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亚洲互动传媒退市故事:崔建平资金路线调查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y/20080805/16415169846.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1

CRT电视退市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9-15/HTML_FDCD1UAN5UGW.html


9月16日,TCL多媒体将在惠州仲恺工业园举行其液晶模组整机一体化项目的投产仪式,该基地的整机产能为300万台,而在之前其在成都年产能为 200万台的液晶电视整机一体化项目也已投产,对于TCL来说这意味着TCL多媒体将新增500万台整机、200万片SDK散件的产能。

无独有偶,创维在9月初已经将原来以CRT电视为主的内蒙古生产基地进行了升级,加上此前已经完成升级的深圳石岩、深圳公明和广州开发区的平板电视基地,创维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形成了年产能超过1000万台的平板电视产能。

据介绍,改造后内蒙古液晶生产线短时期内将以生产32寸以下小尺寸液晶电视为主,年产能为50万台,除供应附近城市市场外,还将输往华北、东北、西北的农村市场。

“创维在今年国庆前后将推出24英寸液晶电视,主要是欲在农村替代21、25英寸CRT电视,加速液晶电视在农村市场的普及。”创维集团品牌总监沈健透露。

随着众多平板电视新基地的投产,CRT电视退市的步伐也在提速,9月14日,作为CRT时代“四强”之一的创维集团对外宣布,目前CRT电视已占其整体销售的1/6,随着全国四大基地完成升级,创维有望成为率先淘汰CRT电视的彩电巨头。

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告诉记者,“液晶电视的价格已经与同尺寸的CRT电视相差无几。”

创维集团有关人士告诉记者,“2009年以来我们已经基本上停止了面板的采购,目前销售的CRT电视所用彩管都是原来库存的。”

在 上游萎缩的情况下,CRT电视整机的销售进入2009年也突然大规模萎缩,创维、TCL、海信等领先的液晶电视巨头的CRT电视销售下降了60%以上,其 中创维由于启动了农村液晶电视的“倍增计划”,其CRT电视销售下降了80%以上,与此同时创维提出了2009年液晶电视销量突破500万台的目标。

东方证券分析师陈刚告诉记者,“随着液晶电视利润的提高,主流的四家CRT电视巨头也开始全面向液晶电视切换,CRT电视虽然在农村市场还占一定份额,但是其整体退市可能不需要太长时间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05

四通私有化通过 “脑白金”下月退市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925/20090925014637157.html


每经记者  李凌霞

        在等待了4个月之后,有着“中关村村长”称谓的段永基提出将旗下四通控股(00409,HK)私有化的建议终于获得了股东们的同意。而这家主要经营  “脑白金”、“黄金搭档”等保健品的上市公司,也将在10月21日收盘后正式退市。

大股东提议  每股作价0.48元

        四通控股宣布,在9月23日举行的股东特别大会上,公司私有化方案获得79.22%的股东投票赞成,20.78%的股东反对。因为投反对意见的股东所持股份仅占全体独立股东股份的6.23%。按照相关规定,该公司私有化的建议获得通过。

        在今年5月底,四通控股公告宣布,由主要股东北京四通投资发起建议,以每股0.48港元,作价较四通控股当时停牌前0.345港元溢价39.13%,将四通控股私有化,估计此次私有化完成所需最高金额约为5.53亿港元。

基本面差  小股东认为划算

        从 去年下半年以来,先后有电讯盈科  (00008,HK)、鳄鱼恤(00122,HK)、四通控股等多家公司大股东提出私有化计划。一位香港证券业人士告 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上市公司大股东在市场低迷的时候提出私有化建议,往往可以以很低的价格拿下公司的全部股权,但这经常损害小股东的利益。

        其 中,电讯盈科私有化最受关注,尽管提高了私有化作价,并且在股东大会获得通过,但是该公司最终还是因为违反了相关法律,私有化方案没有实施。同样,鳄鱼恤 和华润微电子(00597,HK)尽管几度提高私有化作价,但是两公司的小股东仍不满意,私有化也没有成功。

        对于四通控股的私有化获得通过,上述人士认为,这主要与其基本面较差有关,小股东认为以高于市价的私有化价格卖掉股份更为划算。

        四通控股发布的截至今年3月31日的半年业绩显示,公司的健康产品业务的经营利润只有3188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44亿港元下滑77.8%,同期,该公司的整体亏损高达1.42亿港元。

        昨日四通控股复牌,在恒指大幅下挫的背景下,该股全天涨幅高达11.9%,报收0.47港元,逼近每股0.48港元的私有化作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11

創業板再論退市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38569&time=2011-03-19&cl=115&page=all

最新方案將三板定性為緩衝帶,這是否能促進上市公司優勝劣汰、價值重估?
財新《新世紀》 記者 范軍利

 

  延宕太久的退市問題,於今年全國「兩會」間再度被放上檯面。

  3月10日,深交所理事長陳東征表示,創業板退市的核心制度是不允許企業重組和借殼,交易所已上報兩稿,最新一稿定位於退市將緩衝到三板。

  11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證監會上市部副主任歐陽澤華亦公開表示,證監會已經成立退市工作小組,正在研究完善退市制度,目前已草擬相關方案。 他表示,退市制度的基本原則和主要框架思路已基本落定,不日即可推出。「這是個整體方案,包括主板和創業板一起考慮。」歐陽澤華說。

  創業板退市制度呼籲多年,人們冀望借此可倒逼主板退市制度創新,以解多年來因退市而導致的借殼上市、內幕交易、惡炒垃圾股等諸多沉痾。

  不過,退市制度出台時間表仍不容樂觀。深圳證券交易所總經理宋麗萍表示,創業板推出退市制度非常複雜,涉及交易規則、退市標準等。從工作的進程來看,由於其涉及面比較廣,現在還沒有推出的具體時間表。

