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12 Jan 2009 - 2009年第一件事:適度擺脫傳媒! 紅猴股評


From

http://redmonkeyblog.blogspot.com/2009/01/12-jan-2009-2009.html

2009年,究竟從何說起呢?

過去一週,筆者鍥而不捨去完成「杜拜遊記」,一來是不希望於遊記中加插財經資料,不然會有點不倫不類。另 外,今年首兩個交易日的急升使投資者及傳媒又再失去理性,投資氣氛使大家傾向相信金融海嘯對股市的最壞影響已過,雖然客觀的全球經濟數據未有好轉,中國的 救經濟政策是否能水到渠成亦未可料。說真,筆者亦被這樂觀氣氛影響,但「客觀」卻告訴自己於非牛市中,是不應受制於投資氣氛及傳媒報導,所以亦索性專心完 成「杜拜遊記」讓自己抽身事外,冷靜一番。

結果,隨着兩天的大跌,恒指打回原形,國指更跌過龍,傳媒又集中報導大市反彈已完再試低位,轉 軚之快,豈不諷剌!那麼傳媒可不可信?投資股票,傳媒當然幫得上忙,因傳媒可提供充足的資訊。但是若投資者只顧接收資訊而不作消化,融會貫通而去作出屬於 自己的決定,這便是投資者本身的問題!當然,筆者不鼓勵傳媒越來越低質的報導!

筆者習慣每天看兩份報紙的經濟及財經新聞,後來再每週加一本財經雜誌,用在以傳媒吸收財經知識的時間越來越多,承非好事,因過了一個臨介點,去作相似的事情,邊際利益會越低。相反,若能減少以傳媒吸收財經知識的時間,利用剩回的時間作其他事情,將更具效益!

所以筆者於2009年第一件成功作出的事情就是嚴選要看的傳媒內容,多了時間作其他更有效益的事,亦可減少受傳媒無謂的影響。

投資組合

於2009年暫時未作任何買賣。為着「杜拜遊記」的完整性,筆者還未按以往登出年尾時的投資組合,今天便一次過連上週五時的投資組合一併刋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163

建立適度衝突的企業文化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wenhua/225292.html

1994年,當迪克.富爾德接管雷曼兄弟公司時,發現這家公司的企業文化充滿了火藥味,大家總是把各自利益置於公司整體利益之上,相互鬥來鬥去,沒有團隊合作精神。在他的努力下,雷曼兄弟的企業文化發生了很大變化,成了華爾街上最「和諧」的公司之一。公司否認董事會和管理團隊變得過分隨和,即使有異議也不發表,而是安心地隨大流。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雷曼兄弟於2008年倒閉。雖然它的倒閉有金融危機的外在背景,但自身的問題才是真正的原因。儘管有無數信號表明公司正在走向危機,但高管都裝聾作啞,誰也不願打破一團和氣的氛圍。正如一本名為《冰山在融化》的書裡所說的那樣,大家都知道「冰山」正在融化,但大家都沒有採取行動,最後公司也破產清算。

CEO們都知道,公司要變革,一定要重塑公司的企業文化。不過,推出新產品容易,重塑商業模式困難,重塑公司的文化可謂難上加難。正如約翰.科特所言,每個組織裡都有一些「NoNo族」,他們會找出無數的理由出來說「No」,拒絕變革。在發現危險並打算採取行動的人看來,他們往往就像阻礙進步的難以踰越的路障。這就是企業文化的力量。

人和人之間想避免衝突,這種心態可以理解。但在組織生活中這是一個非常不利的因素,這會嚴重削弱組織的競爭能力。要重塑企業文化,首先要打破的就是那種平靜安穩、一團和氣的工作環境,在團隊協作和內部競爭中取得適度平衡,推動個人和團隊做出最佳表現。許多成功的公司,如微軟、高盛和麥肯錫,都是以極具壓力的工作環境而著稱。

要在團隊協作和內部競爭中取得平衡,讓團隊保持高績效,一個重要的法則就是「真心坦誠」。如果人們彼此不相信,無法坦誠直言,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合作。要想解決問題,團隊成員就不能害怕提問或給出錯誤的回答。為了幫助各級員工進行更坦誠的溝通,培養誠實互敬的關係,需要領導人付出很大的努力,但這也是每一個領導人都應該去迎接的挑戰。

