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自動交易二三事 Professor_Durrr

http://xueqiu.com/1459805993/22842054
自動交易比較符合當下大數據時代的想法,通過尋找海量數據中的相關性,利用模糊的相關性來獲利。大數據的原則包括,放棄精確,追求數量級;放棄因果,追求相關性。這兩點在很多行業裡都是可行的,但是用在投資裡,兩者結合是比較危險的。

自動交易說穿了是將投資標的的比較小的相關性變動,利用較大的槓桿來擴大利潤。

這裡面有幾個風險,首先是相關性是否有意義,比如看到茅台漲的時候,銀行股在降,也就是相關性上看,銀行股與茅台成負相關,於是做多茅台,做空銀行股,然而這個相關性的因果關係不是很明顯,也許是因為經濟擴張,茅台漲價,銀行股被通脹吞噬,資本金不足需要補足,所以兩者明顯負相關;但也有可能是因為有人(但斌?)惡意做空銀行股,做多白酒股;更有可能是因為今天郭樹清說了幾句話,大家頭腦一興奮,分析出了一點什麼東西。這個問題很簡單,就是這個負相關,很可能是個正相關,也可能根本不相關。

大數據理論中,我們並不關心這個相關的因果,只關心相關這個事實。因果關係需要我們自己去理清。但是很多對沖基金基本關心到這個事實就去做了,實際因果關係鏈條上有很多漏洞。

其次,放棄精確追求數量級。做一個套利,風險很小,但不是沒有風險。根據凱利公式,我們追求最大的收益,就要在收益風險比較大的時候下重注。機器自動交易能夠尋找到的套利空間,很多時候很快就會消失,也是因為市場畢竟沒那麼無效,所以利潤空間很小,市場給出的底池成敗比比往往很不合理。利潤空間小,雖然風險小,但還是不值得一做。很多機器交易尋找的就是將所有這些機會集中在一起,然後套一個非常大的槓桿,無限放大利潤空間。這裡的思想錯誤在於,當你放大利潤,你的風險同樣是成比例放大的。小規模的套利風險在槓桿作用下被極大擴張了。追逐數量級的大數定理不起作用,其原因在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中解釋的很清楚,就是證券市場的波動同向。

還有很多可以攻擊自動交易的理論,但是我相信自動交易有很多想法很有意思,不一定一棒子打死,可以看到很多交易思想的閃光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07

通脹大不同 Professor_Durrr

http://xueqiu.com/1459805993/22899339
本人愛玩德州撲克,統計數據上單挑SNG勝率比較高。今天@柴迷 讓我解釋一下德撲裡SNG涉及的波動性的問題,寫著寫著寫成長篇,在此整理一下。

德撲裡SNG是Sit&Go的縮寫,意味著5人桌人數坐滿即可開始比賽;為了避免比賽無限時的進行下去,每過一段時間,盲注的額度就會上升,也就意味著,加入一輪比賽的成本會不斷提高,一手牌輸贏會導致籌碼量波動性很大,給選手心態影響是很大的。

在普通現金桌中,你要做的就是靜靜等待一手大牌,比如AK同花,然後引誘對手下注,造一個大池,在強牌在手的情況下,提高投注比例來換取高收益,就像巴菲特的朋友施洛斯,一輩子就看的懂的就只有幾隻股票,不斷籌集資金,等待價格下跌到合理的地步然後建一個大倉。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做這件事,只要盡力研究幾隻股票,然後等3-5年某些因素發生,把價格拉到很低的地步,建一個大倉。這樣收益率也很高,但是也要很能熬,耐心和眼光是核心因素。

但是在SNG比賽裡,因為盲注比例會不斷上升,所以持幣等待大牌是很痛苦的一件事,尤其在單挑的情況下,每一輪都要下盲注,很可能還沒等到大牌,自己的籌碼就一輪輪被洗掉了,所以在這樣的一種比賽裡,最優解反而是在拿到次優牌比如Ace high或者中對的時候全押,這種策略給對手以很高的波動性,因為如果跟注的話,手持弱牌很可能就會導致重大損失,對手的次優牌往往可能一次清場;如果不跟注等待大牌,那麼每一輪的高額盲注迫使對手很可能等不到大牌就被清場。