  業內人士表示,創業板直接退市直切各方複雜利益,如何平衡並非易事,緩衝三板真能做到徹底退市?「市場擔心,一個沒有注射過『疫苗』的新生兒能走多遠?」

缺乏「疫苗」

  對於主板而言,由於歷史原因的積累,退市幾成泡影。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0年5月13日,先後有PT水仙等75家上市公司摘牌退市,其中,強制退市43家、自願退市32家。兩市退市公司約佔上市公司總數的2.4%。

  境外交易所退市數據顯示,2003年-2007年間,納斯達克退市公司數為1284家,超過了同期該市場新上市公司1238家的數量;日本佳斯 達克、加拿大多倫多創業板和英國AIM的退市公司數量與新上市數量之比均超過了50%;韓國科斯達克退市公司數超過100家,為該市場新上市公司數量的三 分之一。

  陳東征表示,主板的退市制度雖有缺陷,但其有歷史合理性。「主板企業的重組和地方政府有很大關係,因而帶來很大弊病。」他特意強調,創業板基本上是民營企業,「其退市制度的核心就是不允許重組和借殼。」

  不過,創業板推出已一年半,退市問題遲遲未解。

  2011年全國「兩會」期間,創業板退市成為多位監管層人士講話的重點。陳東征表示,創業板直接退市制度是創業板市場正常成長的「疫苗」,重在防止市場「出現成批腦癱和小兒麻痺」。

  3月11日,歐陽澤華透露,對於退市制度框架,監管層已明確三個核心問題,即如何完善退市的各項財務標準;如何提高退市公司併購重組的准入標準?「提高到多大程度,則難以平衡。」

  另外,導致上市公司退市的原因較多,歐陽澤華表示,監管層需要考慮的第三個問題,即力求通過司法方式建立對相關責任人的追究機制。

  截至3月9日,共有26家創業板公司披露了2010年年報。中注協人士表示,從已公佈的2010年年報和業績快報看,創業板公司2010年度的業績增長不及中小企業板公司和主板公司,甚至出現個別創業板公司剛剛上市,業績下滑比例就超過了40%的現象。

  「創業板公司的高風險特徵已初步顯現,需要引起相關會計師事務所的充分關注和高度警醒。」中注協負責人表示。

  數字顯示,2011年在新股連連破發情況下,創業板的市盈率依然達到66倍左右,遠遠高於主板,淨利潤增長率卻不敵主板。2010年183家創業板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31.5%,同期滬深主板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40.95%。

直接退市困頓

  3月10日,陳東征透露,深圳證券交易所已就退市制度上報兩稿,「交易所曾提過兩個建議,第一次提出直接退市方案。

  但此舉遭遇困難。」由於監管層考慮直接退市將對中小投資者造成直接損失,屆時無法承擔「社會不穩定」之後果。

  之後,深交所提交第二稿,表示創業板公司可先退市至「三板」市場。在2009年5月8日,深交所發佈的《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徵求意見稿)》中,在肯定「直接退市」的同時,也預留了「符合條件的,可提出在代辦股份轉讓系統進行股份轉讓的申請」。

  根據該份意見稿,創業板公司平均規模較小、經營不夠穩定,在具有較大成長潛力的同時也蘊含著相對較高的風險,因而有必要通過實行有效的退市制度,實現優勝劣汰,保持市場的總體質量。

  據此,相比主板市場,創業板在退市制度方面進行了如下調整,第一條即為,實行終止上市後直接退市。「創業板公司終止上市後將直接退市,不再像主 板一樣要求必須進入代辦股份轉讓系統。但公司退市後如符合代辦股份轉讓系統條件,可自行委託主辦券商向中國證券業協會提出在代辦股份轉讓系統進行股份轉讓 的申請。」

  對於該條「直接退市」政策,市場多有異議。

  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展戰略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王曉國認為,創業板退市制度後續安排方面有待進一步明晰。根據規定,創業板公司「直接退市」,「一退到 底」,退市後不再強制進入代辦股份轉讓系統,符合代辦股份轉讓系統條件的,自行委託主辦券商向中國證券業協會提出在代辦股份轉讓系統進行股份轉讓的申請。

  「但是,對於那些不符合進入代辦股份轉讓系統條件而還原為非上市交易的公眾公司,其權屬登記、託管、轉讓、行權的制度安排出現了空缺。」

  另外,王曉國表示,如果實行快速退市,投資者資本增值的交易權將受到限制,退市公司股票及其衍生產品價格將較大幅度地下跌,可能給投資者帶來較大損失。「這些都是監管層設計退市制度時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陳東征表示,深交所提出的第二稿建議,即退市公司進老三板的同時,亦要求增加深交所對直接退市公司的責任追究權利。「我們建議將交易所發出警告的範圍擴大,不給企業造成借殼和重組的機會。」

  陳東征說,交易所還需成立專門覆審委員會,允許被警告公司提出申訴。「這個委員會將邀請社會各界專業人士參加,對交易所權利進行制約,不過現在的退市制度還需達成共識。」

境外經驗

  2011年3月8日,新華悅動傳媒表示,公司已於2011年2月25日收到納斯達克通知,因股價長期低於1美元,公司將被退市,公司的美國存托憑證將於2011年3月8日停止交易。代碼轉為「XSEL.PK」。代碼後加「.PK」指美國粉單市場(Pink Sheets),意味著公司股票將在粉單市場交易。

  紐交所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楊戈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粉單市場是美國創業板中層次最低的一個市場。「2010年以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因業績或財務問題無法達到交易所標準而被退市至粉單市場。」

