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石油A股的準確定價 Ares

From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9055.html

2008年,中石油12元.
按理,中石油中石化本來完全是屬於不應上市的公司,因為它壟斷性橫跨在中國產業的上游,作用完全屬於稅務所,到底該贏利多少,是由政府的思路決定的,如果我是人大代表,就建議:為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為了讓最代表生產力的製造業加速發展,讓中石油微利.
所以,中石油長期價值在1--12元振盪.
如果中石油有成長性,如果20元的中石油有投資價值,那是我們的悲哀.

巴非特在2008致投資者的信中說,買入中石油時只想賺三倍,但因為油價上漲與中石油自己在尋找資源上取得一些成果,竟然賺了8倍兌現,最高賣出價12元港幣左右.折人民幣不到11元.
巴非特能在這個價格賣出,那是相當得高興,巴非特忘了對擔心他賣得太低不懂價值的中國股市投資者說聲謝謝,是給投資者的信中唯的的缺陷.

嚴肅的投資家都是好人.
巴非特索羅斯羅傑斯都在譴責美元甚至美國政府.
想到中石油當初如此低價竟去香港賤賣,我們應該誠心誠意聘請巴非特做我們的境外投資顧問,顯然,他更懂得對資產進行定價,基於對人類的愛與自我價值的實現,巴老從一線退休後,可能會考慮進行一些榮譽性的工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8

陳百祥和老千股的關係

2005-01-03 MoneyTimes

  鏡頭前,人稱「阿叻」的陳百祥,甚麼都「認叻」,顯得甚為自信;但鏡頭後,當你問他有甚麼值得「認叻」的投資時,卻又表現得十分謙虛。

--------------------

  沒有甚麼值得「認叻」的投資,老實講,香港人在英國政府殖民教育下,人人對經濟最認識,個個「搵錢」至上,少不免都會接觸到做生意、買賣股票這些東西,而當時,香港最大的兩個投資範疇:地產和股票,最終我揀了股票。

--------------------

  我所以揀股票,是因為股票可用槓桿方式去控制不同的生意,透過一間旗艦公司,你可以去經營製衣、亦可以搞食肆、鐘錶、眼鏡等。股票說穿了就是賣我的腦力和能力,以及推銷,從股東籌集得來的錢拿去做生意,自己不用「上身」。因此,我認為買賣股票不會令人致富,只有印股票的人才會發達。

--------------------

  要印股票就需要資金,我的第一桶金來自70年代搞的一間製衣廠,記得間廠由當初只有6部衣車,到後來發展成千萬資產、逾千多名工人。接着的第二、第三桶金,就是靠搞公司上市而賺到的,其中華基泰(0155,現稱御泰國際)是我和精工足球隊班主黃創山合作搞的,之後我又入股我姐夫間公司冠軍科技(0092)(greatsoup:誰是叻哥的姐夫,簡先生是也,請詳閱  後來,與黃杏秀的一位朋友陳國強(greatsoup:誰是陳國強,請詳閱談起這盤生意,他一口答應出資1,400萬元購入49%股權,其餘51%股權歸原來65位藝人,那時心想,這單交易不錯,除了可還本(1,400萬元)外,還可以有51%股權,之後東魅便收購了Planet Hollywood、《成報》等,最高峰時公司市值曾高達20億元。

--------------------

  除了搞公司上市外,93、94年我認識了一位很熟悉股市運作的莊先生(greatsoup:誰是莊先生,請詳閱的A系),他教識我兩件事:一是賭馬,另一是炒股票、期指。當時,我和他合作買入很多藍籌股,其中最經典的是入股美麗華酒店(0071),曾經是他們的單一大股東,我們由2元開始買上去,到了93年6月30日,李嘉誠用17元收購。
  另外,在94年,我們亦有玩遠期期指,當時總成交只有1,600張,但我們已經買了1,300張,佔總成交量的77.7%,當然,我們亦做對冲,但這無疑是另一門很專業的遊戲。

--------------------

  有甚麼投資心水?我認為現時銀行息口那麼低,一般散戶最好買股票,但買股票不要跟風,最好自己多做功課,不過歸納起來,大致有3點:一是揀股息高的公司,例如中電(0002)、港燈(0006)等,二是揀盈利每年增長10至20%的公司,三當然是看一看管理層質素。

