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認真過好你的二十幾歲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2/2371675.html
別活得太認真,你逃不出你的命運。」 – Van Wilder

這句流行的名言,對於如今的20幾歲的青年,看起來就是讓他們沒有任何目標的自由生活,儘可能的為所欲為,不接受任何指引。作為一個工作狂、一個創業者,從我自學校畢業,這句話就沒有和我產生過共鳴,不僅如此,我甚至還十分慎重的過好每一分鐘,因為我知道,20幾歲,這是一生中一段非常獨特的時間,是人生的其它時間代替不了的。

一個朋友最近推薦我一本書,《The Definining Decade: Why your twenties matter – and how to make the most of them now》。讀完之後,我前所未有的認識到了我20幾歲這段時間的重要性,它改變了我如何度過20幾歲餘下這最後幾年的人生計劃。

出自一位臨床心理學家之手,這本書觸及到了我們生活的各個關鍵點:工作,愛情和我們的身體。裡面有很多的思想都是非常寶貴的,但最觸動我的是下面這三個:

1) 你的20幾歲為你之後餘下的人生事業打下了成功的基礎。

無論你做多長時間的酒吧招待或餐廳服務員,用多長時間在你家後院想你的「創業想法」,你都是在浪費生命,阻擋自己朝著未來更成功、更幸福的生活前進。

也許在星巴克當服務員的日子很快樂,但你的收入能養活你未來的孩子嗎?更重要的,你真的打算今後10年仍然幹這個嗎?如果不是,那你目前的工作是否有助於你邁進你想要的工作的門檻嗎?如果你不是Facebook的創始人,也許你應該考慮到一家創業公司開創自己的職業道路,而不是做一個永遠都飛不起來的雛鳥。

人都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從剛開始去做那些辛苦的低收入的,能力上綽綽有餘的工作,慢慢得到越來越多的機會。我有碩士學位,仍然需要抽出時間來去實習,才能進入科技界的大門。實習工作讓我在一家創業公司找到了全職工作,公司的創始人向我引薦了Hiten Shah,他成為了我的導師,現在,我給他的公司開發產品KISSmetrics。他是我見到的最成功的經營自己事業的人,他總是從小事做起。

經驗:不要拖延開展自己的事業。越早進入一個行業或成為你希望的角色,越早你能獲得你滿意的職業生涯。

2) 據統計,女人應該在35歲之前生孩子。

根據作者所說,女人懷孕的能力在35歲左右的時候開始急劇下降。更糟糕的是,超過35歲,四分之一的女性會流產。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數據,讓我想像到了一副好不容易受孕卻最終流產的場景。沒有人想要這樣的結果。

20幾歲的時候成立家庭的想法和離我很遙遠。我把事業放到了其它所有事情之前。但我知道,我最終是要組織一個家庭的。當知道了這些統計數據後,我們更加認清了我做的選擇意味這什麼、我現在所做的是為了什麼。這正好說明了為什麼這麼多的創業者會在30左右開始建立家庭。

經驗:如果組建一個家庭是你的人生目標,那你的時間會比你想像的要少。如果你是一個男的,想娶一個和你年紀相當的女人,時間的腳步走催促著你,同樣也在催促著她。

3) 你的大腦中20多歲時成熟定型。

我一直以為人的大腦在孩子時就已經定型,從10幾歲到三四十歲之間不會有多少變化,40四十以後開始萎縮。但事實證明,人的前大腦皮層會在20幾歲時發生巨大的變化,30幾歲時趨於穩定。維基百科上說:

額葉(frontal lobes)職能涉及到從當前的活動中認識將來的後果,影響你在好的活動和不好的活動之間做出的選擇,忽視或制止不可接受的社會反應,在一些事情和事件間辨別它們的相似或不同。

作為一個有志向開創一個大型公司的人,我認識到現在就需要培養大量的用來領導這樣一個公司的各種技能,因為再過幾年你就很難或者根本不可能像現在這樣學習知識。我聽到很多的創業者在公司做到一定規模後就沒有能力(或不想)管理這個公司,我現在正面臨著提高自己和培養自己的巨大挑戰。

經驗: 不管你有什麼樣的人生或事業目標,你需要認識到,20多歲時獲得的技能和人格特性將會決定著你餘生的眾多能力。

很少有書能讓我像讀這本書這樣做如此多的人生反省。如果這些事情你也感興趣,我高度推薦你看一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034

【專欄】小米美的跨界速配,“小兩口”這日子能過好嗎?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8/148448.html

i黑馬:小米攜手愛奇藝尚屬業內聯姻,公眾可以理解。然而,小米速配“白電龍頭”美的集團,未免有點“任性”的意味。一個是智能終端生態企業,一個是傳統家電制造公司,這就好比一位是00後小鮮肉,一位是60末中年大叔。公眾不禁反問:這樣的速配組合,日子能過好嗎?

\前些日子,小米剛剛以3億元入股愛奇藝。本以為暫時不會有聯姻的舉動,可是12月14日晚,小米的“新夫君”美的集團高調示愛,稱與小米已經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同時還將以23.01元每股的價格向小米科技定向發行5500萬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2.66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補充流動資金。小米攜手愛奇藝尚屬業內聯姻,公眾可以理解。然而,小米速配“白電龍頭”美的集團,未免有點“任性”的意味。一個是智能終端生態企業,一個是傳統家電制造公司,這就好比一位是00後小鮮肉,一位是60末中年大叔。公眾不禁反問:這樣的速配組合,日子能過好嗎?

粉絲群恐難“和諧”

小米公司由雷軍創辦於2010年4月,是專註於智能產品自主研發的移動互聯網公司,其成名作便是“小米”手機。經過近5年的發展,小米已經構建了手機、電視、路由器三大業務體系,其生態鏈旗下的產品,如小米手環、移動電源、空氣凈化器也都陸續登場。可以說,小米進步和拓展的速度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們不要忘記,任何企業的成功都少不了有人捧。只有擁有一票忠實的粉絲,企業才會走的更順、更遠。作為一個年輕的互聯網企業,小米公司可謂將“粉絲文化”推向了極致。說到這里,問題也就來嘍。美的集團是一件創辦於1968年、以家電制造業為主的大型綜合性企業,擁有空調、冰箱、洗衣機、微波爐、洗碗機等多條產業鏈,同時擁有小家電和廚房家電2大產品群。而美的產品最廣為流傳的一句廣告語是“美的空調,一晚一度電”。這句廣告語就已經非常明確了美的產品的粉絲群,多數都是持家過日子的家庭主婦。這與小米年輕時尚、追求個性、暢遊網絡的粉絲群大相徑庭。試問,不同生活理念的粉絲群會即刻為“小米+美的綜合體”買賬嗎?

眾所周知,小米和美的速配是懷著“共同打造智能家居”的偉大夢想。很多媒體稱,小米填補了美的手機和電視的空白,美的家電可以借助小米手機控制終端、小米電視顯示終端順利實施智能家居戰略,二者的結合必將開創智能家居的新局面。可是,小米粉絲和美的粉絲也會這麽想嗎?可能小米年輕粉絲對美的智能家電不感冒,再可能就是美的持家粉又覺得小米終端多此一舉。很明顯,興趣截然相反的兩大粉絲群難免會有“不和諧”。由此看來,兩家粉絲群的融合尚且時間,“小米+美的”智能家居結合體短時間內做到炙手可熱可就難嘍!