  美國證券交易市場體系由主板、二板、區域性市場及場外交易市場構成。其中主板是以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美國證券交易所(amex)為核心的全國性證 券交易市場;二板是注重公司成長性的納斯達克市場;而OTCBB(場外櫃檯交易系統)和粉單市場則是場外交易市場,可稱為美國的三板市場。

  楊戈表示,上述各個市場的上市規則和門檻不同。在轉板方面,美國各個市場的制度設計較為周全,優秀公司可以一邊在本級市場交易,一邊申請升板至 更高級別市場。不過,即便如此,「粉單市場公司重新升板的希望較小。」楊戈表示,OTCBB和粉單市場的交易極為清淡,且多為每股價值僅幾美分的垃圾股。

  在退市制度的司法追究機制方面,美國的法制也保證了投資者有渠道追溯退市引發的相關責任。

  而在中國市場,「退市給投資者帶來的交易權受限、股票及其衍生產品價格較大幅度下跌而產生損失等風險如何以及向誰提起司法救濟等問題,都沒有相關規定。」王曉國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50

中國概念股接連退市 投資者索賠困難

http://news.imeigu.com/a/1312324587697.html

依靠反向收購上市的山東昱合已被納斯達克退市轉至粉單市場交易。美國券商質疑公司業務注水、資金去向不明等,股價從6美元跌至1美元左右。

據記者統計,今年以來有16家中概股在美被退市,還有多家企業長期停牌,如未能按相關規則及時披露財務及審計信息也會被退市。

另一方面,由於市況仍未出現明顯好轉,近期中國企業赴美上市已難以重現「優酷響噹噹」時的高市盈率和估值,多家企業爆出投資者認購不理想,承銷機構謹慎對待的消息。出於對估值和股價的擔心,不少企業延緩了赴美IPO的進程。

大多中國企業無力抵抗

昨日,2007年通過借殼上市的江波製藥公告稱,已收到納斯達克發來要求其退市的信函,於8月4日正式退市。理由是江波製藥及其董事長阻撓審計委員會授權的內部獨立調查,且未遵照相關法規組建審計委員會。

對此,部分企業通過回購股票、舉行電話會議等回擊,澄清質疑。如展訊通信面對渾水的質疑報告,第一時間站出來進行反擊。但更多中國企業則毫無招架之力,股價一瀉千里,一些公司則是選擇放棄,等待「退市」。

據瞭解,部分企業出於宣傳自身、融資目的,或被風險投資驅趕,為的是粉飾業績上市後「賣個好價錢」離場。記者在多家退市企業的官網上看到,很多信息的更新時間還停留在2010年。

投資者

對退市企業追償鮮有成功

與國內資本市場仍舊在摸索退市的方式迥異,美國資本市場每年都有數百家企業退市。而在中概股退市大潮中,更為關鍵的是,一些企業因財務造假退市導致投資者血本無歸。

美股分析師梁劍對記者表示,國外退市分為主動退市和被動退市。主動退市多是公司認為目前的市值和股價被低估,通過回購股票私有化的形式實現,這也會刺激股價上漲。而被動退市後,投資者仍舊持有公司股權,股票轉至粉單等市場仍可交易,但投資價值已嚴重縮水。

據瞭解,粉單市場對企業的財務要求很低,且並不需要公司發佈定期信息披露,一些缺乏投資價值的公司長期在此「掛牌」,對外界宣稱仍是「在美上市」賺得眼球。但由於信息缺乏,投資風險更大。

梁劍認為,針對因企業造假或醜聞而被摘牌退市,投資者可進行集體訴訟追償,但成功獲賠的案例較少。「不少公司虛構業務和利潤才得以上市,能否補償取決於公司的實際價值。」再者,不少企業的業務市場都不在美國,也加大了投資者索賠的難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35

綠城資金「高危」 或考慮港股退市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9/1115222.html

果說2008年那場金融危機中,最受關注的高危房企是恆大,那麼如今,最受調控重擊的企業,已經換成了綠城。

從9月21日至9月27日的這一週時間,綠城中國的股票市值下跌近30%,並直接影響香港上市的內地房地產股,整個A股房地產市值也出現大幅縮水。

綠城此輪股價危機的直接導火索,來自某外電關於中國銀監會就綠城集團房地產信託業務進行調查的消息。根據上證報記者的深入調查,綠城中國的資金鏈危 機已經成為業內共識。部分人士甚至用「高危」來形容綠城。更有消息稱,綠城正在醞釀資本市場的重大動作,以擺脫目前的資金困境,其中曾經考慮或仍在考慮的 方案之一是在香港聯交所退市。

綠城股價一週跌近30%

9月22日,對於綠城來說無疑是個黑色星期四。在這一天以前,綠城的股價和其他房地產企業一樣,低位徘徊,但漲跌互現。從9月22日起,綠城中國的 股票開始連續數日的大陰跌。22日當日盤中一度低見4.43港元,跌17.35%,並拖累一批內地房地產股集體下挫。在一條消息的震動下,市場開始恐慌: 房地產企業的泡沫是否即將破滅?

