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真的戰士總是有無盡的戰場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9/1109128.html]

要走過多少的路,才能找到一個最平靜的歸宿,然後在這個宿命裡好好活著?

沒有誰不希望早點找到歸宿感。無論它是遙遠西天的經書,還是快樂老家的枕頭,抑或只是一枚隨風滑翔的紙飛機。只要是確定的,心就安下了。

和李東生相識近二十年,曾經以為,以他作為廣東商人的聰明和商業敏感,以他的判斷力和資源整合能力,他應該可以早點把企業放下,把工業放下,把實體經濟放下,活的更簡單更瀟灑。

想想吧,1990年代中期「彩電大戰」的四個主角,長虹倪潤峰、康佳陳偉榮、TCL李東生、創維黃宏生,相比起來,李東生的風格是從容放權、氣定神 閒的,他沒有倪潤峰那麼「霸」,陳偉榮那麼「執」,黃宏生那麼「苦」。他應該最有條件,能夠早一點跳出「中國製造」這個充分競爭、永不止息的紅海。跳出 去,或者升上去。

他敏感,看到了大屏幕彩電進入中國普通家庭的巨大商機;他借力,沒有生產線,沒有生產許可證,他去租;他主動,靠著「有計劃的市場推廣」,迅速形成了渠道優勢;他仁厚,不拘一格用人才,旗下一時戰將如雲。

彈指一揮間。如今呢,倪潤峰早已退休,陳偉榮早已辭別,黃宏生早已幕後,連比李東生小一輩的段永平們也早已轉換了人生角色,只有李東生還在戰場上,還是主帥。

他似乎成了希臘神話中被眾神所罰要把巨石推上山頂,而那巨石又因太重、未上山頂就又滾下山去的西西弗斯,永不解脫。

李東生和西西弗斯不同,因為沒有誰要罰他推石上山;而他們的相同之處,正如法國文學家加繆所描寫的,「西西弗斯無聲的全部快樂就在於:他的命運是屬 於他的。他的岩石是他的事情。……他是自己生活的主人。最高的虔誠是否認諸神並且搬掉石頭。他也認為自己是幸福的。……這塊巨石上的每一顆粒,這黑黝黝的 高山上的每一礦砂唯有對西西弗斯才形成一個世界。他爬上山頂所要進行的鬥爭本身就足以使一個人心裡感到充實。」

在TCL的舞台上,也許是責任使然,也許是天命使然,也許是性格使然,李東生自己給自己設定了山的高度。那高度不斷上升。他要爬,他要推,任勞,任怨,任命,不避,不懼,不退,不悔。

他要TCL改制,他要TCL國際化,他要TCL做液晶面板,他要TCL重塑產業鏈、價值鏈,他要TCL再造文化、隊伍與管理——而他選擇的主戰場,則是全球競爭最慘烈、競爭壁壘奇高、洗牌速度超快、而中國企業的傳統優勢卻很容易被蠶食的消費類電子。

中國企業能否創造出全球品牌?中國企業能否擺脫缺芯少屏的命運?國外的眾神說No,李東生說,不去試,哪裡有機會?哪裡知道行不行?「否認諸神並且搬掉石頭」,這成了李東生內心「最高的虔誠」。

人生憂患識字始。對一個企業家來說,真正的憂患,可能始於一個真實的理想。如果做企業只是等於賺錢,則機會主義常常是不錯的選擇,但企業家一旦有了理想,他就再也回不去、放不下、丟不掉了。

他注定要走向一個更加博大、也注定更加艱苦的世界。而結果,往往充滿了不確定。挑戰無邊,風險隨時,注定了努力無極限,創新無極限,超越無極限。

一切都是命運,而命運的跌宕起伏、艱難險阻、無休無止,恐怕李東生在選擇之初,不會像今天這樣感同身受吧。

今天看起來依然從容大氣的李東生,這七八年來的心路歷程,誰又能真的知曉?

和李東生相識之初,我曾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叫《誠商李東生》,蓋因在廣東商界,李東生向以信達坦誠著稱。因為守信,所以即使沒有資源、資本,總有人 願意借給他,李東生當年的很多部下都說他是「福將」。今天,如果還有機會再寫的話,或許會把題目定為《韌商李東生》,或者借用《挺經》的說法,寫《挺商李 東生》,「躬自入局,挺膺負責,乃有成事之可冀」。

我祝願TCL終有一日能成為世界級的、源自中國的品牌,這是一條艱難的路,彷彿一場「無盡的下半場」。

在改革開放後中國市場經濟的大潮中,TCL是「不是先烈的先驅」,「不被後浪淹沒的前浪」,其生命力異常旺盛,但坦率地說,誰也無法保證,在競爭的下半場,TCL能成為和三星相比肩的企業。

但是中國,中國需要,也一定能產生屬於她、同時也屬於世界的品牌。一個國家的企業能夠走多遠,一個國家的經濟才能走多遠。

我們需要這樣大寫的企業,大寫的品牌,大寫的企業人,大寫的企業家。

我們為所有這些不退場、不言敗,而且不斷創新與超越的奮鬥者、勞動者、創造者加油。

「舊雨三年精化碧,孤燈五夜眼常青。」當你有了無盡的理想,你就擁抱了無盡的戰場和無盡的辛勞。而我們,將永遠給你支持的期待,關注的目光。

(作者為本報總編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50

要當有錢人不容易, 真的嗎?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07/10/blog-post_29.html

記得曾經同一位舊同事剛剛出來社會做事, 對理財很有興趣, 一天跟她詳細地討論我奉行的價值及長線投資理念。

我認為她需要自我增值, 多吸收理財知識, 只要每年有定期儲蓄, 加上每年有十多個百分點的復利增長, 要達至財務並不是那麼難。當然當中有很多問題, 例如增長率能否達十多個百分點之類。我鼓勵她拿起計算機計算一下, 例如一年可儲五萬元, 平均一年投資回報率可達15%, 40年後 (即她退休之時), 她的身家將會是多少?