就像05-08的中國股市和房地產市場一樣,雞犬升天,全民炒股,因為面對高通脹的持幣成本,對於每一個個體來說,翻牌前全押是最優解,只要拿到哪怕是概念股,都可以跟炒一輪,這樣的收益率都要高於持幣存銀行。不受待見的反而是所謂的績優股,因為績優股的投機性沒有那麼強,沒有想像空間,就不存在翻前全押的跟注可能性,很可能績優股仍然是跟業績持平趨勢。

在高通脹的情況下做投資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因為持籌等大牌下重注,是我們作為專業投資者一個標準的打法,但是一方面在低利率導致的雞犬升天的環境下,不存在拿到大牌建大池的空間,就像重力被削弱了一樣,所有的投資品都不存在合理的價格,因為未來的所有收益可能性都被fully priced,所以一定預示著重力恢復正常之後的價格回歸;而另一方面,則是持幣成本的居高不下,導致持有現金的成本非常高。所以一切都是Reverse Poker,反向牌打一輪兩輪可以賺錢,但如果常打逆向牌,破產幾乎是注定的事;就像我們投股票,投機一次兩次,很可能小賭怡情,收益率很高,但是每次都投機,最後肯定要死的很慘。

我SNG將對手拖入單挑之後打得好,是因為我利用了對手的持籌等大牌的心理,拚命壓榨底池,對手跟注死的慢,不跟注死的快,迫使對手陷入兩難境地,從這個角度講,我扮演了中國人民銀行的角色。波動性這麼高的單挑對牌力的處理相對淡化,跟前面講的眼光和耐心沒什麼關係,更多看勇氣和讀人能力,也就是要對市場上的參與者心理很瞭解。

提一句,打德撲,SNG絕對不是常態,現金桌才是常態;錦標賽不是常態,澳門和拉斯維加斯才是常態。就像05-08年的高通脹的大牛市絕對不是常態一樣,09-12的波動市才是常態一樣。高通脹低利率的大牛市情況下作為專業投資者的痛苦的時光,其實並不影響結局,很多錦標賽打不好的選手是現金桌上的百萬富翁;很多A股踏空行情的高手,在現實生活中也身價過億。通脹+大量持有現金,這個組合儘管讓人痛苦,但也比資產腰斬來的讓人更舒服一些。

綜上所述,在低通脹的情況下,專業投資往往比較立竿見影;而在高通脹情況下,專業投資很容易不受待見,所以雪球網也算是生逢其時,若是07年誕生,我想版上這些人也會被嘲笑的很慘。我個人是巴菲特的忠實讀者,買股票標準很高,術語評價屬於緊凶,但是打德撲卻非常喜歡單挑這種松凶為主的打法,也算talking loose and playing tight.

此外,絕對不是說價值投資就是持籌等大牌下大注,我的意思是這只是一種比較流行的策略。我是巴菲特忠實讀者,也算是靠巴老的文字賺了點錢。有些人質疑價值投資,我只能說大家策略不同,希望您的策略經常有效,幫您致富。

@深圳價值投資者 對手等到大牌有兩個前提,就是首先要有足夠多手牌來支持這個概率,其次要有對比對手足夠深的籌碼來支撐超大的波動。文中我忘記提一點,就是一定要最開始建立足夠深的籌碼,來確保可以支撐高波動。做股票也一樣,那些動輒喊滿倉茅台的,腦子裡都沒有風險防範意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280

Heinz併購案背後的「巴西高盛」 Professor_Durrr

http://xueqiu.com/1459805993/23067148
$亨氏(HNZ)$ Heinz案子爆出來之後,看價格第一感覺覺得不像巴菲特風格:除非其中條款安排對巴菲特比較有利,否則巴菲特一定是老糊塗了。等細節出來之後,才恍然大悟:老奸巨猾的奧馬哈先知怎麼可能做虧本的生意呢。利率9%的優先股佔大頭,其餘是普通股。Heinz確保能夠提供穩定的現金流,而3G公司坐進董事會開始大開殺戒,砍成本+漲價。
Total Purchase Price...$23 billion

1) Common Stock investment (BRK)...$4.4 billion

2) Preferred Stock investment (BRK)...$8 billion

3) Common Stock investment (3G)...$4.4 billion

4) Debt financing (banks)...remainder.