不是所有的衝突都有助於營造成功的企業環境,CEO首先要做的就是選擇合適的衝突。CEO選擇合適的衝突的三個原則是:1、衝突能夠創造持久的價值,能帶來顯而易見的、可持續的進步,並能解決某個複雜問題;2、著眼於未來,而不是計較誰的罪責;3、樹立崇高的目標,把人們團結在一個超乎自身利益的宏偉目標之下,釋放出強大的集體想像力和能力。

要塑造適度衝突的企業文化,優秀的領導者要能做好裁判,確保局面不會失控。例如,通用電氣CEO傑克•韋爾奇在選接班人時,就給三位候選人設定了明確的競爭規則,讓他們展開一場正大光明的戰鬥。優秀的領導者還善於給下屬稍稍超出其能力水平但的挑戰,並向他們敞開未來機會的大門,從而將令人失望的消息轉化為促進個人成長的契機。

「冰山在融化」,只有變革者才能生存。要變革,就要打破一團和氣的企業文化,建立適度衝突的企業文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29

回收資金,適度防禦,來年再戰 路過十八次

來源: http://xueqiu.com/3004708315/32836815

我們總喜歡給這個市場去定義牛市還是熊市,以此來確認行情的高度和熱度。但縱觀目前整個市場估值的狀況以及量能的釋放情況,又多少讓人左右為難。

距離上次系統性回撤後的反彈,這一周可以說行情容易讓人多翻空空翻多的變來變去。消息面和資金面共振的同時,又殺出了很多黑天鵝,對於我持倉而言,確實是這麽一個狀態。這個階段不是人的善變,而是行情博弈的多種可能,剛好在這麽一個臨界點。

因為放眼整個市場,行情又顯得樸素迷離,對於大量資金上依舊停留在創小板的我們,讓我忽然轉向去博藍籌顯然是有點難的,不是說思路上的難,而是整個布局下來後抽身轉向的策略需要過大的調整,所以我的盤算是除了稍微的資金和倉位變更,大體打算是休息到年末再去看市場。

創小板反彈後不會解決個股估值高企的問題,而主板藍籌上漲也沒有實體基本面完全向好的支撐。雖然說股市就是玩預期,但預期的持續性在這個階段誰都無法保證,這個預期來源於實體轉暖的確定性以及資金進場的持續性。這個進場指的是具體個股,大方向上我認為股市依然是目前整個投資領域里最具備吸引力的場所。

就7號的主板藍籌狀況來看,不管是券商還是銀行包括基建,都有各種因素和走勢上的相互博弈。

以中信證券為首的藍籌放出了10年以來的巨量換手,而且是沖高之後再回落,分歧之大。金融類個股的盤中大幅回落,伴隨著創小板的集體跳水,從情緒上對於資金後期的信心是有影響的。而媒體鼓吹的中國版”馬歇爾“計劃又剛好在墨西哥高鐵項目上遇到黑天鵝(暫且如此說),導致整個基建板塊走出去的市場熱情立馬遞減。

如果下周大量個股下挫跌破前期反彈低點,很可能再次引起市場的籌碼出逃。大盤前期的增量資金大量消耗在主板上,而創小板大量個股缺乏估值吸引力,這種狀態下,誰都說不好市場會不會再來一次大回撤。雖然個股不能一概而論,但就創小板特別是創業板大量個股大幅爆炒以後存在巨大回落空間的背景下,想一想後脊梁都是涼颼颼的。我既看好政策板塊下的行情效應,又要提防創小板的個股回撤,是不是人格分裂的造型?

市場目前的博弈分歧在於,放量後進來的增量資金往哪里去,這個是下一波行情方向的考究點,我們說看政策,看熱點也就是因為它們就像指揮棒一樣在市場里指引資金的聚焦。

各位需要做的,就是看自己持倉個股回落的空間是否存在,這個存在上的假設就是你做策略的焦點。譬如拿華平股份來說:估值上肯定是存在缺陷了,市值上目前五十多億,相對於大量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概念而言,算不上絕對高估,但也不低。分歧點在哪里呢,我前期分析華平股份的文章提到的:華平股份今年預估的凈利潤應該至少實現28%的增長,方能實現之前股權激勵的要求,也就是說,今年凈利潤至少達到1.3億,對應每股0.4元,對應目前股價PE為45倍,但從最近公司的公告看,這一條顯然是要修正了。公司沒有粉飾業績的打算,就帶來估值上支撐點的下移。所以回落到三四十億這個位置就是概念類支撐點,因為其還有豐富的並購預期,這個市值市場資金就會進場。所以你要自己打算,跌怎麽辦,漲怎麽辦。

