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天下遠見】倫敦奧運:政府搞基建,私企來承辦

http://www.infzm.com/content/79217

當看到倫敦奧運彷彿一個熱鬧的屬於平民的大派對時,人們也許會問:倫敦奧運的賬怎麼算?花的是誰的錢?怎麼花的錢?如果賺錢,怎麼分?如果賠錢,怎麼辦?

根據英國政府披露,整個倫敦奧運的預算分為三個部分:申辦、準備和承辦。

申辦預算是2910萬英鎊,埋單者是英國文化、媒體和體育部及倫敦發展署這兩個中央和地方政府機構(各1000萬英鎊),餘下部分則從各種商業機構和非營利組織中籌措而得。

準備部分,根據2010年7月的一份政府報告,預算為93億英鎊。這個總額包括了(一)由奧運交付管理局(Olympic Delivery Authority,縮寫ODA)負責的場館和基礎設施建設預算80.72億,及(二)由其他機構負責的殘奧會、安保工作等,預算12.26億。

承辦部分,由倫敦奧組委(The London Organising Committee for the Olympic Games,縮寫LOCOG)負責,預算是20億英鎊。

好了,倫敦奧運這台戲的兩個主角已經出現。說是主角,準確地說它們是兩個管幹活(當然也就等於管花錢)的機構。

主角A——奧運交付管理局。這是一個政府機構,隸屬於英國文化、媒體及體育部,是在《2006年倫敦奧運會及殘運會法》的基礎上成立,負責奧運會的基礎設施建設。

主角B——倫敦奧組委。人們想像中的「奧組委」應該長著一張政府衙門的臉吧?然而,倫敦奧組委卻是個不折不扣的私企。它負責的是整個奧運會這個大派對的運作:籌錢、拉贊助、賣門票、賣電視轉播權,等等。這個活兒聽起來像是個大公司干的。

這裡的「領導」也都是牛人:雙料奧運冠軍,曾12次打破世界中長跑紀錄的前「飛人」塞巴斯蒂安·科擔任主席,副主席則是足球營銷高手基斯·米爾斯,至於CEO保羅·戴頓,他是歐洲高盛的首席運營官,在國際奧委會以及跨國企業圈子擁有廣泛人脈,全是能獨當一面的專業人士。

這兩個分工明確的機構一個是臨時的政府機構,另一個是私人公司,都在位於倫敦第二大金融區「金絲雀碼頭」32層高的巴萊克銀行總部辦公。當然,它們僅僅是租賃了銀行大廈的部分樓層作為辦公地點。

除了這倆「豬腳」之外,還有「導演」。擁有77名僱員的政府奧運會執行委員會(The Government Olympic Executive,縮寫為GOE)是英國政府主辦奧運會的負責機構,它要管理整個奧運的承辦和財務,要對《2006年倫敦奧運會及殘運會法》負責,隸屬 英國文化、媒體和體育部。與此同時,英國政府也是對國際奧委會負責的整個倫敦奧運在財務上的擔保人。

單是從機構的分工和構成上,就可以看到,倫敦奧運在申辦和準備階段是政府出力,在承辦階段則是商業運作。

準備部分的93億英鎊由奧運交付管理局負責花,基本上可以視作是從整個英國人民的腰包裡面掏出來的,感覺有點像賈府辦生日宴,大家看著自己錢包湊份 子。看看預算的構成就知道了:其中22億英鎊來自國家彩票;6億來自大倫敦政府(GLA)徵收的奧運稅;倫敦政府給3億;當然了,大頭還是英國政府 出:62億。從這筆賬可以看出,辦奧運,最主要的花費並不是其他,而是場館和基礎設施,這些錢都來自不同來源的公共支出。

所以,倫敦奧運村的基建花的都是公家的錢,辦事的也是政府部門。當然,基建並不限於本次奧運會使用,更主要考慮了對倫敦東郊的開發。即便如此,英國人對奧運會龐大的開支並非毫無怨言,在經濟不景時期,更是可以理解納稅人不想掏腰包的心態。

奧組委承辦奧運會(開閉幕式、所有賽事等)不是需要20億英鎊麼?這個錢可不能由納稅人出了吧?差不多如此,奧組委的主要收入包括來自國際奧委會的贊助、TOP贊助商(也稱奧運夥伴)的投入、英國當地贊助商的贊助,門票收入、電視轉播收入,還有英國政府的津貼。早在兩年前,20億中的3/4就已經籌到了,所以這一塊英國納稅人出的錢不多。

不過,雖說奧組委是私人企業,但倫敦奧組委並不能在股東中間瓜分利潤。要是整個營運有盈餘,那麼根據協議,其中六成要用來建設英國的體育事業,兩成 交給英國奧委會(British Olympic Association),兩成交給國際奧委會。要是虧了,埋單的是英國納稅人。

上述就是英國奧運的大致賬單,其最大的特點是透明,在和奧運相關的政府部門(奧運會執行委員會、奧運交付管理局),私人企業(奧組委)及審計部的網 站上,預算、財報和進程報告一份接一份,目不暇接,包括任何一個管理者和工作人員的公務接待、請人喝茶的每一筆細目都定期更新、一清二楚。這麼透明的支 出,應該有權得到公眾的讚美吧?甭想,公眾的板磚那是一塊塊拍過來。挑剔歸挑剔,不妨礙奧運會開鑼,英國人還是挺享受和自豪的。

