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立論:行內人談再生能源 林少陽


2009-07-28  AppleDaily





 

昨 日收到一位從事再生能源私人股本(Private Equity簡稱PE)投資的朋友電郵,提醒我奧巴馬政府其實已很努力推行新能源政策,只是市場有自己的規律,資金未能即時投入市場而已。在二手市場打滾 的資金,量度時間的單位,是爭分奪秒只爭朝夕;做PE項目融資的,最低量度單位是「年」,而且基本上是跟管理層同坐一條船。不似上市證券基金經理可以隨時 沽貨走人,若管理班底能力或誠信出問題,PE投資者基本上並無退路。因此,PE投資者跟炒鬼充斥的股票市場參與者,心態完全是兩碼子事。朋友專責再生能源 項目,除了是職業需要(做PE投資,要求投資者對相關行業有透徹的了解)之外,亦因為自己是環保分子,希望透過事業實踐信念。論行業知識,我這位外行跟他 根本無得比,近水樓台,順道問這位行內人的投資意見。

風電設備股選擇少

在香港做風電的上市公司,屈指可數。他跟我說,他不是 對每一家公司都熟悉,不便作個別公司的評論,但就提醒我,做風電設備的技術要求(以及入行門檻),比經營風車場高。經營風車場只需買現成器材返來砌,項目 回報率基本上由政府話事。現時市場慣例是5%或以下,由於設備資金投入大,屬本大利小的生意,要錄得高增長必須不斷融資谷大資本額,一旦資金成本上升,高 增長便無以為繼。設備生產商的成敗關鍵,在於技術領先同業,成功者的回報可以很可觀。在大陸供應風電設備的上市公司,領先者包括國營的金風科技、西班牙的 Gamesa以及丹麥的Vesta,香港上市的,做設備的只中國高速傳動(658),選擇確實太少。林少陽以立投資管理投資總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99

中環在線:年薪行內3連冠王傳福成「車神」 李華華

2011-6-20  AD




 

內地汽車業舊年幾好景,車廠、車行都賺到笑,除咗比亞迪(1211)因為銷量下跌,舊年純利大倒退3成,連累好多小股東車毀人亡;但咪以為老總王傳福應該笑唔出,反之,佢竟然連續3年登上最高人工車企老總嘅寶座,成為真正嘅車神!

內 地《蓋世車網》話,王總呢3年嘅年薪,分別係336萬人仔(下同)、342.2萬同401.7萬,遠遠拋離其他車企,排喺佢之後第二高人工嘅江鈴汽車,雖 然唔知老總陳遠清嘅確實底薪,但江鈴支畀佢嗰份糧,呢3年都只不過係217.6萬、255萬同255萬,而其他車企嘅老總,大概都係每年百幾二百萬左右。

日日揸比亞迪E6

講番比亞迪,咁前景會係點呢?王傳福喺網上路演嗰陣話,「股神」畢菲特o依家喺比亞迪嘅投資額係2億美金,冇減持過;而王總自己就日日開比亞迪E6……佢兩位撐唔撐得起比亞迪,真係要走着瞧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83

基金行內人的睇法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3/03/blog-post_19.html
看完王澤基先生的「反轉腦袋投資學」, 說了不少基金經理如何差勁的行為模式, 雖然早早有所聽聞, 但由基金行內人出書再描述, 實在寫實很多。

近日止凡又在看東尼的高徒 - 林少陽 在2009年寫的「價值捍衛戰」, 對我來說書中沒有多大新點子 (可能我已經閱讀了足夠多的價值投資相關書籍), 但有一個令我眼前一亮的故事, 進一步寫出了基金經理的行為模式所存在的問題。

這段文章是這樣的。

[早前跟一位任職退休基金經理的大學同窗談起基金操作, 他表現無奈:「我們不准楂現金, 每隻股票及每個行業都設持倉上限。明知個市要跌, 買爆港燈、中電都無用, 不過是跌少一點, 亦幫補不到其他倉位的跌幅太多。在現有制度下, 跑贏指數5%已是神仙。」]


