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鞍钢股份巨亏15.63亿 关联交易或是祸首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822/20090822024907457.html


为何鞍钢股份成了上半年最  “亏”的上市钢企呢?记者从公司披露的关联交易中发现,公司向控股股东鞍钢集团购买的铁精矿价格竟为888元/吨,远远高出国内现货矿价格约145元/吨。

        背靠大股东丰富的矿产资源,理应受益匪浅的鞍钢股份(000898,收盘价14.14元)却陷入了巨亏的深渊。15.63亿元的亏损额度,使得公司公布的半年报在众多钢企公布的半年报中显得尤为扎眼。

        对于巨亏的原因,鞍钢股份在半年报中轻描淡写地将其归咎于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但有业内人士指出,公司从控股股东鞍山钢铁集团(以下简称鞍钢集团)手中高价采购原材料或许才是公司巨亏的罪魁祸首。

鞍钢成最“亏”钢企

        WIND 数据显示,截至本周五共有18家钢企公布了2009年上半年度业绩报告,其中有8家钢铁公司实现盈利,新兴铸管(000778,收盘价12.69元)、唐 钢股份(000709,收盘价7.88元)和首钢股份(000959,收盘价5.33元)分别以4.72亿元、0.96亿元和0.94亿元的净利润位居盈 利榜三甲,而背靠大股东丰富矿产资源的鞍钢股份却出人意料地以15.63亿元的巨亏成为了已公布中报的钢铁企业中亏得最多的公司。

        据 鞍钢股份于8月18日公布的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00.42亿元,同比降低了25.21%;亏损15.63亿元,与去年同期59.8亿元 的净利润相比,骤降126.14%;净资产收益为-3.12%,这一数据去年仅为10.66%,下降了13.78个百分点。对于公司上半年的巨亏,公司方 面给出的解释比较简单,同时也显得非常的  “大众化”:“上半年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和净利润较上年同期有所降低,主要是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产品价格 降低所致。”

        不过,在公司的巨亏中报公布后,有不少业内人士对此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金融危机的影响是普遍存在的,为 何有部分钢企依然能保持不错的业绩,而鞍钢股份业绩大幅下滑?从公司的财务报表上看,净利润的降幅远远大于营业收入的降幅,很明显是公司的毛利率出现了大 幅下滑。如果说销售价格公司无法控制,那么背靠鞍钢集团丰富的矿产资源,成本控制上应该有明显优势,简单地将巨亏的原因归咎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确实难以让人 信服。

        那么,除了大环境的影响外,到底是什么造成鞍钢股份成为了上半年最“亏”的上市钢企呢?公司披露的关联交易中一个 细节引起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关注,在披露的日常关联交易中,公司向控股股东鞍钢集团购买的铁精矿价格竟为888元/吨,这一价格远远高出国内现货矿 价格约145元/吨,而且采购比例还达到了公司总采购量69.37%。换句话说,即使鞍钢股份在上半年从市场上任意一家原料供应商处购买,价格也会比从大 股东鞍钢集团手中买的便宜些。

        同时,从半年报披露的“主营业务分行业、产品情况表”中可以明显看出,公司的各项关联交易 的毛利润都明显低于普通交易,如钢压延加工业业务上半年毛利润为4.47%,而该业务关联交易的毛利率仅为1.25%。业内人士表示,关联交易毛利率如此 之低并不正常,这和收购铁精矿的价格过高也有一定的联系。

高价买矿的“秘密”

        为何手中资源丰富的大股东会将手中的铁精矿高价卖给鞍钢股份,而鞍钢股份也“乐于接受”呢?业内人士称这还要从双方关联交易的定价模式说起。

        公 司在2008年度业绩报告中曾提到,铁精矿的定价标准为“不高于调整之前的前一半年度中国铁精矿进口到岸的海关平均报价。”也就是说,公司从大股东手中采 购铁精矿的价格是每半年调整一次,今年上半年的收购价格是以去年下半年的价格为基础的,而去年铁精矿的价格处于高位,这就导致鞍钢股份在今年上半年只能按 高价从大股东手中购买铁精矿。

        “实际上,这种定价模式在行业内也非常普遍,如果原料价格走势平稳的话并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是如果原料价格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那么作为采购方的上市公司就吃了大亏,而这个亏可能一吃就是半年。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了这一定价模式的漏洞。

        山 西证券分析师刘俊清也对上述定价方式表现出一定的质疑。她认为,虽然这种定价方式可以给未来一段时间的收购价格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标准,但是也存在着明显 的缺陷——由于市场价格变化比较快,而这种变化又不能及时地反映到公司的业绩上来,对于公司经营来说多少会有些风险,比如鞍钢股份上半年就因此出现了巨 亏。而另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师称,鞍钢股份在上半年的采购中对于采购价似乎执行得  “太死了”,有的钢企会在定价的基础上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 这样也可以兼顾双方的利益。

        那么为什么鞍钢股份及其大股东鞍钢集团不根据市场价格更改进货价,以兼顾集团、上市公司还有 投资者三方的利益呢?一位鞍钢内部人士表示,关联交易的价格是严格按照相关协议来制订的,虽然上半年铁精矿的价格确实高了一点,但是下半年情况就会好很多 了。对此,上述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师也指出,按照定价规则,下半年鞍钢从集团的精矿粉采购价格有望从888元/吨下降到约550元/吨,相对行业平均 价,鞍钢矿石成本在下半年将有明显优势。不过,这些利好是建立在公司上半年巨亏的基础上的,即使公司下半年利润回升,全年业绩仍然会受到影响,按照公司方 面的预测,今年1月~9月业绩同比将下滑50%~100%。

专家观点

资产整合或是解困良方

        在 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刘俊清还提到了其他的定价方式。如马钢股份等公司采用的定价方式就是,“公司每年从集团公司购买的铁矿石之每吨度价格, 经双方不时协商决定,但不得超过每合约年度前一年度供应最大量铁矿石予公司的前三家独立供货商提供铁矿石到达公司的相同类别的铁矿石加权平均吨度价。”

        她 指出,相对于鞍钢的定价方式,马钢的方式就显得比较灵活了,不过仍有一定的缺陷,如果价格调整得太频繁了,可能会给公司正常经营秩序造成一定的压力。那么 到底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一位钢企人士指出,钢企适当地向上游产业延伸,参股或者控股一定的矿产资源应该是较好的解决方式,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关 联交易的定价问题,也能帮助钢企降低营业成本,比如近日来西宁特钢召开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收购肃北县博伦矿业和哈密博伦矿业的预案。

        这 位钢企人士还指出,相比其他的解决方法,上市公司获得大股东矿产资源的注入或许是最好的,采取定向增发的方式优势十分明显。资产整合不仅具有直接收购矿产 资源的优势,还能将两项业务之间的“磨合期”影响降至最低。比如南钢股份(600282,收盘价6.31元)在今年5月底推出的预案中,公司就采用向大股 东定向增发的方式收购了安徽金安矿业有限公司的资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97