產業鏈尚未“成熟”

在萬物互聯的商業願景下,智能家居的概念早已經不是什麽新鮮詞匯。不過,和智能家居概念聲名在外相比,炙手可熱的智能家居產品在一定意義上並未橫空出世。目前,據國外權威部門調查數據顯示,全球智能家居產品無論在數量,還是在銷量都不盡如人意,真正能激起消費者購買欲望的智能家居產品還有待加強開發,智能家居產品的推廣任重而道遠。

智能家居的產業鏈主要包含芯片原廠、模塊廠家、器件代理商、控制板卡廠商、家電廠商、銷售渠道6大環節。缺少哪個環節,智能家居就不能順利推廣;一旦哪個環節薄弱,智能家居也就會受到阻礙。目前,智能家居的鏈接主要是靠WiFi、藍牙、移動通信網絡來實現。但是目前的4G技術在速率、網絡延時等方面還力有不逮,承擔物聯網鏈接重任也是力不從心。唯有移動通信技術發展到5G,智能家居的鏈接才堅不可摧。

在三大電信運營商的市場運作下,小米盒子、路由器都很難形成氣候。小米這次速配美的,也是想將開發路由器、小米盒子的芯片模塊放入家電產品。這個思路沒有錯,可如何跨越智能家居產品芯片模塊鏈接這一阻礙,對小米和美的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競爭者“虎視眈眈”

明眼人一看便知,智能家居目前處於跑馬圈地階段。現如今,大家都很清楚,誰先拿出一個強有力的智能家居產品,誰就有可能提前品嘗這塊蛋糕的美味,並有可能得到持續性的回報。小米和美的的聯姻,對於眾多競爭者來說已經敲響了警鐘,而這些競爭者也不會坐以待斃放任小米和美的的聯姻,他們定會拿出必要的殺手鐧來捍衛切身利益。

此時,“小米+美的”的結合體並未上市,兩家最大的勁敵格力就已經發出聲討。格力董明珠大聲疾呼:“美米”的結合就是兩個騙子在一起,是小偷集團。同時更是再次揭發小米兩大“傷疤”----因為專利問題,小米手機在印度被禁銷售,小米空氣凈化器也被指抄襲。試想,如果一向擅長爆品戰略的小米,在不久和美的合作推出一款智能家電爆品,其它家電品牌還會坐得住嗎?恐怕比格力的大聲疾呼還要來的更加猛烈吧。加之,智能家居儼然成為家電企業競爭的新戰場,小米和美的將來應付的可不是格力一家。正所謂“人怕出名豬怕壯,樹大招風,高處不勝寒”,恐怕小米和美的一起被人黑、被人詬病的日子還在後面嘍!

隨話說,小兩口過日子還不免磕磕巴巴,何況是兩家各有打算的企業呢。小米想借助美的所有專賣店、物流系統、倉儲系統等進行線下銷售;美的想借助小米互聯網生態,加快電商步伐,推動家電智能化進程。不過,從目前來看,二者的合作小米在短期內見效更快。如果美的在小米的幫助下,並沒有實現互聯網轉型、智能家居戰略,美的難免心里七上八下,畢竟不能犧牲自己甘為小米做嫁衣啦!總而言之,小米和美的速配更像是“試婚”,日子能不能過好還是個未知!


人類歷史上的 A 級天才,如何過好自己的一天?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1104/159614.shtml

人類歷史上的 A 級天才,如何過好自己的一天?
深藍DeeperBlue深藍DeeperBlue

人類歷史上的 A 級天才,如何過好自己的一天?

偉大人物往往嚴格地對待自己有限的生命,而不是寄希望於可遇不可求的天賦與靈感。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深藍DeeperBlue(ID: deeperbluetech)授權i黑馬轉載

“我是一個習慣早起的人( I'm a good morning person ),我在六點鐘起床,我的文件都在服務器上,所以我的家就是我的辦公室。如果不開會,我就在處理郵件。孩子們起床前,我工作一會兒,然後吃早餐。孩子們上學後,我會待在家再工作一小時,這一小時我能做完很多事。我一般 9 點鐘去公司,而在此前,我已經在家里工作一到兩小時了。”

1999 年,喬布斯對 Time Magazine 講述了自己對有限時間的嚴格管理,這篇訪談叫做 Steve Jobs at 44 。

偉大人物往往嚴格地對待自己有限的生命,而不是寄希望於可遇不可求的天賦與靈感。在《人類群星閃耀時》這部描寫偉人的巨著中,茨威格說出了一些真相:沒有一個藝術家平日一天二十四小時始終是藝術家,藝術家創造的重要的一切,恒久的一切,總是只在罕有的充滿靈感的時刻完成。

但他可能只說出了真相的前半部分,因為天才想要在靈感迸發的一刻抓住它,最可靠的方法,就是規範時間。

對那些旨在創作偉大作品的傑出心靈來說,規律的日常生活極其重要。

《每日儀式:藝術家如何工作》( Daily Rituals: How Artists work? )的作者柯利數年時間都是每天早上 5 點起床,然後開始探尋那些歷史上偉大人物的時間表——他所歸納的那些 “健康的天才”,生活都往往嚴格得令人難以置信,並且都有一些共通要素:

為自己創造一個最低幹擾程度的工作空間;

每天都有長時間散步;

制定固定的工作指標;

清楚區分重要工作與瑣事;

有一個支持你的同伴;

限制一定程度的社交生活;

保持自我獨立。

迄今為止還能被歷史記住的傑出人物,便是實踐著這樣的自我規範。他們嚴格自律,在生活與創作中找到平衡,這讓他們變得偉大,最終成為人類歷史里的閃耀群星。甚至於,最終 T.S.艾略特發現,他在銀行加班加點時,能寫出更好的詩歌;而菲茨傑拉德最傑出的作品,都是在軍旅中完成的,比他後來沈浸在杜松子酒中和膚淺貌美女人里的生活,這一時期的嚴格時間,才讓他創作出了最佳作品。

以下十位由深藍 Deeper Blue 精選制作的傑出心靈每日時間表,肯定能給你提供如何進行時間管理的啟發。

1  約翰·彌爾頓

約翰·彌爾頓每天從早上四點起,就開始孤獨地沈思——當然是在床上。

然後他的助手會給他念聖經一個半小時,那是因為他業已失明的緣故。之後助手開始聽他口述,進行創作,以及幫助他閱讀。隨後一天的時間也安排得非常緊湊。

彌爾頓人生的最後 20 年徹底失明,但他仍然在此期間創作了萬行長詩《失樂園》,時間從 1658 到 1664 ,長達 6 年。日複一日的嚴格時間管理,使他從另一個維度奪回了被掠走的光明。

c033a07

2  本傑明 · 富蘭克林

本傑明 · 富蘭克林的一生是充滿傳奇的一生:

他是科學家、發明家、政治家、外交家、社會活動家,在墓碑上刻下 “印刷工富蘭克林” 的他,提出了電荷守恒定律,發明了避雷針、雙焦點眼鏡和蛙鞋,創造了 8 次和 16 次幻方,起草了《 獨立宣言 》和美國憲法,擔任過駐法大使,撰寫的自傳一經問世便被搶購一空——這樣一位經天緯地的通才,一天都在幹些什麽?

在不放風箏也不領導戰爭的時候,富蘭克林會足足地睡上八個小時,起床後對上帝祈禱,然後開始幾乎沒有空閑的一天。除去共計八小時的標準工作時長,吃早餐之前他會處理手頭的科學研究,午飯時則同時處理手頭的賬單,只有晚間會單獨拿出一段時間聽音樂、消遣。

有意思的是,富蘭克林的一天有兩個獨特的部分:起床前他會思考 “今天要幹什麽”,而睡前則會反思 “今天我做了什麽好事” ——如果富蘭克林讀到《 論語 》中的那句 “吾日三省吾身” ,應該會如遇知己。

付

3  莫紮特

1781 年,25 歲的莫紮特前往維也納,決定做一個自由作曲家和演奏家——維也納在那個年代的繁華程度與藝術氣息,讀者只需要讀一讀茨威格筆下《昨日的世界》便可略窺一二,那是古老歐洲的中心,充斥著大量的機會、才華與野心。

但對年輕的莫紮特來說,作為一名 “維漂” ,他需要每天教鋼琴課、表演鋼琴曲、參加有潛在金主贊助人的社交場所,以及談戀愛——對了,他甚至還要討好未來妻子的母親。所以,留給他創作的時間,只有早上和深夜各自的兩小時。

當然他也會寫信給自己的妹妹和父親吐槽,經常覺得自己忙到狗帶。這里可以借用心理學家卡爾·榮格的話:“如果一個人已經很累,需要休息的時候仍然堅持工作,那他就是傻瓜。” ——他同時也是 “莫紮特” 。

嚴重不足的睡眠時間和過於繁忙的生活很可能嚴重影響了他的健康。莫紮特至今為人稱道的,是他創作時不需要打草稿,和貝多芬反複塗改的樂譜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樣一位音樂天才,如果能夠擁有健康的作息和令他心無旁騖的創作環境,古典音樂的歷史上留下的遺憾或許能夠少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莫紮特生於 1756 ,死於 1791 ,享年 35 歲。

摸

4 伊曼努爾·康德

據說在 18 世紀的德國柯尼斯堡,誰家表走得不準了,只需要蹲在康德家門口。因為每天的下午 4 點鐘,康德會結束哲學思考,準時出門散步——直到盧梭的《愛彌兒》在某天問世。作為盧梭的腦殘粉,康德拿到《愛彌兒》的那天興奮不已,破天荒地忘記了在 4 點鐘出門,這甚至引起了柯尼斯堡人民的恐慌——教堂的鐘已敲到四點,而康德還沒出門,教堂的鐘是不是壞掉了?

