而周圍視覺的反應則比較遲鈍,而且容易為人們所忽略。同樣,有些選擇可能是有意識的,而另一些決策則來自於人們的本能。我們很清楚為什麼要有意識地進行選擇,但是我們對自己所作的許多選擇幾乎毫無意識。營銷專家和政治幕僚關注的正是這些被人們忽略的事物。人們往往為了尋求快樂而妄作選擇。當不再滿足於選擇的一時快感時,我們會發現開放社會也可以被稱為缺乏目的的社會。這種說法並不意味著人們無法找到目的,我的意思是每個人必須為了尋求目的而不懈努力。個人是社會最為薄弱的單位,其壽命比大部分以人類的存在為基礎的機構要短得多。個人依靠自己的力量為價值觀念奠定了一個不太穩固的基礎,這些價值觀念足以維繫一個比個人壽命更加長久的社會結構,而我們需要這樣一種價值體系來為社會提供支撐。


  儘管開放社會缺乏目的,但它能否繁榮發展,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它能否產生普遍的進步感。倘若開放社會不能產生幸福感和進步感,那麼找不到人生目的之人可能被迫向教條主義求助。教條可以為他們提供現成的價值體系。教條式思維模式包括建立一套至高無上的教義。


  如果一種意識形態試圖在競爭中獲勝,那麼它可以將可怕的不確定性和缺乏目的性的因素統統消除,接著再向人們灌輸一種自豪的滿足感。從消極方面來看,為了將自己眼中的集體利益凌駕於個人利益之上,封閉社會通常嚴格控制人民的言論和思想,並採取各種手段對人民進行壓迫。


  無論集體利益的理論定義是什麼,現實中它通常反映的是統治階級的優先權。統治者無須以個人名義遂行個人目的,他們作為一個階級就能夠從現行制度中獲利—從定義來看,他們是行使統治權力的階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033

在朝鮮上網:這個最隱秘國家的神奇網絡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1016.html

在這個世界上最隱秘的國家上網會是什麼樣呢?簡短的答案是:詭異的。至少以其他所有國家看來是這樣。但是隨著朝鮮人開始冒著生命危險試圖取得與外界的聯繫,也許會為這個國家的歷史創造出戲劇性的時刻。

每一個朝鮮的官方網頁上都有一個奇特的現象,一個小小的程序會在每個網頁的編碼裡出現。這個程序的作用非常簡單,但是也非常重要,只要國家領導人金正恩在網頁中被提及,他的名字就會被自動放大一點點,使之從周圍的文字中凸顯出來。


這只是朝鮮這個獨特而神奇的國家的網絡的其中一方面。在這樣一個人民被有意地與網絡隔絕,從而對除了政府宣傳之外的信息求知若渴的國家,網絡的使用取決於政府的指令。但是人們越來越相信,這種控制正在開始減弱。

「政府將不會能再像以前一樣控制這個國家裡所有的信息交流」,斯科特·托馬斯·布魯斯解釋道。他是一位研究朝鮮的專家,撰寫過大量相關文章。「這是一個重大的進步。」

101年

只有在朝鮮平壤有全國唯一的一間可以上網的咖啡店。

每個在咖啡店內開啟電腦的人都會發現他們使用的電腦運行的並不是Windows操作系統,而是紅星——朝鮮專門開發的操作系統,據說還是由前任領導人金正日親自委任開發的。

一個系統載入前的需讀文檔解釋了這個操作系統與國家價值觀相契合的重要意義。


電腦的日曆顯示的年份不是2012年,而是101年,這是由金日成誕辰開始計算的年份,這位最早的國家領導人的政治理論決定了所有的政治決策。

普通的公民無法使用網絡,上網的特權被限定在一個經過挑選的人群裡,包括一些精英、學者以及科學家。

但是即便是這些人看到的互聯網也實在是非常狹窄和淺層次的,與其說它是像別的國家的那些高造價全球性的互聯網,還不如說它只是個昂貴的公司內部網。

「他們建立的網絡系統是一個他們可以控制並且在必要時候摧毀的系統」,布魯斯先生解釋道。

這個系統叫做光明網,它由國家獨立運行的網絡服務提供方管理。

據布魯斯先生說,光明網主要包括消息公佈、會話功能以及國家支持的媒體。毫無意外,其中沒有Twitter的蹤跡。

「對於很多在觀察中東現在發生的變革的獨裁政府,它們沒有表示要准入Facebook,也沒有要引入Twitter,萬一政府只是製造出一個可以被監管和控制的Facebook呢?」布魯斯先生說。

