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9年涨价11倍 “捂房”17年刷新上海楼市纪录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0311/20100311055700353.html


售楼处的工作人员介绍说,项目二期的销售均价预计将达6万元/平方米。而在2001年,该项目一期的销售均价不过每平方米四五千元。

每经记者  杨羚强  发自上海

        春 节前后,上海曝出中粮地产旗下中粮海景公寓“捂房”13年,进而获取25倍暴利的消息。仅隔了一个多月,上述“捂房”时间的纪录就被刷新。原名上海香港新 世界花园二期的“丰盛皇朝”,从1993被香港郑裕彤家族旗下的新世界发展获得项目土地使用权至今,被郑氏直属及关联的新世界发展、新世界地产、丰盛控股 等多家企业“捂”了近17年。目前项目几近竣工,但迟迟未能销售,该项目的销售报价在最近9年时间已涨了11倍。

        据了 解,该楼盘为郑裕彤女婿杜惠恺借壳ST星美,通过内地A股获得高额市盈率的一张“王牌”,如果ST星美按照原定计划最终重组成功,香港新世界花园的巨额销 售利润无疑将推动股价大幅上涨。有望从楼市、股市双重“获利”,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无疑成为非典型“囤房”的又一案例。

施工进度依然缓慢

        再 过两个月,上海即将迎来世博会。在世博会卢湾场馆建筑工地,工作人员正在加紧做收尾工作。而在世博会卢湾场馆大门外的另一侧,一个正在施工中的综合项目工 地格外引人注目。由于和世博会卢湾场馆相距咫尺,上述综合项目几乎可以一览世博会全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很多人都认定这个项目一旦在世博会前建成, 可以以极高的价格出售和出租。

        但奇怪的是,开发商丝毫没有借世博会提速项目施工进度的计划。《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已经完成外立面施工的工地上,只有寥寥几名工人,神态悠闲自得,丝毫没有马路对面世博会建筑工地工人那副紧张模样。

        工地内一位留守的保安告诉记者,“估计要等到明年这个楼盘才会正式对外销售。”而记者从售楼处获得的消息是,上述楼盘最快可能会在今年3月底4月初销售。

        值 得注意的是,即使该楼盘在今年三四月份开始销售,距离2001年项目一期完成销售已经过去了9年。在这9年间,项目还没有开发完的二期空地,等来了世博 会,等来了上海滨江综合治理,更等来了房价的大幅上涨。售楼处的工作人员介绍说,项目二期的销售均价预计将达6万元/平方米。而在2001年,该项目一期 的销售均价不过每平方米四五千元。

多家企业“捂盘”17年

        此前,上海刚刚经历了一场捂盘风波,中粮地产旗下的中粮海景公寓因捂盘长达13年,被指获取了25倍的暴利。但这一捂盘时间,若和上述世博会旁的项目比,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

        这个名为“丰盛皇朝”的住宅、酒店、综合楼盘,曾经有着一个响彻A股市场的名字——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它的实际掌控者是周大福珠宝的掌门人郑裕彤家族。而从出身新世界发展,到转嫁ST星美,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经历了A股和H股两大股市的“洗礼”。

        《星 美联合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报告书》(摘要)披露,1993年10月5日,上海市卢湾区人民政府批准新世界发展  (中国)、上海市卢 湾区住宅建筑工程公司和999南方(美国)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上海局一房地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局一房产),当时的注册资本仅为3000万元。

        局 一房产于1993年8月开始就一直在开发香港新世界花园一期,并在2001年11月全部竣工。与此同时,局一房产的控股方新世界发展  (中国)在一系列 令人眼花缭乱的收购活动后,将局一房产100%的股份纳入名下,并将资本扩大至7.5亿元;之后,局一房产被新世界发展(中国)以7.65亿的价格转让给 了新世界房产,新世界房产又于去年7月将其转让给了丰盛控股。

        在局一房产股东频繁变化的同时,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不断推迟竣工和销售时间。早在2002年的年报中,新世界发展就提出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的竣工时间为2004年。然而,到了2008年年报公布时,竣工时间已经延迟至2013年。