這個交易結構確保了巴菲特的零成本浮存金擁有接近9%穩穩當當的股息收入,以及3G提供的額外管理資源帶來的可能的資本升值。考慮到美聯儲現在這種美鈔如美紙的貨幣政策,略高的買入價格也將會被管理層對Heinz旗下產品提價的可能性所覆蓋。好的價格,好的生意,以及好的管理。巴菲特又一次證明了,好生意需要的想法很簡單。

本文重點並不是介紹巴菲特的豐功偉績,而是另外一邊的3G財團的金主:Jorge Paulo Lemann,全球富人榜排第39位,哈佛畢業,畢業後加入瑞士信貸公司培訓生,回國和另外兩位一起組建了一個投資銀行Banco Garantia(!),後來被稱為巴西的高盛。還曾經是個溫博爾頓公開賽的網球冠軍。

不過在我看來,Lemann一生中最大的成果就是ABInBev這個公司。

想像一下,20年前,在遙遠的巴西,有一家生產啤酒和飲料的公司,叫美洲飲料,規模大概跟今天的燕京啤酒差不多。Lemann收購了這家公司,並且用自己擁有強大財政紀律的管理團隊,全力削減成本,提高價格,並且如同龍捲風一樣掃蕩了整個南美洲,在巴西阿根廷多個地區佔有超過80%的市場份額。然後一連串的收購整合之後,拿下了比利時英特布魯公司,最終在2008年震驚世界的敵意併購案中,近500億美金現金交易拿下了安海斯布希公司,變成了今天全球最大的啤酒公司。

他的策略在今天看來很簡單,是標準的槓桿收購策略:動用槓桿進行收購,然後血洗舊管理團隊,擠壓不必要的成本,動用所有未開發的定價空間,然後利潤循環投入用於下一次收購或者品牌建設,培養超強的管理團隊和價值非凡的品牌,積累大筆現金,用於進一步的擴張。每一個併購目標的特點,基本都是食品飲料行業的龍頭老大,因為管理層的動力不足,沒有充分開發定價空間的動力,於是表現長期平平。

拿百威舉例子,在08年併購前,百威在美國佔有率持續下滑,雖然現金流水平依然不錯,但百威是一個家族企業,掌權的布希家族更關心的是面子和排場,而不是利潤與銷量。說個八卦:布希家族每次來中國視察的時候,都要坐著私人飛機,帶著樂隊和廚子,全家老少豪華轎車接到上海總部;而Lemann選來的CEO Brito,都是自己訂好經濟艙機票,直接從紐約直接飛到上海,然後自己打出租車來辦公室。在Brito上任之後,售出的資產包括,以布希家族命名的公園,以布希家族命名的球場。並且結束了辦公室成為慣例的免費啤酒。

$百威英博(BUD)$ 併購案到現在看財務上是非常成功的:從08年最高點的併購的股價,到今天上漲了近50%,還清了債務,還積累了大筆賬面現金,同時還擁有了眾多強化定價能力的品牌,以及全球各地培養的優秀管理團隊。在中國,百威英博中國區年利潤預計與青島啤酒持平,達到15-20億,擁有接近150億人民幣的百威+哈爾濱+雪津品牌價值。

他與巴菲特如出一轍的併購策略(好公司,好價格,好管理),使得這次兩個人能夠坐到一起。但巴菲特所不能做到的,是提供管理資源:人人都知道$伯克希爾哈撒韋(BRK.A)$ 只有15個人,絕大多數還都是給巴菲特翻譯材料和打電話的。而對於3G來講,一家巴西公司在美國大開殺戒,很容易引發司法部的反彈和民眾的不滿;08年的時候,還沒坐上總統位子的奧巴馬當時參加競選就一直在反對巴西人對百威的併購;此前ABI試圖併購科羅娜就遭遇了司法部的阻力。所以接道巴菲特,實際是減少了併購產生的成本。

一邊能夠提供聲譽和威望,為交易鋪平道路;另外一邊則擁有明星管理團隊,可以主動改變遊戲規則。對於巴菲特來講,這個條款安排是非常合理的;而對於Lemann來說,Heinz定價能力的高低可以憑藉著自己旗下的管理團隊的能力獲得開發。雙方達成這樣的交易毫不意外。想像一下3G公司無法提供管理資源,那麼這個價格聽上去荒謬無比;但一旦有百威併購整合成功這個案例在前,3G公司對這一併購價格是有自己充分的信心的。

