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投資和食物皆忌穿鑿 周顯

1 : GS(14)@2013-10-05 14:16:00

http://eastweek.my-magazine.me/index.php?aid=29064

我從來覺得分子料理不好吃,皆因食物最好吃的地方,就是利用溫度和配料,配合其原味和質感,所得出來的一個最佳混合。如果把它打碎了,味道弄擰了,令到牛肉不像牛肉、蘋果不像蘋果,魚肉也失卻了本來的鮮味,創作是有餘了,但是肯定不會太好吃。

用科學方法來研究烹調,肯定是一件好事,也是大勢之所趨。例如說,Fat Duck的Heston Blumenthal研究用甚麼溫度炸不同的食物最好吃,這就是科學,是將來的料理的大方向,因為,炸是古已有之的傳統烹調技術,用不同的溫度去試,再加上現代的溫度計,來調節準確的溫度,那不過是把古代的技術,用現代科學去作改進,這當然是一件好事。

但是,像日本的「龍吟」(香港叫「天空龍吟」)的大廚,把一個蘋果,用了幾個小時,花了七八個工序,將其打成了粉末,這些粉末又有何好吃之處呢?除了可以供給女士們拍下整個製作過程,鋪上臉書作炫耀,可謂是一無是處。

這令我想起周星馳在《國產凌凌漆》的風筒:電話是風筒、鞋也是風筒,只有風筒不是風筒,唯一的目的,就只是令人意想不到而已。

其實,清代的大才子袁枚在其經典的食經《隨園食單》中,早就有類似的說法,題為「戒穿鑿」:「物有本性,不可穿鑿為之。自成小巧,即如燕窩佳矣,何必捶以為團?海參可矣,何必熬之為醬?西瓜被切,略遲不鮮,竟有制以為糕者。蘋果太熟,上口不脆,竟有蒸之以為脯者。他如《尊生八箋》之秋藤餅,李笠翁之玉蘭糕,都是矯揉造作,以杞柳為杯,全失大方。譬如庸德庸行,做到家便是聖人,何必索隱行怪乎?」

投資的情況,豈非也是一樣?股票就是股票,存款就是存款,債券就是債券,房地產就是房地產,那些新穎的衍生工具,例如認股證、ELN、accumulator之類的衍生工具,用上一大堆的專業術語,去作為分析架構,例如說,胡說一番的引伸波幅,諸如此類。然而,這些都不過是「穿鑿」之言,袁枚所說的「西瓜糕」者,根本已經失去了原來的意義了。

正如我一直之所強調,凡是投資工具,必定要經過時間的考驗,才有投資的價值。我讀投資工具的歷史,發現原來這個世界上,曾經出現過無數的衍生工具,有的連你想像都想像不到,例如說,我曾經在本欄介紹過的,在民國時間出現,把儲蓄和抽獎混在一起的萬國儲蓄會,其實不過是十七世紀的Tontine的翻版,就是一種被淘汰了的投資工具。

從古到今,被淘汰了的投資工具,數以千計,因為這些投資工具,都是搵笨貨色,經歷不了時間的考驗。因此,我們如要投資成功,首先就是要選擇最好的投資工具,也即是說,已經有了幾百年歷史以上的投資工具,例如說,存款、債券、股票。

袁枚的講食,同我的講股票,有着異曲同工之妙。我說:「投資就是生活。」他說:「譬如庸德庸行,做到家便是聖人,何必索隱行怪乎?」把品嘗美食和做人來作比較,豈非也是生活的一種?
2 : Sunny^_^(11601)@2013-10-05 15:09:44

好似賭錢,我覺得靠運氣既,但都有人靠賭而發

衍生工具都一樣,比人整色整水,但都有人靠呢d而發既。咁只要合法地發就得啦:-)
3 : buyanbai(42258)@2013-10-05 16:08:53

這篇寫得不錯
有漏洞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8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