因為整個市場創小板概念股漲到現在,風險大過機會。而主板藍籌的持續性沒有保證的前提下,就只能是看主流資金怎麽玩,你要麽跟,要麽看。

系統性風險上其它創小板個股如果普跌,你的策略就要做調整。這就是所謂的動態平衡下的修正,考驗到最後落腳點就是倉位分配。對於小資金而言,你又想博預期,又怕風險,真的不是那麽容易,你一秒就能滿倉,一秒就能清倉的進出自由度而言,怎麽權衡著實除了策略外,更多講究的是運氣了吧。

同樣的,創小板里大量五六十億市值的個股是沒有業績支撐的,我們說市值波動,這個位置基本都算是區間高點,雖然很多股依舊可能有些票有上沖百億的可能,但也同樣有跌個30%~50%的可能,這就是風險和機遇下的市場博弈。

這個階段我就只做兩件事,回收資金,適度防禦。

備考策略就很簡單:
1、持倉個股的殺跌風險評估,能漲自然不用多說,假如跌去30%甚至更多是否有方案,既要考慮漲,又要預防跌,唯一的方式就是倉位和現金流的權衡;
2、繼續看那些二三十億市值或低PE的滯漲股是否可以選出好貨(結合業績預期、政策熱點、題材板塊估值,小資金的優勢是可以適度集中在評估後確定性更好的板塊和熱點,但不建議盲目跟風,怎麽評估,如何評估,就是能力圈的問題);
3、空倉休息,來年再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493

簡要解讀《關於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 ABCSTOCK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2vcr2.html

     11月20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
      
      
      分析全文,看到有些股友明顯存在誤讀,故個人簡要解讀如下:
      1、意見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不是由農業部印發,級別還夠高,表明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對農村政策的高度重視。
      2、此政策不是土改,很多股友存在誤區,土改是農村土地和集體土地入市,改變原有性質;因此該政策對上市公司有農村土地預期入市的利好基本上不存在。
      3、從政策的整體來看,要點是發展規模經營和農業科技進步,因此對農業機械化和農機才是真正的利好。
      4、個股不做推薦,最近市場追高風險不小,請股友們謹慎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308

證監會:加快註冊制改革 適時適度增加新股供給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938

101147018-China stock traders.530x298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今日在發布會上表示,11日下午,證監會黨委召開了認真學習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活動。證監會系統各級領導班子認真學習領會新常態下,準確把握明年經濟工作的要求,統一到中央的決策上來。證監會會積極推進註冊制改革,在保持每月新股均衡發行,穩定市場預期的基礎上,適時適度增加新股供給,建立健全基礎性安排,引導長期資金入市,督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義務。

證監會主席肖鋼在昨日的會上強調,新常態下,新戰略、新布局實施,微觀放活和微觀放調,證監會要繼續加快資本市場的改革開放,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促進市場平穩發展:

一是促進股票市場的平穩發展,加強信息披露監管,加強證券交易所核查能力,積極推進股票註冊制改革,實施適度新股供給,繼續引導資金入市

二是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進一步改革創業板市場,規範發展服務小微企業的股權市場;

三是積極發展證券交易所機構間債券市場信貸資產和證券資產業務;

四是盡快推進原油期貨、股票ETF期權等,平穩有序發展金融衍生產品;

五是健全私募市場建設;

六是提高證券基金市場競爭能力,探索實施牌照管理;

七是擴大資本市場雙向開放;

八是聚焦監管轉型,探索建立事中事後監管。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436

央行:貨幣政策松緊適度 適時預調微調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201

中國央行今日發布《2014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將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註重松緊適度,適時適度預調微調,為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

央行指出,綜合運用數量、價格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強和改善宏觀審慎管理,優化政策組合,保持適度流動性,實現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盤活存量,優化增量,改善融資結構和信貸結構。多措並舉、標本兼治,著力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報告還稱,要采取綜合措施維護金融穩定,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民生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管清友認為,四季度貨幣政策報告釋放了三大信號:1、貨幣政策仍將保持寬松,外匯占款收縮,基礎貨幣缺口亟待補足;2、人民幣匯率有高估風險;3、強調物價下行壓力,以及下行過程中的風險暴露。

華創證券宏觀經濟研究主管鐘正生則認為,央行四季度貨幣政策報告稱降息“已經使得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有一定程度緩解”,“穩健貨幣政策取向並未發生變化”,表明央行仍在強調貨幣政策中性特質,未來貨幣寬松節奏或比資本市場預期得要慢。