無話可說, 客戶自願地 (或MPF的不自願地) 把錢交到基金經理手上, 原來背後這些基金經理的投資操作制度是如此的不合理, 完全不是把回報或保障客戶的資金為第一考慮, 難怪大部份基金經理自己的錢都不會投資股票或基金 (通常要申報所以又會怕麻煩)。

算吧了, 在這裡說了很多, 要保障自己的辛苦錢, 唯一要靠增進財商, 假手於人始終得個吉, 基金操作還有很多問題, 有興趣番看我的舊文看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777

行內人談渣打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08/blog-post_9.html

先談一個跟本文不太相關的事情,今天收到財叔的whatsapp,希望止凡可以幫忙宣傳一下圖中這個慈善晚會,我相信這是好事來的,值得幫手推一下。

想報名的話,請看看以下的連結:
http://www.gracecharity.org/15-Anniversary/leaflet.pdf




說回正題,近日渣打公布業績,大減派息,相信令不少朋友失望,尤其看見渣打早前因股價下跌股息率大升而買入的朋友。很有趣,聽到有「專家」的意見是減派息是好事,因為保留現金,減少了集資的壓力,繼而看到壞消息已經盡出,所以支持股價,這「專家」正在解釋渣打減派息後在倫敦的股價不跌反升的現象,真是找原因又辛苦,我們聽又辛苦, 何苦呢?

渣打早前大跌之後,我曾經很簡略分享過我認為渣打的價值: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11/blog-post_23.html

事後,曾經與在銀行界工作的朋友討論過,朋友是曾經在渣打工作的,如今已經離開了,他告訴我一些他們行內人對渣打的看法,當故事聽聽也無妨。

首先,他們一眾前渣打同事都認為渣打有些決策不太好,尤其是現任CEO時期的決策,好像數月前渣打解僱了約200人之後,其實不少被解僱的員工轉過頭又再被請回,而且被重新請回的都是較高層的一群,其實他們都是成本效率頗差,沒有為公司賺到大錢的。而不少中下層被解僱的員工就反而沒有被請回。

於是,我問他認為這樣的動作有什麼考慮呢?朋友認為裁員的動作是做給投資者看的,尤其是大戶及ibanker。的確當裁員消息一出來,渣打的股價就上升了不少,但其實這個cut cost的成效十分有限。這個動作反映管理層十分照顧股價,多於照顧公司的實際運作,這是不太好的現象。

另外,早前原來渣打把IPO部門關掉,朋友話當管理層有這決定及操作之後,股市就立即大升上去,IPO市場都非常活躍。某程度上,公司內的分析及管理層的決定很不高明,成隊「專家」加收入超高的高層,卻做了一支市場「大燈」。

朋友的意見是,橫豎有個牌(指IPO),為何無原無故要把這生財工具關掉呢?相信又是cut cost的動作,又是做出來為股價,管理層又是為了年終分紅大份一點。問題是大批分析師都沒有好好預測到市場,這個決定可能遲半年,已經完全是另一個景象。

朋友所做的工作跟他所談的分析師很有關係,所以有這意見也不為奇。而我靠認為預測未來,就算多一千一萬倍的分析師都不容易做到,這些國際級銀行也做了「燈」,更加證明到這個理念。

聽完朋友這些論點,令我對渣打的印象不太好,可能是領導層的問題吧,我始終覺得企業家應該做好本業,而並非每每太關心股價,為刺激股價而做的動作,長線來看對公司都沒有什麼幫助。當然,今時今日的管理層都不是白手興家打天下,對企業的營運未必放於首位,而股價、市值這些數字遊戲則影響著他們的花紅,怎會不關心呢?