--------------------

  事實上,我目前持有的股票很極端,長揸的有美麗華、和黃(0013)及中電,至於短綫的,日日都不同,很難一一解釋。

﹏﹏﹏﹏﹏﹏﹏﹏﹏﹏﹏﹏﹏﹏﹏﹏﹏﹏

阿叻曾持有的愛股去年表現

 中電控股(0002)︰升20.54%

 和記黃埔(0013)︰升26.64%

 美麗華酒店(0071)︰升40.85%

 冠軍科技(0092)︰跌20.61%

 御泰國際(0155)︰跌22.22%

 星美國際(0198)︰跌10.42%
補充視頻,志雲飯局陳百祥的訪問,有晒大部分系,還有羊先生呢。

陳百祥關於A系和C系、I至H系的論述:

在尾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oypmqKD9ug

在頭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Z7YiSFVbn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64

出事股的特徵 王雅媛

2009-02-10  HKHeadline


逢周二見報

上星期又有一家手上有過億元淨現金的上市公司突然宣佈清盤了,這一家便是有十五年歷史的汽車零件生產商北泰創業(2339)。出事前,最新的年報顯示集團 手上仍有十二億元人民幣的淨現金,雖然它同時間又炒燶外匯及被合作夥伴追討賠償,但總數也只不過是五億元人民幣左右。照道理它應該是應付有如,毋須宣佈清 盤的。因此,集團要行到清盤這一步,也不用多問了,那十二億元人民幣現金好可能已經出現問題。

今年接二連三發生這些事情,究竟一般投資者可以怎樣防備,Victoria嘗試從歷年來看那麼多例子中,總括一些出事股的特徵。

第一,小心一些銀行存款多,卻不願意派息或無故要大量借短債的公司。借短債除了利息成本高之外,還給予大行分析員一個藉口去調低公司股價預測目標。因此, 除非一家公司突然出現短期周轉不靈,如不夠現金出人工或還錢給供應商,不然一般公司都不會無故大量借短債。另外,大家亦要小心一些明明現金極多,但又無故 集資的公司。以上兩類公司都是十分可疑的。

 

突轉會計師行有可疑

第二,我們可以從營業額跟存貨或應收帳的比重,來看它的帳目有沒有問題。

如果存貨及應收帳佔營業額的比重異常的低,那麼投資者便應該細心研究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看看公司是否有非常獨特的銷售模式及客戶對公司付款有甚麼特別的 安排。第三,要小心一些帳目上完全不像同業的股票。例如,內地的水泥股一向都是負債極高、現金不多、但固定資產多的公司。假如你發現有一隻內地水泥股,其 現金極多,無負債,而固定資產相比起營業額又不算大,那麼你便應該提防提防。

最後,投資者可以留意上市公司的核數會計師行。以風險程度計,僱用四大會計師行(德勤、安永、羅兵咸及畢馬威)的上市公司比僱用小型會計師行的風險低,最 高風險的,一定是突然由四大會計師行轉往小型會計師行的上市公司。通常它們會以節省會計費用為轉核數師理由,但是對於一家上市公司來說,實際上可以幫到公 司盈利有多少呢?我認為幫助是微乎其微的。

(王雅媛為持牌人士,並沒有持有以上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748

批股和供股的不同之處


(註:今日看到昨天某位城大教授在生果報的文章,覺得有點不妥,但是又沒有太大感覺,故寫出此文,若有錯誤,或有改善之處提出的話,敬請指正。)


該段文章如下: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3279?tid=3279#footer


「集資是好事還是壞事?
集資較普遍的有兩種,一種是配股集資,一種是供股集資。配股集資會攤薄大股東的股權,因此,大股東不會選擇股價低迷的水平配股,往往配股前股價會飛升。從炒作的角度來看,配股集資前是好事,有人會設法去推動股價上升再集資。



另一種集資方法是供股,大股東控股權不變,則高價低價皆可供股,不過,從過往的經驗來看,低價供股的可能性又高一些。這往往是大市仍處於低迷時候,企業缺錢,不得不集資,為了不攤薄大股東的控股權,就選擇供股集資,而且把供股價定得相當低,以吸引小股東供股。」


其實,我看到這一段,都覺得有點奇怪,他好像看得股票太少,所以不知道情況,有時他推介的股票更顯得他本人對股票識見之淺。

關於該位教授的關於批股的描述:
配股集資會攤薄大股東的股權,因此,大股東不會選擇股價低迷的水平配股,往往配股前股價會飛升。從炒作的角度來看,配股集資前是好事,有人會設法去推動股價上升再集資。


關於配股之說,「配股集資會攤薄大股東的股權,因此,大股東不會選擇股價低迷的水平配股,往往配股前股價會飛升。」,我認為有部分正確。

第一句「配股集資會攤薄大股東的股權」絕對真確,但是「大股東不會選擇股價低迷的水平配股,往往配股前股價會飛升」,這句肯定是白痴說的話,為甚麼呢?