【點評者說】奧運會,挺花錢的,主辦者虧的居多,賺的居少。最精的是美國人,洛杉磯奧運會和亞特蘭大奧運會,都是盈利的。倫敦奧運會,要回本恐怕不容易吧。

上一頁1下一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725

機構研報:2013年中國對美投資翻倍 逾7成投資額來自私企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1378

紐約諮詢公司榮鼎諮詢(Rhodium Group)近日發佈報告顯示,雖然可能面臨國家安全等負面影響,但2013年中國對美國直接投資仍然強勢增長,投資額增加一倍,總額達到創紀錄的140億美元,逾7成的投資額和近9成的投資項目都來自私人企業。

去年中國企業對美國最大的一筆投資當屬雙匯國際以71億美元收購美國最大豬肉生產商Smithfield Foods。

這筆交易是中國迄今為止最大的美國企業收購案,其交易額約佔全年中國對美投資的一半。

榮鼎諮詢研究發現,

   · 去年中國對美國投資交易增至82項,其中44項為併購,38項為創建投資,87%的投資項目來自私人企業,過去5年這一平均比例超過70%。

   · 去年中國私人企業對美國的直接投資額佔中國企業投資對美國總額的76%,2012年這一比例首次超過總交易額的一半,增至59%。

   · 去年中國企業的直接投資為美國提供了7萬個全職工作崗位,為2007年的8倍。

   · 去年中國對美國直接投資主要仍集中於非常規油氣資源,食品和房地產成為新興投資熱點,食品行業去年投資額高居榜首。

   · 中國企業對先進的製造業、服務業和消費品交易依然興趣濃厚,但一般為中小規模交易。

去年4月下旬,鑑於2008年以來多次在美國收購擴張業務受阻,華為宣佈放棄美國市場,決定將精力轉向美國之外的市場。

當時金融時報評論認為,2012年10月美國國會發佈認定華為與中興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報告起到了關鍵作用。華為高層認為該報告加大了公司在美國發展的難度。

但榮鼎諮詢此次報告研究發現,大多數中國企業投資美國未能達成交易的原因都與政治無關,主要源於商業因素。

榮鼎諮詢預計,今後中國對美投資將繼續增長:

美國市場廣大,勞動者受教育程度高,技術及品牌居於世界領先低位,強烈吸引著下一代中國境外投資者。

另一方面,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減少對外投資審批等政策的推動下,迫於國內成本上升和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中國自身對外投資需求也會增加。

不過,榮鼎諮詢也提到今年中國對美國投資的負面因素,

中國方面有:國有企業上繳利潤增加和利率市場化、旨在打擊腐敗和逃稅設立的個人海外財產申報。

美國方面有:國家安全是美方投資審查的重點。

以下可見去年1-11月中國對主要經濟體投資增速及對主要行業投資額。

对外直接投资, 投资, FDI, 并购, 收购,中国,美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151

奧巴馬簽署行政令 要求私企加快分享情報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354

奧巴馬,網絡安全,黑客,美國

本周五出席位於矽谷斯坦福大學的“關於網絡安全與消費者保護的白宮峰會”期間,奧巴馬呼籲私營企業加強與美國政府在網絡安全領域的合作。會後他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要求私營部門加快與政府分享網絡威脅相關的情報。本月初,奧巴馬已提議在2016財年預算中撥款140億美元增強網絡安全。

中新網援引法新社報道稱,奧巴馬在上述峰會演講一開始就強調,網絡安全是對美國“最嚴峻的挑戰”。他警告高科技公司,索尼式黑客事件“可能成為常態”。奧巴馬呼籲矽谷將對政府的不信任拋在一邊,轉而成為政府保護網絡空間不受恐怖分子、黑客和間諜染指的盟友。他將互聯網比作“蠻荒時代的西部”,稱需要美國政府來充當警長。

新華社報道援引奧巴馬在上述峰會的講話稱,

防止網絡威脅是一項共同的任務,“政府單獨做不了,實際上私營部門自己同樣也做不了。”
“保護美國不受網絡威脅的唯一方式是政府與企業進行合作,作為真正的夥伴分享信息。”

根據白宮發表的聲明,奧巴馬上述行政命令鼓勵建立以私營部門為主導的“信息分享和分析機構”作為有關特定網絡威脅或某個地區的信息中心,而政府部門可以與信息中心分享網絡安全信息。

上述中新網報道援引路透評論稱,奧巴馬決定將應對網絡威脅作為2015年的施政重點。美國多個政府部門領導人都出席這次峰會,包括司法部、能源部、國家安全局(NSA)、國土安全部和聯邦調查局(FBI)等。

但該報道又提到,福克斯新聞網稱,對於奧巴馬親自到加州召開網絡安全峰會,矽谷巨頭們不太給面子。除了蘋果CEO庫克外,雅虎CEO梅耶爾、Facebook創始人兼CEO紮克伯格以及谷歌CEO佩奇等互聯網公司巨頭都沒有出席峰會,他們還拒絕了峰會後的奧巴馬私人午宴,僅派出公司普通高層出席峰會。

而據中國日報網援引路透本月初的報道,奧巴馬在2016財年預算案中提出將140億美元用於加強美國網絡安全,以便更好地保護聯邦政府和私有企業網絡免遭黑客威脅。該預算力爭在上財年用於網絡安全的125億美元的基礎上增加約15億美元。

上述報道稱,自2013年投入103億美元的網絡安全預算以來,美國投入網絡安全的資金近年來穩步增長。這反映出,美國政府機構和企業無論在國內外受到的網絡入侵威脅日益嚴重。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395

全面落實帶薪休假有多難?現狀是私企沒得休央企不敢休

最近公布的《國家人權行動計劃實施評估報告》顯示,去年中國超過半數的職工享受了帶薪年休假。統計顯示,機關、事業單位、國企、外企等單位員工大多能享受帶薪休假,沒有執行帶薪休假的多集中在私營企業。此外,無論體制外還是體制內行業,都不同程度存在帶薪休假執行不到位,補償不合理,員工不知道維權、不願意休假、不敢休假等問題。

帶薪休假,咋就那麽難?全面落實這項制度還有哪些坎兒?聽聽大家怎麽說。

可以休假——制度何以“打折”執行?