當然, 答案是十分可觀的數字, 如果不是太過奢華花費的話, 絕對可以達到財務自由。但說到這裡她開始有點懷疑, 認為如果要有錢是這麼簡單的話, 世上超過九成的都是有錢人啦, 不對嗎?

數字是這樣算出來, 方法是這麼簡單, 但試想想, 要實行真的很容易嗎? 人永遠都有一點點賭博的天性, 真的可以安安份份守財守足40年嗎? 如果真的可以, 你不一定要做生意, 不一定要中六合彩, 也可以一步步致富, 而身家一定比中六合彩多很多。最後她還是聽我說, 開始學習價值及長線投資致富。

近日再跟她討論, 她說會跟同事抽新股, 我很奇怪的問她原因, 探聽之下發現她從未了解將會抽的新股公司的任何資料, 只是看到身邊同事抽幾次新股都賺了不少, 心思思也希望試試。我已經知道她不一定可以實踐到價值及長線投資的理念, 價值及長線投資複雜嗎? 不, 很簡單。價值及長線投資容易嗎? 我想不容易, 是簡單但艱難。所以有錢人永遠都不多。


此文章首次在「永不當田雞」發表於 2007-10-2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56

也許中國真的遇到了好時機 黃曉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66983301011wgx.html

   前幾天和朋友一起喝茶聊天,談到我們選擇現在的投資方法時發現,有一位朋友由於同樣一個原因——我們都沒有太多時間放在投資上,但我們卻選擇了截然不同的投資方法,他 選擇了趨勢、機會主義,而我選擇了長期持有。說到最後才發現,因為他對中國經濟的看法較悲觀,所以只有抓住機會才下注,不敢長期持有;而我對中國經濟一直 樂觀,所以才長期持有,賺取企業成長的部分。所以每個人的投資方法是由自己的閱歷、世界觀、價值觀等很多東西決定了。所以,如果別人認可你的投資理念,不 過是認可你的世界觀、價值觀,如果別人不認可這些,你也沒有必要那麼糾結,畢竟你不可能要求每個人的世界觀都一樣。就像我和我那位朋友一樣,雖然我們投資 的原則方法都不一樣,但是不妨礙我們繼續交流。
 
   以下的文字典型地反映了我盲目樂觀的心態,請朋友們注意!

也许中国真的遇到了好时机

    昨天政府工作報告將2012年的GDP增長定在了7.5%,多年以來首次低於8%。這和很多人的猜想不太一致吧,但是卻和我的預計是一樣的,我不是說我預計到了7.5%這個數字,但是我預計到了國家不需要保GDP增長了。

 

  

為什麼以前保增長那麼重要呢?因為報增長的目的是為了保就業率,每年新增勞動力人口那麼多,如果不增長就不能新增就業機會,失業率如果上升就會導致社會的 不穩定。所以國家以前若干年的主要經濟目標就是保增長。但是目前,人口結構開始發生巨大變化了,勞動力人口從開始上升開始變成下降了,而且每年還下降不 少,這從全國各地的用工荒可見一斑。既然勞動力人口下降了,就業壓力自然就大幅度下降了,這樣增長就沒有那麼迫切了。如果不需要去保GDP的增長,那麼國家就可以做以前沒法做的很多事情了,比如調經濟結構,保護環境等等。
 

   

其實在經濟方面,國家能夠做的事情其實真的很少。如果不是人口結構發生變化,就算國家再喊多少年口號,估計也很難不去保增長,就算經濟學家或者持反對意見的人再怎麼對經濟增長方式有異議,可能也無濟於事。但是人口結構的變化,很多問題自 然而然地迎刃而解。不是說民工收入低嗎,現在你招不到民工了,還不提高工資嗎?哈哈,工資低的問題解決了!不是說內需拉動不了嗎,現在民工一個月都拿 2-3000,花得比以前豪爽多了,哈哈,內需也拉動了!不是說投資拉動經濟的增長方式走到了盡頭嗎,現在民工也招不到,乾脆少幹點算了,也不保增長了, 有空還能幹點別的。也許中國真的遇到了好時機,也許不過是發展過程中必然的規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85

股票價格真的隨機嗎 Daily Speculation

http://dailyspeculation.blogspot.com/2012/03/blog-post_26.html
要解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明白,每一個股票的價格背後都受人的行為影響,買家決定用什麼價錢買,賣家決定用什麼價錢賣。由於這些決定都是人的目的與思想確定,因此真正的問題是人的目的是否隨機?