(1)有些股表面上是無大股東,或是持股量是約20%,他們當然目的不是為股東賺錢,是賺股東錢,當然就愈集得多錢愈好,集資成本愈低愈好,在炒作和向下炒之間,他們一定選後者,因為後者的成本較低,效益也較高。

(2)有些股票,價值雖然是有,但老闆或其公司缺水,當然不得不選擇下策,被迫低價集資。這些股票可能是賣給新一批殼主,為賣殼之聲。

(3)又或有些股票,因為部署炒作,這些股票通常都不會被人注意,故以低價配股給有好或部署炒作的人士,給他們甜頭,為之後炒作做準備。這些股肯定之後有消息,其後會以更高價批股,拉勻其實都不失禮。

第一個例子,配股前或許真的有點升幅,但是一批完股極大可能打回原型。第二個例子,下場可能又是賣殼,故股價的表現是不定,但第三項的批股,確實之前之後 的股價都是不很好,或是看來橫行,批股後也許兩三個星期沒表現,但如果持有股票直到消息已盡,應該都不錯,我們要贏錢的話,就要找到第三類股票。

就此來說,這句話是前一句正確,但後兩句就不正確了。

該教授又稱供股:

大股東控股權不變,則高價低價皆可供股,不過,從過往的經驗來看,低價供股的可能性又高一些。這往往是大市仍處於低迷時候,企業缺錢,不得不集資,為了不攤薄大股東的控股權,就選擇供股集資,而且把供股價定得相當低,以吸引小股東供股。


(1)前一段說得頗正確,供股無論是甚麼原因都是會較低價的,因為要吸引股東,但是集資原因雖然是因為缺錢,但不一定是公司問題,可以公司日後或可能有一個或真或假的收購。除了一些之後有偷錢的情況例外,如多金控股(628,前浩基集團)及泓鋒國 際(2309),又或是市況突然不佳,供股價低於市價,如華潤燃氣(1193,前華潤勵致、勵致集團)及香格里拉(69)。

前者當然後來有偷錢事件,雖然或有機炒作,但大部分情況都是不好的。至於後者,如大股東仍然認購的話,相信未來應該情況都會不差的。如市況回復,大股東會把股價炒上去的。

(2)又有云部分公司供股,供股價值或價格甚至還多於市價,如大股東持貨中等或一股獨大的話,無論包銷不包銷,就應要留意,正如glassfund所言, 「如股權集中,供股集資就沒多大意思了, 因供股大部分錢都是大股東自己去付。」,如果大股東肯供股之餘,又肯包銷的話,相信未來的股價表現應不會太差。

(3)如果大股東持貨不多,又不肯包銷,價格又低,用的證券行又是名不虛傳的,加上有眾多甜頭的,不碰是贏錢。


(4)又有部分,供股集資金額少,大股東持股多又包銷的話,都可以留意。

(5)又有的是正如華翔微電(1195)等,大股東放棄供股,雖供股價雖非常低,但這屬於控股權轉讓,不是教授所稱的原則,即吸引小股東供股。

所以教授的說話又是部分正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84

龍生:金利豐對細價股的貢獻

(註: 此文經修飾,且未經龍生兄的同意,敬請留意。)

今日,我收到網友龍生兄的文章,它寫起了金利豐把細股的環境變了,成為自己的特有模式,我覺得很有意思,故此修飾後,和大家分享。

「我覺得金利豐將細價股玩法轉型在股票的玩法方面,我想多說一點,可以分為舊模式和新模式: 舊 模式方面,從前的細價股,低價收集,到咁上下還有猛人入股作賣點,然後變身轉型,搞些概念如環保、能源、科技、地產等,種類包羅萬有,然後透過媒體鋪天蓋 地的宣傳,在市場公開散貨,引老散入局,之後股價下插,遊戲終結,然後合股及重組股權,又可以重新出發。但是,這些股的萬變不離其宗,目標始終是香港人。 新模式方面,是經中介人的推薦,一些上市公司主席拿著一些概念或未變實的生意,挾香港上市公司集資之名,向一些大陸人兜售這些暫時仍稱概念的生意。