值得指出的是,中國央行在報告中放棄了此前“堅決抑制投機投資性購房需求”的措辭,這可能意味著房地產政策將會進一步放松。華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俞平康預計,貨幣政策對地產部門會進一步友好,地產投資有望在二季度初企穩。

此外,央行還就當前的國際環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彭博新聞社將要點總結如下:

1、美國加息的時點,日本和歐洲寬松的貨幣政策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2、全球主要貨幣的匯率波動可能會增加,跨境資本流動可能會增加;

3、全球金融市場將面臨更大的波動性;

4、油價的不確定性將給全球經濟帶來新的風險;

5、如果油價影響到核心通脹,那麽央行有必要調整宏觀貨幣政策;

6、2014年資本的雙向跨境流動對國內流動性造成了“比較重要的”影響。

以下為報告摘要,報告全文詳見這里

2014 年,中國經濟在合理區間平穩運行,結構調整呈現積極變化。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繼續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提高。消費價格溫和上漲,就業形勢穩定。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 7.4%,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 2.0%。

中國人民銀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部署,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面對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國內經濟處於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複雜情況,既保持定力又主動作為,不斷補充和完善貨幣政策工具組合,瞄準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用調結構的方式適時適度預調微調。在外匯占款投放基礎貨幣出現階段性放緩的情況下,增強主動提供基礎貨幣的能力,綜合運用公開市場操作、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常備借貸便利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創設中期借貸便利(MLF)和抵押補充貸款工具(PSL) ,引導金融機構向國家政策導向的實體經濟部門提供低成本資金。非對稱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增強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彈性,引導社會融資成本下行。兩次實施定向降準,改進合意貸款管理,發揮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機制的逆周期調節和信貸引導功能,新增信貸政策支持再貸款, 構建中央銀行抵押品管理框架, 加大再貸款、再貼現政策力度,加強信貸政策的結構引導作用,鼓勵金融機構更多地將信貸資源配置到“三農” 、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各項金融改革有序推進,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擴大至基準利率的1.2倍,簡並基準利率期限檔次;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 1%擴大至 2%,取消商業銀行對客戶美元掛牌買賣價差限制; 《存款保險條例(征求意見稿) 》向全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外匯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

穩健貨幣政策的實施,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良好的金融環境,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平穩增長,貸款結構繼續改善,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有一定程度緩解。2014年末,廣義貨幣供應量 M2余額同比增長12.2%。人民幣貸款余額同比增長 13.6%,比年初增加9.78萬億元,同比多增8900億元。全年社會融資規模為 16.46萬億元。12月份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 6.77%,比年初下降 0.42個百分點。人民銀行基本退出常態化外匯幹預,人民幣匯率保持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雙向浮動彈性增強,年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為6.1190元,比上年末貶值0.36%。

國際金融危機後全球經濟進入深刻的再平衡調整期。從增速變化、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等角度看,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特征也更趨明顯。總體看,中國經濟體量較大,韌性好、回旋空間大,市場廣闊, 抗風險能力也比較強, 近年來宏觀調控方式不斷創新和完善,通過推動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和擴大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形成的新雙引擎結構將對經濟運行形成有力支撐, 中國經濟有望保持持續健康發展。當然也要看到,全球經濟再平衡調整過程中各板塊經濟運行和宏觀政策顯著分化,溢出效應增大,環境複雜多變,國內經濟內生增長動力尚待增強,結構調整過程中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並伴隨一定的風險暴露,同時全社會債務水平仍在上升,供給過剩與供給不足並存,經濟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和防風險的任務還十分艱巨。

中國人民銀行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和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的總體思路,更加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在更加重要位置,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註重松緊適度,適時適度預調微調, 為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促進經濟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綜合運用數量、價格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強和改善宏觀審慎管理,優化政策組合,保持適度流動性,實現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盤活存量,優化增量,改善融資結構和信貸結構。多措並舉、標本兼治,著力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同時,更加註重改革創新,寓改革於調控之中,把貨幣政策調控與深化改革緊密結合起來, 更充分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針對金融深化和創新發展,進一步完善調控模式,疏通傳導機制,著力解決突出問題,提高金融運行效率和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采取綜合措施維護金融穩定,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735

央行解釋降息:物價漲幅處於歷史低位,營造中性適度貨幣環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674

央行宣布降息後,在其官網發布答記者問解釋降息的原因。在文中,央行負責人表示:

近幾個月以來,消費物價漲幅有所回落,工業品價格降幅擴大,對實際利率水平形成推升作用。當前物價漲幅處於歷史低位,為適當使用利率工具提供了空間。此次利率調整的重點就是要繼續發揮好基準利率的引導作用,進一步鞏固社會融資成本下行的成果,為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

央行再度強調“此次利率調整的重點仍是保持實際利率水平適應經濟增長、物價、就業等基本面變動趨勢,並不代表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發生變化”。

盡管央行表態“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註重松緊適度,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適時適度預調微調,為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但值得註意的是,如同此前在四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一樣,“保持定力”的措辭不再出現。

以下為央行官網全文:

1、問:2014年11月22日利率調整的效果如何?此次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的主要考慮是什麽?

