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我真的不知道 蔡東豪

2008-10-09  NExtMagazine


寫 了這專欄幾個月,我以為捕捉到寫週刊專欄的節奏,開始建立起自信,但原來我是太天真。寫報紙專欄很有快感,午夜交稿,幾小時後便看到成品。我相信我屬於 「聽話作者」,在星期六交稿,讓編輯有足夠時間做後期工作,新一期週刊在星期三出版。可是對於財經專欄作者來說,中間的五日時間像是無窮無盡的永恒。

週 刊專欄的讀者群已讀過報紙,他們當然希望從週刊得到不同資訊,這期望加上「五日永恒」是我這幾個月嘗試去掌握的節奏。當我稍有把握之時,金融海嘯把我打至 失魂落魄。這是我第一次執起筆,滿腦子主意在沸騰,但一個字也寫不出來,後來我甚至向編輯求教,問他作為一個讀者想看甚麼?他的答案也是不知道。可能這正 是問題所在︰我們都不知道現在發生什麼事?

我真的不知道,美國政府救市方案是龍還是蛇,究竟應否去救。置之死地而後生是否對所有人更公平? 要救的話,救誰?怎救?誰來決定救誰和怎救?全球銀行系統陷於停頓邊緣,銀行不管事情是否有問題,心態都是寧穩莫搏,跟交易對手之互信跌至冰點,對客戶的 信心也不好得太多,這是信心崩潰危機,假如政府不出手救市,後果難以想像。

我真的不知道,救市產生的道德風險禍害有幾深。 企業和個人對因風險判斷的失誤,而蒙受損失,政府就出手相救,那麼企業和個人日後還會克制冒險行為嗎?假如冒險的得失結果是,得屬於自己,失則由政府負 責,企業和個人必定愈賭愈勇,愈賭愈大。讓企業和個人自行承擔後果,由市場自行調節機制慢慢解決問題,不是更公平,更治標治本的方法嗎?可是,世界不是這 般簡單,任由市場自行調節的風險可能更大。現實是市場真的失衡,參與者信心盡失,政府是唯一可以爭取到公眾信任的單位,別無他選。政府面對着兩難苦況︰不 救的話,金融系統以至整體經濟將遭受重創;救的話,必定遭受道德風險的衝擊。在兩難中,若先救市穩定民心,確保制度活着,然後再談道德風險,這似是較穩妥 的做法。

我真的不知道,美國政府救市對美國將來的國際地位損害有多大。二戰後,美國政府用了逾六十年,或是身體力行作榜樣,或是出手干預, 向全球輸出自由和市場經濟模式,救市就等如「有口話人,冇口話自己」,救市行動將成為國際笑柄。對美國人來說更慘痛的,莫過於連他們都不大相信救市的必要 性。明知故犯者輸錢後,要由無辜者分擔,這不是美國精神。當制度陷於破產邊緣,或者不是去談論精神的時候。

我真的不知道, 金融海嘯的最基本成因是什麼。專家和學者近日爭相發表分析,有說成因是次按,有說是金融體系借貸過多,有說是金融衍生工具失控。我上星期剛巧在美國,在公 路上看到一間車行的戶外廣告︰「No Income. No Credit. OK」。寥寥幾字可能道出了這次金融海嘯的最基本成因︰我們集體低估了投資的潛在風險。

我真的不知道,投資者對分散投資會否完全失去信心。 不少人跟我訴苦「買乜輸乜」。最需要分散投資發揮作用的時候,它偏偏失靈。金融海嘯來到,大家才發現全球的金融市場是緊緊連結一起,本土和海外的股票、債 券、商品、地產竟可以全線下跌。從金融海嘯體會到把雞蛋放在一個籃或多個籃中原來分別不大。我不懂得解釋這怪象,只能安慰大家︰請繼續相信分散投資,因為 分散投資在大部分時間能夠起正面作用。今次的金融海嘯屬百年一遇,即是我們下半生應該不會再遇上——我知道你的經紀也是這樣告訴你。

原來有 這麼多事情是我不知道的,究竟有什麼我是知道的;直接一點,跌了這麼多,這是否入市良機?我認為是。若果現在不入市,三五年後回顧今天,我們會後悔沒有出 擊。我的看法是要集中買一些自己擁有很強很強信念的東西;這東西可能是中移動的股票,也可能是你家樓下的鋪位,因為我們估不到股市和樓市會否再跌。買入你 擁有信念的股份,即使再跌你也不為所動,俗語說「震唔散」,這就是信念的重要性。

這是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但並非不能翻身的災難,華爾街可能從此徹底改變,不死是金融業的應變和創新能力。假如今次海嘯後,金融業重新衡量投資風險,這場海嘯也就不完全是一件壞事——我知道我好像在說風涼兼廢話。

蔡東豪Tony Tsoi

現任上市公司精電國際行政總裁,港交所上市委員會副主席。他曾任職投資銀行,在《信報》以筆名原復生撰寫財經專欄,對投資及求知有無限渴求,習慣早上四時起床寫作找樂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6