“工會都不管,我可不想為了這事變成領導眼中的刺頭。”——央企員工秦海平

這些天,在北京某央企工作的王英(化名)正忙著和同事交接工作,他準備和女朋友一起休年假,到外地遊玩。“我所在的單位對職工休年假有明確規定,但因為女朋友在私企,一起休年假需要根據她的時間安排。”

在貴州省貴陽市某工商局工作的她(化名),休年假的事情則把她弄得有點煩心。

去年,剛進單位兩年的她因為工作忙,同時也想爭取一個好的表現,沒有休年假。一次同學聚會上,聽說其他單位沒有休假的朋友都有補助,小孟這才意識到自己的權利受到了損害。

中國1995年起施行的《勞動法》規定,勞動者連續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帶薪年休假。國務院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於2007年和2008年先後出臺《職工帶薪休假條例》、《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以下簡稱“一條例兩辦法”),對實施帶薪年休假制度作出了具體規定。

根據“一條例兩辦法”,職工依工作年限可分別享有5—15天的帶薪年休假,應休未休帶薪年假的按照日工資300%補償。此外,根據“一條例兩辦法”,單位因生產、工作特點確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職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個年度安排。

小孟經過了解發現,不僅是她,其他不休假的同事也沒有補助。而對於跨年休假,“我的前任領導一律不批,新上任的領導則是看工作的努力程度而定。”小孟說。

現在跳槽到北京某央企工作的秦海平(化名)有相似經歷:“我之前在北京市延慶縣工商局工作,單位在帶薪休假方面規定十分明晰,只要和領導、同事做好工作交接,一般都可以享受帶薪休假。我剛去的前幾年沒有休假,每次都需要領導簽字,財務處直接把補助打到我工資卡里。”

秦海平說,到了這家央企工作後,待遇提高了,帶薪休假也有,但是所帶的“薪”僅是工資,不包括獎金,不休假的補助也被砍掉了,而且來年不能補休。對此,秦海平認為有得有失,“至少現在待遇提高了。再說,工會都不管,我可不想為了這事變成領導眼中的刺頭。”

沒有休假——打工就是為了掙錢

“請假都要廠長批,更別提休假了,廠里根本沒這制度。大家進廠主要是為了掙錢,很多人做滿幾年就回家,做個小生意。”——廣東汕頭女工小陳

小陳是一名到廣東省汕頭市某五金工廠打工的普通女工,3年前,她和同樣來自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的丈夫在汕頭結識並結婚,如今他們已生下兩個孩子。

“一天工作三班倒,要工作12個小時,早上8點到12點下班;下午1點半到5點半上班;晚上6點半上班,10點半下班。一周只有星期六能休息4個小時。”小陳說,她手上每月過的零件成千上萬,工資也就3000多元。廠里每個月會規定任務,完不成的話還要扣錢。

員工能休假嗎?“請假都要廠長批,更別提休假了,廠里根本沒這制度。”小陳說,在廠里打工3年多,她基本沒休過假。“因為企業是私營的,前幾年效益不錯,老板心情好的時候,如果員工家里有事,可以請幾天假,期間不扣工資。近兩年訂單少了,工資有時還會減少,大家更不敢請假了,即使請了廠長也不會批。”

“進廠主要是為了掙錢,很多人做滿幾年就回家,做個小生意。”小陳說,她所在的廠大約有200多人,很多是來自雲貴川的姐妹。她們進廠時都簽有勞動雇傭合同,但很多姐妹並沒有關註其中是否規定了員工有休年假或是補助等權利,甚至像工傷,廠里都不發補助。“廠里使用機器生產,員工如果因為操作機器受傷住院,除了報銷醫藥費,老板每天只發基本工資30元。”

根據“一條例兩辦法”,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應當依法監督檢查用人單位是否切實執行帶薪休假制度。2009年,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就曾對此發布相關貫徹落實意見,其中明確指出,連續工作12個月的員工,企業必須保障員工享受帶薪休假。

但很多企業並不願意執行。小陳說,老板曾向員工坦言,廠子本來就是小本買賣,強制執行這些福利的話,真的無法生存。

“在汕頭打工的大多數姐妹,所在的廠里基本沒有制定帶薪休假制度。在我的老家興義市,大多數私企甚至不簽勞動合同。既然現狀是這樣,大家即使有意見,也只好忍了。”小陳說,很多姐妹知道企業應該有帶薪休假制度,但對更深入的細節並不了解。

對於未來,小陳表示,“希望盡快賺夠錢,回家做個小買賣,要是工作累了,我就給自己放假,做自己的主人。”

願意休、敢休假——政策落實需多方發力

“帶薪休假難,主要難在私企。我國80%以上的勞動力在民營企業,員工收益不穩定,必須努力工作以保住崗位。”——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

2013年發布的《國民旅遊休閑綱要(2013—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落實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要讓帶薪休假成為勞動者的常態化選擇,關鍵要靠細化落實。