答:自2014年11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並進一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以來,隨著基準利率引導作用的發揮及各項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實,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有所下降,社會融資成本高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受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以及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降的影響,近幾個月以來,消費物價漲幅有所回落,工業品價格降幅擴大,對實際利率水平形成推升作用。當前物價漲幅處於歷史低位,為適當使用利率工具提供了空間。此次利率調整的重點就是要繼續發揮好基準利率的引導作用,進一步鞏固社會融資成本下行的成果,為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

2、問:此次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的主要內容和預期效果是什麽?

答:此次采取對稱方式下調存貸款基準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由2.75%下調至2.5%,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由5.6%下調至5.35%;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及個人住房公積金存貸款利率相應調整。由於央行公布的基準利率仍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再次下調貸款基準利率可望直接對金融機構貸款實際利率產生一定下拉作用。同時存款基準利率的進一步下調,也有利於降低金融機構籌資成本,帶動各類市場利率和企業融資成本繼續下行,對於進一步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具有積極作用。

3、問:此次結合利率調整進一步擴大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背景和意義是什麽?

答:近年來,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推進,存款利率浮動區間逐步擴大,金融機構自主定價能力持續提升,已初步形成差異化、精細化的存款利率定價格局。尤其是在存款保險制度即將推出,相關配套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背景下,進一步擴大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條件基本成熟。同時,隨著理財等存款替代類金融產品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負債類產品已經自發實現了市場化定價,這都推動我國必須要加快推進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

為此,在繼續發揮好基準利率對銀行定價引導作用的同時,結合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進一步將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上限由基準利率的1.2倍擴大至1.3倍。這是我國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又一重要舉措。存款利率浮動區間擴大後,金融機構的自主定價空間進一步拓寬,有利於促進其完善定價機制建設、增強自主定價能力、加快經營模式轉型並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同時也有利於健全市場利率形成機制,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4、問:此次利率調整是否意味著貨幣政策取向轉變,下階段央行貨幣政策調控和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思路是什麽?

答:此次利率調整的重點仍是保持實際利率水平適應經濟增長、物價、就業等基本面變動趨勢,並不代表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發生變化。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發展條件和發展環境都在變化,而其核心是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的改變。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和宏觀政策要穩、微觀政策要活的總體思路,更加主動地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註重松緊適度,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適時適度預調微調,為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促進經濟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同時,更加註重改革創新,寓改革於調控之中,把貨幣政策調控與深化改革緊密結合起來,適時通過推出面向企業和個人的大額存單等方式,繼續擴大金融機構自主定價空間,有序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並進一步完善利率調控體系,健全利率傳導機制,不斷增強央行利率調控能力和宏觀調控有效性。(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600

樓繼偉:財政政策必須適度擴張 地方債可借新還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913

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3月6日在兩會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頂住經濟下行壓力,中國必須采取適度擴張的財政政策。此外,地方債風險總體可控,要防止出現系統性風險。地方歷史債務可以通過發新債還老債來解決。

被問及中國財政政策時,樓繼偉稱,

全球通縮的趨勢在加重,複蘇的趨勢不明朗,包括美國。對中國的影響會很大。“三期疊加”造成的一些問題在今後一段時間內要解決,我國經濟的增長動力發生改變,這時候就是新常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穩步地去杠桿化,但是又不要造成經濟的“斷崖式”下落。頂住這些下行的壓力,所以必須采取適度擴張的財政政策。

華爾街見聞提及,國務院在2月25日由總理李克強主持的常務會議上認為,應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積極的財政政策必須加力增效。

現場記者提問稱,2014年地方債甄別結果尚未公布。有觀點認為,這可能是最後一次把存量債務認定為地方債的機會。因此,融資平臺可能會傾向於多報賬。那麽,去年的地方債是否將出現同比激增?是否會出現局部地區的地方債危機?