我們已經知道股票的真實價值是不能被預測的,因此每一個買賣決定都是對未來的估計與期望。我們買股票因為我們認為未來股價會上升,賣家賣股票是因為認為股價會下跌或財產有更佳用途,兩者都是一些估計。

既然大家都是估計,我們就應該知道它會隨著買賣雙方估計的偏差變動。 一般人做估計往往會用很多因素,包括過往表現,過往盈利能力和現在的價值(一般香港人說的"渣拿")。這些估計由於很多是以數字作為根據的,因此也因應數 字有一定規範,坊間的市盈率,市帳率都屬於這類。因此人對這些數字的判斷與看法就構成了買賣決定,而買賣決定就構成了股價。

這些想法很多人認為這些根據是鐵律,但事實證明這些判斷不客觀,往往 會隨著時間,事件不斷改變。市場狀況好時,市盈率可以上百倍,狀況差時,市盈率只有數倍,中間二十倍的差距並不科學,但往往於現實經常發生。同樣,大家假 定一個股票的股價抵買也是根據某些歷史依據來進行的。舉個例子,先看看以下例子

匯豐在2006年到2008 長期保持在$100 以上的股票價格。 很多人對匯豐的股價有一定看法,認為匯豐的真實價值實在$100 以上,因此如果匯豐的股價低於$100,那麼這個投資就能賺取價差,等待股價回 到$100以上的時候才獲利。這個時候,$100 和買入的價差價就會成為投資的利潤。這個確實看似萬無一失。

可惜好景不常匯豐在2008年不斷下挫,到2009年曾經跌到$30附近的水平,投資這對匯豐的看法就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變,投資者於$90 購入,$80 購入,$70購入,$50 購入不斷買入,那到底甚麼價錢才是抵買呢?
到最後匯豐以$28 供股然後反彈,到現在大概$60-$70 的水平。

一般人買賣匯豐,可能會以匯豐$28的供股價與摸頂價$150作為基礎,假如低過$28就是抵買,高過$150就是貴。這些都是一些約定俗成的潛意識。

但如果匯豐未來跌破了$28跌倒$20再上升至$30,那個時候如果 股價回落至$28,那又是否抵買,相信又有一部分讀者將會動搖。這些價格基礎都是人心理的一些誤區,我們過份依賴歷史價格的依據進行投資決定也,而這些依 據也太依賴過往的資料(歷史的市盈率,歷史的資產等等)。

投資者對這些資料的看法也隨著時間和情況變動,因此這些看法並不客觀。因此我們研究這些資料進行買賣時往往徒勞無功。由於人的看法往往改變,也難以有跡可循,因此假如我們以數字依據進行投資決定,結果往往有很大程度的隨機性,時而有效,時而作廢。

好了,既然基本分析對股價預測有很強的隨機性,那麼為甚麼有人能夠長期透過市場獲利?到底市場真的完全隨機嗎?還是我們到底用錯了方法去測量股市,和對未來作出預測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剛才我們提及的,是以股價的數據以及過往的表現來作為買賣的參考,數據本身和判斷數據的方法都是相當隨機的。但買賣本身跟這些數據與方法到底有沒有甚麼明確的關係呢?我們要先理解以下例子

市場上有款叫恆生的股票,市價為$100。市場上突然出現香港的壞消 息(某君當選特首),由於恆生的本地收益比重比較高,一般人就人為恆生銀行有壞影響,因此都需要把股票沽售,換回現金或股票。於是投資者就開始以$99開 始沽售股票,由於買賣需要雙方共悉來達成,由於於$99願意買入的買家不足以滿足所有願意以$99沽售的賣家的供應,因此股價開始下跌。於是投資者不斷以 更低的價錢沽售,直至買賣雙方達至共識以及買方的購買力足以承托賣方的沽售壓力為止。

恆生本來看好的人從接近均衡到達看好者少,看淡者眾。隨著恆生的股價 下跌,投資恆生的回報率慢慢提高,而同樣的資金買入恆生的股份數量也可以大大提升。假如恆生從$100跌倒$10,以前只能購買1股恒生,現在就能購買 10股了。那麼以前需要100個股東購買力的價錢現在只需要10個人就能維持。看好恆生而願意購入恆生股票的投資者持股就比以前大大增加了。

那樣恆生的股東數字就會減少,恆生每一個股東的持股就會有所增加,導致貨源更為集中,而這個階段購入恆生的人都是意志堅定的,不會輕易買賣。如果他們想在未來放售,他們的潛在買家就是看淡的大多數。

隨著時間過去,大家發現壞消息的影響不是太大,恆生還是安全的,就會被恆生非常高的回報率吸引,這個時候就會有人想購買恆生,但由於恆生只在少數人手上,他們不大願意低價放售股票,價格的差距就會非常大,導致差價非常大,每一個買賣都是大程度的升幅。

隨著恆生不斷上漲,吸引想買賣獲利的投資者,由於之前看淡者眾,這些想買入的投資者就是之前看淡的人,他們數目的龐大_股價越推越高,直至投資回報低落或者看淡的股權集中為止。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消息好壞並不是重點,重點的是買賣失衡,所謂失衡是購買力的失衡,假如購買力薄弱,我們就應該加入購買大軍,如果沽售能力薄弱,我們就應該加入沽售大軍。因為未來成為我們一分子的太多了。

金融市場就好像我們香港人熱愛的江湖一樣。資金就像小弟,投資項目(股票,債券,房產)就像不同的字頭。小弟數和投資項目的增長屬於自然增長,隨著人口增多而增加,字頭的威風程度就是投資項目的價格

選擇投資項目的時候就好像挑選大哥一樣。假如你在一個社團大哥-浩南 哥落難的時候成為他的跟班,入會費自然比較平,他對你的照顧也會比較多,義氣也比較彰顯。由於小弟不多,他自然跟你稱兄道弟。你們最初只在銅鑼灣活躍,雖 然地盤少,油水少但人頭更少的情況下,你和浩南哥做土豪的回報相當高,甚至比出位的字頭更好。

隨著其他當紅的大哥對小弟不甚照顧,分贓不均,很多其他社團的人士就會過底投靠你追隨有雷氣的浩南哥。由於你加入時間早,自然為高權重,撈的油水自然就比較多。你也變成了小頭目了。

可惜好景不常雖然地盤變大,但同時小弟的增速更大。管理人包括你和浩南哥都開始腐化,自然你的社團就會人心思變,吸引小弟的能力下降,長期下去直到大社團變回小社團,周而復始。投資市場也就大同小異。