在這條外電中,有消息人士表示,中國銀監會近日發文,要求信託公司展開與綠城集團及關聯企業房地產信託業務情況調查,並要求直管的信託公司填寫與綠城集團及關聯企業開展房地產信託業務調查表,並根據項目運行情況註明風險判斷意見。

消息一出,綠城中國緊急發佈公告表示,公司並未接到任何中國銀監會通知,要求調查綠城集團的房地產信託業務。公司目前開展的信託業務均符合規定,公司資金財務狀況穩健正常。

然而,這一表態並未平息市場已經開始的恐慌。從9月22日開始,綠城股價一路下跌。到9月27日發稿時止,綠城股價已經跌至3.9港元。市盈率3.6倍。較2006年7月13日綠城在香港上市的發行價8.22港元,跌幅超過50%。

綠城危機:高負債與銷售低迷

市場的恐慌並非沒有依據。受此輪房地產調控影響,綠城的資金危機在最近兩個月內已經開始發酵。「我們老闆在私底下已經提過好幾次了,綠城現在是高危情況。」一家大型房地產企業的高層透露。

所謂的綠城「高危」來源於其高負債經營的策略,以及目前銷售市場的低迷。當銷售回款不利,新的融資又難以為繼,房地產企業的寒冬不可避免。

「綠城與恆大的共同點是:宋衛平與許家印一樣,賭性十足。在資本動作方面相當激進,且敢於冒險。而調控期一到,往往這類企業最為焦灼。有所不同的 是,恆大的大眾住宅性質讓其成功以價換量,回籠了大量現金流。而綠城的高端物業定位無一不是處於限購、限貸的」重災區「。銷售遲緩令本就高負債運營的綠城 更加捉襟見肘。」一位與綠城和恆大均有合作的代理企業高層介紹。

根據綠城中國上半年業績報告,截至今年6月末,綠城的淨資本負債率為163.2%,較去年底上升31.2%。截至6月30日,公司可動用的銀行現金 及結餘僅67.44億元,但一年內到期的銀行借款和其他借款則高達135.14億元。實際上,綠城中國近幾年來一直以高負債著稱,綠城集團主席宋衛平也不 止一次地高調表示,房地產企業一定是資本驅動型產業,沒有高負債的支撐,房企不可能實現滾動式發展。

但也正因為這一點,綠城最害怕的就是宏觀調控。因為銷售一旦受阻,高負債企業的現金流將受到考驗。

截至今年6月30日,綠城中國的銷售額為201億元,僅完成今年全年目標550億元的36.54%。此外,今年的5月至7月的3個月中,綠城中國新 項目的去化率均在40%以下,遠低於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期的同期數據 。一位與綠城有業務合作的企業人士介紹,綠城的高端物業購買人群基本上都是投資客,這些需求受限購政策直接打擊,使綠城的房子比一般企業更難出手。「對於 高端物業來說,降價也不是辦法,降少了沒人買,降多了開發商就賠了。這是個兩難選擇。」上述人士稱。綠城中國常務副董事長兼執行主席壽柏年也在2011年 中期業績發佈會上直言,當前銷售比年初的預期要差,隨著限購區域可能進一步擴大,下半年的去化率(銷售套數/總套數)或許還會低於上半年。

而根據記者的調查,從7月至今,綠城多數在售物業仍然滯銷,部分物業的價格也開始悄然鬆動。以上海、杭州兩地的幾處物業為例。目前綠城在上海主推的 物業玉蘭花園,除5月份售出20套外,從6月至今,平均每月的去化量在5至8套之間。價格方面,該物業也在連續3個月均價5萬元以上,悄然調整為目前的 4.6萬元/平方米左右。杭州西溪誠園的月銷售均價在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間維持3萬至3.5萬元/平方米,到今年8月後重新回到2.9萬元 /平方米。樓盤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綠城房價一直「只做加法不做減法」(即只漲不降)。但如果有購房誠意,在全款9.8折的基礎上,銷售人員仍可以代為申請 更低折扣。

「被收購」傳聞四起

「我們認為如果綠城房地產信託被查,原因不應該是過程違規,主要是償還風險可能已經顯現。」某大型信託公司內部人士稱。綠城的資金鏈危機到底嚴重到什麼程度,綠城可能的解決辦法是什麼?這是業內最為關心的。

一位美國上市房企負責人表示,房企資金鏈危機集中爆發時間將在今年元旦前後。其重要原因是很多短期貸款一般在年底支付。如果今年綠城的銷售額達不到480億元,或將面臨被債務拖下深淵的危險。

而根據記者瞭解,綠城目前已經開始考慮應對之策。此前,有消息稱,海航置業將收購綠城中國,以盤活其資產。而根據上證報瞭解,海航高層已經否認了這 一傳聞。不過,引入新的投資方進行戰略合作,對於綠城來說將是概率很大。另外,一位接近綠城的人士透露,綠城正在考慮資本市場的重大動作,退市可能是其考 慮的方向之一。

分析人士稱,綠城實業資產其實相當優質,目前只是受困於現金流壓力。因此,有實力為綠城輸血的資金方應該可以從這一輪整合中受益。如果綠城如復地一 樣在香港資本市場退市,等於在3.6倍市盈率時低價收購了流通股份。待幾年後重新整理上市,動輒10倍以上市盈率的發行價將令投資人大大受益。

不過,這一消息並未得到綠城方面的證實,截至發稿時,綠城新聞發言人未接聽記者的電話。

更長遠的風險來自目前房企長貸還短貸的融資模式。近年來,包括綠城、恆大、碧桂園 、雅居樂等大型房企紛紛展開中長期票據融資。但從融資用途上看,大量企業將新資金用以償還短期貸款,把3年內的中短期負債轉換成5至7年的長期負債。這種 做法減輕了調控期企業的償債壓力,但又為負債率的直線上升埋下隱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66

中國概念股美國退市潮來臨了嗎?

http://news.imeigu.com/a/1321000563290.html

最近12個月,在美上市的11家中國公司正式啟動了私有化的程序,同時還有更多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正在考慮私有化的選擇。

11月9日發佈的湯森路透研究報告顯示,自2010年10月以來,共有11家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向美國證交委(SEC)遞交了啟動私有化的程序,同期在倫敦和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中,分別只有一家宣佈了私有化。