康德一輩子未婚,是名副其實的老處男,但他吸取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的各家之長,從此他提出,哲學是 “人為自然立法” ,這種認識論上哥白尼式的革命,從此改變了哲學流向。他的三大批判一經問世,便成為了一切哲學家必經的高山——近代哲學在康德這里匯集,而現代哲學,又從康德這里出發。

這位哲學家除了不結婚外,他還恪守中世紀的體液理論,從不劇烈運動,從不熱吻,從不做愛——因為這些導致了體液的流失,這看上去有點過於病態。無論怎麽樣,他活了 80 歲。

康德

5  巴爾紮克

說到高產,恐怕沒有哪個作家能和巴爾紮克相比。

從 1819 年開始寫作到 1851 年去世,短短三十年的時間,他寫就了由九十一部作品組成的曠世巨著《人間喜劇》,創作的效率高得驚人——三天時間就完成了《幻滅》的前一百頁,創作《老姑娘》則僅僅用了三個晚上的時間。

令人瞠目的高效率背後,是幾乎突破生理極限的高強度工作:巴爾紮克每天的工作時間長達十四個小時。除去從晚八點到淩晨一點的睡眠時間、一頓簡單的午餐以及之後一個半小時的小憩,巴爾紮克剩余的時間都在寫作和修改中度過。

為了保持旺盛的精力,他平均一天要喝掉五十杯黑咖啡。而瘋狂工作的原因,則至少有一半在於負債——作為一個出色的作家和蹩腳的投資人,巴爾紮克的一生都遵循著如下軌跡:寫作賺錢,投資失敗,欠下巨債,然後重複以上步驟。

後世看來,幸好他不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不然文學史上就沒有這顆璀璨的明星了。

巴爾

6  柴可夫斯基

1877 年,梅克夫人的出現,讓音樂家柴可夫斯基充滿波折的生活,出現了巨大的轉機——資助他擺脫了教職的束縛,又為這個被不幸婚姻逼得東逃西竄的倒黴蛋,提供了精神支柱和庇護所。

在此之後,柴可夫斯基的黃金時期到來了,他終於有機會按照自己的意願安排作息:

七點半到八點起床後,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用來喝茶、讀書、會客,午後會進行一次長達兩個小時的散步,晚上還專門抽出一個小時用來休息。

創作時間則只有四個小時,被分割為十點到十二點、五點到七點兩個時間段——然而,這樣堪比退休生活的作息卻讓他創作出了許多輝煌的作品:《葉普蓋尼·奧涅金》《曼弗雷德交響曲》、《意大利隨想曲》……

柴

7  貝多芬

黎明時,貝多芬就起床,簡單洗漱後開始工作,他的早餐是自己煮的咖啡,60 顆咖啡豆,他會像處女座一樣一顆一顆數。

然後就是漫長的工作,他不吃午飯,一直從淩晨創作到下午三點,其後他的時間主要用於休息:吃大餐、散步、讀報紙、抽煙喝啤酒,然後最晚十點鐘就倒頭大睡。

當他的聽覺完全喪失後,這個習慣仍然保持,直到他不算長的一生結束。

唄

8  托馬斯·曼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馬斯·曼每天起得不算特別早,他在早上 8 點鐘起床,和太太一塊喝咖啡,然後洗澡。到 8 點 30 分,兩人一起吃早飯。

其後,他會把自己關起來,不見訪客,不用電話,也不見任何家人——孩子們嚴禁制造一丁點噪音,直到中午。要知道,這是他的黃金寫作時間。對於托馬斯·曼來說,任何沒有在中午前寫出來的文章,就只能等明天的那段時間了。

他會在中午抽第一根雪茄,下午則是閱讀、飲茶、散步、接待客人、聽歌,睡覺,日複一日。

值得一提的是,托馬斯·曼每天給自己規定了抽煙的數量:嚴格控制在兩根雪茄和十二只煙的分量——這跟沒控制差不多。

托馬斯

9  W.H.奧登

著名詩人 W.H.奧登在 1958 年寫下了句子, “維持慣例是一個智者的野心” 。

這句話如果恰當,那麽奧登就是他同時代人中最有野心的人。這位詩人按照時鐘度過了他並不漫長的一生。按照一位他的客人所描述的那樣,奧登總在不停地看表——正如今天的人總忍不住把玩手機一樣。

而對於奧登來說,一個軍事化流程的人生,才是他創造力的來源,而他也自命為現代的斯多葛主義者( A modern stoic )——按照那位斯多葛學派的開創者芝諾的觀點, “與自然相一致的生活,就是道德的生活,自然指導我們走向作為目標的道德。”

奧登每天 6 點起床,做咖啡,然後總在 7 點到 11 點半期間靈感迸發,奮筆疾書。對大多數習慣熬夜的都市青年來說,奧登的名言可供參考, “只有希特勒才在夜間工作,誠實的藝術家從不這樣” 。

奧登

10  西格蒙德 · 佛洛依德

西格蒙德·佛洛依德非常善於勞逸結合地安排作息:

早八點到十二點分析病人,為了保持專註,他需要抽掉 20 支雪茄;午後 3 點到 9 點作為接診時間,標準的上班族作息。

而在其余的空暇時間,他的業余生活非常豐富:早上饒有情致地修剪胡子,晚間陪妻女散步,午餐後則會以極快的速度在維也納環城大道上走一個小時——這個有益健康的好習慣和他能活到 83 歲高齡不無聯系。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保證不被瑣事幹擾到良好的作息,佛洛依德的妻子一直事無巨細地呵護著他:她會為丈夫搭配衣服、領帶,甚至替他把牙膏擠好,堪稱標準的賢內助——和那位被妻子折磨得輾轉逃亡、幾乎跳河自盡的柴可夫斯基相比,佛洛依德實在是個幸運兒。

弗洛

 

在《每日儀式:藝術家如何工作》一書中,柯利尋找了數十位偉大人物的每日時間表,這看上去瑣碎,卻充滿著共性,也給渴望卓越的普羅大眾提供了啟發。因為正如柯利所指出的那樣: “一個固定的日常生活,能夠促使人的精力沈澱在平凡的習慣中,並能夠防止自身被不良情緒控制。”

名人時間分配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王剛、沈南鵬、包凡、吳聲、朱嘯虎五位大佬,告訴你如何過好 2017 年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29/160591.shtml

    王剛、沈南鵬、包凡、吳聲、朱嘯虎五位大佬,告訴你如何過好 2017 年
    真格基金真格基金

    王剛、沈南鵬、包凡、吳聲、朱嘯虎五位大佬,告訴你如何過好 2017 年

    很多時候,聽聽“過來人”的分享,也會有一些醍醐灌頂的收獲。

    本文系真格基金(微信ID:zhenfund)授權i黑馬發布

    有人說,創業是一件“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的小概率事件。即使聽過很多道理,也不一定能在創業這條路上走明白。

    對創業者來說,如何才能過好 2017 年?不妨聽聽他們的真誠建議。

    王剛:賭對了風口,更賭對了人

    滴滴的啟示

    7

    傳統公司走對一個模式,用一個核心能力就能火五到十年,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你想在三、五年內走完別人十幾年的路,想跟 Uber 競爭,僅靠單一的核心能力是不夠的。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好公司要有多個維度的競爭優勢,因為這是一場綜合實力的PK,需要沈澱出能夠適應外部環境迅速變化帶來的企業文化,何為企業文化?文化是企業在充分的市場競爭當中,整個團隊沈澱下來的一種狀態,這個狀態並不是一層不變的。要沈澱出能支持你走得很遠的東西。 

    眾所周知,阿里的文化很強,騰訊組織進化的也非常好,但是滴滴並沒有完全照抄阿里的價值觀。只取了其中的的兩條,激情和擁抱變化。

    創業是一場持久戰,投資也是。不能心存浮躁和僥幸,來日方長,讓時間成為你的朋友。如果創業的動機不純,帶著投機的心態來的,我們的心會很苦,因為,創業是沒有速成班,成功是需要熬的。

    不喜歡把時間花在現象上,盡量研究規律,希望能研究規律的規律。

    非現象級的剛需的事情才是我們要投資的事,能夠建立護城河的公司才是我們要尋找的公司,能夠穿越 N 個周期的而不死的鋼鐵俠才是我們要尋找的 CEO。

    沈南鵬:給創業 CEO 的四點建議

    定戰略 重產品 帶團隊 算好賬

    8

    作為 CEO,你要在創業第一天就做好心理準備和技術儲備。要想到,如果巨頭進入這行業,你會如何應對?這里有戰略的選擇問題。2008 年,京東面對的是市場上已經有發展巨大的電商平臺,劉強東選擇了自營電商的道路。那時候還沒有一家公司,包括線下零售商,能夠真正在供應鏈、倉儲和配送這幾件事上都做好,但事實證明他這個與眾不同的戰略選擇是正確的。

    CEO 肯定也是產品經理。團隊負責執行,但 CEO 應該深度介入並參與,幫助團隊打磨產品。

    我傾向於找年輕人培養,他們可能沒那麽多經驗,不一定非得是頂級 MBA或投行或咨詢出身,但要有想法和好的商業感覺,與團隊的核心創新理念吻合,再讓他們和公司一起成長。

    我覺得至少有兩個數字是大部分公司都必須關註的。第一個是毛利率,決定了一家公司有沒有真正的議價能力或者定價實力,這是 CEO 需要關註和保持敏感的一個數字。第二個數字是單位經濟(unit economics)。

    包凡:中國創投產業向何處去?