替補機制禍首 揭新左王梁美芬底牌

2011-7-21  NM




向來自詡中港法律專家、捉鼠能 手,又無黨無派的立法會議員梁美芬,一句「選民應受懲罰」論,火速變成眾矢之的。本刊最近收到政客爆料,指任城市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的梁美芬所著的法律 書,涉抄襲港大法律學院陳弘毅教授論文,文章中無註明出處。學術界直言情況嚴重,對教師或學生抄襲也是零容忍。常被喻為隱形左派的梁美芬,原來並非隱形。 她一直以來都是愛國中堅,八七年毅然走去北京人民大學讀法律,師從四大護法之一的許崇德,之後便一路受到國內扶植,丈夫也是外交部法律專家,○三年七月一 日,數十萬人上街反二十三條時,她則聯署撐二十三條立法,只是當時大家遺忘了她。

梁美芬於二○○六年出版的著作《The Hong Kong Basic Law: Hybrid of Common Law and Chinese Law》(香港基本法,普通法及中國法的混合體),第五章提及臨時立法會合法性時(見新舊版本比較),在十一頁的文章中,有半頁涉嫌抄襲港大法律學院陳弘 毅教授的意見,沒有註明出處。據知,梁遭別人投訴後,迅速「補鑊」,收回○六年版本及於○七年出更新版,補回出處。

求證即取消出席立會

本週一是立法會告別日,梁美芬也在出席名單中,但當記者致電予梁,她知悉記者來意,欲向她求證抄襲疑雲時,即改口說未必會出席,語氣變得急速及不耐煩,企 圖轉移記者視線:「答咗無限咁多次!呢個唔係新聞!係舊聞!我已經處理過好多次(○六年版)。 出嘅時候已經有埋做咗更正嘅光碟。」她又稱,大學圖書館的紀錄亦有顯示連帶更正光碟,又指已推出修訂版本「補救」。根本沒有正面回應是否抄襲、為何抄襲的 問題。不過,當記者前往大會堂公共圖書館查詢時,發現館中的○六年版本只有書本,並無梁所說的更正光碟,記者向圖書館管理員查問有關光碟,對方亦指書到時 並無光碟附帶,單憑○六年版本的書,難以知悉何處曾作修改更正,亦難以知道除大學的圖書館外,坊間或政府的圖書館借用者,是否看到已修改錯誤的光碟。負責 替梁美芬出書的出版社LexisNexis截稿前對事件未有回應。但記者再以顧客身份查詢,問○六年版的書是否有光碟或任何修改的附件,職員翻查資料後回 覆:「○六年嘅版本係無CD,出面買嘅都應該無。」至於為何大學圖書館的版本有光碟?職員表示不清楚。多間大學圖書館的○六版本,的確如梁美芬所說附有光 碟,但製作簡陋,光碟面更屬手寫,書面亦沒表明內附修改資料。其實註明出處很易做,被問及為何要出更正光碟?梁美芬形容是「Technical Error(技術錯誤)」,「係編審出現咗問題,漏咗」。她稱已通知陳弘毅教授,說已作出更正,又說會作書面回應,更「吩咐」記者如實報導。其後,記者收 到梁美芬助手的來電及書面聲明,再次「吩咐」記者:「要俾你老總!」聲明內容尾段還特別加上一句:「本人並對一切不符事實的報導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 利。」疑被抄襲的作者陳弘毅教授則向本刊說,梁美芬當年曾主動致電給他,表示收到投訴,並向他解釋出錯及道歉,「佢(梁美芬)有解釋番件事,出咗(○六年 版本)之後好快出咗個更正版本。我自己覺得無乜問題,佢都好早同我傾番呢個問題,我諗佢都係無心之失,呢啲學術著作,用好多註釋,有啲間中都有錯嘅。」雖 然陳教授已原諒梁美芬的「無心之失」,但學者指若涉及抄襲,即使是被抄者不追究,不論抄襲成分多少,也是不能容忍的犯錯。

新舊版比較

抄襲零容忍

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周偉信看過疑似抄襲的部分,表示單憑文本來看,梁美芬的確沒有引述屬陳弘毅的言論,但因她前文略有提及陳的其他法律意見,統一來 看,會較難定義是否構成抄襲,不過一定屬「不恰當」,未有在引用陳弘毅言論的部分列明出處。除了陳弘毅,梁美芬在同一本書第十七章中,有約半版引述中國法 律學者李章有關跨境法律的言論部分時,亦沒有列明註腳,到○七年新版時才列出,周偉信比較過兩書,表示初版屬明顯技術性抄襲。周坦言,學術界對抄襲的罪名 看得很重,一旦學生被證實抄襲,該生的功課會視作零分處理,校方亦會召開紀律委員會,最嚴重者可被踢出校。至於教授涉嫌抄襲,大學通常會由學系召開紀律委 員會調查,「有時可能會係出版社未俾最後版本佢哋睇,然後就出街錯咗都唔定。如果個作者即刻收回書籍,或好快出番個新版本補救,盡量將對被抄嘅人損害減至 最低,對方又唔追究,咁都可能無事。」但他坦言,不小心出錯也是錯。有不願透露姓名的大學法律系教授認為問題嚴重,認為○六年舊版本應全面回收,作者應再 發表聲明及道歉。「(與被抄襲者是)朋友也不影響事件性質,唔理你哋私人關係,唔俾資料來源、出處就係抄襲,人哋或者唔追究,咁係另一件事。」城大回應 指,校方十分重視學術誠信和操守,尊重知識產權,校方設既定程序處理涉及抄襲的個案,對於梁美芬的情況,校方表示當接獲投訴及有證據時會跟進。而九四年入 讀城大法學院的前學生代表季詩傑指,早前聽聞梁美芬著作涉抄襲,他和其他舊生十分關注,將一同去信跟進。

鄭宇碩涉抄襲丟院長減薪

城大政治學系講座教授鄭宇碩,原任人文及社會科學院院長,但九五年被揭發其著作及論文涉抄襲,事件由城大成立專家小組調查,其後校方認為罪名不成立,但指 採用他人材料而沒有足夠註明出處,是學術界不可接受,城大於是罰他降職至講座教授,罷免其院長職位,及免除其擔任行政工作兩年和減薪。原本活躍於政治界的 鄭宇碩,隨即沉寂,他曾任公民黨首任秘書長,去年更「出山」,出戰陳家洛爭黨主席職位,後無法勝出。有指當年鄭宇碩被降職後,飽受同僚白眼。

名校生共產路

這宗風波,對於近年火速上位、獲「西環」(中聯辦)力保進入立法會的梁美芬來說,可說是麻煩事一件。最傳奇的,反而是這位本來激過長毛、反政府的學生代 表,在去完北京讀書後,竟突然頓悟,變成走「超級左」的共產之路。六一年出世的梁美芬,是廣東肇慶人,她在荃灣福來邨長大,爸爸是土生土長港人,曾經在油 麻地有店鋪,從事鐵器生意,一家七口全靠其父供養,惟梁父最後被騙,欠下七十萬巨債,令一家生活陷入困難。梁美芬就讀傳統名校聖保羅男女中學,是校內的高 材生,她接受訪問時說,本打算入讀港大醫科,但最後於八二年選擇入讀中文大學,第一年讀英國文學,後轉往政治及行政學系,其間更曾往美國賓夕凡尼亞州大學 交流一年,看見「西方開放浪盪的一面」,當時正值中英為香港回歸展開談判,校內談論政治氣氛濃厚。她的中大同學、現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說,梁當 年很活躍參加學生會、學生報等組織,是很西化和激進的學生。