這 11家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中,6家來自納斯達克,紐交所2家,泛美交易所1家,以及2家來自OTC。其中,已經完成私有化的有中國安防技術有限公司、上海 康鵬化學有限公司、樂語通訊。正在私有化程序中的是哈爾濱泰富電器(HRBN), 首安工業消防(Nasdaq: CFSG), 傅氏科普威(Nasdaq: FSIN),普達煤業(PUDA), 西藍天然氣(Nasdaq: CHNG), 新奧混凝土(Nasdaq: CADC), 淄博嘉周化工(OTC: CHCC)。

這些公司的市值從940萬美元到7億美元不等,尚未出現較大市值規模的中國概念股的私有化。參與私有化的私募基金有Abax Global Capital, 拜恩資本(Bain Capital)、春華資本(Primavera Capital)。

從宣佈私有化的時間來看,主要集中在2011年,從1月開始陸續9家中國公司啟動了私有化程序;另外2家分別在2010年的10月和11月宣佈了私有化程序。

湯森路透的交易研究分析師王千芸告訴《財經》記者:「我們分析這些公司中,主要是因為股票業績的表現不佳而尋求私有化,我們認為這個有別於因為涉嫌財務欺詐而責令退市的一波。」

2011年的3月至6月,中國概念股的財務欺詐案件集中爆發;短短4個月內,24家中國在美上市公司,因為各種披露紕漏、財務欺詐的問題,遭停牌或摘牌。

美國眾達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譚敏亮對《財經》記者表示:「尋求私有化的中國公司中,有些是因為會計違規問題遭到摘牌、訴訟等各種問題,而更多的則是中國概念股受挫美國,並且公司管理層不看好未來幾年在美國市場的表現。」

《財經》記者多方採訪瞭解到,更多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正在尋求股價被低估的出入,而資質尚好的那些公司正在成為投資銀行家、私募基金,以及上市律師們追逐的對象。

美國GT國際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漆俊告訴《財經》記者:「我們手頭上接觸的退市在到香港上市的中國公司就有3-5家,一般都是管理層和私募基金的共同收購,也有銀行貸款的參與。」

譚敏亮表示:「最近半年多來,在私募以及投資銀行圈內,比較活躍和熱鬧的是做在美上市中國公司的私有化業務。處在各種情況以及階段的公司都有,但是能夠成功實現私有化的還是那些資質尚好、股價被低估的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47

美股:「市場化」退市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1-11/3OMzA3XzM3ODc3OA.html

11月9日,寶團網(Groupon)收盤價為24.02美元。這家11月4日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事實上還在虧損。

與此同時,2004年5月份上市的盛大網絡創始人陳天橋卻在上個月開始回購股份,此刻這一行為仍在進行中,盛大網絡回購的目的是為了退市。

無論是寶團網的上市,還是盛大網絡的退市,若放在A股幾乎不可能。這一進一退道出了A股和美股發行體制的大不同。

逼上美股

「我們還是爭取上A股,上不了A股才去美國市場或香港市場。」深圳創投公司華瑞投資投資經理王亞東表示。

在他看來, A股IPO一方面可獲得更高市盈率;另一方面,國內上市還能節省企業打響知名度的廣告費用。有機構測算,在國內上市相當於投了5000萬元到1億元的廣告費。王亞東表示。

然而,即便如此,仍有眾多中國企業選擇去美國上市。「這是美國新股IPO的制度和中國A股的IPO制度不同造成的結果。」i美股主編梁劍表示。

首先,美國對於IPO的審核和上市是分開的。美國證監會審核上報公司的信息披露情況,而各交易所審核上市。而中國則是審核和上市的決定權都在證監會。

深圳另一創投公司董事長表示,美國證監會審核材料和中國發審委思路不同。「中國發審委的審核思路是從材料中挑問題,美國證監會只審核應公開的材料是否齊備,並不質疑其真實性。美國一些交易所對上市公司的盈利也是沒有要求的。」

梁劍稱:「這就讓有一定規模的公司在美國上市非常容易。」

另一方面,美國證監會對材料的審核是隨到隨審,並不考慮市場環境和企業類型。「而中國證監會對市場環境和企業類型會有所考慮。如果上市公司是國家不扶持的或是風險較大,則難以通過發審委。」上述創投公司董事長表示。

梁劍表示,以上都會吸引很多在A股難以上市的公司繞道美國上市。

市場化退市

美國股市還有一項制度與A股不同,就是退市制度。

在退市標準上,美國股市採用了財務退市標準和市場化退市標準。除了因併購或私有化原因自動、自主退市外,美國上市公司因達不到持續掛牌的財務標準或市場化標準將會被迫退市,另外還有因法人過失或違法行為導致退市。

「殼在美國沒有意義,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在美國投資者眼中也沒啥分別。」梁劍介紹。這就決定了公司在美國IPO,沒有殼的價值在裡面。

去年8月24日,聯游網絡通過借殼大華建設成功登陸納斯達克市場,唐駿通過其個人全資控股公司First Jet投資間接持有大華建設2500萬股普通股,成為大華建設第一大股東並任董事長。

而到11月9日收盤,聯游網絡跌至0.204美元。根據納斯達克的規定,到明年2月22日,如果該股連續10個交易日股價不能在1美元之上,便要退市。唐駿也在今年9月份清倉該股,而非找人重組。

美國股市的退市制度也牽制著IPO過程中的造假行為。

今年以來,由於爆發中國概念股造假醜聞,一系列中國概念股在美國退市,比如福麒國際。

2010年9月29日,深圳的公司福麒國際曾經由於延遲向美國證交會提交財報,而收到納斯達克違規通知。當時公司股票面臨摘牌危險。今年6月,福麒國際摘牌退市。其原因是因為該公司年報因有問題而遭到會計師的拒絕簽字。