以 伯明瀚環球(2309,前泓鋒國際)作例子,賣點就是伯明翰。又或是鈀陽太陽能(566,前紅發集團),賣點是GS-Solar,又或是國際資源 (1051,前中華發展、星光數碼動力、星光生物科技、信用卡防盜、智富能源),賣點是Martabe金礦,又或是中策集團(235,前紅寶石),賣點是 南山人壽,亦可以是開源控股(1215,前華利資源、國新集團),賣點是日照鋼鐵。


至於新模式的對象方面,超平優惠半買半送地邀得政商界猛人入股,自自然然就有些奇奇怪怪的人跟著入股,最後加入一些所謂大行指數成分股,引被動基金接貨,這情況就像香港的蒙古能源(276,前宇宙船務、保華地產、新世界數碼)。 那為何會發生這個情況呢? 以愚見來看,新玩法可以分為兩類:
第一種則是內地政界的人不想高調從商,故這樣奇形怪狀的生意就有生存空間,正如伯明翰環球(2309)而言,今次的例子就是推廣中國足球,幫助中國足球走向全世界云云。居然找到鄧小平的後人也參一把。

主事者也委實太厲害了,這樣政界人仕從商也有理由了,但因香港老散對國內新聞的敏感度太低,故市場還未成熟,作不了炒上的借口,這也成不了賺錢的要素,總不成要國內猛人接了貴價貨,然後股價大插吧。

但這樣,他們就真的是做生意了? 如果是這樣的話,下場多半像現在的紅籌國企,半死不活,炒又炒唔起,除牌又沒甚麼可能。

所以,個人認為,主事人的利潤就是以高於現實的價值購入資產,然後以較成本價高一點的估值賣給內地政商有一點關係的人,再利用他們的關係再做生意,炒高股價,令他們成功出貨給其他「識貨」的內地同胞。 第二種,其實就像舊有玩法,換了的是新概念,即以上所說的整個項目皆為概念。但和舊模式不同的是,現在是國內人入股港企,然後一起引香港及中國的「知音人」入貨, 至於主事者則不像從前,擔正做主角了,香港人多從事中間人的角色,但最終目的仍和從前玩法一樣,炒高在市場散貨。」

其實,筆者個人認為,新模式和舊模式其實並無二致,只是概念變得更大、更具真實性,吸引度則因有一些陌生而和權力有些關係的人,更增加神祕感,能引入更多資金,炒高股價。但搶小股民的錢的目的,則並無不同呢。


證券行如金利豐等,其實只是趁大股東財困取得殼股控制權,其後以親信及關係緊密的財技人士調理財務結構,再介紹這些殼股予中外的需要資金的創業家及希望把所得體現資本化的投資者或基金,以製作概念,炒作股價,然後配售股票,完成過程。


其賺錢過程,即如壹週刊的圖:
27126940.jpg
enlarge
上市公司大股東因財困或個人理由急需現金,遂把股份按予金利豐;如殼(即沒有實質業務的上市公司)價值一億,大股東持股五成即市值五千萬,金利豐只借二千五百萬,年息 13%至 18%不等。

62450903.jpg
enlarge
大股東未能在限期前還錢贖回「殼」;金利豐遂把已抵押的殼沒收

85112442.jpg
enlarge
透過朱太的人脈,找商人將各類型合潮流的資產,諸如賭業、礦業、醫藥等注入公司,把「殼」活化。
22586101.jpg
消息一出,刺激股價上升,炒家蜂擁而至,股價急升,持有公司舊股的朱太可在市場沽貨獲利,隨即甩殼。


其實,另外的金勞詹、火車系、明日系、賀學初先生等,其實也在做這些殼股包裝工作。

雖然金勞詹是這個行業的始祖,但由於自身局限,以其產業鏈的佈局及注入概念的真實度來說,遠遠未及金利豐呢。


延伸閱讀:

生炒過百細價股殼后朱太傳奇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3115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page=0&tid=3387


 
楊家誠搭上太子黨北上搵銀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3004


鄭裕彤煤業拍檔身世揭秘 原名劉愛黨

http://specials.mingpao.com/cfm/News.cfm?SpecialsID=141&News=7dfecaa2a621002bdffc212fa310000bf7ec1e181943001bf7f40a1f0e0100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89