我是真的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5509


2009-02-24  HKET

郵政廳LCD營銷新平台 助中小企內銷




  07年,中國郵政集團公司決定以廣東省為試點,試推LCD廣告媒體,08年7月,廣州、深圳、東莞全綫郵政廳裝設了1,500架LCD電視,中秋檔期初試啼聲,做了3億元(人民幣,下同)月餅生意。11月,香港旅發局亦假郵政廳播放「冬日節」亮燈宣傳短片推自由行。

  LCD廣告媒體主要由中國郵政旗下的信源廣告傳媒負責,該公司新任行政總裁袁念祖,自言將力拓粵港商機,讓香港中小企受惠。

  去年第3、4季,郵政廳的LCD廣告媒體還未正式向外宣傳,一些與郵局長期合作的舊客戶如華美食品,便成為首批試用其宣傳效力的客戶。華美是國內品牌、在港也有銷月餅。它採用的營銷套餐,除LCD廣告,還有明信片月餅兌換卡、數據庫營銷等。

三流合一 銷3億元月餅

  雖然月餅專遞並非08新事,但在郵政廳打廣告,是近年新興的店內營銷手法(in-store marketing),可刺激現場購買氣氛。

   與華美同期大收旺場的,還有4隻香港品牌,奇華便是其一。賣得最好的一隻,單是廣東地區便銷出逾5千萬元月餅。袁指:「中國郵政推月餅專遞至少有3大優 勢:⑴保證正貨:向供應商的國內廠或香港辦事處直接入貨。⑵三流合一:打廣告(信息流)、零售交易(現金流)、外地提貨(物流)一條龍。⑶客戶資料庫數據 龐大。」

郵政服務多元化勝香港

  聽起來,這運作跟香港對郵政的概念很不同,袁念祖說:「香港郵政限制較多,而中國郵政已經公司化,涉足的服務較多元化。」它的主要業務當然仍是郵政,佔最大收益。其他還包括銀行、物流、廣告、零售等。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是全國最多分店與存戶的一家銀行,其ATM機與銀通聯網,可以借貸,及替外省民工做payroll;中國郵政速遞服務有自己的飛機、車隊與馬隊,是中國主要物流供應商;信源傳媒可製作LCD廣告;中國郵政領正零售牌,可在郵政廳內展示並買賣,另代銷基金共145隻。

可滲透民工 鄉鎮 山區 

  信源傳媒負 責的LCD營銷,袁指「食正」郵政廳環境優勢:「雖然目前僅安裝了1,500部電視,但全個廣東省郵政廳共4千個點,全綫每日人流150萬,每月人流近 4.5千萬。全省郵政廳客戶多達5千萬,逾半為30至60歲,多為在職人士,高檔者不少,由於環境封閉,排隊時間由15至60分鐘不等,廣告強制性功能充 分發揮。較之樓宇LCD廣告平均僅3到5分鐘收看時間,及單一受眾更優勝。」

  世界郵政組織規定,大城市每1-1.5公里、每3-5萬人口要有一家郵局(農村則為每5-10公里、每1-2萬人口),全中國約有6萬個郵政點,沒有銀行的地方一樣有郵局。另據信源調查,在珠三角郵政廳處理業務的人,9成為外來打工族,這都是外省郵政沒有的特色。

郵政佔盡地利

  哪些港企特別能利用此LCD營銷優勢?袁指,針對自由行旅客的零售商、食肆及娛樂場所;主題樂園(如海洋公園)及景點;有中國業務的快流消費品均在此列。

  而且,郵政LCD平台還有個特色,就是分層很細,顧客可指定在某個區某類郵政點打廣告,如金融產品只入有銀行業務的郵政點,專攻地方保健業務的企業可指定入樟木頭某10個點,播放點及收費均可靈活調節,對於金融海嘯後財政緊絀的中小企東主來說,可說是個內銷福音。

----------------------------------

如何以低成本攻內銷?

   袁念祖自言接觸過不少香港中小企,對國內市場都有夢想,但一落手做就很猶豫,怎樣過關、計稅、鋪點及向城鄉縣推廣,都令他們頭痛,準備不足隨時輸到一頸 血,1月初履新後,他以港人的營商觸覺陸續發掘了不少中國郵政的資源,打算未來與香港商業團體多會面,推出中小企可受惠的服務,舉例如「中小企打入珠三角 優惠套餐」。

  怎樣幫助港企在海嘯逆境下,以低成本嘗試攻內銷?他指:「中小企可:⑴在郵政廳擺貨架,等於開了個免租零售點,更保證人流 暢旺;⑵藉郵政資料庫做DM(直銷推廣),可按產品特質鎖定鄉鎮潛在客戶,或地王大廈等最貴地皮的客戶,提高成功率;⑶透過郵政做物流搞通關,甚至滙款返 港。總之將成本及開業風險減到最低,到規模壯大時才獨闖市場。」

----------------------------------

郵政CRM潛在商機

  客戶資料庫是企業最有價值的資產之一,袁念祖稱:「中國郵政的資料庫覆蓋範圍之大,堪稱數一數二。因為多偏遠山區都會有郵政,就算無車無電,騎馬騎駱駝都要送信到戶。」而且它有不少獨家資料如:

 ˙駕駛人士資料:例如駕駛年資、續牌時間、汽油量。因為郵政有個「自由一族服務」,逾9成駕駛人士登記,可在郵政廳續牌費、付保費與罰款。

 ˙自由行人士資料:自由行要到郵政廳蓋印,隔多久到香港一次,有齊紀錄,假設主題樂園想推銷新遊戲,可針對性地接觸某些客群。

  袁指:「假設有隻化粧品鎖定廣州環市路30歲左右的女士,我們可以辦到。但郵政過往沒有發展CRM(顧客關係管理),將來可望與電信公司及網絡合作,慢慢豐富手提號碼、電郵地址等資料,提高其商業價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166

兩岸三地:牛市真的來了? 因念


2009-07-23  AppleDAily





 

股 市波動,刺激萬分,港股一周可激漲兩千點,A股更加超越3200點,牛市真的會在牛年降臨嗎?市場樂觀氣氛的形成,看官第一個想到的原因應該是資金充裕, 現在不但是香港,因「激活」金融風暴後的經濟而重拳出擊的中國,似乎也是「遍地黃金」,但有money,沒意欲的情況,以美國為首是最佳例證,美股雖然也 從最低位回升不少,但程度真不可以和我們「大國」相提並論!所以今日的股價結果,「子彈」和「預期」是主導前行方向的重要指標。

留意四叔的提示

以 後者為例,最近經濟數據的稍為「喜」多於「憂」,已經能夠讓市場人士在經濟復蘇的期望中加上一份「肯定」,當這個心態「配合」大量流動資金充斥市場而帶來 的通脹預測,把握時機而作出「投資」或「投機」的行動,往往會在一段很短的時間內推動大市上升。但這種實質經濟「成果」不是也不能「同步」的大前提下,特 別是金融風暴後損手爛腳的記憶猶新,各個遊戲參與者也只有「提心吊膽」的步步為營,看官聽到四叔一再強調兩萬點出貨,不就是「警世真言」嗎!在我們熟悉的 資本主義市場下,政府對市場沒有直接干預,這種學術形容為「風險管理」的「戰戰兢兢」,會讓市場自動調節,參與者也會按照自己的能力和眼光,作出進與退的 不同策略;但今日香港跟着中國政策走的不爭事實,我們祖國的政府行為偏偏以「特色」為依歸,看官要在投資路上成功,只好戴着這個「有色」眼鏡。看到最近一 則國內報道,關於財政部發行國債招標,未能按計劃全額招滿,而且是兩周內第四次未能盡功。看似短文一篇,但筆者認為,連國家向自己「下屬」借錢,也有「托 手踭」,那些市場機構的確已經把預期政府不會坐視不理通脹來臨而加大市場干預(比如加息)作出實質行動,覺得這幾次國債回報不如下半年息口提升後的結果。 人家國內機構已經為政府新一輪政策而作出準備,看官應該明白四叔的提示!因念[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08

你真的跑贏了大市嗎? CUP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5799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885

 

以上條 link 是講關於 95% 散戶以及基金經理如何無法打敗大盤的情況。

 

這是 Bogle 的論調,而 Bogle 是指數基金的始創人,他的公司經營著世界最大的指數基金。

 

以上的文章十分 cynical。的確有類似的事情發生,但大家都要知道,Bogle 賣花要讚花香,唔說服大家放棄跑贏大盤的念頭,指數基金點樣 sell 得出?

 

如果跑贏大盤是不可能的,那麼關於股票投資的討論還有什麼好講?不如睡覺,然後明早去買指數基金算了(但買邊隻指數基金呢??!)。

 

很多人十分之憤世嫉俗,但這是無助於令自己追求卓越。

 

要遊戲玩得好,要明白遊戲規則,找出勝負的關鍵。

 

其實共同基金 (Mutual fund)或者只能做長倉、只能投資某主題的基金,你要那些基金經理長期跑贏大盤十分困難。他們有很多規則,例如某隻股票不能佔資產多於 5%、不在基金公司 buying list 上的股票不能買、被公司 buying list 上刪除了的公司要沽出、不能沽空、顧客經常在市場低位時贖回、被限制現金和股票佔資產的持有量,時常被迫在高位追貨,明知市場大跌也不能大量持有現金,硬 著頭皮要繼續持貨等。所以像 Peter Lynch 這樣的基金經理是極之了不起。

 

當然,規定寬鬆,基本上可以由基金經理任意操作的對沖基金,跑輸大市基本上是不能原諒。

 

以前散戶自行買賣股票,現在散戶仍是持有股票,只不過很大部份形式上是透過基金持有。雖然基金經理有時很愚蠢,但有時操作是迫不得已,例如在低位沽貨應付贖回。因此不少基金的績效,和投資在它們身上的投資者的質素也有很大關連。

 

投資於指數基金長捂不放,也出現問題。假如十年前投資在長倉 S&P 500的指數基金,現在仍是負回報。

 

我們要尊重市場,但不代表要投降。

 

所有人都不能一朝變成股神,或者一開波就已能跑贏大市。卓越的人是小數,不代表我們無法接近或者達到他們的境界。但放棄追求卓越,那就肯定不能成為卓越的人。

 

 

S&P 500 10-year Char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24

疑幻疑真的「關連交易」-鉑陽太陽能(566)、中國保綠(397)


(1)