已經停牌的多元印刷也面臨退市。因負責審計該公司的會計師涉嫌造假被迫辭職後,多元印刷又解聘了德勤。於是該公司的審計報告成了無會計師簽字報告,公司股票已暫停交易。

華瑞投資投資經理王亞東介紹,因為一系列中國概念股的造假醜聞,承銷商已對中國企業赴美上市進行了收緊。未來十年都可能是中國企業還賬的時候。

而這或許就是資本市場的力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11

上市-私有化-再上市:中介机构推销中概股退市转板方案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3/3MMzA3XzM4NTM3MA.html

中概股被勒令停牌或退市的风潮让中介机构嗅到了这一波资本市场契机。对于中介机构来说,中概股私有化、转板或者通过其他途径重新上市,都是前所未有的市场机会。

ChinaVenture投中集团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至今,41家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展开了合计12.76亿美元的回购行动。这意味着相当数量的中介市场规模。

“还是回来吧。”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投行并购负责人徐翌成的话道出了许多国内中介机构的心声。

在日前由全国工商联并购工会主办的中国概念股海外上市退市与投资并购策略研讨会上,与会者多数来自国内各类中介机构,包括证券交易所、财务咨询公司、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风险投资基金等。

会上,全国工商联并购工会执行会长、上海并购俱乐部秘书长费国平手里拿着历经三个多月组织各方中介机构写就的《在美中概企业问题分析及退市转板策略报告》,不断向与会者传达这一庞大的市场信息。

“我们希望以正视听,为中国概念股正名,同时帮助他们寻找新的出路。”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被妖魔化的中概股

在中介机构看来,“中国概念股”群体正在被不断妖魔化。

在42家被勒令停牌或退市的企业中,已经被证实存在财务问题的有10家,因为其他程序问题被迫退市的达到12家。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因为退市遭到集体诉讼的企业已经达到30家。

中国概念股的“寒冬”并没有消退的迹象。目前,在美国市场上,股价低于2美元的中国公司有82家,其中处于1美元以下的公司有34家。后者中,已经有10家因为连续30天以上低于1美元,而收到来自交易所的退市警告。

是继续留在美股战场等待出头之日,还是转移战略移步其他融资市场?中国概念股有没有在美股市场翻身的机会?

在这一点上,相比身陷漩涡中心的中国概念股企业来说,中介机构更有一些“旁观者清”的味道。

费国平戏称自己是“阴谋论”者。他表示,尽管机构做空股票是正常的市场操作行为,但是30多家企业遭遇集体诉讼是“不正常的”。他认为,在这一场做空机构与上市公司的游戏中,美国政府机构一直在背后若隐若现。

2009年3月到2010年1月,全球经济回暖,全球各大指数有一波反弹行情,其间中国概念股整体上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概念指数涨幅达到98.96%。

更引人瞩目的是,彭博中国反向收购指数涨幅达到239.02%。通过反向收购上市的中国概念股票价格暴涨,占据涨幅200%以上的中国概念股票的六成。

于是,反向收购逐渐成为做空机构的目标。

从后来的情况来看,在这期间涨幅前40名的中国概念股票中,四分之三遭遇了市场做空机构的打压。

与此同时,美国监管方严厉打击反向收购上市的中国概念股票,警告市场,这些公司存在财务欺诈和严重治理缺陷,同时对财报递交时间表的要求更为严格,驳回不少公司要求继续交易的请求。

“事实上,按照被停牌的原因分析,被质疑企业公开承认有问题的只是少数。”费国平说,“我们希望以正视听。”

不过,也有中介机构人士认为,做空只是市场正常的操作手段,中国概念股的问题在于,缺乏对于美国资本市场游戏规则的了解。

中介机构遭遇“株连”

在如今这段观望期内,由于中国概念股问题而遭遇“株连”的中介机构不在少数。

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在2010年7月12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美国本土大约有40多家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为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出具审计确认函,这些事务所的合伙人多数在五人以下,专业审计人员在十人以下,其资质受到质疑。

在被勒令停牌退市的中概企业中,聘请过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担任独立审计师的有14家,Frazer Frost(飞腾)和Malone Bailey(龙昌)的客户各有4家,DBO(德豪)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了3家。

同时,PCAOB更是将矛头指向了为以上这些事务所承接外包业务的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称他们存在问题。

PCAOB主席James R. Doty试图

打压所有的中国境内会计师事务所。他在今年10月4日表示:“如果境外的审计师从事工作的环境,他的商业文化是不鼓励挑战权威的话,那么我们怎么能够保证境外的审计师保持了适度的怀疑态度呢?”

会计师事务所的遭遇仅仅是冰山一角。

由于监管日益严格,受到重点指责的反向收购操作上市的方法,目前在美国资本市场几乎不可能实现。而原先帮助中国概念股进行多次反向收购操作的法律和财务顾问,如今这方面的业务量陡然萎缩。

中介机构开始寻找新的出路。在公开市场的业务流年不利的情况下,帮助企业通过其他渠道再融资和并购业务成为中介机构新的业务方向。

根据汤森路透基点今年第三季度的亚太地区银团贷款回顾报告,再融资活动占2011年前三季度贷款活动的45%,达到1090亿美元,继续保持去年以来的强劲势头。去年前三季这一数额为900亿美元。

而并购活动紧随其后,今年至今贷款额已达24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47.8亿美元增长67%。巨大的市场潜力引得中介机构趋之若鹜。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财务咨询公司人士向记者表示:“我们显然比企业更有兴趣和意愿。我们帮助他们找到出路,同时也为自己打开市场大门。”

另据媒体报道,有部分风投也希望募集一只“摘牌”基金,专注于在国外上市的中国企业私有化退市。

“上市-私有化-再上市”良方?

