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廖燦昌過去戰績亮眼 「公公併」溝通得靠他合庫金新董座 為何讓政院高層放心

2014-07-21  TWM  
 

 

任職台企銀超過三十年,先後擔任總經理和董事長的廖燦昌,任內繳出漂亮的獲利成績單,被擢升為合庫金控董事長。另一方面,一旦推動「公公併」,深諳「人和」的廖燦昌,預料也將背負高層期待,完成艱鉅任務。

撰文‧張舒婷

六月中旬,公股行庫高層人事異動名單出爐,合庫金控董事長沈臨龍任期屆滿,確定由呼聲最高的台企銀董事長廖燦昌接任。對於他被擢升至合庫金控董事長高位,國內公股行庫圈人士普遍不意外,而某位財金首長則私下表示:「廖燦昌『既會做事又會做人』,是他出線的主要原因。」身段柔軟 強悍工會也服氣廖燦昌曾感性指出,「我人生最精華階段,都奉獻給台企銀。」此言不虛,他從台企銀基層行員做起,一路升任分行經理、稽核室主任、總稽核,最後又先後坐上總經理、董事長之位。自他進入台企銀到離開為止,長達三十三年。

談到他「會做事」,可從他接掌台企銀董事長以來的業績數字得到佐證。二○一二年七月接下董事長以來,台企銀的獲利數字一路走高,去年稅前淨利達到三十八.五億元,是近十四年來最高。

在朋友眼中,廖燦昌務實、按部就班、執行力強,台企銀副總經理林增壽形容他:「專業能力強,做事積極、有魄力。」廖燦昌同時擁有台灣、中國會計師執照,每位與他共事過的台企銀主管,談到他掌握財報資訊的精準度,皆印象深刻。

台企銀某高層也透露,廖燦昌不容許絲毫浪費,四年前他檢視採購部門的費用明細,發現某家分行更新全部電腦的作業系統,該分行共三十名員工,卻配置三十二台電腦,確認多出的兩台平日甚少使用後,立即報廢;當年總行加分行的系統主機更新費用,比往年省下超過一千萬元。

務實、注重成本的特質,或許要歸功於他的父親廖同榮。廖家為宜蘭縣員山鄉人,農家子弟出身的廖同榮,是當地知名善心人士,深獲當地人敬愛,三年前因病辭世,消息一傳出,訃聞尚未印好,就收到逾百盆弔唁花盆。廖同榮生前口頭禪之一,就是「好天著存雨來糧」(台語諺語,指晴天即要儲備雨天所需糧食,即未雨綢繆),廖燦昌也深受影響。

除了做事能力,廖燦昌處理「人和」的功力,在金融圈同樣為人津津樂道,「無論對下或對上管理,他都有一套。」某金融圈人士表示,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金管會主委曾銘宗上任後,推出「金融挺文創」政策,廖燦昌迅速配合,搶下金融挺文創融資案的頭香,給足曾銘宗「面子」,金管會官員誇他「表現得有聲有色」。此外,目前廖燦昌同時擔任金融總會祕書長,一直被金融總會理事長李述德視為左右手。

放手改革 厲行績效考核廖燦昌不只深獲財金高層器重,同時「馭下有道」。舉例來說,八大行庫中作風最強悍的工會,就是台企銀,近年來多次為捍衛員工權益走上街頭抗議;但他總能和工會相處融洽,透過柔軟身段溝通協調,解決勞資爭議。

廖燦昌數度表示,要和工會溝通,必須「脫下皮鞋、換上佈鞋」,放下身段並親力親為。台企銀工會理事長黃進丁則表示:「想和廖燦昌當面討論事情,今天一通電話過去,通常明天就安排好了!」儘管廖燦昌身段柔軟,但對於工會的要求也非照單全收。「我常說,我和廖董每次溝通都好像在跳探戈,一個進、一個退,但總是跳得成。」黃進丁打趣地說。關於與工會溝通達成改革的最佳案例,就是他在董事長任內,大刀闊斧實施全新的關鍵績效指標(KPI)考核制度,成為公股行庫首例。