    割據 分裂 合並 統一

    9

    過去的幾波浪潮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技術創新驅動,而是商業模式的創新。商業模式怕就怕在,你只要被巨頭摸清楚底細,你能幹,它也能幹,拼到最後就是拼資源,優勢自然又回到了巨頭手中。

    我預感未來幾年內,人工智能、大數據、包括生命科學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會使得技術創新真正成為中國當前“破局”的關鍵,這對於不管是創業者還是投資人都是好事。

    國內 A 股市場套現很方便,上市公司流動性比在美國方便許多,這是一些人希望看到的。對於創業者而言,你們需要看清楚自己的公司更適合在哪個市場發展,能讓公司做到資源配置最優的市場才是好市場。

    其實追問到靈魂深處,每個人想要的東西是不一樣的。但正是人們所追求的終極目的存在差異,才使得那些優秀的公司結束對抗、產生合並的可能。在選擇投資人的時候,應該更多地為公司長期的戰略規劃做準備,而不是盲目去擡高自己的估值。

    吳聲:一切商業皆內容,一切內容皆IP

    四段論 造物方法

    10

    偉大的運營,並沒有 C2C、B2C 的優劣之分,關鍵在於有沒有真實的、流淌進心靈的內容,能在一瞬間打動你的用戶。

    內容體系構建的本質並不是純粹的文案輸出,在做內容體系構建之前,你需要完整地梳理清楚你的戰略和商業模式。

    要通過內容體系的構建來梳理產品和用戶的關系,進而完成營銷、市場和品牌體系的構建。直播也好,短視頻也罷,重點是找到我們的稟賦,去洞察新的生活方式→發現新的場景→創意地運用新平臺和技術進行呈現→定義新品類。在這個四段論里,要讓內容流淌進人心,讓企業擁有魅力人格,從而基於這種品牌和輸出與用戶的情緒形成廣泛和持續的共振。

    今天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內容力。是基於用戶眼球的爭奪,內容是性價比最高的流量,承載的是新客獲取、老客留存、品牌建設與提升的諸多功能集合,我們要借助微信+、頭條+、短視頻+、直播+、VR+抓緊形成內容生產與分發的能力。

    眼下這些品牌機會,我用「造物方法」把它們歸為四個維度:眾籌感、儀式感、溫度感、卷入感。每一項都指向用戶獲取、運營、留存、複購。為什麽你在機場買的零食就是手信、好好的筆記本叫做手賬、捏兩盤泥就成了手作?因為它們經歷了儀式、提高了溫度、卷入了記憶、註入了感情。

    朱嘯虎:如何在下一個風口中殺出血路?

    節奏 價值 口碑 

    11

    我一直覺得風口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建立在很多歷史積累的基礎上。

    千萬不要去賭這次的時間點——我們要看到數字,證明這個時間點是真的快到了以後再出手。做的太早很容易成為先烈,即使你熬到了風口來了以後,這個風口也不是你的,比如很多公司做得比滴滴早,他們也熬到了風口來的時候,但思維、DNA 已經不適合那個風口。

    就近,從大的風口來說,我覺得唯一可以預測的就是人工智能。

    對於創業者來說,需要關心的是商業模式是否成立,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解決什麽問題,不能只想到一個概念,而是要清楚想解決什麽問題、給用戶提供什麽價值。如果一個 CEO 連這個問題都回答不清楚,那這個公司肯定是沒有希望;同時要對創業的節奏、融資的輪次把握好。

    真正好的產品一定會獲得強口碑傳播,像滴滴、映客都是這樣。早期用戶不是補貼換來的,任何一個需要去補貼的用戶都是偽需求,不是剛需。我們只喜歡用一種補貼,就是靠補貼來清場。當初滴滴打代駕、打拼車就非常典型的案例,靠資金優勢來擠壓市場,用補償去清場。

    投資人到底在關心什麽事情?我覺得投資人非常關心毛利的變化趨勢——毛利可以低,但是要有提高的潛力。這反映了企業到底有沒有給用戶提供價值,如果你給用戶提供的是真正有價值的,那毛利率是可以提高的,總有一天會覆蓋上你的成本。

    投資人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王剛、沈南鵬、包凡、吳聲、朱嘯虎五位大佬,告訴你如何過好 2017 年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29/160591.shtml

    王剛、沈南鵬、包凡、吳聲、朱嘯虎五位大佬,告訴你如何過好 2017 年
    真格基金真格基金

    王剛、沈南鵬、包凡、吳聲、朱嘯虎五位大佬,告訴你如何過好 2017 年

    很多時候,聽聽“過來人”的分享,也會有一些醍醐灌頂的收獲。

    本文系真格基金(微信ID:zhenfund)授權i黑馬發布

    有人說,創業是一件“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的小概率事件。即使聽過很多道理,也不一定能在創業這條路上走明白。

    對創業者來說,如何才能過好 2017 年?不妨聽聽他們的真誠建議。

    王剛:賭對了風口,更賭對了人

    滴滴的啟示

    7

    傳統公司走對一個模式,用一個核心能力就能火五到十年,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你想在三、五年內走完別人十幾年的路,想跟 Uber 競爭,僅靠單一的核心能力是不夠的。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好公司要有多個維度的競爭優勢,因為這是一場綜合實力的PK,需要沈澱出能夠適應外部環境迅速變化帶來的企業文化,何為企業文化?文化是企業在充分的市場競爭當中,整個團隊沈澱下來的一種狀態,這個狀態並不是一層不變的。要沈澱出能支持你走得很遠的東西。 

    眾所周知,阿里的文化很強,騰訊組織進化的也非常好,但是滴滴並沒有完全照抄阿里的價值觀。只取了其中的的兩條,激情和擁抱變化。

    創業是一場持久戰,投資也是。不能心存浮躁和僥幸,來日方長,讓時間成為你的朋友。如果創業的動機不純,帶著投機的心態來的,我們的心會很苦,因為,創業是沒有速成班,成功是需要熬的。

    不喜歡把時間花在現象上,盡量研究規律,希望能研究規律的規律。

    非現象級的剛需的事情才是我們要投資的事,能夠建立護城河的公司才是我們要尋找的公司,能夠穿越 N 個周期的而不死的鋼鐵俠才是我們要尋找的 CEO。

    沈南鵬:給創業 CEO 的四點建議

    定戰略 重產品 帶團隊 算好賬

    8

    作為 CEO,你要在創業第一天就做好心理準備和技術儲備。要想到,如果巨頭進入這行業,你會如何應對?這里有戰略的選擇問題。2008 年,京東面對的是市場上已經有發展巨大的電商平臺,劉強東選擇了自營電商的道路。那時候還沒有一家公司,包括線下零售商,能夠真正在供應鏈、倉儲和配送這幾件事上都做好,但事實證明他這個與眾不同的戰略選擇是正確的。

    CEO 肯定也是產品經理。團隊負責執行,但 CEO 應該深度介入並參與,幫助團隊打磨產品。

    我傾向於找年輕人培養,他們可能沒那麽多經驗,不一定非得是頂級 MBA或投行或咨詢出身,但要有想法和好的商業感覺,與團隊的核心創新理念吻合,再讓他們和公司一起成長。

    我覺得至少有兩個數字是大部分公司都必須關註的。第一個是毛利率,決定了一家公司有沒有真正的議價能力或者定價實力,這是 CEO 需要關註和保持敏感的一個數字。第二個數字是單位經濟(unit economics)。

    包凡:中國創投產業向何處去?