四大護法學生

梁美芬八七年畢業,獲頒獎學金,可選擇往美國或法國留學,但她卻去北京人民大學修讀法律碩士,導師為基本法的四大護法之一許崇德,小護法黃振民是她的同 學,另師兄如高銘宣、趙秉志等,也成為內地司法界的重要人物。當時家人極力反對,力阻她「棄法取中」,但她堅持,認為法治的改革,可以改變國家的發展。梁 美芬更曾在訪問中說,在內地留學期間,每個學生每月只得四張「澡票」,每人平均每週才可沖涼一次,她往往因頂不順而踩單車往公共澡室洗澡,還憶述有一次因 難忍班上男同學體臭,嘔吐大作。兩年在北京的學習和所見所聞,徹底改變了梁美芬日後的發展,她後來更與北京法律專家王貴國結婚,一家人每年都回國探親。八 九年,她回港在《英文虎報》任記者,曾親歷和採訪六四事件,六四後認為記者貢獻有限,決定投身法律界,在鄭耀宗任城大校長期間,與前立法會勞工界代表鄺志 堅同一期加入城大,獲聘請為法學院助理講師,後一直平步青雲,曾一度升至副院長之位,月入八至九萬,更得到何鴻燊、鄭家成等商人支持,成立中華法律網,提 供中國法律翻譯服務,又提倡將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案,逐一翻譯成英文,讓外國法律專家明白中國建制,她更曾聲言賣掉房子,斥資將中國法律翻譯成英文。

送棺材俾校長

梁美芬就讀中大時,曾是校內「搞事分子」,她於八六至八七年擔任聯合書院學生會會長,當年中大動議由四年制改成三年制,她大力反對,送棺材給校長馬臨,帶 有葬送教育之意。梁美芬曾在接受訪問時憶述,馬臨收到棺材翌日早上還請她飲茶,稱不介意她們表達意見,只怕社會對大學生有期望,擔心她們行為過激而影響社 會大眾對她們的評價。當時校長主張校園開放討論,送棺材後,她仍可獲發獎學金,沒受影響。

出入民建聯多次

北京留學及師承大護法後,梁美芬已逐漸成為中國法制的維護者,就連政治觀點及言論,也與中方極為相近,昔日與校方抗爭、西化的她已起了變化及踏上政治之 路。她曾說,在九一年及九四年有人欲拉攏她從政,但自己當時忙着寫書,無暇從政,是獨立、無黨派人士。不過,翻查紀錄,梁美芬曾分別於九七年十月、○二年 底兩次加入民建聯、後又分別於九九年及○四年退黨,的的確確曾是民建聯的黨員。於二○○四年,由前亞視總裁封小平、中銀高層盧重興、人大代表簡福飴等親中 人士組成的「全民黨」,主張推行創新經濟產業,吸引大陸民企投資。梁美芬也獲邀加入任創黨成員及常委。但該黨一直沒有任何實質運作,梁亦於二○○六年三月 退出,繼續成為「無黨」人士。過去多年,梁美芬的政治取態,其實與中方極為相近,如二○○三年七月一日,市民反對香港立法二十三條之際,她和當時為民建聯 黨員、現任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的蘇錦樑,以及基本法護法之一譚惠珠等親中人士,聯署登報支持二十三條立法。由於成功漂紅,梁美芬於○八年立法會直選出選 九龍西,也獲得中聯辦發功力撐,成功擊敗對手田北辰。擺到明幫梁美芬手的,除了中聯辦九龍工作部部長林武,九龍社團聯會理事長高寶齡亦幫她拉線,將一班獨 立建制派人士加入梁成立的西九新動力。在選舉期間,亦曾有人質問梁是否共青團,但她當時未有回答,令不少人猜疑她與中方建立的關係,已非朝夕及非常穩固。 記者本週一再次問她是否共產黨員,她沒有回覆便收線。

大學憂赤化

為拉攏與內地關係,本港不少大學校長及高級教員近年紛紛被委任人大代表或政協。例如中大前校長劉遵義,擔任校長不久後,在○八年成為全國政協委員,被指與 中方關係密切,他更被指曾任中央密使,勸說當時的台北市長馬英九不要訪港。另外,理大前校長潘宗光、浸大前校長吳清輝及城大前校長張信剛,則成為人大代表 或政協委員。本港多間大學的講座教授亦成為人大或中科院院士等,令高教界擔心被赤化。

靠怪招上位

自從正式從政後,梁美芬奇招百出,○八年她出任九龍西區議員後,擔任地區組織「西九新動力」發言人,率先從廣州請來「中國滅鼠大王」李鏡就來港治鼠患,在 朗豪坊等食肆、旺角快富街一帶放置老鼠籠及黏鼠膠等,還自詡在一小時內捕獲十七隻平均身長約八吋的大鼠,稱解決鼠患,她亦因而獲「鼠王芬」的花名。雖然她 曾留學及出身名校,但其中英文水平卻經常「露底」。如她早年在旺區尖沙咀街頭的廣告招牌,被踢爆英文奇差,竟然寫道「尋求共識一切從誠意開始U and me feel the same」,而非用「U and I」,文法上出錯,被嘲笑水平差。除英文外,梁美芬就連中文典故也引述錯誤,貽笑大方。今年五月,幾位立法會議員牽頭成立「大舜政策研究中心」智庫,由何 鍾泰擔任主席,而身為研究中心常務副主席的梁美芬,向傳媒解釋為何以「大舜」為名時,稱「我第一個項目係同水質有關,用現代化方法改善香港水質……大禹就 治水,佢嘅Daddy(爸爸)係大舜」,甚至說「就算唔係讀中史,細路仔都會識」。根據史載,禹的父親是鯀,鯀治水失敗,為舜帝所殺,舜帝再命禹承父業治 水,舜因禹治水有功而禪讓帝位給他,世人稱道的禪讓典範,結果被誤說成世襲。