紅星操作系統運行的是改造過的火狐瀏覽器,名叫我的祖國,與朝鮮的網絡端口同名。它還有英語版本。

典型的網頁包括新聞服務,例如朝鮮之聲,還有朝鮮的官方機構——勞動新聞。

但是任何對這個網絡嗤之以鼻的人都得小心了,無國界記者,一個監督全球出版自由的組織表示,一些朝鮮「記者」發現自己被送到了「改造班」,而這僅僅是因為他們文章中的一個排印錯誤。

除了光明「內部」網,少數朝鮮人得以享有充分的、未經過濾的網絡路徑,但是相信擁有這份特權的人僅限於幾十個家庭,其中大部分還是與金正恩有親戚關係的家庭。

「蚊子網」

朝鮮不願意他們的人民與網絡連結的行為被一些人駁斥,如同一種交換,如果朝鮮要在世界民族之林存活下來,他們就必須稍加開放自己。

相比中國擁有它著名的「超級防火牆」,屏蔽掉諸如Twitter之類的網站,以及時不時屏蔽BBC網站,朝鮮的通訊設施被形容為「蚊子網」,只允許非常少的信息進出。

而這個蚊子網中最有疏漏的地方是移動電話。

雖然有官方提供的移動網絡,但是不支持數據連接和國際電話,在這種情況下朝鮮人持有的中國的移動手機越來越多,手機被從邊界偷偷帶入朝鮮。

這些從中國走私來的手機通常只能在中朝邊界的10公里內使用,並且得冒著相當大的風險。

「人們現在願意承受的風險在20年前是不可想像的」內特·柯雷琴說。他參與撰寫了一篇關於朝鮮不斷變化的傳媒環境的報告,內容很創新。這篇報告題目是《寂靜的開放》,採訪了420個從朝鮮叛逃出來的人,從他們的故事裡可以瞥見他們為了使用非法手機可以做到什麼程度。

「為了確保手機頻率不被捕捉到,打電話的時候我會把一個臉盆裝滿水,再把一個飯鍋的蓋子頂在頭上,」一個受訪者這樣說,他今年28歲,在2010年11月他離開了他的國家。



「我不知道這些到底有沒有發揮作用,反正我一次沒被逮到。」

雖然他的科學方法值得質疑,但是他的恐懼的心情是確切的。

「擁有非法手機是一個嚴重的罪行,」布魯斯先生解釋道。

「事實上政府已經購買了探測設備要追捕那些使用非法手機的人。如果你要用手機,你該找個人口密集的區域,並且只能用很短時間。」

真實的信息

在金正日的領導期間,他會讓數百輛坦克開上街道閱兵,以展示自己是個軍事天才。

很多觀察者稱他的兒子金正恩,相反很可能會展示自己擁有精明的科技頭腦,也許會為他的人民的生活帶來一些高科技方面的提高。

但是這種提高的每一步都會給朝鮮人民帶來一些他們從未有過的體驗——真實的信息。這對所有封閉的國家都可以產生驚人的影響。

「我並沒有看到任何像阿拉伯之春①那樣的事要來臨的跡象,」布魯斯先生說。「但是我的確相信朝鮮人民正渴望有個途徑可以使用網絡,這製造出了一個充滿人民願景的環境,並且這個環境是不會輕易回轉的。」

① 阿拉伯之春,指自2012年11月開始以突尼斯爆發動亂為起點,阿拉伯世界一些國家民眾紛紛走上街頭,要求推翻本國的專制政體的行動,並樂觀地把「一個新中東即將誕生」預見為這個運動的前景,認為這個「阿拉伯之春」屬於「諳熟互聯網、要求和世界其它大部分地區一樣享有基本民主權利的年輕一代」。(來源:譯言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708