        事实上,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的真正开始动工时间是在2007年。经过三年多的施工,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已有三四栋高层完成了外立面的工程。按照上海市的有关规定,当高层住宅项目完成三分之二或者结构封顶时,即可申请预售许可证。

        但是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的监测称,截至2月底,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尚未领取过预售许可证。

售价9年涨11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事于昨日采访新世界中国企业传讯部,并向该部门电邮了采访提纲,但到昨日截稿,新世界发展(中国)尚未对此事予以回复。而新世界香港花园二期的发展商——局一房产也未说明项目未申领预售许可证的原因。

        立 信会计编制的《局一房地产盈利预测编制说明》或许能给出其中的答案。根据上述说明,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预测销售的房产面积以及预估的土建等成本单价确认 2010年度销售成本10244.05万元,毛利率为40.31%;2011年度销售成本87501.65万元,毛利率为65.61%;2012年销售成 本130651.98万元,毛利率66.28%。

        虽然上述《说明》称“2010年销售毛利率偏低主要系当年办公楼销售单价低于2011年、2012年住宅销售单价形成”,但是显然销售日期的推迟,对项目销售利润率的提升确有帮助。

        局 一房产此前公布的香港新世界花园一期2001年A楼的销售均价,进一步显示推迟销售日期能为开发商带来较高收益。根据资料,2001年香港新世界花园一期 的成交均价不足5000元/平方米,2003年销售的H楼成交均价也仅6600多元/平方米。而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消费者身份问询时,丰盛皇朝 (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项目销售人员的报价达到6万元/平方米。9年间,香港新世界花园售价涨了11倍。

        在行业人士眼中,上述报价仍显保守,与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同处一个板块的绿地卢湾CBD,网上房地产参考价格已经达到83000元/平方米。

        和《每日经济新闻》此前报道东方海外、嘉华集团、新长宁集团等位于上海市中心的项目一样,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延迟销售,可带来较高的销售价格,进而提升项目的利润率。

        按 照上海市住房和保障局市场管理处相关工作人员对“捂盘”的定义,是那些已经获得预售许可证的楼盘有房不卖的行为。而可以申请预售许可证但没有申请预售许可 证的楼盘,不属“捂盘”范畴。按照这一定义标准,香港新世界花园二期,不算捂盘,只能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囤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598

李禄 思想花园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0/07/blog-post_31.html


李禄什么时候回过中国的?当局是怎么判断的?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给了他签证的?他需不需要保证什么? 要不然他怎么看比亚迪的?

不免感到好奇。今天中国证监机构,人民银行高层,很多是李禄在美国的同学,应该也起了作用吧。

作为中国人来说,巴菲特如果真的选李禄,这肯定是他最大,最后,最重要,也希望是最好的投资。巴菲特的投资风格,说根到底,还是看人而已。

巴菲特如果选李禄,看来匪夷所思,但起码有两个理由是成立的:

第一,从三十年,五十年的时间尺度来看,未来世界的经济重心必然转移到亚洲,中国很可能取代美国的位置。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如果要在未来三十年,还能维持巴郡每年百分之二十的回报率,中国投资市场将起很关键作用。

选一个中国人来接班,是非常前瞻大胆的做法,但也很符合巴菲特的思路,因为他看问题都是看十年二十年以后的。

第二,巴菲特的接班人,为人道德,个人品质方面,必须符合最严格的要求。从这点来说,基金经理很难证明自己的track record,不是说做做义工,把收入捐一些给慈善机构就能完事的。

李禄刚好有八九的经历,作为副总指挥,后来亡命天涯,等于是经受了最严格的个人品质考验,能当大器。

新浪网对李禄在八九年的经历只字不提。

可以肯定,如果李禄真的接巴菲特的班,八九平反的日程肯定加快很多,本来就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中共最会顺水推舟,做个人情而已。

连冯小刚在接受访问时也说,他考虑过在唐山大地震中拍这段,但还是放弃了。

如果邓文迪接管了新闻集团,李禄接管了巴郡,那二十年后,(大陆)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的力量真不可小看。软的硬的都有了,西方主流的精华到时候都在中国人手里了。