目前,已有包括河北、江西、重慶等10多個省區市出臺細則,把落實帶薪休假納入議事日程。湖北省要求勞動監察部門加強執法檢查;河北明確,將帶薪休假的落實情況,作為機關事業單位以及企業的重要考核指標;浙江則提出,鼓勵企業將職工旅遊休閑作為福利措施,發放旅遊消費券、休閑補貼等。

總的來看,帶薪休假制度正在不斷完善,但其中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難題。國家統計局陜西調查總隊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當地行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八成以上職工能夠享受帶薪休假。內資私營企業3年內享受過帶薪休假的職工比例則不過半。小微型企業多數沒有落實帶薪休假制度。

不管是年輕員工擔心自己的前途,不願休、不敢休,還是像三四線城市、東部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里的員工,因為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維權意識,不知道休、“沒基礎”休,指向的正是大多數專家此前談到的一個問題——勞動供需關系不平衡,職工缺少話語權。

“帶薪休假難,主要難在私企。”正如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所說,“我國 80%以上的勞動力在民營企業,員工收益不穩定,必須努力工作以保住崗位。”這解釋了為什麽帶薪休假制度在非公有制企業舉步維艱。

很多員工不是沒有維權意識,而是不敢維權。如果沒有經濟基礎做後盾,即便“強推”,員工出於主客觀方面的因素考慮,也不敢提休假,更別說帶薪休假了。

所以,落實帶薪休假問題其實是一個經濟問題。這需要政府在大力發展本地經濟方面下工夫,同時需要對企業尤其是私企進行必要的“減負”。有專家建議,可以通過稅收調節等方式,確保企業的整體利潤不因為職工帶薪休假而有所下降。

企業本身也應該有所改變。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認為,企業應該認識到,就業市場供需關系遲早將發生改變,帶薪休假可以成為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小陳也表達了這方面的期望,“如果廠里實行帶薪休假制度,姐妹們肯定會優先選擇,大家的工作積極性也會更高,這能給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同時,還應建立嚴格的監督機制。除了勞動監察部門加強監督檢查外,各級工會、婦聯等組織不應該失職。客觀來看,盡管我國《工會法》、《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了工會的相應職責,但對其具體如何維護員工帶薪休假等問題沒有相關細則。只有出臺更有針對性的措施,並監督其執行,工會、婦聯等組織才能依法履職,發揮出應有作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272

申萬宏源:國企利潤大幅改善 私企利潤繼續回落

制造業利潤有所好轉 產成品庫存增速轉正——2016年11月工業企業效益數據點評

利潤增速大幅改善。1-11月利潤增長9.4%,較1-10月提高0.8個百分點。其中11月增長14.5%,較10月提高4.7個百分點。主因營收改善和PPI上漲,11月營收增長8.2%,較10月提升2.8個百分點;PPI也較10月大幅上漲2.1個百分點。

上遊繼續改善,制造業有所好轉。價格上漲帶動采礦業利潤增速繼續改善,1-11月跌幅較1-10月收窄12.3個百分點。但制造業利潤受擠壓有所緩解,1-11月利潤增速較1-10月提升0.5個百分點。細分行業中,煤炭、計算機、黑色礦采、化纖、專用設備等改善明顯,黑色冶煉、金屬制品、石油加工、電力等惡化。絕對量來看,計算機和專用設備等行業對企業利潤的拉動明顯。

國企利潤大幅改善,私企利潤繼續回落。分所有制看,1-11月國企利潤增長8.2%,較1-10月改善3.4個百分點;私企利潤增速則再度回落0.7個百分點。國企改善預計與上遊價格大漲有關,私企回落則受供給側改革影響。

利潤率提升,成本率略降。11月PPI大幅改善,帶動1-11月利潤率提升至5.85%;主營業務成本率略降至85.76%。

資產負債率持平。11月企業資產負債率56.1%,持平於10月。但采礦業下降0.3個百分點;電熱水氣小幅提升0.2個百分點。

產成品存貨增速轉正。11月產成品存貨增長0.5%,自4月來首次轉正。PPI持續上漲、企業盈利回升帶動企業補庫存,短期對經濟有所支撐。產成品周轉天數仍持平於14.1天。

穩增長的重要性取決於經濟走勢。短期增長無憂,PPI繼續上漲仍將帶動企業效益回升;企業補庫存也對經濟有所支撐。但中期來看經濟仍有下行壓力,一旦增長承壓,穩增長重要性將再度提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635

孫浩:應當明確肯定民企不等於資本主義私企

中國改革開放40年最大的成就是告別了計劃經濟,發展了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從而使國家力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發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變化。與此同時,國民經濟形成了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大好局面。黨的文件也明確肯定民企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在意識形態領域始終存在一種觀點,認為民企就是資本主義私營企業,發展民企就是發展資本主義。而隨著民企數量、規模、產值、就業人口的逐步提高,中國的改革開放到底是否堅持了社會主義的方向,就成了長期被質疑的問題。我們雖然從來沒有認可這種認識,但在理論上似乎也缺乏足夠的回應。這就使得堅持這種認識的人甚至主張積極創造條件,以便在今後某個時刻開展社會主義改造。似乎豬養肥了就當宰。而這也成為了富人跑路的重要原因。現在應當是時候從理論上清楚地對此做出回答了。