投行地毯式自查程序曝光 保薦人稱「這個春節不回家」

http://www.21cbh.com/HTML/2013-1-15/2NMzA4XzYwNDQ2NA.html

「我從北京回來後就一直在出差,實地瞭解企業客戶的真實性。」上海一家券商保薦人告訴記者,自從1月8日參加了證監會召集的「IPO在審企業財務報告專項檢查工作會議」之後,「公司高層就專門就此事佈置了檢查工作計劃,就我瞭解,業內基本上都在忙這個事情,誰也不想成為典型案例。」

在上述會議上,證監會圈定的自查範圍為「全部首發在審企業,包括擬在3月31日前申報的企業,可與申請材料一起提交自查報告;已過會企業需盡快提交自查報告,之後方可拿批文」,且要求保薦機構必須在3月31日之前提交自查報告。

按上述保薦人的說法,這絕對是「時間緊任務重」,「這一次連保薦機構的工作底稿都要求上報,監察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而在他給記者提供的一份「IPO項目底稿自查程序」中,詳細羅列了此次自查的環節,記者發現,甚至是連「銀行等有關金融機構在銀行詢證函上蓋有的印章是否有效」等細節,都已被要求在工作底稿的自查之中。

六份底稿自查細化

記者拿到的「IPO項目底稿自查程序」顯示,自查包括「常規核查程序」和「重點核查程序」兩種。

其中「常規核查程序」主要以六個工作底稿為主,分別是「業務承接工作底稿」、「風險評估工作底稿」、「瞭解及測試內部控制工作底稿」、「實質性程序工作底稿」、「特殊項目審計工作底稿」和「業務完成階段工作底稿」。

「必須按照程序,從一開始接受項目開始自查,一直查到項目完成,然後將自查結論上報給監管層。」上述江蘇投行人士直言要「累死」,在他看來等於是把之前的工作逐步再做一遍,「我是項目主辦人,比保薦人要辛苦多了。」

記者注意到,「被審計單位的上市動機、所處行業的基本情況及其行業地位、可能存在的高風險領域、公司治理情況及申報期基本財務指標進行調查並形成記錄」、「被審計單位實際控制人、高管的個人背景及其歷史」、「如果被審計單位在IPO過程中更換了會計師,是否與前任會計師進行了溝通」等細節都成為自查內容。

而值得注意的是,「實質性程序工作底稿」和「特殊項目審計工作底稿」中自查的細節不僅多,而且細化。

上述保薦人告訴記者,實質性程序主要是瞭解企業財務狀況,「近年來財務造假的企業越來越多,尤其是以自我交易的方式實現收入、利潤的虛假增長。只要是造假,一定會留有痕跡,這個需要會計師、保薦機構多跑多看。」

「實質性程序工作底稿」羅列了從貨幣資金、應收賬款,到存貨,再到所得稅等25項自查的會計科目,其中貨幣資金、應收賬款、存貨和營業收入成為自查重點。

一位參加了北京會議的註冊會計師告訴記者,尤其是應收賬款,受到了監管層的重點關注,「某著名的機械上市公司就在會上被批評會計科目有問題,尤其是把幾十億的應收賬款往下降來提升業績的做法。」

記者注意到,在應收賬款的自查問題中,重點提及了「如果被審計單位應收賬款餘額較大,或者應收賬款增長比例高於銷售收入的增長比例,是否已分析具體原因,並擴大函證比例、增加大客戶訪談、增加截止測試和期後收款測試的比例等方式加強應收賬款的實質性測試程序」、「是否對報告期新增的主要客戶核查其基本情況,必要時通過實地走訪等方式核實其交易的真實性」等問題。

「我這幾天就在做這個事情,來瞭解一些客戶的真實性。」上述保薦人戲言,現在出差都必須把車票、住宿發票保留好,「這都是監管層需要查的,否則沒法證明你去實地瞭解過。」

上市之前收入猛增,上市之後業績下滑,已經成為部分企業上市前後的真實寫照,為此監管層此次要求保薦機構加大對被審企業的營業收入自查。

記者注意到,「營業收入」的自查問題達到了19項。其中較為重點的包括「如果被審計單位毛利率高於同行業水平,而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低於同行業水平,是否追查合理性?」「對銷售交易存在的異常情況是否保持了職業敏感性,並獲取了合理解釋?」「公司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在申報期內出現較大幅度波動或申報期內營業毛利或淨利潤的增長幅度明顯高於營業收入的增長幅度,是否已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支持合理化解釋?」