国浩律师集团事务所执行合伙人李淳手里拿着一份详细的名单在会场上走动,试图和企业、投行以及其他中介机构交流。

在这份名单里,开列着他们认为具备私有化后回本土上市的公司名录。

他兴奋地告诉本报记者,这些都是他们觉得特别适合回归本土重新上市的公司。李淳强调,转板上市,尤其是从美国资本市场撤退,是需要承担很大的退市风险的。一旦企业的基本面强劲,符合国内的上市要求,那么转板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国内的证券交易所表现出谨慎积极的态度。

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周勤业表示:“我个人认为,这对于上海、深圳和香港交易所都是个机会。”

他透露,尽管众所周知国内证券交易所的运作体系和国外差别很大,上市实质审核仍然把控在证监会手里,但是据他所知,证监会正在重视那些以前达不到A股上市要求的轻型资产--这些正是目前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考虑转板上市之前,更多的企业首先要完成私有化。春华资本集团不久前帮助康鹏化学完成私有化退市。

其创始合伙人廉洁表示,主营精细化学品的康鹏化学基本面很好,但由于该行业不属于主流中概股,因此在美国的估值仅6到7倍,企业的价值被极大低估。对于这样的企业,私有化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主动退市,或私有化或随后转板。这成为如今还在美国资本市场摸爬滚打的中国公司的一种选择。

今年11月3日,哈尔滨泰富电气在纳斯达克市场停止交易,成功从美国资本市场通过私有化退市。

自年初至今,累计从美国主板市场退市的中国概念股达到28家,同时近10家企业也宣布了私有化退市计划。

但是,中介机构们同时也承认,退市需要相当的成本。“美国资本市场有严格的退市制度,企业想要退出,需要做好诉讼应对。”周勤业表示。

道衡财务咨询有限公司香港与上海办事处资深顾问李德泰说:“上市-私有化-再上市”(PPP)的道路听起来是针对中国概念股的绿色通道,但这条路不一定走得通。

“退市时,公司必须谨慎注意其特别委员会的独立性,有经验的财务和法律顾问特别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17

創業板退市新政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2-04/100334067_all.html

 備受關注的退市制度,終於在創業板運作兩年之後提出全新完善方案。雖然各方對新方案仍 褒貶不一,但這次完善已經具有標誌性意義——退市制度真的來了。

  11月28日,深圳證券交易所網站掛出《關於完善創業板退市制度的方案(徵求意見稿)》(下稱新方案),向公眾徵求意見。

  較之原本形同虛設的「退市制度」,新方案增加了「連續受到交易所三次公開譴責」和「股票成交價格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面值」即需要退市的新規 定,取消了「退市風險警示處理」。

  與此同時,新方案特別設計出一個退市緩衝帶,即創業板公司並不直接退市,而是進入「退市整理板」,漲跌幅由原ST板塊限制為5%放大到10%的 單獨板塊進行交易。

  「新方案提出的退市條件可執行度依然很差,還需進一步調整。」業內人士表示。

  在權衡各方利益與市場穩定種種附加因素後,深交所推出創業板退市新方案仍不算十分有效率,只能為一個妥協方案,未來仍有可能留下和主板一樣的殭 屍公司,連年虧損而不能徹底退市。

退市「溫柔」新政

  對於主板而言,由於歷史原因,退市幾成泡影。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0年5月13日,先後有PT水仙等75家上市公司摘牌退市,其中,強制退市43家、自願退市32家。兩市退市公司約佔 上市公司總數的2.4%。

  境外交易所退市數據顯示,2003年-2007年間,納斯達克退市公司數為1284家,超過了同期該市場新上市公司1238家的數量;日本佳斯 達克、加拿大多倫多創業板和英國AIM的退市公司數量與新上市數量之比均超過了50%;韓國科斯達克退市公司數超過100家,為該市場新上市公司數量的三 分之一。

  深圳證券交易所理事長陳東征表示,主板的退市制度雖有缺陷,但其有歷史原因。「主板企業的重組和地方政府有很大關係,因而帶來很大弊病。」他特 意強調,創業板基本上是民營企業。

  深圳證券交易所此前曾就退市制度上報兩稿,第一個方案是直接退市方案,但此舉遭遇較大阻力。因為考慮到直接退市將對中小投資者造成直接損失,由 於恐懼屆時可能無法承擔「社會不穩定」之後果,監管層最終退卻。

  之後,深交所提交第二稿,表示創業板公司可先退市至三板市場。2009年5月8日,深交所發佈的《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徵求意見稿)》,在肯定 「直接退市」的同時,也預留了「符合條件的,可提出在代辦股份轉讓系統進行股份轉讓的申請」。

  根據該份意見稿,創業板公司平均規模較小、經營不夠穩定,在具有較大成長潛力的同時也蘊含著相對較高的風險,因而有必要通過實行有效的退市制 度,實現優勝劣汰,保持市場的總體質量。

  創業板現行退市的條件主要包括連續虧損、淨資產為負、審計報告為否定意見或拒絕表示意見等11項。

  新方案提出增加兩大反映公司規範運作情況和市場效率的退市條件。一是「連續受到交易所公開譴責」,即創業板公司在最近36個月內累計受到交易所 公開譴責三次的,其股票將終止上市;二是「股票成交價格連續低於面值」,即創業板公司股票出現連續20個交易日每日收盤價均低於每股面值的,其股票將終止 上市。