社會屬性必然體現在企業行為之中

資本主義的私營企業這個概念雖然張口就來,但如要做一個符合歷史與現實的經濟學定義,其實並不容易。我們只能沿用馬克思主義的分析來完成這個定義。

首先,資本屬於私人所有(包括家族或極少的幾個個人)。

其次,企業生產的根本目的是利潤,即剩余價值。

因此,工人們從事雇傭勞動,資本家千方百計壓低工人工資,提高勞動強度,延長勞動時間。其要害就是剝削他人勞動。

如果這就是資本主義的私營企業,那麽社會的發展不可能讓這樣的企業長期存在。因為資本家盤剝工人必定會激起工人的反抗,工人從破壞機器、消極怠工到要求增加工資、縮短勞動時間、改善生產環境、提高各種待遇等,勞資矛盾會越來越尖銳。甚至發展到罷工、上街遊行,並引起城市斷水、斷電,公交、鐵路停運,商店、醫院關門等嚴重幹擾社會生活秩序的現象。矛盾再尖銳就會爆發革命。這是社會所不能承受的,而且這使本來想賺大錢的資本家不但賺不到錢,反而會因工廠停工而倒賠。現實使資本家成為了懂得妥協的經濟動物,其社會也必然會拿出各種辦法對企業的行為進行限制或引導。

上述現象在十八、十九世紀的英國、法國、德國及其他歐美國家確確實實地發生過。馬克思、恩格斯就處在那樣一個時代。

青年恩格斯撰寫了《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的不朽著作,詳細揭示了當時英國工人階級的悲慘狀況,引起馬克思的關註。更多的社會人士也早就看到了這些現象,這甚至成為了更早時期空想社會主義思潮蓬勃發展的土壤。而資產階級國家的言論自由使得對當時資本主義私營經濟的批評沒多大障礙就可以發表出來。很多社會主義流派的報紙、雜誌、書籍紛紛出版,而工人階級也成立了自己的工會,甚至舉辦學校、各種培訓班來揭露資本主義的罪惡,宣傳社會主義的思想。這些都致使整個社會的道義、同情在工人這邊。

勞動是一切財富的源泉,工人對勞動產品享有權利成為社會共識。這打碎了資本家企圖獨占剩余價值的美夢。所以資本主義企業從一誕生起,批評反對的聲音就不絕於耳,社會主義運動也隨之而起。

在這種情況下,資產階級國家的政府也不得不(馬克思語)采取一系列措施來遏止資本主義企業對工人的種種盤剝。英國政府先後建立了工廠視察員制度、衛生官檢查制度,頒布了礦山視察法,建立了童工調查委員會,專職人員輪番對工廠的有關情況進行實地考察,並公開發布視察報告。其中有涉及勞工工資的、勞動時間的、勞工食品的、車間衛生狀況的、雇用婦女童工的、工傷事故的、工人居住條件的、職工教育的、業余生活的、健康狀況的方方面面。

雖然政府的投入並不充足,但仍對工廠主構成了強大的社會壓力,迫使他們要從各個方面改善勞工的境遇和待遇。在這個基礎上,英國政府又推出了工廠法,對工人的工資標準、工作日長度、勞動保護、教育等方方面面都做出了規定,並不斷嚴格執行,違者受罰。從而使勞資矛盾大為緩解,也使得企業對剩余價值的追逐必須服從其他人群以及社會的利益。這些變化甚至使得馬克思認為英國最有可能和平過渡到社會主義。

這簡單的回顧說明企業的社會屬性必然體現在企業行為之中,而企業的行為由於具有巨大的社會影響而必須以能得到社會的包容為前提,不是可以由自己任性的。所以,是社會意識形態——包括一個國家的歷史傳統、文化、道德因素,以及作為這一切體現的具體的社會經濟制度,其中特別重要的還有勞動者自身的態度和選擇,規制了企業行為,決定了企業的社會屬性。處在同一社會經濟制度中,企業行為不會由於所有制不同而展現根本不同的社會屬性。

經濟領域的“出身論”一開始就是錯的

把改革開放後誕生的民企視為資本主義私人企業,這種認識把當今中國看得比200年前的西方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都不如。中國早就是社會主義國家了,勞動者是社會的主人,社會制度包括法律保護勞動者不會陷入受剝削被奴役的地位等。這並不是一句空話而是有具體的保證的。

首先,資本主義私人企業是在社會兩極分化,極少數人壟斷了社會財富,而廣大勞動者一無所有只能靠出賣勞動力為生的社會條件下產生的。這樣一種社會狀況不可能存在於改革開放的中國。

雖然仍有貧富不均,但當今社會真正一無所有的無產者不說沒有,也確實已經不多了。黨號召全民創業就說明少數寡頭壟斷社會資本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工人中很多人的理想就是賺到錢後去開店辦廠或做生意。也就是說,人人都有當老板的機會。

第二,現在企業職工的主體其實是農民工,他們不是一無所有,也不是除了出賣勞動力外別無生路。他們在農村擁有可以進行農業生產的全套生產資料,進廠務工只是出於比較利益,自己有選擇的自由。城市職工也是一樣。

第三,由於勞動法和其他法規的作用,民企中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能得到保護,隨著法制的健全,企業主的違法成本將越來越高。

由於這樣一些條件的變化,民企老板已不可能任意剝削工人了。民企職工的收入及經濟地位總體上與公有制企業的職工沒有本質的區別。

不僅如此,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再加上市場競爭的作用,還使得越來越多的民企老板懂得職工和自己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因而尊重並善待工人。很多民企老板會把提高職工的收入和福利視為自己的責任和事業成功的標誌。像華為、慧聰這樣的企業,還推行員工持股。在深圳這樣的地方,如果企業違背了勞動法,工商局、社保局、稅務局等都會進行嚴密監控,違規的企業寸步難行。這就保障了民企職工能充分享有利益保障。