這裡也有不少blog友買入了渣打,尤其當之前股價大跌時,為股息的,實在要小心,之前都估計渣打未必能保持派息,誰知開口中,大家千萬要小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840

心臟病男股民 證券行內猝死

1 : GS(14)@2010-12-30 22:33:03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b-778414?category=m

一名患心臟病的男股民,昨於元朗一間證券行交易期間,在股票機前突然病發昏迷,報警送院後證實死亡。有心臟科醫生指投資股票買賣屬刺激性活動,對心臟病人來說,股價資料可成為病發的「催命符」,促股民「量力而為」。
醫生︰刺激活動 量力而為
猝死男子姓鄺(47歲),出事後有兩名家屬趕到醫院見死者最後一面,含淚離開到警署協助調查;據悉,家人透露死者患有心臟病,警方初步認為死因無可疑,但是否死於心臟病發,仍有待剖屍檢驗。
現場為元朗福康街14號一間證券行,據悉,當時股票行內約有20多名股民,鄺是其中一名熟客,常在行內買賣股票及看股價走勢。
昨晨10時許,鄺亦在證券行「打躉」,突然被人發現他在股價機前暈倒,通知該行一名29歲姓梁女職員後報警,救護員接報到場救援時,發現事主呼吸和脈搏微弱,懷疑心臟病發,被送入博愛醫院搶救,惟反魂乏術,抵院後證實不治。
過度興奮悲傷 易血壓飈升
心臟專科醫生黃品立表示,於證券行內看股價暈倒猝死的中年男子,由於有心臟病史,很大機會是死於心臟病發。黃指患心臟病的病人,在壓力下或受到刺激,包括看股價資料,容易誘發心臟病,故患有心臟病者,切勿過度興奮或悲傷,否則容易引致血壓和脈搏飈升而致命。
黃又稱,患心臟病並不一定要遠離刺激事物,做過俗稱「通波仔」的搭橋手術或植入心臟起搏器的病人,只要有專業的醫生跟進及接受藥物治療,8至9成病人可做回劇烈運動或接受刺激事物,過正常人的生活,但亦有小部分人例外,故病人最好聽從醫生建議。
撰文:翁鈺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329

華爾街行內人 揭秘高頻交易 陳茂峰

1 : GS(14)@2014-04-07 13:43:5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407/news/ec_ecq1.htm

【明報專訊】上周美國華爾街非常熱鬧,媒體熱烈爭論,高頻交易是神是鬼。正反雙方唇槍舌劍,據理力爭。但香港媒體甚少提及,倒很奇怪。


3月31日,專揭金融市場陰暗面的著名作家劉易斯(Michael Lewis)出版了新書 《Flash Boys: A Wall Street Revolt》(還沒有中文譯名,姑且叫《閃電小子:華爾街的造反》)。 劉易斯配合宣傳,頻頻在各媒體露面。彭博、華爾街日報、CNBC這些財經為主的媒體自不必說,連60分鐘時事雜志這個王牌節目也訪問他。Michael Lewis在各訪問中都不斷表示,美國股市受高頻交易商操控(rigged)。這話不被鬧大才怪。

劉易斯憑1989年出版的暢銷書《老千騙局(Liar's Poker)》成名,可非浪得虛名。他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和倫敦大學經濟學院,在投資銀行所羅門兄弟倫敦分公司當過債券交易員,對金融市場有理論、有實踐、有人脈。老千騙局是半自傳式述事,揭所羅門兄弟發行按揭債券的黑幕。金融海嘯後,劉易斯寫了《The Big Short: Inside the Doomsday Machine》和《Boomerang: Travels in the New Third World》,談金融海嘯、歐債危機的禍害,結論很有爭議。今次的閃電小子新書,依然是先聲奪人。

1238個交易日 1237日賺錢

美國的高頻交易源於1998年開始的電子交易。在2009年高峰期,高頻交易佔美股交易量的60%至73%,現在依然佔美股交易量50%。高頻交易商已經替代了傳統的造市商,成為美國股市最主要的定價者。他們靠的就是比一般投資者快一點點時間下單,這一點點是「N萬分之一秒」。高頻交易爭分奪秒,交易商除了應用專線光纖、超級電腦、火箭專家程式,連與交易所的距離也要考慮。