樓繼偉回答稱,

地方報完以後,我們還要再審核,審核的過程還沒有結束。結束之後,我們要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

地方債的問題是一個客觀現實。預算法在修訂之前,地方是不得舉債的,而事實就產生了這麽多。那麽,必須開前門、堵後門,同時還要防止出現系統性風險。開前門,大家已經知道了,今年的預算是6000億地方債。後門的問題,就是歷史形成的這些債務,我們必須正視它們,逐步消化解決。

按照地方債務的甄別工作要求,省級部門應該在1月5日之前就把地方債的甄別結果上報財政部,但目前結果仍未公布。

此外,對於地方的歷史債務,樓繼偉表態稱,

地方的歷史債務,從今年開始轉為余額管理。還本部分去年是993億,不必測算今年多少了,肯定超過1000億。可以通過發新債還老債來解決。

他還指出,按照不同口徑,今年的實際赤字率要比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2.3%赤字率大一些:

去年的赤字率是2.1%。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按照預算收支的口徑,全國赤字率是2.3%。但按當年實際收支差額的口徑看,赤字率要大一些。不是說有兩筆賬,賬擺得明明白白。

如果大家仔細看,財政部代表國務院提交的預算報告,調入了預算穩定調節基金,有1124億元結轉資金用於今年的開支。去年地方債務的還本部分是993億元,今年肯定超過1000億元。所以,在口徑變化之後,就有2000多億可安排的支出,這些支出如果按當年的收支差額計算赤字率的話,實際上差不多是2.7%。但在預算中無法表達,因為結轉資金都已經列過支出,只是還沒有花出去,現在我們重新花了,但不能第二次列為支出,那就重複列支了。所以,報告中的赤字率仍是2.3%。當年收支差額是2.7%,這個力度是比較大的。對於支撐經濟的發展、抵禦下行壓力,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樓繼偉同時表示,目前對地方債務正在審核,審核結束後要向人大常委會報告。而對於局部地區債務比例過高的問題,有解決思路:

一方面,要把那些有一定收益或者可以改造成有比較穩定的現金流,比如可以收費。如果收費不足,可以給予適度的補貼,轉為所謂“PPP模式”,就是政府和社會資本共同投資和經營基礎設施包括其他事業的方式,轉為企業債。

另外,對一部分完全公益性的平臺借的地方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我們已經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預工委,對一些歷史債務予以承認,通過發債替換原來的平臺債務,這樣可以使債息降下來。

另外,一些由銀行貸款形成的歷史債務,按照契約原則,貸款的合同不能廢除,借人家的錢還是應該還的。如果融資平臺的情況發生了一些變化,需要進行一些債務重整,那是雙方談判,所以要采取一些過渡性的辦法逐步解決。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780

水電開發應適度 守住水資源“三條紅線”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4/4611970.html

水電開發應適度 守住水資源“三條紅線”

第一財經日報 章軻 2015-04-29 06:00:00

近些年來,我國水環境質量有所改善,表現在七大水系I~Ⅲ類水質比例上升,地表水劣V類水質比例在下降,但是我國水環境質量總體不容樂觀。

中國目前的水資源、水環境狀況怎樣?

造成水資源減少、水環境惡化的原因有哪些?水資源戰略實施中應該采取哪些具體措施?

不久前,環保部叫停小南海水電站。目前在水電開發上存在哪些誤區?

在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下稱“水十條”)發布不久之際,《第一財經日報》就上述問題專訪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環境咨詢委員會委員王浩。

水汙染防治還存在不足

第一財經日報:我國目前的水資源、水環境狀況怎樣?

王浩:我國水資源總量豐富,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2.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受龐大人口規模影響,我國人均水資源量僅為2100立方米,不足世界人均占量的三分之一,在水資源有統計的國家中排名第127位,位居後列;平均單位國土面積水資源量僅為29.9萬立方米/平方公里,為世界平均水平的83%。

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很不均勻,與耕地資源和其他經濟要素匹配性不好,北方地區國土面積和耕地面積占全國的60%以上,人口和GDP占全國的45%左右,但水資源總量僅占全國的19%,水資源供需矛盾尤為突出。

近些年來,我國水環境質量有所改善,表現在七大水系I~Ⅲ類水質比例上升,地表水劣V類水質比例在下降,但是我國水環境質量總體不容樂觀。全國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達標率63%,大部分湖泊處於富營養狀態。2013年全國20.8萬公里河流水質狀況評價結果顯示,水質為Ⅲ類及以上河長占2/3,Ⅴ類及以下河長占1/3,其中劣Ⅴ類水河長占15%。總體來看,海河流域和太湖流域河流水質相對較差。從全國開發利用程度高和面積較大的119個主要湖泊水質評價結果來看,總體水質為Ⅰ~Ⅲ類的湖泊有39個,占32,%;Ⅳ~Ⅴ湖泊數50個,占42%;劣Ⅴ湖泊數31個,占26.1%。

日報:造成水資源減少、水環境惡化的原因有哪些?