堅持民企就是資本主義私企,其實就是斷定私人辦企業肯定剝削。這種認識有兩條自認為很充足但卻站不住腳的依據。

第一,私人辦企業肯定剝削了工人,這個問題企圖靠數量經濟學的嚴密計算是無法得出結論的。有沒有剝削,只需看工資合理不合理,工資合理不合理只需看是不是符合勞動法。我國存在的不同所有制執行同樣一個勞動法,不能說國企職工是主人,而民企職工就成了受剝削的了。

其實還有一個更簡單有效的觀察點。只要看工人自己對工資認可不認可就可以。因為當今的勞動者並不是不進工廠就沒有活路,而是權衡之下才進的廠。馬克思指出,一個國家的工資水平取決於這個國家的文化水平以及歷史的和道德的因素。在我們國家,比如旅遊已經被認為是人人都可享有的權利,那麽工資的支付就應當使得職工有錢可以利用假期去旅遊。再如工人的工資應當足以支付兒女上學。民企職工如果對工資不滿意,是可以用腳投票的。因此我們認為民企職工工資總體處在正常水平上。而且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工資水平必定越來越高。靠壓低工資賺錢的企業,只能面臨職工用腳投票而被市場淘汰。

第二,另一個依據是認為企業的利潤都被企業主占有了,這不是剝削又是什麽。

這個問題要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只要企業按勞動法的規定支付了工人大體符合市場水平的工資、獎金、加班費、補貼,交夠了稅,那企業主的收入就是合法收入而無關剝削,無可厚非。更重要的另一方面,企業利潤雖歸企業主了,但真正拿去消費的只占不大的部分,利潤的主要部分其實還留在企業,用於創新、設備更新、產品升級換代以及擴大規模、應付生產成本的上升。不這樣做的企業會垮掉。按西方經濟學的說法,這不是利潤而是企業主為未來支付的成本。而且工人也會從企業主支付的這未來成本中得益。

利潤留成在公有制企業里我們叫積累,而到了民企我們就說是剝削?買了股票享受分紅是正當收入,而辦廠獲得利潤就是剝削?這樣的理論無法自洽。

企業的社會屬性是從其經濟行為體現的,而企業的經濟行為又受到社會的規制。所以企業的社會屬性是一個實踐的問題,而不是先驗的問題。經濟領域的“出身論”一開始就是錯的,早該壽終正寢了。所以在討論民企是不是資本主義私企之前,應該明確的是時代已經變了,條件也變了。在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規制下,民企成為資本主義私企的道路總體上已經被堵死。這樣來認識並這樣來做,才是制度自信。非公即資是階級鬥爭時代的思維,這種思維大大束縛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人民長期陷於貧困。

改革開放之初是為了加快生產力發展才允許民營企業發展的,但這種允許並不意味著支付億萬勞動者重新受壓迫被剝削的代價。那些主張在今後適當時候對民企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言論,恰恰沒有認識到,民企在誕生之前就已經被改造了,而在誕生之後也依然被規制著,否則中央何以論斷民企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呢?我們必須堅決維護中央的這一判斷,保護社會成員依法創業的積極性,促使國民經濟更加健康地發展。

當然,民企不是天使。我們的經濟生活中充斥著假冒偽劣、賄賂、尋租,民企也參與其中。但這反映的是叢林規則,要靠加強以社會的公共精神為前提的信用與法治來加以解決。把汙泥濁水都歸於資本主義,並不是科學的態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657

國企降杠桿 私企加杠桿

4月2日,中央財經委員會召開今年第一次會議,首次提出“結構性去杠桿”;隨後,5月11日央行發布2018年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提出“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把握好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之間的平衡”,而此前四個季度相關表述為“把握好穩增長、去杠桿、防風險之間的平衡”。這表明,“結構性去杠桿”已成為當前工作重點。

那麽,在結構性去杠桿的思路下,我國經濟數據有哪些結構性變化呢?

國企去杠桿下的行業結構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要以結構性去杠桿為基本思路,分部門、分債務類型提出不同要求,地方政府和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要盡快把杠桿降下來,努力實現宏觀杠桿率穩定和逐步下降。

以非金融部門債務占GDP比重定義宏觀杠桿率,我們發現,自2016年3月以來我國宏觀杠桿率上升幅度明顯放緩。由此,在宏觀杠桿率趨穩的背景下,杠桿率結構性問題亟待解決。從企業性質觀察,2018年3月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高達59.5%,僅次於集體工業企業。這使得國有企業的高杠桿成為了結構性去杠桿的重點對象,這或使國有控股資本占比高的行業融資受限,進而影響其投資活動。

數據顯示,宏觀經濟部門結構性去杠桿已反映在當前的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杠桿率走勢的分化上:2018年以來,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下降而私營企業資產負債率上升(圖1)。在國有企業去杠桿而私營企業加杠桿的情境下,國有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滑而私營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相對平穩,1~4月,國有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累計增長5.2%,較1~3月下降1.2個百分點;而私營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累計增長16.1%,與1~3月持平。這表明,當前結構性去杠桿已初現端倪,且已折射在投資數據變化上。

分行業看,我國固定資產投資數據走勢分化明顯:其中房地產投資累計增速小幅回落0.1個百分點至10.3%,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則反彈1個百分點至4.8%。進一步地,我們用國有控股資產占該工業企業行業總資產衡量國有企業影響因子發現,國有控股資產占工業企業資產比重較高的行業主要分布在煙草、電熱力、開采輔助、煤炭開采等行業,而制造業如服裝、文體娛樂及紡織等行業國有企業資產占比較低。