    割據 分裂 合並 統一

    9

    過去的幾波浪潮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技術創新驅動,而是商業模式的創新。商業模式怕就怕在,你只要被巨頭摸清楚底細,你能幹,它也能幹,拼到最後就是拼資源,優勢自然又回到了巨頭手中。

    我預感未來幾年內,人工智能、大數據、包括生命科學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會使得技術創新真正成為中國當前“破局”的關鍵,這對於不管是創業者還是投資人都是好事。

    國內 A 股市場套現很方便,上市公司流動性比在美國方便許多,這是一些人希望看到的。對於創業者而言,你們需要看清楚自己的公司更適合在哪個市場發展,能讓公司做到資源配置最優的市場才是好市場。

    其實追問到靈魂深處,每個人想要的東西是不一樣的。但正是人們所追求的終極目的存在差異,才使得那些優秀的公司結束對抗、產生合並的可能。在選擇投資人的時候,應該更多地為公司長期的戰略規劃做準備,而不是盲目去擡高自己的估值。

    吳聲:一切商業皆內容,一切內容皆IP

    四段論 造物方法

    10

    偉大的運營,並沒有 C2C、B2C 的優劣之分,關鍵在於有沒有真實的、流淌進心靈的內容,能在一瞬間打動你的用戶。

    內容體系構建的本質並不是純粹的文案輸出,在做內容體系構建之前,你需要完整地梳理清楚你的戰略和商業模式。

    要通過內容體系的構建來梳理產品和用戶的關系,進而完成營銷、市場和品牌體系的構建。直播也好,短視頻也罷,重點是找到我們的稟賦,去洞察新的生活方式→發現新的場景→創意地運用新平臺和技術進行呈現→定義新品類。在這個四段論里,要讓內容流淌進人心,讓企業擁有魅力人格,從而基於這種品牌和輸出與用戶的情緒形成廣泛和持續的共振。

    今天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內容力。是基於用戶眼球的爭奪,內容是性價比最高的流量,承載的是新客獲取、老客留存、品牌建設與提升的諸多功能集合,我們要借助微信+、頭條+、短視頻+、直播+、VR+抓緊形成內容生產與分發的能力。

    眼下這些品牌機會,我用「造物方法」把它們歸為四個維度:眾籌感、儀式感、溫度感、卷入感。每一項都指向用戶獲取、運營、留存、複購。為什麽你在機場買的零食就是手信、好好的筆記本叫做手賬、捏兩盤泥就成了手作?因為它們經歷了儀式、提高了溫度、卷入了記憶、註入了感情。

    朱嘯虎:如何在下一個風口中殺出血路?

    節奏 價值 口碑 

    11

    我一直覺得風口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建立在很多歷史積累的基礎上。

    千萬不要去賭這次的時間點——我們要看到數字,證明這個時間點是真的快到了以後再出手。做的太早很容易成為先烈,即使你熬到了風口來了以後,這個風口也不是你的,比如很多公司做得比滴滴早,他們也熬到了風口來的時候,但思維、DNA 已經不適合那個風口。

    就近,從大的風口來說,我覺得唯一可以預測的就是人工智能。

    對於創業者來說,需要關心的是商業模式是否成立,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解決什麽問題,不能只想到一個概念,而是要清楚想解決什麽問題、給用戶提供什麽價值。如果一個 CEO 連這個問題都回答不清楚,那這個公司肯定是沒有希望;同時要對創業的節奏、融資的輪次把握好。

    真正好的產品一定會獲得強口碑傳播,像滴滴、映客都是這樣。早期用戶不是補貼換來的,任何一個需要去補貼的用戶都是偽需求,不是剛需。我們只喜歡用一種補貼,就是靠補貼來清場。當初滴滴打代駕、打拼車就非常典型的案例,靠資金優勢來擠壓市場,用補償去清場。

    投資人到底在關心什麽事情?我覺得投資人非常關心毛利的變化趨勢——毛利可以低,但是要有提高的潛力。這反映了企業到底有沒有給用戶提供價值,如果你給用戶提供的是真正有價值的,那毛利率是可以提高的,總有一天會覆蓋上你的成本。

    投資人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849

    程序員該如何過好他的整個職業生涯?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06/161687.shtml

    程序員該如何過好他的整個職業生涯?
    InfoQInfoQ

    程序員該如何過好他的整個職業生涯?

    程序員是一個具備長久生命力的職業。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lnfoQ)授權i黑馬發布。

    1 寫在前面

    加入極客邦的第一天就被拉到了「大咖說」的現場,這也是我始料未及的事情。從錘子科技正式離職之後,我享受了一個短暫的假期,隨即投入了下一個戰場,極客邦科技和內容服務領域。

    很多人都在問我,為什麽要離開錘子科技加入極客邦科技,其實這就是一個簡單的職業選擇。人生在世,一路向前,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選擇,有時候是被動選擇,有時候是主動選擇,僅此而已。

    錘子科技是一家獨特的,有趣的公司,由於種種原因,它的成長之路比其他創業公司走的更為艱難,不過錘科創造的產品和秉持的價值觀我是很認可的。我在錘子科技期間認識了一大批優秀的、有趣的、才華橫溢的夥伴,他們的技能棧分布在各個領域,這對我來說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學無止境。

    在錘子科技我更多是負責產品的研發和實現,並主導一些底層的技術架構和技術產品,在極客邦科技我可以有更大的自由度,全面負責公司的產品和研發工作。尤其內容產品,一直是我的興趣所在。這幾年我一直在尋找技術和產品平衡點,在知識經濟和內容服務層面做了很多嘗試,而極客邦聚合了人、技術和內容,對我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平臺。所有就有了「從錘子到極客邦:我的職業生涯巡禮」。

    說是我的職業生涯,其實談的是程序員這個群體以及我對近二十年工作經歷的思考。題目起名為「巡禮」,多少有點回顧的意思。我喜愛的作家村上春樹有一本小說叫《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其中的巡禮就有探究過去,只面未來的意味。

    巡禮之年是由三組鋼琴獨奏組曲組成的一套專輯,由法蘭茲·李斯特(Franz Liszt)作曲。一般被認為是李斯特最傑出的作品,為李斯特音樂風格的集大成之作。第三組曲特別被認為代表了李斯特的晚期風格。

    所以,今天我會和大家講述程序員成長的故事和一些思考,包括程序員這個職業的生命力,要不要一直編程,如何尋找自己的特質,程序員和產品的關系,專業的選擇,職業的選擇,等等。

    2 程序員是一個具備長久生命力的職業

    我大學剛畢業的時候,程序員還是一個年輕的職業,那個年代,我們都沒見過35歲以上的程序員。很多人告訴我,程序員是吃青春飯的,你在國內見過35歲的程序員嗎?我說,沒有。

    就是嘛,所以要盡早轉行呀……

    這種話聽得著實不少,事實上也真的有很多程序員早早轉行了,我沒轉不是因為內心強大,而是比較單純。35歲,聽起來像光年一樣的距離,誰會考慮那麽遙遠的事情。所以我什麽都沒想就繼續編程了。

    35歲轉瞬即至,除了過了個普通的生日之外,什麽都沒有發生。那一年我依然聽著音樂編寫程序,看看周圍的朋友,他們要麽在某個技術領域成為行家里手,要麽在做產品的同時演講布道,有的設計出了很多人使用的軟件,有的則成為了一個純粹的管理者,經營著上千人的機構。這些人從前是程序員,現在也是。

    程序員是這個時代最好的職業之一,是不是最好,不敢確認,畢竟我沒離開過互聯網行業。不過程序員喜歡自嘲倒是真的,甚至以互黑作為生活的樂趣,有時我們也會被別人黑到喜馬拉雅山的高度,但不可否認的是,大部分程序員都是在空調房里敲敲鍵盤就有可能冷不丁改變了世界,並且,大部分時候,我們都讓這個世界變得好了一點點。與很多職業相比,程序員的投入產出比都算高的,稍有智力門檻,也沒比其他行業高多少。而這個時代,給了程序員們大展宏圖的機會,給我們足夠的自由度去創造我們想要的東西。

    至於傳說中的「程序員職業病」,其實和程序員這個職業並沒有多大關系,伏案工作的人群大抵如此。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公司為員工提供了各種福利,免費的健身房,舒適的桌椅,香濃的咖啡,甚至一些娛樂設施。自己不運動,其實很難怪到這個職業頭上。另外,程序員的工作也「並沒有想象的那麽辛苦」,有太多的行業比我們辛苦的多,所以,遇到頭腦清楚邏輯清晰又喜愛計算機並且沒有意向進入其他領域的年輕人,我總是對他們說,來做個程序員吧,這是個能讓你的生活變得精彩的職業。