為鉑陽太陽能(566,前紅發集團)及中國保綠投資(397,前合一集團、金寶國際集團、元開達利環保、星虹控股、康健醫療科技、香港體檢),補上一些背景資料:


鉑陽太陽能前身紅發集團,該公司前身為紅盒集團,創辦人葉潤權早期從事珠寶業,其後轉到玩具銷售行業,後進入藍盒集團的員工,其後在1985立創立紅盒。


該公司從事藍盒集團玩具貿易業務,產品由藍盒生產,其後紅盒把之包裝,然後釐定新價錢,再作出銷售,由藍盒為大股東,葉潤權則控股25%。後來葉潤權逐步取得控股權,並創出自有品牌玩具業務,生意愈做愈大,終在1996年1月上市。


憑藉其穩健的作風,雖曾引入第一上海(227)為股東,但其後陸續買回,葉潤權則成為單一大股東。其後葉潤權賣殼予徐明,至於其後發展,可參閱此文,最後以約42億購入鈞石能源集團的上游業務,並不包括其下游業務。


至 於中國保綠投資,前身合一集團,主要從事VCD機生產,其後財困,在2000年間賣殼後,獲注從事環保餐具業務,後來又陷財困,被詹培忠先生入股,其後引 入康健國際(8138、3886)等人以該公司從事身體檢查中心業務,在2007年時獲得澳門資金為首的資本入股,其後又錄得大量虧損,又把大部分體檢資 產售回康健,之後進軍鄭州市太陽能業務,繼10年前再一次涉足環保業務,當中不乏股價持股低落,合股及供股、配售等過程。


兩家公司近年均喜歡以金利豐作為配售代理及財務顧問。


(2)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1207/LTN20091207361_C.pdf


2009年12月2日,當時仍稱香港體檢的397宣佈和鄭州高科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從事非晶硅薄膜太陽能光伏業務,投資總額達37億港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228/LTN20100228032_C.pdf


在2月28日,鉑陽(566)旗下鉑陽精工設備和鄭州一公司訂定合約,宣佈出售光伏電池系統及提供相關服務,作價約5.797億人民幣,當時本網已懷疑是否和相關的公司訂定協議。


但當時真相仍未揭曉。


(3)


在昨日,已改名中國保綠的397宣佈旗下持有65%的河南保綠能源有限公司和鉑陽旗下的鉑陽精工設備訂定和鉑陽太陽能相近資料的計劃,並向河南保綠能源有限公司授出應用專有信息為非排他性及不可轉讓之權利,用於系統之操作及使用,為期15年。

其中有一段說明:


鉑 陽精工設備為鉑陽太陽能技術控股有限公司之全資附屬公司。鉑陽太陽能技術控股有限公司之股份於聯交所上市(股份代號: 566)。鉑陽太陽能技術控股有限公司及其附屬公司主要從事供應生產硅基薄膜太陽能光伏組件之設備及完備生產線;設計、製造及銷售玩具業務;物業投資;及 開發節能相關業務。


兩家業務非常相近的公司,雖然兩者和金利豐關係緊密,但後來397配售不用金利豐,並逐步愈拉愈遠,所以看來已經好像沒有甚麼關係。所以照道理說,應只是一般上市公司交易。


但是今次的消息對鉑陽太陽能達成盈利目標非常有幫助,因在2010年6月底前增加1元盈利,能增加9.77元的作價,所以極有誘因為公司製造利好,能提高最後的收購作價,亦能為部分人炒作獲利賺錢,故這個消息只是為達成這些目的的其中一項呢。


但是他們仍有甚麼關係?


(4)


其中有一位先生,他的從事資料如下:


http://stock.zkiz.com/query.php?name=HUI%20Ka%20Wah%20Ronnie


根據東周刊在2009年9月10日報導,他從事財務界的過程如下:

跌得愈痛,愈會發人深省,許家驊的起心肝學經濟,從港大的書店一口氣買齊全套經濟學系的教科書和參考書回家自修,○○年全部刨完,「有朋友跟我說,既然讀了咁多書,不如考埋個試啦,他說CFA不用上堂,一戰定生死。」

然而,除了考試,CFA(即特許金融分析師資格)還要求三年相關工作經驗,「其實我唔應該去考,因為無工作經驗又難考,但我天生牛頸,況且用工餘時間讀 書,不用quit冲間診所,冇蝕底。」中學時愛數學,卻走了醫學之路,十年之後,許家驊真正認清志向,更學懂計算,懂得為前途鋪路,「好想轉行,但知道改 變career不只要讀書,還需要人脈關係,而最快建立到的方法就是politics。」


......