不知劏房疾苦

幼時出身貧窮的她,近年卻變得不吃人間煙火。如深水埗出現「棺材房」的劏房,租客只有儼如「棺材」般大的活動空間,呎租高達三百元,梁美芬最近就在立法會 提出口頭質詢,表示擔心棺材房的租戶被騙,「我以前都住過海景酒店,都係一萬蚊一個月,有成百幾呎,點解棺材房每呎要三百蚊,佢哋係唔係俾人呃?」遭網民 狠批她無知及不了解民間疾苦。直至最近,梁美芬評論替補機制時連番抽水,惹來公憤。她當初提出私人草案,限制辭職的人再參選,可謂替補機制的禍首,但她在 政府宣布押後替補機制作諮詢後,急急派發單張,竟表示自己成功爭取支持押後,惹來坊間反感。其後在接受電視訪問時發表「懲罰論」,「選民應該知道投票俾邊 一樣嘅人,啲人會唔會中途辭職玩嘢;如果佢係辭職玩嘢,個位俾另一個人呢,咁選民同佢一齊受懲罰呢,我覺得應該係說得通。」令各界嘩然,逼得她其後收回言 論及道歉補鑊。雖然鼠王芬蝦碌百出,但在黨的支持下,依然屹立不倒,成為新左王。

臨記粉絲聲援

上週三人民力量發起圍堵立法會首天,近期言行相當「惹火」的梁美芬,其辦事處遭淋漆油。不過,同日下午,一班聲稱是梁美芬粉絲者,去到立法會外舉牌及獻花 以示支持,相片中的粉絲均以紙牌掩面,唯一有露面的印巴籍粉絲,被網民發現是特約演員,名叫Ricky Chan,任職髮型師十多年,曾在電影《機動部隊-伙伴》擔任特約演員。他曾向記者表示不認識梁美芬,亦未登記做選民,但就聲稱當日並沒收錢當臨記,只是 在朋友介紹下出席撐場活動,希望梁美芬可為南亞裔人士爭取權益。有網民質疑,事件是否自編自導自演的政治show。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46

兩電加價罪魁禍首 邱騰華銷假補鑊

2011-12-22  NM

年賺逾百億的兩電加價,政府無符,竟訴諸民意逼兩電降電費。原本在聖誕前離港度假的環境局局長邱騰華,要銷假急補鑊,希望可以在元旦前游說中電下調加幅。 政府任由兩電狂加價都無計可施,全因邱騰華○八年跟兩電簽訂不平等條約,表面上逼了電力公司減低回報率,但實情是容許擴大資產,名正言順加電費;而中電又拒絕以穩定基金來紓緩加電費的壓力。其實這名廢柴局長,不只電費無力控制,連膠袋稅、廢物回收政策也失誤連連。


中 電與港燈宣布明年分別加電費百分之九點二及六點三,中電加價的幅度更是回歸以來最高,引起全城怒吼。成為眾矢之的的邱騰華,起初沒有意會到社會反彈聲音如 此強烈,還按原定計劃,本週一至週四放假,與家人度假外遊,連上週五政府憲報亦刊登了邱騰華放假的告示,職務交由副局長潘潔代理。

銷假補鑊
本 週一早上六時,邱騰華乘坐政府的AM坐駕,一家大細由他位於跑馬地的住所直驅機場,原來他自己度假不成,送妻子黃雪兒及一對子女上機。他見本刊追訪,大表 愕然︰「我決定咗銷假,依家返office。」送機後他果然返回灣仔辦公室。據了解,他會爭取聖誕節假期,繼續向中電游說,希望可以在元旦前,亦即兩電加 價前,迫使兩電降低電費加幅。


面對港燈讓步調低加幅,但中電堅拒調整,政府早已無計可施,特首曾蔭權只懂打民意 牌,上週不但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動工典禮時,主動向記者提及兩電加幅不可接受,更在特首辦社交網站facebook留言,意圖鼓動民意︰「若你也認為, 兩間電力公司作為公共事業,在調整價格時,應顧及它們的社會責任和市民負擔能力,並再次考慮它們的加價立場,請『讚好』/ "Like"。」 這個留言雖然在短短幾日已經有達七千市民讚好,但亦有心水清市民留言炮轟︰「點解香港最高決策人可以無恥到喺到呃like?政府笨×中咗天仙局,自己唔積 極想辦法補鑊,反而無人性到將隻鑊推俾市民。邱騰華點解仲可以做局長而唔需要問責?」

大增減排項目
其實,兩電明年可 以大幅度加價,皆因現時政府規管兩電,仍沿用利潤管制協議,即是兩電每年的利潤,與固定資產掛鈎,資產愈大,利潤愈高。這個做法,其實早已被指為「利潤保 證協議」。兩電有這「王牌」在手,再加上政府要大力改善空氣污染,於是容許電力公司盡快加裝脫硫裝置,及改用更多較昂貴的天然氣,無形中令兩電的利潤愈滾 愈大。 本刊翻查資料,港府在○八年與兩電簽訂協議時,便容許中電及港燈分別投資三百九十九億元及一百二十三億元,作為未來五年的發展投資。根據資料,中電的三百 九十九億元中,有九十億元便是青山發電廠加裝減排脫硫裝置,另外大約九十億是在境內建管道和廠房,以便接收國家「西氣東輸」項目的天然氣。


中電在這兩個項目已經泵大了利潤,但仍然配合政府「環保」政策,準備在未來幾年再推七十億,在西貢開展風力發電場項目。 「其實中電只係豪花在減排,如果唔使減排,電費加幅其實可以同通脹幅度差不多。」能源諮詢委員會委員蘇偉文解釋,環保投資愈大,中電利潤愈多。中電加價接近一成,其實有一半是因為電力公司豪花在減排脫硫上。 不過這些脫硫裝置是否物有所值卻備受質疑,青山發電廠的脫硫裝置耗資九十億元,但內地沙角電廠作同樣規模的裝置,用的是意大利、奧地利及德國引入的脫硫設備,但投資卻只需六億元人民幣。 更甚者,中電究竟如何將這些投資入賬?一直只是中電、政府及行政會議才會知情,就算政府有權核數,但投資如何入賬,亦無權過問,蘇偉文指,若果這些投資在五年內較早期入賬,比起分五年平均入賬,亦可盡早增大資產,提早加價,政府亦無符。

無牙老虎
除 政府開綠燈給兩電加大資產外,在○八年跟兩電簽訂新一份利潤管制協議時也「太鬆手」。其中一個細節,是政府沒有保留電力公司營運開支審批權。中電明年預計 增加營運開支11.2%,遠超通脹率,被形容為「勞斯萊斯式」管理,邱騰華也只能公開呼籲中電減過高的營運開支,但無辦法否決。


另 外,協議設有兩個賬項,一個是電費穩定基金,一個是燃料賬,兩者可以紓緩電費加幅,不過兩電如何用,政府一樣管不到。能源諮詢委員會委員文志森批評,中電 不肯動用三億元電費穩定基金,又不願意暫時墊支燃料費去減低電費升幅,但政府無辦法逼中電就範,「就好似中電肯做係人情,唔做係道理一樣。」 更加離奇的是,本刊翻查文件發現,原來政府早已放棄了電費調整爭議交由仲裁機制處理的權力。據○八年利潤管制協議中,雙方可就違反協議的爭論、索償等,交 由香港國際仲裁中心仲裁,但條文寫明不包括「對基本電費率所作的任何調整」。