王浩:總體來看,我國水資源總量變化不大,但原本水資源就非常緊缺的海河流域和黃河流域水資源減少量較為顯著。

對比1956~1979年、1980~2000年和2001~2013年三個階段地表水資源量情況,黃河流域分別為661億立方米、576億立方米和543億立方米,海河流域分別為288億立方米、171億立方米和129億立方米,都呈明顯的減少趨勢。

地表水資源量減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降水量的減少,尤其是海河流域,2001~2013年降雨量減少明顯;二是人類活動導致的下墊面變化,徑流系數降低,也就是相同降雨量條件下,河川徑流量減少。

如1956~1979年與1980~2000年相比,海河流域降水量只減少10%、但河川徑流量減少41%;

2001~2013年與1980~2000年相比,海河流域降水量相差不大,但河川徑流量減少了25%,可以看出人類活動對河川徑流量的影響作用顯著。

水環境惡化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汙染物產生量和排放進入水體的汙染量增加,2001年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入河量分別為1404萬噸和125萬噸,到2013年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入河量分別為2352萬噸和246萬噸,增加了近一倍;

二是受到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部分河流湖泊水量衰減明顯,水環境容量下降了。人類活動侵占或改變水體狀態破壞了原有的水循環路徑,改變了局部河流的水動力條件,自凈能力下降等;

三是水汙染的防控和治理還存在不足,突出表現在汙水排放標準需要完善並適應中國高密度高強度排放的國情,違法排放成本低,水汙染治理激勵機制不完善,汙水處理能力和效率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流域和區域水汙染總量控制缺乏系統性設計和規劃控制,突發性水汙染事件的風險管理能力還比較薄弱。

水電開發建設應適度

日報:最近一段時間,圍繞環保部叫停小南海水電站事件,社會上對於水電開發的議論較多。你認為我國目前在水電開發上存在哪些誤區?

王浩:任何一條河流的生態環境的形成和維系都是由其獨特的水文節律和自然條件所決定。過去,環境保護意識和觀念不強,為了充分利用河流的水能資源,大江大河上規劃建設了一批梯級水庫,水庫間首尾相接,天然河流變成了逐段的人工水體。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後,改變了河流的自然水文節律、水溫和水動力條件,阻斷了洄遊性魚類的洄遊通道等,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影響。比如,魚類的產卵繁殖要依賴於洪水脈沖,水庫調節後下泄過程均勻化、不能將魚帶到河流灘地的水草上,就不產卵。

從我國的能源保障、水資源供給和節能減排來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開發水電也是重要的國家需求,但要適度。對規劃的、生態環境影響大的水利水電工程要慎重決策;對已建的水利水電工程,要從註重發電等興利調度轉向面向流域生態安全的綜合調度,調度中要充分考慮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

比如,近年來,三峽水庫開展了以促進長江中遊四大家魚繁殖的生態調度實踐,有一定的效果,但調度中生態目標、生態要求考慮的還不足,要繼續探索、研究,爭取將生態調度實踐納入調度規程,成為常態調度。

守住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

日報:你認為我國該實施什麽樣的水資源戰略?應該采取哪些具體措施?

王浩: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新思路,是我國應該長期堅持實施的水資源戰略。

(圍繞這一水資源戰略,應該采取哪些具體的措施?)

一是繼續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二是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這是我國今後較長一個時期內的基礎性水資源公共政策,包括四項基本制度,即用水總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功能區限制納汙制度和水資源管理的責任考核制度,其目的是要確立水資源開發總量控制、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水功能區排汙總量控制“三條紅線”。

三是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

四是建設海綿型城市。應用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改變“快排式”的傳統模式,遵循“滲、滯、蓄、凈、用、排”的方針,把雨水的滲透、滯留、集蓄、凈化、循環使用和排水密切結合,使城市綠地、道路、水系等像海綿一樣吸納、蓄滲和凈化雨水,並緩慢釋放雨水,減少徑流總量,削減徑流曲線峰值,延緩峰值時間,解決當前廣泛存在的城市內澇災害、雨水徑流汙染、水資源短缺等突出問題,同時修複城市水生態環境。(getty圖制 圖/張逸俊)

【相關】

什麽是“水生態系統”?