○○年,他從選舉開始,為友人助選,做軍師在背後發功,寫文章、搞宣傳等等,被劉兆佳賞識,「佳叔是我的伯樂,他睇過我的文章覺得幾好,引薦給正在搞『香港發展論壇』的陳啟宗。」

進入政治圈,他認識不少老闆級人馬,也因而得到工作機會,先是時富金融主席關百豪邀請他當公司的獨立非執董,後有快譯通主席譚偉豪聘請他做會計經理 (account manager),「他說公司有兩億幾cash要做投資,叫我幫手,升我做head of corporate investment,做埋內部核數工作。」

後來又因為譚偉豪的公司生產一個心臟脈搏的醫療儀器,與現任老闆康健醫療集團董事曹貴子接觸,最後被挖角到旗下「香港體檢」任職財務執行董事,以及現時康健的財務總裁。



當中的香港體檢,就是現時的中國保綠投資,他在2009年8月17日公告中,已辭任公司執董。


但是在上星期的東周刊中,其稱:


許家驊是兒科醫生,後來獲得特許金融分析師(CFA)資格,轉戰金融界,近期更轉型搞新能源,到鉑陽太陽能(566)任財務總監。由於他是罕有的CFA醫生,於是獲邀任醫學會投資管理小組主席。


在這當中有多少位這些先生出謀獻策,為製造這些多方受惠的消息勞心勞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35

真的假不了 假的真不了 林奇


http://hk.myblog.yahoo.com/lynch200705/article?mid=7083


林奇: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 了。(陳振聰話:我要上訴呀, 份遺囑係真架!)

孿的直不了,直的孿不了。(陳志雲話:我係直,你仲乜話我係孿呀?)

大的揸不了,揸的大不了。(投機 者:藍籌咁大隻,點揸呀?梗係買窩輪喇!細細粒,容易食吖嘛!但係,乜窩輪有時間值架咩?)

醒的蠢不了,蠢的醒不了。(林奇:價值投資才 是醒世良方!阿豬阿狗阿茂阿壽咁死蠢,一如夏蟲,又豈能語冰?)

繼「我要做好呢份工」後,又一爆笑之作。

多謝你(各方友好)的買一送一!因為我買匯控(00005),你送埋恆生 (00011)畀我。


陳志雲:真的假不了

《明 報》
2010/03/18


因涉貪污案暫停職的無線電視業務總經理陳志雲表示,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陳 志雲今日下午3時半舉行簡短記者會,只發表講話,未有回應傳媒提問。陳志雲表示,由本月12日至周四,他一直沒有公開露面的原因,是因為經過3月11日和 12日這兩天,目睹傳媒盡忠職守的採訪表現,令他憂慮到若非在一個安排妥當的情況下公開現身,可能會影響到大家自身的安全,並會引起混亂,又或者導致到使 用同一個公共空間或私人空間的其他人不便,故他藉這次記者會滿足大家的需要,希望傳媒在往後日子,不再到其住宅大廈門口等候。

他指出,由 於案件仍在調查階段,故他不會提及案件的任何細節,但他特別一提,他於3月12日離開廉署總部時戴著口罩,因他知道很多傳 媒在外等候,故在離開前嘗試整理自己的儀容,但不慎以剃刀割傷面部,他戴著口罩是避免大家誤會傷痕是來自廉署的。

他指,連日來大家在媒體 上看到報道,不一定是事實,而在12日至17日期間,所有報道均指出他藏身家中,但事實上並非如此,他一如以 往,有外出跟朋友見面,外出用膳,不單只是周三晚被部分傳媒碰見的那一次,還曾到公立醫院覆診。

他說,至於其他與事實不符的報道,他不打 算一一舉例說明。他由衷地向連日以來向他發出無數短訊問候、關懷、支持和對他表示信任的朋友深 表謝意,他並特別感謝旺角花墟賣碌柚葉的老闆買一送一的支持。

他又說,他現時生活得很好, 不需為他憂慮,但生活始終起了點變化,又促各人若生活上遇上一些莫明其妙的變化,請別害怕和抱怨,更不要放棄,因為「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最 後他感謝大家的支持、關懷和鼓勵。但對傳媒的一切提問均沒有回覆。


陳志雲買碌柚葉買一送一

《明 報》
2010/03/18


因 涉貪污案暫停職的無電視業務總經理陳志雲表示,感謝旺角花墟出售「碌柚葉」的檔主,買一送一。

陳志雲在記者上表示,由於廉署在調查案 件,他不能談及案情。他感謝連日來向他發出短訊及表示慰問的人士,他特別感謝旺角花墟售賣「碌柚葉」的檔主,買一送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95

中国人真的“轻商”吗? 吴晓波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4008

“中国从来就有轻商的传统”,这似乎已成公论。时至今日,这一“公论”似乎要重新思考。

在我看来,古往今来,中国轻视的其实是商人,却从来不轻视商业。

说到轻视商人,倒真是罄竹难书的。早在管仲那时候——公元前七世纪,他给百姓分等级,是为“士农工商”,商排在最后,经商是末业。到了汉朝的刘邦, 他最讨厌商人,专门颁布诏书,严令商贾不能穿丝绸的衣服,不得乘坐华丽的车骑,还专门抬高针对他们的租税,以表示困辱——“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 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他还规定,商人不得从政,甚至连他们的子孙也不行,所谓“禁锢不得为吏”。当时朝廷没有钱,就推出一个“纳粟拜爵”的制度,平 民只要缴纳一定数量的粮食就可以获得爵位。可夸张的是,就是在“卖官”的时候,朝廷竟也规定,最有可能出钱的商人不在此列。

这种对商人极端蔑视的政策,在此后的历朝历代中稍有缓解,但是从根本上却没有改变。

可是,为什么又说中国从来不轻视商业呢?