    3 程序員不一定要寫一輩子程序

    以前人們總是說年齡大了就不要寫代碼了,或者說寫不動代碼了。現在多少有點矯枉過正,比如 CTO 怎麽能不寫代碼呢,寫代碼可是一輩子的事呀。在我看來,這個問題根本沒什麽可以爭論的,一個階段一種做法。如果你寫代碼是最有價值的,就去寫代碼。如果你做產品是最有價值的,就去做產品。如果你去管理公司是最有價值的,就去管理公司。前一陣子看過一篇文章「紮克伯格開發筆記:打造 Jarvis 的日子」,紮克伯格在文章里寫到:

    2016年我給自己制定了一個挑戰:打造一個像鋼鐵俠里 Jarvis 那樣的家庭 AI 助手。

    在這一年里,我打造了一個可以通過手機和電腦進行對話的 AI 系統。它能夠控制我家里的燈光、溫度、電器、音樂和安防系統,而且這個 AI 還能了解我的品味和習慣,可以學習新的詞匯和概念,甚至可以逗我的女兒 Max 開心。Jarvis 是由 Python、PHP 和 Objective-C 編寫的,運用了包括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識別、面部識別以及強化學習在內的人工智能技術。

    紮克伯格是為了編程而編程麽,顯然不是。除了保持技術的敏感度,他主要是為了了解人工智能發展的現狀。通過挑戰熟悉 Facebook 的工程師們使用的內部技術,同時了解智能家居。而且,這些工作僅僅占用了他很少一部分時間。

    實際情況也是這樣,與我一起成長起來的七零後程序員,差不多有超過一半,他們的工作重心已經不再是編碼,而是其他工作事務,另外一半則依然以編程為主要任務。這兩種狀態,都是很好的存在。

    4 程序員職業生涯的關鍵點是哪些?

    以我並不豐富的程序員閱歷來看,入行三到五年的經歷對程序員以後的職業生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互聯網時代學習環境開放,資料浩如煙海,很多大學生在走出學校大門的時候,很可能在某項專業技能上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準,但是這三到五年的探索,依然是不可或缺的。

    很多人喜歡制定學習計劃,但這些計劃大都無法執行下去。不是計劃出了問題,而是人學習和提升的方式很難按部就班,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摸索前行。就像你今天按計劃要耕完一畝田,作業進行到一半的時候,你發現一塊土質的異常,於是深挖下去,用鐮刀割去雜草,用鐵鍬鏟除泥土,用鉆頭鉆出深洞,最後發現了一口油井。如果你按照計劃耕完這一畝田,可能永遠發現不了那口井。

    我相信每個人身體里都有某種特質,這種特質讓你在某個領域取得成就的可能性遠遠大於其他,這種特質也能讓你異於他人。但是,人們並不是生來就知道自己擅長幹什麽的,需要花時間去尋找,找到它,然後去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這對你漫長的職業生涯是一筆巨大的財富。

    需要五年這麽久的時間嗎?依我個人的經歷,恐怕更長也說不定。無論程序員也好,軟件工程師也罷,叫著簡單,領域知識卻是浩如煙海。進入現代互聯網階段,程序員的領域細分到了令人發指的程度,比如 XX 語言工程師,前端工程師,後端工程師,架構師,大數據工程師,安全工程師,運維工程師,移動開發工程師,DBA 等等,叫法繁複,甚至職能重疊,這些角色最初都叫做程序員,最終他們像一棵大樹,枝條粗壯,蜿蜒生長,然後在樹冠分開,並結出了各種各樣的果實。同時,每個細分的領域又會衍生出浩瀚的領域知識。

    比如編程語言,常用的編程語言就有幾十種,靜態語言,動態語言,腳本語言,函數式編程,面向對象編程,過程式編程等等,從平臺角度,Java VM 上有 Java,Scala,Groovy,Clojure,Jython,Ceylon 等,.Net 平臺上有 C#,J#,F#,VB.Net,VC#,ASP.Net,移動平臺有 iOS,Android,Windows Phone……

    即便我們把目光聚焦在一門語言或技術上,Java,你也不可能僅僅掌握它的語法特性和函數庫,然後寫寫業務表單和增刪改查就完了。Java 的虛擬機、性能、並發編程、Jit 技術、垃圾收集、集群、分布式、異常、日誌服務,還有大量的 Java 平臺開源項目,都需要深入了解。除此之外,一些數據結構和算法也是程序員們應該掌握的內容,比如棧、隊列、鏈表,二叉樹、紅黑樹、B 樹,散列表,排序算法,查找算法,最小路徑,最小生成樹等等……

    這麽看來,五年的時間並不長是不是?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你花費了五年的時間,發現自己並不適合做程序員,雖然這聽起來有點悲哀,但也不失為一件好事,因為你還有時間轉型啊。程序員幾乎可以轉型為其他任何角色,反過來卻很難。我們聽說過很多優秀的產品經理,創業者,管理者最初都是程序員,卻很少聽說哪個頂尖的程序員是從產品經理轉過來的,有嗎?反正我不知道。

    5 程序員如何做出好產品?

    在很多人眼中,產品經理做需求,程序員做實現,似乎是一對冤家對頭,比如最新的段子是這樣的:產品經理失蹤了,程序員第一時間到警察局報警。警察對程序員說:你先冷靜一下,你這樣一直笑沒辦法做筆錄。

    其實根本不是這樣,一個好的產品,一定是程序員和產品經理一起努力協作的結果,甚至,很多技術人員本身就是這個產品的產品經理,有的即負責技術又設計產品,有的幹脆是從程序員轉成了產品經理。

    張小龍在剛並入騰訊的時候負責 QQ 郵箱,那時候他覺得自己應該做一個管理者,產品的事情讓團隊的人去做就行了。「說老實話,我個人沒有太關註它的體驗,幾乎很少參與到產品的設計中,結果出了大問題」。之後張小龍徹底改變風格,重回一線。「從極簡版開始,我真正投入去做一些我自己掌握的產品體驗,我怎麽說就怎麽做,任何一個元素要改都必須得到我的同意才行,我會全程參與到這個產品的每一個功能體驗中」。最後始有微信。

    據說張小龍是那個時代南方最好的程序員。

    馬化騰對技術和產品的重視程度也由來已久,他在2008年的公開演講中就說:產品和服務是需要大量技術背景支持的,我們希望的產品經理是非常資深的,最好是由做過前端、後端開發的技術研發人員晉升而來。好的產品應該交到一個有技術能力、有經驗的人員手上,這樣會讓大家更加放心。如果產品經理不合格,讓很多兄弟陪著幹,結果發現方向錯誤,這是非常浪費和挫傷團隊士氣的。

    如果你是個程序員,如果你熱愛你的正在研發的產品,一定要參與到產品的方方面面中來,徹底了解產品的邏輯、體驗、交互和用戶心理,每一次版本發布後去觀察用戶的反饋,收集產品數據,與產品經理反複探討和確認每一個細節。

    事實上,無論產品經理和設計師做到何等的事無巨細,最終軟件是由程序員寫出來的,這個產品必定天然攜帶了這些程序員的特質和元素,如果程序員在每一行代碼中傾註了自己的情感,這個產品就是個有情感會呼吸的產品。如果程序員只是實現產品的工具,那做出來的東西也是沒有生氣的,蒼白的。

    只有程序員和產品經理同時全情投入,才有可能做出最好的產品。

    6 專業性很重要,但也別太「專」了

    程序員一看就是個很專業的工種,但是正如前面所述,這個領域的技術用浩如煙海來形容豪不為過,我們窮盡一生也無法掌握其萬分之一。人們常說先做專才,再做通才,也就是所謂的 T 字型人才,既有某個領域的專業知識,同時知識技能廣泛,為人處世,大開大合。古代開國皇帝大抵都是這種,雄才大略又武藝高強,上馬砍人,下馬治國,一通百通。

    所以程序員必須首先具備專業技能,才能在這個殘酷的領域里存活下來,不要沒幹兩年就想著去管理,拋棄專業知識。翻一翻互聯網招聘職位列表就知道了,一百條里面99條是各種各樣的工程師,好容易有一條是管理性質的,一看是總經理,您能勝任嗎?

    所以,專業技能是需要優先考慮的,等你真正成了技術大拿,自然知道怎麽去擴展橫向知識。

    但是您也別太專了,以至於成了偏門技術。我有個朋友一直在國外生活,他的技術棧就是大型機 —— MainFrame,每天和 JCL(Job Control Language)、COBOL 等技術打交道,工作機會不多,但這個專業的人員更少。找工作倒是不難,但是看不到上升的空間,每次換工作都得換城市,為了一個更好的職位,甚至需要從美國輾轉到日本,每次被折騰的死去活來,換方向代價有太大,薪水還會降很多,進退維谷。

    選技術方向,不要讓自己處於這種境地。

    7 程序員的跳槽?