-------------------


08 年 9 月 27 日,當巴群入股比亞迪的消息於媒體曝光時,比亞迪的股價仍未到 $20。

09 年 8 月,比亞迪的股價平均企穩 $80 以上。

09 年 10 月,據內地傳媒報導,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在全國機械工業行業協會工作會議上透露,為落實《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的發展電動汽車的規 劃目標,國內前十位整車企業已簽署《電動汽車發展共同行動綱要》。簽署的十家汽車商,包括為上汽集團、一汽集團、東風汽車集團、長安汽車集團、廣汽集團、 北汽集團、中國重汽、華晨汽車、奇瑞汽車、江淮汽車。這十家均是大型的汽車廠。

請注意:比亞迪榜上無名。

之後,比亞迪股價開始一浪低於一浪。

今年 7 月,國土資源部在官方網站發佈公告,稱陜西省戶縣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擴建工程涉及違法佔地。

昨日,比亞迪股價收 $53.45。

以上兩則消息,一般散戶也知道

- 比亞迪並非如紫金有強硬後台
- 對比亞迪的股價有嚴重長遠負面影響

翻查港交所有關持比亞迪逾 5% 股權者之持股變化,不覺巴群於以上兩則消息曝光前後大幅減持比亞迪股份。

若李祿全權負責巴群比亞迪股份之增減,對以上兩則消息不為所動,堅持長持比亞迪股份,或巴菲特屬意由他接班後,大大加強巴群持中資股的比例之餘,長期持有之風格不變,個人不懷疑他當巴菲特接班人的能力,只懷疑他能獲巴菲特垂青,背後是否國家暗中安排。


...





連我等小散戶也明白,中資股絕不能長期持有,股價頂多只有 7 年風光的定律,李祿不可能不清楚。

民企如非紫金這類後台特別強硬的,不論 公認行業龍頭或由頂級財技高手親自操盤,股價頂多只有 7 年風光。就算如網絡界的騰訊,被媒體指其強勢和霸度足以扼殺所有後來創業者的毅力和創意,相信由它 04 年 6 月上市到今年 3 月尾壹周刊傳出馬化騰與阿 Sa 的緋聞及隨之而來,國家隊網絡產業登場,三網融合後內地各種加強監管網絡產業的通知和法規,騰訊對網絡創業者的殺傷力可能繼續有效,但其股價長升長有的神 話恐怕不再。

民企能稱霸 7 年,除非如蒙牛,獲國企資金於企業遇到危機時,相對低價入股變成半國有化,否則其發展勢頭,必遭對其既得利益垂涎之國家機器打壓。國進民退,骨子裡仍是根 本國策。國家愈是煞有介事推出鼓勵民營資本參與壟斷行業的通知或政策文件出台,愈相信這只是引蛇 (民營資本) 出洞,把蛇養肥後再由國家機器配合政策改變去宰殺之毒招。


...





至於國企,個人認為,因國家不欲開放,只想進一步收緊民眾及媒體對國企這類最大利益集團之監督能力,為免因此引起的反彈太大,唯有將國企分批分期上市,讓境內外大戶資金及其股價背後反映之訊息,加強其企業行為之透明度作補償。

其次當然是趁市旺時盡量圈錢,及將國家為國企過往嚴重侵害國家利益之行為所帶來的風險,例如內銀過往之鉅額呆壞帳,卸給市場眾參與者分攤。

小股東的利益,從來,及可見將來,絕非國家首要或次要考慮。

雖中國國企相對外國龍頭企業的壟斷能力會令巴群選股時獲優先考慮,但其上市之根本目的,若李祿刻意不對巴菲特多加提點,巴群的投資團隊,可能因過份看重其壟斷能力,決定長期持有而鑄成大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10

李禄 -2 思想花园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0/08/2.html


太妙了!

前面伊马打君的评论实在是太妙了!

伊马打君提出了“中国民企的成长性”这个命题,如果中国民企的成长性存在着一个GLASS CEILING,那李录将来可能的投资王者宝座,不过是建在浮沙上而已,一个美丽的误会。

对李录事件的评论,我已经看了很多,这是我到目前为止,看到的最精辟,最深入的评论。这样的评论,能出现在这个博客上,作为这个博客的主人之一,我深深感到自豪。

这个角度,实际上把几个重大的问题连接起来了:不同的投资理念,不同的意识形态对立,甚至和二十一世纪人类发展历史最大的悬念息息相关,也就是,中国的发展模式到底能否持续?