Lemann旗下的管理團隊的能力是很強的,從一個例子可以判斷:2008年百威併購案時,InBev公司旗下全球50名高級管理者與董事會簽約了一份總額接近20億美金的期權獎勵合約,條款大致為:2011年底前,百威股價恢復到2008年併購時價格,那麼期權合同生效。股價10年年底前就超越了這一價格。也就意味著這些管理層人均將獲得4000萬美金的獎金合約。而現在股價一直漲到了90元,意味著這些管理層人均將獲得接近6000萬美金的獎金。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20年前跟隨Lemann創業的Brito等人現在都已經變成了億萬富翁。此情此景,頗讓大家想到投行的大額花紅策略。我想,這也是為什麼Lemann的公司被稱為巴西高盛的緣故吧。

這一點從公開市場對交易的判斷態度就能看出來:在公告宣佈的當天,股價迅速提升到交易價:意味著市場相信這筆交易一定能夠達成,因為巴菲特的名字在裡面,而更重要的是,巴西高盛的身影再一次出現在美國市場上,這次,因為百威英博的案例,大家已經見識到,一個充滿嚴謹務實的工程師文化和強大財務頭腦的巴西高盛,將如何改變一家美國快速消費品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170

一級市場的銀行股權轉讓潮 Professor_Durrr

http://xueqiu.com/1459805993/23572327
我覺得銀行低估的原因不是別的,是資金壓力。

拿各地農商行股權轉讓的一級市場舉例子,中國比較有意思的是很多農商銀行的大股東基本都是各地政府和中央政府,這些股東呢,去年因為經濟減速導致稅收減速,外加一年房地產調控導致土地出讓增長乏力,導致很多地方政府開始逐漸拍賣地區性的銀行股權來還債。賣銀行也沒什麼其他原因,首先這是地方政府公共資產裡比較值錢的一個大類,其餘比如融資平台這種純殼類沒有現金流的公司賣也沒人要。

其次一般政府賣東西是不怎麼考慮經濟效率的。地方政府手上的資產就幾類:鐵路公路機場,土地,國有企業股權,而且股權裡面比較值錢的也就是銀行,公用事業這些。鐵路公路是燒錢生意,土地出讓金是有邊際效益遞減的,公用事業水電氣沒有定價權,私人投資者看不上,而且也不敢放開定價,看看最近網上天然氣漲價多少爭議就知道了,想漲價估計有年頭。

很多投資者看好的是銀行牌照的價值,其實這個牌照價值以後會越來越不值錢,主要是銀行本身的定位和經營風格比較重要,好好經營是可以拿到很不錯的回報率的。而且很多時候地方政府出讓也不是全資出讓,很多地方政府還要保留控股權。基於這個原因很多高淨值客戶退避三舍:因為銀行大股東能夠確保貸款能夠有優惠,享受金融優惠政策等等,沒有控股權就不好玩了。

還有一些銀行的私人成分也在退出:原因也很簡單,沒有控股權,外加自己的生意難做,需要賣一些東西,讓自己現金流轉正。順便說一句:民營股東拿到銀行控股權是可以瞎搞的,關聯貸款什麼的都不在話下。這種事國外發生過,未來國內也一定會發生,97年東南亞很多銀行瞬間垮台跟大股東有直接關係,都是關聯貸款,拿去投機倒把虧得一塌糊塗,最後全部壞賬儲戶和政府兜底。

大股東是政府有一個好處,就是一旦銀行發生壞賬問題,政府一般會兜底發債沖銷,跟四大行的模式近似。拿天津農商行舉例子:2010年天津農村信用社聯合改制,改制時候的不良率17.5%,資不抵債,然後改制之後政府補充了一部分資本,然後又追不良追回來十幾個億,新入夥股東1:0.6沖銷一部分壞賬,最後不良率下降到3.5%。管理層也做了輪換,兩年時間這家銀行就變成了一家資產質量還算不錯,充足率大大提高的社區銀行。

因為市場上這麼多實體都在賣銀行股權,而市場上沒有那麼多併購的資本,所以轉讓價格很難高於賬面價值很多。即使連天津農商銀行這樣的不入諸位法眼的農村信用社聯合體,ROE也在15%以上,2010年拉二股東入股的價格1塊,現在淨資產已經是1塊8了。天津市最大的商業地產開發商麥購的老闆買的這些股權從2010年末到現在銀行賬面淨資產翻番。這資產增值水平基本能秒殺雪球三分之二人吧。