还是从两千多年前的管仲说起。他主政齐国时,为了增加国家的收入,就把盐业和铁业收回国家专营。当时其他的诸侯国,征税靠的都是农业税,可是只有管 仲看到了一个事实:工商业——煮盐冶铁——所能产生的利润远远的大于耕地种田。在农耕时期,这是最为重要的两大支柱性产业,无一民众可以须臾离开。更重要 的是,这是唯一的工商合营产业,其原料得自天然,有垄断经营的优势,从业者一面自制商品,一面自行贩售,商业资本与产业资本展转变化,繁殖累积,其财势不 可阻挡。

更要紧的是,国家直接控制工商业,老百姓并不觉得受到了损失。管仲就举例说,大凡一个农户,无论是从事耕作还是做女工,都需要针、刀、耒、耜、铫、 锯、锥、凿等等铁制工具,只要在一根针上加价一钱,三十根针就可收三十钱,即等于一人应缴的人头税了,由此类推,则全国收入总数亦不下于人头税的征收总 额。表面上,国家并没征税,实际是“无不服籍者。”

因为实行了盐铁专营,齐国迅速成为当时最强的诸侯国,齐桓公因此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也留下了“千古一相”的名号。从那时起,中国的历代统治者都 把最能够产生利润的工商业收归为国家经营。这种统治艺术冠绝全球。与欧洲列国相比,那里的治国者从来只知道从税收中获得收入,在中世纪,一些国家真的穷到 没有办法了,连一根烟囱也要征税,结果弄得天怒人怨,他们没有想到,其实只要把煤炭专营起来,每一斤煤多加一点钱,远远比征烟囱税更能增加收入。只有中 国,想到了从国营工商业中直接取得利益。所以,一些有见识的史家便提出,中国的治国者是世界上最早意识到“工商富国”的一拨人。

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什么一方面知道“农不如工,工不如商”——这是司马迁先生在《货殖列传》中的原话,可为什么另一方面又要拼了命地压抑和蔑视商人呢?

道理在于:当国家直接进入到产业经济之后,国家资本集团就与民营资本集团构成了竞争之势,后者自然就应该遭到打压。所以,轻视商人与重视工商,正是一体两面的结果。

 

这种颇似矛盾,实则一体的观念会造成怎样的景象呢?下面一 段故事,在历史上一再发生——汉朝初建之时,国力极度赢弱,皇帝要出巡,居然配不齐四匹肤色一样的骏马,而一些列卿大夫和诸侯,穷窘得只好乘坐牛车。国贫 民穷之际,朝廷一改管制政策,“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经过七十年的“文景之治”,出现前所未见的盛 世,“民则人给家足,都鄙禀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国家储备的钱财以亿计,用以串钱的绳子都朽掉了。与此同时,商人阶层也崛起为一个强大的势力。司马迁 的《史记中》记载了二十一位当时的富豪,个个都神采飞扬。可是到了景帝的儿子汉武帝时期,再度实行管制政策,盐铁等重要产业重新收归国有化,所有盐商、铁 商、流通商、金融商几乎全部——破产。

让人叹息的是,这样的景象在此后的两千年里一再地重演。我们这个国家,只要没有外患内乱,放纵民间,允许自由从商,三十年可出现盛世,五十年可成为最强盛的国家,可是接下来必然会重新出现国家主义,必然再度回到中央高度集权的逻辑之中,必然造成国营经济空前繁荣的景象。

历代史书中的所谓“大帝”,从秦始皇、汉武帝、成吉思汗到康熙、乾隆,无一不是国家主义的实践者,在其统治期内,商人阶层从来就是被打压的族群。这 些推行高度管制的国家主义的人,都是一群致命的自负者,而他们以及他们所在的阶级则是这一自负的最大得益群体。具有迷惑性的是,他们在口头上都以“均贫 富”——救济贫困,抑制豪强——为号召,这能够唤起无产者对有产者的“天然”的仇恨,而实际上,他们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巩固自己的专权统治,谋求财政收入的 增加。所以,国家的利益永远在人民的利益之上。而执行这一政策的官僚,因为要与民争利,所以又必定多为严厉的酷吏,先是以铁腕手段对付商人及中产阶层,然 后又私下作法敲诈,结成权贵资本集团。

在这种政策逻辑之下,有产者的下场是非常可悲的。而最具有讽刺性的是,政府因此增加的财政收入,大多用于国防军备,平民阶层因此而得到的实惠却少而又少。在国家主义的政策之下,国强易得,民富难求。

中国对“商”的态度是如此的混乱和矛盾,说到根子上,都是制度惹的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09

上得山多是真的會遇虎的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com/2010/12/blog-post_09.html

最近有位會計同行,因為多年來雙重報銷國內的出差開支,被法庭裁定袁罪成並判處監禁。與友人談及此事,友人說涉案的數額不多(其實也很少,八年來共取了四十九萬多,平均每年也不過是六萬元多),為什麼事主還甘願冒險去做,就算要貪也貪多些嘛。