更妙的地方是,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海外和香港不会达到太高的深度,而内地则不可能充分展开。所以读者诸君共勉之,一起来思考和交流。

在这个论题上,可以深入讨论的问题有很多,我先想到了几个:

1,如果李禄掌管了巴郡,他对国企会是什么态度?

巴菲特没有意识形态的包袱,他可以投资中石油,而且,他也是小注怡情而已。但即使是巴菲特,也有他的旗舰项目,例如保险公司,可口可乐等。如果李琭要有自己的旗舰项目,他不能回避这个问题。

2,民企的成长性,是否真的就有上限?

我们说,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在于能发掘出在一个长的时间尺度持续成长的企业,对巴郡这样的大型基金来说,更是如此。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其实很短,不管才二三十年,对比西方几百年的发展,说不上有什么历史参考价值。而中国民企的所面对的政经风险,西方投资者未必能理解。李录能理解吗?

美国没有“民企”的概念,所以巴郡可以放心持有华邮,可口可乐,吉列,而不用考虑企业的存续问题。

何况,就算到现在,也不能说得上比亚迪的投资,就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3,还是国企的问题。

如果不能重仓民企,那是否就重仓国企?如果出现当年“苏东波”这样的局面(也就是李录本身当年想致力达致的局面),那国企是否还有投资价值?这都是象巴郡这样的基金所要考虑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11

李禄-3 思想花园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0/08/3.html


(1)
承接前面提出的三个问题,有关的问题和思考,继续讨论。

4,巴郡基金将如何面对将来的宏调风险?

我们都知道,巴菲特的投资风格,是bottom up的,所谓的gobal marcro factors起着不是很重要的作用。

问题是,如果李禄接管巴郡,是否愿意面对中国的宏调政策?还是觉得不重要?还有,是否能够理解?毕竟,他出国已经那么多年了,而且一直处在一个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背景中。

作为比较,重新出山的东尼波顿,想在中国大展拳脚。他所上的第一课,就是认识什么是宏观调控。按照他说的,中国政府会选择在每个行业中扶持“龙头企业”,认识这点,对中国的行业投资至为重要。

可是这和巴郡的投资风格又何其南辕北辙!首先,猜测政府的心意,谁是乖孩子,谁和谁的关系如何,相信政治大于相信市场,这是巴郡从不会做,也更不应该做的事。

更不要忘了,李禄的个人背景,他应该对这些裙带资本主义深痛恶觉才是,否则就是背叛了他自己,也背叛了在投资生涯上一直支持他的人。

好了,问题来了,这样在中国行通吗?

这真是个价值千亿的问题。

5,巴郡的资本运作模式能否在中国复制?

我们也知道,巴郡的资本运作并非只是买卖股票那么简单。每个大刁的背后,都有眼花缭乱的资本安排,并购,不同融资安排等。

这在中国行得通吗?

单不说远,最近就有外资收购汇源和徐工失败的个案。特别是汇源,既不是战略产业,也不是国有公司,外资想并购都面临那么大的政治风险。像巴菲特那样把旗下保险公司当吸水机那样用,更是毫无可能的。

(2)
综上以上观点,巴菲特如果选择李禄,应该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因为巴郡的成功模式不可能在中国复制。如果是这样,就没有必要选择李禄,因为他作为一个基金经理的表现实在是平平无奇。

现在传出这样的消息,无非是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巴菲特在这个问题上已经失去了理智,感性凌驾理性。虽然巴菲特是个专业投资人,不大可能犯这种错误,但也是可以理解的。

选 择接班人的问题,对于一个习惯独尊的人来说,是很难理性面对的。因为这涉及到自己生死,和一些基本世界观,是否忠诚等。例如毛泽东选择王洪文,金庸选择于 品海做接班人,都是感性凌驾理性,虽然他们自己在各自的领域很有成绩。在成熟的政治环境,最高权力的继承和交接有一套程序;但在没有制衡的情况下,恐怕还 是交班人的个人喜好因素大于一切。