在采訪中,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對“水生態系統”、“水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等概念進行了介紹。

王浩稱,狹義上講,水生態系統是指水生物群落與其所在環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統,一般由無機環境、生物的生產者(如藻類、水草、岸坡植物)、消費者(草食動物和肉食動物)以及還原者(腐生微生物)等四部分組成,包括河流、湖泊、水庫、濕地等等。廣義上講,水生態系統還包括受水分滋養、調節的陸生生態系統。

水生態系統貫穿於自然-人工二元系統中,自然水生態系統中,動植物作為水生態系統的基本主體,其基本活動受水制約,也同時影響水的存在狀態以及水循環過程,兩者的相互作用共同影響著自然水生態系統的形成與變化;人類活動如取水—輸水—用水—排水—回歸等過程在很大程度上作用並影響著水生態系統,河湖萎縮、濕地退化、生物多樣性下降等很大程度上是人類活動的結果。

水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是指水生態系統及其生態過程中所形成及所維持的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條件與效用,包括自然生態服務功能和社會經濟服務功能兩個方面。水生態系統自然生態服務功能主要包括調蓄洪水、生物多樣性維護、凈化環境、物質輸移和氣候調節等;水生態系統社會經濟服務功能主要包括供水、水產品生產、水力發電、內陸航運、休閑娛樂和文化美學等。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868

中移動回應“高管降薪”:適度向一線人員傾斜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862

(新華社記者 劉坤/圖)

7月23日,中國移動對近日的降薪傳聞終於有了官方回應。

中國新聞網消息,中國移動發言人表示,目前,中國移動正積極研究制定全集團整體薪酬制度改革方案,不會層層降薪,本著薪酬與效益掛鉤的原則,薪酬將適度向一線人員傾斜。

發言人並沒有回應具體降薪幅度真實與否,只是稱“薪酬改革是中央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務。中國移動認真貫徹《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前期已經完成集團公司負責人薪酬改革”。

但有中國移動的工作人員表示,“降薪消息是肯定的,但是怎麽降還沒收到通知。”

此前,據財經網消息,中國移動在7月22日的年中總結會上公布了降薪方案。方案顯示,中國移動二級正以上官員年薪將降50%,各省公司班子成員薪酬降40%,處長一級管理人員降20%。報道稱,中國移動的本輪降薪範圍在處長以上層級,並非之前所傳的各級同等比例降薪。

南方周末網消息,《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於今年1月正式實施,方案明確將企業各項業績指標與企業考核等級以及工資總額掛鉤,企業工資總額增幅不得超過效益增幅,效益下降的企業工資總額必須下降。

其中首輪薪酬改革涵括了72家央企,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國移動等組織部門任命負責人的53家央企,以及金融、鐵路等19家企業。改革後,央企負責人薪酬結構將從基本年薪加績效改為基本年薪、績效年薪加任期激勵收入,總收入不超過在職員工平均工資的7-8倍。

據了解,中移動2014年凈利潤為1093億元,同比下降10%;今年一季度,該公司實現凈利潤238.3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5.6%。

對於降薪可能引起業務骨幹離職的說法,資深電信觀察家項立剛對北京晨報分析稱,運營商高管的薪酬要遠低於互聯網、設備商甚至手機商。比如同樣北郵畢業,進運營商的年薪能拿到60萬已經是極致,而在華為可能已經超過100萬。加上外界更優厚的待遇和更自由的發展空間,這些中堅力量可能會想著“走出去”。

某運營商人士表示,近一年來公司不少中層離開。近期,擔任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的黃曉慶、以及市場部副總經理徐剛、中國移動終端公司總經理何寧等已提出離職。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雖然降薪會導致一部分員工離開,但這有利於降低整體運營成本,讓運營商擺脫大企業病,規範高管不合理的高薪問題。且目前三大運營商都有內部創業計劃,鼓勵員工創業,部分員工甚至可以在創業失敗後重申進入原來崗位。

值得一提的是,據第一財經日報消息,此輪央企降薪中,三大運營商副處級以上幹部可能都涉及,保守估計人數均在4000人以上。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僅中國移動員工(包括正式員工和派遣工)數就達到57萬,兩年多來這一數據或已近60萬。如果從副處級以上幹部實施降薪,雖然三大運營商副處級以上員工具體數量未公開披露,但無疑將是一筆非常可觀的數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4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