利潤管制過時
熟悉兩電利潤管制協議的經 濟學者林本利表示,兩電今次加價再次暴露利潤管制協議的問題:「無論佢哋做得好唔好,都可以話加價,燃油附加費增加又全部轉嫁俾用戶,啲風險俾晒市民。」 他指,兩電要瘋狂加價,政府早已知情。他指出,自六十年代實行利潤管制協議,七十年代末延續計劃,中電以興建燃煤設施而大幅加價逾一倍半;九十年代初,政 府再一次延續計劃,「政府一次過批准中電喺龍鼓灘建八台機組,等佢哋搏命擴大資產。」但需求增長遠低於預期,備用電量急增近一倍,連審計署亦批評當局沒有 充分處理發電能量過剩的風險,結果令電費增加約一半。


○八年,政府雖然將利潤管制協議的准許利潤由13.5%減至 9.99%,但林本利稱:「政府減佢哋利潤,所以電力公司就加大固定資產賺番。」 林本利續指,政府批出中電青山發電廠九十億的脫硫項目,但之後又建議將核電在發電比例中加至一半,「咁即係話九十億用幾年就算!」他批評,前經濟發展及勞 工局局長葉澍堃九八至○七年在任期間,「睇住兩電喺咁加大資產,電力公司不斷加價,咁多時間都唔處理開放電力市場嘅嘢,根本係特登放生兩電。」

重門面 輕實際
放 生兩電令市民受苦,環境局局長邱騰華是罪魁禍首。現年五十一歲的邱騰華,為官三十年,○七年七月得到連任特首的曾蔭權賞識,由首長級第四級(D4)的新聞 處處長擢升為第八級(D8)的環境局局長,他上任初期有兩件事覺得驕傲,第一是能源範疇由隸屬經濟發展及勞工局,變成一個獨立的政策局,配合曾蔭權落實改 善空氣的大計;第二是他有份將兩電准許回報率降低。不過,將環保與能源政策放入同一政策局,事實證明邱騰華為搞好環保,不惜令電費大加。


而 且,雄心壯志的邱騰華,四年來各項環保政策可謂乏善足陳。○五年,政府推出未來十年的《都市固體廢物管理政策大綱》,但六年下來,只有膠袋稅和停車熄匙兩 項政策推行,但不織布袋應運而生,膠袋量不減反增,每個膠袋五角的稅收更明益商家,停車熄匙政策對營業車輛亦有相當多豁免,成效成疑。其他回收制度如車 胎、膠樽徵費,家居垃圾收費等,早已無聲消失,回收和循環再造做得差,令堆填區要擴大,更令到如將軍澳居民深感不滿。 無政績,因此長期民望偏低,港大民意研究計劃調查顯示,市民對邱騰華評分長期只有三十至四十分,屬於不合格。綠色和平項目經理張韻琪批評,邱騰華着重門面 功夫,避重就輕,卻欠缺政治決心,「你見佢成日出嚟介紹諮詢文件,但又唔見諮詢完有咩政策做到出嚟,減少廢物又連1%都做唔到。舊年氣候變化一樣做完諮 詢,但之後又乜都無做。慳電膽風波之後,都無再繼續推。《壹週刊》早排報導北京同上海都有時間表,將懸浮粒子PM2.5納入管制,但香港仲未有,你話局長 做咩?」如此局長,明年七月能否過渡到下屆政府成疑。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18

爛賬的罪魁禍首 自言自語 - WYJimmy

http://wyjimmy.blogspot.hk/2011/09/blog-post.html
這陣子股市波動,很多企業都停了招聘,但年初勞工市場仍是暢旺,很多打工仔尤其是會計從業員都想過一過塘當肥魚,找個肥缺。筆者很多朋友也不例外,但最近與會計朋友聚會,不少剛轉職的朋友都寧願辭職再找,原來外面很多企業的會計賬目爛得可以。


何謂「爛賬」?其實撇不開以下三種︰


(1)埋數嚴重甩期


現在是9月初,原本現在是為8月份結賬(埋數),但往往可能還未做好5月份的賬,甚至更久。


上市公司要定期交數,因此這情況不會發生,不過在一些私營企業(Private Entity)就很常見。我見過不少公司數年來未有核數,到稅局追收財務報表才抱會計師的佛腳。


由於會計是後勤工種,不能為企業直接賺錢,老闆心態是用到盡,許多不是會計事務的也找會計去做,網上更有傳要幫老闆子女功課補習、接放學等。


辦公時間有限,要做些繁瑣而自己不熟悉的工作,事倍功半,更白花不少時間,這也是大部分香港會計從業要不停加班的原因。


其實會計員不蠢,誰也知老闆在搵自己笨,只是為碗飯而啞忍,忍無可忍就索性不幹了。


公司又不看重會計工作,請人慢慢來,最後結賬拖得便拖,新人來便要他一個月埋數個月賬,做不到一會又走了,這樣的賬不爛才怪。


另外,有些略懂皮毛的老闆要求多多,小企業又要會計做預算(budgeting)及預測(forecasting),但沒有投放合適資源在資訊系統,會計員在一個爛系統內左找右找,去東拼西湊出一個模樣,但內裏基礎都未攪好,質素當然欠奉。


最慘老闆根本不懂看,最後只放進recycle bin,或者根本不會按預算去做。事實上,有幾多預算老闆是會跟?會計捱更抵夜的精神白白浪費了,其他實務的事又怎會有質素?


(2)內賬空虛


有前輩稱這些企業老闆叫「古龍」,公司賬目一味靠估,只是看現金流及應收賬(街數)便算,賺蝕心知。如做100萬當有5個百分比,不用掌握太準確的賬目資訊,略略計下婆乸數便夠,或請位略懂簿記的數千元打雜一腳踢便算。


但現時營商變化大,企業邊際利潤已愈來愈低,中小企要生存就要不斷求變。競爭劇烈,在報價管理上需要較準確掌握內部資訊,簿記員開始不停做統計、問價等後加工序,入賬模式因為市場環境變化變得更複雜。


一般經驗不足的簿記員已較難掌握正確入賬方法,賬內的明細做得亂七八糟,最後換了幾代人,賬目根本亂到不能解釋。加上老闆對會計知識不多,無論採納什麼會計人才,始終做不好盤賬。


(3)會計系統太爛


針對小型企業,我最推崇的會計系統是試算表(如EXCEL),雖是手動,但只要設定得好,還是條理分明。不是說坊間的小型會計系統有問題,但市面上實在太多不懂會計的人設計會計系統,難聽點說只是一個資料庫管理,報表沒靈活性也算了,很多更是連總賬和應收應付也對不上。


此外,其技術支援服務熱線總是只聽到電腦人聲,或永遠沒有人聽電話(或是線路繁忙),又或軟件公司沒誠意解決問題(可能是系統老問題),這些也夠折磨會計人員了。


這往往都是前人或老闆不懂選擇系統,很多時還是熟人介紹使用的。最明顯以為貪便宜有着數,其實一套MYOB只是數千元,但也可以很好用。會計系統出問題,人員要用幾倍時間去做公司基本的要求,倒不如早點壯士斷臂。