第二种可能,巴菲特是在用激将法。他心目中的接班人并非李禄,而是另有其人,但另外那个人可能到现在还 没有让巴菲特满意的言行,例如表示出忠诚之类,所以巴菲特就放出风来,希望另外那个真命天子着紧一些。要不然就交给一个中国人了,这样应该能起比较大的刺 激作用吧。毕竟,巴菲特也八十了,不能无限期再拖下去。

个人以外,第二种可能更加接近现实。

有关这些继位和接班的运作,中国人已经有了几千年的经验。而几千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凡是在这样的关头,第一个跑出的候选者,多半会不是真命天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46

高铁经济学 -2 思想花园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0/10/2.html

中国高铁经济学,背后是一套和西方完全不同的理念。它是一种国家战略,而这种战略是否成功,评价标准也完全不同。

打个比方,中国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研制原子弹,走进核俱乐部,这是一种国家战略,是一种最高的国家意志。

这种战略是否成功了?从狭义的观点来说,可以说是成功,因为毕竟研制出来了。但当时国家经济频临崩溃,几千万人饿死,从另外一套标准来说,是劳民伤财,是一场灾难。如何评价两弹一星计划,恐怕也难以有一套客观的标准。

两弹一星计划可以说毛泽东时代的遗产,是他的意志的选择;如果不是这样,再过十年,等国民经济条件好了再搞,恐怕再也搞不出来。看伊朗的例子就知道。

高铁计划也可以说是胡温的政治遗产,是一种政治意志的选择。它背后的理念不是“我应该如何来配合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是“我想要国民经济怎样发展”。高铁计划根本不是超前 -- 就算中国经济再发展二十年,也不需要这样的高铁计划- 而是无中生有。

按 照一般交通基建的需求估计模型,总是预计了经济的发展水平,运输需求,出行模式,才来预测实际的项目规模。按照这种模式,不管用什么样的模型,用再乐观的 估计,也无法论证出高铁计划的必要性。是的,这种方式,可以论证出京沪高铁,京广高铁这些关键项目,但无法论证出郑州西安高铁,上海重庆高铁,更不要说整 个两万公里,四纵四横的网络。

按照西方的模式,高铁的需求是一个内生变量,是按照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估计推导出来的;而在中国来说,高铁是一个外生变量,它是推动模型的,而不是被模型推动。它的存在目的,更加不是为了配合旅客的交通需求,它是为一些现在还不存在,还没有出现的旅客而服务的。

这等于是一种豪赌,用几万亿的投资,去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但这也是一个国家领导的责任。时不我待,再过几年,中国也许就再没有这样的时机和条件来推行这样的计划。

高铁计划是否成功,衡量标准当然不是能否建起来,也不是它的上座率能达到自负盈亏的水平,而是要看它能是否达到re-shape整个经济布局的功能,而这起码要十年的时间才可以看到。

从这点来看,铁道部门的上市计划更加是遥遥无期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13

高铁经济学-5 思想花园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0/10/5.html

如果用城市道路/高速公路的例子来理解高铁经济学,也许会更容易。

例如说,天津市建立了一个渤海新区,修了一条高速公路连接市区和新区。这条高速公路当然会收费,但使用量多少,能否回本都不是关键的。关键是渤海新区能搞起来,高速公路是为新区而搞的。

用高速公路的例子,还能理解高铁经济学的另一个内容,就是整个经济带是怎样发展的,两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用广深高速来做例子。

广深高速的设计初衷,和后来的实际情况是完全不符合的。广深高速最初的设计是为香港汽车服务,方便港车前往珠江三角洲。实际上,到了今天,不要说港车极少(深圳段的车流量极少),在整条广深高速,来往广州和深圳的车辆恐怕还占不到十分之一的比例。

广深高速的车流量,主要来自东莞虎门,长安一带的中段,沿广深高速形成了一个经济走廊,它的车流量大部分都是来往于这个经济走廊中的几个主要经济区域,也就是东莞和深圳的几个经济强镇。

在广深高速没有出现以前,行驶在107国道广州到深圳段的车辆,主要都是以往返广州深圳为主的,这段107国道的功能,也就是为了接驳广州深圳这两个城市。

在广深高速出现后,沿线的经济带逐渐形成了,广深高速上的车流量实际上是intra city 而不是inter city,主要为经济带服务。这实际上有违设计者的初衷,是没有预料到的,但反而赚到盘满钵满。