在制造業行業內,一個行業的投資增速與該行業的國有企業資產占比基本成反向相關關系。這表明,在國有企業去杠桿的環境下,國有企業主導的制造業投資行為也將受限,進而導致國有控股資產占比較高的制造業行業投資增速面臨一定下行壓力。

去杠桿下的民間投資

宏觀部門結構性去杠桿減少了國有企業和政府部門對民間投資的擠出效應,有助於激活民間投資。民間投資對投資的積極作用不僅表現在總量拉動,同時表現在結構優化。具體而言:

一方面,從總量上觀察,2018年以來,民間投資增速上行帶動制造業投資增速反彈,是本輪制造業投資反彈的主要驅動力。1~4月,制造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長6%,較1~3月回升1.3個百分點,共拉動整體制造業投資增速反彈1.1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從結構上觀察,在民間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中,專用裝備、通用裝備、汽車、通信設備及電氣設備等行業的民間投資增速回升而黑色金屬冶煉加工、有色金屬冶煉加工等行業投資增速下降。

此外,結構性去杠桿政策定位將有助於民間投資領域拓寬,即進入對於民間投資壁壘較高的行業如基礎設施投資行業等。具體而言,結構性去杠桿導致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主導行業如基礎設施投資方面缺位,這將有助於民間投資流入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建設。2017年9月15日,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激發民間有效投資活力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促進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建設。在這一政策指引下,鐵路運輸業、教育等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的民間投資增速顯著回升,分別增長67.7%和28.7%(圖2)。

地方政府去杠桿下的區域結構

除國企去杠桿外,政府部門中地方政府去杠桿是本次結構性去杠桿的又一重點。財政部近期公布的《關於做好2018年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工作的通知》、《關於規範金融企業對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投融資行為有關問題的通知》以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而在地方政府去杠桿約束下,基建投資增速加速下行,拖累整體投資數據。1~4月,基礎設施建設投資(不含電力)較前月回落0.6個百分點至12.4%。理論上,不同地方政府債務水平不一,高負債的地區是本次結構性去杠桿的重點,進而影響地區投資分化。

我們以政府債務加上融資平臺有息債務與政府綜合財力比定義政府廣義債務率發現,天津、貴州、江蘇、湖南、安徽、重慶及遼寧等地區具有較高的廣義債務率,而廣東、上海、山西、北京及海南等地區廣義債務率較低。考慮到當前各省市月度基礎設施投資數據不可得,我們用各省市建築安裝工程數據作為基礎設施投資的代理變量,進一步觀察各省市建築安裝工程累計增速與其廣義債務率發現:二者關系並不顯著。這或許表明,地方政府去杠桿尚未見明顯成效。預計伴隨地方政府去杠桿進程逐步推進,廣義債務率高的地區投資增速將受限。

(蔣冬英、李苗獻系興業研究助理分析師、分析師,魯政委系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017

公僕加薪 高層3.42% 中低層4.12%工會不滿無參考私企升職加幅

1 : GS(14)@2015-05-20 08:17:55

■中低層公務員今年加薪幅度或略高於預測通脹3.2%。朱永倫攝


【本報訊】攸關17萬公務員加薪幅度的薪酬趨勢調查昨日出爐,扣除遞增薪點後,高層公務員薪酬趨勢淨指標為3.42%;中層和低層公務員分別是4.12%及3.02%,按慣例政府會將低層加幅與中層看齊,即統加薪4.12%,最終加幅略高於今年預測通脹3.2%。今年加薪幅度在過去6年排第4,有公務員代表批評薪酬趨勢調查有盲點,低估加薪幅度。記者:潘柏林





今年薪酬趨勢調查依據105間公司合共16.7萬名僱員過去一年的薪酬變動,得出各層公務員薪酬趨勢指標。今年低層公務員薪酬趨勢總指標為4.73%,略低於去年的5.32%,在扣除公務員遞增薪點後,薪酬趨勢淨指標為3.02%。而中層公務員薪酬趨勢總指標為5.06%,扣除公務員遞增薪點後,薪酬趨勢淨指標為4.12%,屬加薪幅度最高的群組。




高層淨指標去年5.96%


高層公務員過去一年兩度加薪,分別達5.96%和3%,今年度則大倒退,高層公務員薪酬趨勢淨指標為3.42%,加幅較去年5.96%大跌。高級公務員協會主席陳世炯指,私人人力資源公司的調查加薪幅度約在4.5%至5.5%,質疑公務員加幅偏低,「呢個加幅同舊年比少,近50%,係咪相差得咁大呢?大家心中有數」。據悉,出現落差與薪酬趨勢調查計算方法有關。今年部份公司有多達五成僱員升職,這批升職僱員加薪幅較一般僱員高。但按慣例,因升職而加薪的數據,薪酬趨勢調查委員會剔除,不納入計算。有公務員代表認為,有公司過去一年因應搶人潮,透過升職加薪鼓勵員工,並非一般按年資晉升。若數據不被採納根本未能反映市場狀況,「如果呢啲數據都計埋,今年公務員加薪幅度應該會更高」。