短視成致命傷


近年香港經濟增長只是靠股靠樓,實體經濟已非常疲弱,鬥成本平已等於割喉大戰,血放盡企業便滅亡。成本結構當然要重整保持競爭力,但如果錯用資源, 當然是加速企業滅亡。


現代資訊發達,做好賬目已不只是要應付報稅及審計,聰明的企業決策人已很會利用賬目分析資訊。


作為管理決策的重要工具,會計人員擁有廣闊的商業知識,是企業發展的好夥伴,可惜香港的會計從業員太多,又是後勤工作者,不受重視。


最近筆者跟國內投資公司做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跟合夥人交流多了,事後她稱讚我們香港會計同業專業有水準,但當她知道我們的待遇後也只嘆了一句︰「香港太多人當會計了,香港的中小企也太短視,同樣的人才,國內的工資已開始追過香港了。」


怪不知很多人開始往外面發展,皆因外地及國內均很重視財務人員,但香港僱主們已在不知不覺間狠狠傷害了與會計夥記們的關係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837

外國錢長「住」 倫敦房價創新高禍首


2014-05-26  TCW  
 

 

台北市高房價之苦,倫敦人也感受得到。就在英國官方公佈,今年第一季英國房價再創歷史新高之際,首都倫敦民眾的住屋危機恐慌卻也成等比級數般快速飆漲。

根據倫敦市議會一月所做的調查,倫敦人有八成認為已經出現房市危機,因為找不到住得起的房屋。而倫敦房價多驚人?根據英國國家統計署(ONS)資料,今年二月,倫敦房價再創歷史新高,均價達到每戶四十五萬八千英鎊(約合新台幣二千二百九十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年漲幅達一七.七%,是二○○七年七月以來最大漲幅。

同時根據房地產業者──第一太平戴維斯調查,倫敦現在是企業安頓員工花費全球排名第二貴的城市。

諷刺的是拜英國房價創歷史新高所賜,英國家庭總資產突破百萬英鎊的戶數創下兩百萬戶新高,不過這不包含那些年收入低於五萬英鎊的家庭,因為他們佔了需要購屋者中的五七%。

政府供房補貼,非萬靈丹

對此,倫敦市長強生(Boris Johnson)宣佈從供給下手,因為根據倫敦官方統計,位在倫敦的合宜住宅比起三年前少了四成五,只有八千七百間。

他要求英國財政部釋出國有地,並打算籌設銀行來貸款給建商蓋合宜住宅,預計為三千間,將以低於市價出租十年,之後再以市價賣給民眾,總金額約花費兩億英鎊。去年四月英國政府也宣佈,買新屋者只要付五%的頭期款,政府將提供另外兩成的無息(五年之內)貸款。

但官員不斷蓋屋供給和給補貼就能解決問題?民間團體史密斯研究機構認為,最大問題是連倫敦中等收入以上的家庭都需要政府補助才能買得起房,如果這不是市場失靈,那什麼才是?

導致失靈的原因就是外資。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例如,位於倫敦市中心泰晤士河南岸土地,近年由馬來西亞資金購進,正在重新發展為住宅單位,而中亞巴基斯坦投資者湧進倫敦西部南亞裔聚居的索薩爾(Southall)的房產市場;前幾年希臘金融風暴後,倫敦市中心的國王十字區(King's Cross)和北部的霍洛韋道(Holloway Road)成為希臘資金避難所。

換言之,外資買屋是給錢住,而不是給人住的。在熱錢不離開下,倫敦市民要想買屋,恐怕是難上加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311

美國樓市疲軟的罪魁禍首:收入差距創四十五年最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4272

美國城市區域貧富收入差距創下紀錄新高,導致房地產市場不均衡複蘇。這可能會阻礙更為廣泛的美國經濟發展。(更多精彩財經資訊,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英國《金融時報》對美國商務部和勞工部關於100個人口最多的大型都市區域統計數據的分析結果顯示,2013年,根據房價劃分的區域居民貧富收入差距觸及1969年有記錄以來最大值。

波士頓城區人均收入為辛辛那提城區的1.61倍。而上一次收入差距的歷史最高值要追溯到1976年,當年,舊金山和德克薩斯州El Paso人均收入差為1.36倍。

不均衡的勞動力市場複蘇意味著美國各地工作和收入增長之間的顯著變化,進而加劇了全美房地產市場的分化。

房利美(Fannie Mae)經濟學家Mark Palim對《金融時報》表示:

住房市場各地發展速度不均,造成這一現象的部分原因是勞動力市場缺乏地理分工的寬度。某些行業發展比其他行業好,造成部分地區房地產市場較其他地區的發展更好。

在部分地區房價正處於泡沫當中之際,其他地區房價漲幅萎靡不振。比如,技術性工作崗位推升了德克薩斯州首府奧斯汀的購房需求。而正在努力促進就業的俄亥俄州城市Akron,購房就相對溫和。

美聯儲副主席Stanley Fischer的言論凸顯了聯儲對於房地產市場的擔憂:

樓市是金融危機爆發的中心,並在當前持續影響美國經濟複蘇。

與以往的複蘇相比,Stanley Fischer 註意到:

住宅建設(已經)被大量止贖房產和深陷財務問題的房屋拖累,而建築業和住房抵押貸款也對房地產市場構成負面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668

存款流失——銀行不放貸的“罪魁禍首”?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728

存款大規模流失正在嚴重侵蝕中國銀行業的放貸能力。

根據央行發布的最新報告,10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大幅萎縮,環比大降36%。值得註意的是,當月人民幣存款減少了1866億元,除去財政存款暴增6837億元的影響,住戶存款和非金融企業的存款數共減少了9877億元,接近萬億。

因為存貸比監管紅線的約束,銀行的貸款投放能力受制於存款規模。存款流失其實並非新問題,但是在今年越發嚴重,並已在上市銀行的三季度財報中有所體現。

根據媒體報道,截至9月末,16家上市銀行的銀行存款總額為75.62萬億元,較今年中報的77.13萬億元,減少了1.51萬億元,降幅達1.97%。其中,有13家銀行存款減少。而存款總額下降在近年來還是首次出現。

在存款流失的上市銀行中,交行的存款流失比例驚人,三季度高達5.93%。

銀行存款余額增速放緩,與監管部門控制余額波動有關。9月上旬,央行、財政部、銀監會聯合發布《關於加強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商業銀行加強存款穩定性管理,月末存款偏離度不得超過3%,否則將按嚴重程度采取相應監管糾正與處罰措施。

以建設銀行為例,該行三季報數據顯示,9月末集團存款129824億元,較年初增長6.21%,較6月末增長0.20%。扣除海外存款因素,境內存款零增長。受監管機構出臺的存款偏離度政策影響,三季度存款沒有增長。

隨著存款的流失,目前已有10家上市銀行的存貸比超過了70%,其中的6家銀行更是超過了73%,逼近了監管紅線。

在此背景下,取消存貸比的呼聲再起。

有媒體引述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觀點稱:“現實情況是,存款增速已明顯跟不上貸款增速。存貸比考核已越來越難以符合以市場化為導向配置資源的原則,逐步取消是大勢所趨。”