上述保薦人直言,有些企業存在現金交易,「那我們就必須核查被審計單位的相關原始憑證的完整性,核對付款方和付款金額與合同、訂單、出庫單是否一致,以確定款項確實由客戶支付。必要時,我們還必須向現金交易客戶函證申報期內各期收入金額,以評估現金收入的發生和完整性認定是否恰當?」

重點核查11個問題

儘管如此,上述保薦人覺得常規自查程序還可以應對,「難以應對的是重點核查程序。」

「重點核查程序」包含了11個大問題。其中,「以自我交易的方式實現收入、利潤的虛假增長」被列為必須嚴查的第一問題。

在這個重點核查的問題中,被審企業「期末餘額在100萬元以上的其他應收款、預付賬款的餘額明細」都必須詳列出來,此後再「檢查與其他應收款形成相關的原始文件,判斷是否合理」,接著「對於預付款款,需要檢查付款情況是否與合同規定相符,並對期後到貨情況進行檢查」,跟著「檢查公司產量是否與產能吻合」,最後要核查「生產車間的產量是否與財務賬上的入庫數量一致」。

「必須按照這個程序一步步自查,尤其是關聯方的資金佔用成為核查重點,不僅要對資金的流向進行專門核查,而且還要對借款方進行訪談,獲取借款方的聲明。」上述保薦人坦言。

這種核查主要是看企業有沒有通過虛構交易將大額資金轉出,再將上述資金設法轉到客戶那裡,最終再以銷售交易方式將資金轉回,「綠大地此前就是這樣造假的,銷售客戶都是公司自己的員工,聯繫方式留的都是員工的手機號碼,現在就是要杜絕這種事情。」

除上述問題外,另外被重點核查的10個問題包括「發行人或關聯方與其客戶或供應商以私下利益交換等方法進行惡意串通以實現收入、盈利的虛假增長」、「關聯方或其他利益相關方代發行人支付成本、費用或者採用無償或不公允的交易價格向發行人提供經濟資源」、「壓低員工薪金,階段性降低人工成本粉飾業績」、「期末對欠款壞賬、存貨跌價等資產減值可能估計不足」等。

上述註冊會計師表示,有些直銷企業會與客戶串通,通過期末集中發貨提前確認收入,或放寬信用政策,以更長的信用週期換取收入增加。「有些企業是經銷或加盟商模式,他們就會加大經銷商或加盟商舖貨數量,提前確認收入。」

對此,此次核查要求保薦機構必須「對比報告期內各年度第四季度和12月份的收入佔全年收入的比例,是否異常」,「對比2012年和2011年第四季度和12月份發貨佔對應季節訂單的比例,看發貨規律是否一致」,「經銷商下單後公司根據生產排單後確定最終的交貨期並與經銷商確認,檢查確認文件,查看是否與公司實際的發貨一致」,「瞭解企業的信用政策,檢查前十五名客戶的信用執行情況」。

對於PE的核查也被列入其中,監管層要求嚴格核查「保薦機構及其關聯方、PE投資機構及其關聯方、PE投資機構的股東或實際控制人控制或投資的其他企業在申報期內最後一年與發行人發生大額交易從而導致發行人在申報期內最後一年收入、利潤出現較大幅度增長」的問題,包括「關注最後一年新增客戶,獲取其工商資料,關注是否為關聯方」,「關注最後一年銷售額大幅增長的客戶,分析增長原因,關注是否為關聯方」,「對比各客戶之間的毛利率,關注高毛利率的客戶,分析原因」和「PE機構出具函,主要客戶的工商資料」。

「需要自查的工作太繁重,幾天下來,我們常規自查才剛剛開始。」上述江蘇投行人士坦言,業內的自查工作實際上都是從本週一才算是正式開始,爭取二月底全部完成,這個春節別指望在家過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028