強勢股的注碼控制與持貨信心的問題 goldone


http://hk.myblog.yahoo.com/goldone04/article?mid=638


買入強勢股的最大心理障礙,是散戶面對升完再升的股票,多數的反應是:「嘩,都升左咁多囉!而家買咪好危險。」可惜害怕之餘又心有不甘「點穴 股」的零升幅,在眼巴巴看著股票升破了六七個整固階段之後,才驚醒:「嘩,尼隻真係股王尼喎,陳太,你買左未?」事情發生到這個階段,一切為時已晚。

怎樣才能夠克服買入強股的心理障礙?試想像,當你身家有五萬元,如果你投入全部金錢去買一隻波幅很大的股票,你會好驚好驚;相反,如果極端地只投入 五元去買這一隻「高風險」的股票,你會很心安理得,因為「蝕到渣都無」都只不過是五元而已。

這裏引申到一個問題,究竟你買入一隻所謂高風險的強勢股票,怎樣的波幅下才不會影響你的操作信心?而資產上的波幅控制,實際上是可以用「注碼大小」 來解決的。

組合一:

選股成功:

 
  佔資產比例 年終增長 最終回報
點穴股 $40,000 5% $2,000
強勢股 $10,000 50% $5,000


一年回報 $7,000  
+14.00%

選股失敗:

 
  佔資產比例 年終增長 最終回報
點穴股 $40,000 5% $2,000
強勢股 $10,000 -30% ($3,000)


一年回報 ($1,000)  
-2.00%

如要改善回報,保守投資者可以用五分一的資金買「高增長」的股票,即使揀錯「假強勢股」,該股下跌了30%,由於注碼小,整個回報都只不過是 -2%!而且仲有銀彈作反擊。

------

 

組合二:夠信心進攻當然好,例如比較以下兩個組合的資產比例,便知道你越買得多高增長的股票,回報就越高:

組合A

 
  佔資產比例 年終增長 最終回報
點穴股 $40,000 5% $2,000
強勢股 $10,000 50% $5,000


一年回報 $7,000  
+14.00%

組長B

 
  佔資產比例 年終增長 最終回報
點穴股 $10,000 5% $500
強勢股 $40,000 30% $12,000


一年回報 $12,500  
+25.00%

但是,假若所選的「假」強勢股「爆左煲」(Risk of Ruin),你所買錯的資產越多,就越難翻身:

組合A

 
  佔資產比例 年終增長 最終回報
點穴股 $40,000 5% $2,000
強勢股 $10,000 -100% ($10,000)


一年回報 ($8,000)  
-16.00%

組合B

 
  佔資產比例 年終增長 最終回報
點穴股 $10,000 5% $500
強勢股 $40,000 -100% ($40,000)


一年回報 ($39,500)  
-79.00%

 

為了解決以上的操作缺點,你可以將注金更加分散,分別買不同類型的高增長公司,解決「單注易出事」的問題:

沒有公司爆煲

 
  佔資產比例 年終增長 最終回報
點穴股 $10,000 5% $500
強勢股A $10,000 25% $2,500
強勢股B $10,000 45% $4,500
強勢股C $10,000 15% $1,500
強勢股D $10,000 30% $3,000


一年回報 $12,000  
+24.00%

一間公司爆煲

 
  佔資產比例 年終增長 最終回報
點穴股 $10,000 5% $500
強勢股A $10,000 25% $2,500
強勢股B $10,000 -100% ($10,000)
強勢股C $10,000 15% $1,500
強勢股D $10,000 30% $3,000


一年回報 ($2,500)  
-5.00%

要避免「萬中無一」的爆煲意外和增強持貨信心,筆者建議投資者應該分散投資,因為只要選股不太差,理論上分注組合的防守性,遠遠比「一注獨贏」的贏 面為高,同時前者的資產波動亦會較少,不會令投資者輕易被震倉出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22

商譽與成長股的關系 (一)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2427


巴黎:

巴黎曾經提過,公司的作用是把有限的不同的生產資源,以最合適的比例調動,以便能有最高產量的貨品。但是有時同一個比例的生產組 合,在不同的公司,卻有著很大的差異,例如一個勤勞的工人操作兩部機器的產出,明顯較另一間公司的一個懶惰的工人操作兩部相同形號的機器有更多的質與量的 分別,這可能是150比100件的相差。

很多管理教科書都有解釋此中不同的原因,巴黎不再重複,我所關心的是資本家要做的工作是怎樣看待 兩間公司的分別,和應該付出多少購入產出高的企業才化算?