其實類似的事件在各大企業及機構時有發生,身為Internal Auditor的我,更調查過不少同類的案件。雖然我不認識事主,但我估計此事是由「貪小便宜」而引起。

到過國內出差的朋友都會知道,吃飯打的住酒店等等,如果要求商店給你收據,他們會開出定額的統一稅務發票給你。這些發票不會像其他地方如香港般,列明店舖名稱、商品/服務事項、日期、付款方法等等。如果以信用卡簽賬的話,除了稅務發票外,你還收到一張客戶存根。

如 果某人以客戶存根及沒有詳細資料的稅務發票當成兩單來報銷,其實是很難查得出來的。加上公司裡沒有適當的監控的話,某人就可以藉此獲利。坦白講,填寫報銷 表格及整理單據頑為煩瑣,偶然重複報銷可能真是無心之失。但發現了這個漏洞之後,又沒被人發現的話,就會可能貪圖這些小利而愈陷愈深,最後不能自拔。

以 我的經驗,若果只涉及幾單重複報銷,除非公司的監控很嚴格,否則查出來的機會不高。而事主之所以被人揭發,就是因為「上得山多終遇虎」,八年間三百項重複 報銷,銀碼性質相若,只要有人稍為留意一下,就很大機會給人發現了。在眾多的欺詐行為中,以此最為愚笨,因為證據確鑿地留存著,問題只是何時給人發現而 已。

道理就和「輸錢皆因贏錢起」一樣,當初嚐過了甜頭,就以為自己會一世夠運,最要命的想法是以為拿些少著數是無傷大雅。

我不是批評這位同行,我只是為他感到可惜而已。

光棍佬教仔,「便宜莫貪」是真理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77

真的跑贏大市 ? – (20) – 今年煙花特別多 ? clcheung

http://hk.myblog.yahoo.com/clcheung2010/article?mid=4373

見大家都年尾總結,我也結幾結吧。真的跑贏大市先來一結。

隨機選股今年升15%,是跑贏指數。如你的回報是低於15%,可能你以為今年是熊市,又或者睇得報紙多而高買低賣;又可能你是大價股專家,正在安心入貨等牛3。其實性格,心智,財力 (是指可自由運用的資金),才是斷定今年回報的關鍵。

而大型組合有25%以上,應該算是成功。集中在非指數股的組合應有30%以上回報。小型組合有50%-100%也不為過,如超小型蚊子模擬組合9個月也有74%

今年成功的因素可能是要在下一個牛2才有用,所以以上總結是沒有多大用途。如你今年是成功的話,最好檢討一下是因為市場就你,還是你就市場。

明年應該不如今年容易搵食,也應該有數次突如其來的大震倉。大家最好找一個最合適自己的投資方法去應對。例如若然你是不能忍受損失的話,今年又被震出幾次,明年可以等大跌後才慢慢入市, 以免再做人肉RSI

指數方面因為有不少問題,相信在2011年難以進入牛3,牛2的可能性還是較高。隨機指數亦是在高位,選股實在有難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48

全球免運費?真的?