高頻交易商有多厲害?看看其中一家公司公開的資料就知。上個月,Virtu這家高頻交易商準備上市,公告了他們在2009年至2013年的1238個交易日內,只有一天是投資錄得虧損,其他1237日都是賺錢。2013年公司盈利是1.822億美元,公司在過去10年盈利平均年增長13.7%,勝過很多大藍籌。

提早落單或涉偷步 FBI調查

高頻交易的問題在哪?原來,作為造市商,是可以要求投資者的買賣指令通過他們伺服器往交易所。這個漏洞容許高頻交易商早一步進貨然後抬高一點點價格賣出,或早一步沽貨然後壓低一點點價格買入。劉易斯和他的智囊(主要是日裔加拿大人Brad Katsuyama)認為,高頻交易商利用這個漏洞賺取不合理、不合法的利潤,投資者(包括沒有做高頻交易的機構投資者)需以較高價格買股、較低價格賣股,是無辜受騙。高頻交易商還要求把他們放在投研報告的電郵名單之前。他們較其他人早N分之一秒收到報告,就已經能夠早人一步落單買賣、保證賺錢。

劉易斯指控嚴重,高頻交易商這些華爾街新貴當然要自衛、打倒劉易斯。上個星期看美國財經節目,就有多場辯論,精彩得很。美國聯邦調查局在4月1日公告,會調查高頻交易是否涉及偷步(frontrunning),操控市場和內幕交易。紐約州總檢察官Eric Schneiderman也認為高頻交易商有犯法之嫌,已經立案調查。

御峰理財董事總經理

[email protected]

CFA,CFPCM

[陳茂峰博士 峰哥EQ]
2 : LHC(34894)@2014-04-07 14:06:37

好勁!但唔洗比交易費?
3 : cody9(14279)@2014-04-07 14:25:47

Michael Lewis啲書好好睇的,真心推介smile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453

17萬裝修費變79萬 三人被捕涉違不良營商條例 行內首宗

1 : GS(14)@2016-02-02 15:46:56

■裝修公司以先動工後報價方式,逼事主就範。海關圖片


【本報訊】《商品說明條例》不良營商手法修訂實施兩年來,海關首次以相關條例用於裝修工程中,拘捕一間室內設計公司3名董事及職員。案中受害人光顧該公司進行家居裝修,全屋翻新工程報價為17萬元,但工程展開後,設計公司竟向事主加追逾3倍費用至79萬元。受害人先後付了50萬元後中止合約並向海關投訴,關員調查後在馬鞍山拘捕3名涉案男女。記者:翁鈺輝



海關版權及商標調查科不良營商手法組指揮官黎嘉樂稱,被捕2男1女(46至47歲),其中2男女為裝修公司董事,一男子為職員,3人涉嫌違反《商品說明條例》不良營商手法中的誤導性遺漏被捕,調查後獲准保釋。黎稱,今次是2013年7月該條例實施以來首次拘捕裝修業人士。海關稱,較早前接獲居住馬鞍山的受害人投訴,指一間裝修公司涉嫌以不良營商手法誤導經營。據悉,受害人去年9月光顧涉案室內設計及裝修公司,為其實用面積800平方呎單位全屋翻新,報價時公司共提供9張報價單共160頁紙及30張草圖,優惠價17萬元,事主其後簽了報價單。