同样的情况,也是高铁设计者的意图。尽管高铁将有武广高铁,沪宁高铁,京沪高铁的名目,但在将来,来往两个终点大站的旅客肯定不会占很大比例。

这和传统铁路是不一样的。例如目前的京广线,往返北京广州,在这个两个终端大站上下的旅客肯定占主要比例;但在将来高铁,这种“点到点”的旅客肯定会占一个微不足道的比例。就好像广深高速一样,车流量最多的是东莞虎门往返深圳宝安,真正来往广州深圳的车辆极少。

高铁的目的是带动“线”的发展,而不是像目前的普通铁路一样,只是服务“点到点”的服务。

一 家公司,可以把门市放在广州,生产基地放在清远,后勤管理放在韶关,这家公司的员工,也许一天内可能在高铁上跑几次,穿梭在公司的几个部门之间。就好像一 家公司把不同的部门分布在同一个城市的几个地方一样一样。当然,还可以其他各种的组合。可以是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组合,也可以是二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之间 的组合,也可以是不同经济模式的组合。这种在“线”上往返的旅客需求,将占主要比例。

这样的经济带,当然也会沿着各条高铁走廊逐渐形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16

高铁经济学 6 完 思想花园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0/10/6.html

这个系列,主要是写下自己一些对高铁的想法。中国的高铁发展,我相信将会对整个国家,无论社会,政治,经济,造成深远的影响。自己也深感兴趣,所以有些想法就记下来,但也不是什么固定的想法。也许将来的认识会改变。

不过,为了避免误会,还是想声明,这里的高铁讨论,和香港段高铁是完全无关的。在我个人来看,香港段高铁也没什么讨论的价值。而香港高铁的讨论,也是非理性的成分居多,用来做借题发挥的工具,不是以事论事。

有 些香港人有一个错误的看法,以为香港要起高铁,是被阿爷“抽水”,花几百亿是为了讨好中央。实际上,以我的了解,内地对香港是否起高铁并不在乎。如果一定 要有一个倾向的话,恐怕是不希望香港起高铁。铁道部对香港段的高铁一直很不热衷,香港高铁落后是内部原因造成的,但这也一定是铁道部所乐见的。如果它很热 衷推动,香港高铁也不会面对这么多的障碍。

从我个人的看法来说,我认为中国高铁发展影响深远,很值得研究;但这并不代表香港高铁就一定值得起。两者是两码事。我觉得香港起或不起都没有所谓,没什么倾向性的看法。为了避免引起误解,做了这样的声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17

海水西调 - 回米 思想花园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0/11/blog-post_1248.html

“能解说现在中国发展了甚么样的新技术吗?”

按照介绍,是用逆渗法。

“又,可否只把海水引到内陆,途中不淡化;到时天然太阳照射也会变成云和雨?我这样想是否太天真?”

--这样会造成土壤盐化的问题。而且,土壤盐化后的沙尘暴是对人体有害的。

以色列的死海,盐分很高,但对生态没什么帮助,有了等于没有。

太阳照射形成云雨,我觉得还要看气象,风向等,否则雨云都飘到外蒙和俄罗斯,等于为他人做嫁衣。

“但就算用逆渗法或离子分离法,要应付如此大量的水,相对成本也会很高?”

---按照专家的说法,这些水可以用在新疆和内蒙的煤化工产业,当地因为没有水,而无法发展。由于产值高,可以补贴费用。

另外,按照专家的说法,海水西调每吨水的平均费用比现在的南水北调便宜一半。

目前新疆用水主要是靠地下水和雪山水,不可持久,如果没有长远办法,会造成很大危机。新疆抽雪山水是导致当地沙漠化更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想这是新疆的意图,用当地取之不尽的能源,来换取珍贵的水,反正那些煤埋在地下而不能开采,也等于是没有价值。

我最佩服的是,这样天马行空的计划,那些专家什么都可以算/估出来,总成本是多少,平均水费,成本回收,回报率等等。

我是看好的这个项目。

目前中国基建庞大,等过二十年,中国的基建高潮过了,目前的人力物力正好可以用来做这个项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90