在存款偏離度考核下,銀行仍很難改變追逐存款行為。在該監管下,銀行存款吸收難度可能增加,不排除階段性存款增速進一步放緩、負債成本難以有效下降、從而限制信貸投放能力的可能性。

他進一步指出,降低融資成本的重要一環在於商業銀行,而當前商業銀行正面臨著存款增速放緩、資金成本上升的問題,75%的存貸比考核也限制了商業銀行發放貸款的能力,對存貸比進行適當的改革有助於貸款利率的下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195

誰奪走孩子的藍天?便宜電價揪禍首

2015-04-06  TCW
 
 

 

原本應該是好山好水的南投埔里,孩子望出去的天空卻是灰撲撲的,為了替孩子們解答這個疑問,我們沿線找尋答案。

根據福爾摩莎新世紀環境保護基金會調查,台中火力發電廠貢獻了南投PM2.5(細懸浮微粒)的九?四%,因此我們沿著台中烏溪一路往東向海,離出海口不遠的地方,矗立著四根約五十五層樓高的大煙囪,這裡就是隱藏著兩個「台灣第一」的台中火力發電廠:規模全世界最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卻也是全球最大;霧霾日時,台中市的PM2.5約有一一%來自於此。

發電原料為何不改用天然氣?台電:若不漲電價,光更換成本就要1,200億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詹長權認為,如果台電能夠把發電燃料全部從燒煤改成燒天然氣,問題就會解決了;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教授莊秉潔也疑惑,台電今年編列約九十二億元預算要改善部分已使用二十餘年的燃煤機組,為何不更換為燃氣機組?

若目前台中火力發電廠的十部燃煤機組全更換為六部燃氣機組,台電發電處回答至少要花九百億元;另外中油必須興建新的天然氣接收港、儲氣槽與管線等,概估也要花三百億元。

總計這兩部分的成本將超過一千二百億元,台電概算,拋棄燃煤發電的代價是,每度電價要增加至少○.六元;與目前每度電價格約兩至三元相比,漲幅約兩成至三成。

一方面要平易電價、一方面仍有累計虧損的擔子,台電發電處策畫組長金康強告訴我們,因成本考量,目前燃煤機組以使用四十年估算(意即仍再使用十五年以上),台中電廠希望能延至四十五年(仍要使用二十年以上)才退役,因此才從改良原有機組著手。

從現實而言,燃煤每度電的發電成本一.二六元,是燃氣的四成、燃油的二三%,簡言之,是目前僅略高於核能、最便宜的發電方式。

台灣人均耗電量比日本高!民生占不到兩成,三耗能產業是最大元凶

從台中火力發電廠往台中市方向開,車程約莫三十分鐘,這裡是用電大戶半導體、面板、太陽能、光電等產業聚集的中科。

電子業、化學材料製造、金屬工業是台灣三大耗能產業,合計用掉工業用電中的六五%,而工業用電又占台灣整體約五成,也因此,每一次中科有大廠如台積電提出擴廠計畫時,就會讓環保團體神經緊繃,因為這暗示台電必須增加更多發電量以供應所需。

來看幾個數字:一、台灣人均耗電量比日本高出約四成、與韓國相當,但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只有日本的約六成、韓國的約七四%,用電效益較低。

二、二○一一年石化、鋼鐵、水泥、造紙、人造纖維等使用約四分之一電力,但GDP貢獻度不到五%。

三、台灣人均每年用電量高達約一萬度,但民生用電占整體比重不到兩成,工業用電則約五成。

該做的事看似簡單,為何做不到?為空污付出的社會成本,執政者不看重

彰化基督教醫院主治醫師葉光芃認為,台灣應該要重新檢視先天限制與產業政策:沒有天然資源,發電用的天然氣、燃油等都必須從國外進口;中間有中央山脈、盆地地形,阻隔污染空氣擴散,「新加坡沒有高山阻礙擴散,有條件發展石化園區,我們沒有!」

這就好像,一個瘦子為了增加體重(經濟指標),拚命吃垃圾食物(高耗能產業的投資),結果不僅損害健康(國民健康),還可能生病(肺腺癌、心血管疾病),最後要付出的代價可能更高。

葉光芃引用美國環保署報告指出,美國自一九九○年公布「空氣清淨法」修正案後,力減PM2.5,投入資金約六百五十億美元,但減少國民過早死亡、罹病等社會成本的效益卻高達兩兆美元,投資效益超過三十倍。

然而,這些因為空氣污染而付出的社會成本,一直不是台灣執政者關注的焦點。換個方式思考:如果,中油在北部設第三座天然氣接收站的計畫能提前,氣體儲量能擴大,台電燃煤改燃氣的風險就會降低許多;如果,台灣能重新檢視產業政策;如果,台電可以在霧霾日使用燃氣機組、而非燃煤機組,減少中部空污……。

如果不知能否成真,但如果沒有這些如果,孩子不僅將喪失享受藍天的權利,所有人的健康也會遭受威脅;擁有權力、能制定全盤政策的政府,你在關心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42

年營收六億元大餅誘人 義美、大成、北榮鬧僵 追查!北榮美食街標案爭議禍首

2015-05-11  TWM
 
 

 

近日,義美、大成長城和台北榮總因北榮生活廣場的經營標案鬧翻天,經《今周刊》追查發現,這原本只是一件單純的爭議,卻因為北榮處理失當,三方心結越結越深,為案情膠著的禍首。

撰文‧李建興、黃家慧

台北榮總醫院美食街(北榮生活廣場)原訂五月二日由義美子公司義美吉盛接手營運,但原經營者大成長城對新經營權的招標結果提出異議,導致得標者義美吉盛無法順利進駐,美食街則暫由大成持續經營,引起義美、北榮、大成互槓,還鬧到財政部和退輔會。

這原本只是一件單純的爭議,但《今周刊》追查發現,北榮在面對大成異議案時,一連串的處理失當,才讓雪球越滾越大、甚至僵局難解。

過去六年,北榮生活廣場皆由大成經營,由於期約於今年五月一日到期,北榮提前於三月五日舉行新經營權的投標作業,三月二十七日結果出爐,由義美吉盛得標,大成則為次優得標者(當原得標者喪失資格時,可優先遞補)。

開端》原經營者提異議

大成質疑義美吉盛投標資格義美表示,由於北榮生活廣場占地八四七坪,年營業額高達六億元,為各方積極爭取的賣場;於是,當四月一日義美吉盛和北榮進行議約時,大成卻認為,今年二月二十五日才成立的義美吉盛,怎麼可能在距離投標日三月五日只有一周的時間內,備好標案所要求的文件(公司登記、繳稅證明及信用證明)?同時也懷疑義美吉盛是用母公司的營運實績左右評審的判斷,因而提出異議。