    跳槽也是一種選擇,關鍵是要找到自己的價值。談到價值,大家就會想到財富,畢竟每次跳槽大家都希望能掙到更多的錢。憑借工資能夠完成足夠的財富積累嗎?不一定。

    財富積累應該是階段性的,而不是線性的。比如你在很長的階段里,薪水一直徘徊在兩萬左右,突然有一天,到了一個不可預知的拐點,月入十萬了(註意不是月薪),又或者,股權兌現了,又或者,家里拆遷了,等等。總之,財富的積累不是一點點漲上去的,你可能在很短時間內積累的財富遠遠超過之前積累的總和,或者說,財富積累也符合二八原則。當然,你也可以等著薪水一點點的漲上去,那樣的話,就是說,嗯,基本上最終你也不會有什麽財富。

    無論通過哪種方式,跟隨公司上市也好,自己能力大幅提升年薪百萬也好,投資也好,創業也好,總之要找到或者碰到這個拐點,堅持、勤奮、堅定,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當然,運氣有時候更為重要一些。無論如何,最重要的是你得一直往前走。

    跳槽是往前走的方式之一,跳的過程中,也可能遇到拐點。舉個例子,前阿里的王勇睿老師,2010 年面試外企失敗(原因未知),退而求其次進了阿里巴巴,結果四年後阿里哢就上市了,王老師富廢,結果還是閑不住,又去創業了。舉個反面的例子,杭州二爺邱嶽,2008 年加入阿里,幹得風生水起,2012 年不知道什麽原因就從阿里巴巴跳槽了,2016 年不知道什麽原因就失業了……

    之所以舉了兩個好朋友的例子,意思就是,跳槽的變數也挺大的,有時候做了有價值的事,獲得了應得的財富,有時候則只取其一,或者兩手空空。

    每個上過班的人都知道,在同一個公司加薪實在是太慢了。為什麽會這樣?因為你入職的那一天,公司人力部門是以當時的市場價值評估確定你的薪酬的,隨後的日子里,如果公司正常發展,加薪升職都要遵循公司的內部通道和規則,如果這個規則趕不上市場薪酬的漲幅(就像最近幾年),那你幹了三年,薪水還不如同等水平的新員工就是很正常的情況了。

    知道了這個真相後怎麽辦?去判斷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無論個人財富還是知識積累,從長遠來看,能夠讓你獲得自由的,都是指數級別的增長,也就是那個拐點,而不是你的工資。一個人一輩子掙到手的工資其實是可以一眼看穿的。而可以看穿未來的事情,往往比較無聊。

    所以決定離開一個公司或加入一個新公司,問自己幾個問題就好了:公司是不是在成長?你自己能不能獲得成長?公司的成長和自己有沒有關系?幹的開不開心?如果這幾個問題都是肯定的回答,那麽就該留下共同成長。反之就該離開。如果 2:2 呢?這就需要你去判斷了。

    程序員如何實現個人價值?還是得踏踏實實的寫好每一行代碼,做好每一個產品,然後等待時間的力量,萬一是大器晚紅呢?

    程序員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389

    決定大家能不能過好年的時刻來了

    雞年最後一篇推送,延續去年的傳統,我們要說關系自身利益的話題——年終獎。

     

    2016年市場不好,所以2017年的這個時候,無數金融民工踏上人類歷史上最大遷徙,直面慘淡的bonus。但港股在2017年是個大牛市啊,熊市了多年的bonus,是不是應該迎來春天呢?

     


    Sellside——好像牛市從未來過


    今年雖然港股市場好,但全球總有不好的市場啊(比如日本),今所以年你賺的錢,還是要上繳中央再分配啊。

     

    啊啊啊,不要跟我有情緒,香港不好的時候,你們的bonus也是這麽從其他業績好的office薅過來的。今年如果你們的bonus如果沒跌,那就已經跑贏comp了。

     

    GS:猿猴聽到這個問題,已經不太想搭理我,吱出來一句,FICC很差,今年不如以前。

     

    MS:盡管research不滿意說自己的bonus只有低個位數的增長,但殊不知自己可是街上其他猿猴羨慕的對象呢,因為團隊領導以上的差不多是半年或者以上的bonus,低一些的猿猴是兩周到四個月不等。

     

    CS:當之無愧成為今年內外公認需要繼續直面慘淡bouns的house。猿猴要不根本不想談論這個話題,甩出一句絕對低於預期,A&A;級別的只有一個月;要麽很含蓄跟我講最近碰到的同事都不開心,賺錢還是靠PA吧。(個人的小疑問哦,17年CS的IBD有很多單deal啊,為啥我們二級狗還是這麽慘呢,不可以這麽欺負人啊)

     

    外部打探出來,CS今年獎金池按年是下跌的,而且分配時候分化嚴重。導致被照顧的人覺得不理想,沒被照顧的直接摔門了。老板也不容易啊,就像男人夾在中間:女朋友和媽掉水里你先救哪一個一樣?

     

    UBS:去年他們的cash equity業績還是很不錯的,senior pay的很好,可以秒殺街上其他家;但對於junior來說,不報奢望才是正確的預期。畢竟年紀輕輕過來做research,肯定不是沖著bonus來的啊,有點象征的就算了,能跟香港酒樓阿姨一樣,年底有雙糧,這種感覺就可以了!

     

    Citi:建議這里的junior來說,好好學習UBS家猿猴。因為花旗junior的獎金是固定的,所以聽說今年有不少猿猴只拿了1000美元的bonus(老板解釋,這是要為MiFid留存一定彈藥)。不幸中的萬幸就是,聽說漲了一些工資(發出來這麽點的bonus,漲工資是必須的啊)

     

    BAML:簡單就一句話——發了等於沒發。

     

    JPM:猿猴已經麻木了,我們很差啊,反正每年都很差,今年都沒有downside risk了,再downside可能就沒我了。

     

    DB:就在大家都在琢磨去年快倒閉、今年堅強活下來的DB今年會不會發點錢獎勵下員工的時候,他們在年前裁員了。給大家翻譯成普通話:今年不好好給我幹活,連工作都沒有,還敢跟我提bonus?

     

    海通:作為中資中為數不多已經公布、並且發了bonus的券商,他們是街上性價比算高的,base跟外資比大概差三分之一(算是中資中第三高的,排在中金、招銀之後),17年度bonus差的大概發了四五個月,好的發了八九個月;獎金全是現金發放,雖然有遞延,但是一年內肯定都能發完!

     

    既然說到了base,那就歪個樓。外資行的猿猴,一年大概6-8萬美元,經理是8-12萬美元,副總裁有15-20萬美元,董事25-30萬美元,MD是35萬美元起步價哦。(我就風險提示下,外資猿猴如果跳去中資,拿完級別之後,記得千萬要問清楚base哦,因為中資很多不是按照外資這個發的~~)

     

    面對17年好像沒法生過的牛市,老板們也都很會做猿猴的思想工作。給指引的時候,一定要強調獎金池是同比下跌的;但又不會透露到底下跌了多少;而且一定要跟猿猴強調你的數字是比comp要好的!

     

    嗯,湊是這麽老奸巨猾!

     


    Long Only——被牛市輕撫


    比起熊市工作可能分分鐘不保的sellside或hf,LO每年都比較平穩,17年牛市賺的,就比往年多一丟丟醬紫。

     

    那些你們知道給錢最大方的外資大哥(Capital,FMR,T.Row Price, Wellington那些),最最junior的猿猴每年base加bonus大約50萬,貨幣單位是美元哦。之後每年變得資深一點點,cap也會漲高一點點。

     

    猿猴的心理建設就是:工作嘛,就跟投資一樣,收益需要風險調整,要始終保持學習心態,自己能把牛股找出來,做到最好,那就墜好了!所以17年雖然是個牛市,但bonus也依舊穩定,沒有太多驚喜。

     

    有些公司主要給他們三年後的bonus指引,所以今年看到的數字更多會影響三年後拿到手的錢。絕對的讓猿猴用價值投資的分析論看待自己的bonus,感受複利增長的力量!