這個表格是表達剛才的例子。我們假設投資市場只有一百個人,每個資金水平一樣。假如只有一個人看好而持股,由於只有他一個持股,因此其他99個人並不持股。如果股價上升,由於只有他持股,他的潛在買家就是剩下的99個人,他的潛在回報就是99個人的購買力。

長期來說,由於群眾慢慢發現投資回報率非常高,開始被吸引,因此進入市場的人開始多,慢慢形成一個升勢。

隨著越來越多人看好,每個人平均得到的回報開始少,隨著人數增長,每 個投資者能夠分攤的購買力和回報越來越薄,導致買淡比買升更吸引。直到最後由於大部分人都看好,剩餘的購買力只有1個人,1個人都購買力99個人分,絕對 不夠分。因此最後,回報不夠,看淡的人增加直到購買力足以承托沽售能力為止,完成一個循環。所以在最差的時候買入,很多時候是一個自我預言實現,由於看淡的人太多,只要你看好,回報就會比較好。因此買入時機的好壞,就是潛在購買力的多寡,假如未來能夠購買你股票的人多,股票的回報大多看俏,反之亦然。


看好人數
每人潛在回報
看淡人數
每人潛在回報
1
99
99
0.01010101
2
49
98
0.020408163
3
32.33333333
97
0.030927835
4
24
96
0.041666667
5
19
95
0.052631579
6
15.66666667
94
0.063829787
7
13.28571429
93
0.075268817
8
11.5
92
0.086956522
9
10.11111111
91
0.098901099
10
9
90
0.111111111
25
3
75
0.333333333
50
1
50
1
75
0.333333333
25
3
99
0.01010101
1
9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76

思考的碎片---5/8真的的碎片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1lbp.html
1.如果學了巴菲特就發財,那麼國內那個研究巴菲特專家就會是首富
還用出來拋頭露臉?
也從來沒見過他曝光收益率。用常識分析就可以知道答案。
這人早前甚至連兩個知名的Paulson都搞不清楚。把財長和做空subprime mortgage的Paulson搞錯。也真是本事大。
朝聖好像以前只有去麥加。。。哈。很恐怖。這種集體無意識少參與比較合理。如果沒有獨立思考,嘿嘿。
至於誰去參加任何活動都不代表你應該參加,邏輯太簡單。
中國人不樹立點神會很難過哈。跪累了有空起來站站。
我還有一句名言:要錢的都是貴的。
跑那麼遠給人捧場,幫別人站台。簡直是瘋子。

真的學到巴菲特精髓的話,你換位思考下,如果你是巴菲特會去參加那個所謂朝聖嘉年華嗎?答案顯而易見

2.巴菲特這老頭真是老狐狸,他說不買IPO股。本質上說明還是比較關心對手盤的。

關於他和對手盤,最有名的橋段應該是買中石油那次1億股相信是BP的賣盤。他的操盤手打電話給他是不是吃,他說吃下。

做空IPO,另外一個有名例子是鄧普頓:
這種上市限售股玩法其實是符合國際慣例的,但也被老練的投資人所利用。今年剛去世的偉大的價值投資者和慈善家約翰鄧普頓爵士,曾在2000年設計了一套策 略,在禁售期失效前約11天沽空科網股,因為一旦禁售股持有者獲准將股票賣給大眾,沉重的沽壓就會蜂擁殺出。他把目標對準在價格曾為首次公開發行價格3倍 的科網股。鄧普頓找到了84只符合這個標準的股票,決定每個沽空部分的規模都達220萬美元,總共動用了自有資金1.85億美元。結果,2000年3月的 第二個星期,股市崩盤,鄧普頓成功了。

巴菲特不買IPO我相信他是基於兩點1.見不的人賺錢哈。2.信息不對稱。
老狐狸應該很明白,BP的賣盤是虧本的。如果我沒記錯。他最不喜歡的是對手盤是盈利盤哈。
同時新上市公司除了prospectus 其他信息缺乏不利於觀察。so他不喜歡正常。

這裡說三個市場的IPO 
內地市場:只要審批制還在,那麼必然有RS,憑什麼吧錢送給你?沒見紅三代都是PE都是上市前入股?

香港:確實有一類公司IPO值得關注。只有一類。從上市目的分析。這裡不公開這秘密按照我的經驗這類IPO幾乎全可以賺錢。

美國:要當心PE/VC的退出。他們都是人精。同時美國市場有一個趨勢。就是PE/VC會吃足利潤留給二級市場的空間很小。
和香港市場有一個類似,不少科技企業是在最紅的時候上市,同時也就是所謂脈衝高點退出。這要非常小心。
都不是善類。香港是傳統行業利潤最高時上市。和美國差別是美國功能多是科技公司。沒盈利上市。香港是利潤最好時候的傳統行業


3.美劇VS宮廷劇
看了下suits,很有趣。

suitsVS國內的清宮劇

兩個人群喜歡的東西。
一個是喜歡規則,一個是喜歡勾心鬥角。

suits類型的連續劇美國會持續拍。最早應該是boston legal。
理由是拍攝的成本很低,同時橋段很容易找。美國那麼多律師。
而且正好符合中產階級價值觀很棒。

國內適合宮廷劇,這早有分析。給你們這些臣民植入皇帝理念。同時也沒其他可以拍。
你們這些奴隸去人斗人吧。

4.看app market
好像熱賣的還是遊戲類。
工具類app市場有,但是有限。
這要好好觀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70

1+1真的等於2 黃鐵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cf8aa830100zz8w.html

   很多時候,我很喜歡一個公司,當那個公司一天跌1%到2%,幾天後跌到8%,這時候我經常喜歡入貨。

  

      一旦這個公司突然當天跌5%,我就很恐懼,到底這個公司出什麼事了?是不是有人比我得到更多信息了?然後就不敢買。

 

      但是1+1就是等於2,不能別人都害怕了,都認為可能會出事了,1+1就不等於2,所以,只要自己認為這個公司好,認為這個公司值得持有10年,那麼就算 別人知道了關於這個公司的壞消息又怎麼樣?持有的10年間,哪一個公司不會有些壞消息出現?若一個壞消息就讓你心驚膽顫,又怎麼堅持10年?