隔天,北榮立即駁回大成異議,大成不服,四月九日又上訴到財政部促參司(因該標案法源為《促參法》)。

就在爭議尚未解除時,四月十四日,北榮居然先收下義美吉盛一千萬元的履約保證金;後來覺得難以平息,四月十五日簽約日當天,匆匆找來義美吉盛董事長高志明協商能否暫緩簽約;而高志明也允諾「在不損及義美權益,且一切合法的狀況下」答應延緩。

表面上,北榮及時說服高志明,似乎爭取到與大成解決紛爭時間,沒想到,北榮的後續動作讓事件更膠著。

協商當天,北榮只口頭預告在過渡期間,可能讓原經營者大成再展延三個月;當時義美吉盛單純認為,這是因為財政部對異議案審理期最長就是九十天,亦即審議一有結果,就會簽約,因此未作斟酌。

只是,後來義美吉盛要求北榮行文給個明確的簽約日和接手日,北榮僅以「奉上級主管機關退輔會指示,待異議案審議結果出爐後再行辦理」回覆。

北榮對簽約日期的含混其詞,讓義美吉盛心生警覺,查閱《促參法》才發現,簽約期限得在議約後的二個月內進行,這更讓義美吉盛心驚,若依法辦理,二個月沒簽約恐喪失資格,屆時大成將順理成章遞補,哪等得到三個月?

禍因》北榮兩邊討好

收保證金,又讓另一方展延此外,義美吉盛總經理詹成吉指出,北榮給予大成經營權展延到七月三十一日很不妥當。

照理說,財政部未來一判定義美吉盛仍為得標者,美食街就應立即還給義美吉盛經營。依《促參法》規定,該異議案最長審理期為三個月,而該案早於四月十九日就開始審理,最遲在七月十九日前就有結論,北榮卻硬是將展延期從五月二日舊約截止日,算到七月三十一日,平白無故多給大成十二天的營運期!

詹成吉進一步分析,由於展延期間正值醫院美食街旺季,估計月營業額就高達六千萬元,義美吉盛少賺不說,光目前已經到位的人事開銷、與下游店家延約的損失,一個月就多達六、七百萬元,「這還不包括商譽受損,義美可說是『人財兩失』!」至於有沒有把握勝訴?詹成吉針對大成的質疑解釋,義美吉盛雖為新公司,但投標前不但取得了營利事業登記證,往來銀行台銀也提供信用證明(由於還沒開過票,自然就沒有信用瑕疵);至於繳稅證明,因為新公司也還沒開始繳稅,根據標案規定,是不用附的。投標時,也清楚列出義美食品和義美吉盛是兩家獨立的公司,何來魚目混珠?「更何況,北榮老早就駁回異議案,證明了義美吉盛就是得標者!」財政部促參司長曾國基則表示,「財政部已經行文給北榮,指『異議不構成義美吉盛緩進駐美食街的要件』,希望北榮可以留意。」同時提醒,按現行法規,北榮必須在與得標廠商完成議約後,二個月內讓得標廠商進駐,否則有違法的疑慮。

對此,本刊也數次去電詢問大成和北榮相關細節,大成低調回應:「全案目前已進入審理期,不便回應!」而北榮也只回覆:「本案依據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申請及審核程序爭議處理規則第六條但書規定(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申請及審核程序之進行,不因由申請人提出異議而停止,但主辦單位認為有停止進行之必要,不在此限),暫緩簽定本案契約,待前述申訴審議判斷確定後再行辦理,全案已委託律師處理。」無論結局如何,由於北榮尚未給予義美吉盛確切的簽約日和進駐日,一旦判定義美吉盛勝訴,何時要換手經營,恐還有爭議。

台北榮總生活廣場

面積:847坪,全國第二大醫院商場,僅次於林口長庚

經營範圍:美食街及商店

人潮:6億元/年(旺季6000萬元/月,平均5000萬元/月)

義美吉盛

成立時間:2015年2月25日

負責人:高志明

實收資本額:6600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408

“钱荒”纪念日看暴跌原因:融资盘强平真的是祸首吗?

http://www.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8499

作者:洪灝

“未来的伏笔是当下。” - 伏尔泰 

明天将是 6-25 钱荒的两周年纪念日,2013 年的此日,中国股市在经历了近 20%的两个星期的抛售潮后,最终在 1849 点探底回升。回 过头来看,2013 年 6 月 25 日是中国市场在过去 7 年来的最低点,也应该可以认为是本轮牛市的开始,尽管之后市场的升势有所反复。在这一天,我们的交易模型显示了上海和香港两地市场同步崩盘。当时由于市场 交易员现金严重短缺,使得短期市场利率飙升到有史以来的最高记录。同时也是在这一天,我们把交易观点从做空翻变为做多(20130610 “动荡的预示”和 20130625 “情绪宣泄淋漓,大盘反弹在即”)。在过去一周里猛烈的抛售潮以及昨天盘中大盘戏剧性的逆转在过去的二十年里都可以堪称是“史诗”级别。然而,尽管这些历 史性的事件对短期交易有显著的意义,我们仍然不能太确定它们对于市场交易更长期的展望。 

在 2015 年 6 月 16 日,我们发表了题为《伟大的中国泡沫:800 多年历史的领悟》的报告。在 这个报告里,我们研究了800 多年的全球金融历史数据,并指出了泡沫标示的特点。极速的换手率和密集分布的极端回报率是一个泡沫在其晚期泡沫的重要标志,正如当下。由于小概率的极端回 报不断累积,得到更多的极端回报率的概率开始减小。就如每手都能摸到同花顺一样 - 久而久之则无以为继。同时市场系统变得非常不稳定。这种极端市场情况的发生往往领先于市场的顶部大约半年左右。然后泡沫的最终破灭则接踵而至。在过去一周 里,中国市场从峰值到低谷经历了一场约 20%的暴跌便是市场系统脆弱性有力的证明。 

许多人认为融资盘强平是这轮暴跌的祸首。然 而,我们注意到,类似的历史波动在过去融资融券交易不存在的时候也曾有出现。也就是说,即便一些脆弱的融资盘可能已经在此轮暴跌中爆仓,市场的不稳定因素 仍然存在。虽然我们的具有良好的历史记录的短期情绪交易模型已经发出了积极的交易信号(焦点图表 1),我们长期的配置模型继续显示出系统的不稳定性(焦点图表 2)。这个长期的模型发现整体市场指数以及指数成份股相对于其长期的趋势都出现了显著的偏离。在一般情况下,这样显著的偏离领先于市场峰值水平约六个月左 右。这个六个月的时间窗户和我们看到的极速换手率/收益率和市场峰值的时间关系基本一致(“伟大的中国泡沫:800 多年历史的领悟”20150616)。市场共识认为金融板块的估值倍数很低,因此这些板块应可以接力已经暴涨了的中小盘股并把市场进一步大幅推高。我们在 短期内并非不同意这个观点。然而,这些低估值大盘蓝筹股的复苏必然会消耗大量的市场流动性,并降低市场整体估值倍数。如果市场整体盈利增长无法弥补的估值倍数的下滑,那么市场指数在大盘股复苏的背景下仍然可以回落。 (交银国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8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