也來談談「董事會秘書」這個倒霉行當! 殺狼求道

http://xueqiu.com/1759275068/23080638
本來資本圈那點事大家都懂的:不好說的太細,呵呵。但昨天上午接了一個電話,心情可以用時下流行的一句話來表達:心中有千萬隻草泥馬在奔騰!下午又看了「@盧山林」和「Conan的投資筆記」二位先生關於董秘的文章,就實在忍不住要上來結合我本人的親身經歷來吐槽一下這個倒霉行當!先說說昨天上午那個電話:

       「X先生,新年好!我是XX獵頭公司的XXX,講話方便嗎?」

       「你好,請講。」

       「我們正在為華孚色紡尋找一位董事長秘書,得知您也是董秘,所以想問問您。。。」

       「抱歉,不感興趣!」

       「為什麼?華孚色紡可是上市公司!」

       「小姐,我是董事會秘書,不是董事長秘書!」

       「哦。。。可是,有什麼區別嗎?」

       「。。。。。。!!!」我當時正在開車經過一個路口,眼前忽然浮現出千萬隻草泥馬滾滾而來!

      好,言歸正傳。我是在上一個蛇年參加工作的,斗轉星移,又到一個蛇年,一晃整整一個輪迴了。期間我從一個宣傳策劃部的實習生幹起,歷經了投行部、董事局辦公室、董事長助理、董事會秘書、副總這些崗位。在09年拿到了《董事會秘書資格證》,正式出任過一家A股上市公司的董事會秘書和兩家擬上市公司的董事會秘書,以及一家香港上市公司的公司秘書。我承認我比很多人同齡人幸運,但我從一個普通學生考上大學,又上海-深圳-香港-廣州的這麼折騰了一圈,可以說付出的艱辛不比哪個同齡人少,而獲得的財富也不比哪個董秘多。我說說我的董秘生涯大家就明白為什麼我說這是個倒霉行當了:

      我的第一任董秘生涯始於深圳的一家高科技企業。之前我在2002年初的時候就結識了另一家深圳傳統製造業企業的實際控制人,並給他開啟了踏入資本市場、資產證券化的念頭。到06年時,那家企業已經風生水起了,實際控制人是很欣賞我但也許認為我太年輕,所以開口讓我推薦一位董事會秘書過去,我就推薦了一位我的研究生師兄。當時我並不在意,因為我認為,比起高科技企業(當年營收12億),那家傳統製造業企業(當年營收4.5億)的上市之路應該更為漫長,人家既然開口讓我推薦而不是直接點名要我,那我何不做個順水人情?可事實的結果是我大錯特錯了,那家傳統製造業企業2009年底就成功上市了,如果我當時過去會有20萬股原始股,現在的復權價應該在每股一百元左右,成了國內行業龍頭!而我選擇的那家高科技企業,因為衛星牌照的問題到現在還處在報材料階段,業績也早被那家傳統製造業企業趕超。搞得現在我和我那位師兄誰也不好意思見誰。這期間一個很大的教訓就是:有些實際控制人太相信地方政府的種種承諾,可忘了核心一點:證監會可不是對某個地方政府或區域股民負責的,他們的政策、指引就是要讓企業經得起市場的考驗,以後出了事,他們可不願意當第一責任人。所以呢,習總書記說的特別好「打鐵還需自身硬!」管你什麼行業,業績紮實、資質合法永遠是第一位的!

      哎,第一任董秘的IPO就很不順利啊。也許那家傳統製造業企業的實際控制人知道我的能力,又惋惜我的際遇,就適時的把我推薦給了另一位集團大老闆。這回是個比單純IPO難度更大的事:先拆分、後重組然後借殼上市,借的殼還是個產權存在爭議的國企(實為集體所有制)!好吧,這回咱就卯足了勁干吧!功夫不負有心人,也是在09年,這家企業借殼成功了!正當我沉浸在「功成名就」的小幸福中,老闆找我談話:「。。。你還年輕,先求利吧,以後再求名。。。」原來某位在我們借殼的過程中幫我們解決了一個很大的稅務問題的公務員辭職了,在我踏入老闆辦公室的時候,任命他為新任董事會秘書的文件正被拿出老闆的辦公室。(未完,待續,晚上回來接著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2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