 

      我購買的股票以消費居多,通常都是那種在共眾心中有認知的公司,要影響公司的根本則必須得讓共眾對公司認知出問題。這樣普通人都必須受到影響的信息,我又 怎麼可能不知道?若是當季利潤或當年利潤的多少,其實又有多重要呢?不影響公司根本,一旦我決定購買該公司10年,一季度,一年的利潤變化情況真的不是那 麼重要,所以我又有什麼好害怕的呢?

 

       要堅信,1+1就是等於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83

Volunia:社會化搜索真的來了!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6/1832289.html
V

olunia作為一款真正意義的社會化搜索平台,已經於6月14號正式上線了。雖然各互聯網大國都一直在炒作社會 化搜索概念,但這個歷史性的時刻卻是由一家意大利公司創造的。經過幾個月的功能和穩定性測試改進,Volunia已經完全讀過了測試階段,現在它已經正式 向世界互聯網開放了,也就是說你現在登陸www.Volunia.com就能使用期待已久的社會化搜索了。而且Volunia支持12種語言——包括中 文。

近幾年來,普通的搜索已經逐漸式微,通過Google或者百度搜索得來的信息,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了——因為通過普通搜索引擎搜索得來的信息, 都千篇一律,而且無法保證信息可靠性。現在,人們更寧願在Facebook或者其他社交平台去尋找有用信息,因為這些信息是從自己的社交圈來的,信息會很 個性化,搜索得到的信息更加符合用戶自身特性。

舉個例子,你想搜索好吃,百度或Google可不管你是廣東人還是四川人,喜歡吃辣的還是甜的,直接死板的列出一堆信息,完全不考慮用戶本身的情 況。而Facebook上你可以通過去尋找或關注和你口味相同好友的分享或原創關於美食的內容,而去得到適合自己並且可靠的美食信息。但是通過 Facebook去搜尋信息,效率太低。所以現在急需一個社交化的搜索,讓用戶們快速搜索出符合自己個性化需求,並且可靠的信息。所以,Volunia來 了!

Volunia可不只是簡單的Facebook+Google!

也許剛開始聽到Volunia介紹的時候,你會覺得它就是在一個社交平台中加入了搜索功能,Facebook隨便加個內容搜索應用就可以輕鬆幹掉它了——那你就太不瞭解Volunia的本質了。

社交平台中嵌入搜索功能,其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社會化搜索——那只是站內內容搜索,因為你搜索得來的信息是侷限在站內的,那樣的搜索連網絡搜索都不 算。雖然可能你的社交平台夠大,那樣也能基本滿足用戶的搜索需求,但是那種感覺就很像你在中國上互聯網——你只是自己在玩一個大型的局域網,也就是說你太 監了,這也能算網絡搜索?!

Volunia是在你能全局搜索的情況下,同時能進行社交活動,而且能通過這種社交活動增加自己搜索信息的個性化和可靠性。

Volunia的本質:個性化搜索+第三方評論+興趣圖譜+社交圖譜

既然我把Volunia說得這麼好,我們就要來仔細分析,看看Volunia到底好在哪裡,為何他被稱為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款社交搜索平台。

個性化搜索:這條不需多論,這當然是社會化搜索的首要條件,Volunia可通過你的社交圈,提供給你最符合你 搜索尋求的信息,比如你搜索好吃,就能出現你朋友曾經搜索到好吃相關的信息,而且你能看到你朋友對這個信息的評論和看法。也就是說你的社交圈越大,信息也 就越個性化,也就越準確。

第三方評論:Volunia搜索到的頁面,都是在Volunia框架內展示的,用戶不用跳轉到該頁面就能查看所 有訊息,使用頁面上所有功能。而Volunia會在右邊出現一個社交框,你能看到哪些人正在查看頁面,對該頁面有什麼看法,你還能直接把他們加為好友。比 如,有一個熱點新聞頁面,你通過Volunia搜索到它,就能看到哪些人曾經來過該頁面,對該頁面的內容有什麼評論,並且你也能加入這種評論!

興趣圖譜+社交圖譜:Facebook說白了就是社交圖譜,它只是精確的在網絡上重現了你在現實中的社會關係。 而Volunia用自身的特性,使得它在有社交圖譜的同時,融入了一種興趣圖譜,那是如此強大的興趣圖譜——比如,你經常用Volunia搜索NBA新 聞,你就能看到哪些人在看或看過這則新聞,並且對這則新聞有什麼自己的觀點,你覺得有趣的人,你就可以馬上加他為好友,一同聊球。

社會化搜索的模式,在Volunia出現之前曾經有過許多的設想,也許現在的Volunia還不是社會化搜索的最好實現模式,但毫無疑問,Volunia已經能很好的實現社會化搜索功能了。社會化搜索的到來讓人興奮,同時也一定讓很多網絡巨頭,感覺到了恐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55

也談創新,創新真的有那麼難? 黑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1c5f7c301010wwa.html

最近和很多學設計的人聊天,發現為啥現在中國人都認為創新很難?

