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太保涨停故事:传延税型个人养老金破冰上海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90401/01516049490.shtml


  3月31日午后,一宗有关延税型个人养老金计划即将在上海试点的传闻蔓延资本市场。

  传闻称,上海方面日前已同国家税务部门达成协议,上述酝酿已有多年的试点不日将执行,在上海试点2-3年后将向全国推广。

  受此推动,总部位于上海的保险股中国太保(16.53,-0.25,-1.49%)(601601.SH)于13:25涨停。但截至记者发稿,接受查询的多渠道均尚未能证实此事。

   花落上海

  “个人养老金税收优惠计划在上海试点,是行业内预料中的事情,只是不知道在什么时间启动。”上海某寿险公司负责人说,“现在看来,上海的金融、航运‘双中心’获批极可能成为推行的催化剂”。

  有关个人养老金计划取道延税之路的讨论已有两年之久。早在2007年9月,关于个人延税型养老保险运营机制的论证报告便已完成。作为前期试点机 会最大的城市,上海保监局会同当地金融服务办公室及相关寿险公司与养老公司启动政策研究。之后,由国税总局人士参与的大规模市场调研随之展开。

  恰在上海建设“双中心”意见获批的前夜,3月中旬,前期参与调研的多间沪上寿险及养老险公司负责人再度被上海保监局召集,会同国税总局相关人士就个人养老金税收优惠计划技术、政策等问题深度磋商。

  综合记者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的信息,在已获得批准的试点中,预计个人每月可以享受额度为每人500元-600元,即全年6000-7200元。参与税延型养老计划的投保人,可在税前列支保费,但须在领取保险金时补缴税款。

  作为行业内期盼多年的税收优惠养老计划,促成投保人购买欲望的因素至少有两点:前期免税金额的时间价值与所得税递延后的边际税率变化。对于前 者,被延后征收的税款将与“税后”部分同样进入保险公司投资账户,同样进行增值保值;而对于后者,在不再有工作收入的晚年领取年金,适用税率自然大幅降 低。

  对于税延方式的确定,参与前述研讨会的人士称,最终出台的试点方案有两种可能,投保时确定或领取时再测算。

  而接近上海保监局的一人士称,为了最大程度的体现这一方案的优惠,“领取时测算”的方式概率较大。

  东方证券分析师王小罡当日就此事向机构群发的销售邮件中称,此举意味着长期限制养老险(年金)发展的因素——缺乏全国统一的税收优惠政策——有 望破冰。他预计,中国的年金规模有望在2010年增长到4000亿元,2030年将增长到15万亿元。即年金业务增速有望超过寿险12%-15%的长期年 均复合增长率。

   谁是最受益公司?

  中国太保3月31日的走势,俨然成为延税型个人养老金上海试点的最大受益者。一位市场人士称,当日下午这一消息的放出,正是来自于某投行对中国太保的推荐理由。

  该计划的试点地正是中国太保大本营所在。太保在受让原上海国际集团持有的长江养老约20%股权后,将持有后者33%的股权。后者正是昔日近200亿元上海社保基金的养老公司。

  知情人士说,由于参与研讨会的保险公司人士多为团险部门负责人,便有参会者提议个人客户可通过所在企业在现有的企业年金之外购买。但国税总局相关负责人强调,本轮上海的试点,会将受益者尽可能扩大到那些没有或不需要单位挂靠的个人身上,让其可以直接进行购买。

  依此逻辑,寿险公司的个人保险渠道将极可能成为本次试点的最大受益者。各大保险公司在沪原有业务规模,将很大程度上成为本轮试点的受益规模。

  按上海保监局的统计数据,2008年上海市场份额最大的是平安人寿(19.85%)、其次是中国人寿(23.11,0.12,0.52%)(16.44%)和新华人寿(9.04%),太保寿险仅以7.03%的份额位列第5。

  另一位上海外资寿险公司人士推断,中国平安(38.78,-0.33,-0.84%)将是最大的受惠者,因为平安(个险)是上海的老大,国寿第二,友邦第三,太保第四。同样以客户群角度,平安、友邦的客户收入较高,在不考虑外资受限的情况下,受此利好的机会较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19

陆企在台上市首单 扬子江船业“破冰”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827/1556329.shtml

  每经记者 徐冰玉 发自上海
我国民营造船龙头扬子江船业(YangzijiangShipbuilding)于今日(8月27日)在台湾交易所发行台湾存托凭证(TDR),从而成为第一家在台湾上市的大陆企业。
“这确实是有里程碑的意义,今后大陆和台湾资本市场的互通肯定会越来越多。”台湾交易所新闻发言人朱士廷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从8月27日起,散户可进行抽签申购,昨日,一般投资人已对其进行询价申购。根据台湾交易所的申购原则,存托凭证将于申购结束后的9月1日作出定价,并于9月8日前后在台湾证券交易所(TWSE)正式挂牌上市。
预计募集资金超过40亿新台币
扬子江船业董事会秘书张耀昨天对上市一事表示确认,“我们已经筹备了很久,目前只希望这个事情能最终完成。”
据记者了解,7月27日,台湾“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期货局”就已经通过了扬子江船业的上市申请。扬子江船业获准以新股发行普通股1亿股,及以其股东 MediterraneanSuccessGroup持有普通股2000万股申请参与发行TDR计2.4亿份,合两份一股。等到存托凭证承销完毕达到股权 分散标准,同意其台湾存托凭证上市。
“目前来看,TDR的发行价区间是每份TDR在17~19元新台币之间,扬子江船业总计的募资金额约在40亿~45亿元新台币。”温宏俊是台湾永丰金证券的员工,也是扬子江船业上市的承办人员之一。
根据目前两岸的金融条例,大陆和台湾两岸本地注册的公司还无法直接到对方的证交所进行IPO或发行TDR。“我们是新加坡注册公司,目前还没有办法在A股上市,想进一步融资也只能借助其他的平台。”张耀告诉记者。
据温宏俊介绍,募集资金将首先由台湾汇入扬子江船业新加坡总公司,再由新加坡转入大陆。有媒体称,扬子江船业的募资总额将是台交所发行规模仅次于康师傅的第二大TDR发行案例。
资料显示,扬子江船业是大陆第五大、民营第一大的造船公司,世界制船排名第21位。2007年,扬子江船业通过在新加坡注“壳”公司并将其资本注入的方式,作为新加坡注册企业在当地上市,但该公司的生产基地在江苏江阴市,经营历史已超过50年。
“扬子江船业的获利能力非常强,我们很好看着这个企业。”温宏俊说,“这也是我们做的第一档陆资企业。从今年二三月,我们就开始和扬子江船业的人一起跑台湾 ‘经管会’和证交所。(在我们看来)它的获利能力在全球同行中都是数一数二的。”
记者从该公司网站了解到,扬子江船业2010年一季度收入26.7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一季度净利润5.86亿元,同比增长21%。尽管2009年全球船运业不景气,扬子江船业的全年总收入仍达到106亿元。
“红筹股”亦或赴台上市
“今年我们预计有8~10家新加坡公司会来台交所挂TDR上市。扬子江船业比较特殊的一点就是它虽然在新加坡注册,其实还是一家陆资公司。”朱士廷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2009年台湾地区总共发行了14档TDR,其中外资企业仅占一成。对此,朱士廷表示,“这也是逐步开放的结果。其实,在中国台湾资本市场上募集资金是 很有效率的,中国台湾资本市场的本益比(总市值除以总税后纯益,周转率为总成交值除以总市值)和周转率都优于H股和新加坡股市。”
分析人士认为,本次资本市场的“破冰之旅”与6月份两岸签署的历史性贸易协定,即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有关。2010年8月17日,中国台湾有关部门通过了该协议。而扬子江船业在台交所上市之后,业界预计会有更多的大陆企业赴台上市。
“未来我们希望吸引从香港来的‘红筹股’企业来台湾上市,目前也已经有其他的陆资企业在和我们接洽。”朱士廷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54

中環在線:小小超破冰電盈大小股東化干戈為玉帛 李華華

2011-6-17  AD




 

互信,建基於溝通、和諧,先至可以生財!8號仔大小股東o依家應該好明白箇中真諦!