我的看法是:市場什麼時候有效呢?就是流動性特別充裕的時候,太多的錢,太少的機會;市場什麼時候無效呢?就是現在這種所有人都缺錢,不管政府還是個人都在淨資產附近拍賣優良資產,但是就是沒有買家的時候。跟03年房地產的情況很像。


作為一個長期研究啤酒行業,看慣了啤酒行業7-8%的ROE,資本市場價格動輒淨資產5倍買盤不斷的從業人員,我是非常不適應這種買啥都兩塊,啥啥都兩塊,買啥拿啥挑啥都兩塊的模式的。

多說兩句:過去幾年央行存款準備金比例這麼高,資金供應是不足的;但是政府開工項目多,四萬億帶動了私人部門比如建築業和房地產業,所以需求整個是上漲的,整個貸款市場是很火爆的。

所以過去幾年銀行都活的很好,不管是誰家,經營能力多糟糕,都是大家求著銀行放貸,所以再敢玩的銀行也有很好的業績,再懶的管理層也敢拍胸脯說自己天下第一,有沒有內部風控都活的挺好,只要牢記足額抵押+栓大戶擔保,不良率就能控制的不錯。

現在經濟逐步放緩,整個貸款需求沒有前幾年那麼高了,私人部門生意難做,擴張放緩,公共部門受限於財政收入和高負債率也不會有大動作,本身是資金需求在下滑,雖然供應沒變,但資金價格下來了,不管是二級市場還是一級市場,資金水溫都在下降。

我的看法是,雖然經濟有復甦,但是資金需求不會提高,原因是公共部門也好,私人部門也好,負債率都已經很高了,無論是生意擴張還是兼併收購,都受制於高負債率帶來的高成本問題。其實利率沒有大的變化,只是因為存量比較高,所以無論對於生意擴張還是併購,資金成本就成了一個大問題。與2010年前後私募股權市場的高成交價格,IPO的火爆相比,現在市場是相當冷清的。


沒有資金供應,公司基本面再向好,無論一級還是二級市場,也只能維持現在這種癱瘓狀態。很簡單的道理:二級市場上人人都看得出銀行股低估了,但是沒有匹配的相應體量的資金,再好也只能瞪眼看著。一個賣假藥的$云南白藥(SZ000538)$ 100億的總資產估值500億。一個開發房地產的$招商地產(SZ000024)$ 估值也是500億,總資產接近1000億。

對於我們這些小青蛙來說,水溫下降是好事,可以多籌集一點資金,多買一些東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589

博彩公司的秘密:賠率是這樣練成的 Professor_Durrr

http://xueqiu.com/1459805993/23617498
「本週歐冠拜仁讓半球對國米,拜仁 1 賠 0.78,國米 1 賠 1.12。」

偶爾會在電台節目中聽到類似的話,評論員常常會根據這些國外博彩公司開出的賠率來預測某場比賽的勝負可能。賠率高的隊勝算低,反之亦然。這些賠率也被很多球迷認為是比賽結果的高精度估計。要是問個為什麼,他們給出的論據多半是:如果錯誤設定賠率的話,博彩公司會虧損,於是為了正確設定賠率,就必須儘量精確地估計勝負的可能性。有的球迷甚至認為,博彩公司為了預測每場比賽的勝負,會有一個精確的數學模型,將球員傷病、裁判甚至草皮的影響都精細地計算出來。

然而,實際上是否如此呢?要建立一個數學模型,概括成百上千個影響比賽的因素,對於每場比賽還要收集各種數據,還要時不時對模型進行修正⋯⋯這實際上是一個浩大得幾乎不可能完成的工程。事實上,博彩公司有遠遠更簡單的方法確保盈利。

博彩公司預測的不是比賽首先,博彩公司設定的賠率,都是有利於自身的。只要對勝負的投注額比例在一定的範圍內,博彩公司就能盈利。比如文章開頭那盤比賽,如果拜仁勝,那麼投注拜仁的球迷不僅可以拿回本金,還能獲得本金的 0.78 倍作為獎勵,而投注國米的球迷就什麼都沒有。如果國米勝或者平,情況則恰好相反,除了賠率從 0.78 變為 1.12 而已。如果對雙方的投注額分別是 x 和 y 的話,如果拜仁勝,博彩公司需要付出 1.78x 作為獎金,否則需要付出 2.12y 。通過簡單的不等式計算,只要 x/y 在 1.12 與 1.282 之間,無論在什麼情況下,博彩公司都不會虧損。我們將這個區間稱為博彩公司的盈利區間。只要投注額比例落在這個盈利區間內,博彩公司就能盈利。雖然不是每場球賽的賠率都這麼簡單,但基本原理是一樣的。

