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司某位主管跟我談及一次奇特的招募經驗。他說,這次招聘面試結束後,覺得此人不錯,擬任用,因此展開資歷查核的例行。核對後,那天,他也不知怎的想再多核對一份其曾任職工作。 好一個心血來潮!第一個任職單位的查核沒問題,但第二份工作的查核蹦出意想不到的結果。該員曾任職的這家外商公司回覆:一,此人之任職不是所述三年,而是一年;二,職位亦非所述「資深」專員,只是專員。亦即,有兩項不符。 該員怎麼也沒想到有人會仔細核對他的履歷。一如,我們實在想不透他為何要在枝節上造假。 首先,將資歷誇大,如果,謊稱為主任或經理,好像還比較能理解是想美化資歷。但只敢多冠上資深二字,就很詭譎,這有多大的美化意義?大概多拗不了一、兩千元月薪的事,為何要鋌而走險。再者,一位在職場打拚數年的工作者,怎會連資深專員之職都無法有,要靠謊言。難道在這位年輕人的認知,資深專員已是高位? 我們自不敢用誠信有問題的人。回到初始,如果當初他在履歷上是忠實呈現,即便只是專員、只在外商待一年,但無減我們對他的肯定。但一個謊言,毀了一個信任、一個原本可得的工作機會,甚至前途。這叫什麼?弄巧成拙。 試想,一個履歷都敢造假的年輕人,他會有多少灰色地帶,有哪家公司敢用?試想,夜路走多了,豈會一直沒事? 就公司立場,我只能說,很慶幸,該主管當天的意外之筆,讓我們沒誤用一位誠信有瑕疵之人。 就當事人立場,如果他認為,在事實上小作文章有何嚴重,面試者真是小題大作。我直覺,日後此人必闖大禍。反之,如果他能在此時真切覺察,履歷是沒有灰色的空間,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誠信,雖摸不著看不到,卻是職場最重要的通行證,失去這張隱形通行證,哪裡都走不遠。這次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