澳博 思想花园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1/01/blog-post_29.html

很多人极度看好濠赌股,认为不可限量。看好的理由主要基于两点:

第一,中国人赌性重。

第二,中央不会允许中国其他城市开赌,是中国境内的独市生意。

其实,还存在第三个理由,是可以无限看好的,而这个理由,偏偏是大多数人忽略了,可以说是思维的盲点。这个最强烈的理由是,中国赌业极度不规范。

存在这个思维盲点,是因为一般人看濠赌股,主要是从澳门赌业的角度来看,而无法从整个中国赌业的状况来看澳门赌业的竞争优势。因为中国赌业是“地下”性质,一般人很难了解。

“我 的老千生涯”的作者是一名职业老千,在2006年是天涯论坛最红的帖子,现在此书在内地也是畅销书。作者写的是他的亲身经历,他原是一名赌徒,输尽了家财 后,得遇高人,成为职业老千,也做过荷官,后来上岸,全国到处跑,专门为赌场抓老千。过程千奇百怪,也腥风血雨。第一章就写到,他抓到的一个漂亮小姑娘老 千,当场就被老板打掉了眼珠。最后他也金盆洗手,娶了一位女警花做老婆,写了这本劝人向善的书。

看了这本书,可以对中国赌业有个概括性的了解。

第一,中国的地下赌场到处都有,赌风极盛。

第二,中国的地下赌场极不规范,几乎每家赌场都出千,荷官本身就是老千。

第三,中国地下赌场很不安全,也很不便利,营业时间很短(一般晚上9点后才开业),也要经常应付公安的抓赌。

上述第二和第三点互为因果。一般人的认识是,开赌场本身就是必赢的,何须靠出千来赚钱。但由于中国赌场的“地下”性质,都是短线性质,靠出千赚钱也就可以理解。

作为一名职业老千,作者也来过澳门一显身手。他的方法是在加勒比海扑克背后用指甲做记号来记牌。这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也只有他这样的职业高手才做得到。无论如何,作者认为澳门赌场没有出千,实际上,也没有必要。

在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国度,赌性极重的国家,又面临财富大量产生和转移的时代,澳博的地位,显而易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11

利比亞與比亞迪 思想花園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1/03/blog-post_03.html

央企利比亞大撤退,出動了軍機、軍艦,撤出三萬人,讓人不禁感慨中國的“非洲戰略”執行得如此之深,如此廣泛,單單一個利比亞,就那麼多人,那麼多項目耗在那裏。。

現在都打了水漂,損失以千億計。有兩個疑問,當初有沒有做政治風險評估,有沒有用評估結果來限制投資額度? 這不又是國企的老毛病嗎?好的時候你好我好,出了問題沒人要負責任。

第 二個疑問是,有必要這樣“全攻全守”嗎?來投資的時候一擁而上,撤退時候也是如此,難道非如此不能展現所謂的大國氣象、大手筆?幾千億的項目,說扔就扔 了,一點不心痛?為什麼不能派人留守?為什麼不能聘請武裝公司守護?為什麼不能從國內派特種部隊以民間公司身份執行任務?幾千億的投資,難道當初就沒有做 這種預案?

西方公司在這種地方投資多年,如果一有什麼風吹草動就全部跑掉,恐怕什麼生意都不用做了。恐怕任何一個私營公司都不會這麼大方慷慨。

在利比亞追非洲夢的是央企,追尋另一個更大的夢,電動汽車霸主夢的比亞迪是民企。前者是拿別人的錢來逐夢,後者是用自己的錢,或者讓別人心甘情願出錢來追夢。

相比起來,電動汽車夢靠譜的多。王傳福是一個一再創造奇跡的人,他的夢更加激動人心。國家電網昨天說, 明年要增加七倍投資在電動車充電網路上,要建造城际智能充电系统,看起來他的夢,距離實現又近了很多。

央企在追非洲夢,鐵道部在追高鐵夢,都有一種如夢如幻的感覺,都有一種“翻天覆地慨而慷”的浪漫主義豪情和氣派;如果有一家民企,用自己的錢,但是小心謹慎,來做同樣宏大的夢,會是怎樣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