 

難道是標準答案式教育,毒害了他們的思想?

還是通過不斷告訴他們創新很難,就把他們嚇退了?

亦或是不會創新的老師僅僅為了掩蓋自己的無能?

總之不會創新的老師是教不出能創新的學生的!!!

 

現代教育是教不出創新的。

創新是創造新鮮事物。教科書上的東西是通過對現有事物的總結,提煉,濃縮出來的。

提煉需要時間,濃縮也需要時間,教會老師,打印成冊,編寫教學大綱都需要時間。。。。。

大量的時間。(十幾年,所以學校裡總教你上個世紀的知識,就不奇怪了)

總之它是來不及的,等到學校裡教。路人都知道了,還叫創新嗎?

  

有人反駁我說:創新需要很多知識的積澱。還要考慮文化,歷史因素。要別人教。

我說:錯!

兒童都會創新,大猩猩都會創新。

當你要做一件事的時候,想一個更好的全新的方法來完成。這就是創新!

追求更快更好,這是生物的本能。你生來就掌握,不用人教。

試想你發明了一種新的工具,它能使你的工作效率翻倍。這不是創新,那是什麼?

創新是一種習慣,對更好的不懈追求。

 

文化和歷史很總要? 錯!

文化,和歷史是由人類對事物的認識(主要是過去的認識)產生的。

你要走在歷史的前面去創造新的文化!

你需要打破舊有的觀念!舊有的歷史和文化只會禁錮你。

 

話說的有點狠了。

舉個例子:

比如外形設計的創新。無論是手機還是服裝,我們都需要——美

 

一般我們說的美,是文化美。

比如中國古人喜歡:大紅色的顏色,盤龍,舞獅什麼的。美國人只是覺得熱鬧,但是不像中國人那麼喜歡。

這就是文化底蘊的區別。文化美。

所以他們在學習了中華文化後,做出來的東西只是把老祖宗的那幾樣東西換個花樣罷了。

 

這哪裡叫創新啊,分明是改良!器量太小了!

你要創造全新的文化,而不是改良原有的!

永遠走在文化和歷史的前面。

通過文化創造出來的美,只有和你有相同文化的人才會喜歡。

就算做出來了,也只會在國內大賣。歐美市場是不會買賬的。

所以要脫離文化,找到全人類都認為的美。「美的本質」。

(美的本質是人類趨利避害的本能,這裡就不細說了——   個人觀點)

 

再舉個例子:你用純金做個鑽戒。

無論來自什麼時代,什麼地方,什麼膚色,什麼文化背景,即使從來沒見過它的人都會覺得它很美,很有價值。

甚至猴子,大猩猩和鳥都會覺得漂亮。

這就是美。和文化,歷史什麼的毫無關係,甚至和是不是人類也無關。

你的本能告訴你——它美!

 

做出來的東西,全世界的人都喜歡和只有中國人喜歡。這就是器量的不同。
創新需要去創造全新的東西,它越是和原有的東西不同,越是革命性的,就越有價值。

 

創造不是瞎造,創意不是詭異。

其實他們並不是搞不出來,而是找不到方向,不知道從哪裡創新。

創新畢竟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而且經常是新出現的需求。歷史教不了你太多。

於是創新首先要找到這種需求,而別人需要的東西自己也很可能需要。

所以先問問自己的本能,它需要什麼?它喜歡什麼?

當你要做一個新式的產品外觀,實際上你的本能已經知道什麼是美了,你只需要把它展現出來。

 

本能告訴你需要,而那份需要才是最重要的。

創新真的沒那麼難,它就在你身邊。問你自己的本能去。

 

當然高質量的創新從來也沒容易過。但是這並不是說創新本身很難。

這就如同人人都會唱歌,但是唱好不容易。當歌星更不容易。但這並不是說唱歌本身很難,唱歌人人都會。

沒人說唱歌難,只是唱好難。創新也是這樣,你天生就會(尋找更好的方法解決問題)。並不是創新自身有多難。

創新有大有小,有微創。創新就和唱歌一樣,要經常練習。經常創新,把創新當習慣。才能提高。

我現在說的是一部分人被創新這個詞彙嚇倒了,以為有多高深呢,即使再小也不願去嘗試,這是不對的。

不練習怎能提高?

創新要從小事做起,慣於創新,努力提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092

中國股市真的出問題了嗎?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8bll.html

政府救市非常危險,只能延緩痛苦的調整,必要的調整。救市只能給股民不切實際的,不能持續的期望和幻覺,實際上是慫恿股民當炮灰, 前赴後繼。那是不夠厚道的做法。


中國的股市為什麼跌跌不休?它究竟出了什麼問題?筆者認為, 它的運轉很正常, 沒有出現什麼大問題。那些發牢騷的人們只不過拿錯了溫度計而已。股市漲跌和估值高低都不是股市健康與否的標準。

首先,我們來看看出租汽車的牌照。如果政府緊緊地卡住起初發行牌照的數量,但對未來即將發行的新牌照數量含糊其詞,那麼,起初的牌照價格會很高(由於供不應求),而隨著新牌照的不斷面世,牌照的價格會下降。

滬深股市如果長期只有幾十隻小股票,那麼股價肯定一直很高。但是,二十年來,我們發現,股價竟然也受供求關係的影響。這二十年來的市盈率雖然波動很大,但是大趨勢十分清楚:向下,再向下。當然,股市裡出現的欺詐和偽劣產品的橫行也不斷摧殘著股民。

筆者認為,二十年來政府對IPO發行通道,增發以及配股的控制和發行節奏的調節是中國股市長期尋底和探底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從一開始就把股市「大門」打 開,讓市場供求關係決定股價,那麼我們就不會受到股市長期下跌的折磨。我們現在依然在為幾十年的計劃經濟思想和政府的控制慾付出慘痛的代價。

現在的股市好嗎?對於虧損纍纍的股民來說,它糟糕透頂。但是,對於以前沒有參與,現在正準備進入的人們,這個股市也許沒有那麼壞。有些人成功地完成了高價集資(和超高價集資),甚至實現了勝利大逃亡,他們也許正在彈冠相慶呢!