前紀評代表促考慮士氣


陳世炯促請政府檢討公務員薪酬調整機制,考慮引入與通脹掛鈎元素,將私人企業升職後加薪的數據納入計算。第一標準薪級公務員評議會職方主席李惠儀表示,對調查結果感無奈、失望,擔心影響低層公務員士氣。她希望實際約加6.29%,追上過去一年甲類消費物價指數升幅6.1%,她否認是獅子開大口。華員會副會長利葵燕不評論是否滿意指標,稍後會仔細審閱報告,再向政府提反建議。而警察評議會及紀律部隊評議會連續第二年杯葛薪酬調查機制,本身是入境事務主任協會主席的前紀評代表倪錫水表示,對公務員可能只加薪約3%至4%失望,「連通脹都過唔到」。他促請政府交代調整公務員人工時,考慮公務員士氣、通脹及經濟數據的比重,否則紀評無意重返調查機制。薪酬趨勢調查委員會主席黃錦沛強調,調查專業公正和公平。委員會下周二再開會確認指標,再交由行會決定公務員今年的加薪幅度。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520/191540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488

美私企新職21萬 勝預期

1 : GS(14)@2016-03-04 23:26:37

【明報專訊】俗稱「小非農」的美國ADP私人市場職位數據顯示,美國2月私人市場職位增加21.4萬,高於預期的19萬。1月新增職位則由20.5萬,修正為19.3萬。就業數據較預期好,預示周五公布的非農職位數據將穩健增長。美匯指數昨微升至98.40,接近1個月高位。美國10年期國債孳息升至1.86厘,期金升至每盎司1240美元。不過受油價回落影響,道指昨早段微跌。



油價回落 道指早段微跌

制訂報告的Moody's Analytics首席經濟師Mark Zandi稱,環球金融市場動盪未影響到美國就業市場,當前職位增長速度可快速吸收就業市場的閒置人力,美國現已接近全民就業。不過上月職位增長幾乎全部來自服務業,上月服務業職位增加了20.8萬,製造業則失去9000職位,是5年來第二大跌幅。上月金融業新增職位有8000,是去年8月以來最低,增長遠低於1月的1.9萬。

ADP副總裁Ahu Yildirmaz表示,儘管美元強勢及環球市場動盪對大型企業不利,上月大型企業的招聘活動卻出乎意料地強勁。聘有500名僱員以上的大型企業與僱員在50人以下的小型企業,上月各自增加了7.6萬職位。中型企業則增加6.2萬。分析師預期,2月非農職位將增加19.5萬,顯著高於1月的15.1萬,失業率則維持4.9%。

(綜合報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303/news/ec_ecn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637

基金觀點:期待中國私企回報提升

1 : GS(14)@2017-02-03 02:55:18

明天(2月3日)是內地A股於農曆年假後首日復市,不少人或會留意大市能否紅盤高收,但更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中國股市的前景。供給側改革持續推進,勢將對資本市場回報有一定影響,而提高私企投資回報率的政策,其成效及重要性亦不容輕視。中國股票估值多年來被市場低估,主要原因之一是投資者憂慮內地資產泡沫爆破、人民幣貶值,以及資金流走等問題。由於多個行業產能過剩,導致內地資金無從投放,只得追逐資產泡沫,令上述的市場疑慮揮之不去。若能透過政策顯著提升私企投資回報率,便可達到「一石多鳥」效果,解決以上種種問題。事實上,國家亦希望在今明兩年大規模提高私企投資回報率,而近年內地已就此進行不少工作,如實施電價改革以降低企業的能源成本、進行稅改以支持中小企、加速推進供給側改革,以及鼓勵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簡稱PPP)。這些措施將有助吸引資金流入,從而提高經濟增長的質素。在需求方面,市場預期美國新任總統特朗普上場後,將擴大財政開支以刺激經濟,利好中國出口需求。再結合內地供給側改革及去產能以控制供應,對中國經濟與資本市場投資回報,均極有利。不過,特朗普亦偏向貿易保護主義,在競選時甚至曾表示,要向中國進口貨品重徵45%的關稅,令人擔心貿易戰一觸即發,對市場帶來重大不確定性。雖然我們相信,爆發嚴重貿易戰的可能性不大,但投資者亦須關注此項風險,密切留意事態發展。在此形勢下,投資者應慎選中國股票。在政府將擴大財策增加基建投資以推動經濟,同時加強供給側改革這兩大方向之下,可從中受惠的行業如水泥及建築,便存在一定機遇。貝萊德資產管理北亞有限公司在香港,資料由貝萊德資產管理北亞有限公司刊發。此資料並未被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所審閱。本文僅作參考資料和教育用途,並不構成對任何人士投資證券或貝萊德基金的提呈發售、邀請或勸誘,或向居住於當地證券法禁止有關提呈發售、邀請或勸誘活動的司法管轄區的人士進行提呈發售、邀請或勸誘。投資涉及風險。過往業績並不代表將來的表現。投資價值及其收益可升可跌,並不能保證。投資者可能無法取回原本投資金額。貨幣匯率變動亦可能導致投資價值增加或減少。稅項水平及稅基可能不時變更。文內所載部份信息可能來自貝萊德認為可靠的外部來源。文內所述觀點並不構成投資或任何其他建議,並可予以修改。有關觀點不一定反映貝萊德集團旗下任何公司的意見或其意見的一部份,且不保證其準確性或完整性,閣下亦不應依賴於此。©2017 BlackRock, Inc.版權所有。iShares安碩®及BlackRock®乃BlackRock, Inc.或其附屬公司在美國及其他地方的註冊商標。所有其他交易商標、服務標記或註冊商標乃為所屬者擁有。如欲查詢詳情:香港媒體-歡迎瀏覽公司網頁www.blackrock.com/hk或Twitter:@BlackRock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202/1991485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0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