http://www.cbnweek.com/Details.aspx?idid=1&nid=6942

如果你知道安德魯·克勞福德的網上書店理解成「TBD書籍存放處」,再進一步理解成它是一個物流配送中心,那可能就好理解?了。


  「亞馬遜一直缺貨,而且運費總是比書價要貴,還得等上好幾週。」這是台灣女孩Alex在博客上的抱怨,她只是想買一本加拿大科幻作家Robert J. Sawyer的小說《Flashforward》。不過最近她如願以償了。
「在The Book Depository(TBD)網站上這本書正在出售,而且 TBD的主頁橫欄上用大字標註著:Free shipping worldwide on all books(全球免運費)。」4天以後,書寄到了台灣。Alex不可抑制自己的驚喜,原價13.99美元的這本書,她只花了7.2美元就買到了。
但是,一份跨越了小半個地球的訂單竟然不用買書人自己付郵費,店主安德魯·克勞福德(Andrew Crawford)是不是瘋了?你以為他瘋了,可那家書店就是用這樣的模式創造了「歐洲增長最快書店」的神話。
迄今,全球已經有超過100萬個消費者享受過他們的免運費服務。TBD向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和速遞書籍,幾乎所有的書籍都是從他們位於英國 的格洛斯特郡(Gloucestershire)庫房派送出來。去年它的收入是1.2億英鎊(約合1.94億美元)。連亞馬遜都不得不正視它的影響力,提 出了收購申請。
這已經是克勞福德第二次打動亞馬遜。
在電子商務剛剛起步的1996年,24歲的克勞福德就在英國建了第一家網上書店Bookpages,被英國媒體稱為「英國的亞馬遜」。然而因為英國整 體環境對電子商務的悲觀,Bookpages在兩年之後就被亞馬遜收購,變成了amazon.co.uk,亞馬遜在英國市場的鋪路石。
失去Bookpages的克勞福德仍然想擁有自己的售書業務。2004年他拿著僅有的1萬英鎊積蓄,在英國南部的Gloucestershire租下 了一間46平米的辦公室,這就是初生的TBD,店名取意「書籍存放處」,他想讓人們覺得「這都是自己的書,就是在那裡放著,要看就來拿吧!」可是2004 年亞馬遜已經是全球網上書商巨頭,和它競爭無異於以卵擊石。
讓人驚奇的是,TBD在創立的第一個月,便收回了全部成本,並實現盈利,第一年它的銷售額就達到220萬英鎊,次年銷售額達到了1100萬英鎊。
和亞馬遜一樣,TBD也是跟出版商、遞送方、批發和第三方零售商直接合作。但無論從哪個角度看,TBD都是特立獨行的。
當書商們都集中精力做暢銷書的時候,克勞福德走到另一個極端。他覺得,二八法則—80%的營收來自20%的商品—之外的書,其實有很大的市場。每年的英文新書約有3000萬種,但是真正印刷出版的只有260萬種,而消費者能夠方便購買到的只有其中的20%。
他一直有意冷落那些在各大榜單上特別暢銷的書籍,轉而關注在供求曲線上落在「長尾」那一端的書—未大規模出版的稀有圖書或在市場上已見不到的老書,雖然在需求曲線的最尾端,但可以延伸很遠。
那些被克勞福德稱為「長尾書」的書籍,其實有非常特定的受眾。馬克(Mark Thwaite)是TBD的編輯,在舉例說明他們是怎麼畫出那些小眾的、分散化的市場曲線時,他說:「例如那些專注於編織的書籍,總是在澳大利亞的特定城 市有市場。」他們自己預測,這些「微小」的市場們,全部加總在一起,一年可能有3億英鎊。
2006年,克勞福德還開始了一個出版項目Dodo Press,專門出版那些過了版權期且不再流通的書籍。埃及人伊瑪德(Emad El Deen El Akehal)是TBD的首席技術官,在英國的他遠程指揮埃及的技術團隊ElKotob,每週ElKotob團隊都能將他們整理出來的200多本這樣的書 籍數字化,或者交付「按需印刷商」Lightning Source印刷並重新出版。不用交版權費,編輯還在埃及,真是太省了!如果只有印刷和遞送費用,那麼一本書可以只賣它標價的1/10。
伊瑪德的貢獻不止於此。這名來自巴斯大學(Bath University)的計算機專家還為克勞福德設計了一份獨一無二的電子交易系統。「它一天至少可以處理1.2萬筆電子交易。這個系統可以跨越地理、市 場、消費者以及競爭者,在他們之間找到連軸,以此來幫助TBD建立一個快速反應的P2P模式的複雜網絡—使得他們與大量的供應商之間、各種規模的出版商之 間都能迅速反應。」伊瑪德說。
利用這個系統,TBD在事實上將出版商和渠道商的倉庫變成了自己的。在它的發貨中心裡,一天開始的時候總是空空如也,只有少量在TBD上賣得很好的書 有庫存。等電子數據交互系統收到了那些訂單郵件,他們才會向自己的供貨商下單,並快速處理到達倉庫的書籍,在幾個小時後就將書籍重新投遞出去。這讓TBD 始終保持著一個「幾乎空置的倉庫」。通常,倉儲費用約佔圖書電子商務成本的15%,TBD在這塊可省了大錢。
而這個電子交易系統之所以能夠在英國變得神奇,是因為英國的出版傳統—這裡是現代出版業的發源地。在克勞福德創業的那會,全英擁有大大小小的出版商 4.4萬家。如果考慮到英國的國土面積,這個數據是相當驚人的。密集度極高的出版商正是伊瑪德開發的這個配送系統得以成功的地方—它讓圖書在接到訂單後快 速從出版商手裡到達倉儲地點成為可能。
現在,ElKotob團隊已經為TBD建立了一個擁有1700萬藏書的長尾書籍庫,「即使是一本在無名書店裡放了10多年的書,我也能找到。」克勞福 德說。而且這些書在亞馬遜上架需要一個半月,在TBD只要幾天。克勞福德相信:「我們的圖書數量至少要比亞馬遜多100萬。」
所有這些在成本上的控制和努力,都是為了做到克勞福德的承諾:「全球免運費。」而能夠做出這個承諾,和他的物流夥伴英國皇家郵政(Royal Mail)有極大的關係。皇家郵政對那些每年有5000英鎊以上的海外郵遞業務的商家提供國際合同郵件服務,其中還專門有一項「書籍分類海外郵件業務」。 克勞福德曾經解釋道:「皇家郵政在小物品上的國際關稅非常划算,所以對我們而言,把書送到國外並不比國內派送貴多少。」
雖然克勞福德不肯透露具體的合同,但皇家郵政對於輕量單位的便宜收費以及與全球地區海關的「良好關係」顯然幫了他們大忙,「我們的訂單一般3至4天到 達,其中20%的訂單來自北美。」公司執行董事基隆·史密斯說,「我們每週要發近14萬件貨,從來沒有人有這麼大的規模,覆蓋這麼廣的範圍。」TBD不與 皇家郵政分享利潤,但「顯然我們出口的件數增加,他們由此獲得的利潤也相應增加。」TBD的一位工作人員說。
看上去,TBD不是一個電子商務網站,倒更像是一個超級物流配送中心。毫無疑問,它是一個將圖書出版來源和倉儲都長尾化的「輕公司」,在英國本土 TBD只有50名員工。而這大約是亞馬遜最垂涎的地方,物流一直是亞馬遜的短板,TBD對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免運費模式無疑將讓亞馬遜在物流系統上更 加有想像力。?


聯繫編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