上述兩間公司的例子,明顯地兩者的有形資產都可能分別不大,不過那些有形資產的 產出和引致的入息,ROA(Return on Assets)就有顯著的分別,假如兩間企業都沒有負債,沒有由債務leverage引致的加倍入息,ROA將等同ROE(Return on Equity)。

以A與B企業為例,如果A企業每年的ROE是7%,B企業是15%,A企業的總資產將會在10年後番倍,而B企業只須要 5年就番一番。

Warren Buffett說,因為A企業需要更多的資產才能生產同B企業的產出水平,在通漲時期,前者將會需要更多的資金維持產出規模,令它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形勢。

以 下是三間企業的假設
                   市場   有形                            <---有形淨資產---->
企業  ROE P/B  淨資產 P/E  總市值  5年後 10年後 15年後 20年後
   A    7%   平價   $250  14.28    $250   350    490      690    970
   B   15%  2倍     $125  13.3     $250    250    500     1000   2000
   C   15% 2.5倍   $100  16.67   $250   200    400       800   1600

從上 述的數字顯示,一般人以P/E和P/B選股的選股方法,並不能做到真正資本家的想法,即使A 較 C 企業P/E更細,有形資產更大,但其市值卻是相同,而以長期持有角度看,C企業在15年後有形資產部份便跑勝A企業,而隨時間的過去,相差愈闊。因此可以 結論是買入ROE愈大的企業,愈有利。

很多投機人都喜愛以那是優質企業或以上道理,遮掩自已以高價購入股票,期望別人以更高價買入他的股 票的短線投機心理。其實一間真正的優質、高ROE的企業,必須經過嚴格的測度而非單以表面的數字、或只是基於空泛的預期。

巴黎早陣子在回 Blog友文時就以為美國銀行BAC多年來的ROE(Tangible)較富國高,P/B較低,而決定買入BAC而非WFC,後來經過一些Graham教 的反証盈利的方法,最後決定要轉回大部份的持股到WFC處。

資本家應該是理性和客觀,既然數字顯示自已錯了第一次(買入BAC),不更改 就會錯第二次,這就是非常愚蠢了,我並不是說現價買入BAC不是一個好的投資,而是我認為買入WFC會是更加吸引。我將在下回解釋自已的思考過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29

杏林醫療(8130)供股的原因


(1)


這家公司大家都耳熟能詳,其實都不用多談,想知故事如何,請按此處


現在大致談談公司近一年來的發展。


7月20日,公司終止配售25億股的協議


10月5日,通過以 15億收購Grow Harvest,其中7.5億以承兌票據支付,7.5億以可換股債支付,每股10仙(合股前 0.01仙),共發 75億股。

10 月8日,把電影業務售予同系公司寶利福(8172,前恆科創業、現中國星電影),作價 8,200,418元。20日,改由里昂配售50 億股,每股10仙,集資5億。


11 月,委任兩位財技人士。27日開始配售,12 月10日完成


12月11日,與國康醫療器材有 限公司簽訂意向書。國康同意推廣其醫療資訊數碼化系統及與中國有關政府機構或組織及醫院就醫療資訊數碼化系統進行接洽及合作。同時,其將向國康提供在中國 推廣本公司之醫療資訊數碼化系統所需一切資源,包括但不限於技術及財務支援。18日,Grow Harvest賣方兌換部分可 換股債,持股增至約30%


2010 年1月,收購紅亞數碼科技(天津)有限公司20%股本,其從事醫療應用軟件、醫療掃描及影像傳輸技術及醫院管理軟件之開發,以及電子醫療記錄、Wi- Fi/RFID及生物識別技術之開發、轉讓及提供顧問服務,作價1.45億元,以現金支付,但淨值僅100萬美元,內容僅一紙合約,尚需大量投資。


4月購入Fortune Mark International,作價1.35億元,資產僅為一系統購入權,淨值1,000美元,後來有所修訂


27日,何先生辭任,歐先生升 職,換入連先生, 其資歷如下:


連先生,46歲,自一九九七年起為香港執業律師,並為香港之律師事務所梁心端連偉雄律師事 務所之合夥人。連先生於英國東倫敦大學畢業,取得法律文學士學位。


連先生現時為中國星投資有限公司(於聯交所營運之主板上市之公司)之獨立非 執行董事。除上文披露者外,於本公佈日期前過去三年,連先生並無在任何上市公司出任任何董事職位。


中 國星投資屬中國星一系,故應是回歸其懷抱,並把之還原的先兆。


(2)


3日後,公司宣佈4供1,每股10仙,集資不多於1.81億,金仔為包銷商,集資原因如下:


於本公佈日期,尚有為數605,000,000港元之承兌票據及為數 532,000,000港元之可換股債券為未償付。根據本公司尚未償付承兌票據之條款,承兌票據之到期日為由發行日期起計十二個月之固定限期。


倘本公司於到期日未能償付任何尚未償還之本金額,本公司須自到期日起支付相關逾期未償還款 項按年利率10%計算之利息,直至悉數償付為止。


公開發售所得款項總額將不少於約183,120,000港元及不多於約183,170,000港元。董事會擬將公 開發售所得款項淨額用於償還本集團之承兌票據。


根據最近可得之半年第3季報表可見,在9月底現金約3,000萬,3月內已接近虧光,但增加5億現金,購入一項資產,作價1.45億,尚剩3.55億,另一項則未實 行,況且尚需估值,若低於1.35億,則作價需下調,但人已換,相信向有利上市公司發展方向進行,所花現金可能不多,甚至取消。


經集資1.8億及3個月虧損約3,000萬,手上現金約5億,相信礙於新人要維護現公司的利益,可 換股債應最後不會兌換或低價暗中轉移予新人的友好,至於承兌票據亦因資金不足,相信略作商討後,或會新人以折讓購入部分,然後轉給公司,這樣公司供股集資 的現金即可套出,股票成本變相取得一定折讓。


由此 可見,就算街外人不玩,他們也有可能賺錢呢,建議不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83

商譽與成長股的關系(二)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2477


巴黎:

上回說到,ROE較大的企業,即使你以較高於它的帳面值買入,長期而言,它的升值會較另一支ROE細的企業大。但我們不應不理會實 際的問題,例如派息率,

                A           B         C
ROE      20%         5%    10%
帳值     100         400    200
股價     200         200    200
年慢收   20           20       20

A, B兩間企業,如果一樣把賺來的全派息,其實是沒有分別,閣下每年也能穫得20元,A,B兩間企業因沒有新資金,也不會增長,而在某程度來說,企業B可能還 較A更安全。但如果A企業全保留盈利再投資,那$20元產生的來年額外的盈利會是4元,而B企業只會是1元,這就引致A的增長較B為大,不過這只是理論, 在大多數的情況,企業人都會把保留的盈利花掉在他自已身上或肆意的擴張收購,落得慘淡下場,所以觀察過往的數字仍是最好的證據。

因此從這幾點可以導出,成長股必定是:
第 一:ROE較同業高;
第二:它派息後仍有較大部份的保留盈利;
第三:保留盈利的增長要有長時間的財報證明、受過考驗。

企 業的ROE如果比較同業高,可能因為它士氣高、管理良好、員工質數優良,但無論是那種原因,很難在數字上不被投資人發現,投資人一般都願意付出多一點買入 它,有時企業本身在收購同業時,也會以這種想法行事。

例如上面的C企業,如果它的10% ROE 是行業的標淮,行業又不派息,那理論上行業中會有人付出多於100帳值的一倍并購A企業,多出的一百元就是商譽了。

隨著時間的過去,這間 企業的有形資產部份和無形資產部份的上升,例如第二年便會是120元比100元,高於第一年的1比1,而它的ROE(有形部份)現在是 120 x 20% / (120+100) = 10.9%,又會高於同業標淮,而引致市場人再次調加它的商譽價值部份至120元,總Equity至$240元,即較C企業的220元高出20元的市值。 反之,如果A企業的ROE有形部份下跌低於原來的20%,它的商譽價值也應按同等比例下降。(Warren Buffett是這樣的認為)

因此企業的股本值包含的有形Equity和總Equity的比 例,長期而言應該是較隱定,否則,投資人應該去了解原因,是否因為沒有節制的并購或回購股票,即大量高價購入一些同業,做成 有形資產的下降,沖淡了企業的整體ROE回報。在知道原因後決定它的商譽的應有的價值和合理性,而調整以那個股價購入,才能達到安全的水平。