拆牆批盪逐呎收費


事主所簽其中一張報價單,上面一項「其他項目」並未寫上價錢;其後再簽了一張追加單及分階段項目付款,單上卻寫着「此報價單一經簽定即成合約」。工程初期,職員主動提出多項改善工程,後來更以先動工後報價方式,迫使事主簽署追加單。黎引述受害人稱,向裝修公司質詢時職員稱「總之,而家嘢就拆咗,唔畀錢唔得」,造成米已成炊局面迫事主就範。裝修工程一個半月內,共追加了218項先動工後報價工程細節,例如拆門竟細分拆原有門、門框及氣鼓,各自收費;拆牆更是以一呎收費280元每呎計,並計算拆牆後泥水批盪連修口的費用(每呎280元),其他細節收費更不計其數,令工程由原先的17萬元飆升至79萬元。最後事主先後付款50萬元後,懷疑自己墮下無底深潭,決定與裝修公司中止合約,並向海關投訴。海關調查後在馬鞍山區拘捕涉案裝修公司兩名男女董事及一名男職員。海關警告裝修界不良分子,指不良手法影響及損害消費者權益,亦嚴重破壞業界的信譽。任何人違反公平營商條文可能遭受刑事檢控,一經定罪,可被判罰款50萬元及監禁5年。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202/1947587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010

【咁都得?】換紙盒扮高檔水果賣貴三倍 行內人教你分

1 : GS(14)@2017-03-05 09:31:16

塔斯曼尼亞車厘子比普通車厘子清甜爽脆,而且沒有苦澀味,即使價值不菲仍十分受歡迎。



近日有新聞踢爆塔斯曼尼亞車厘子和日本士多啤梨都有翻版,部份生果檔會在塔斯曼尼亞車厘子中混入普通車厘子出售,就連車厘子包裝盒都有價有市,代理商Calvin說:「有人致電來問這些盒賣多少錢,他們收五十元一個盒,但我們說不會賣的。」



澳洲和其他地方的車厘子比較,價錢可相差整整三倍,難免有人想掉包澳洲貨圖利。如何做個精明消費者?Calvin就教大家揀靚貨:「塔斯曼尼亞車厘子的莖比較綠,跟智利和阿根廷的車厘子有分別,也比較大顆、闊身一點、底部也比較圓潤。」另外,他代理的車厘子也可以靠幾個特徵來分辨真偽,首先是防偽貼紙和盒內的膠袋,由於每年都有不同的包裝,所以消費者也可留意包裝的改變。而最主要防偽,就是每盒車厘子都有印上QR碼的卡片,客人購買後可用手機掃描QR碼,就會即時連結到網站,驗證你所購買的車厘子有冇被掉包。提醒大家,三月已經過了盛產車厘子的季節,現在市面上只剩少量的塔斯曼尼亞車厘子,買的時候要特別留意標榜塔斯曼尼亞的車厘子。



Calvin表示行外人其實很難單憑外貌去分出水果的產地,若連包裝都有造假,就應該向有信心保證的零售商購買水果。

Tas'Mania Fresh代理的車厘子除了包裝有保障,消費者還可掃描QR碼即時查看是否購買到真貨。

雖然曼尼亞車厘子就快賣完,但同樣受歡迎的還有當造的士多啤梨,有傳生果檔會用有日文的盒包裝中國士多啤梨,然後扮成日本貨出售。果欄檔主陳小姐指:「有人會執這些箱再拿大陸的士多啤梨去冒充,就算有盒都未必是真的,我之前做過街市有這些情況。」我們又問了其他街坊如何分辨兩者,但幾位街坊都只是猜測出來,有檔主表示主要都是看包裝和整體外貌,日本產的大小較平均,而中國產的就會大小不均。除了看整體大小之外,還可選顏色均勻和表面光鮮的,頂端還有小許白色的為佳,這表示在運送過程中的溫度控制得好,所以到零售時還未全熟,可多放幾天。若是全紅色的表示已經熟透,買回去就不能放太久了。



來到士多啤梨當造的季節,市面上充斥大量日本產的士多啤梨,水果店店員指包裝造假較難看出來。

日本產(左)和中國產(右)的士多啤梨有明顯分別,平日選購時可看整體的大小均勻、外形飽滿、顏色光亮等。

記者:黎婉婷攝影:劉永發、張志孟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305/199478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8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