電盈(008)想分拆電訊業務上市呢單刁,可謂峯迴路轉!喺電盈小股東大聯盟對單刁充滿疑問兼要求見港交所同電盈高層、電盈又出statement話聯盟嘅言論有誹謗之嫌後,噚日電盈主席「小小超」李澤楷親自接見咗聯盟核心成員陳仲翔,可謂歷史性破冰交流!

由翔仔提供嘅相睇到,8號仔CFO許漢卿(背向鏡頭女子)陪住主子Richard接見翔仔,而會面現場,係無乜人有機會上到去嘅盈科拓展總部嘅會議室,所以絕對係高規格接見o架!

翔仔:Richard原來幾靚仔

翔仔話,呢40分鐘愉快嘅會面,令佢對Richard完全改觀兼好感動!首先,佢從無諗過Richard會親自接見自己,而毫無架子嘅Richard同佢握手嗰陣嘅力度,令佢完全feel到嗰份誠意;再者,佢發現咁近距離望,Richard原來幾靚仔!

除 咗呢啲個人感覺,翔仔話,Richard拎埋計數機計條數俾佢睇,仲講咗8號仔嘅藍圖俾佢聽,佢家陣好希望Richard繼續做8號仔主席,繼續帶領公司 向前走……咁之前雙方紮行馬嘅問題又點呢?Well,根據聯盟發嘅新聞稿,電盈澄清從無意圖干預言論自由,直至目前為止,都無向任何小股東發出律師信或提 出法律訴訟,而電盈亦同意積極考慮聽日股東會後安排同聯盟代表會面;至於聯盟提出電盈打算保留電訊業務過半股權幾耐嘅問題,電盈稍後會向全體股東交代,而 Richard重申今次分拆方案對整體股東有利。

40分鐘化腐朽為神奇,Richard果然係高手!

李華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47

民企破冰:首獲頁岩氣勘探「門票」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18/wNNDE3XzQzNTkwNw.html

每經記者 喻春來 發自北京

我國頁岩氣探礦權第二輪招標即將啟動,民營企業首獲「入場券」。

昨日(5月17日),國土資源部網站發佈 《頁岩氣探礦權投標意向調查公告》,公告對投標人資格條件的規定是:具有石油天然氣或氣體礦產勘查資質、註冊資金應在3億元以上的內資企業、獨立法人。這意味著,民營企業可以投標。

2010年5月國務院發佈的《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民間投資「36條」)指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石油天然氣建設,支持民間資本進入油氣勘探開發領域。兩年過去了,據媒體公開報導,油氣勘探部分仍無民營資本直接參與,採礦部分有少量民企。

國土部第二輪頁岩氣探礦權招標對民企「鬆綁」,意味著民企終於可以加入頁岩氣開採「盛宴」。

頁岩氣探礦權向民企開放

公告稱,2012年國土資源部頁岩氣探礦權招標出讓工作即將啟動。投標人資格條件包括:在我國境內註冊的內資企業,註冊資金應在人民幣3億元以上,具有良好的財務狀況和健全的財務會計制度,具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企業法人或其他經濟組織。

此外,投標人應具有石油天然氣或氣體礦產勘查資質,或已與具有勘查資質的企事業單位建立合作關係。投標人應為獨立法人,不得以聯合體投標。具有投標意向的企業最遲需在今年5月25日提交企業基本信息。

根據上述要求,民企也有參與投標的資格。國土部相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這是一個門檻,可有效幫助對企業進行篩選,也可杜絕「跑馬圈地」現象。

據瞭解,完鑽一口頁岩氣井的成本,從幾千萬元至億元不等,目前許多民營企業正在探索較低成本的鑽井技術和模式。

公開數據顯示,2011年用於我國頁岩氣勘探開發的投入不到10億元,近年來頁岩氣勘探開發整體投入不到70億元,而常規油氣勘探開發的投入已達600多億元。

2011年6月,頁岩氣探礦權進行了首次公開招標,6家國有企業參與競標4個區塊的探礦權。當時採取的是邀標方式,受邀企業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公司。

頁岩氣探礦權第二輪招標或於今年7月、8月啟動,國土部初步確定了20個區塊面向市場招標,招標企業暫定為17家。

此前有媒體報導,新疆廣彙集團有望成為第一家參與招標的民企。今年初,廣彙集團獲得新疆國土資源廳批准的氣體礦體勘察資質(乙級),為參與頁岩氣的招標踏出重要的一步。

未來,民企獲得頁岩氣開採權也將有政府補貼。在落實頁岩氣產業鼓勵政策方面,「十二五」規劃指出,將參照煤層氣財政補貼政策(0.2元/立方米),研究制定頁岩氣具體補貼政策等相應鼓勵政策。由於頁岩氣的勘探開發資金投入大,補貼會超過0.2元/立方米。

打破國企壟斷地位

國金證券石化研究員劉波告訴記者,按照現行規定和管理體制,油氣礦業權主要授予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石油企業和國企。投資主體的單一化,制約了資源開發的市場競爭。

美國是頁岩氣開採大國,有8000餘家油氣公司,85%的頁岩氣由中小公司生產。劉波說,在高成本、低回報的壓力下,中小型獨立油氣開發商的技術革新行動更為快捷,而大公司可以在長期性和財政穩定性上給予更多保證,因此美國出現了中小公司取得技術和產業突破,大公司則通過對中小公司進行收購和兼併參與市場的現象。這種有序的競爭機制在美國頁岩氣勘探開發中具有顯著的效果。

由於頁岩氣是一種天然氣,大部分礦區與常規天然氣的礦區是重疊的。業內專家認為,民營企業一旦介入頁岩氣開發,建設新礦區,與中石油、中石化等國企已建設起來的老礦區必然發生矛盾,協調解決矛盾勢必要開放技術服務市場、下游銷售市場,全面開放頁岩氣市場。

國土部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在現有的油氣礦業權區域內,鼓勵讓擁有該區塊的企業先行進行勘察開發,但是如果該企業由於某些原因退出開採或者在『十二五』期間內開採成果不利,那麼要依法將這部分區域當成空白區進行招標,讓有能力又符合資質的企業進行開採。

據瞭解,頁岩氣探礦權第二輪招標中,國家將對獲得探礦權的企業實行合同管理原則,獲得區塊後企業須每年按合同規定的資金和工作量進行投入,否則將逐年縮減區塊,甚至在最後一年無償收回。若區塊確無頁岩氣資源,國家將有一定補償。