我 會在下回以實際的例子解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38

商譽與成長股的關系(三)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2513
巴黎:

Graham在其Security Analysis一書內有說過處理Goodwill的方法,他說應把它分25年分攤,即假如Book Value是$30元一股,盈利是每股6元,你以55元買入,多出的25元Goodwill應每年在盈利中扣減1元,即每股盈利應是5元,P/E是10 倍,而非9.1倍。

巴黎認為這裡出現一個予盾,例如按Graham的說法,他是相信無型資產是可以像一個有型資產,例如機器,能制造收 入,同時,又會隨著時間而耗損,所以它應該像機器般入帳的方法處理。但是按上回所說,因為此間含高無型資產Goodwill的企業較行業的ROE標准高, 只要三、五年,那溢價的部份就能追到,情況一如龜兔賽跑,所不同是,這一次,兔仔是先讓跑,然後牠卻非睡覺,而是發力狂追,所讓的25個圈,在比賽未到三 分一已追回。(這亦是巴菲特和Graham對Goodwill的處理方法表面的不同)

如按Graham的攤分25年,那就默認每一間企業 的無型資產都能長久持續,但是,我們都知道,不同的機器生財資產,都有不同的生命週期,無型資產,亦應如是,沒有理由,把所有多出有型資產部份都劃一攤 分。可是,我們又會返回如何界定年期的問題,那麼,應如何處理我們買股票時常遇到多出資產值的溢價部份呢?

最好的方法是以實際例子說明, 以下是Wells Fargo Bank 2003年至2009的財務資料
 (billion)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1.Turnover                 64.2*     51.6   53.7     48      40.4     33.9    31.8
2.Profit before tax
  & extra                 11.7      3.3      11.6    12.6    11.5     10.8     9.5
3.Ne profit to
  Com Stock             8         2.4       8.1      8.4    7.7       7.          6.2

4.Com stock Equity 103.3    67.8     47.2     45.5    40.3   37.6     34.3
5.Total Assets        1244   1310      575       482    482    428      388

很多朋友都問我,價值投資入會表格內的Dupont Ratio的作用是什麼,現在我就以WFC的例子解釋,從上面數字,我們首先計到,WFC以股東的資金大幅借貸(5 除  4),加大了可控制的總資產。

即 每100元的股東資金,WFC可以控制的資產是(5除4):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A) 槓干比 1200(12倍) 1930 (19)   1220(12)  1060(10)  1200(12) 1140(11) 1130(11)

然 後,按這100元比例的資產令WFC產生的營業額是 (1除5)Return on Total Assets%):
B)ROA%       62 (5.1%) 72  (3.9%)  113(9.3%) 106(10%) 100(8.4) 90(7.9) 93(8.2%)

接著,因為每一元的營業額, 所賺的Profit Margin 引致的盈利是(2除1):
C)Profit Margin 11.3(18.2%) 4.6(6.4) 24.5(21.6) 27.9(26.3) 28.6(28.6) 28.6(31)27.7(29.8%)

最後,每一蚊的Profit,扣除稅金、優先股息,給干股東的利潤比例(3除 2),得出最後的數字就是Return On Equity:

D)EBTax/Net  7.2(68%) 3.3(72%) 16.9(69) 18.6(67) 19(66) 18.6(65) 18.1(65)。


    DuPont 公式是    :A X B X C X D =  Return on Equity

由此可知,相同ROE,包含Dupont Ratio內的因子不同,其風險也有所不同。例如,不斷增大A)總借貸槓干比加大總資產,能夠增加ROE為一例。

香港人有一句非常有意思 的說話:"不怕唔識貨,最怕貨比貨",事實是如果閣下能夠把所有企業作一個 Dupont Ratio 的A至 D的比較,那麼,你想做錯投資亦很困難,因為你已經掌握了企業的最重要財務重心。


巴黎在比較過美銀和富國銀行的Dupont Ratio後,決定了WFC好過BAC,下回再談。


*WFC備註內說在2010年全購了Prudential Finance,巴黎把大約之Minority Interest 按比例在2009年調整。(很多Blog友看了我的其它企業的數據分析,都常說不知我的數字來源,這裡說明我大多會調整當中的數字,Blog友可以參考 Security Analysis一書,Graham有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