難道股市的估值越高越好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雖然高估值對於賣出者有利,但是對於買入者卻蘊涵著較大虧錢風險。如果全國人民都參加擊鼓傳花,越傳越高,那麼,誰來最終接棒?當音樂停下來時,總會有人成為冤大頭。

我們的官員和大眾把股票上漲當好事,把股價下降當壞事, 把支撐股市當作任務。這非常可笑。你想想,一個價值10元的東西被賣到20元,難道不是敲詐和剝削投資者嗎?他如果不能用20元以上的價格賣給下家,那不 是讓他做了冤大頭嗎?如果他能夠用28元賣出,那不是讓他的下家做了冤大頭嗎?在買賣股票的過程中,對於買賣雙方而言,從靜態來看, 它是一個零和遊戲; 如果考慮到稅收和交易成本, 它是個負和遊戲。

股市並不創造任何價值。實際上,它摧毀價值(因為它有交易成本)。股民作為一個群體,如果想賺錢,必須靠股票背後的公司。所以,股民和監管機構不應該在股票價格上(或者指數上)做文章,而應該在企業層面做文章。股票為什麼跌? 看看咱們的企業和經濟! 不要怪鏡子。

對股市進行估值從來就很困難。究竟1000點合理還是3000點合理?也許,合理的估值是一個區間(一個很寬的區間),而不是一個數值。而且,這種區間不 斷隨著各方面因素的變化而波動。另外,股市變得超級便宜或者超級昂貴都有可能(over-shooting)。長期來看,政府不應該也沒有能力改變市場。 這些年,我們的官員有很大的進步,不再慫恿股民去股市當炮灰。有些報紙也不再通過社論給股民灌迷魂湯。這是大家醒悟的表現。可喜可賀。

我認為,衡量股市好壞, 要考慮如下6個方面的問題:
(1)在一個真正的好股市,任何一家想上市的企業(包括前景黯淡和江河日下的企業)隨時可以上市,完全不受額度限制。在上市和增發過程中,公開的成本和隱性的成本極低。
(2)不管一家企業前景多麼黯淡,管理層如何無能,只要它們如實披露,並且有人願意買它們的股票,那麼,政府沒有道理阻礙它們上市。上市跟獲取銀行貸款和非上市企業的股權融資沒有任何區別。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3)我堅決反對強制退市制度。不管企業多麼糜爛,它都有翻身的可能。況且,即使糜爛到煙消云散也沒有關係。這是成年人之間的事情,跟政府無關。願打願 挨。大家請不要說,"你看!美國也有退市制度..."。美國也有很多愚蠢的政策。當然,如果企業主動退市,政府要任其自由,不要干預。強制退市所傷害的正 是小股民。他們炒作垃圾股是他們的自由。他們自負盈虧, 招誰惹誰啦?

(4)一個企業可以在十年內,甚至三十年內不分紅,但是,從長期來看,分紅的能力,分紅的意願和分紅的現實可行性是股票估值的基礎,但是我堅決反對政府強制企業分紅,因為是否分紅,分多少,何時分紅,這是企業的權力,不是政府的權力。
(5)股票交易所跟農貿市場,期貨市場,產權交易中心,和大豆交易所並無實質區別。只要信息披露恰當,欺詐行為得到合理的鎮壓,每個省、市甚至每個縣都可 以有一個股票交易所。條件是,交易所必須辦成企業,不能浪費納稅人的錢。那些沒有規模和質量的交易所必然會自生自滅。我從來沒有聽到任何人抱怨蔬菜價格太 低,或者下跌。為什麼大家抱怨股價下跌呢?
(6)股價,期貨價,蔬菜價格和大豆價格的高低都不是衡量交易所好壞的標準。而交易的公正,方便和交易成本低廉才是實實在在的標準。

中國現在的股市真的便宜嗎?當然不便宜。儘管無數人天天拍著桌子大叫,但是,大家完全不顧這樣幾個讓人奇怪的事實:
(1)太多的企業依然打破腦袋想上市。眾所周知,上市IPO就是把公司的一部分股權賣給別人。
(2)多少企業願意大幅回購自己的股票?多少大股東願意大幅增持自己的股票?哪些董事長和高管在領取工資和獎金時,願意拿自己企業的股票而放棄現金?我們 所看到的是,上市公司的高管和大股東們除了偷偷地感謝股民的執迷不悟和財經演員的熱情奔放以外,只顧埋頭不斷地減持,增發,配股,辭職和套現。
(3)多少企業嫌自己的股票太便宜,願意退市?