頁岩氣漸成爭奪焦點

目前,頁岩氣吸引了越來越多企業的關注,其中不乏傳統的國有油氣勘探企業和一些發電企業,其中中石油的進度相對較快,其在川南、滇北地區優選了威遠、長寧、昭通和富順-永川4個有利區塊,其中4口直井獲得工業氣流。

同時,殼牌有限公司也於3月20日發佈的公告中表示,已經與中國石油集團簽署中國首個頁岩氣產品分成協議,將與中石油共同勘探、開發及生產富順-永川區塊3500平方公里內的頁岩氣。

而中石化在首次頁岩氣探礦權招標中中標後,目前已經在黔東、皖南、川東北完鑽5口評價井,其中2口獲得工業氣流,元壩氣田的5口井已經發現頁岩氣流。

中海油尚處於勘探開發前期,去年12月才獲得陸上首個石油頁岩氣勘探項目——安徽蕪湖下揚子西部區塊頁岩氣勘察項目,區塊面積逾4800平方公里。

根據國內幾大石油公司數據資料,截至今年4月底,我國一共完鑽63口頁岩氣(油)井,其中石油公司61口,國土資源部2口,且已有30口頁岩氣井獲得工業氣流。

除了以上常規的天然氣企業之外,華能集團、華電集團以及宏華集團等電力企業也分別與重慶、湖南和四川等地的政府和企業簽署了相關頁岩氣開採協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02

廣州酒家破冰上市進程 餐飲業上市難魔咒終破除

http://www.21cbh.com/HTML/2012-8-15/2NNDE4XzQ5Nzk2NQ.html

5月份證監會發佈《關於餐飲等生活服務類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信息披露指引(試行)》(下稱《指引》),事隔三個月,籠罩在國內餐飲企業頭頂「上市難」的魔咒終被打破。

記者昨日從證監會公佈的一份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報企業基本信息情況表中獲悉,此前一直停滯在初審階段的四家餐飲企業有三家已經跨入「落實反饋意見中」階段。

餐飲企業上市獲得鬆綁

此次踏出破冰第一步的餐飲企業分別是順峰餐飲、狗不理集團以及廣州酒家,其均選擇在深交所上市,另一家餐飲企業淨雅食品尚停留在「初審中」。

「毫無疑問證監會已經為餐飲企業上市鬆綁。」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馮恩援在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表示。此前因為普遍存在財務不透明等「頭疼」問題,證監會一度叫停餐飲業的上市審批。從2009年至今將近三年,儘管有著2萬億市場容量,但國內僅有全聚德、西安飲食和湘鄂情三家上市公司。經受不住等待煎熬的俏江南今年2月也轉戰港交所。今年5月證監會首度就餐飲行業上市發佈《指引》,這被業界解讀為證監會即將為餐飲企業上市放行。

「現在處於沉默期,暫不方便發表任何言論。」廣州酒家董事辦稱,目前廣州酒家一直根據證監會的要求上報材料。究竟這三家企業根據《指引》作了哪些調整才最終被「鬆綁」?包括狗不理集團、順峰餐飲在內的三家企業均以敏感期不宜發表言論為由婉絕記者的採訪。

據馮恩援透露,國家餐飲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明確表態,要培養一批大型餐飲企業集團,其大型餐飲企業集團的內涵就是產值要過10億,但目前中國百強餐飲企業產值的下線僅為4.6億。

餐飲業增速放緩或打擊企業上市信心

對餐飲企業的鬆綁是否意味著餐飲行業接下來將迎來一波上市的高潮?「尚待觀察。」中投顧問酒店餐飲行業研究員康建華稱,這還要看這些餐飲企業上市之後是否能真正助推公司高速發展及帶領行業進入一個新階段來確定是否應放寬餐飲業上市標準。

此外,和餐飲企業當初雄心勃勃地衝擊資本市場相比,現在餐飲業大環境已今非昔比。據行業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6月份,我國餐飲業增速同比回落3個百分點,成為除2003年因「非典」因素外新世紀以來的最低值。大型快餐連鎖企業上半年同比增幅維持在10%左右,本土快餐品牌利潤不及8%,正餐企業增速明顯放緩。

「經濟大環境下滑,餐飲業增速放緩,資本對上市公司的態度會更為謹慎,對想上市的餐飲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馮恩援表示,現時包括淨雅等餐飲集團都紛紛通過涉足快餐、進行併購等方式試水業務多元化增強企業的盈利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52

鏞記新掌櫃含淚:「阿嫲,破冰好嗎?」


2012-10-11  NM



中環鏞記酒家的家族風波,發展至今,只餘下一聲嘆息。

今年初,鏞記清盤官司開審。庭上的兩名第二代掌舵人,大哥甘健成及二哥甘琨禮,大數對方不是;庭外一眾子孫亦連場好戲,在鏡頭前「淚鬥淚」;幕幕經典,印象深刻。惟官司還未判決,甘健成突於上週五猝死,距離鏞記踏入七十周年慶典,只差不到一個月。

二哥一方,幾乎不戰而勝,但作為鏞記現任財務總監、甘琨禮的女兒甘蕎因,本週一向本刊低泣透露,這場官司輸了兄弟情、母子情及所有親情,她想放下恩怨,與自小湊大她、站在甘健成一方的嫲嫲甘老太講和:「我哋可以破冰嗎?」

本週一,甘蕎因含淚說:「上星期四,伯父(甘健成)仲喺公司出現,點知星期六伯娘就打電話嚟,話佢早一日走咗,我哋真係唔相信,一直唔敢向同事公布。」甘蕎因說,自從官司之後,甘健成的健康開始轉差,「喺公司見到佢,頭髮白晒,瘦咗好多,行路同食嘢都好慢好慢。」有傳甘健成有吸煙習慣,患上肺癌,甘蕎因坦言不知伯父病情:「不過佢由五月開始,間中有兩、三個星期唔返工,跟住又返嚟幾日。爸爸(甘琨禮)有問過佢咩事,佢唔想答,只話:『無嘢,小事』,我哋唔可以逼佢講啦。」