     

    到了PM這里,差別和可變量就大了,既要看掛你名下和不掛你名下但又歸你管的AUM,又要看你的業績(牛市跑不贏benchmark也是白做),兩個都占才能拿得多。17年這種牛市,小PM的bonus大概低七位數至中七位數港幣(AUM不過1 Bn USD),內地的大PM八位數都有(15年時候的事情,雖然說交完稅也損傷大半)。

     

    為了大家都可以過個好年,我就沒有添堵去問香港的大PM 去年的bonus了。畢竟要是人家然AUM和業績都有,就算是小PM的幾倍,我也不會覺得不應該!

     

    對比完以上兩類人群,外資LO已經發現,這幾年招猿猴很快很容易。PM給sellside的優秀年輕猿猴意見是:要是能跳去FMR,Capital,MSIM做猿猴,肯定是對自己成長最好的一條路之一了,要跳就盡早跳!如果你是喜歡年輕時候大幹一票的,去HF更好!

     

    提一嘴中資的LO或者資管公司吧。不少還在等流程,不知道今年會發多少;有些發了的,表示比往年比縮水了一半,不是很滿意。但是,要為他們的心理建設含淚點贊啊:我們吃土算什麽!祖國好,才是我們好!少一點怎麽了!

     


    Hedge Fund——牛市的痕跡


    牛市來過的真正痕跡,還要看HF。我們挑發錢最大方的HF來說。

     

    Point 72(SAC)這種,PM跟當年鳳陽縣小崗村“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一樣。因為公司風控非常嚴(倉位跌5%就要拜拜),超額收益部分PM帶領的團隊可以分到15%-20%;除去大家的base,BBG,調研出差費用,分紅時候團隊差不多可以拿到12%-15%的收益。

     

    這部分收益呢,猿猴們瓜分三分之一,PM分三分之二。今年我聽說幹的最好的HF猿猴,bonus是100萬美元起步,你們大概可以推算出他的PM能拿多少錢了。

     

    另外非平臺型HF比如Och-Ziff這種。因為不是每個猿猴都能賺錢,假設按照人均3%-5%的分成比例,團隊合計能分到8%-10%個點,PM差不多是拿3%-5%個點。


    今年整體HF的猿猴比較開心,拿了一年的已經算是低於個人預期了;聽到好幾個拿了100萬美元以上的猿猴,換成港幣,妥妥的低八位數,已經可以秒殺街上很多LO PM。不過有點遺憾的是,沒有問出來你們最想知道的街上top HF PM今年拿了多少錢,交給你們自己去打聽吧。

     

    兩類HF,雖然bonus數大,但是能一下子拿到手里的只是公司給你的一部分。萬一你一下子拿了這麽多錢,拍拍屁股走人了怎麽辦,因此,獎金通常會有一部分比例的遞延,或者遞延到基金里,或者遞延到基金的股票上。

     

    如果你是SAC或者其他牛逼基金的猿猴,每年在公司fund里遞延,跟著公司賺個20%,就當放高利貸給公司好了嘛。如果你是OZ的,遞延到公司的股票上,16年股價7塊,18年股價2塊,你賺的越多,公司幫你放到股票上的也越多,真是喵了個咪的!(想不通美國為什麽沒有什麽主動基金去買OZ的股票,然後鬧一鬧,賺筆大的呢)

     

    有沒有解決辦法,請把下面的案例抄送給老板。

     


    Founder——最牛逼


    香港有家很出名的local基金,叫做惠理,很早上了市,主要是LO策略。(現在他們的市值,可是比OZ的市值都要大哦)

     

    創始人謝清海早已不管組合了,本來想在去年把公司賣給海航。但是,世事總是難以預料。但不用擔心,根據2017年中報,他總共持有409,478,312的惠理股份。

     

    去年港股這麽好,又是公司成立25周年,所以今年提前發股息啊,每股不多,也就0.86港元。

     

    所以謝清海先生就拿了一個低九位數的股息,352,151,348億港幣(股息分紅還不需要交稅哦)。現在你們知道對於基金經理來說,什麽叫做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了吧!

     

    值得每個開fund,或者走在自己開fund路上的PM學習!

     


    HFT——靠下一代了


    如果說以上的,你覺得自己都難以做到。那也有一條路指給你們,如果哪一天有了小孩,務必從小讓小孩學好數學和編程,因為AI時代,跑的最快最穩定的,肯定是電腦啊。

     

    能駕馭電腦的,一定是那群在高頻交易基金的flash boys。

     

    他們對自己到底賺了多少,嘴巴非常嚴,死活不肯說。反正七位數美金的bonus,在他們眼里,也。。。不算什麽。。。吧。。。

     


    後記


    本文寫的多是食物鏈頂端中的頂端(盡管當中還有不少人覺得自己可能被老板壓榨了)。


    現實是,沒有被我寫進入的,可能有更多的不公平。比如有大的外資HF,老板承諾給猿猴3-5%點的分成,結果最後只發了1%;有中資的私募,猿猴最後一刻被老板告知,獎金今年不發了,因為前幾天的股災,利潤都沒了;還有每天苦逼叨叨對著電腦的前臺,發現自己的base還沒有每天對著門的前臺高;可能還有更多的猿猴,發現即使在17年這樣的牛市中,拿到的錢都不是很滿意,感覺人生都要看不到希望了。

     

    從猿猴自身心理建設來說,衡量一份工作好壞,生活跟工作的平衡、自己跟老板相處的好不好,可能某種程度上來說,比錢多錢少重要。

     

    但從老板的角度上說,你的員工也有除了你以外的個人生存壓力,都要要結婚生子、養家糊口的啊。虧待人家一兩年可以,但大家都是聰明人,欺騙或者壓榨自己的員工,怎麽也不是個長久之計?怎麽可能留住有能力的人才呢?

     

    從公司的角度,更應該好好想一想:自己的企業文化是什麽?是想用最便宜的錢,玩命的壓榨下面的小朋友,直到他們走人?還是付一個合理的價格,跟著小朋友們一起成長?

     

    希望明年此時,我們能聽到更加健康的答案。


    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狗年旺旺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970

    唔開心想自殺?G.E.M.自爆:試過好多次

    1 : GS(14)@2017-07-05 03:42:30

    25歲G.E.M.嚟緊搞世界巡迴「Queen of hearts」,每次G.E.M.開騷,都會用啲唔同方法去證明自己係有幾貼地,之前試過扮電話售票員幫fans服務,自嘲人品唔好、歌唔好聽,G.E.M.昨日晏晝喺微博貼出一條片,原來佢喺大陸開工期間,上廁所被困,唔知係唔係門鎖壞咗,片見有工作人員破門,等G.E.M.可以跨出嚟,當破門嗰陣,G.E.M.仲發出大叫聲,似乎真係有啲驚噃!早半個月前,G.E.M.上咗一個YouTuber波子嘅節目玩「淘寶」測謊機,不過條片前日先見街!片中見G.E.M.先答一啲簡單嘅問題熱身,問佢鍾意男仔定女仔,G.E.M.指自己答女仔睇吓部機會顯示啲咩,點知部機顯示「True」,G.E.M.就係咁叫話要「洗底」,稱部機冇顯示要自己講大話,點知再問佢鍾唔鍾意男仔,部機就發出電流。
    G.E.M.又自言想拍拖,又話自己冇喺騷上假唱,當問到佢有冇試過唔開心想自殺?G.E.M.點一點頭,再講:「有!」部機顯示「True」,G.E.M.解釋:「仲試過好多次,網絡欺凌好嚴重,藝人同Model真係輕生,其實自己都有試過,我冇真係去做,大家要點樣先可以去相信一個人呢?然後係唔係要我死,寫晒遺囑、遺書,講俾大家聽,你哋先會信我呢?」不過佢最終因為信仰,所以睇得開咗!24小時求助熱線︰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熱線︰23892222撒瑪利亞會熱線(多種語言)︰28960000生命熱線︰23820000東華三院芷若園熱線︰18281社會福利署熱線︰23432255醫院管理局精神健康專線(24小時精神健康熱線諮詢服務):24667350明愛向晴熱線:18288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704/200786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897

    千萬買雲海 八十後︰買過好多次樓

    1 : GS(14)@2018-01-22 05:20:40

    同日雲海昨次輪開賣108伙,悉數沽清,兩周連招標共沽出233伙,佔可售單位近七成。80後買家林先生向記者表示,「家族太大,成十幾人,屋企唔夠住,所以家姐睇完樓,就叫我嚟買,大約花咗1,000萬買咗約400呎單位」,他直言「唔係屋企大陸有地產生意,靠自己好難買樓,即使碩士畢業都係得2萬蚊。」集團同日加推6伙特色戶,以招標形式發售,截標日期為本周三(24日)。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121/2028125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0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