人們大叫股市便宜,只是因為自己已經被套牢,或者在股市更貴的時候一直叫好,現在不願意改口。人們忘記了"專業人士要獨立於自己"這樣一個寶貴的品質。
考慮到未來幾年的經濟放緩(利潤下降和企業現金流的壓力),考慮到銀行股和兩桶油以外的眾多公司的高估值,考慮到實際的民間高利率和理財產品的高收益率,再加上"投資者的安全邊際",我個人認為A股太貴。

大家不要沉溺於過去的股價,那是IPO上市發行管道控制時期股票供不應求而逼出來的價格,是人為的價格,是虛偽的價格。現在,雖然政府暫停新股發行和實施其它救市措施也許可以在短期內抬高股價,但是結果是延緩痛苦的調整。那等於拔苗助長。
我的結語:中國的股市基本上運轉正常,正在向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股價高低或者指數的高低根本不是它健康與否的標準。

目前中國股市僅有的兩個缺點是:
(1)政府對新股發行,增發和金融創新的限制還太多,因此,市場的交易成本還太高,還不夠方便。
(2)政府對欺詐行為的打擊還有改善的空間。但是,我認為政府的努力很顯然。對此,我充滿信心。

(作者是慢牛投資公司董事長,他的新書《避開股市的地雷》將於本月底出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243

京東真的不缺錢?

http://www.21cbh.com/HTML/2012-8-17/0MNDEzXzUwMDQ0MQ.html

伴隨價格戰的進行,又一則關於京東的消息吸引著電商業和資本圈的眼球。

《南華早報》8月15日引用知情人士的話語稱,在被迫推遲期待已久的上市計劃後,京東商城正在試圖通過機構投資者融資逾10億美元。

報導稱,知情人士表示,美銀美林、摩根大通等投資銀行最近幾個月一直悄悄在為京東商城物色潛在投資者。但目前尚未達成任何交易。

對於京東而言,當被迫推遲期待已久的上市後,為滿足進一步擴張所需要的資金,進行新一輪融資或將成為必然選擇。

有業內人士透露,京東上一輪融資時的估值達70億美元,投資人對新一輪融資的估值將達到百億美元,但目前的市場環境很難達到預期。

按劉強東所說,如果這場戰爭3個月還沒結果,寧可將原計劃2013年的IPO推遲一年。但京東的現有資金是否足以維持到上市?這是市場的一大疑問。

劉強東曾分析,電商成本有五塊:人工成本、房屋租金、市場費用、技術費用和物流費用,五塊佔了總成本95%以上。

對於京東這樣自建物流的電商企業而言,物流費用和人工成本是兩項最大的支出,因此暫且從該兩項上詳細分析。

從2007年開始,京東即開始自建物流配送體系。2010年,京東建設了三年的物流體系在用戶體驗上打出了一張好牌——在電商行業首次提出「211」限時送達——211限時達服務,即上午11點前下訂單,當日下午送達;夜裡11點前下訂單,第二天上午送達。

隨著倉儲租金的上漲,京東開始自建倉儲基地。劉強東在2012年初表示,全國同時有6個倉儲基地在建,全年在物流方面的投資將達到36億元。

曾有業內人士估算,京東這樣建一個現代化的倉儲基地需要投資8億-10億元。如照此計算,京東在倉儲基地建設上的開支將不止36億元。

在近日針對價格戰舉辦的媒體溝通會上,劉強東還透露,過去京東只有15個倉庫,2012年下半年會加速開10餘個大家電倉庫,2013年至少開25個。

伴隨著物流建設的進行,物流配送人員方面的人力成本也隨之上升。

在母校中國人民大學的一次講座上,劉強東透露,截至2012年7月10日,京東有員工27648名,預計2012年底將到4萬人的規模。

此前已有媒體計算過,若按2011年京東的1.5萬人算,京東的總工資成本在12億元,約佔營收的6%。

京 東在年初表示2012年將新增員工2萬人,主要是物流快遞人員。恕我們妄自將新增物流員工數假設為1.5萬人,按劉強東4月在博鰲亞洲論壇2012年年會 上提及的「京東配送員每個人3000-4000元」工資計算,物流配送人員上的新增支出將大約為7.5億元(含社保)支出。

需強調,劉強東在接受優米網採訪時談到,2011年,京東管著十幾名配送員的配送站站長平均工資已達到8000元。而我們上述的算法僅以基層員工工資來計算。

劉強東在價格戰中還提出將在全國招收5000名「價格情報員」,月薪不低於3000元。如該決定正式執行,以劉所說的最低工資3000元、不繳納社保(京東稱將聘請離退休人員)計算,京東的月支出將增加1500萬元,此後的年支出將增加1.8億元。

劉在媒體溝通會上表示,目前京東手裡有86億元現金,不懼價格戰燒錢,將在2013年開始考慮上市事宜。

即使如劉所言,現在京東帳面上的確擁有86億元人民幣的淨現金,除去30天後給供應商的回款,除去今年繼續擴張帶來的高額物流建設支出和人員僱傭成本,除去房屋租金、市場費用、技術費用等必需支出。加上剩餘4個半月的銷售收入,京東2012年將有多大的虧損?

在繼續價格戰燒錢、無法通過上市募資的情況下,京東是否真的能理直氣壯的說「絕對不差錢,我們沒有跟私募去談」?

戲劇性的一幕是,在劉強東矢口否認接洽投資方之後,噹噹網官方微博在8月16日晚發出名為「十問劉強東」內容,直指:「幾週前京東的財務團隊出現在新保利大廈找中投。劉總多次申明不尋求上市,可是京東負責上市的『蕢女士』還在召集5家承銷商開會,而且必須是高層出席。」

上述內容與《南華早報》所提到的「體量達3000億美元的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公司,也是京東商城的潛在投資者之一,上述投行已經與該公司展開了接觸」相符。

京東是否接觸投資方是一回事,過往投資人是否願意繼續投資是另一回事。8月15日有投資人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採訪時明確表示:「如果我是京東商城的股東,即便京東商城因價格戰需要繼續融資,我也不會繼續投錢。」

上述創投界人士表示,在中概股上市遙遙無期、電商仍沒有好的盈利模式的時候,應及時止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3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