甘老太跟身邊人說不相信兒子已死的事實,記者週一在其家門外欲探訪,她透過孫兒回覆不願接受訪問,記者在門外聽到其家中傳出超大聲的電視聲,或者她不欲家中太寧靜。

琨禮情緒低落

今年二月,甘健成入稟的鏞記清盤案開審,意味着他務求與甘琨禮一拍兩散;兩家不和,但最慘莫過於大家還要在鏞記工作及每日與酒家職員傾公事,日見夜見。甘蕎因坦言和大伯常碰頭但甚少溝通,「其實公司上晒軌道,好耐無開董事會。」每週的行政會議,甘健成都無出席,「佢唔嚟都唔需要刻意打電話俾佢。」即使鏞記七十周年,找來公關公司搞慶祝活動,要找他們開會,但都是各有各開。這半年來,兩家人老死不相往來,不過說到有否為伯父的離世感到傷心,本來冷靜的甘蕎因突然落淚,她一邊以手拭淚邊說:「我爸爸都無晒心機,始終佢哋係幾十年拍檔。今日喺公司,我同爸爸講到『伯父』兩個字,佢即時唔出聲,好想喊,我唔可以喺佢面前再提。」她說父親提過年幼時,和伯父感情要好,「爸爸話伯父係大佬格,成日帶佢同姑姐周圍去,請朋友食飯,都會叫埋細佬妹。」白頭人送黑頭人,最傷心的當然是八十一歲的甘老太,早年她的一名女兒潔玲英年早逝,○四年丈夫過身,○七年幼子琨岐去世,今日又輪到長子,兒女只剩已反目的琨禮及美玲,「伯父一死,我細佬即時打俾阿嫲,問佢有無事。阿嫲喊到七彩,話到而家都唔信伯父離開嘅事實。」這番慰問的說話,竟是她們這一家和嫲嫲這半年來的第一句話。甘蕎因和嫲嫲住同一幢樓,她自官司開始之後,曾在大廈碰見嫲嫲,雙方連招呼都沒打:「我嗰時都好嬲,佢使唔使對住傳媒講到咁盡呢?佢見到我都好尷尬,不過件事都過咗去,我都無再嬲。」甘蕎因這時頓了一頓,跟着她說:「其實我都希望同嫲嫲有一個ice-break(破冰)。」她又補充:「有時你好想,都要人哋肯接受先得。」甘蕎因指官司曾令甘家勢成水火:「而家諗番,一家人何必搞到咁,其實唔單只伯父搞到病咗,我哋都好stressed,連爸爸都病埋。」當記者問到其父什麼病,「感冒囉,佢呢幾日都病得好辛苦。」她尷尬回應。她說父親不願接受傳媒訪問,但也感嘆全家都輸,「總之呢單官司一開始,全家都輸晒,輸親情、母子情、兄弟情。」

鏞記第二代掌舵人甘健成,自官司後已甚少公開露面,記者在他臨死前一個星期(上月二十九日),巧合地見到他氣若游絲,在養和醫院看病,要護士攙扶坐在輪椅上。(嚴寶權攝)

官司未了勝負已分

健成一方大勢已去

感情上,各人都成為輸家;但甘健成離世,令甘琨禮一家更能牢牢控制着鏞記。甘蕎因的父親甘琨禮持有百分之五十五鏞記股份,而甘健成則只有百分之四十五。會計出身的甘蕎因,現時是鏞記的財務總監,而其弟甘連宏亦是公司董事,負責鏞記的設備及物流等事,而廚房出品及採購都由其父負責;雖則甘健成是鏞記董事,但由於董事會只有甘健成、甘琨禮及甘琨禮兒子甘連宏三人,甘健成永遠是無話事權的少數。甘健成一直想把兒子帶入董事局,都被拒,問到伯父兩名兒子在公司的職位,甘蕎因說:「大仔係Personal Assistant,細仔係Assistant to Director。」(有咩分別?)甘蕎因答:「個名都係伯父改o架咋,都係佢助理啦。」(負責做咩?)她想了又想:「其實大伯叫佢做咩佢哋咪做咩囉,我真係唔知。吖,佢細仔有份做衞生經理,係政府要求每間酒樓都要有,我哋公司都有幾個。」兩家人的官司快將判決,甘蕎因說由於其一家只是答辨人,角色被動,「我哋好被動,未知會點。」本週一晚,本刊找到甘健成兒子甘崇軒,他回應指:「官司會繼續,官司還官司……同今次兩件事。」至於他們持有的股份會否出讓,他指過了喪禮才會考慮,提到甘蕎因想兩家人破冰,他只是不屑道:「哦!」但說起父親過身,甘崇軒開始眼濕濕,遺憾指自己當時不在父親身邊,「我而家只想專注處理身後事,對亡人嚟講,官司已經不重要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515

移動互聯網破冰在線教育:靠小而精切入市場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10/14/233635.html

編者按/今年,移動互聯網成為資本的寵兒。在中國投資行業「募、投、退」全面衰退的大環境下,移動社交、娛樂、電子商務等領域競爭已經異常激烈。資本顯得更加謹慎。不過,他們並未減弱對移動互聯網領域的關注度,而是將目光投向一些更加前沿的領域,移動在線教育進入資本的視野。在個性化、碎片化為特徵的移動應用中,教育能否佔有一席之地,能否做出規模?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移動教育最先開始於幼兒教育領域,後逐漸向成人教育領域拓展。2012年上半年,主打教育領域的社交互動的「粉筆網」產品還未上線就已經獲得IDG的千萬元人民幣的投資;「VIPABC」獲啟明創投1500萬美元擴展中國市場;幫助背單詞的「拓詞」獲得徐小平真格基金的天使投資。在資本的「寒冬」中,資本表現出來的熱情充分證明了教育領域移動應用的潛力。

「碎片化時代」下的移動教育

「未來在移動式平台上利用零碎時間學習、情境式和高實時互動性將會是這個領域訴求的重點。」

教育行業是被公認的「錢景」領域,國內權威機構的調查統計表明,全國家庭教育服務方面的消費需求每年至少在1000億元人民幣以上。粉筆網市場總監帥科表示,教育領域創業的市場機會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教育服務屬於剛性需求,是個反經濟週期行業,不受經濟不景氣的影響,越是經濟低迷的時候,教育培訓行業反而越火爆;其次,這是個長尾市場,整個行業產值很大,有很大的區域性和拓展性。

從理論上看,巨大的用戶群與穩定支出使教育行業成為一個金礦。但在教育領域,獲得成功上市的大都是線下傳統教育巨頭,如新東方、學大教育等,純粹在線互聯網教育類公司很少在資本市場上有成就。

VIPABC集團CEO楊正大表示,以前在線教育的模式只是單純地把線下學習模式下的課表、教材搬上互聯網,對所有的學習者進行毫無差異性的單向填鴨式教學,這樣的服務在互聯網上很容易大量複製,幾乎沒有門檻。此類型的免費服務不勝枚舉,因此,在線教育類的企業很難構建穩定的盈利模式。

移動互聯網的到來,讓資本開始對移動教育寄予希望。首先是智能化移動終端快速普及,截至2011年底,中國智能手機的保有量為1.3億部,平板電腦(PAD)的保有量為3000萬台。清科研究中心發佈的報告稱,預計到2012年底,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數將超過5.2億人次。

從用戶需求和行為模式角度看,職業培訓需求大增,但人們時間碎片化趨勢明顯。「未來在移動式平台上的在線學習,利用零碎時間學習、情境式和高實時互動性將會是這個領域訴求的重點。」楊正大告訴記者。

移動教育應用給傳統培訓教育行業嶄新的發展機會。類似英孚教育這樣的培訓機構,開始將移動應用市場發展成為一條新的產品輸出渠道,延伸產業鏈條。英孚教育首席技術官EnioOhmaye博士表示:「未來學習的創新將在移動領域。」

移動教育產品尚在摸索期

以社交平台為基礎或以單個應用為切入點,沿學習需求鏈擴展服務的模式是主要產品路徑。

目前國內做移動教育類應用的廠商分為三類。一是原本做紙質教材、教輔產品的傳統出版社和教育內容策劃機構,比如人教社、外研社等等;二是原來在PC機上做教育培訓或兒童教育類軟件開發的企業,如VIPABC教育集團、洪恩教育,移動互聯網給它們創造了新的機會;三是一些純互聯網背景的工程師團隊,他們有技術實力,但在傳統教育內容開發方面缺乏經驗,比如創新工場投資的樂豚科技等等。當然,還有很多勢單力薄的個人開發者。