當時,廖燦昌接任董事長約僅半年,就規畫出新的考核制度:規定全行每年至少兩成員工考績被打「乙」,年終獎金低於兩個月;績優行員則可領到六到八個月。另一方面,在他帶領下,台企銀完成民營化滿十五年後最大規模的優退案,優退人數超過二四○人,同時招募二五○名新血。

在體制老舊的公股行庫中,這些改革可謂困難重重,再加上廖燦昌面臨強勢的工會,形同「不可能的任務」,但雙方再三溝通後,最終取得共識。

經過這番改造後,台企銀不僅每年省下上億元人事費用,台企銀人力資源處高層也證實,KPI制度上路以來,確實有效激勵行員的表現,特別是年輕行員,產能提高不少。「節流」和「開源」雙管齊下,也讓台企銀的獲利屢創新高。

在合庫金控董事長就職典禮上,廖燦昌發下豪語,要改善合庫的資本結構,提高一級資本(包含普通股、資本公積、保留盈餘)適足率至八%以上;但各界解讀,這次政院高層提拔他,另一考量是:合庫金從未在「公公併」名單中缺席,期許他用過去經驗,扮演與工會溝通橋樑的要角。

儘管廖燦昌接受本刊訪問時指出:「從長官要我接任(合庫金董座)至今,從來沒與我討論過公公併,只要求我提升經營績效、多培訓人才」;但「公公併」一旦上路,他的任務勢必更艱鉅,可能需要他發揮更高的智慧,才能達成了。

廖燦昌

出生:1954年

現職:合庫金控董事長、金融總會祕書長經歷:台企銀總稽核、總經理、董事長學歷:輔仁大學會計系、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他啟動改造 老行庫屢創佳績

──近年台企銀獲利表現

年度 稅前淨利

2011 32.69億元2012 37.28億元2013 38.50億元

資料來源:台企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034

以獲利為門檻 政院終有合理版本 提高房地持有稅 填補稅制最後漏洞

2015-05-25  TWM

產、官、學界吵了整整一年的房地合一稅,終於定案,即將送立法院審議。到底這個實價課稅改來改去,藏了什麼細節在裡面?一般老百姓會不會受到影響?政府又該怎麼全盤規畫?

撰文•楊卓翰

五月十三日,行政院公布最終版本的「房地合一課徵所得稅制度」。最快從明年(二○一六年)一月一日開始,賣房子所賺的利差,將以買賣房屋的實際價差來計算所得稅。施行近八十年的「土地增值稅」雖然照課,但會在計算稅基時扣除土地漲價總數額。台灣史上第一次房地產實價課稅,終見一線曙光。

兩大改動

房地合一稅短重長輕

值得注意的是,行政院準備送立法院的「房地合一稅」版本,和最初財政部的版本,有兩個非常大的不同,將影響全台灣所有房屋持有人。

首先,原本財政部區分自用戶免稅的門檻,是交易價格四千萬元以下不用課房地合一稅。不過,最新版本中,免稅門檻的範圍縮小,自住戶要符合免稅條件,需要設籍、持有並實際居住連續滿六年,且無供營業使用或出租。在這樣的自住條件下,賣屋獲利四百萬元以下免稅,超過四百萬元的部分,課以一○%稅率。

課稅門檻從「房屋總價四千萬元」變成「獲利四百萬元以下免稅」,德明財經科技大學不動產投資與經營學位學程副教授花敬群給予肯定:「比原本的制度合理多了。」他指出:「既然是資本利得稅,那麼原本用總價作為區分,本來就是件奇怪的事。」雖有自住、重購屋雙重優惠過寬的疑慮,花敬群認為長期來看這是好制度。

信義房屋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也表示,房地合一稅與奢侈稅有接軌配套,但以獲利為門檻,「有賺才繳稅,對一般民眾比較友善,不會像奢侈稅蝕本;再加上現在房市比較弱,四百萬元的門檻不易達到。因此,不會有太多民眾受到影響。」不過,在非自用戶方面,原本財政部採「輕稅」主義,賣房利得不併入個人綜合所得稅,用單一稅率一七%課徵。到了最新版本,改以持有時間作為稅率分級的基準,持有一年以下課四五%的重稅、二年以下三五%、十年以下二○%、十年以上一五%。