要通過當前的投注額比例來估算賠率也很簡單。比如說如果某天拜仁一方的投注額是 12 萬歐元,國米一方則是 10 萬歐元的話,我們要根據這個數據設定第二天的賠率。我們預期第二天的投注額比例也相當,也就是說大約 1.2 比 1,不妨設第二天的投注額也是 12 萬歐元和 10 萬歐元。這樣的話,如果拜仁勝利,我們最多有 22 萬歐元可以賠付給拜仁的支持者,所以拜仁的賠率不能超過 (22/12) - 1 = 5/6,同理國米的賠率不能超過 1.2。為了盈利和規避投注額比例預測不準確的風險,我們適當將雙方利率調低,可以設定拜仁賠率為 0.77,國米賠率為 1.14,這樣的話可以預期有總投注額 5% 左右的盈利。

所以,博彩公司想要盈利,需要的不是預測比賽結果,而是預測對不同結果的投注額比例。相對來說,這是一個更容易完成的任務。球賽勝負可能因為裁判的一個偶然判罰而改變,但有著眾多投注者的盤口,投注額比例突然跳動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投注額比例相比球賽勝負更穩定,更容易預測。這與概率論中的大數定律有關:某個隨機事件重複的次數越多,我們就能越精確地推測它的概率。每場球賽只賽一次,以往可供借鑑的比賽也不多,所以難以預測;投注者卻有成千上萬,儘管每個人的想法不同,但是被龐大的人數做除法,最後就只能看到人群的平均判斷,也就容易預測了。

那為什麼賠率與比賽勝負關聯看起來那麼大呢?其實很簡單:賠率需要靠近投注額比例,而投注額比例其實就是所有投注者對球賽結果預計的某種平均。對主隊信心越大的人,投注主隊的機會也越大,投注也越多。「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即使每個人不能面面俱到地考慮各種因素,但賠率以及投注額比例作為人們意見的一種概括,準確性還是相當高的。

賠率是這樣練成的那麼,投注額比例是如何預測的呢?首先,既然這個比例代表著人們對球賽勝負的平均意見,一開始可以先對賽事做出大概的預測,然後以此為依據設定初始賠率。這種預測無須非常精確,因為投注者也沒有可能做非常精確的預測。隨著投注者增多,可能投注額比例會偏離盈利區間,這時就要根據新的投注額比例來修正賠率。由於投注額比例不會急遽變動,所以起碼在一定的時間內,投注額比例不會落在新的盈利區間以外。如果發生了會影響人們對比賽預期的突發事件,例如某位核心球員突然受傷等意外,博彩公司也可以先發制人,預先對賠率進行修正,以獲取更大的利潤。

在沒有互聯網和電子計算機的年代,這樣隨時對賠率的修正可能有難度,但在通訊發達的現在,博彩公司可以在網絡上隨時看到當前的投注量的各種統計,修正賠率也成了輕而易舉的事情。與建立精巧複雜的足球數學模型對比起來,針對投注額比例的調整要遠遠輕鬆得多,也能確實地盈利。正因如此,博彩公司沒有必要去自找麻煩,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建立數學模型。博彩公司也沒有必要操控比賽,首先是因為賠率不能與別的公司相差太多,否則有造假的嫌疑;其次是風險太大,而由於賠率不能與別的公司相差太多,獲利也不多,無謂冒險。筆者見過的假球案例基本都是球員大舉買進對方球隊然後放水的,博彩公司並沒有操控什麼。

不過,要說賠率與比賽勝負完全無關,也是不妥當的。無論何時,賠率高低與投注額比例都是掛鉤的,也就在一個側面上反映了人們的普遍意見。如此說來,賠率又的確是比賽勝負的一個很好的風向標。它的有效性並非來自博彩公司暗藏的數學模型,而是來自大量有著豐富投注經驗的投注者,來自那些看過分析過上百場球賽的人們。如此看來,它的準確性也就可以理解了。

但無論預測結果如何,球場上什麼都會發生。足球以及其它體育賽事的魅力,也許就在這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7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