從產品形態看,出現了以社交平台為基礎的資源對接模式,或以單個應用為切入點逐一沿學習需求鏈擴展的服務的產品路徑。

以「粉筆網」為例,提供的是一個教育培訓者和學習者的線上交流平台,推出移動客戶端,以類似微博的形式,做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平台,「未來希望學生打開手機客戶端就能找到在身邊的老師。」帥科告訴記者。

實際上在教育領域,教師資源除了所在的培訓學校一直缺乏真正的市場推廣渠道,教學水平與風格僅靠口碑傳播,這就造成教師與學生信息的不對稱。粉筆網的目的就是讓老師能得到推廣,讓學生能找到自己滿意的老師。據瞭解,粉筆網上線後吸引了考研、考公務員、司法考試、出國考試等50多個學科的老師甚至包括新東方的一批名師。

從PC端教育培訓的延伸來看,VIPABC移動化戰略則是將真人式互動教學延伸到移動終端。楊正大介紹,在VIPABC在移動式平台上e-Learning的產品策略之一是向碎片式學習的方向發展,並與PC平台上預約式、長時段的課程做區隔並相輔相成。

傳統的PC學習行為的各個階段,包括「預習」「學習」「練習」「複習」等,都有相對應的移動應用程序。每堂10分鐘隨選即上的短時段課程、個人化且情境式的教材內容推薦,體現了「碎片式學習」的機動性。

除此之外,單一應用的開發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個人開發者和創業者加入,「云詞」「拓詞」「百詞斬」,以及「深練英語」都從英文單詞學習上入手成為用戶的輔助學習工具。
盈利難題

在國內市場,用戶並沒有形成成熟的應用下載付費習慣。因此,在AppStore上做教育內容開發不掙錢。

雖然「移動互聯網生態」是未來趨勢,但並未成型,這為當下教育應用產品的開發設置了很多障礙和不確定因素。

楊正大認為,目前看,移動應用的功能都只是在填補主流教育空缺,用戶這種移動平台通常做到的是看課,而不是聽課。而從基礎設施上看,要實現在線移動學習還需要無線帶寬、及時互動技術上的完善。

教育類應用儘管在AppStore上獲得了大量用戶,真正願意付費的用戶卻並不多。尤其是在國內市場,用戶並沒有形成成熟的應用下載付費習慣。因此,在AppStore上做教育內容開發不掙錢,這是困擾所有開發者的問題。

規模化也是一個挑戰,這類應用雖然用戶有需求,但是教育應用面對的是跟線下傳統教育搶用戶,跟線上諸多娛樂應用搶時間的雙重挑戰。創新意識低,一旦有一個熱門應用上線,立刻會有一大批後來者進行模仿,行業初現產品的同質化問題。同質化導致難以規模化,教育應用的生命週期非常短。

創新工場投資經理曹飛直言,目前移動教育所面臨的仍然是模式不清晰問題。找不到能形成規模的模式,就不能賺錢。而爆發力強、高成長性才是投資人關注的焦點。另一個在移動教育領域關注的重點是團隊均衡,背景配比。在教育領域創業,團隊既要有移動互聯網的人也要有具備教育資源的人,有教育資源的人還需要是很好的產品經理或研發人員,這實際上是個很高的門檻。

移動教育市場還未真正形成

教育領域一直是理論上的黃金市場,但多年來,在線教育缺乏亮眼項目,逐漸讓資本失去信心。移動互聯網的到來給資本帶來新的想像空間。智能終端的普及能否帶來傳統教育模式的顛覆?資本如何看待教育行業正在興起的「移動」潮流?《中國經營報》記者專訪了啟明創投合夥人甘劍平。

《中國經營報》:在教育領域,兒童教育類應用目前也逐漸從藍海變為紅海。教育培訓類的創新也在湧現,資本如何看待這個市場的新興機會?啟明創投在這方面有什麼投資的經驗?

甘劍平:教育培訓肯定是一個非常大的市場,除了應試教育,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小語種語言,以及各種職業培訓等,涵蓋的領域非常廣。有了智能終端,APP應用可以幫助大家學習,機會還是很大。但關鍵要看企業有無自己獨到的地方來滿足用戶的需求。創新的方向就是把手機的特性利用好,目前PC在線教育做得好的還是不多,有了移動端會不會有突破,還是要看怎麼做。在這個領域,我們投了一個台灣的團隊VIPABC。他們實際上就是在個人化和情境式的教學上有突破。做收費教育要提倡教學效果,投這個項目是我們在教育領域的一個很大的嘗試,希望能夠做大。

《中國經營報》:互聯網在線教育一直沒出現很成功的模式或是企業,原因是什麼?

甘劍平:因為互聯網上用戶不願意為內容買單,另外公司做得不夠創新,老師想把線下教育放到線上,這個是不對的。教育產品的用戶還是有社交的需求,線上滿足不了。線上構建不出這樣的氛圍,最關鍵的是沒有一家企業做出非常創新和適合的產品。

《中國經營報》:從投資價值角度看,資本對於移動教育持什麼樣的態度?

甘劍平:在傳統教育領域,線下教育有著很大的市場,也打造出很多成功的公司,可是線上教育卻百戰百敗,幾乎沒有成功的案例。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採取保守的投資策略。這個市場到底有沒有還有待觀察,這些應用工具的開發進入門檻太低,對用戶來講也許是可有可無的東西或者小工具,不能讓用戶真的得到想要的東西並形成黏性。這樣沒有確定的市場不可能吸引很多投資。

目前,在移動線教育的市場還沒有真正起來,沒有任何一家在線教育類公司獲得了市場盈利和規模。這麼多創業者和APP工具應用的出現有可能就是曇花一現,可能沒有人為此付費,創業者要做好失敗的準備。
拓詞:靠「小而精」切入市場

隨時隨地在線學習已經在我們的生活中真實地發生:坐在地鐵上,打開一個英語或者其他類型的學習應用就可以開始系統化的學習……

創業者們已經觸摸到用戶的需求,問題在於如何從跟隨用戶需求到引導用戶需求。拓詞走的正是小而精的產品路線,從智能化算法著手,將被動式輔助變為主動式引導,使用戶活躍度與黏性迅速提升。

記憶算法探路英語移動應用

「拓詞我們兼職做了整兩年,2011年6月份才開始全職。」薛淡坦承,起初選擇的這個創業項目並未引來風投,另外兩個創始人一位是長期從事e-learning行業的教育者,還有一位中學老師,也都是兼職。

從兼職到全職是基於「相信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會改變傳統教育產業,這種改變,最終應該是顛覆性的,重構級別的。」薛淡表示,如果發展順利,拓詞能給「互聯網改變教育」探出一條小路,而目前這仍是個冰海。

薛淡認為,單詞是外語教育的一個基礎中的基礎,每個外語學習者,無論想迅速提高水平,還是要通過考試,都需要過單詞這個坎兒。

2011年4月份,薛淡首先做了網頁版的拓詞,「從一開始我們就打定主意要做移動端,不過,拓詞的核心是記憶算法,此前在網站端優化好了之後再上移動端」。移動端拓詞上線,在AppStore裡售價為18元人民幣。結果,不久後,成為國內教育應用類收費下載量排名第一的應用,這給了拓詞繼續堅持收費的信心。