「這樣的稅制,很明顯是延續『奢侈稅』的精神,抑制短期房地產炒作。」花敬群說,「但是,日出條款訂於明年開始,卻造成了一個大漏洞!」「從制度面來看,房地合一稅對『未來交易的公平性』我給很高的分數,」花敬群說:「但是,過去十年從房地產價格飆升賺到大把鈔票的投資客,這次房地合一稅可以說是一毛也課不到。」關鍵就在於,新稅制的日出條款,訂於明年開始。而回溯期限,也只到一四年一月一日取得的房子,在明年持有未滿兩年賣出才適用。

對此,張盛和則表示,做事情不能一步到位,日出條款訂得寬,慢慢來,一段時間後就會「日正當中」。的確,政府的意圖很明顯,就是盡量縮小打擊面,放眼未來制度,怕「房地合一稅」成為壓垮疲弱的房市最後一根稻草。

曾敬德觀察:「影響房市最重要的就是日出條款。如果維持明年一月一日才開始適用,可以說對目前的九九%的屋主都沒有影響,市場可以比較穩定。如果日出往前移,衝擊面恐怕會太大。」

避免囤房

房產持有稅須實價課稅

然而,另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就是非自用住宅持有越久、稅率越輕的制度。「短期這麼高的稅率(四五%)、長期稅率卻這麼低(一五%),會不會變成只抑制短期炒房,卻課不到長期囤房?」花敬群質疑。

一名熟悉房地產的投資專家指出,許多大戶都是有二十棟房子,也都持有十年以上,未來如果賣出,那也都只要一五%的稅率,「反而鼓勵他們鎖資產、不交易,反正口袋深,擺十幾年也沒差。」他指出,若要堵起這個漏洞,調升非自用住宅的持有稅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這個觀點,房仲公會全聯會榮譽理事長暨吉家網不動產董事長李同榮也深感認同。李同榮表示,交易所得稅實價課稅,他十分贊成,但是最重要的還是持有稅也應該要房地合一。

財政部前部長林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就曾強調台灣的房地產稅制房、地分離,地價稅、房屋稅的稅基各不同,造成房地產價格「房、地一刀切」的怪象,也讓台灣的財產稅成為「全世界最落後、最沒效率的稅制。」持有稅若沒有辦法實價課稅,房地產稅制離真正的公平,距離不會拉近。

曾敬德也說:「台灣現在還沒有討論到那邊(持有稅改革)去。政府現在能做的,只能盡量調高公告地價與房屋評定現值,與市價接軌。否則一下調到實價,衝擊無法想像。」何時台灣能做好準備,拋棄複雜又扭曲的房地產制度,用實價將房地產統一課稅?所得稅的實價課稅,接下來必然會在立法院再掀波瀾;但持有稅的實價課稅,何時才能開始改革?政府又有什麼規畫?這是大家需要思考的問題。

第一次房地產實價課稅終見曙光 ——房地合一稅新舊版本比較 5月14日公布政院房地合一稅最新版 4月修改房地合一稅研擬方向 現制稅 率 一般非自用戶 自用戶 一般非自用戶 自用戶 房屋交易所得稅1年以下45% 連續設籍且持有6年非營利或出租者,售屋利得400萬元以下免稅,超過400萬元部分稅率10%。 1年以下 35%持有一戶、持有5至6年、總價格4000萬元以下免稅。 (出售利潤-土增稅-額外支出)×房地比×所得稅率1至2年 35% 1至2年30%2年以上 20% 2年以上 17%10年以上 15% 10年以上 12%外 資 外資不動產一年內45%,其餘35%外資不動產20至30% --自住宅 重購退稅、6年內限一次 換屋享重購退稅 換屋享重購退稅

日出

條款 2016年1月1日後取得並賣出目前已持有之不動產,按舊制不受影響。

2014年1月1日之後取得的房屋,而未滿2年就售屋者,也適用房地合一新制。 2016年1月1日後取得並賣出目前已持有之不動產,按舊制不受影響。

--

資料來源:財政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983

董監事同意門檻超高 成公視絆腳石 政院提名僅半數通過 童子賢意外落馬

2016-08-08  TWM

公視第六屆董監事選舉難產,落選名單竟包括上一任表現亮眼的董事童子賢,再次引發各界對同意門檻過高、董事席次過多的檢討聲音。

七月二十二日落幕的公視第六屆董監事審查會議,行政院提名二十一位董事候選人中,僅十一位審查通過,未達公視最低董事人數十七位的門檻,須待下次提名投票補齊,董事會才能正式運作。而令外界頗感意外的是,上屆董事、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也在「未通過審查」的名單中。