  數據顯示,從2009年1月1日至今,深交所共22次對該所上市公司進行公開譴責,沒有一家公司達到三次公開譴責的紅線,創業板更是沒有一家公 司受到譴責,僅有聚龍股份(300202.SZ)、南風股份(300004.SZ)和豫金剛石(300064.SZ)受到了通報批評。

  股票成交價格連續低於面值這一條款顯然來自於納斯達克市場的同類規定,但是對於中國現行IPO發行審批制度下上市的公司,跌破發行價已屬不易, 跌破面值並保持20個交易日,幾乎是天方夜譚。

退市有退路

  監管部門表示,為了保證投資者在創業板公司退市前擁有必要的交易機會,使投資者有更加充足的時間處理手中持有的股票,同時有充裕的時間來實現退 市公司股價的回歸,化解高價退市的風險,借鑑境外證券交易所的做法,設立「退市整理期」,在交易所做出公司股票終止上市決定後,公司股票終止上市前,給予 30個交易日的股票交易時間,在此期間不再受理公司重組申請。

  同時在創業板設立「退市整理板」,將進入「退市整理期」的股票集中到「退市整理板」進行交易,行情上實行另板揭示,不再與其它創業板公司股票一 同顯示行情。

  對於「退市整理板」的漲跌幅限制問題,考慮到現行針對ST股份5%的漲跌幅限制不足以實現股價的回歸,而完全不設漲跌幅限制可能存在暴漲暴跌的 風險,因此將與正常股票相同維持10%的漲跌幅限制,以便退市風險得到合理的釋放。

  同時,《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對創業板公司退市後的去向未做統一的安排,如果公司符合代辦股份轉讓系統掛牌條件的,可以自願申請到代辦股份轉讓 系統掛牌轉讓。如果達到破產條件的,依法直接進入破產程序,不再平移。

  根據2004年出台的《關於做好股份有限公司終止上市後續工作的指導意見》的文件,已經終止上市的公司可以再次申請上市。

  該指導意見明確,股份有限公司終止上市後重新符合上市條件並具有持續經營能力的,可以直接向證券交易所提出其向社會公眾發行的股票再次上市交易 的申請。證券交易所根據中國證監會授權,依照法定條件和法定程序審核公司的再次上市申請。至今,尚無公司申請。

  將公司再次上市的權力交給交易所,而不是IPO通道,無疑放寬了再次上市的條件。

  「深交所第一個方案是直接退市,但是又怕對市場有衝擊,最終妥協成為第二個方案。」一位知情人士表示。

  對於設立「退市整理板」,一位券商併購部人士表示,需要分清「退市整理板」的設置週期,「如果連續兩年虧損就符合退市條件,那麼是否連虧兩年 後,這個企業進入『退市整理板』,給他一個緩衝期?如果是這樣,那麼就是退市制度的倒退。如果反之,在符合硬性退市條件之前就把企業放入「退市整理板」, 這個政策就起到了警示的作用。」

卡住借殼炒作

  雖然新方案對於退市標準的設定缺乏實際操作可能,但是整個方案中對於借殼和重組標準的提高卻具有重大影響。

  目前,主板暫停上市的公司通過各種調節財務指標的方法實現恢復上市的現象較為普遍。鑑於主板、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均沒有規定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 前後的淨利潤孰低來判斷是否達到恢復上市的條件,因此不少上市公司通過政府補貼、大股東輸送利潤、資產處置等非經常性收益調節利潤,以規避退市。這類公司 雖然在財務指標上暫時實現了盈利,但是並不具備持續盈利的能力,其實現恢復上市對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非常不利。

  為此,新方案完善了創業板恢復上市的標準,明確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的淨利潤孰低作為恢復上市的盈利判斷標準,防止創業板公司通過一次性的交 易、關聯交易等非經常性收益調節利潤規避退市的行為。

  前述券商人士表示,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的淨利潤孰低作為盈利判斷標準,判斷企業是否恢復上市是非常有力的一條政策。有券商人士表示,目前很 多殭屍企業,虧損多年不退市,手法主要就是用非經常性損益來調整利潤。

  歷史顯示,主板暫停上市公司通過借殼上市式的資產重組實現恢復上市的現象非常普遍,出現了「借殼炒作」現象,相關的內幕交易和市場操縱行為極易 發生,深交所的這項新規定表明了其明確不支持暫停上市的創業板公司通過借殼的方式恢復上市。

  深交所有關人士表示:創業板公司一旦進入暫停上市狀態,深交所不支持這類公司進行重大資產重組,並通過借殼的方式實現恢復上市,以避免「借殼炒 作」的現象在創業板重現。

  對於暫停上市前的重組是否可能會引發同類的炒作行為,平安證券投資銀行事業部執行總經理韓長風表示,重組需要很長的時間,過程複雜,難度很大, 期間一旦上市公司進入暫停上市狀態,重組就毫無價值,重組方被套牢,所以對於以炒殼為目的的重組未來將會大為減少。

  「我覺得暫停上市的企業不能重組是一方面,未來還需要把那些上市公司控制權和主營業務同時發生變化的重組行為認定為IPO行為,只有這樣,才能 真正有效的抑制炒殼行為。」一位券商人士說。

  這需要監管層修改《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對資產重組的審批條件進行調整,等同於IPO。

  韓長風表示,創業板股票轉到三板是能起到緩衝作用,總要給股東一個流動的可能性,且監管層完善退市制度的出發點是遏制炒作。

  但也有觀點認為,創業板上市公司平移到三板之後,因為殼小,所以還有可能被爆炒。這樣,小股東不會有動力去追究大股東的法律責任,地方政府也不 會允許三板上市公司破產,司法就沒有辦法介入。因為只有破產之後,司法才可以界定破產的法律責任。這個一小步退讓,可能導致創業板整個退市制度的前功盡 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