薛淡透露,目前,拓詞註冊用戶100多萬,每月十幾萬新增用戶,20萬~30萬的活躍度,而最讓薛淡興奮的是每個用戶在拓詞的停留時長達到20分鐘,且有不斷增加的態勢。

從「單一應用」到「應用集群」

「拓詞追求小而精的產品思路,用戶只需要打開應用學習。拓詞做的是告訴用戶每天需要學多久,學哪些單詞,每一個單詞什麼時候複習。」薛淡介紹,拓詞要讓背單詞做到簡單極致,前端簡單的背後就是後台的複雜,拓詞專注於在線背單詞的核心記憶算法開發(以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為基礎)和用戶體驗優化。

智能化引導是拓詞基於核心競爭力算法優勢建立起來,比如熟詞通過測試後自動Pass,生詞則自動進入循環記憶模式;讀聽寫幾個方面綜合訓練並自動切換,實現見到或聽到這個單詞條件反射般的正確識別等通過算法實現的智能化引導。

儘管拓詞這個應用採用了付費下載模式,但依然面臨著無法盈利的困境。薛淡表示,目前「拓詞」的用戶大學生佔到7成,剩下的就是職場的人。但iPhone版本在大學佔的比例很小,在目前整個大環境付費意願不強的情況下,儘管教育類應用付費意願和能力好一點,但每月幾萬元的下載收入,仍無法平衡11個人的團隊技術研發、推廣的支出。

而拓詞僅僅只是一款應用,無法形成爆髮式、規模化的增長。

在商業模式的探索上,薛淡認為在整個生態環境還沒形成之前,最有影響力的就是應用。通過開發一個應用找到合適的產品思路。「目前來看我們找到了清晰的產品定位,這是一個慢領域,大家有一個接受的過程,背單詞是基礎,練聽力、練閱讀都是未來用戶的需求。」薛淡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

顯然,「拓詞」選擇的路徑是開始試探市場,市場接受之後從單一應用升級平台化應用集群,實現用戶導流和規模化效應。但應用集群如何形成品牌效應,從輔助工具到逐漸獲得用戶依賴產生持續不斷的現金流確實是此類應用要面對的現實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683

養老金新局破冰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0861

南方週末採訪多位參與政策制定的學者得知,儘管阻力重重,但養老金並軌已箭在弦上。此次並軌很可能不會將機關(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分列或分步實施,但具體的並軌方案高層還在研究,預計今年內出台。

人社部官員稱養老保險雙軌制改革今年將出方案。 (CFP/圖)

醞釀多年的養老金並軌終於破冰。2014年5月15日,國務院發佈《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規定自7月1日起,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依法參加社會保險。

但事業單位具體如何參加社保,其養老保險如何與企業職工並軌,條例並未給出具體辦法。至於公務員的養老保險要如何走,文件更未涉及。

中國現行的職工養老保險二元結構,始於1993年實行統賬相結合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本制度時,機關事業單位並未參與改革,而是繼續沿用傳統的國家-單位保障制。運行20年來,雙軌制形成了巨大的不公,企業與企業職工要承擔職工工資28%的養老保險費率(其中企業20%,個人8%),機關事業單位及其職工不用繳費,但退休之後,財政發放的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退休金的替代率(即退休金與工資的比例)卻高達80%以上,而企業職工僅為不到50%。在有些地區,兩者之間退休金差距達到3倍以上。

多年來,輿論對關於養老金並軌的呼聲不絕於耳,但始終難以落實。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完善個人賬戶制度……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堅持精算平衡原則。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此後,包括養老金並軌在內的一系列頂層設計工作開始加速。

並軌之難

在試行改革的一些地區,事業單位職工甚至集體提前退休,避免繳納養老保險,也避免退休金降低。每年的政協大會上,對養老金並軌投反對票的代表,多是來自學校和醫院的校長、院長們。

「中國社保30人」成員、中國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宋曉梧是最早呼籲養老金並軌的官員,他曾任國家體改委分配和社會保障司司長。早在1996年,他就提出建立統一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事後他收到大量來信反映養老金不公平的問題。

2004年,溫家寶總理聽取專家對政府工作報告的意見時,時任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院長的宋曉梧在會上提出,養老金雙軌制不合理、不公平。會後國務院有關領導曾找到他表示,「曉梧你這個建議提得很好。」

但此後雖然企業職工的養老金水平連續10年提高,並軌一事卻沒有下文,宋曉梧稱之為「揚湯止沸而不釜底抽薪」。

2011年,退休之後的宋曉梧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在兩會上再次提交關於養老金並軌的提案,引發媒體熱議。

「到現在這個事還沒解決,我覺得實在說不過去。」宋曉梧對南方週末記者感嘆,「國際上又不是沒先例,美國、日本等國都能並軌成功,我們怎麼就這麼難啊?」

養老金並軌之難,主要難在利益格局的固化。

2008年2月,國務院出台方案,在山西、上海、浙江、廣東和重慶五省份先期試點事業單位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的初衷是循序漸進,因此不涉及公務員。但6年來,這些試點地區事業單位仍然沿用舊的養老金制度,改革無疾而終的原因是事業單位職工的抵制。

有媒體報導,在試行改革的一些地區,事業單位職工甚至集體提前退休,避免繳納養老保險,也避免退休金降低。浙江人社廳人士近日對媒體表示,並軌改革「很多利益問題不好協調,地方上很難真正推進」。

宋曉梧認為,將事業單位和機關(政府部門)分隔是那次改革失敗的主因,「我當時就說一定搞不成功,事業單位和機關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事業單位好多人都是機關過去的,還都有行政級別,怎麼可能分割開?」

並軌的另一難題在於,錢從何來。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前期並未繳納8%的養老金個人賬戶,並軌意味著需要按工齡補齊這筆錢。

據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計算,760萬公務員平均每人補20年,每年補2萬(基本養老保險和職業年金各1萬),就是3.04萬億元。而中國還有3150萬事業單位職工,這意味著機關和事業單位總共需要補15萬億元。

如果採用「財政支出+單位自籌」的模式,意味著醫院和學校等事業單位要承擔部分上述成本,且並軌之後,機關和事業單位還要負擔與企業同水平的統籌賬戶繳費,這又引發了對並軌後學校和醫院向學生和患者轉嫁成本的擔憂。

因此,每年的政協大會上,對養老金並軌投反對票的代表,多是來自學校和醫院的校長、院長們。

國際經驗中,智利曾經通過出售國有銅礦做實了其個人賬戶。中國也很早就有學者提出變現部分國有資產補充養老金缺口,還上轉制欠下的舊賬,但這個方案並沒有落實。

全國統籌的突破口

不會將機關和事業單位分列或分步實施。目前中國養老金處於「多龍治水、信息孤島」狀態。

南方週末採訪多位曾參與政策制定的學者得知,儘管阻力重重,但養老金並軌已經箭在弦上,較為確定的是此次並軌不會將機關(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分列或分步實施,但具體的並軌方案高層還在研究,預計今年內出台。

2014年3月,國務院副總理馬凱召集有關專家召開了一次關於養老保險頂層設計的專門會議。一位與會專家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在會上養老金並軌問題是重點議題,「對於並軌,大家並無異議,但究竟怎麼並,是按現行社會統籌加個人賬戶,還是完全個人賬戶來並;個人賬戶縮小還是擴大;是做實個人賬戶還是以名義賬戶來並,看法不一樣。」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認為養老金並軌不能急,「福利是剛性的,不管哪個群體的養老金都不能減,只能財務緩衝。」她主張機關事業單位退休金逐步淡出,比如退休金每年降一個百分點,個人賬戶或職業年金每年增一個點,經過10-20年後,其退休金在養老金中的佔比較小,實現與企業職工基礎養老金並軌。