同樣和童子賢擔任第五屆公視董事、本次順利連任的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就投書媒體為他叫屈,強調童子賢任內積極為公視募款,並大力推動公視派遣員工納入編制,「值得大家的肯定。」此外,透過網路直播觀察審查會議的進行狀況,可發現在三小時的會議中,審查委員並未針對童子賢提出任何質疑,僅詢問其過往出席開會次數,而「開會三十八次、出席二十六次」,將近七成的出席率並不算低,最後卻未成功續任,令人不解。

修正《公視法》

改審查機制 防少數委員杯葛童子賢意外落選,也讓爭議多年的公視董事遴選制度,再次浮上枱面。事實上,前述施振榮投書媒體的文章,即是以〈公視法應再修〉為題。

所謂公視董事,指的是「公視基金會」董事,依《公視法》規定,公視董事每三年一任,由行政院提名,提交「審查委員會」,須得到超過四分之三審查委員同意才能當選。

至於審查委員會,《公視法》規定,是由「立法院推舉十一名至十五名社會公正人士組成」,換言之,審查委員等於是依各政黨在立法院的比率推派人選,以本屆十五位審查委員來看,民進黨、國民黨各有九位及四位,時代力量與親民黨則各一位。

從上述制度來看,十五位代表各政黨的委員中,只要有四位不同意,被提名的候選人就無法出線。

「這次落選者,反對票多是只有四、五票,只要特定政黨杯葛就有能力阻擋。」台大新聞所教授、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董事林麗雲說,放眼過去兩屆董事提名遴選,皆困難重重,其中第五屆更歷經五次審查會議、長達九百多天無法組成新董事會。

可借鏡國外

董監事人選 由國會同意通過換句話說,董監事審查委員會四分之三的同意門檻設計,就是一大爭議點。「公視董事是無給職,沒有實權,門檻卻比責任重大的NCC委員還要高,這不合理。」林麗雲說,公視董事一般是監督的角色,一個月開一次會而已,董事會選出的董事長,才有實權。因此,她認為董監事審查的同意門檻下修到三分之二或二分之一,都是可行的方向。

林麗雲並表示,甚至可以進一步思考,不按政黨比率組成審查委員會,而是由立法院同意即可。放眼各國,美國公共廣播公司(CPB)董事由總統提名,經參議院審議並同意通過;日本放送協會(NHK)董事人選也是由總務省提名,再經由國會同意。

「誰執政誰負責,對於董事會人選就要負起完全責任。」新頭殼董事長、前新聞局局長蘇正平也認為,回歸責任政治,是比較好的作法。

不過,本次審查委員會主席、公視前總經理、現任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胡元輝認為,回歸國會同意並非不可行,但當時設計審查委員會機制,就是為了在政治責任之外,更添加一些專業考量,因此恐需要更細緻的思考,「公視董監事與一般公職人員的同意權行使並不相同,例如大法官、考試委員、監察委員、NCC委員都是專職,且具有明顯的政治意涵,(若公視董事)改由立法院行使同意權,仍然必須有適當且完整的配套措施。」除了審查門檻之外,蘇正平也不認同目前的董事人數設計,他指出,立法院在二○○九年通過《公視法》修法,將公視董事席次由原先的十一到十五人、提高為十七到二十一人,「明眼人都知道目的是為了稀釋當時的董事會,把更多執政黨的人馬加入,應重新考量這樣龐大的編制,意義何在。」蘇正平說。

歷年來,多位文化部長都曾表示,由於現行制度窒礙難行,造成許多優秀人才擔任董事的意願低落,而越是補提名、越提不出好的人選。公視作為國家出資捐助、擁有經濟與政治獨立性的全民電視台,為使其長遠發展能長治久安,制度上改革的確已有迫切和必要性,而目前看來,降低董監事審查門檻,已是較具共識的改革方向。

撰文 / 賴若函、陳柏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4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