據多位專家介紹,目前的主流並軌方案,是通過費改稅「一石二鳥」地既實現基礎養老金並軌,又實現三中全會決定中的另一目標——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

按國際經驗,養老金制度須遵循公平、可持續、可流動三原則,結束雙軌制是為公平計;三中全會提出的「精算平衡原則」,是為了養老金的可持續;而「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則旨在解決公平和流動性問題,如日本的國民年金和美國的聯邦養老保險都是全國統籌。

由於分灶吃飯的財政制度,中國養老金的全國統籌阻力重重,中央曾多次強調要提高統籌層級,但到目前為止,養老金連省級統籌都未實現。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胡繼曄主張將現行企業職工的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分離,機關事業單位也加入統籌賬戶實現並軌,並降低統籌費率,且將統籌賬戶直接改成所有人都繳納的社會保障稅,稅率由目前的20%費率降至10%-15%之間,將來實現約30%-40%的替代率,成為體現社會公平的養老金「第一支柱」。

楊燕綏也認為,要實現全國統籌,應該將基礎養老金由社會保險繳費改為養老金稅,因為後者更便於測算、徵收和全國調劑。據她的課題組測算,按2010年數據,機關事業單位和城鄉居民的基礎養老金佔GDP的1.57%,相當於企業工資總額的9%,因此改為稅之後,企業繳費率會大幅降低。

關於如何實現全國統籌,有三種方式:一是信息系統統籌,基層數據向上集中,中央統一確定待遇、費率等標準,由各省收發基礎養老金;二是基金統籌,即資金流先收到中央,再由中央下發;三是養老金管理經辦機構統一到中央。

楊燕綏認為,理想的方案是統籌信息系統,因為這樣不僅解決了流動性問題,更重要的是可以保證數據的準確,「養老金的政策設計是三分政策、七分執行,數據向上集中,每隔幾個月就報告一次多少人退休或去世,多少人轉進或轉出養老金,中央才能做好頂層設計。」

目前中國養老金是「多龍治水、信息孤島」狀態。據一位專家介紹,2013年世界銀行、世界社保協會、國際勞工組織曾派出精算師來幫助中國做養老金改革的頂層設計,人社部養老司當時召集社科院、國研中心等幾家學術單位提交方案,但由於幾家所使用的統計數字、口徑全不一樣,國際專家表示無能為力,「只提了一點意見就走了」。

如何完善個人賬戶

事實上,關於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誰大誰小的結構問題,學界一直有爭議。前者體現公平和共濟性原則,後者則體現其效率和激勵性原則。

關於養老金改革,三中全會決定的另一提法是「完善個人賬戶」,其涵義是目前的養老金個人賬戶並不完善。

個人賬戶的一大問題是空賬運營。中國選擇統籌賬戶加個人賬戶的制度時,並沒有按照國際慣例將兩者實行分賬管理。到1998年國企改革時,兩千多萬職工提前退休,其二十多年的工齡視同繳費,但沒有預算,於是各地方政府就挪用了職工個人賬戶裡的錢去解決當時下崗職工的繳費工齡問題。

混賬管理的結果是個人賬戶形成空賬,進而引發財政可持續性問題。社科院發佈的數據顯示,2011年養老金收不抵支的省份有14個,收支缺口達766.5億元,個人賬戶記賬金額約為2.5萬億元,但實際上賬戶裡做實的僅有2703億元。到2012年,即使把所有基金積累全部用於填補個人賬戶,個人賬戶仍然會有空賬。

對財政可持續性的擔憂引發了人們的「棄保」行為。據《新聞聯播》報導,2013年累計有3800萬人中斷繳納城鎮職工養老金,其中一部分人擔心30年後人口老齡化加劇,到時結存的金額不夠支付自己的養老金。

個人賬戶的另一問題,在於定位不清。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究竟是稅、是費還是養老儲蓄,無人能說清楚。雖然遭挪用,但法律規定個人賬戶是職工個人財產,可轉移攜帶,因此它並不屬於稅或費,但它又兼有社會保險基金性質,並非完全的個人儲蓄。

此次三中全會提出完善個人賬戶,題中之義是會對個人賬戶進行改革和完善。楊燕綏的理解是,個人賬戶將會得到強化。

事實上,關於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誰大誰小的結構問題,學界一直有爭議。統籌賬戶體現社會保險的公平和共濟性原則,個人賬戶則體現其效率和激勵性原則。做大前者強調公平,在老齡化越來越嚴重的將來,財政壓力將越來越大;如果做大個人賬戶強調激勵,又有擔心它進入資本市場後風險太大。

楊燕綏認為,從長遠來看,老齡化壓力大的中國還是應該選擇小統籌賬戶、大個人賬戶,因為這一安排會使得人們自動延遲退出勞動力市場,以領取更多的養老金。據她研究,凡是採用二元結構且個人賬戶搞得好的國家,人們退休的時間都比法定領取養老金的年齡要晚。

她提出的關於個人賬戶的改革方案是,將現行8%的個人賬戶分解,其中3%劃入社會統籌作為基礎養老金以彌補缺口,剩餘5%留給個人,企業再拿出4%進個人賬戶。加上企業和個人再各繳納2%的企業年金,職工個人賬戶可以高達工資的13%。而企業繳費率則從20%降到13%(9%的養老金稅+4%的個人賬戶)。

而宋曉梧則認為基本養老保險應更多考慮公平和共濟,主張擴大社會統籌的比例,他反對將基礎養老金全部變成個人賬戶,「現在一次分配收入差距這麼大,二次分配再擴大差距,不合理。將來第二支柱的職業年金可以更多強調激勵原則。」

國際上,職業年金是養老金第二支柱的重要組成部分。胡繼曄告訴南方週末記者,OECD國家的職業年金(個人賬戶)資產佔GDP的平均比例高達72.4%,其中美國2013年職業年金達18.9萬億美元,是其GDP的113%,而比例最高的荷蘭則達到149%,比利時120%,英國98%,澳大利亞88%。

與之相應,陷入歐債危機的「歐豬四國」(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和希臘)中,希臘人均職業年金只有6美元,佔GDP的比例幾乎是零,而其他三國均低於8%。

「這說明一個國家如果沒有強大的職業年金資產做後盾,很有可能陷入金融危機,美國是次貸金融危機的肇事者,它資本市場反彈的如此之快就是因為有強大的養老金資產做支撐。」胡繼曄說。

而中國目前職業年金尚未起步,企業年金只有2000萬人參與,到2013年底才有6000億元的資產。據OECD同口徑數據,第二支柱僅佔中國GDP的0.7%。胡繼曄主張,中國應大力發展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機關事業單位的職業年金應該達到8%-12%,並將資產拿到資本市場上進行投資運營。

楊燕綏也認為,將來養老金的保值增值應該依靠法人受託,按國際通用的「三分法」投資資本市場、特種國債和大額儲蓄,「養老金不進資本市場,資本市場沒規模長不大,沒有長期短期配置,也不可能治理得好,養老金進去誰敢拿幾億人的養老錢亂搞?」

中國已於2000年進入老年人佔總人口7%的老齡社會,並將於2025年之前進入老年人佔總人口14%的深度老齡化社會,但時至今日,中國還未建立起發達國家進入老齡社會時的全覆蓋、保基本、可持續的養老金制度。

「我們已經沒時間了,頂層設計刻不容緩。」楊燕綏說。

名詞解釋

養老金三支柱:世界銀行提出的養老金三支柱分別為社會基本養老金、個人賬戶和自願養老保險,目前美國、英國、荷蘭等發達國家採用養老金三支柱體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449

次子出任新光金董事 吳東亮兄弟破冰有前兆(048)

2014-06-30  TWM
 
 

 

今年的股東會很熱鬧,不少年輕的第二、三代準接班人都躍上枱面。六月二十日,今年雖然沒有董監改選的新光金控,也發佈了董事代表人異動的訊息,由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的次子吳昕豪接任;這個兄弟始終摩擦不斷的兩家金控,因為這項人事案,再度成為焦點。

針對兒子擔任董事,吳東亮很低調,直說「只是學習、學習」。但兒子不是在老爸的金控公司「學習」,而是跑到大哥吳東進的新光金控董事會出任董事,仍給外界想像空間。

吳昕豪身高超過一八○公分,還不到三十歲,美國波士頓大學經濟系畢業,歷經花旗銀行、南山人壽等資歷,目前在一家台日合資的王朝控股公司上班,主要的投資對象是中國市場;不過這回出任新光金控董事,父子倆一樣低調,吳昕豪原本在王朝控股官網上的個人資歷,在新聞見報後隔天旋即撤下。

吳東進、吳東亮兄弟一路走來,外界總認為爭執不斷,從最早的新纖經營權之爭,到二○○二年兩家金控合併破局,甚至去年還爆發新光三越聯名卡之爭;但十多年的交火仍抵不過親情的牽繫,這項人事案是不是兄弟倆從此破冰的前兆?外界很關注。

(劉俞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306

中移動破冰壟斷領域央企混改,下一個是誰? 作者:格隆匯 Anglia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63
央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第一波冒頭並風光無限的基本都是非壟斷領域的,諸如中信泰富、光大控股等。因為擔心在沒有破除壟斷前,壟斷領域企業搞混改會造成國有資產流失,所以過往相關報導的說法是壟斷企業納入混改試點會放後一些,但很明顯中移動並不想等:明顯有備而來的中國移動在2014年中報業績說明會上用大篇幅闡述了公司的混改思路、方向與路徑,明確表示考慮將集團旗下視頻、閱讀、遊戲、動漫和音樂五大板塊業務進一步公司化,未來考慮對其進行混合經濟所有制改革,甚至可能將這些業務分拆上市。

然後,大家看到了中移動龐大的身軀在市場上的翩翩起舞:又不減少派息率,又有4G業務的前景,再配上混合所有制改革——在中國,壟斷領域幾乎等同於低效,市場寄希望混改能大幅提高效率——市場資金趨之若鶩也就不難理解了。

中移動傳統業務的萎縮已無需多言,面對被微信搶了大量短信業務,網絡電話的崛起也遲早會搶了電話業務,運營商們唯一能夠抵禦的只剩下網絡數據業務。但在中國移動非常不情願的錯過了WCDMA和歷代iphone後,4G無疑是中移動翻身的機會。


在日前舉辦的2014移動互聯網國際研討會上,工信部總工程師表示要推動基礎電信企業加快4G建設。上半年4G手機終端出貨量約1500萬部,中國移動董事長此前表示年內銷售1億部4G終端目標不變。在中移動的力推下,下半年4G終端出貨量將暴增500%以上。在基站方面,13年還只有個位數的基站,上半年就到到了41個。並且有鐵塔公司的成立,基站成本也能進一步稀釋。


截至今年6月底,中移動用戶總數達到7.91億,其中4G用戶為1394萬,ARPU值為64。另據中移動剛剛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4G用戶已快速上升到2043.7萬。今年上半年,中移動移動數據流量高達4265億MB,同比增長91.4%。今年上半年數據業務收入達到1219億元,其中無線上網業務收入達到720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1.8%。

很明顯,4G業務就是中移動新的發動機。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2G看txt,3G看jpg,4G看avi,這句話很好的反應了未來4G的行業生態圈,在4G資費大幅低於3G的情況下,受制於有限流量和速度的視頻服務將會成為主流。

根據媒體報導,韓國運營商SK發現,推出4G服務後,4G用戶使用的數據流量遠遠高於3G用戶,其中4G用戶平均每天登錄YouTube使用的數據流量比3G用戶多3.2倍。這說明流量的解放對媒體內容消費的刺激作用非常明顯。4G時代意味著新的機遇,在大流量,高速度下,很多3G時代無法有效支持或無法支持的應用有望迎來機遇,視頻瀏覽量會爆髮式增長,視頻直播甚至云計算移動醫療都會得到發展。流量需求也將成倍增長。

另外,中國移動也明確表示會首批發售iPhone6,相信中移動也可以借iphone6之力挽回之前3G時代中流失的部分客戶。

在移動互聯時代,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傳播,只有那些短平快的東西才適合傳播。舉幾個例子,《紐約時報》2013年11月推出了「紐約時報一分鐘」(The New York Times Minute)在線視頻服務,每天6點、12點和18點更新簡短的時事新聞視頻,一分鐘的時長顯然瞄準的是移動收視人群。又比方說今日頭條,推出的也是及時的視頻,短文。這一方面是用戶自行選擇的結果,另一方面則需要內容提供商對內容進行加工。

中國移動在召開2014年中報業績說明會上表示要將集團旗下視頻、閱讀、遊戲、動漫和音樂五大板塊業務進一步公司化,組建新媒體公司並對其進行混合經濟所有制改革,甚至可能將這些業務分拆上市。這些業務基本都分佈在其十大基地裡。

中國移動下屬有10大基地

上海手機視頻基地,四川無線音樂產品基地,浙江杭州閱讀基地,遼寧手機位置基地,江蘇手機遊戲基地,福建手機動漫基地,湖南電子商務基地,廣東MM基地,重慶物聯網基地,安徽瀏覽器基地。

這10家基地大多數是網絡內容的提供商,也將是中移動除傳統4G業務外最有彈性和潛力的爆發點。當然,內容方面不是中移動的特長,因此剝離出去進行所有制改革,引入民間資源是提升內容質量不錯的選擇,畢竟在互聯網方面國企基本是弄不過民企的。相對的,這對中移動成本控制也是個利好。據瞭解,光是上海手機視頻基地的投入就達到了310億。從另一方面,內容質量的上升可以直接作用於手機數據流量的提升。很明顯,中移動的性感業務資源+民間資本的專業與效率,誰都能知道這個加法的答案,這是中移動迫不及待要做混改的根本原因。

簡單的總結來說,就是中移動認清了現狀,理順了思路,找對了方向。所以,最近2天股價大漲,各大券商也紛紛調高目標價到100元以上。幾乎可以確定的是,有了中移動老大的表率式發言和市場表現,石油、鐵路、金融等其他壟斷領域的央企大佬斷然不會閒著!什麼?石油領域反腐還沒完全結束?拜託,那是陸地上的事,海上可沒有反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25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